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024-06-27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精选6篇)

篇1: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近年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就造成了就业难这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称心的工作,哪怕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各因此大高校也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察学校教育成果的一大重要指标。同时,也不乏有很多企业也无奈的感叹招不到适合的毕业生,其实这不仅仅是企业的要求问题,同时也表明了现今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现今企业的要求。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曾经在一本书中偶尔看到过,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

1、动力不足,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功利心太强,缺乏社会责任感。

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我们,容易形成“公主”脾气,养成了只会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太过以自我为中心,过于骄纵,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团队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惯了在家中依赖父母,习惯了他们事事为我们打点好。

5、身体素质、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产生抵触情绪和不良行为。甚至是轻生或是报复的念头。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培养。我们需要要明确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职业素质?需要明确自己在毕业之后要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为自己找到一个定位。“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正当刚刚步入大学门槛的我们,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其实才是我们人生的另一个开始。大学期间,我们应明确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唱K,玩三国杀亦或是在寝室闲聊八卦的度过大学的生活。思修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大学是一个塑造人格的地方。

正所谓就业是民生之本,正因如此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被社会所瞩目。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当代大学生树立好正确职业理想。高三的政治课上,老师一直在和我们强调理想

和空想的区别。而职业理想可以概括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定位与追求。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对未来人生职业走向的一种规划。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去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正确的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其实我觉得最单纯的职业理想是小时候的我们说着“长大后想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这种话语,现在想来小时候的回答看上去很稚嫩甚至是可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少了些功利的心情在内,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职业理想应该是不会被当今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所扭曲的吧。这样的职业理想应该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吧。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每职业特性以及自己的兴趣,个性。了解了每种职业的特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兴趣,要了解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这样才能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比如:喜欢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希望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些问题都会与我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充分的了解了这些,那么在择业的时候的针对性就会比较明确,便不会像大海捞针那样漫无目的的四处找工作,四处投简历。

3、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正所谓德才兼备,现今很多用人单位也改变了只注重才的观念而将德放在首位,将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些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经常听老师说有才无德是对社会的一种极大的危害。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应当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的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去努力。

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已经成为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难这一严峻问题的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正如我们所看的《时尚女魔头》一样,我们要学会去适应自己的工作,要学会去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而不是想着让环境来适应我们。只要足够勤奋,足够努力,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就业问题便不再是问

题。女主角的职业素质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就算工作在怎么出人意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去想办法解决。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大学期间的我们,应当学会去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为自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篇2: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80%以上企业选择用人时,首先关心高职毕业生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大部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企业建议高职学院在培养人才时,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的开展要贴近职业文化。

企业对人才使用上有五点担心:沉不沉得下心,留不留得住人,做不做得了事,吃不吃得了苦,能不能合作共事等。

这些要求都是对职业精神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基于劳模精神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设计思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

为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教育资源,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与劳模育人基地“双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每一年都把劳模精神育人与职业精神培育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劳模精神育人的目的。

学院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上海铁路局、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了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上海铁路局客运段、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等稳定的劳模育人基地,使学生三年都可以在劳模精神感召下提高职业素质,着力打造了“德育导师,专业导师,就业导师”为一体的劳模德育导师队伍。

1.校企推行“循岗施教”的劳模育人模式。

根据本专业“三师并行、岗位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专业学生就业的一线岗位群,总结一线岗位群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继而提升为“劳模精神”。

推行“循岗施教”的劳模育人模式,培育“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严守规章、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校企架构“四轴联动”下“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

提升的学生职业素质,必须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表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而这种作风和行为习惯是在训练或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良好行为习惯靠严格养成,或者说靠严格训练得来。

我们的军队为什么有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就是从平时认真严格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

其实良好行为习惯训练或养成的过程,是这些良好规范内化成观念,再由意志把这些观念外化成行为,以形成习惯和文化的过程。

要使这样的训练或养成富有成效,过程是艰苦的,要求是严格的。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例如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精神:一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二是尊客爱货的服务精神;三是遵章守纪的法治精神;四是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深圳地铁的企业精神为:“铁魂”精神———铁的意志、铁人品格、铁的纪律、铁军行动。

上海地铁企业精神:以责为先、以诚取信、以才而立。

南京地铁企业精神:奋斗、奉献、向心、向前。

现代素质教育观强调,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序。

我们今天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就是对学生明天负责,从本质上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大爱。

只有那种没有爱心的学校和教师,才会对学生不问不管,放任自流。

正因为如此,学院的从严管理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长及学生的认同。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围绕轨道交通行业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铁路、地铁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构建“劳模精神养成、职业素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熏陶、职业综合能力提升”等“四轴联动”下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四轴”中的每一轴都要通过校企合作的相应课程体系实施和第一、二、三课堂活动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三年三阶段,层层递进,使学生从职业启蒙到职业意识的培养,再到顺利毕业就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劳模育人的目标。

