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2024-06-02

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共9篇)

篇1: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我是三明学院06级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现在在贵公司担任储备干部,本人在校期间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了photoshop等图形设计软件,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获得各种鼓励和荣誉称号,在校担任班委期间,工作认真,踏实,负责,锻炼了自身,也提高了自身能力,易于沟通,具有较好的团队意思。并且参加学校勤工俭学,在一家文信店打工,能熟练运用各种编排软件,有设计能力。

现在在蚶江店工作过程中,也让自己了解了如何才能做好一名销售人员,学会了很多关于公司文化及产品等知识,我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公司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公司会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期待领导能给予发展机会。

篇2: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姓 名:

出生年月:1988年6月

毕业院校: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

学 历:大专

联系电话:

性 别:女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鞋类设计与工艺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毕业

获奖情况

本人在学校期间曾2次拿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多次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其中国家励志奖一次奖励五千,

鞋类设计与工艺个人简历

并获班级积极分子称号,表现优异。

实践经验

9月到1月在潘郎三洋鞋厂开发室学习工作 202月到6月在汇川王工业区森顺鞋厂开发室学习工作

专业技能

计算机一级 英语四级

鞋类设计师资格证中级

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实习时把学校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对于鞋子早已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有信心在鞋业创出一片天地。

求职意向

篇3: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本文结合高职实践教学的特点, 借鉴企业管理方法, 探讨了适用于高职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激励策略, 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实现本专业高职实践教学绩效的最大化。

高职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有鞋类产品设计开发实践、鞋类产品生产制作实践、制鞋企业综合运营实践等。鞋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加工的工序繁琐而且各道工序比较复杂, 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 (应更确切的称为工作) 绩效通常由三项因素决定:激励 (学生愿意完成实践任务) 、能力 (实践任务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和实践环境 (学生有资源用于完成实践任务) 。激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作出特定行为的力量的组合, 它既是无形的, 又是绩效的决定因素, 在解决学生个体行为复杂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用于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激励策略如下:

一、期望激励策略

学生若能相信实践目标的价值, 并认定所做的一切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时, 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努力工作, 完成实践任务。马丁?路德在几个世纪以前就依据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说过:“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怀着希望而做的”。

激励取决于结果的价值和达成结果的可能性。如公式表所示:

激励力度=效价×期望值

公式中的激励力度是指学生受到激励的强度, 效价是指学生对实践结果的期待程度, 而期望值则是指学生从事相关鞋类设计与工艺实践活动导致预期实践结果的概率。激励产生努力, 而努力再加上能力和环境则导致绩效, 绩效导向各种成果, 每一种成果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称为效价。当学生对实现实践目标 (如掌握某款鞋的设计、打板与生产) 认为无所谓时, 效价为零;而当他宁愿不去实现这个实践目标时, 效价是负的。这两种结果当然都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同样, 如果期望值为零或负时, 也不会激励学生去实现实践目标。此外, 完成实践活动的动机, 也有可能是由实现其他的愿望所决定的。例如, 一个学生愿意努力完成实践任务, 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取成绩形式的效价。

二、公平激励策略

实践教学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报酬”结构 (即平时成绩、鞋类款式图和效果图作品成绩、成品鞋最终成绩、教师评价等) 是否感到公平。即学生会主观的将其投入因素 (如努力、遵守规章制度等) 与所得到的“报酬”同别人得到的“报酬”相比较来评价“报酬”是否公平。当然, 学生对比例的计算和对比过程都是非常主观的和基于个体直觉的, 都是相对的, 教师应当注意控制和把握。

如公式表达所示:

一个学生和用来同他比较的其他人的“报酬”和投入之比应该是平衡的。如果学生觉得他们所获得的“报酬”不适当时, 他们可能产生不满, 进而降低实践质量;如果学生觉得“报酬”是公平的, 他们会在实践过程中一直保持同样的工作态度;如果学生认为得到的“报酬”比想象中的公平“报酬”要高,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可能工作的更加努力。

三、目标设定激励策略

为了确保实践的有效性, 许多关键的鞋类设计与工艺实践教学实施活动都必须要集成在综合的系统中, 如图1所示。

实践目标必须是清晰和准确的、具体化的和可考核的, 并且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清晰的实践目标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产生激励作用, 因为学生很想知道老师期待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做些什么。目标是可考核的, 意指在实践结束时学生必须能够衡量其目标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 如“实践结束时要掌握某类鞋款的设计开发、掌握某种鞋子的打板制作”;目标要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必须是合理的, 根本完不成、完全不现实的目标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要想让学生完成目标, 关键是教师在实践之前要认真的确定实践目标, 而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确定各自的分目标。

