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

2024-06-19

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共7篇)

篇1: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

文件编号:30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

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法发[1998]3号

颁布日期:19980326实施日期:19980326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现对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分别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

1998年3月26日

篇2: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

《关于确定盗窃罪执行具体数额标准的通知》新闻稿

日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盗窃罪执行具体数额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我省1998年确定的盗窃罪执行数额标准作出调整。为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通知的精神和具体要求,记者采访了省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韩芳丽。

记者:盗窃罪作为一类常见多发型犯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盗窃罪的处罚和打击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通知》的下发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请您就《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情况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韩芳丽:多年来,盗窃罪在全国及我省各类刑事案件中一直占有较高比例。据统计,2012年,全国一审盗窃案件数量为222078件,占当年全部刑事案件总量的22.51% ;而我省一审盗窃案件数量为9621件,占同期全省刑事案件总量的15.37%。在2012年全国及我省各类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数量均居于首位。

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保障公私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今年4月4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若干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第一条规定,“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根据《解释》的授权,省法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共同研究确定了我省盗窃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即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2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6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40万元以上”,经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批准后,以通知形式下发全省执行。

记者:我省在确定上述盗窃罪执行具体数额标准时是基于哪些考虑呢?

韩芳丽:我省在确定上述盗窃罪数额标准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解释》确定的数额标准范围。1998 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98年解释》)中曾规定盗窃案件“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的标准分别为“ 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根据当时我省经济发展状况,我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于1998年联合下发了《关于盗窃罪数额标准的规定》,确定我省执行盗窃罪“三项数额标准”分别为“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上”“6万元以上”,其后该标准一直沿用。十五年来,全国及我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成倍增长。以我省为例,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57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446元,较1997年分别增长 4.0倍和 3.1倍。考虑到盗窃犯罪是侵财犯罪,其定罪量刑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两高”在制定《解释》时,对《98年解释》中确定的盗窃罪三项数额标准范围均予以较大幅度提高,据此,我们相应地对我省98年确定的具体数额均予以适当提高。

(二)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情况。根据2012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均位列全国第八,但与排名前三位的上海、北京、浙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两项居民收入分别低于上海 35.9% 和 45.7%,低于北京 29.3% 和42.6%,低于浙江25.4% 和 35.1%,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 和 19.3% ;考虑近年我省盗窃案件的增长水平,对我省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在最高法院授权范围内既不宜顶格设定,也不宜就低设定,故本着居中原则将“数额较大”“数额特别巨大”标准分别确定为“2千元以上”“40万元以上”。

(三)考虑盗窃罪刑罚适用平稳、均衡。为避免新旧标准实施前后对盗窃罪的量刑跨度较大,新确定的盗窃罪“数额巨大”标准,不宜高于原“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故在居中原则下适当降低,将“数额巨大”标准确定为“6万元以上”。

记者:盗窃罪数额标准调整会不会令人产生刑罚力度减弱的担忧?

韩芳丽: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相反,标准调整后,对盗窃行为的刑罚和处罚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依法治国的要求。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盗窃数额标准调整是罪责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盗窃犯罪是侵财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主要通过盗窃财物的数额体现出来。经过我省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今等值货币的购买能力、对被害人的影响力已与98年相差甚远。同样,盗窃同等价值财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与98年相比也在同步发生变化。在此情形下,如果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盗窃罪入罪标准、刑罚幅度等加以调整的话,不仅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还将导致刑罚适用的重刑主义倾向。

(二)盗窃数额标准调整正确处理了刑罚一般化与个别化关系。盗窃数额标准的提高并不意味刑罚对盗窃打击的弱化,我们看到依据《解释》第二条、第六条的规定,凡具有“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等八种情况之一的,入罪标准可以按照百分之五十计算,即对具有以上八种情形之一的犯罪,我省执行的入罪标准可以降低为1千元。这与98年我省确立的标准相比没有变化,如果考虑货币购买力因素,实际上对以上八种情形犯罪的打击是进一步加强的。而对《解释》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被害人谅解及其他轻微情节”等情形的,即便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也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可见,数额标准的提高既非一味从宽,也非片面从严,而是充分衡量了环境差异、对象差异、行为人主观差异,并考虑犯罪人本身的人身危险性、改造可能性、再犯可能性等因素设置的数额标准,较好处理了刑罚一般化和个别化的关系。

