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2024-05-12

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精选9篇)

篇1: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海源心理沙龙之---杨凤池工作坊“婚姻关系”咨询案例技术解析与分享

5月28日(周三)晚7点,杨凤池工作坊“婚姻关系”咨询案例技术解析与分享准时开始,30多位学员及心理学爱好者齐聚海源乐育堂,观看杨凤池心理工作坊咨询录像并由罗淑华老师给大家分享杨凤池教授咨询的每一步咨询关键点、技术、方法等。

参加学员活动后分享:

邓小姐:整个过程、不单只是用编排的方法运作,而且还恰当的观察到患者的细微变化、做适当的方法排解

杨小姐: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也是很好的一个分享 大师风范,希望以后能参加亲子关系 成年子女和更年期父母相处 年轻父母和婴幼儿培养 等主题。

汪小姐:不仅是杨老师做案例的技巧,也从那小俩口的事件中悟出了一些婚姻相处之道,非常感谢

龚先生:整体气氛很神奇,很感人。杨教授的说话幽默,魅力十足。学到了新技能,大哭一场合理宣泄了来访者的抑郁情绪。解决问题应该从根源下手,而表面的状况只是根源问题的衍射。第一次来听课,真的很不错!

2012年以来,海源坚持为珠海的心理爱好者提供不同主题、不同方式的心理沙龙活动,包括咨询实操训练、家庭系统排列、梦的解析、催眠、亲子关系等。在2014年,海源将继续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心理主题活动,请大家积极关注!

篇2: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广为人知,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其中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前不久,和一个朋友C聊天,问她最近有什么变化没有。

她说有啊,结婚了。

我略略吃了一惊,接着为她高兴。C已三十多岁,难听一点可以说是大龄剩女,尽管她从来不缺条件不错的追求者,但总是离婚姻有一段距离。

你的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我继续问。

她津津有味地向我好好描述了一下她的先生。听完她的描述,我隐隐有一种自得感,因为觉得她能有这份好姻缘,我有相当的功劳。

那是近两年前,我和她聊天,问到她的择偶标准。她说,意识上,她希望是强有力的成功男人,但自己又总是对这样的男人没有兴趣。的确,她的追求者中不乏成功人士,但她对这些成功人士总是不耐烦,甚至冷嘲热讽。

为什么会这样呢?她也有些纳闷。不过看起来也不难理解,因为追求她的这些成功人士对钱权太感兴趣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将钱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似的,这让她觉得很没意思。

但是,她又恰恰想和这样的男人结婚。

真是矛盾!

我请她说说她的爸爸,而她一说,我就明白症结出在哪里了。

首先看起来,她的父亲是成功人士的对立面,他温和、善良且人情世故简单得出奇,自她长大后,从不能为她遮风挡雨,每当遇到困难需要找一些人际关系去解决时,为她出头的总是妈妈,要不就是她自己去努力。

她曾经遇到过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时尚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她只好自己去找关系,遇到了很多挫折。从此以后,她对父亲绝望到极点,也开始升起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找一个能为她遮风挡雨的强有力的男人。

但是,再向前回忆时,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在她小时候,父亲带给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5岁前,她觉得父亲是完美无缺的。她的父亲是一个美男子,并且爱好运动,她经常吊在父亲的胳膊和大腿上玩耍,她的什么需要爸爸似乎都能满足。甚至,在她的家中,连换尿布这样的事情也是爸爸做的。

到了读小学时,爸爸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伟岸而迷人的。她的爸爸在她的女同学中相当有名,她们经常去她家玩,而她有感觉,她们貌似是去找她,但很多时候其实是去看她爸爸的。

一直到了初中,她对爸爸的印象才开始恶化。她逐渐发现,强壮的父亲在社会上是懦弱无能的,遇到需要人情世故的情形他总是退缩,有时还会大发脾气显得很愤怒似的,但她感觉到,是这些情形刺激了爸爸的无助感。他越愤怒,就意味着越无助和懦弱。这时,她对爸爸的讨厌就会达到顶峰。

到了高中、大学、研究生和工作后,爸爸的形象更加不堪,最后全然崩塌下来,她对爸爸再也没有了崇拜感。

但是,在这一生中,又有哪个男子能给她父亲给过她的那种温暖和爱呢?至于在社会上为她遮风挡雨的需要,真的一定会胜过儿时父亲给过她的那些琐细的照顾与快乐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当她回忆起儿时父亲和她在一起的经历时,她的眼睛有泪水落下来,她的身体在不断颤抖,她明白,那才是最珍贵的,才是她最最想要的,而钱权能提供的安全感,是无法与儿时父亲给过的感觉相匹敌的。

最后,她说,或许,像父亲那样的男子,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和那些将钱权视为一切的男子在一起时,她看不起他们,之所以看不起,是因为她内心深处隐隐知道,她宁愿要父亲的温和、善良和简单,后者是真正的可靠。