四、强化激励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 老师的工作远不止于对绩效好的同学加以表彰而已, 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适当的实习环境以及对他们的绩效加以表彰而使其受到激励。当绩效达不到目标时, 更要设法帮助他们分析实践工作进展情况, 了解学生专业技能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然后采取策略消除那些影响绩效的问题和障碍, 指明设计开发方向, 纠正打板制作偏差, 并对他们所做的好的方面加以赞扬, 强化激励机制, 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掌握制鞋专业技能。

五、需要激励策略

在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需要可分为三种:权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

权力需要强的学生特别关注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发挥, 在实践过程中追求领导的职位, 性格坚强, 敢于发表意见, 喜欢安排工作和承担责任, 责任心比较强。

归属需要强的学生通常从受到别人爱抚中得到乐趣, 倾向于避免被群体排斥所带来的痛苦, 关心并维护融洽的人际关系, 欣赏亲密友好和理解的乐趣, 因此这类学生担心自己做的太好会引起同学的攻击所以不会付出最大的努力而去工作。

成就需要强的同学, 具有强烈的获得成功的愿望, 他们希望受到挑战, 常为自己制定一些有适度困难 (但又不是无法达到) 的目标。他们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态度, 喜欢分析和评价问题, 能为完成实践任务承担责任, 喜好老师对他们的实践情况作出具体而又迅速的反馈。这类学生倾向于闲不住, 喜好长时间的工作, 即使遇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 并且喜好独断专行。

老师要针对不同个性需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任务安排和管理方式。例如:采取分组实践的形式, 各小组安排权力需要强的同学担当负责人, 督促归属需要强的同学的工作进度, 高度关注成就需要强的同学的工作绩效, 并给予较大的“实践自由度”等。

六、其他激励策略

(1) 授权和参与

在制定实践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适当的参与不仅会产生激励效果, 而且会给实践的成功带来颇有价值的指示。因为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了解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而且也会提前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权是让学生自行设定实践内容和目标、安排实践进度以及在责任和权力范围内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工作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参与同时也是老师认可学生的一种手段, 因为它迎合了学生归属和赞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 参与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当然, 鼓励学生参与制定实践任务并不意味着削弱老师的地位, 尽管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问题, 尽管认真聆听学生的建议, 但是最终还是老师作出实践决策。

(2) 实践内容丰富化和灵活的时间安排

一方面, 实践内容丰富化可以通过实践任务的多样化来实现;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办法增强其丰富性:

(1) 在决定实践的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方法、工作顺序和工作速度等方面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例如:采用弹性时间和核心时间———在核心时间, 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到岗;而在弹性时间学生可以自行安排。

(2) 经常将实践过程中的工作绩效情况反馈给学生。

(3) 采取措施让学生看到其所做的实践工作对其以后就业的贡献。

总之, 为了使实践丰富化, 老师首先必须更好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会得到什么好处。

(3) 奖励系统

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非货币形式的激励性奖励系统, 例如给实践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更大的时间自由、实践内容的自由等。

总之, 由于高职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多为艺术类生源, 学生行为受许多变量的影响;鞋类的设计开发与生产加工是一个相对复杂、环环相扣的紧密衔接过程, 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鞋效果。实践教学环节不同于理论教学环节, 它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的活动, 所以一位成功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相信学生、制定愿景、保持趣味、过程监控、鼓励冒险、成为专家、欢迎分歧和力求简化。

篇4: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关键词: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方向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产业结构的变革也使得专业型的人才需求逐渐旺盛。 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同时,产业发展也需要专业文化素养作为支撑。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专业,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同时,湘绣人才青黄不接。随着老一辈湘绣艺人的离去,以及80年代后期培养起来的一代绣工外出打工,使得湘绣的人才奇缺,以至于造成湘绣企业相互争抢绣工的局面,湘绣人才青黄不接严重制约了湘绣的发展。但是,根据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两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毕业后虽然选择了湘绣企业,但是湘绣属于传统手工艺产业,劳动回报价值不高,尤其是相对于其他门类的设计岗位,在经济回报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导致了大量年轻刺绣工艺师无法坚持下来,不断更换与刺绣相关企业或直接改行。一方面湘绣人才青黄不接,湘绣的从业人员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湘绣人才不断流失;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方向探究成了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需要首先考虑的重要方面。