三、基于劳模精神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

1.第一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一条主线:劳模精神认知,劳模精神教育,劳模岗位实践。

第一年:入学教育劳模第一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专业认识”,劳模精神教育的专题活动(理想信念教育),观看劳模宣传片等。

第二年:开设“体验式”企业实践课程,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管理。

聘请劳模担任德育导师,观摩上海地铁“羽翼杯”3D之星选拔赛等。

第三年:在劳模岗位上实践,注重对学生劳模精神的“爱岗、敬业、严谨、奉献”的劳模品质,以及“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团队合作”的新时代的劳模精神的培育。

2.第二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通过与铁路、地铁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春运”、“春游”、“暑运”等时节的工学交替,培育学生“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严守规章、坚韧不拔、团队合作、真诚服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第三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大讲堂、铁路、地铁2号线车站志愿服务、社团建设等,达到对学生基本人文教育、专业人文教育,到特色人文教育的培养。

4.第四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职业岗位体验性实习(“春运”2周),感受企业职场氛围。

第二年:学习专业知识,专业顶岗实习(“十一”黄金周、“春运”2周、“春游”周末“、暑运”售票实践(两三个月)等,掌握企业职业规范。

第三年:毕业设计,就业顶岗实习(4~6个月),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四、结语

总之,劳模精神育人与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专业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着力点,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深度与实效。

篇3:浅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欠缺原因探析

1职业素质教育相对落后;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 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 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 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在学生在进入大学时, 高校应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但从现状来看, 在大学期间, 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 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 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 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

2高校人才供应与用人单位需求方面存在差距;

不同的行业, 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岗位, 也会强调各自的职业素质。而高校培养人才未能跟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培养出的部分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文化基础薄弱, 缺乏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等问题。

3社会不良风气致学生职业理想歪曲;

目前, 部分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影响和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受“金钱第一”, 为我奋斗等腐朽思想的毒害, 标榜“潇洒人生, 梦幻人生”, 使职业理想变得模糊和扭曲。

4缺乏科学的职业引导;

由于我国长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响, 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手段落后, 更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虽然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 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们只学到书本知识而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认识, 而且对未来的发展盲目, 没有规划。

二、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

1高校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主体, 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服务, 拓宽大学生就能力的最大可能边界:

首先, 要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规模, 专业构成了专有人力资本的基础, 决定着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搜寻范围。高校应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不同专业的招生规模, 使各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其次, 加强就业指导,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 开展创业教育, 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

2学生

(1)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 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 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2) 了解职业个性;

择业前, 应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因此, 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 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要想争取更多就业机会, 顺利进入职场, 并迅速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竭力培养、提升自身“恭、宽、信、敏、惠”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4) 提升职业品质;

就业指导要结合校内外的大量实例来启发学生对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根据调查, 学生对提高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平衡心态、处理冲突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比较强烈的愿望, 这是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5) 合理知识结构和实用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和生存,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也有越来越强的要求。现代企业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并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 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把精深的专业知识建立在广博的基础之上, 而且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积累与调节相结合, 及时更新知识, 增强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宏:《以学生为本, 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1]张宏:《以学生为本, 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2]《论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2]《论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黄敬宝:《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黄敬宝:《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篇4: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这是他们将来顺利转化为职业人,融于职业环境,创造职业成就的必要前提。

1.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西方学者达拉里(M.Dallaire)说:“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致使“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因此职业院校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人在社会活动中,呈现出“求生存——求发展——求提高——求升华”这样递进的需要体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使学生的潜力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展现,促进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全面发展,实现这种递进的需要。

2.提升院校办学能力、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2006年下发的教育文件,都强调了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高职高专评估指标》更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院校综合能力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职业人的职业素质,90%的企业家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职业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和细致化,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3.优化知识结构、进行生命教育的需要

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如绿色化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业指导、法制教育等。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生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使他们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自觉爱护和保护周围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在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社会、市场和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需要,接纳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改革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恰当运用灵活多样的职业素质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育、培训和自我教育同步进行,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2.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育贯穿了高职生整个求学生涯的始终,因此职业素质培养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院校的专业特点分析该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并把职业素质培养融于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中,通过技能大赛、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并自觉、自愿、自然获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

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职教育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个人全面发展角度,都应该树立新观念,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和表演,深入企业、工厂参观,组织座谈会、演讲会,介绍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等。这既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融入工作环境,创造出更好的工作成绩,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优势。

篇5: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职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 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篇6: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谈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宠爱,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承受压力、战胜挫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进入职校后过于自卑,表现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心理.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很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过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 者:曹景阳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职教中心,064400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年,卷(期):2009“”(5)分类号:G71关键词:

上一篇:解除儿子恋母情结需要父亲多帮忙下一篇:教师个人学习感悟:绽放的冬日里的雪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