当她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恋爱观自然发生了转变,她开始认真地去留意那些温和而善良的男子,而对于钱权不再执着。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她的先生,恰恰是既温和、善良、简单而又有相当的社会经济地位的。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以前,当她一心想找成功男人时,这其实是对爸爸的背叛,也是对自己童年那么美好体验的背叛,她潜意识中未必接受。并且,一心找成功男人,是长大后的她的愿望,而留恋温和、善良而简单的父亲,是孩童时的她的感受,这两者如果不整合,那也会给她内心带来巨大的冲突,前者将后者视为敌人,后者也会抵触前者。

结果,她既不能很好地与父亲那样的男子相处,也不能与和父亲相反的男子很好地相处,她哪里都去不了。但是,在完整地看待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后,她内心中的这两部分就得到了整合,她就有可能同时拥抱这两者了。

要主流父亲的幻象,还是要真实的父亲?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常见的影响有两点:

第一点是,我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中,甚至是家族的战争中,而被这场战争迷惑了双眼。

第二点是,我们难免会受整个社会舆论的影响,会追求主流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背叛父亲,也是背叛自己

父母任何一方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向孩子数落对方的不是,都会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最终,为了顺应这种压力,孩子们选择了与情绪最激烈的一方站到了一起。

在多个来访者中,我都发现这一现象。孩子们并不是真正去平衡强弱,实际上他们和谁站到一起,经常性的关键是,谁在诉苦时更执著,谁有更多的机会向孩子诉苦。

很自然的,女性在这一方面占据优势。

一个在我看来相当夸张的个案中,因母亲先向大儿子诉苦,大儿子精神崩溃了,他选择了跳楼自杀来逃避这种压力,而在自杀前,他常说,他发誓要拯救母亲,他恨爸爸,绝不会和爸爸和解。

大儿子自杀后,妈妈诉苦的对象转向了二女儿。结果,二女儿对父亲的感觉完全改变了。哥哥自杀前,她对父亲的回忆是有很多温暖的,但哥哥自杀后,她对父亲的回忆只剩下了愤怒和厌烦。

并且,因为她接住了妈妈的怨气,而妹妹和弟弟就逃脱了。尽管妹妹和弟弟对父亲也有诸多不满,但他们现在和父亲的关系比起她来要好很多。

那么,她对父亲的敌意从何而来呢?毫无疑问,她是接受了母亲对父亲太多的怨气,她是在通过母亲的眼睛看父亲,而不是通过她的眼睛看父亲。

此外,非常关键的是,她母亲对父亲的怨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可悲。原来,她母亲在自己原生家庭是严重被忽视的孩子,她的姥姥和姥爷对她的母亲都是忽视加虐待。按照道理看,她的母亲对她的外祖父母本应该有很多怨气的。但是,她的母亲却把自己父母视为了圣人一般的人物,一直对她强调,你姥姥姥爷对我多好,我对他们多感激,如果没有他们的爱,我根本活不下来。

她的母亲甘愿去做父母的炮灰,如果这能让她在父母心目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如果这还不够,她还愿意让丈夫和孩子们去做父母的炮灰。

这是她和先生关系恶化的一个关键点,她的先生不愿意配合他。并且,她的先生自己家也是重男轻女的,所以更是无法容忍她太照顾自己家庭。

于是,他们的家庭就分成了两半,她还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而他也一样如此。矛盾由此开始。而且,她不敢抱怨父母,但却敢抱怨丈夫。甚至,她一生中所有的怨气都在丈夫这里找到了突破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孩子们耳边说丈夫的不是,甚至于令一个孩子自杀都不能醒悟。之所以不能醒悟,是因为发泄怨气的对象根本不对。

在这个个案中,二女儿和男性的关系一团糟,但三女儿和男性的关系却相当融洽。如果姐姐也想拥有和妹妹一样的关系,她就需要像我的朋友C学习,重新去看看自己的父亲,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

奥巴马与母亲、继父和妹妹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从未在他面前说他生父的坏话。

你不能背离自己的心

在相当的程度上看,一些女性对孩子抱怨丈夫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我们这个重男轻女的社会,无数女性嫁到男方家后,会遇到非人的待遇。尤其可悲的是,制造着非人待遇的罪魁祸首,也恰恰常是女性——婆婆。

这是一个很可悲的轮回。先是婆婆进入这个家庭时被忽视甚至虐待,她找不到自己的同盟,她心无所依。但有孩子后,她的心有了牵挂,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盟,而且她心中淤积着的怨气终于有了倾诉对象,孩子们总是容易和妈妈站到一起的。

如此一来,这个婆婆就和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儿子建立了过于密切的关系。当儿子爱上另一个女人后,她的心又失去了依靠,于是她很容易去排挤这一个年轻的女子,就像她当年被自己的婆婆所排挤一样。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写了《重新发现父亲》一篇短文,目的是为了知道更多的故事,好让我的文章多一些素材。这篇短文引起了一些女性的不满,她们说,原因在男人的身上,如果不是他们错在先,女人也不会联合孩子去对抗丈夫。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假若她们这样做,孩子未来的幸福就被影响甚至摧毁了。难道,孩子的价值就是成为一个传递怨气的通道吗?

