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

2024-05-24

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

专业概论课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专业这门课程。虽然课时不长,但从这短暂的几个月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知识。在填报志愿时,虽然是将其放在了首选的位置,但其实那也是受到分数、大学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印象的影响的,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汉语言文学是什么?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就业的方向和前景如何?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哪些?是否广泛?„„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在专业概论课上我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老师精彩的、讲解之后,我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中文系的理解,它强调的是“文学”。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眼于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人才,可以在各行各业游刃有余。

汉语言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像数学、物理、化学一样给人理性思维的空间,让人漫步在科学、严谨、系统性强的世界里。但它又不是纯粹的科学,语言学里的规则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约定俗成的,不管是国王还是乞丐都没有能力改变人们使用的语言。然而它却不是难以把握的,它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间,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文字之中。

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和就业定位

第一选择是教师(对外汉语教师或中学语文老师)。国家汉办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2010年预计将达到1亿人;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200多所,分布在80多个国家,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外民众学习汉语的需求。很多国家都在增设中文教授机构。可见,对外汉语教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但是就近几年来看,师范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就业前景一般,目前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已经比较饱和,反而书法、美术、体育、心理等技能性课程专业教师相对紧缺。

第二选择是文秘。市场上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还较大,求职文秘岗位人也不少。从这个来看,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应该不错,但企业还在抱怨能选到“像样”的文秘人员不容易。传统的抄抄写写已经不能准确概括企业的用人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帮助领导者处理问题的高素质的、全方位发展的高级秘书。

第三选择是一些从事文字创作的行业,如剧作家,小说家,诗人。

三、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崇高的精神境界,勇于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祈祷师范,感染,促进的作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紧急八字方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学学科知识。另外,还需具备一些专业技能修养:教学观察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辅助教学活动的能力。导入、强化、变化刺激等技巧也是教师必需具备的。

四、汉语言文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当今社会,无论学习的是什么专业,最后都需要运用到实际中去。在自主择业就业是,经验和履历往往是企业招人是更加注重的。由此可见,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十分重要。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所培养的教师、文秘等人才都需要在现实中的频繁交流。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值得深思。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要求: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所以,教学的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课程体系应包含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因此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相应的进行调整。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学科也好,专业也好,其生命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这些改革的尝试仍在继续,但是尝试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使改革少走弯路,而理论的指导尤为必要。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在老师的金刀峡,产生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见解。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了,但这段时间的所学,将有利于我的一生的发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四年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如何发展不得而知。但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发展状况的追踪,我们都要做到:信心、专心、用心、恒心。

篇2: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

•时间过的很快,为期两次课的专业概论课上完了,在此

次的概论课上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电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给我们讲解了电子信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等;黄老师在电子信息工程概述方面主要给我们讲解了以下几点:

1、电子信息学科及其基础知识概述;

2、电子信息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基本概念;

3、系统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工具;

4、电子信息工程的数学工具;

5、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此外在上课的同时黄老师也给了我们许多学习上的方法,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他让我们的学习不再像以前那么盲目了,学习更有目的性了,这使得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更加的有学习动力了,同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辅助的学习工具,这些工具在我们日后的学习中也将会时不时就要用到,因此掌握他们就是必然的了。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涵盖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常用的EDA软件。目前,国际上公认的EDA以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开发研制的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程序最为著名,它奠定了日后计算机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分析和仿真的基础,它已经成为几乎所有EDA工具的电路分析、设计和仿真的核心;

在设计领域常见的几种EDA有ORCAD公司的ORCAD系列,Altium公司与Protel系列产品、Multisim系列电路设计软件、SystemView系统模拟软件、proteus电路/单片机仿真软件、美国国家公司推出的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以及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具有强大功能的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等。对于我们电子系的同学来说掌握PCB及原理图的画图软件那是必然需要的,因此我们就需要掌握Protel或者是Altiumdesigner两者中的一者,这是做电子产品的基础,没有基础那其他的就不然不用说了,同时,我们还应当掌握一个仿真软件Multisim和单片机软件Proteus 7.1,我们同时还应当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程序语言,做到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当然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为然,因此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重实践,因为唯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当多实践,找机会去实践,我们可以多往实验室跑跑,多看些书,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全面发展自己,多去参加社区电子义务维修、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我相信这样我们的学习一定不会单调的,同时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当贵在坚持而不是临阵退缩。