(三)盗窃数额标准调整实现了刑罚与行政处罚治理的有效衔接。刑罚既非治理盗窃的惟一手段,亦非首要手段。刑法修正案(八)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四种情形直接纳入刑法处罚范围,不再以数额计,有针对性地将以往因盗窃数额较小,仅能以行政处罚治理的惯偷、扒窃等行为纳入刑罚治理范围,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由于盗窃入罪标准的提高,原本盗窃一至两千元构成犯罪的部分案件,依据新的数额标准,可能不再构成犯罪,仅以行政处罚方式加以治理。这里刑罚和行政处罚手段形成有效互补,一方面通过对性质、情节恶劣的盗窃行为科以刑罚,侧重以打击震慑犯罪;一方面对部分初犯、偶犯和情节轻微的盗窃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侧重惩戒、教育、挽救,两种治理手段互相补充,更好实现治理和预防盗窃的目标。

记者:请问《通知》具有怎样的效力,在适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韩芳丽:本通知的效力及于《解释》的效力,故适用于2013年4月4 日《解释》施行后尚未审理或者正在审理的案件。

各级人民法院在适用《解释》及《通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具有《解释》第二条规定的八种情形之一的,定罪量刑要从严掌握,可以按照以“1千元以上”确定“数额较大”标准;对具有其中第(三)至第(八)项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数额分别达到“3万以上”和“20万以上”的,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而对第七条情形之一的,则要从宽掌握,对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的,也要从轻量刑。

篇3:非数额盗窃罪研究

根据我国公安部统计的刑事案件数据, 近年来, 盗窃罪已经成为各类刑事案件中最经常发生、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盗窃罪数量不断增加,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案件也更为复杂, 影响了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的预防犯罪、打击盗窃行为, 《刑法修正案 (八) 》第39条将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进行了修改, 将原来的“盗窃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和“多次盗窃”进行了补充, 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犯罪行为, 且这三种行为一旦发生即构成犯罪, 无犯罪数额及次数的限制。这一规定扩大了盗窃罪的入罪门槛, 将非数额盗窃行为扩大到盗窃罪的范围中来, 是从盗窃行为的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出发做出的规定, 也符合国家新时期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安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阶段性历史要求。

二、非数额盗窃罪的立法审视与解读

(一) 对“入户盗窃”的分析解读

《刑法修正案 (八) 》将入户盗窃作为独立的盗窃犯罪类型, 无论是否达到数额过大, 即使没有偷到一分钱, 只要产生入户盗窃的行为, 就构成了盗窃罪。这是因为入户盗窃犯罪人的主观恶意较大, 不仅对公民的财产产生威胁, 甚至对公民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将入户盗窃作为一种独立的盗窃犯罪类型加以规定, 降低了盗窃罪的入罪门槛, 能够有效的规避犯罪人利用数额不足逃脱法律制裁的现象, 对入户盗窃的犯罪分子起到警示作用, 能有效的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二) 对“携带凶器盗窃”的分析解读

《刑法修正案 (八) 》颁布实施后, 携带凶器实施的犯罪行为无论数额大小, 一律被定性为盗窃罪, 承担刑事责任。携带凶器本身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存在较大的主观恶意, 存在着使用凶器的心理准备, 而且携带凶器盗窃又容易向其他恶性暴力犯罪转化, 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将携带凶器盗窃入罪很有必要。

(三) 对“扒窃”的分析解读

和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相同, 扒窃入罪无犯罪情节、数额的限制, 只要构成扒窃行为就构成盗窃罪。刑法中的扒窃应该是指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 首先扒窃一般发生在公共场所,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其次被扒窃的一般是被害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在扒窃过程中可能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所以说, 进行扒窃行为的行为人主观恶性和客观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较大。将扒窃作为盗窃罪的特殊形式进行单列是有其现实必要的, 也能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 打击犯罪。

三、非数额盗窃罪司法适用的不足以及完善建议

《刑法修正案 (八) 》新增的几种盗窃罪犯罪类型, 扩大了盗窃罪的打击范围和力度, 降低了盗窃罪的入罪门槛, 对于维护人民安康和社会安定意义重大。然而, 法律规定的不尽详细, 给实践中操作带来了不少问题, 导致出现了认定上的困难和判刑时的分歧, 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加以完善。

(一) 关于入户盗窃

1.对于“户”的理解

现阶段, 我国只对“入户抢劫”中的“户”做了详细的解释, 入户盗窃毕竟不同于入户抢劫, 将其原封不动的套入“入户盗窃”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笔者认为, 应该参考最高法院对“入户抢劫”的解释, 针对入户盗窃的特点, 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入户盗窃中的“户”做出单独解释。

