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祝福》教案

2024-06-19

高考语文《祝福》教案(通用7篇)

篇1:高考语文《祝福》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第2条.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第3条.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2.课程标准解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祝福》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观照女性命运”中的一篇,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徨》的第一篇。

《祝福》以它深邃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地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初中学习过鲁迅的作品《孔乙己》《故乡》等,但仍不能和鲁迅作品平等对话,无法细细品味和感悟文本本身,而学习鲁迅主要是靠记录老师的分析和挖掘句子的微言大义,因此在感到鲁迅可敬的同时,更多的是或可畏或可厌,对鲁迅作品读不进去,找不到感觉。同时,也因为鲁迅作品本身思想的深刻与博大,语言风格的冷峻奇崛与独特,以及距今久远而复杂的背景,使得学生阅读起来仍有困难。

《祝福》篇幅较长,博大精深,的确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但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直面文本,在研读文本中领悟其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感受其独创超绝的艺术风采,真正走进鲁迅的心灵深处,进而对鲁迅作品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四)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说出倒叙手法的好处。

2.能够找出文中描写祥林嫂的语段,并能够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

3.能够以文本为范例总结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体会文本中的外貌描写之传神,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去。

4.通过分析祥林嫂身边的人物,能够从“人际关系环境” 角度分析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进而归纳文章主题。

5、体会作者的创作深情。

(五)评价设计

对文本的理解掌握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在众多的解读中取其精华,用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尽量接近那个时代,感受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体会作者一颗悲悯和无奈的心。所以,鉴赏小说依旧要把握几个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基于这种认识,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时,依然是理情节、析人物、赏环境、品语言、学写法、评主题。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譬如,人坐得正,立得正,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得正立得正的时候,再来想坐立的姿势应该怎样。必须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连生理学讲的什么绝不想起,这才可以终身受用。

这篇教学设计恰恰弥补了学生阅读的空白,思考的空白,切实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能够说出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

2、能够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能够以文本为范例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文本,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发现。

一、导入:

祝福是鲁镇的年终盛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那么鲁镇的人是怎样准备祝福的,他们每个人都能通过祝福,拜来来年的好运气吗?

教师活动:导入,课件展示:凶人的欲望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

学生活动:认真听教师导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时间:2分钟

学习成效:通过教师的导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快速朗读文本。

明确:文本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活动: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梳理文本结构。

活动时间:5分钟

学习成效:口头表达,能够说出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说出倒叙手法的好处。

三、细读文本有关环境描写的段落。

明确:新年了,鲁镇有什么变化吗?

要点:1、小说在开头渲染了鲁镇年终什么样的气氛?祝福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哪几种感官?这些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什么感情?

2、请同学们看一看在“祝福”中男人在做什么?女人在做什么?男人和女人分工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压抑的环境,男尊女卑的思想,对祥林嫂有着致命的影响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体悟,归纳。

学生活动: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研究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时间:8分钟

篇2:高考语文《祝福》教案

五、分析试题

练习

_除与n、l相拼外,都要省去_上的点。如nu(女)、lu(吕)不省点;jue(决)、quan(全)、xu许则省点。(三)汉语拼音方案中关于声调的规则有哪些?分析:声调符号应标在主要元音上,用以表示字音声调高低。如果一个音节有两个元音时,应按a、o、e、i、u、ü顺序标调。只有复韵母“iu”标在“u”上,如diu(丢)。轻声不标声调符号,只写出拼音字母,如:“我的书”(wo

de shu)。(四)汉语拼音方案中对隔音符号有什么规定?分析:以a、o、e开头的音节,并与前面的音节连写发生音节界限混淆时,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i’ao(皮袄)。另外,用汉语拼音对语句或文章作整体拼注,或阅读整体拼注的句子或文章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一般以词为单位拼写,即语素连写,词间分开,如zhong guo(中国)。动词或形容词叠用,也常连写,如shuo shuo(说说),gan ganjingjing(干干净净)。其二,一般情况下,姓和名两部分的第一个字母,专用名词、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都需用大写字母。三、小结:全面复习语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1.熟悉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略)。2.掌握各种拼音规则。(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i。(2)韵母儿写成er,用做韵母的时候写成r。(3)韵母单用写成e。(4)凡是i开头的音节,如果i后面没有另外的元音,就在i前加y,如果i后面还有其他元音,就把i换成y。凡是u开头的音节,如果u后面没有另外的元音,就在u前加w,如果u后面还有其他无音,就把u换成w。凡是_开头的音节,在ü前一律加上y,同时省去_上两个点。_与声母j、q、x相拼,_上两点也省去,但与n、l相拼,_上两点不能省去。(5)iou,uei,uen和声母拼成音节时,写成iu,ui,un,即省去中间的字母。(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个η。3.正确标写声调符号。声调符号要标在音节中最大口型的元音上,如果恰好声调符号应标在i上,则省去i上的点。4.注意连写和大写。(1)按词为单位连续拼写,词与词之间留空。(2)每句活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3)专用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四、语音辨析