美国总统奥巴马之所以能有今天,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他的妈妈没有向他传递怨气,尽管她看上去有足够的理由向儿子抱怨不负责任的父亲,但她却每一次给儿子讲起父亲时讲的都是父亲的优点。

当然,假若父亲不是一朵花,也没有必要非将父亲美化成一朵花。关键就在于,对你自己而言,父亲是谁,你与父亲有过什么样的真实往事。

我们必须尊重真相,否则就会背离自己的心,而这种背离会让心分裂,让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剧烈交战。结果就是,我们的人生也一直处在剧烈的冲突之中。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义。这句话也可以用到你与父亲的关系上——

篇3: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1. 被试

本研究选取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150名大学生为被试, 以班为单位, 团体施测, 采用统一指导语, 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主试。删除无效问卷15份, 获得有效问卷135份。

2. 研究工具

2.1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该量表共90题, 有10个因子, 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分五级评定, 1=从无, 2=轻度, 3=中度, 4=偏重, 5=严重。

2.2 个人自我评价量表 (PEI) 。

该量表为Sidney shrauger编制的个人评价问卷 (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gory;PEI) 。共54个题目, 分四级评定, 1=非常同意, 2=基本同意, 3=基本不同意, 4=极不同意。

3. 研究方法

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 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之间均显著负相关。

5. 分析与讨论

5.1 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对高职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之间均显著负相关。

5.2 教育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建立规范、系统、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才能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也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依据本研究的相关结论, 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5.2.1 关注高职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人一生当中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热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还处于发展中, 心理还不够成熟, 知识和阅历毕竟浅薄, 所以,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常常会有很大差距, 容易导致自我评价产生偏差。自我评价偏差不仅有碍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正确发展, 而且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偏差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和自我评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理想自我并且应引导学生进行恰当合理的社会比较。

5.2.2 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高职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使其正常有序地运转, 就必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首先, 国家教育部应正式出台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组织国内心理学专家、学者, 以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评价和指导;组织编写师资培训使用的正式教材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科普读物;组织建立可操作性的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体系, 评价结果作为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检验, 对未达标者进行有针性的训练。其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具体任务, 各地教育科研部门、高等师范院校也应积极配合, 做好专业指导及师资培训工作。第三, 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取切实措施, 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第四, 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培训上岗制度, 提高专兼职人员的素质, 对专兼职人员的岗位要求、职称待遇做出明确规定。第五,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辅导中心等专门机构, 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立高职学生心理档案, 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和团体咨询等。

5.2.3 明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开发学生身心潜能, 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直接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 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 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表现突出的情况, 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健全人格的教育。国内学者研究发现[5]:“嫌弃型”大学生之所以受同学的拒绝, 主要是由于他们有一些令人讨厌的人格品质。诸如自我中心、对集体缺乏责任感、不尊重他人、孤僻、学习不努力、兴趣贫乏等。因此教育者要帮助高职学生了解自身个性特点, 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

第二, 积极适应教育。积极适应教育是使高职学生积极接纳自我、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和竞争, 学会消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学习和有意识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 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 开发潜能, 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第三, 情绪稳定教育。情绪稳定教育是使高职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 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 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满意、温馨的心态, 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忧伤、苦闷、急躁等消极情绪, 生活、学习中要充满自信、热情, 富有朝气。

第四, 意志力优化教育。意志力优化教育是使高职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 协助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内部困难, 提高意志行为水平。让学生学会调节激情、忍受挫折, 增强心理承受力, 在为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 具有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篇4:和谐社会下的婚姻关系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 婚姻关系 道德教育

一、和谐社会下建设和谐婚姻关系的重要性

目前人们谈到和谐社会,更多的谈到的是城乡和谐、社会经济和谐、区域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等,作为条件性因素,这些和谐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需要的条件与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婚姻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单元,应该说婚姻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每一次变革,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必然会对婚姻关系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强化新的功能,更换新的观念;同时,婚姻关系作为社会的分系统,也是能动的、积极的,时刻会对社会各系统的和谐构建起着强大的反作用。①所以说,幸福和谐的婚姻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婚姻生活的质量、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进步,而且能够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的风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也会为社会带来无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从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②

二、当今社会婚姻关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目前社会中出现的关于婚姻关系畸形发展的事实比比皆是:

(一) 夫妻间的不和谐:

赖德勒在《婚姻生活的奥秘》一书中说道:当代许多人认为目前的婚姻概念不论在社会上、法律上、心理上都已经是老古董,当代的婚姻大体上是令人失望的,是一种不得不忍受的关系。他这个提法是相当直率的,虽然说的是美国的情况,但是这一结论在中国 当代也有很大的适用度。据有关资料调查,题目是“对家庭婚姻的满意度”,50%的已婚者感到不满意,20%认为可以凑合,20%觉得一般,10%感觉满意,可以看出,对家庭婚姻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为大多数。①因为对婚姻的不满意,进而引发的婚姻关系中的爱情游戏、家庭暴力、换妻游戏、离婚率增长等等并不鲜见,这就更加恶化了婚姻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 夫妻间的不和谐引发的家庭的不和谐:

家庭首先由夫妻两个人组成,只有首先处理好夫妻的关系才有利于解决老年人问题和子女成长问题,才有利于家庭的健康和谐,夫妻间的不和谐必然出现双方父母赡养问题、子女抚养问题等。

1、双方父母赡养问题

根据上海老年人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大约10%的老年人承认自己有紧张感,26%的老年人感到沮丧。在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六十五岁以上的人有八千八百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96%,这意味着老年人问题今后会更加严重突出。②老年人问题之所以这么严重,和家庭间的不和谐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每一个家庭中夫妻都有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孝敬老人不仅要进行经济供养,保证老人有充足的生活来源,过上富足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且还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是要重视精神慰藉,真正尊敬、关爱父母。而目前由于夫妻间的不和谐,造成夫妻对双方父母的责任承担不够或承担不均,忽视对双方父母的尊敬和关怀,造成整个家庭的不和谐。

2、子女抚养问题

抚养子女,教育后代,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和谐的家庭能够塑造青少年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的了解,童年时从家庭所受到的影响,会延续到日后青少年在社会的发展和行事方式,所以,在孩子青少年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根据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的问题已越来越严峻。究其原因,青少年犯罪和不良的家庭因素特别是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由于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和谐,无暇顾及甚至遗弃婚姻的结晶品——孩子,是青少年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因此而引发青少年犯罪率增高。

三、探悉婚姻关系出现问题 的原因

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传统性别歧视的影响

男女平等的口号整天别人们挂在嘴边,可是“性别歧视”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文明社会的各个角落。“男尊女卑”的性别刻板印象严重影响着婚姻中夫妻双方对自身的定位,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高于女性,妇女在婚姻生活中难以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要求做出比男人卑微的表现。由于性别歧视,造成夫妻间的互不尊重和家庭暴力,都严重损坏了婚姻关系的和谐稳定,可以说性别歧视是造成婚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追求,忽视了对各种真实情感的经营,特别是夫妻间的交流,造成夫妻间的隔阂,形成距离,无法沟通。可以说,沟通不力是夫妻关系的极其危险的潜在危机,对婚姻生活产生失望,以至于造成寻求新的感情寄托,出现感情出轨的后果。

(三)经济和社会的冲击,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对于夫妻来说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如果没有合理的释压方法,导致的情感厌倦,会造成四种严重后果:

1、寻求刺激,转移压力,麻痹自己,随波逐流,就为婚外情埋下了隐患;

2、造成夫妻感情不和,发生矛盾,就为家庭暴力,离婚埋下了隐患;

3、为了寻求新的出路,抛弃家庭,正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

4、对婚姻家庭责任和义务的厌恶,试图摆脱婚姻的束缚,逃离婚姻。

(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婚姻品质的期望值远远高于以前,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不相符合,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对对方产生失望,夫妻背叛、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

可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在婚姻关系中,表现为夫妻间的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容易出现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婚姻稳定性下降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 关于建设和谐婚姻关系的感想

婚姻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没有婚姻的和谐,就没有家庭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建设和谐婚姻从根本上还是要从加强婚姻关系主体的道德教育入手,因此,加强婚姻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在构建和谐婚姻中,加强婚姻道德教育,

首先,应该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特别是妇联的优势。

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婚姻和谐发展方面可以大有可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利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妇联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积极研究并掌握新形势的规律,探索运用说法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新途径新方法,帮助夫妻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

其次,就对夫妻间和谐关系的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分为两方面:

1、加强夫妻间的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品质。夫妻双方要学会尊重对方,丢弃“男尊女卑”的恶劣思想,学会互相赞美、鼓励、理解。

婚姻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我认为,婚姻根据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爱情为主,是在婚姻建立的初期,这时夫妻间的感情深厚、稳定,夫妻关系较为和谐,但是也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边界。因为真正进入婚姻后,夫妻双方需要有独自呼吸的空间,所以,夫妻相处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放手让对方拥有更多的空间,反而更容易带来出其不意的美好感受,增加夫妻彼此间的感情;

第二阶段:以亲情为主,是在婚姻的中期,也是时间最长的时期,这时的夫妻为生活奔波忙碌,更多的是把对方作为一个亲人,也容易忽视对方的感受,这个阶段也是出现夫妻感情危机的多发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夫妻双方要更加注重对方的存在,学会宽容、谅解、忍耐,保持对生活的希望,从生活上、感情上关心照顾对方;

第三阶段:以恩情为主,是婚姻的后期,这时的夫妻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对对方的不离不弃、同甘共苦充满了感激,一般说感情肯定是稳定的,但也不排除有些夫妻淡漠恩情、寻求新的爱情,因此,要多加强夫妻间的交流沟通,保持亲密的关系。