2.入户盗窃的既遂和未遂

在实践中判断入户盗窃既遂和未遂仍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 只有行为人将盗窃的财物带出户的范围, 脱离了财产所有人对财物的控制, 才算是入户盗窃的既遂。

(二) 关于携带凶器盗窃

1.对凶器的认定

司法实践中对凶器的认定也存有疑义。携带凶器盗窃中的凶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性质意义上的凶器, 对于使用意义上的凶器认定, 应该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动机, 在特定情况下综合评价。如果携带刀具或者木棒等是为了威胁恐吓受害人或者是为了逃脱追捕, 就属于凶器的范畴, 如果携带的物品是为了盗窃顺利展开而使用的, 不容易伤害他人身体, 也不会令他人产生恐惧心理, 则不能被认定为凶器。对凶器的界定应该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使司法实践中有法可依。

2.携带凶器盗窃的未遂

携带凶器盗窃虽然属于行为犯, 但仍存在未遂的状态。行为人携带凶器盗窃, 既没有伤及他人身体也没有盗窃到财物, 或者是造成了对人身的危险, 但未盗窃到财物, 都属于携带凶器盗窃未遂的状态。携带凶器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时, 携带凶器可以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

(三) 关于扒窃

1.对公共场所的界定

立法中并未对扒窃进行定义化规定, 在实践中对扒窃实施的公共场所的认定仍存在分歧。所谓的公共场所到底包不包含大型的厂区, 而夜深人静的公园、关门停止营业的酒吧或者电影院等场所是否依旧可以认定为公共场所也不确定。出台司法解释来对扒窃地点进行认定十分有必要, 这会对扒窃是否成立产生影响。

2.扒窃入刑后“多次”的认定

扒窃入刑后, 与多次盗窃在立法中是并列的关系。刑法修改前, 多次盗窃仅适用于常见的“入户盗窃”和“扒窃”, 修改后, 应该不再局限于这两种情形。现阶段的司法解释仍未扩大多次盗窃的适用范围, 需要及时针对修改后的刑法做出改变。

摘要:我国最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 (八) 》增加了对非数额盗窃罪的规定, 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盗窃行为作为单独的盗窃罪的形式予以规定, 将其按刑事犯罪予以处罚。对这三种盗窃行为单独加以规定, 扩大了盗窃罪的范围, 降低了盗窃罪的入罪门槛, 对于打击犯罪、维护公民权益意义重大。然而, 《刑法修正案 (八) 》对这三种犯罪行为的规定尚不够明确, 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分歧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非数额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

参考文献

[1]张明楷.盗窃罪的新课题[J].政治与法律, 2011 (8) :7.

[2]储槐植.刑法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26.

[3]宋洋.刑法修正案 (八) 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立法完善之解读[J].中国检察官, 2011 (3) :41.

[4]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篇4:浅析入户盗窃罪

[关键词]入户盗窃;犯罪既遂;入户抢劫

盗窃罪在世界各国均系高发、多发的犯罪,也是我国历年来发案率最高的犯罪之一。比如,2009年,全国法院一审刑事结案766746件,其中,盗窃罪结案186995件,占全年一审刑事结案数的24.39%。①盗窃罪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性,而随着盗窃手段的不断演进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盗窃罪已不能做到对人们合法权益的完全保护,在此形势下,为了维护人们的财产权利以及人身权利,《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规定为盗窃罪的入罪行为,降低了入罪标准,从而更有力地打击犯罪。入户盗窃作为危害性极大的犯罪形态被明确规定为盗窃罪的情节犯有其必然性,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问题。

一、入户盗窃罪的概念

盗窃罪的含义各国学者普遍达成共识,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然而我国对于入户盗窃概念并没有给予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结合盗窃罪的概念及相关法律特征,把入户盗窃的犯罪构成归纳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公私财物的财产权益以及住宅的安宁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一种公私财物,但是刑法另有规定的,应依规定处理;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进入他人户内以窃取财物的方法,并将他人财产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