[考点分析]

《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好”,读hào(动词)“喜好”,读hǎo(形容词)“好孩子”。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③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

五、典型试题分析

语音题,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容易读错的字。读错的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多音字读错。语音题总共考16个字的读音,其中总有多音字,有些年份达一半以上。声母混淆。声母的混淆有两种情况:一是受方言的影响,在某些方言区,有些声母不分,如“n、l”。另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声符构成不同的形声字,它们的声母不同,这时人们往往受常见字读音的影响而读错,如:以“广”为声符的字,声母为“g”或“k”,人们往往受“矿”字读音的影响,将“犷”读成“kuàng”;以“寺”为声符的字,声母可读“zh、ch、sh”,如“峙”、“持”、“恃”;以“甫”为声符的字,声母可读“f、b、p”,如“辅”、“捕”、“铺”。读半边字。因语音的演变,许多形声字的声符已经不能准确地表明其读音了,但人们还常常只读其声符,如“廓、畸、歼、抨”。韵母混淆。最常见的是前后鼻音的区分,如“膺”、“铤”、“嗔”、“屏”。语音题在高考中出现过的题型有:1、着重考字音认读。2、字形与字音结合起来考查。3、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考查。语音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主要是以考单个字的读音为主,但不排除将字音与字形结合起来考查,因为题目没有增加而考查的内容多了。考题精析[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

纤夫/纤尘不染

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

落笔/失魂落魄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

蹊跷/另辟蹊径

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

度量/置之度外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答案】B

【解析】B项,“宿仇”“宿将”中的“宿”都读sù,“落笔”“失魂落魄”中的“落”都读luò,“差可告慰”“差强人意”中的“差”都读chā。A项,“强求”“牵强”中的“强”都读qiáng,“纤夫”中的“纤”读qiàn,“纤尘不染”中的“纤”读xiān,“来日方长”中的“长”读cháng,“拔苗助长”中的“长”读zhǎng。C项,“解嘲”中的“解”读jiě,“押解”中的“解”读jiè,“蹊跷”中的“蹊”读qī,“另辟蹊径”中的“蹊”读xī,“一脉相传”“名不虚传”中的“传”都读chuán。D项,“卡片”中的“卡”读kǎ,“关卡”中的“卡”读qiǎ,“度量”“置之度外”中的“度”都读dù,“方兴未艾”中的“艾”读ài,“自怨自艾”中的“艾”读yì。

[例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B.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C.静谧 猕猴 弥天盖地 所向披靡

D.皎洁 缴纳 狡兔三窟 矫揉造作【答案】D【解析】D项加点的四个字都读jiǎo,字音完全相同。A项除“悬崖勒马”读xuán外,其余均读xián。B项,“按捺”“纳税”读nà,“刚毅木讷”读nè,“方凿圆枘”读ruì。C项较有迷惑性,除了“所向披靡”读mǐ,其余均读mí

此处有错误,静谧的“谧”是四声。所向披靡确为mǐ。[例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暂且 砧板 颤栗 明修栈道 技艺精湛

B.与会 峪口 熨帖 瑕不掩瑜 钟灵毓秀

C.陌路 蓦然 病殁 拐弯抹角 没齿不忘

D.强劲 根茎 颈椎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答案】C【解析】C项加点的五个字都读mò,读音完全相同。A项,“暂且”读zàn,“砧板”读zhēn,其余都读zhàn。B项除了“瑕不掩瑜”读yú,其余都读yù。D项,“根茎”读jīng,“颈椎”读jǐng,其余都读jìng。此处的“强劲”的“劲”读jìng很容易弄错^_^

例题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标识zhì 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 戏谑xuè 风光旖qí旎

C、参与yǔ 弹劾hé 审时度duó势

D、倾轧yà 结束sù 杞qǐ人忧天

剖析

此题考查语音识记能力,答案为A。B项中“旖旎”的“旖”是容易读错的字,应读作“yǐ”,“qí”为误读。C项中“与”是多音多义字,它有三个读音:一读作“yù”,有“参加“的意思;二读作“yú”,和“欤”的用法、意义相同;三读作“yǔ”,表示“跟”和“给”“交往”