一、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特点

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专业,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该专业聘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大师为专业带头人,成立刘爱云大师工作室,融传统师徒相授于现代学历教育,构建了“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大师工作室,进行生产性实训。按产品生产流程推行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实行“教授+大师”同堂指导,实现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

在定期对湘绣设计与工艺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召开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归纳及描述最终形成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与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归纳出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设计软件、上稿、产品制作等7个工作领域,转换成7门对应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以湘绣设计员、湘绣刺绣师岗位需求为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核心,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线,以企业技术标准、职业素质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及学习规律,以项目导向为途径,校企合作,构建“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岗证课融通”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介绍:第一,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难的内因。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就高职生而言,高职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自我定位过高、职业规划不符合实际以及自身素养不合格等多方面因素。其中,高职生自我定位过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前,许多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对职业发展抱有不切实际的期许,对较低的绣工岗位并不放在眼里,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或往往在岗位上工作半年就坚持不下去,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刺绣艺人基本素养的锻炼。而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大多数高职生缺少明确的职业愿景和职业规划,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进行系统完善的构想,从而也就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另外,高职生眼高手低也造成了高职生与社会的脱节,社会经验浅显,在学校完成作品速度缓慢,难以适应企业对作品完成时间的要求。第二,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难的外因。刺绣企业一味追求刺绣作品数量,而忽视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一些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缺少实践经验,而将薪酬定得非常低,现在90后的高职生对薪资和就业条件、环境有诸多要求,经常对企业感到不满意,以至于多次丧失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同时,高校的高职生职业规划教学活动开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于高职生的就业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使得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

三、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方向分析

(一)主流就业方向

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主流的就业方向就是前往湘绣企业发展,湘绣企业一般需要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型人才,要求毕业生了解湘绣相关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不同针法绣制物象,具备职业素养。同时,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高职生也可以向营销方向发展,刺绣企业营销类的人才近年来需求量比较大,还有绣稿设计的岗位,由于大多数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其绣稿来源多数为网上寻找的图片再经处理或是抄袭市面流行的图案和纹样,对于绣稿设计岗位的人才的需求量很小,且不会浪费时间去提升毕业生绣稿设计能力。此外,教师也是毕业生可以选择的方向,教师是较为稳定的职业,但是职业发展潜力有限。

(二)新型就业方向

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岗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刺绣艺人,一些刺绣企业的刺绣作品采取了外包的形式发放给一些农村的家庭妇女,一定时间下来收作品,按作品数量和质量付费,因此无需承担刺绣岗位的工资及各类津贴。针对这种情况,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高职生必须寻求多样化的职业岗位发展规划,多途径地拓宽就业路径。一是通过加强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和校内其他专业的融合来拓宽毕业后的就业渠道。高职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例如服饰、箱包、纺织等专业,加强湘绣和服饰结合,湘绣和箱包的结合,与纺织品的结合,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可以从事高端刺绣服饰定制、高端刺绣箱包和刺绣旅游纺织品设计行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网络销售也成为一种营销方式和手段。三是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扩大市场对于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的需求,努力完善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体系,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尝试多种就业岗位。四是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一方面,高校要提高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对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此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此外,高职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寻求多种就业渠道,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具备全方面专业素质的高职生从事湘绣相关工作更加具有优势,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坐冷板凳的耐心才能在刺绣领域有更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政府、高校、高职生要共同努力,构建三方联动的协作机制,促进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高职生的就业。 同时,高职生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因为一时的工作薪资及条件不满意而丧失职业发展的积极性,而要努力寻求多种就业渠道,响应政府的号召和时代的要求,做新时代的创业者。

【参考文献】

[1]范果.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J].艺术教育,2014(08).