•在我们所上的课程当中,一定要学好各门学科,不能马虎,尤其是专业知识,模电、数电等。同时,黄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应用领域主要有:家电、通信领域、汽车工程领域、智能交通工程、电力系统、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工业、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那是必然的,前景是乐观的,只要你有专门知识,术业有专攻,那么你就不用愁你的未来,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产品的应用,我们人类已经离开不了各类电器了,因此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作为大一的新生我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开拓创新与完善自己。

篇3: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核心思政理论课程,作为培养高等职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有必要不断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殊性。

本文选取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市政专业”)为例,对高职“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把思政理论课程的知识和高职具体专业的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构建“双层模块”的高职思政理论教学的新模式,这对所有专业的“概论”课在内的各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普适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的特殊性对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客观要求。

1“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国内外目前关于高职“概论”课结合特定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仍是空白,选定某特定专业为例进行研究,把思政理论的普遍性层次知识与专业职业的特殊性层次知识整合贯通起来,形成“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内容整合完整的体系,兼顾教学组织设计的新模式。这既是以思政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内涵,也是其创新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1.1 高职“工学结合”的大背景客观上需要结合专业性和职业性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其自身条件和所处外部环境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从“概论”课的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考核评价看,“概论”课程单纯的传统的、理论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高职总体发展趋势了,工学结合的大背景客观要求各专业的“概论”课教学,既严格执行“05方案”(中宣部、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即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的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工学结合的现实要求,探讨一个把两个层次整合贯通起来的新教学模式,尽快实现从统一的教材内容体系向基于高职某特定专业特色的“双层模块”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突出专业性和职业性,教学重心下移,实现政治理论素养教育与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致力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具有克服专业教学和“概论”教学的两种教学长期相对分离现象的实际可操作性

特定专业“概论”课的“双层模块”教学模式在“05方案”指定的教材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为大背景,按照课程本身的知识和理论要求,结合所在专业的特殊性,融入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相关知识,重点突出所在专业的案例、发展成就、存在问题等特色知识,以所在专业职业知识来丰富、拓展“概论”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既符合“05方案”宗旨的一般性,又体现出了特定专业的特殊性。

1.3 具有相关的“专题”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概论”课程的“专题”教学模式改革是“双层模块”模式创新的基础,最近几年在少数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已经实践,多所高校的思政系列讲座中也出现专题模块教学,如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教学中开始部分实践“专题”教学。通过教学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一般功能和在高职的特殊功能,有效提升课程的职业性教学实效,有力促进思政教师成长和专业学生成才。因此,“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研究具备充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1.4 以“市政专业”为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据不完全统计,仅浙江省目前在校的城市建设职业技术类高职学生达到万人以上,其中市政专业2000多人。同时,按照“05方案”,“概论”是学分最多、课时数最多、理论性最强的科目,对理工科的市政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最枯燥和兴趣最低的思政理论课。所以,有必要以市政专业教学为突破口,即坚持“概论”课程的思政理论性,又丰富其专业性,拓展其职业性,是高职市政专业思政理论教学特殊性改革的必然趋势。率先进行结合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从而推广到高职所有专业的“概论”课教学。

2“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2.1“模块”设置中的知识性原则

“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设计首先必须以“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知识为基础,按照思政理论知识本身的原理、内容来进行整合,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而有机统一的知识“模块”。在设计过程中把握此原则应注意知识的交叉性、重叠性,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主流观点来进行整合和设计,形成科学的“模块”组合,为与所在专业的专业性、职业性结合,以致最终形成双层性提供坚实基础。