意思。所以“参与”的“与”应读作“yù”,注音作“yǔ”是错误的。D项中“结束”的“束”应读为“shù”,有卷舌音,“sù”为误读。

篇3:高考语文《祝福》教案

一、从总体上看, 在2007年以前, 海南考高试卷形式与内地大体一致。试题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 这部分属于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文章;第三部分是文言文阅读;第四部分包括文言文的翻译、诗歌鉴赏和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或是文学常识的考察;第五部分是现代文阅读理解, 这部分属于文学类的文章;第六部分是语言运用方面, 例如整合句子、改写句子、缩写句子或是一些实践性更强的对联、请柬的仿写等等;第七部分是作文, 较多是话题作文, 后来逐渐发展成根据材料, 自选角度的作文形式。总体题目数量从开始的25道减少到21道。

从2007年开始, 试卷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高考试卷由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组成,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以往,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都是必考题, 现在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题量相对来说减少了, 而扩大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增加其积极性。学生在选择时需要考虑这两类文章的差异性, 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方式是不一样的, 而针对不同的文体, 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优势作答, 体现出试卷命题逐渐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具体来说:1.在第1卷中包括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选考题。这两个部分考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首先, 现代文阅读有三道题组成, 分别对关键词、关键语句段落和原文意义的推论的理解。例如2008年的试题中1—3题, 这篇文章摘编自曾祖荫、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 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变形”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 对它的理解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2) 下列理解,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按照原文的表层意思来理解。 (3) 根据原文的内容,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需要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从试题设计上可以看出一种从点到面的设计思路。对文章的理解, 先从核心词语到关键语句、重点段落, 再到全文, 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全面的理解。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设计方式,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命题, 预示着高考试卷命题逐渐地科学化和人性化。

2.在古代诗文阅读中, 相对来说, 对学生的要求低一点。这部分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在文言文的阅读中, 包括4道题, 一般是基本词义的解释、关键词语的理解、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相关语句的翻译。第一题是词语解释, 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第二题根据提示词把选项进行归纳, 第三题进行文义的理解和分析, 最后一题把自己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2009年试题中4~7题:这篇文章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选文的基本词义的理解。 (2) 以下句子中, 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这道题需要理解所给的全部选项, 再挑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相对来说, 学生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把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考察的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文言与白话的转换能力。可以把这道大题看成这样一个过程, 先是基础理解, 在此基础上根据归纳的要点, 演绎出来, 找出文章中对应的语句, 再形成整体的理解, 最后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部分考察了学生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 根据诗歌的鉴赏原则, 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出题, 表现在针对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涉及的表现手法上。例如2011年的试题中, 阅读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 完成8~9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那么学生的阅读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试卷从这些角度出题, 符合文学阅读规律和相关的文艺理论, 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选考题中, 由学生自主选择, 根据类型的不同, 学生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切入。文学类的阅读, 是根据文章人物、环境、细节和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等来设计题目的, 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实用类阅读关注的是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文字的理解力, 例如2008年的试卷中选用的是一则传记, 所以题目是针对传记这种体裁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这部分的题目考察的是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这两部分最后都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根据文章, 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考察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以说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的考察。学生能提炼出文章的主题精神, 再根据这些要点和自己的理性经验, 表达自己的看法, 推演开来。这既考验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也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

4.在第Ⅱ卷中, 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在语言知识运用中, 一般考的是语义、语病、语境和虚词、表述方式还有补写句子, 改写句子和拟写句子。较之以前, 增加了语境的考察, 根据上下文把所给的语句依次填入文中。对词语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语法结构都有涉及。同时, 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 不是只停留在语音、语义等基础知识的考察, 学生需要按要求分析句子并能仿写句子。例如2012年的试题中的13~17题。 (1)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4)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 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 语篇连贯, 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5) 仿照下面的示例, 自选话题, 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式与示例相同。从这套试题的题干看, 它考察了成语理解, 病句修改, 语句衔接, 句子补写和仿写。从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 语言知识的考察方式逐渐走向多样化, 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对这部分的重视。

最后, 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改了, 不指定题目, 也不规定话题, 而是给出一段材料, 学生根据材料, 自选角度来写。这样一来, 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考察了对材料的理解和主题的提炼, 又考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文仍然是高考的重头戏, 假大空的作文仍然频繁出现。这样的出题形式, 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师生投机取巧的猜题或是模式化的写作训练。

二、从分值的变化上, 对近十年海南省考高试卷的分值分析, 可以看出海南新课改的几个发展阶段和它发展的新趋势。虽然试卷版块有所变化, 但是根据考察的内容可以做一个分类:总分150分。