二、入户盗窃的危害性及条文补充

入户盗窃罪的犯罪分子一般都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既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又想满足对品质生活的虚荣心,因此走向犯罪的道路。在实行犯罪后因害怕被警察逮捕便四处流窜,由此流窜性的特点更为突出,犯罪分子跨区域流窜到达某地,集中一段时间内进行疯狂作案然后迅速逃离此地,往往表现为是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藏身。这对公安人员的办案侦查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入户盗窃犯罪作为盗窃罪的一种犯罪形式其危害性不仅仅在于侵犯了财产利益,更在于侵犯了“户”的私密性和其带给公民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从这几年破获的入室盗窃案件看,犯罪分子在实施入室盗窃前往往备有凶器,一旦在犯罪过程中被受害人或者其他群众发现,即用随身携带的凶器或就地取材实施暴力侵害。同时由于“户”封闭性特点,公民对于入户者往往会有强烈过激的行动反应,但由于缺乏及时的救援和犯罪嫌疑人急于逃脱的心理,入户盗窃很容易转化为抢劫、杀人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利益的犯罪。另外入户盗窃者往往先有踩点、准备犯罪工具等预备行为,而且入户行为往往要求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对心理考验也更严苛,从而实施入户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是犯罪手段高明和主观恶性更深的惯犯。由此可见入室盗窃给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刑法关于入户盗窃的行为规定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论处。根据此项规定的解释,一年内出现入户盗窃行为三次才能构成盗窃罪,而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尽管有多次盗窃的行为,但若每次盗窃都是未遂,或者有一、二次未遂,致使多次盗窃财物的价值总额很小,距离‘数额较大的标准较远的话,也还是难以说要以盗窃罪定罪处罚。”②由此可见,法律条文是从“行为次数”以及“犯罪额度”两方面规定入室盗窃的犯罪构成。而《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入户盗窃的刑事处罚是从以盗窃数额较大为定案标准到处罚多次盗窃行为,但以财产权为中心的法益保护始终没有改变。只是将入户及其他两种盗窃形式和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标准同时并列为入户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有的学者主张《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入户盗窃的规定是将之前的司法解释纳入,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首先,从次数上看,司法解释规定的一年三次构成盗窃,但修正案指出只要一次盗窃就构成犯罪;司法解释的适用过程中还要考虑数额因素对于构成犯罪的影响,是结果犯的犯罪类型,而修正案只是将数额作为综合考量的一个因素,一经实施即构成犯罪,是一种典型的行为犯。至于修正案后冲突,司法解释的问题,亟需一个新的司法解释予以标准化的明确。

大陆法系刑法关于犯罪违法一般采用客观违法,客观的违法行为分为两种结果,即无价值和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认为,违法性根据在于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的结果,即结果恶才是违法性的根据。而行为无价值论认为,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为本身的样态(反伦理性)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即行为本身恶是违法性的根据。③京都大学教授盐见淳是主张行为无价值论,违法行为的本质理解为违反规范。但他也强调无价值论应該排除无价值行为的道德因素理论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法益侵害观点。盐见淳教授从此立场出发提倡重构法益侵害的概念,认为在社会中产生的对法益安全的信赖的动摇,这才是法益侵害。⑤换句话说,法益侵害的本质是行为社会安全造成的震动。可见,在盐见淳教授的法律理论中,结果无价值本身被行为无价值化了,行为无价值论不仅克服了结果无价值论僵硬的标准,同时综合考虑了犯罪的其他因素,从而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做出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虽是以违反规范为出发点,但仍要落脚于对法益的侵害,这对结果无价值论是有益的补充。入户盗窃入罪便是行为无价值的在立法中的直接体现,不得不说是我国刑法的一种进步。

二、入户盗窃的既遂与未遂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入户盗窃的规定是一种行为犯,对于行为犯的概念各国学者普遍认为:行为人只要单纯地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就足以构成犯罪,则无需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行为实施就构成犯罪,也即只要入户盗窃着手即构成盗窃罪,只要非法介入他人的“户”无论其盗窃是否得手,也无论其盗窃数额是否达到规定额度,只要实施了行为,就构成犯罪并追究一定的刑事责任。入户盗窃中“入户”只是盗窃的一种手段行为,对法益造成真正侵害在于“盗窃”的行为,盗窃罪的规定在于保护财产的利益安全,所以必须对财产产生现实的威胁,即入户后并开始搜索财物时才为着手,之前的一切行为是犯罪预备。

由于行为必须实施到一定程度才成为既遂,那么入户盗窃的犯罪应该实施到何种程度才达到既遂?入户盗窃行为作为盗窃罪的一种具体类型其侵犯的是受刑法保护的公私财产所有权,既遂是以侵犯刑法所要保护的利益为准则,所以入户盗窃的既遂是以他人的财产失去控制为既遂,如果没有取得财物则为未遂。这里并不是讲财产是否到手或者财产的数量为标准,而是只要实施了控制他人财产的权利就应当视为本罪的既遂。所以,即使将取得财物的结果作为既遂标准,但并非入户盗窃就是结果犯,结果犯是以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入室盗窃不但有结果犯还会产生行为犯。