2.2 教学方法中的专业性原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双层模块”的一个重要创新特色。双层中第一层是思政理论原理知识,这是基础;而第二层是市政专业的专业内容,这是上层。教学方法应该是直观的、突出的运用市政专业的特色,融入市政专业的最新发展现状,辅助大量市政专业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从而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2.3 评价考核中的职业性原则

评价考核是教学改革的最终评判标准,“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没有职业性的培养目标彰显,其他设计都是无用功。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本科式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职业性,评价考核是实现目标的最终着力点,按照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设计出蕴涵着思政理论原理知识和高职特定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的相应各个评价考核双层体系。

2.4 内容整合中的双层性原则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各种创新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内容的创新,都是围绕着教学内容的双层性服务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从“05方案”规定的教材体系内容向嵌入所在高职专业的专业性知识和职业性培养目标的双层教学内容体系转化。

3“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运行模式

为了发挥高职“概论”课的“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优势,根据模式创新的实践和理论依据,按照模式建构的设计原则,“双层模块”教学模式的运行模式具体如表1。

当然,在高职各个专业的“概论”课程教学中运行“双层模块”教学模式实际过程中,仍然需把此运行模式再一次具体化、细化到具体每个教学班级的特殊性和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时效性,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根据唯物辩证法,本文的运行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以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为导向,紧紧抓住“05方案”的根本原则,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培养高职学生结合专业和职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知体系的思政理论教育根本目的。

摘要:高职“概论”课程的“双层模块”教学模式创新是当前高职工学结合大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应在知识性、专业性、职业性和双层性的原则指导下,以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创新出把“概论”课程的思政理论知识与所在专业的专业职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的“双层模块”新型教学运行模式。

关键词:高职“概论”课程,“双层模块”,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建超.基于模块化功能分析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2]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川等.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2009(18).

[4]徐玉生.论思想政治理论专题的专题教学法[J].网络财富,2009(11).

[5]张文佳.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

[6]刘红一.基-传-论模块组合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篇4: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环境学概论    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与安排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该课程学习除了可以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等基礎知识外,还可以了解目前我国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传统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以及目前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最新动向。通过长期本科教学工作发现,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年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随后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直到大学三年级才重点涉及专业核心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经常有新生问及我们专业主要学什么的,出去以后能够干什么,是否容易找到工作。甚至到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到底是生物专业还是化学专业的疑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新生特点,在入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在第一个学期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使学生明确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使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明确学习目的

为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在环境学概论的第一次课就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引入学生最为熟悉的我国当前严重的雾霾现象和水污染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定义到什么是雾霾,什么是水污染的系列基本概念,为什么会引起这样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评价污染的程度,治理这些污染有什么样的方法,是否可以从预防控制角度避免重污染的产生。结合这些简单问题的讨论,给学生阐述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阶段各公共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分别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基本可以让学生有个初始了解。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方向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同学,以后可以考取环境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并就我国具有环境类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当前学科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特点和主要专家学者。同时介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的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其次,有环境工程设计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进入设计院或者环境工程公司,工作后可以考取与环境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等,通过长期积累可以成为环境工程设计类专家。有从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兴趣的同学可以考取国家二级建造师和一级建造师成为项目经理,可从事具体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再次,对环境科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咨询等相关工作,同时可以考取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经过长期积累将来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此外可以考取国家机关公务员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及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就业方向介绍,学生对从事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工作有个大概了解,学习目的将更明确。