从分值的变化上, 可以看出对语言基础知识考察的分值降低的幅度较大, 而古代诗文和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增加。这里是不是也提出一个问题:这是否是导致语言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地位遭到忽视的原因,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知识及运用的地位问题和教学方式问题。从题目设计的版块来看, 现在的高考试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说到底还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在此应该深入思考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学好语言, 提高实际的语文能力。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分值的增加, 跟现在对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的重视程度有关系。中文的特殊性就在于有两套语言系统:文言和白话。虽然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文言, 但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不具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可以说就不能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精神。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也是有所增加的, 它的考察形式有所变化, 更具有开放性。综合以上, 现在海南高考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 从深层次看, 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分值的降低并不是对语言知识的忽视, 从整体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不但不是这样, 而是日益重视, 语言运用已经融入到以上的各个部分中了, 开放性的题目大量增加, 就是很好的体现。不能看到表面上分值的降低而武断的下结论。仔细看题目的设计,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当然这不是简单停留在字义、字形、语音和语法等的教学上, 而是认真思考和斟酌语言和思维, 语言和文化的统一关系上,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4:高考,今夜失眠的祝福

1

母亲有心事了,路走得慌慌张张的,不像平时的一路轻快。

每年六月,目不识丁的母亲总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染浸在高考这缸幽深的水里,时间久了,她就成了自然会在六月生长的忧郁着的浮萍。走在街上,她会很认真地盯着来来往往的考生和他们的父母。她看着他们紧张、焦虑又兴奋的脸,然后,她的脸上也会布满紧张、焦虑和兴奋。吃饭的时候,她会很认真地告诉我们今天在街上看到的高考季节里的一张张脸,嗟叹、同情、回忆、祝福,瞬时盘旋在餐桌的上空。

母亲,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买生活用品或去试场踩点的考生不时在眼前晃过,母亲很紧张,很忧伤,像夏日黄昏下的一棵老树。这个时候,树上的每片叶子都是忧郁的。我懂。

很小的时候,我还不懂啥叫“高考”,母亲最念的是“文凭”“户口”这样的我不太理解的词。念得多了,我就明白,这“大学文凭”是拯救我们脱离苦海的唯一方式,有了它,我们就不会天天晚餐喝稀饭吃粥;有了它,家里就会藏掖着很多张粮票布票;有了它,我以后就是有户口的胸前兜兜里也可以插上两支钢笔走起路来也能走出点声音的人。总之,“考大学”是母亲最期盼又最害怕的事。我总忘不了,大姐去高考的7月,我的母亲是怎么样的失魂落魄心事重重。父亲在浙北的煤矿里做矿工,姐姐却必须一路颠簸回温州永嘉老家去参加高考,这期间的准备在那时是我家的头等大事,母亲在灶前的简易香炉上插上几支香,点上蜡烛,一脸的凝重和虔诚。我听不懂母亲口里的念念有词,就是不敢出大气。我看着节俭至极的母亲把几张皱皱的钞票和粮票缝进姐姐的裤沿上的小袋里,母亲用牙齿咬断线的刹那,那种决绝那种凄惨,到现在回忆起来都是那么沉重。姐姐回老家复习迎考了,母亲每天都会催着我写信,她坐在桌角,眼睛紧紧地盯着薄薄的信纸,她说一句,我写一句,我的字歪歪扭扭的,母亲的心事也起起伏伏的,像升腾在家乡山峦里的炊烟。信的内容几乎一致,“多吃点,复习认真,听老师的话。”“钱不够去外婆家借点。”而当我用浆糊糊上信封时,母亲就会长舒一口气,仿佛大海里飘摇的小船看到了岸一样,走起路来也踏实得多。可是,姐姐还是落榜了,一次,两次……母亲的眼睛幽暗着,满脸的落寞,可没几天我能感到失望在黑夜里的母亲眼里迸射的希望。父亲呢,总是独自坐在椅子上,猛地吸上一阵烟再把烟蒂扔了,而那烟头,不甘心地渐渐地熄灭着……

高考,是穷苦的母亲唯一能指望的路,经由这条路,我们才能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我上了大学,虽然是大专,可母亲的腰板挺直了许多,父亲的脸上也堆积了一些尊严。尽管如此,几番折腾后,高考,已经像一片如约而至的阴沉沉的云,会在六月飘在母亲的头顶。

这不,我不高考了,她开始念叨我孩子的高考,可是今年,六六还只有十岁。你说,母亲的心事该有多长多长……

我望着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的母亲,母亲望着眼前闪烁而过的考生和考生父母。六月,今夜,我们都成了一棵树,守望着一串长长重重的心事,因为高考。

2

1988年的夏天,热得心焦,热得心烫。

太阳特别晃眼,把家门口的那条沙子路照耀得一片惨白。隔着一层胶鞋底,我还能感受到这强烈的炙烤。两边的灌木丛却在这个夏季疯狂地生长着,长长的野草,不时探出头来的交错的野花,似乎高温只是为了刺激生长繁衍的欲望。路很长,我很瘦弱……