普通盗窃罪对于没有取得财物是不构成犯罪还是盗窃罪的未遂存有争议,一般认为,对于没有其他严重情节并且没有达到盗窃数额的不构成犯罪,而对于达到法定数额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定位既遂。入户盗窃的相关规定则不存在这方面问题,只要取得财物说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则应定为既遂。另外,如果入户盗窃取得了财物并且财物的数额达到普通盗窃罪的定罪标准时,则应按数额定盗窃罪,而将入户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处理。

与入户盗窃的危害性相类似的抢劫罪,同样是对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造成危害,但是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财产以及人身权,以暴力、威胁等方式危害他人的人身权,逼迫他人交出财产获得财产权利。而入户盗窃只是对他人的财产权益进行侵犯,如果在抢夺过程中对其受害者的人身造成损失的,会触犯其他的罪名。抢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公然抢夺财物,而入户盗窃只是采取窃取的方式。抢劫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劫罪的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年满14周岁的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是非的判断能力。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对他人造成严重损害的应该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入户盗窃属于盗窃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犯罪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普通盗窃罪对于没有取得财物是不构成犯罪还是盗窃罪的未遂存有争议。一般认为,对于没有其他严重情节且没有达到规定盗窃数额的不构成犯罪,而对于达到法定数额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认定为既遂。入户盗窃的相关规定则不存在此争议,只要取得财物说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便定为既遂。另外,如果入户盗窃取得了财物并且财物的数额达到普通盗窃罪的定罪标准时,则应按数额定盗窃罪,而将入户盗窃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处理。

三、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

刑法263条将入户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与盗窃罪将入户盗窃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不同。根据《刑法》第269条的相关规定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可见,入户盗窃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入户抢劫,要求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并不是说只有前罪构成盗窃罪才能转化为抢劫罪,不能单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从行为意义的角度考虑。比如,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这八种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在《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中明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的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的罪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就转化抢劫的认定也作出明确规定。转化型抢劫与普通抢劫都不要求犯罪数额,但都对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造成威胁,只是两者在暴力、胁迫和取财的顺序上不同,实质并无区别。所以转化为入户抢劫时并不以构成盗窃罪为前提,在盗窃没有达到“数额较大”即在不构成盗窃罪的情况下,满足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转化为抢劫罪户内。

有学者认为依据不同情形,有的是因为入户盗窃窃取的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而论罪的,因盗窃罪本身已经构成犯罪。有的则是不考虑财物数额是否较大,只是从入户这一行为意义上定罪的。但是如果没有达到数额较大而只能通过入户盗窃定盗窃罪时,如果实施了可以转化为入户抢劫的暴力行为或以暴力相威胁,则入户盗窃已经达到了相当了社会危害性,肯定构成了盗窃罪。从行为意义理解是为转化为入户抢劫寻找基础,但不能回避盗窃罪的客观存在。由于入户盗窃后转化为抢劫是前后两个行为,不能认定为想像竞合犯。入户盗窃既不是入户抢劫的手段行为,更不是原因行为,所以也不能认定为牵连犯。那么,可以说入户盗竊构成了盗窃罪是轻罪,而转化后的入户抢劫是重罪,认定为吸收犯比较合理,但此时盗窃罪和抢劫罪都评价了入户的行为。笔者认为,既然两罪存在吸收关系,则相当于重罪将轻罪进行了覆盖,已经不需要再对轻罪进行考量,其包含的犯罪构成因素也在所不问,客观结果上相当于盗窃罪没有对入户进行评价,也不存在双重评价对入户进行评价,也不存在双重评价的问题。

四、结语

可见《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入户盗窃的规定改变了盗窃的构成要件,对理论和实务都产生很大冲击,但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客观的定罪标准,从犯罪的本质特征即社会危害性角度出发,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注释

1张军:《〈刑法修正案(八)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2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3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美)乔治·弗莱彻:《反思刑法》,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5(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篇5: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

——“两高”办理盗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解读

数额标准之考量“数额较大”之特别规定四类特殊盗窃行为之认定不起诉或免除处罚之规定文物保护之特别规定财物数额之认定方法盗窃未遂之处理单位组织指使盗窃之处理

4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就《解释》所涉焦点事项予以了详细解读。

司法解释出台背景

【焦点】盗窃犯罪是最为常见多发的一类犯罪,在各类刑事案件中,数量一直居首位。据统计,2011年、2012年人民法院一审盗窃刑事案件数量分别为190825件、222078件,占当年所有一审刑事案件数量的22.72%、22.51%。