2、加强夫妻间的责任教育,培养积极、深厚的道德义务感。

在婚姻中,夫妻双方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必须以责任为重,树立积极的责任感和责任观念,不可忽视自己的责任。夫妻间应该互助互爱,加强彼此的沟通,对家庭共同承担责任,尊敬双方父母,善于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努力为家庭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积极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

五、结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婚姻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家庭中的婚姻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家庭和谐的基础,对社会的和谐建立、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婚姻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全社会婚姻关系主体们要共同努力,建设真正和谐的婚姻、家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葛红兵,胡榴明.婚姻、家庭与现代社会--节选自《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 两性视野两性学术网站. http://www.alleyeshot.com/html/200606/9/20060609224017.htm

[2]我的婚姻家庭观.免费论文网.http://lw.zhaoci.com/html/14406.html

[3]中华网.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性别歧视 呼吁禁止家庭暴力.2003-03-08.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2h_2003/topic/11010477/20030308/11426322.html

篇5: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现在很多处于恋爱关系中或已经在婚姻关系中的两人,相处时间越长,就会发现彼此有时会常常因为一些后想起来不值得吵的事情而吵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两个人在一起为什么一定会出现吵架呢?清源心理和您一起探讨一下,恋爱或婚姻关系中的两人,为什么会出现吵架行为。

按照现代婚姻家庭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吵架实际上也是恋人或夫妻间的一种沟通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不同

有人说男女来自于不同的星球,所以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男人和女人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因为彼此不能了解背后的含义,吵架就成了难免的事情。一般说来,男人注重逻辑,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女人则偏重感性,在乎人对自我的评价。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情感反应迟钝,面子观念重,喜欢在外人面前摆谱;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疑心重,有时分不清是做梦还是在现实中,高兴和哭泣的转换,是一眨眼间的事情。

二、人们对越亲密的人越容易发脾气

我们在从小到大的生活经验中习得,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一般不会伤害自己,对自己是安全的。人心理的活动倾向是趋利避害的,也就是说,人会无意识的选择对自己伤害小的事去做,而避开那些对自己伤害大的事。所以就会无意识的把心中的一些不平衡指向这些人,在他们那里找平衡。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发泄、争吵。

三、展示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在关系没有确立或者没有到达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多少对自己的另一半还有所保留,但是这种关系一旦进入到自己认为可以的阶段,就会更加愿意展现自己保留的那小部分,而且同时也会想要了解对方保留的那一小部分。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会以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另一半,或者开始急于要一个答案,所以在交流与沟通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出现态度或措辞上的问题,进而容易引起争吵。

四、寻求心理平衡

很多人在关系确立时候会开始在潜意识里面已经划分了彼此的权力与义务,这种权力和义务又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压力,一旦压力积攒到一定阶段,争吵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形式去释放压力和追求心理的平衡。

篇6: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某普通高中高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选取3个教学班5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为83.5%。其中男生213名,女生213名;高一学生147名,高二140名,高三139名。年龄为15~19岁。

1.2 研究工具

1.2.1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9]

共27个题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后,计算各维度总分的题目均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韧性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1.2.2 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3]

共29个题目,每个题目有A,B,C,D 4个选项,分别记1,2,3,4分。将各题得分相加即为幸福感总分。总分越高,表示被试的总体幸福感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26。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总分的题目均分作为高中生积极情绪状态的指标。

1.2.3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7]

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每个因子包括6个项目,共60个项目。采用5点记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本研究以量表总分的题目均分作为高中生消极情绪状态的指标。

1.3 数据搜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和填答要求。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现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 16.0及Amos 7.0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

2 结果

2.1 高中生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

见表1。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维度得分介于3.00~3.99之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5级评分水平的中间值为3)[3],情绪控制(3.05±0.82)维度得分相对较低,积极认知(4.06±0.69)维度得分属于较高水平,心理韧性总分的题目均分(3.46±0.51)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总分的题目均分(2.44±0.46)接近4级评分的中值水平(2.5)。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分的题目均分为(2.23±0.55),除偏执、敌对两因子得分低于2分,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在2~2.99之间,以学习压力(2.48±0.82)和情绪不稳定(2.46±0.72)因子得分最高。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5个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值均<0.01),而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值均<0.01)。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负相关显著(P值均<0.01)。见表1。

注:**P<0.01。

2.3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根据已有研究[18,19,20,21]和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16],建构了如下关系模型:心理韧性的5个维度作为外因变量,直接影响作为积极情绪状态的主观幸福感和作为消极情绪状态的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韧性的5个维度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经过模型修正,删除影响不显著的路径后,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如下,χ2/df=1.956(P=0.118),GFI=0.996,AGFI=0.962,NFI=0.992,CFI=0.996,RMSEA=0.048,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