篇5: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深圳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潮州身材:160cm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19岁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市场销售/营销类:业务助理 贸易类销售助理 行政/人事类文员、行政人员

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500--希望工作地区: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10-.01 潮州市X服装厂任女车工

2007.02-.02 潮州市天地人旅行社担任导游,前台等旅行社工作人员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南洋职业技术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2007-06-01

所学专业一:服装设计与工艺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1.09-.06 潮州市饶平县河南学校

2004.09-2007.06 广州南洋职业技术学校 服装设计与工艺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WORD,EXCEL等计算机办公软件,能熟练的操作服装CAD电脑软件,对PHOTOSHOP也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详细个人自传

做事细心,谨慎,认真,负责。喜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善于辨证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个人联系方式

篇6: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专业技术院校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对鞋类工艺课程考核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 考核办法由原来偏重于理论考核逐步在向实践考核转变;同时学习企业车间工艺考核办法, 模拟企业情景以及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考核。在考核学生制鞋技能的基础上, 重点考核学生的工艺设计以及组织工艺活动的实际能力。

一、课程考核

鞋类工艺技术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不仅限于考核形式上, 同时在考核内容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1、综合考核方案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阶段训练考核与综合训练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 见表1。

2、项目考核方案

鞋类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平时小项目和阶段大项目以及期末真实项目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相应的课程考核也是平时作业按照小项目考核方案, 阶段考核按照模拟项目考核方案, 期末按照真实项目考核方案进行考核。项目考核不仅在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上进行了改革, 同时对评比人也进行了调整, 聘请校内外 (企业) 专家进行综合评定。

注:表格中的每一项都有其评分方案, 除了样品鞋子项目评分参照平时小项目考核方案评分外, 答辩和表格内的子项目均可参照。

(1) 平时小项目考核方案见表2。

(2) 阶段模拟项目考核方案见表3~5。

(3) 期末真实项目考核方案。

课程的期末考核内容为模拟企业真实情景, 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考核内容模拟企业真实考核方案, 包括成品鞋、流程图、工艺书、预算表等。成绩评定也由教师、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进行综合评定, 如表6。

二、课程过程监控

课程的阶段或综合考核固然重要, 但课程的监控, 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实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工艺课程实践性及操作性极强, 不像理论课程可以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技能水平的提高更在于平时训练的积累。

本课程的监控完全按照企业标准来进行, 与平时成绩挂钩, 更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监控包括两方面:作品检验和工艺纪律的考核。

1、作品检验报表

作品的检验报表按照工序又分为针车检验报表和成型检验报表, 见表7、表8。

2、工艺纪律考核

课程的教学不能单纯的局限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也很重要。鞋类工艺课程模拟企业情景进行了工艺纪律的考核, 重点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和协同能力。

学生姓名:班级:组别:年月日分数:

检验员:组长:主管:巡检

课程的教学过程模拟企业场景, 将学生进行分组, 选出组长与生产主管, 教师负责巡检角色。授课过程也按照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组织。过程考核不仅有总的考核方案, 还有配套完善的管理表格, 考核方案如表9。

三、总结

本课程的考核不仅在于平时阶段和期末的综合考核, 更在于平时训练过程的监控。教学过程模拟企业真实场景, 变学生为工人, 变教师为主管, 将教室当车间, 按照企业考核标准进行日监控。课程考核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进行真实项目的制作。通过过程监控与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在企业的适应力、应变力以及创新力等综合素质。

学生姓名:班级:组别:年月日分数:

检验员:组长:主管:巡检

参考文献

[1]姜泽东, 陈保国, 史维琴.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 2011, 3.

[2]张海燕, 严方.高职项目化教学的课堂组织与实施策略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4) :35.

[3]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J], 2009, (2) :45-47.

[4]王颖.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科教文化—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改革[J].教育评论, 2010, (5) :34.

[5]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2011, (8) :25.

[6]陆红光.论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统一[J].职业教育, 2011, (1) :15.

[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110-113.

[8]左效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好形式—电化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8, (5) :33-34.

篇7: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关键词:三维模型;配管;工艺;协作设计;模型审查;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若干年前以二维平面设计为主的年代,设计院的工艺系统设计和安装设计是不分专业的,同一个设计人员可以完成各自工艺单元的P&ID,管道/设备布置图,材料表等一系列文件的编制,这样工作模式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是专业通,管道安装能最大程度满足工艺需求,但是设计效率低下,人工绘制的图纸和材料表“错,漏,碰,缺”相对较多。

近年来,随着项目设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三维工厂设计的优越性逐步体现出来,它采用全比例三维实体建模,将工程设计转化成为一个真正的三维工厂实体模型。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三维设计效率,设计人员按照设计流程被划分角色,工艺专业负责系统设计,配管专业负责安装设计,各司其职,已成为必然趋势。