【解读】孙军工表示,1997年刑法修改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4号,以下简称《98年解释》),对依法惩治盗窃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盗窃犯罪案件审理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刑法修正案

(八)》也对盗窃罪作出重大修改,为指导和规范司法实践,“两高”出台《解释》。

数额标准之考量

【焦点】《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解读】胡云腾表示,盗窃犯罪是侵财性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大小主要通过盗窃财物的数额体现出来。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盗窃犯罪的社会危害,《解释》明确了盗窃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与《98年解释》相比,数额标准均有所提高。数额标准作出如上调整的原因,主要基于四点考量。

一、1997年至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4.6倍和3.7倍。盗窃犯罪是侵财性犯罪,其定罪量刑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近年出台的有关司法解释,均对数额标准作了相应调整。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审理诈骗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分别规定为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上和20万元以上。2011年“两高”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则相应调整为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盗窃罪数额标准的确定,应当与类似犯罪相协调。

三、盗窃罪定罪量刑标准,不仅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考虑现实治安状况和人民群众安全感。当前,盗窃罪仍处高发态势,盗窃罪入罪数额标准,不宜大幅提高。

四、“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作较大幅度提高,并拉大幅度空间,目的是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更好地适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实际。

“数额较大”之特别规定

【焦点】《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等八种情形下,“数额较大”标准可以按照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解读】胡云腾表示,本条是“数额较大”标准的特别规定,目的是根据司法实践情况,避免“唯数额论”之不足,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八种情形的第一、二项,是依法惩治具有盗窃惯习的人的规定。调研显示,盗窃犯罪行为人除部分初犯、偶犯外,多数具有盗窃惯习,受过刑事或者行政处罚。有针对性地惩治此类人员,是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

第三项至第八项是情节恶劣和后果严重的规定,多角度评价了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充分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尤其是第六项“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盗窃“救命钱”,客观危害相对更大,主观恶性更为严重。

四类特殊盗窃行为之认定

【焦点】“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不仅侵害公民财产权,还对公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刑法修正案

(八)》将此三类行为明确规定为盗窃犯罪行为。为统一认识,指导、规范实践,《解释》对此三类行为分别作了规定,还结合有关方面意见,对“多次盗窃”予以明确界定。

【解读】胡云腾表示,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应当认定为“扒窃”,不要求必须盗窃贴身携带的财物才构成犯罪。对于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不起诉或免除处罚之规定

【焦点】盗窃犯罪案件数量多,情形复杂,办理盗窃犯罪案件时,如何区别对待,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直是司法机关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之一。

【解读】韩耀元表示,理解《解释》第七条规定,应把握两点。一是“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盗窃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行为,即构成犯罪的行为。二是综合全案,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判断情节轻微的标准是:第一,行为人认罪、悔罪,且退赃、退赔;第二,同时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2)没有参

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3)被害人谅解;(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而确有处罚必要,可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文物保护之特别规定

【焦点】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物价值不断提升,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成为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与《98年解释》相比,《解释》加大了对盗窃文物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了相关规定。

【解读】韩耀元表示,《解释》首先是加大了对盗窃国有馆藏文物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量刑幅度。《98年解释》规定,盗窃国家三级文物、二级文物、一级文物的,应在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所对应的刑罚幅度内处刑。《解释》则根据当前文物价值增长的实际,规定盗窃国有馆藏一般文物、三级文物、二级以上文物的,应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即降低了入罪标准,提高了量刑幅度。

其次,《解释》修改了民间收藏文物的数额认定方法,将《98年解释》规定的“按国有文物商店的一般零售价计算,或者按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计算”,修改为有有效价格证明的,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

财物数额之认定方法

【焦点】《98年解释》,根据财物性质不同,对盗窃财物的数额认定方法作出了规定。《解释》的认定方法,则采用了一般性规定和特殊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对于一些无法委托估价的特殊物品,规定了专门的数额认定方法。

【解读】胡云腾表示,《解释》的认定方法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98年解释》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如“黄金、白银按国家定价计算”、“不属于馆藏三级以上的一般文物,包括古玩、古书画等,按国有文物商店的一般零售价计算,或者按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计算”等,国家相关权威部门明确提出,这些物品均不在政府定价之列,相关部门无权也未曾公布过“核定价格”。