注:e1,e2为误差项。

从图1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44%;而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维度,以及主观幸福感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心理健康总变异的46%。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维度对心理健康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而产生间接影响;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维度对心理健康只有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影响;而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维度对心理健康只有直接影响。

3 讨论

总体来看,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控制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积极认知维度的得分最高。高中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困境中对情绪波动和悲观的控制和调整能力)相对较差,而积极认知水平(对逆境的辨证看法和乐观态度)表现最好,与国内研究结论[22,23]基本一致。高中生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方面的特点,实际上是和他们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处于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矛盾状态的高中生,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特点,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22]。高中阶段生存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使得高中生涉世不深,没有经受过太多的人生挫折,所以,他们对逆境的辩证看法和乐观态度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因此,需要进一步思考,高中生较高的积极认知水平是因无知者无畏带来的假象,还是真正乐观产生的必然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学习压力和情绪不稳定。处于青少年期的高中生虽然面临高考,依然怀揣着对未来无限的希望,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因此他们对自身幸福感的评价不会太低。从总体上看,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如学习压力和情绪不稳定等,都是与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和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低紧密相连的。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路径分析结果发现,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个体因素,来自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15,18,19,20,21]。如果把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体拥有的内外保护性因素与压力、逆境等消极生活事件相互作用而获得的良好适应结果,使得个体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更好的人际适应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那么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就具有共同的内在本质。所以,作为个体各种内外保护性因素有机整合而形成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韧性自然会对作为积极情绪状态指标的主观幸福感和作为消极情绪状态指标的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均有显著影响。

篇7:心理和身体的微妙关系

——编者

我熟识的朋友中有几个是医生,我们闲谈时当然偶尔也涉及健康和寿命的问题。这些医生朋友不约而同地直抒感想,常常说:“人进化到成为这样高级的动物,心理活动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所有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有时,这种心身关系,简直像是奇迹一样……”接着,他们总是举出一大串的事例加以阐释,说明爽朗、旷达、平和、安详的心境,对于人体健康所能发挥的奇妙作用。

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我生平也接触过几位百岁老人,他们除了其他因素(这就是好动、适当营养、劳逸有度、清新空气、饮食节制等)外,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心情爽朗快乐,有些人几乎整天笑呵呵的。这些老人生平,当然也免不了有不幸遭遇,但横逆过后,很快地,他们就恢复了常态,并不总是忧忧戚戚,他们有这么一个旷达的心理:“谁没有这些倒霉事呢?你犯得上整天为它悒郁不乐么!”

心理状态反作用于身体的事情,几乎俯拾皆是。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乡下有些老太婆缠绵病榻,本来健康状况已经非常之糟,旦夕都可以死亡;但她们为了等待儿子回来会晤最后一面,却总是不会咽气,她们甚至可以一连拖延六、七天都维持着生命,直到儿子千里迢迢赶回来,到床前喊了一声“妈”,做母亲安慰地点了一下头,这才恬然逝世了。这类事情在许多地方都普遍发生过,从前我以为是中国独有的例子,后来读一篇日本的短篇小说,才知道日本也发生过同类的事情,看来这大概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些莫斯科的飞行员驾机轰炸纳粹阵地,被高射机关枪击中,血流如注,按照他们受伤的状况,应该是无法飞回自己后方的。但是这些飞行员在重创之余,心里坚持着一个信念:“一定得把飞机驾回去!”意志反作用于身体,他们居然摇摇晃晃地把飞机驾回来了,但是飞机一着陆,他们精神松弛了,也就立刻溘然逝去。因此,当时的莫斯科军用飞机场,发生过这样的事:轰炸机回来了,机身满布着弹孔,着陆之后却不见有驾驶员打开机舱走下来,等到地勤人员设法打开舱门,才见到受了重创、满身血污的飞行员已经伏尸在驾驶盘上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有些侦察员、通讯员受了重伤,但未被敌方俘虏,他们深夜爬了回来,坚强的意志鼓舞着他们:“一定得回到部队!”这样地爬着,爬着,在半昏迷状态中,居然也能不断蠕动,但是,一回到家门,就死去了。有的,则在把情况讲述出来之后,就断气了。为什么不早不迟,到了这个时候才逝去呢?正是那个坚强的意念支撑着他们,直到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松一口气,生命就再也无法维持了。

马拉松赛跑起源的那个故事,也很好地表明了这个道理。古希腊在一次反波斯军入侵的战争中大获全胜,一个战士从马拉松这个地方飞奔回后方报捷,路途遥远,他跑着跑着,困倦不堪,但是报捷的意志鼓舞着他坚持到底,直到抵达目的地瑞典,完成任务之后,他就倒地暴毙了。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地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那个遥远的路程,42公里又195米,刚好就是当年那个战士所跑的全程。

这种心理作用于生理的现象,最奇特的应该算是“假怀孕”这种怪事了。有些妇女日思夜想希望怀孕,竟有因此“走火入魔”,居然出现怀孕征象的,其人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既呕吐,也嗜酸,但是实际上腹中并无婴儿,而只是有一团液体积聚着,到了应该临盆的日子,只是排出大量积水而已。有一位医生告诉我,这种怪事,她从前竟碰过好几桩。