下面,以实际进行的某国外大型油气处理站场工程为例,在配管三维设计和工艺P&ID没有集成的条件下,介绍一下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配管专业与工艺专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工作状态。

一、工艺文件是配管专业最重要的设计输入

(一)工艺PFD (Process Flow Diagram)

PFD它表达了一个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工艺设备,以及一些关键节点的物料温度、压力、流量和组成。通过PFD,可以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和与该工艺有关的基础资料有一个根本性的了解。

(二)工艺P&ID (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

P&ID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借助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用图示的方法把建立工艺装置所需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阀门等,按其各自功能以及工艺要求组合起来,以起到描述工艺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是工厂设计中从工艺流程到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工序,是工厂安装设计的依据。

(三)工艺管线表 (Line list)

工艺管线表是与P&ID完全对应的,定义了P&ID内所有管线的起点和终点、流体类型、操作/设计温度和压力、保温防腐形式、试验介质/压力、管线射线探伤比例、应力计算需求等,是单管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配管专业文件是实现工艺系统设计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 三维工厂模型(设备/管道部分)

以实体的形式建立工艺装置所需的全部设备、管道、支吊架、管件、阀门、法兰、垫片、各种特殊件、各类在线仪表等,将工程设计由二维平面转化成为一个真正的三维工厂实体模型。

(二) 管道ISO图

单管图是管线的三维立体走向的平面示意标注图,可以直接从三维模型中自动输出,一般需要标注管路的走向、长度、直径、材质、壁厚、甚至焊口编号和防腐等级等以及在管线表中列出的各种参数(具体需要标识内容依据实际要求而定),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管道预制、安装、试压、探伤。

(三)其他

从三维模型中自动输出的设备布置平面图/立面图,管道平面布置图/剖视图,管道支吊架详图,大宗材料表等,用于指导施工及采购。

三、设计过程中两个专业需要互相传递的设计信息

配管专业的工作是通过对管道设备的安装来实现工艺系统设计目标,通常工艺专业通过P&ID向配管专业传递的设计信息包括:

1、设备安装高度的要求。通常泵的吸入口设备安装高度需要满足吸泵的上真空高度要求;还有些设备需要考虑相对高差的关系,如稳定塔和塔底再沸器。

2、容器管口方位。工艺P&ID中,对容器的控制液位、界面,稳定塔塔板,分离器堰板等会显著标识,仪表专业会据此首先确定液位仪表管口高度位置,工艺专业还需确定关键工艺进出管口高度位置,而后,配管专业需要在满足安装和检修的要求下向设备专业或厂商提交管口方位和梯子平台资料。

3、管道安装“无袋型”以及坡向要求。通常,对于气相管线、气-液两相流管线、安全阀进出口管线、火炬放空管线、重力流管线,工艺专业都会提出以上特殊要求。配管专业应严格执行,但是如果出了现安裝确实无法满足的实际情况,则必须通知工艺专业采取措施,如对气相管线、气-液两相流管线,在无法满足“无袋型”要求时,考虑对其实行电伴热,并在低点设排液阀。

4、管道对称安装要求。为了考虑特殊设备流量分配均匀的需求,并联运行的再沸器、并联运行的泵的吸入口、空冷器进出口的管道安装都需要对称布置,通常工艺P&ID会做出特别说明。

5、其他要求。如果图面无法表示清楚,P&ID还会在附加说明中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例如,说明中指定某设备管口为公用工程接口,则配管专业需要在其15米范围内考虑公用软管站;要求某就地仪表可读,则需要在可操作范围内考虑平台或通道等。

配管专业需要向工艺专业传递的设计信息包括:

1、安全阀进出口管线安装。配管专业应主动向工艺专业提交安全阀进出口管线安装的安装图,用于工艺专业压降核算,确认合适的管径。

2、公用工程系统容量计算。例如热媒系统膨胀罐的容积计算和启动阶段的热媒加注量,需要由配管专业计算热媒系统整个管路容积来协助工艺专业计算。

3、P&ID/U&ID修正。尤其是全厂分配的公用工程包括给水、工厂风、仪表风、氮气以及火炬、开闭排管网的P&ID/U&ID,是需要由配管专业最终根据三维模型实际的安装情况完成的。