二是目前我国90%以上商品的价格已经实行市场调节,各种价格形成机制各有不同。故对有关被盗财物,如无有效证明确认其价值的,由司法人员根据市场中间价格作出认定,实际无法操作,只能交由专业机构估价。

盗窃未遂之处理

【焦点】《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以数额巨大的财物、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虽然盗窃未遂,也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解读】胡云腾表示,上述规定与刑法规定相一致,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盗窃犯罪是侵财性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主要通过窃取财物的数额体现出来。对于盗窃未遂,尽管没有实际窃取到财物,但如果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仍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组织指使盗窃之处理

【焦点】《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单位组织、指使盗窃,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及本解释有关规定的,以盗窃罪追究组织者、指使者、直接实施者的刑事责任。

【解读】孙军工表示,司法实践中,以单位形式组织、指使员工盗窃的行为时有发生,如一些公司、企业组织、指使员工盗窃国家电力的行为,近年来不断增多。为此,《解释》第十三条作出如上规定。

篇6: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局关于本市办理盗窃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发[1998]3号)(法发[1998]3号)载于本刊1998年第8期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4号)(法释[1998]4号)载于本刊1998年第5期的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对本市办理盗窃犯罪案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价值人民币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价值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个人扒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八百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价值人民币八千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价值人民币四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以数额较大的财物为目标,实施终了的盗窃未遂或者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未实施终了的盗窃未遂,可以定罪处罚。

铁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盗窃案件,盗窃犯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另行规定。

二、一年内多次盗窃的,以公安机关查证属实未经司法机关处罚的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作案次数计算。

三、盗窃公私财物一千五百元以上或者扒窃六百元以上,具有下列情节的,视为“具有其他恶劣情节”,应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1.在劳动教养、服刑期间盗窃的;2.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或者监外执行期间盗窃的;3.教唆未成年人盗窃的;4.因盗窃被免予刑事处罚后2年内又盗窃的。

四、盗窃公私财物数额不满二千五百元或者扒窃不满一千元,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1.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2.全部退赃、退赔的;3.主动投案的;4.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五、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7: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多次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犯罪并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问题。认为,判断多次盗窃行为之所以构成盗窃犯罪,是因为盗窃行为与小偷小摸从行为方式上讲是一致的;认定“多次盗窃”应包含未遂情形,也应包含已经作过行政处罚的情形;且多次盗窃与普通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是并列关系,还存在包容关系。所以,对于多次盗窃应定罪处罚。

关键词:盗窃罪;理解;“多次盗窃”;法律适用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以一起案例为分析对象。基本案情如下:

陈某于2月13日凌晨1时许潜入汉中市汉台区虎桥路旅馆街“天一招待所”,趁正在值班室内的店主熟睡之际,悄悄潜入值班室,翻找室内桌子抽屉里的营业款准备行窃时,因响动惊醒店主,被当场抓获,后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处罚。203月22日凌晨5时许,陈某又潜入汉中市汉台区北大街“人民宾馆”值班室内,趁值班店员杨某熟睡之际,将该杨摆放在床边的一个女式背包窃取后逃离现场。包内装有现金100余元及其它杂物,后现金被陈某挥霍,背包及背包内其他财物被丢弃。年7月3日13时许,陈某发现五一路云河歌城一楼接待大厅无人值守,便悄悄潜入前台内,在前台下的抽屉中进行翻找,最后在一个抽屉中发现50元现金及该歌城价值600元代金券(不属于有价证券),窃取后遂即逃离现场。

上述案例中的陈某在几个月内盗窃作案三次,每一次的犯罪数额都比较小,三次累加数额也不足较大标准,其中有一次系盗窃未遂且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陈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盗窃罪中的多次盗窃情形,是否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陈某的行为属小偷小模,其行为不构成盗窃犯罪,应给予行政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系现行刑法264条中所描述的多次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犯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本人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是: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犯罪,必须要弄清几个问题:一是刑法意义上的盗窃行为与小偷小摸之间的区别;二是认定“多次盗窃”是否可以包含未遂情形;三是认定“多次盗窃”是否可以包含已经作过行政处罚的情形;四是“多次盗窃”与普通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关系。在弄清以上几个问题后,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犯罪就不辨自明了。