还有一位医生告诉我,从前,有些国家曾利用死囚作某种生理实验,事先征得死囚同意,以这种并没多大痛苦的实验代替死刑的执行。办法是蒙上眼睛,然后割开脉管,让血滴入一个容器。他们告诉死囚,鲜血减少到一定程度,人就会衰竭死亡。这样,死囚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渐渐地就死去了。在这种实验中,出现过一种奇特现象,死囚失血,本来并未达到应该死亡的程度(因为中途医生已为他止了血,而是另一个滴水器在发出声音罢了),死囚竟然死去了!可见,心理对生理的作用是何等重大!

这一类事例,对于心理和健康的微妙关系,可以说都给了我们重要的启迪。

中国习语中的“心疾”,“心广体胖”,“仁者寿”等,都在若干程度上体现了这个道理。

这样说,当然并不意味着,凡一切快乐的人都必定健康无病,一切仁者都长寿(反过来,或者说一切恶棍都短命),不,当然不是这样。这只是说,心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于健康而已。这种作用自然不是无限的。临危的老人在病榻上挣扎,等候儿子归来,如儿子一直不回,他们也终究要死去的。

篇8:心理健康和婚姻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自然班为单位抽取西安医学院全科免费定向生为对象,样本生源地均为农村。测量时间为2014年10—11月,共发放问卷530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88.3%。样本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19.98岁;其中17岁6名,18岁48名,19岁94名,20岁176名,21岁92名,22岁50名,24岁2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大学一年级120名、二年级224名、三年级124名。

1.2 工具

自我概念测量采用郑涌等[4]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问卷共计23个问题,包含交际、友善、信义、容貌、学业、志向、家庭、成熟和自纳9个维度;心理健康测量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是目前心理咨询门诊普遍采用的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此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5]。量表共计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状况10个因子。生涯发展采用李亚真[6]编制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共计23个题目,包括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和生涯计划4个维度。本样本中各量表Cronbachα分别为0.9448、0.9448、0.7913,符合统计学要求。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数理统计软件中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全科免费定向生自我概念、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全科免费定向生自我概念、生涯发展、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量表采用5级评分,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健康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表1数据显示,心理健康总均分与各维度得分均在2分以下(超过2分考虑阳性,须进一步检查)。

表2数据表明,不同年级全科免费定向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生涯发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我概念得分随年级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心理健康得分呈现增高趋势,由于SCL-90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增长出现降低趋势。大学生自我概念、生涯发展、心理健康发展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全科免费定向生自我概念、生涯发展、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由于各量表题目总数与因子数各有不同,各量表间采用总均分进行比较。全科免费定向生自我概念(3.68±0.42)、生涯发展(3.57±0.69)、心理健康(1.34±0.37)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r=0.317,P=0.000)、心理健康(r=-0.175,P=0.000)均有非常显著性相关,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Pearson相关(r=-0.072,P=0.120)虽不显著,但进一步分析得出,Kendall相关系数为r=-0.067,P=0.038;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099,P=0.032,均为显著性相关。由于SCL-90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越低,因此,自我概念发展与生涯发展、心理健康为正相关关系。

生涯发展、自我概念均与全科免费定向生心理健康相关,而二者之前同样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关系。表3数据显示,除生涯发展的生涯感受因子仅与自我概念信义因子相关、自我概念的学业因子仅与生涯发展的计划因子相关外,其余各因子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关系。由于心理健康量表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自我概念、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均为负相关。

2.3 全科免费定向生生涯发展差异性分析

经常参加兼职工作的全科免费定向生在生涯探索、生涯计划2个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较少参加社会兼职工作的同学;而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包括班级、学生会、社团等任职),在生涯探索维度上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见表4。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情况

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为正相关关系,与文献[7-8]的结论相同。自我概念发展越好,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应该越低(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而表4数据显示,随年级的增高,学生自我概念逐步发展提高,心里健康水平却出现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与姚斌等[9]的相反,表现出全科医学专业特点。分析与学生学业压力、专业认识不断提高有关。而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更加担忧自己今后就业与职业发展,引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升反降。提示教育者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业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全科免费定向生见习、实习是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根据培养计划,全科免费定向生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在教学实习医院进行见习学习,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医院学习环境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见习环节的畏惧和对自我知识、能力的否定认识,引起心理状态变化,产生了心理波动。高校应提早加强在校生见习、实习教育,通过开展医疗社会实践、教育医院见习、实习体验等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见习教学环节,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3.2 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