那年的七月,我高考,才16岁。

那该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和同学们一起坐上了绿皮火车。父亲要下矿井继续为祖国挖黑色的煤,母亲要上矸子山继续为家庭赚点生活费用。最主要的是,在那个讨生活的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家长想到要去陪孩子高考,我们也从没有央求过自己的父母加入到我们的高考旅程中去,真的,想都没有想过。读书是自由的,学习是自觉的,连考试也是我们自主的,哪里会是现在一人高考全家动员的古怪景象。冒着煤烟的火车轰隆隆地抵达长兴县城,带队的班主任把我们带到了旅馆。不是宾馆,不是酒店,大概是叫招待所的。两张木头床,一个脸盆架,干净的水泥地面,睡的是草席,电风扇有没有我忘记了,只记得蚊香是自己买来点起的。我很兴奋,不时在草席上伸展我的双手,瘦弱的身体写成一个大字形,仿佛等待着大学在呼唤我走进。

七月七日,上午,语文。

我忘记我是怎么走进考场的,前后左右,有我的同学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一个教室里。我们彼此努力地微笑,我紧咬着嘴唇,找到位子坐下。我好像是在最里面的最后一个位子,前面坐着的是我的女同学徐霞玲。我很高兴她能坐在我的前面,每个星期返校,她都会带上两罐梅干菜,加上豆瓣酱,然后很热情地招呼我一起来吃。想到这样的温暖,我在陌生的考场里多了一点安慰。我们没有说话,那个年代,我们对于高考的理解是很神圣的。平时考试,我们有点小动作,老师就会大声呵斥我们:“有本事你到高考场上作弊。”我们就知道了,高考场是不可以作弊的,我们也决然不会在高考的时候传达作弊偷看的信息。高考,在那个年代,极为纯净。试场里也没有探测仪监控器,我们偷看的心思早被这神圣与庄严给屏蔽了。没有高科技的年代,思想和灵魂都是最干净的。

我静静地坐在考场,我没有想起什么,父亲黑黑的手,母亲的焦急的眼睛,还有四个现代化的号召什么的,我统统没有想起。我开始写我的名字,一笔一划,我写得很慢很认真。考号,我是数着数字写的。这个过程中,我的额头开始渗汗了,我的呼吸明显急促了。天很热很热,我的眼睛开始蒙上一层雾水,每道题,我都看得很费力,很费力。作文题叫“习惯”,我的笔开始握不住,我开始想念母亲的微笑了,她在我的眼前笑着,又哭着,扯起嗓子叫我的名字。我看到那条长满野花的黄沙路,那路,通向何方,我不知道……

我中暑了。

老师在招待所里给我刮痧,他望着我脖子上的一条条乌青如桑蚕般的痧痕,眼泪不由自主地流着。我也低声抽泣着,不是刮痧的痛,而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下午,考地理,中途一段时间,霞玲的试卷是平摊着,我头一抬,就能看见她的字迹。监考老师来了后,试卷再也没有展露出它的内涵。我以为她是无心的,可事后,她告诉我,她真担心,怕我考不出来。这样的一个举动在那时是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那一刻,我很想拥抱一下她。

那个青涩的年代,没有完成这个拥抱,我一直后悔。

……

火车到站,我又坐了一站汽车,摇摇晃晃地走回家。

那个黄昏,在必须要穿越的山洞口,我看见,我的母亲,坐在石头上,一把蒲扇,扇不去她满心的焦躁。一看到我满脖子的乌黑的痧痕,母亲热泪纵横……

3

我睡不着,很多人都睡不着。

高考的神奇就在这里。要进考场的人也许能睡着,站在考场外等候的人却都无法入眠。

“高中是一道美丽的弧线,在今天画上了句点。熬夜,早起,考试,做题,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到了;泪水,欢笑,失望,坚持,你的成长,我们都经历过。明天,后天,是一段故事的结尾,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文俊把这段文字编在微信上的时候,是深夜12点20分,是大多数高三班主任高三老师学生家长心潮最起伏的时候。那个时间,是昨天和今天的过渡,既温柔地终结了昨日的忙碌,又悄然地揭开了今日的无限渴望。黑夜包裹了所有和高考有关的心绪,但高考的荷尔蒙却依然不可遏制地滋长萌蘖。千万考生,背后几千万父母,还有所有与考试关联的服务人群,一个庞大的高考人口波及覆盖;高考日还牵出所有1978年以来参加过高考人的记忆,成为几亿人群人生节点的纪念日。高考日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日,交织着喜悦、眼泪、辛酸、沉重、争论、希冀等复杂情感。没参加过中国高考,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国社会。而只要你进入这个社会节日,你的心始终会被揪住,无论你的身份你的角色。一段故事的结尾,又一段等待的开始,高考,循环的是我们无法释然的焦虑和期待。