第一,盗窃行为与小偷小摸从行为方式上讲是一致的,通俗说法就是将他人的财物以窃取的手段非法据为己有的行为。但二者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别,比较容易区分。小偷小摸不言而喻指的是情节轻微的盗窃行为,行为对象一般为价值不高的财物,实施行为时也无携带凶器、入室行窃等其他恶劣情节,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以治安处罚可以起到惩治和教育的目的,如在超市偷吃食物、在果园偷摘果实等类似行为。盗窃行为是小偷小摸行为从量上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质变。刑法修正案(八)将多次盗窃与普通盗窃及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并列,严密了法网,扩大了处罚范围,体现了对具有盗窃恶习、主观恶性较深、人身危害性较大的盗窃行为的打击,即使这种盗窃行为的涉案数额未达到较大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适用多次盗窃定罪时,仍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不能唯次数论,应当从数额和犯罪情节等方面综合考量,从数额上,对于多次窃取的财物累加后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应认定为多次盗窃;从情节上,每次盗窃的动机、时间、对象、方式与普通盗窃无异,确有刑事处罚必要的,才以多次盗窃犯罪论处。本案中,陈某连续三次作案,作案地均在经营场所内,以盗窃钱财为目标,且其中两次为半夜潜入室内行窃,其内心不以一定数额为限制,即并不排斥数额较大的财物,主观恶性较大。陈某的行为除得手的数额较小外,其他均符合盗窃犯罪的构成要件。故陈某的行为绝不是小偷小摸,而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盗窃行为。

第二,多次盗窃中的每次盗窃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盗窃犯意实施的一次盗窃行为,包括既遂、未遂、中止等状态。多次盗窃的立法原意是遏制有盗窃习性行为人的行为危险性,从而达到维护公私财产合法权益的目的,而盗窃未遂行为也足以表现出行为人具有的盗窃习性,表明行为人不仅产生了盗窃犯意,而且付诸了实际行动,其主观恶性与盗窃既遂并无质的差别。因此,多次盗窃是以在两年时间范围内实施的盗窃行为次数为依据,而不以实际获取财物的数额大小为标准的。因此,多次盗窃中有未遂状态的并不影响多次盗窃的认定。在此要注意的是,对盗窃未遂也不适用盗窃未遂的.规定。司法实践中,有许多盗窃被当场抓获,都处于未遂阶段,倘若将这些行为一律不计入“多次盗窃”,无疑是在放纵犯罪。综上,刑法规定多次盗窃入罪的依据是盗窃行为的次数,而不在于盗窃行为是否得逞,所以不应对盗窃行为的形态作出限制,通常应包括既遂、未遂、中止三种状态。本案例中陈某虽有一次实施盗窃过程中被当场抓获,属未遂,但陈某三次盗窃作案均有独立的犯意,先后三次在不同地点对不对的被害人实施盗窃行为,应认定为多次盗窃。

第三,多次盗窃中的盗窃并不要求未经处理,但不包括已经刑事处罚的。有观点认为,多次盗窃中也包含被已经刑事处罚的。这一观点显然违反了重复评价原则,也会造成刑法条文上的逻辑混乱。所以,多次盗窃中不应包括已经刑事处罚的行为。但对于已被作过行政处罚的,应当包含在内。现实中,有的惯偷被行政处罚后,不思悔改,仍进行盗窃活动,但被抓时往往盗窃数额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若将其作过行政处罚的盗窃行为因不能重复评价不计入多次盗窃之中,便只能再使用行政处罚手段,但此时行为人根深蒂固的盗窃恶习仅用行政处罚是不能防止其人身性发生的,这时就完全有必要给予刑法的惩处。行政处罚法第28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上述规定为本人的观点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案例中陈某虽有一起盗窃行为已被行政处罚,但仍继续盗窃作案,具有盗窃恶习,应认定为多次盗窃。在判决时只需将行政处罚从刑期中折抵即可。

第四,多次盗窃与普通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是并列关系,但他们之间还存在包容关系。从刑法264条盗窃罪的罪状来看,多次盗窃与普通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之间属并列关系。但从立法上增加多次盗窃入罪的本意是将单次不构成犯罪的多次盗窃行为累计在一起以犯罪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次盗窃是兜底规定。由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已经成为盗窃罪的独立行为类型,这三种特殊盗窃在入罪时并没有数额要求,所以认定多次盗窃一般指多次普通盗窃,且每次的盗窃数额不足较大。但实践中存在普通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作案三次以上的情形,即多次盗窃中的一次或几次同时构成普通盗窃或三种特殊盗窃。由于多次盗窃系兜底性规定,所以,处理这种案件时,应优先考虑以其他盗窃类型定罪,其他不构成犯罪的单起作案和犯罪次数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上一篇:高考语文《祝福》教案下一篇:宋词晏殊浣溪沙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