3.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优化

为搞好环境学概论的教与学,首先教材的选择是关键。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综合比较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我们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吴彩斌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教材,该教材共包括十三章内容[1]。由于都是概述性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重点章节,总教学课时32个学时可以满足教学要求。该教材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知识面覆盖广泛,信息量特别大,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污染及其控制,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物理污染及其防治和环境与法等内容。本课程遵循环境问题的提出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再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这一主线。重点介绍了前十章内容,突出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具体污染控制原理和工艺不做详细介绍,留给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详细讨论。此外,紧密联系环境学科发展的最近动向,引入与学科前沿技术发展最近进展的专题,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如我国与全球环境问题引入目前广泛关注的雾霾专题和太湖富营养化专题进行讨论,水污染控制技术引入最新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光催化技术专题,大气污染控制引入有机废气光催化处理专题。通过这些前沿专题的介绍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环境学概论课程涉及信息量大,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难度不大,内容学生都能够看懂,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必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所以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搜集当前热点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如吉化公司爆炸造成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京津冀和长三角及长沙等长江中下游高频出现的雾霾现象引入全球环境问题;湖南的“镉”米现象引入大气污染和防治与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广东某地电子废弃物拆解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引入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分别与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从特定案例的环境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污染物质的来源,可能的迁移方式和可采取的治理与预防的措施。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开展专题讨论教学模式,专题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通常在理论教学内容前三到四周,由教师提出某一题目如:“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与环境关系”,“农村养殖行业是否需要进行控制”,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制成PPT汇报材料在课堂中和同学相互探讨。其中有学生从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的历史、我国使用现状、造成的环境危害,以及从政策层面和末端治理等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可行措施进行深入讨论。

5.可以改进的方向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泛,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法律法规和经济学知识,从课程内容讲难度不大,但是从课程特点看要讲好该课程对教师有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非常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要求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参与搜集环境方面相关的最新素材,包括图片和案例,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素材库。课程考试可以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组合方式,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平时考勤、课堂参与、专题讨论及课程论文以适当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总之,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增强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尝试和总结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彩斌,雷恒毅,宁平,等.环境学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篇5: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1

简介:土木工程的英文是Civil Engineering ,直译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关键字: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结构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它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古代的土木工程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大致从公元前500年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导致土木工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为止,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科学理论发展及其缓慢,土木工程也没有突破习惯的发展。

远古时代,居住和交往的需要,人类开始了掘土为穴,架木为桥的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邵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有供居住的浅穴和直径为5—6米的圆形房屋。中国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并逐渐形成与此想适应的风格,公元14世纪的建造的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应县的木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与此同时,欧洲的以石拱结构为主的古代房屋建筑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均反映了欧洲这一时期建筑施工和结构的最高成就。从17世纪中页开始到20 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300年间,国外的建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进入了定量分析阶段。一些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新工具的发明,都使土木工程科学日渐完善和成熟。到了近代,二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日益进步,从而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尤其是我国,土木工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更是突飞猛进,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无论是在技术理论上,还是在基础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远古时代,人们巢居穴处,后来石器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工具建造简单的住房,到明清时期,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和规模都达到了顶峰。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的不断加大,一座座高楼想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华大地。

建筑工程就是兴建房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的总称。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场所。

房屋建筑一般包括十个部分:(1)埋在地下的基础和地下室(2)承载外力并把力传到基础的柱子,楼板,梁,框架墙,屋盖及支撑体系(3)四周的饿维护结构和中间的隔墙(4)房屋内外的装饰(5)控制环境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防火隔声等系统(6)楼梯间,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传输系统(7)

闭路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通讯体系(8)电力系统(9)卫生设备和给水排水系统(10)垃圾处理系统。

Pier Luigi Nervy说过:建筑结构说穿了,不过就是受力体的反力与内部应力如何与外力达到平衡。建筑首先要解决,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受力的问题。我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科称为建筑力学。建筑力学有可以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体系。建筑力学是讨论和研究建筑结构及构件在荷载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工作状况,也就是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在载荷作用下,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的建筑结构和构件会引起周围的物体对它们的作用,同时物件本身受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形,并且存在着破坏的可能性,但是结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结构的承载能力的大小是与构件的材料,截面的几何尺寸,受力性质,工作条件和构造情况有关。而这些关系都可以由力学关系式通过计算而得以解决。