我读着文俊的文字,想着明天与后天。文字没有刻意修饰,但读得出这其间的辗转反侧夜不成寐,读得出浸润在每个字上的班主任的祝福和憧憬,很美好,很感动,也很沉重。天资聪颖看似超脱的文俊,在学生面前其实是最不能潇洒的人。和所有用心爱着学生的班主任一样,学生是他心里存放位置最多又最不能挪移的爱。可以忽略应允女儿的一顿晚餐,可以忘记承诺妻子的一次逛街,甚至年迈的父母昏黄的眼眸中的守望,但学生的一声咳嗽或者细微闪过的一抹忧郁,最后都会化成文俊苦苦的思索贴心的交流。我们都是树,枝条本该伸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可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地朝向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在乎自己的生长姿态,挺拔或是佝偻,茂盛或是稀疏,我们只希望,夏日,我们是他们头顶的绿荫;冬季,我们是他们肩上的阳光。高考本身是相对公平的竞争规则,但高考规则的运行环境遇到了社会其他变化的侵蚀。这场游戏当中,我们谁都不想掉链,于是,我们必然集体失眠。

这样,我想着文俊的学生,想着海珍的学生,想着曾静的学生,李军的,方旭的,兄弟姐妹们的……上塘中学的,永嘉中学的,十一中的,还有许许多多的认识或不认识的站在黑夜里等待天明的孩子。他们的脸上,写着青春的光彩,也蒙上了年轻的忧伤。黑夜里,我把他们也想象成一棵棵树,纤细的枝条在黑暗中静默不动。而根扎进的地方,是老师们的心,是父母亲人们的心,那个地方,又叫做大地。

“高考不是检验你们的标准,只是给12年美好时光的一个交代!”已在商海鏖战的你也在黑夜里发出了很文艺的祝福。那个时候,你会忘记合同、盈利、商机,你一定很神圣地回忆起我们的青葱岁月。人生,最大的盈利是拥有一笔高考回忆,在你快要迷茫自失的时候,温柔地把你的青涩和纯真唤醒。今夜,我读什么都是高考,读什么都是感慨,读什么都是失眠。

夜更深了,我的母亲一定已经开始摸索明天的祈祷了。我似乎看到她微笑的脸,看到她黑暗中走向佛殿的虔诚的脚步。我在深圳的外甥女,明天是在用弹钢琴的手去写她的高考作文,这个黑夜,我不打扰她,我的母亲更不打扰她,但那黑夜里通向菩萨慈悲心怀的黄色签条上,一定是她的名字,一定是他们的名字……

想到这样的残酷和无奈,想到我们必须这样的通向未来,微风亲吻过嘴唇,怎么就是苦涩。

“我们相信你/没有要求/没有期望/我们只是觉得你可以/我们只是静静地等待”,今夜,我们共同失眠的祝福……

篇5:高考语文复习教案

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成语的结构

如前所说,成语的结构是稳定的。从结构形式看,同其他短语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谓、偏正、连动、兼语等:懂得一点成语结构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书写、理解,从而正确使用。如“纷至沓来”是“纷至”与“沓来”的并列,“至”与“来”的意思相近,“沓”与“纷”也就意思相近,因此就不能将“沓”写成“踏”。“待人接物”是“待人”与“接物”的并列,“物”就是指人,因而这个成语是指与人相处,而不是其他意思。又如“言简意赅”是“言简”和“意赅”的并列,“言”和“意”相对,“赅”的意思也与“简”相对,指全、完备。

三、试题的特点

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

篇6: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

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

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 及相关知识

(一)人物形象分析 相关知识:

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

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二)情节的作用

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头部分情节作用:

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

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

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中间部分情节作用:

1、承上启下;

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结尾部分情节作用:

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

2、丰富人物形象;

3、深化作品主旨;

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

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项链》

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孔乙己》 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聂小倩》

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关知识: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下: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深化作品主题。

(四)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2、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3、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作用。一般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小说题目的拟定

1、依据线索,例《项链》《药》;

2、依据主要人物,例《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

3、依据主要情节,例《斗鲨》《祝福》;

4、依据主题,例《洗悲》。

5、依据环境,例《荷花淀》。

(六)情节的叙述角度的作用

1、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2、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3、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七)小说的叙事手法的作用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倒叙往往先交代小说的结局或中间情节,然后再去追溯故事如何一步步发展至此。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叙述更曲折更丰富,增加阅读趣味。

3、插叙插叙使文章情节宕开一笔,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趣味性,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补充介绍与文章题旨相关的背景和情节,或交代事情的来由或原因,或使人物现象更丰满,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主旨。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深化主旨。