四、阶段性三维模型审查

分阶段的三维模型审查,是检验项目进度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模型审查中,需要工艺专业积极参与,主要审查总图布局是否顺应工艺流程走向,关键设备管线安装是否满足工艺需求,并结合操作运行要求进行可操作性检查。通过了工艺专业的审查,就实现了配管专业最重要的设计目标,其余的管道布置调整设计在不影响大的设计原则前提下,对于配管设计质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篇8: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自荐书

【关键词】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化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其工艺设计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高职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将岗位需求、地方经济因素以及学院本身的特色考虑在内,用科学的、发展的动态观念来构建高职陶瓷课程相关体系。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办学近三年来,学院努力将其打造成福建陶瓷行业发展的人才摇篮。在这一过程中,学院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逐步探索构建“工学结合、大师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配套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立的依据与原则

(一)依据

社会对陶瓷生产工作者有着较高职业要求,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老师与企业专家一起,深入企业开展岗位调研,构建以陶瓷设计为根基、以提高技能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表现形式的陶瓷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学院注重对实践能力的锻炼,突出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在其课程培训设计中,可适当加入新思维的培训,让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交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原则

1.差异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中曾写道:“所有大学开设的课程都是存在差异性的。”陶瓷设计与工艺课程也是如此,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对该课程進行设计时不需要也不应该照搬其他学校,而必须考虑到学校本身特色,使课程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将建窑建盏的制作技艺融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使之成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2.实践性与拓展性原则。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还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鉴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独特性,它与机械、设计以及美术等相关科目存在交叉性,要求陶瓷学习者有着丰富的知识,因此,在陶瓷课程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学科拓展性。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既需要根据人才素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来构建,也需要据此来选择适应信息时代和现代生产条件的课程与内容,从而形成适合职业教育的结构合理、体系优化、内容现代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架构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架构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以及能力拓展课程。各课程的功能和定位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职业基础课程包含陶瓷基础理论知识、陶瓷工艺基础操作技能,这些基础课程的设置除了支撑着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学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外,也能很好地服务于职业核心课程。第二,职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由综合发展向专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能够为后期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职业核心课程则属于学生成长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阶段。第三,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不仅要重视核心课程,还需要认真对待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充分挖掘不同个性特长、发展方向、发展层次的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学院将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的实施全部采用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来实现,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各环节中受益,提升陶瓷设计水平。学院教授内容以陶瓷产品设计与制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让学生学会建立陶瓷设计基础知识、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与陶瓷产品设计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学院传授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符,大幅度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工学结合的目的。

在内容组织方面,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并要求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比如在进行《陶艺拉坯成型》教学时,先从“小件器物的拉制”着手,避免因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太多太杂,而给教学组织带来困难。

(二)课程设置

通识文化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职业基础课程开设《中国陶瓷史》《设计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瓷设计基础》《图案》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后期职业核心课程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陶瓷产品设计能力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陶瓷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核心课程的开设,专门邀请了陶瓷行业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该课程的设计,紧密围绕陶瓷产业的工艺与发展的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参照陶瓷领域相关标准,以社会公布的三级陶瓷产品设计师职业标准为基础,梳理出学院陶瓷专业的岗位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8门职业核心课程。分别为:1.《陶艺拉坯成型》主要讲授拉坯的基本技法及有关拉坯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根据规定的尺寸拉、修制一些器皿,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后期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開展奠定基础。2.《陶瓷泥条成型》主要明确泥条成型技法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的泥条成型方法,掌握传统泥条成型方法对陶瓷造型的影响,使学生对泥条成形技法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法知识进行创作。3.《陶艺泥板成型》主要明确泥板成型技法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的泥板成型方法,掌握传统泥板成型方法对设计陶瓷产生的效果,让学生综合掌握陶艺泥板成形技法,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4.《陶艺模具成型》主要掌握模具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利用石膏进行造型设计、制作,为装饰陶艺创作、室内外陶艺创作、综合材料构成课、建筑与陶艺等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5.《陶艺釉下彩绘装饰》主要讲授传统青花的绘画与技巧、古典绘画的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6.《陶瓷釉上彩绘装饰》主要讲授新彩装饰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工艺美术特征,熟练掌握装饰技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法,创作出艺术个性鲜明、富有东方文化特征的陶瓷作品的能力。7.《陶瓷首饰的设计与制作》主要讲授现代陶瓷服饰配件的设计基本原则,明确陶瓷服饰配件的市场价值与发展的意义;运用陶瓷材料各种成型方法,深入理解现代生活中的服饰配件对陶瓷材料的要求;了解市场需求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陶艺创作技能,以展现个性为设计要旨,结合材料工艺、材质特性进行佩饰的设计与创作。8.《陶艺创作》主要讲授培养学生对粘土特性的掌握,增强徒手制作的能力,开发富有创意的陶艺语汇。

nlc202309081928

为响应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学院在设计陶瓷相关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兴趣与特长,将其融入教学课程中。尤其是与陶瓷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艺术品鉴赏课程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能够辅助学生进行陶瓷专业的学习,还能够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对后期学生步入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課程实施