建筑材料在建筑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最早穴居巢处,几乎没有建筑材料的概念,后进入到石器铁器时代,开始掘土凿石为洞,伐木搭竹为棚,利用最原始的材料建造最简陋的房屋。后来,用黏土烧制砖瓦,用岩石制石灰,石膏,建筑材料从天然进入了人工阶段,为建造教大的房屋创造了条件。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建筑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钢铁,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的相继问世,为现代的建筑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建材性能和质量的弊端改善,品种的不断增加,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异军突起,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材如绝热材料,吸声隔热材料,耐火防火材料,防水抗渗材料,防爆防辐射材料应运而生,这些材料为房屋建筑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现在的建筑中,工程质量的优劣通常与所采用材料的优劣,性能及使用的合理与否有直接的联系,在满足相同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使用方法,都对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影响。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是和与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同样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施工是将设计者的思想,意图及构思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从古代的穴居巢处到现在的摩天大楼,从农村的乡间小道到城市的高架道路都需要通过“施工”的手段来实现。一个工程的施工包括许多工种工程,诸如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机构工程,结构吊装工程,防水工程等,各个工种工程都有自己的规律,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对象及施工环境条件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的同时,需要与有关的水电,风暖及其他设备组成一个整体,各工程之间合理的组织与协调,更好的发挥投资的效益。土木工程施工在发挥效益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任何建筑无不修建在地球表面的地层上,建筑的重量最后都会传给地层,有地层来承受。支撑建筑的地层被统称为地基,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结构的自重与所承担的载荷传递到地基上的构件或部分构件称为基础。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建筑物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三者功能不同,但在载荷的作用下,它们彼此相关,是共同作用的整体。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根据埋深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基础和地基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关键所在,建筑物的地基在建筑物的载荷作用下既要保持整体的稳定性又要是地基产生的沉降在建筑物许可范围内,而地基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同时还要考虑修基础的方法和必要的挡土挡水及相关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质量上也提车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境的美观,有一定的舒适度。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装修。如果说建筑主体工程构成了建筑的骨架,那么装饰后的建筑则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最终以丰富的,完善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佳的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各种装饰材料的有关特性,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构思所要表达的效果。建筑装修要考虑建筑空间的使用要求,保护主体机构免受损害,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装饰材料和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等。房屋建筑发展的同时,像房屋建筑一样影响着人们生活的道路,桥梁,隧道等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路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现已建成8700km。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长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我国广大桥梁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可贵、难得的机遇,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积极工作,多做贡献。结合常用的桥型谈谈对公路桥梁发展趋势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正。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样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话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一句话,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心得:

土木工程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其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或者说,是创造或“制造”一种产品的过程。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到这一门专业的大一的学生,很幸运能够有这么多的前辈和专家来给我们描述我们即将要从事的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半年前,刚刚经过高考的我冲着“土木工程是同济的王牌专业”而选择了这里,心里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是浮躁和肤浅的——不过是学了之后到某个设计院或工程公司去,然后可以赚钱。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由觉得以前想法的幼稚和可笑——或许那只是每一个人最原始最单纯的想法。

通过各位教授、院士的讲解,我认识到土木工程是一门涵盖面极广,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学科——很难想象一个只懂得坐在教室里面算题、画图的人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也很难想象一个对所需要的数学、力学等方面的知

识一知半解的人能够造出拔地而起的万丈高楼。

同时,这是一门需要心平气和和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的专业。因为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根线条要把建筑物的每一处结构清楚的反映出来。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浮在表面上,对任何一幢建筑的结构,对要从事的事业便不可能有一个清晰、准确和深刻的认识,这自然是不行的。“这是需要一气呵成的工作”——这是我的某位从事这个行业的亲戚告诉我的。从事这个行业,可能没有挑灯夜战的勇气,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会被同行所淘汰。

这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因为我们熟知在中国的版图上有长城,有故宫,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荣耀,这是不知多少个世纪以前的辉煌。“但是现在我们落后了”——项海帆教授如是谈。金茂,还有近二十年来许多辉煌的成绩——值得骄傲吗?或许是。但那只是对其他不知情的,付出过创新的人们来说。而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中国人来说,这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因为这些成绩只是国外的同行们早在三、四十年前(二战后),甚至六、七十年前(一战后)就做到了。我们做的只是他们上一辈,甚至上几辈人的工作,而且大量的工作只是,没有丝毫创新的复制。或许许多年后,我也会由于学识有限而变得麻木,呆滞的去复制别人的作品。但是现在我不会这样想,也希望将来不要这样想。我想,我们这个民族现在在这方面总该有点自己的成绩,是前人们和其他人们所没有做出来的吧!如果每一次都是在以前的,其他人的作品的基础上修修补补,那么生命还有什么价值?