(八)小说结构安排特点

1、明暗双线

2、设置悬念

3、一波三折

4、出人意料

篇7:高考语文《祝福》教案

“识记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常考点,命题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形词整理表》为依据,重点考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写错的字。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兼形近字、不写错别字等,不死抠生字、难字。

识记字形一定要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是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

根据“考纲要求”,参照近三年高考实践,“字形”考查将以“常用”基点,以形似字、形声字、同音字为考查重点,语料为学生习作、传媒用语、日程生活三方面,题型将单项选择题、语境辨析题、综合音义题、主观表达题等,其中选择辨析为经典题型。

形似字备考策略:①形似字应注意联想积累。如,“纵横捭阖”中“捭”,可联想为“脾p픓啤p픓俾bǐ”;②形近、形似字应注意相互之间的细微差异。如“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的“浚、皴、逡、梭、悛”差别非常细微;③应在具体语境中体察真伪。如2007年浙江高考题。

错别字备考策略:⑴①弄清种类。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②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③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④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⑵形旁析错法。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就有“干燥”;形旁“足”,则有“烦躁”“急躁”;形旁为“水”,有“洗澡”“澡盆”;形旁为“口”,就有“噪音”“鼓噪”等,⑶结构推断法。即通过对词语结构分析,可准确快捷地推断出字形正误。如“按迹循踪”,本词是两个介宾短语,因“迹”与“踪”同义,故“按”与“循”也同义,均为介词“依照”之义。字形题高考规律总结

1、考查的形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考察以形声字为主,主要由于形旁没有正确辨认而带来使用上的错误。

3、同音带来的误读,例如:是与事、捡与拣、灌与贯等。这些错误都与我们平时使用汉字时马虎、满足于一知半解有关。(1)音同误写

性(兴)趣 题(提)纲 劳(牢)骚 神密(秘)事(适)得其反 金璧(碧)辉煌 兴兴(欣)向荣 按步(部)就班 一愁(筹)莫展 义不容词(辞)破斧(釜)沉舟 卑恭(躬)屈膝 貌和(合)神离 迫不急(及)待 前据(倨)后恭 陈词烂(滥)调(2)音近误写

残(惨)无人道 惮(殚)精竭虑 入不付(敷)出 情不自尽(禁)如发泡(炮)制 妄(枉)费心机 风糜(靡)一时

4、形近误写

大有稗(裨)益 裨(稗)官野史 相形见拙(绌)验生活草管(菅)人命 无独有隅(偶)批(纰)漏百出 磬(罄)竹难书

5、考察范围是现代常见字,对古汉语中使用而现代已经消亡的古僻汉字则不会涉及到,很多字在平时的练习中反复出现过,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这道题应该不是很难。

6、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非规范的简化字。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7、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四种:选出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基本知识

A、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一)形旁的作用

1、提示字义。

形旁最突出的作用是提示字义,但并不是表示字的确切意义,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关于字义的信息,缩小理解字义的联想范围。

形旁对于我们辨认字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看到“资、贫、贷、货、贸、费、赏、财、赐、赊、贱”等,通过形旁“贝”,人们就联想到财物、经济。

2、区别同音字。

形声字中不少字是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而且读音也相同,构成了同音字,形旁就成为字形上区别这些同音字的重要手段,例如“簧、磺、潢、璜、蟥”,“隍、徨、惶、煌、蝗、篁”,我们很容易地把这些同音字区别开。

(二)声旁的作用

1、指示字音

我们通过声旁的提示,字音能够确定下来。认识了某个声旁,有时能类推出一系列字的读音。例如:

希(xī):稀、晞、郗、唏 眉(méi):嵋、湄、楣、媚(mèi)唐(táng):糖、塘、搪、瑭。

2、区别字形 有些形声字,形体上近似,容易混淆,不过由于声旁读音不同,可以把形似字区别开。如“未”念wèi,“末”念mò,所以“味、妹、昧、魅”等字与“抹、沫、茉、秣”等字因为读音不同,就可以很容易区别开,其中的偏旁也就不会写错了。

(三)形旁、声旁难以辨认

形旁、声旁难以辨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形旁、声旁的位置不固定。例如形旁“木”,在“根、柜、枞、桃”等字中位于左边,在“柴、架、棠、梨”等字中位于下边。又如声旁“占”,在“站、沾、粘、拈”等字中位于右边,在“战、觇”中位于左边,在“苫”字中位于下边,在“毡”字中位于一角。这样,要在位置上把形旁和声旁区别开就比较困难。

2、形旁和声旁没有明确分工。同一个偏旁,在构字时,既可以作形旁,又可以作声旁。例如“门”,在“们、闷、扪、钔、闽、闻、问”等字中是声旁,在“闺、阔、阙、阆、阃”等字中却又是形旁。