(一)实施“全程双师、大师引领”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程双导师授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的大师共同承担课程。学院聘请国家拉坯技能大师占绍林、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许家有来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形成现代师徒制;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活学活用融于实践中,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教学方法上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设计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真实案例式教学方法带动陶瓷理论基础知识和工艺操作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加大了对专业实践的重视,在实际授课中,不单纯教授理论知识,而是围绕实际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让其在完成具体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专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注重学生发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一体,授课过程中,往往选取近期企业组织开发的项目,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立足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工学结合手段,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从而掌握本课程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型项目带动学生对设计方案制作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法的学习,通过参观市场、企业、设计公司(机构)、国内外其他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国际著名商品品牌的门户网站等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感性认识,整合教育资源,聘请知名设计师、能工巧匠参与课程教学,共同培养学生。

教师上课过程中,要重视“教”与“学”间的互动,如以典型陶瓷项目为案例,陶瓷项目既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是教师命题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陶瓷工艺制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教师上课过程中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传递出要讲授的重点。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团队,将校内与校外结合,设计与工艺结合,避免出现知识和技能传授的盲点。同时,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单独性培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诉求。

(三)教学评价、考核

对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考评方式,加大对学院实践环节的考核,综合學生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完成程度、阶段测评成果,给出全面、综合性评价。考核采取百分制形式,其中,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评价过程严格参考授课目标,设计出各阶段的合理权重。

针对学生成绩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

1.目标性评价:根据陶瓷产品设计所具有的特点选择评价项目,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结合最初制定的授课目标以及项目标准,客观给出学生的实际得分。

2.阶段性评价:依据项目实际要求,观测学生在任务阶段的表现,给出合理分值。在该阶段评分过程中,需要观测学生成长表现,认真记录学生任务开始与结束中间的表现,分析其自我调节能力、适应任务能力。

3.多元性评价: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也不能一味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性格的引导。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真正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活学活用于实践中。对于个性比较独特的学生,不能一味压制,而是应该因材施教。作业评分指的是学生个人评分,没有固定评分标准,但是,学生必须讲述评分的理由,剖析作业存在的闪光点与缺点。评分形式可以是自我评分,也可以是学生互换评分。这种评分方式的优点是让学生参与到作品中来,加大学生的积极性。

4.校企结合评价:校企结合评价指的是学校邀请社会专家与本校老师组成评审团,综合给出评价。校企结合评价的标准不仅包含学校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参照企业实际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在评价过程中,能够真实发现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结 语

近年来,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在学院专业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陶瓷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递进与贯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培养出来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受到了社会与企业的一致认可,避免了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脱轨现象的发生。当然,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成果,在探索中不断深入完善。

参考文献: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2]赵连瑞,晋秀波.关于优化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8).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王一伟.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6]许平,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装饰,2008(S1).

[7]王顺根,付娟.以人为本: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完善[J].机械职业教育,2010(8).

[8]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篇9: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理念;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73-04

【作者简介】丛开源,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党政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专业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

课程是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课程研究在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平台,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课程标准具备一般标准的基本特征,但是,课程标准不是硬性的规定或准则,更不是简单的限制,而是课程实践的参照与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数以亿计的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标准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为此,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以课程观统领课程标准

(一)贯穿课程理念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经验或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关注学生在获得经验中的体会和强调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发展是新课程观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以新课程观核心理念为主线,体现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的课程价值。以“服装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课程设计思路”回答了“创设活动的依据”,“课程目标”回答了“活动效果的预设”,“课程内容与要求”回答了“获得经验的媒介”,“实施建议”回答了“获取经验的方式和手段”,系统架构了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在“做中学、做中教”过程中关注学生与教师在经验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也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在互动、碰撞、交融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不断修正思想观点和行为。[1]

(二)突出职业能力

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被称为职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是指“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指“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优质就业作为落脚点”。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强调要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着力点。