这是一个需要责任感和爱心的行业。院士、教授们如是说。或许由于我们的疏忽,我们的学艺不精,而导致许许多多的人们丢掉他们的生命。所以要有一颗负责的心——“我一人之命在我手,千万人之命在我手。”既然选择了土木,就应该踏踏实实的肩负起这个责任。“工程师丢一线,建筑工出一身汗,国家财产全完蛋”的悲剧不会因我而重现;“一幢大楼竖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不会在我身上重蹈......这是一个伟大的,有成就感的行业。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或许都是什么SPORTS STAR,政客,或是金融家......他们站在这个社会的闪亮的前台上,为千万人所注目景仰。即使谈到土建,可能人们关注的也往往是建筑师。但是我更欣赏那些默默无闻的结构工程师——更大的风险,更少的报酬,有一种洞察秋毫的气质,可以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文明的结构看得更加清楚。想到我们每天出入的房屋,穿梭迂回的街道,都出自你和你的同行们的精心设计,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就和满足?纵使辛苦,但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彼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纵使奔波,但可以体味“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快意......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篇6:机械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关键词:水电施工行业;工程机械

1水电施工行业工程机械维修现状

工程机械维修是机械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效、安全的机械设备离不开维修人员的保障,及时准确的发现设备故障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证。为了缩减维修费用、降本增效,维修不能只更换现成的机械部件,而是通过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准确的判断机械故障,通过分析、诊断进行维修,使其性能达到有效水平。水电施工行业基本都是露天作业,作业强度高,尤其在开挖、坝体填筑等施工项目中,项目部都采用两班作业,工程机械连轴运转。另外工地条件简陋,维修工具不齐全,维修人员力量薄弱,诊断仪器不先进,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能准确诊断,导致维修周期长,费用高。违背了设备维修降本增效的目的。水电施工行业机械维修应该做到使用前的检修和使用中的抢修相结合,在施工不紧张阶段或是设备替换使用阶段,应该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对停置设备进行检修,对设备的液压系统、电路系统、控制系统、底盘、外观等均进行检查,及时维修更换损坏和磨损严重的部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该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由于此时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工期,耽搁生产,这时,维修周期显的尤为重要,技术性强、责任心强的维修团队和先进的仪器工具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完成。

2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机械使用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使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①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水电施工行业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变,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机械操作人员越来越少,很多项目部基本都是临聘人员,这些人员操作能力差,缺乏责任心,连基本的设备运行记录都不能完整详细的填写,更别说设备的基本保养,导致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机率大大增加。

②设备使用强度高在工期紧张、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项目部往往是牺牲设备为代价来化解施工与设备管理的矛盾,很多设备连续作业好多天,直接造成设备的高发病率、短寿命,设备的各个部件随时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对设备维修的周期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③设备流动性大,项目部是临时组建的,当项目开工时从其他项目调入设备,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衔接不够紧密,调出项目部没有对设备进行保养,调入项目由于急需开工使用,也没有留出保养检修的时间,导致设备调入就使用,缺乏使用前的检修。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前计划、上级公司协调或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设备使用前的正常检修,减小在使用中设备的故障率。