3、形旁、声旁变形。为了适应方块汉字的特点,保持汉字结构的平衡,作为构字偏旁,形体往往要发生一些变化,加之字体的演变发展,使得形旁和声旁的形体变化更大了,以至于难以区分辨认了。例如“哀”从“口”,“衣”声;“衷”从“衣”,“中”声。又如“贼”,猛一看似乎是从“贝”从“戎”,实际却是从“戈”,“则”声。B、纠正错字和别字

1、常见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列在前面的是别字):(1)因字形相近而写成别字

忘想——妄想 草管——草菅 床第——床笫 针炙——针灸 驰聘——驰骋 班马——斑马

(2)因字音、字义相同或相近而致别

供献——贡献 秘蜜——秘密 布暑——部署 专研——钻研 典形——典型

(3)受前后字偏旁影响而写成别字

粉粹——粉碎 清淅——清晰 恣态——姿态 纯结——纯洁 编缉——编辑 枪枝——枪支 滋沫——滋味 煅炼——锻炼(4)因不理解字义而致别

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阴谋鬼计——阴谋诡计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一口同声——异口同声 破斧沉舟——破釜沉舟 滥芋充数——滥竽充数

2、纠正错别字的方法(1)注意字形。

一是要注意形体相近的偏旁部首。例如:

讠——氵辶——廴礻——衤卩——阝幺——纟户——尸

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如“廴”偏旁的字常用的只有“建、延、廷”三个,只要记住三个基本字,其余的多数字自然就是从“辶”了。二是要记清字的笔画。例如: 戊——戌——戍——戎——戒(2)注意字音。

一是利用字音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有些形声字,声旁近似,但读音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区别声旁近似的字。例如: 叚jiǎ 假、葭、暇、遐、瑕 段duàn 锻、煅、椴、缎

今jīn 矜、琴、衾、吟、贪、岑、含 令lìng 零、岭、龄、铃、领、翎、瓴、囹、聆、玲、羚(邻、怜例外,为前鼻音)二是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例如: 同仇敌忾kài(不读气)如火如荼tú(不读茶)病入膏肓huāng(不读盲)毋庸赘zhuì(不读熬)言 狙jū(不读阻)击敌人 入场券quàn(不读卷)一蹴cù(不读就)而就 侥jiǎo(不读尧)幸生还 赤裸裸luǒ(不读果)(3)注意字义。

不少错别字是由于对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的字义理解有误而产生的,了解这些字义,对纠正错别字很有帮助。例如:

原形毕露 毕,都,皆。不是“必”。不胫而走 胫,小腿。不是“径”。墨守成规 墨,墨子。不是“默”。川流不息 川,河流。不是“穿”。轻歌曼舞 曼,柔美。不是“慢”。(4)了解一些常见部首的含义

页:和头部有关。如:颠、颊、题。贝:和钱财有关。如:贫、贾、货、贷

王:和玉有关。如:斑、瑕、瑜

月:和身体器官有关。如:腿、膂、膺。灬(火):和火有关。如:煦、烹、熬。冫:和寒冷有关。如:冻、凋、寒。

礻: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福、祸、社、祖。

厂(广、宀):和房屋有关。如:厦、庐、安、字。彳:与行走、道路有关。如:循、径、徐

彳亍:和街道有关。如:衙、衢、衔。

其他有:口、讠、木、纟、氵、亻、疒、歹、穴、日、皿等等。(5)缘词解字——通过分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结构来判断

①利用词语的整体意义:

例:事必恭亲(躬)桀骜不训(驯)闲情逸志(致)山青水秀(清)清山绿水(青)②利用词语的结构特点: 追亡逐北 殚精竭虑 文过饰非 家喻户晓 甜言蜜语 背井离乡 神出鬼没 不伦不类 朝歌暮舞

披星带月(戴)穷奢极耻(侈)老奸巨滑(猾)剑拔努张(弩)题纲挈领(提)仗义直言(执)按布就班(部)③利用生活常识、自然之理、社会规律:

声名鹊起 欢呼雀跃 委屈求全(曲)一口同声(异)

鸠占雀巢(鹊)不径而走(胫)内心烦燥(躁)琳朗满目(琅)好高鹜远(骛)针贬时弊(砭)坐上客(座)贪脏枉法(赃)④追溯词源:

默守成规(墨,墨子)曲突徒薪(突,烟囱。薪,柴草)巧言如黄(簧,一种乐器)黄梁美梦(粱,米饭)世外桃园(源,陶渊明)司马青山(衫,白居易)⑤近体互析,分清笔画

上一篇:爷爷小传-我的爷爷作文550字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