专业能力(知识应用)、人格能力(行为方式)和社会能力(价值观念)构成职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可以这样认为: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建立知识与任务(给定的任务、重组的任务、未来的任务)的联系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能依据制图规定和方法步骤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形成要素整合、观察比较、解析评判等基本职业素养”,它整体综述,高度概括了专业能力的特征和要求,以及知识与任务联系的方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1.掌握结构设计原理与规律,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树立科学、系统的结构设计理念。2.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的关系,能感知二维形态与三维形态空间转换关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借鉴服装典型品种流行款式结构变化和板型特点。3.具备识读理解任务单和一般式样服装款式图结构特征的能力,能运用平面结构设计的原理、方法和规律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和用料核算及排料。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节约、环保意识。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勤于观察、敏于发现的求实精神。这种分点描述指明了知识与行动的内在关系,呈现了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传递了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来获取、应用并检验知识。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基于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从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培养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入手,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对建立知识与任务的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教学

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

学时衬衫结构设计略略略连衣裙结构设计 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连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连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结合给定的规格和要求,完成合体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制图

4.掌握连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5.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初步进行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分割变化设计

6.具有把流行元素运用于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能力8接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接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接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完成接腰型连衣裙规格设置与结构制图

4.掌握接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5.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初步进行接腰型连衣裙结构分割变化设计

6.具有把流行元素运用于接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能力8]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以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规定和方法为先导,以制图要素间的依存与衔接关系为主线,围绕服装结构制图原理、规律的应用设计教学任务(模块与单元),以职业领域工作内容的实施程序来列举技能与知识要求。在体现任务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同时,内容与要求既指明了创设工作情境的方法,又反映了知识与给定的任务、知识与重组的任务、知识与未来的任务之间的联系途径。

二、以新理念引领课程标准

(一)德育放在首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同时,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坚持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之一。以职业情感的培养为切入点,强调把职业岗位所需的情感态度、品质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中,实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统筹推进(如图1所示)。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关于“以学生为本”的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二是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核心。“就业创业能力”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职业适应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技巧)和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通过科学决策能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创造新事物并产生成效。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突出了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感悟过程中了解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并举,倡导教师要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满足学习需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关键。“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第二是终身学习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反思、未来的思考,形成自我规划、设计任务并寻找适合自己学习机会的良好习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在对总体框架设计时预设了两个空间,即:在保证基本规定的同时,给予学生探索的更大空间;在确保课程目标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两个空间的预设起到了三个“有利于”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处理好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愿望的关系;二是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职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拓展性;三是有利于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氛围。

三、从专业特点出发体现课程特质

(一)展现专业特点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归属于文化艺术类。

“设计”是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工艺包含科学和技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融合艺术与技术双重属性,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的多学科性是其表现特征之一。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制订,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分析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加强技术与艺术的对话为突破点。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很好地把握了“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显艺术”这条主线。该课程标准把情感性、物质性、人文性、生活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等进行整合和包容,倡导学生在多种学科要素交织与交融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在不断发现和创造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科学地勾画并理顺了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工程技术和美学艺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关系。

(二)反映课程特质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不仅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且要从课程的角度深刻反映内在特质,唯有如此,才能正确体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与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服装造型设计基础”和“服装设计辅助软件应用”等课程,具备视觉性和艺术性特质,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强调观察、感知和表达。课程特质表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是前提,合理表达物质形态是根本。因此,课程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在尊重艺术价值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要以形式原理和形式法则为依据,直观精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和理念,围绕视觉经验、视觉感受、视觉表达来设计教学活动。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和“服装生产基础工艺”等课程,具备技术性和艺术性特质,以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物与物的关系,体现工程技术的美学艺术,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显而易见,科学技术与艺术形式紧密有效结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遵循“技术设计赋予艺术设计以内容、艺术设计赋予技术设计以形式”的同时,重点围绕“技术合理性的验证、形态美观性的审视”“技术手段方法与服装风格特点的依存关系”以及“传达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课程开发者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产、关注现实社会,使课程与现实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

21世纪初我国的基础教育展开的全国性的课程改革运动,由教学大纲转向了课程标准,由此,也牵动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热潮。进入21世纪,江苏省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于2015年被纳入江苏职业教育重点工作。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比较复杂,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贯通的探索过程中,要主动适应现代企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旅游策划书要怎么写下一篇: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