3工程机械维修方式

3.1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分类

工程机械从维修方式上来看,初步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①使用前的检修。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对全车进行检修,有的设备是停滞好长时间开始使用,如果在停滞前做过保养检查,这类设备只需要做基本的检修,开机试运行,检查运转是否正常。如果设备在使用前是从其他项目调拨的,首先得了解此类设备在调出项目是否做过基本的检修,如果没有,需详细检查,判断可能的故障,以及更换磨损部件和做全车保养。②使用中维修。此类维修一般是故障较复杂,维修难度大,故障发生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继续使用会造成更大的损坏。使用中维修对维修周期要求较高,能及时高效的修理是保证正常施工的基础。③使用后的改善维修这种维修是根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和故障记录,在对故障诊断维修的同时,利用维修或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对设备的部分结构进行改造,改造的目的是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减少故障发生率。

3.2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选择

最佳的维修方式是要用最少投入取得最好的维修效果,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如果从维修资源投入、停工损失、维修计划工作和维修效果等方面去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水电施工行业可根据项目的特点、气候条件、维修人员配置情况、设备的组成、故障规律、施工情况分别择优选用。在一个工程项目部里,多种维修方式可以并存。可以做到使用前预防、使用中及时修理、使用后的改进三者相结合。从故障的发展过程看,有规律性的使用前故障和无规律性的使用中故障,有规律的故障,我们可以在使用前的检修阶段进行维修,如连接件的磨损,重型设备的底盘,履带等的磨损等,这个维修更换的时间点需要权衡,确定一个既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又不因为提前更换而浪费配件的一个时间点。无规律的故障只能根据故障记录情况和易坏部件对所用的材料做适当的配备,以便在故障发生时,及时进行维修,缩短维修周期,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4工程机械故障的判断

作为一名工程机械维修人员,如果是事后维修时,首先是判断设备的故障,根据设备的症状﹑使用年限﹑工作环境等进行初步的故障判断,如发动机温度过高,长时间高于正常温度时,就应该考虑从非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外界因素和使用因素等方面进行判断;发动机内有机械噪声就得考虑发动机连杆轴瓦是否磨损过大﹑曲轴推力片是否磨损过大﹑定时齿轮是否磨损或损坏等去检查判断;发动机耗油量太多就应该考虑发动机油底壳的油是否加的太多,机油温度是否太高,气门导管是否磨损等去分析判断。检查判断后,根据检查情况报告相关领导或负责人,使其根据检查结果计划维修,购置配件,材料,安排人力,考虑资源的配置,调整其它机械顶替,以免影响正常施工。

5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必须考虑工程施工,配件材料,人力情况等综合考虑,针对事后维修必须预料到维修的时间,维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合理安排其它设备顶岗,以免影响工程正常进度。

6维修实施及组织形式

在合理安排维修的基础上,将组织维修人员进行实施,作为修理人员需谨慎、认真,根据初步判断的故障,再进行复判断,以免判断失误,每维修完一个零部件或环节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试机,检查维修前后的区别。如果是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要求在定期内维修完成的,需多安排修理人员,合理计划,抢时抢秒按期修理完成,以免影响正常施工。

7结语

在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设备的维修,无论是那种方式,都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本增效为目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将高效的设备资源投入到施工的战场中,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总结、不断探索,推动设备维修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设备的效益最大化,才能达到设备管理降本增效的目的,才能在水利水电施工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工程机械产品形态设计研究姚君江南大学-05-0132

2遗传算法在机械工程全局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冯春,黄洪钟,谢泗淮机械设计-05-2031

篇7:化学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

应化1205

尹铭旭

2012016128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化学工程概论这门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到“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应用技术学科。它融合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工程和工艺学科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体现与应用并重,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

而其中的化学工程作为近代的热门研究实践性学科,其研究的的内容包括:具有化学变化的过程;混合物的分离过程;化学、石油、轻工、生物食品和环保等行业中具有共同特点的单元操作。其要求具备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的原理,以求得工业生产上的优质、高效、低能耗和防止环境污染。其核心内容是:化学、石油、轻工、生物、食品和环保。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主要遵循着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即输入等于输出,同时注重平衡关系与过程速率。

在流体与动量传递中,我们学习了3部分内容:1流体的性质;2稳定流动时的能量横算;3流体输送机械。在液体的内部同一水平位置压强处处相等。在临界的温度以上,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压缩气体使其成为气体。同时在稳定流动时的能量计算中,伯努利方程应用于不可压缩的气体。

化学工程技术大致分设以下5个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与我们专业相关的)和工业催化。化学工程研究各类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共性规律、工程基础和应用技术。其是从19世纪末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当时,为了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大型化,根据典型的化学工艺和设备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工程问题,形成了单元操作的概念,这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早期标志。化学反应理论和单元操作原理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学科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学科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抗生素的发酵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为标志的生物化工学科也开始形成。五十年代后发展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使化学工程学科上升到了新的阶段。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使化学工程从早期的以经验归纳法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进展到以数学模型法为主。化学工程为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学科提供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特别表现出与化学工程的交叉和融合,既利用化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和充实各种技术,又从工艺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丰富和完善化学工程学科。

源于化学工业的化学工程,现在已远远超越了当初的应用领域,已成为化学、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和食品等过程工业和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过程工程的技术基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对资源的深度与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和优化利用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尤为关键,随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不断发展,表现为基础理论体系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新工艺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不断的萌生和发展。

化学工程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过程工业中有关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规津,解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其研究内容与方向包括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过程系统工程及其它学科分支。化学工程对化工、能源、冶金、轻工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对材料、国防、医药、环境保护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实现可待续发展战略起着重要的作用。

19世纪末单元操作概念的提出标志了化学工程的建立。20世纪中期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的形成,深化了学科内容,使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从早期的以经验归纳为主逐步

篇8: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课心得体会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1],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2]。生物技术概论作为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近年来,除了生命科学专业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外,一些本科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将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珠海校区在2002年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并将生物技术概论设置为必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方面,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同时也为了在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材选用和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不断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也相对较快,同时,相关教材的种类繁多,为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将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作为授课教材,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全面而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反映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在此教材基础上,又以刘群红、李朝品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英)史密斯(Smith,J.E.)著、郑平等译的《生物技术概论(原书第四版)》等书作为教学参考书籍,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材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外,还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本课程理论授课仅有28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三门课程都有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为避免内容重复和学时浪费,将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三章内容在该课程中不做讲解,基因工程虽然也有单独的专业课的学习,但考虑到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各章节的基础,因此将其保留。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3]。

1.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点多、知识杂乱,缺乏兴趣。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始终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后复习,考试”这样常规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学生想象力缺乏,对任何知识没有探究欲望,缺乏创新意识,对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下次内容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抗病虫作物时,可预留问题:这些具备抗病、抗虫作物有这么多优势,难道没有危害吗?在生物技术与食品包装内容时,课前先提出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方式都有哪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和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相关专业书籍,网络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页,不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学生在下次课前可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4]。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切换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5]。如,讲到PCR技术时,因为在其他科目中已经有介绍,考虑到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可以直接播放动画,让学生清楚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解PCR的一些衍生技术,一方面节省课时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转基因食品优势和安全性问题时,先问学生:在一些油桶说明书上明确写有“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等字样,为什么?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予解释和评论,而是让学生观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的视频。这种方式比教师单独用枯燥的PPT介绍目前转基因食品种类和相应潜在危害要生动和有趣,同时更能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容易掌握和巩固新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3. 安排一定自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

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精讲、详讲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如,讲解生物技术与农业一章,其中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就可以和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一章中动物克隆联系起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如:克隆技术好不好?从社会伦理角度谈对克隆人的认识。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以正反两方的形式组织辩论,或者以小组形式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考核方式

为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考卷决定总分的弊端,实施综合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对于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根据平时章节安排,布置了一些论文、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作业,也将其归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变革,使学习不再以单纯记忆型为主体,而是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多年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实践,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

摘要:生物技术概论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内容广泛、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谈在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生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正加,斯金平,夏强强,等“.生物技术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61-63.

[2]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2,2(1):24-28.

[4]崔妮,王晓娟,顾宜,等.高校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优势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772-773.

上一篇:幼儿歌唱活动说课稿下一篇:英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