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概念在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大学生个人生涯发展中的障碍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0],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两者间存在交互性[11]。全科免费定向生生涯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生面对学业、就业的各种障碍与成败如何归因,影响自我概念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在生涯发展中,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计划均对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正向作用,通过有计划地进行生涯发展心理干预,促进生涯心理发展,可以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生涯感受维度,全科免费定向生由于定向就业,就业无选择性导致学生生涯发展中生涯感受维度发展受到影响。数据分析虽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但与友善、自纳维度均为负相关关系,表明由于不良的生涯感受体验,引起学生对他人、自我的接受程度不高,出现一定的敌对倾向,影响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关注。

注:a表示P<0.05,b表示P<0.01。

注:a表示P<0.05,b表示P<0.01。

3.3 兼职和任职经历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经常兼职的学生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优于较少参加兼职的同学,学生干部的生涯探索优于普通学生。兼职、任职经历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应对未来激烈竞争的一种手段[12,13,14],对学生生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医学生接触临床医生、患者和病例,可以提高职业成就感、提高职业认同与职业自信心[15],有助于生涯发展的成熟。颜亮[16]将医学教育划分为医学基础学习期到临床实习就业期5个时期,而全科医学教育由于学制特点,见习、实习由教学医院实施,其医学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但学生心理教育则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因此,充分前置见习、实习教育,增加职业体验,提高学生职业适应力,对于学生生涯发展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涯感受维度值得引起关注,经常兼职、有任职经历的学生生涯感受得分反而较低。由于学生通过兼职、任职工作认识到了自己与社会工作间的差距,同时兼职、任职经历中受到的肯定不足,成功体验较少,导致学生心理发生变化。教育工作者应对此予以关注,主动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职业成就感,促进学生生涯感受健康发展。

篇9:转氨酶和肝脏健康的关系

转氨酶是肝脏健康晴雨表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生活”在肝细胞内。当肝脏出现炎症、中毒、坏死等情况时,部分肝细胞受损破裂后,转氨酶便会跑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抽血化验便能检查到。所以它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

怎么判断转氨酶是否异常?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值在0~40之间。由于一些生理性原因,如检查前突然剧烈运动、吃得油腻或劳累后,这个值会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倍;如果患有酒精肝、脂肪肝,这个值一般会高出2~5倍;肝炎发作一般高出5倍;肝衰竭会高出10倍,这种情况非常紧急,需要马上就医。

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也要警惕是否是转氨酶升高后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1.消化道不适。转氨酶升高后,肝脏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解毒功能减弱,消化道运动也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反胃、腹胀、便秘等症状。2.面部发黄和瞳孔周围的眼球发黄。3.全身乏力,休息后仍然疲倦,看书时眼睛容易疲劳。

需要提醒的是,转氨酶的升高和疾病的危险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有些人转氨酶不高,但肝脏病情很重,因此一旦查出任何异常,要积极寻找原因。

三大肝病如何判断

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受损的结果,酒精肝、脂肪肝、肝癌等肝脏疾病,都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因此,要找到肝脏受损的原因,还应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

转氨酶和转肽酶都升高可能是酒精肝。

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同时高,可能为脂代谢异常导致的脂肪肝。如果这两项检查同时异常,患者又有高脂饮食史,就很可能是脂肪肝。我有一个病人在外国留学,吃了一年洋快餐,不光体重增加,回国后体检发现转氨酶也升高不少。

转氨酶和甲胎蛋白同时高,可能是肝癌。肝癌患者,往往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此时要特别关注另一种指标的变化——甲胎蛋白,大概有半数以上的肝癌患者此指标呈阳性。甲胎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正常人体内的甲胎蛋白含量不会超过20微克,肝炎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在50~100微克。如果检查中发现甲胎蛋白升高到每升血400微克以上,那么患肝癌的几率就很高了,可以再进行超声或CT检查确诊。

错用药,酶飙升

肝脏就像一块充满血液的嫩豆腐,作为人体进行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它常会受到药物的伤害。药物是诱发转氨酶升高的一个很大原因,药物性肝炎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原来有肝病者用药不当更容易诱发肝脏损害。

临床用药中,有多达数百种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害。中药如治疗皮肤病方面的苍耳子,有祛湿解毒、散风止痛的作用,但如果长期服用,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黄疸、肝功能损害等。治疗代谢类疾病的生首乌、天花粉、川楝子,治疗骨关节病的雷公藤、山海棠等,如果长期服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西药中的抗菌类(如红霉素、抗结核药)、精神类、麻醉类、止痛类、激素类等药物,都容易引起转氨酶升高。

以下几类人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发人群:1.特异性体质者。他们对药物很敏感,小剂量就会有危险。2.嗜酒者。3.患慢性病需要长期、大量服药的人群。4.孕妇、儿童、老人,有肝脏病变的人。

酶高患者生活五忌

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在生活中有5忌:忌睡眠不规律;忌辛辣食物;忌烟酒;忌乱用补品;忌随意用抗生素、激素。充足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坚持锻炼、劳逸结合很重要。转氨酶升高如果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也会影响健康。

酒精肝患者,戒酒后的半年内肝脏细胞会进行修复。因此这类人群应该在半年后监测转氨酶、转肽酶和白蛋白3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判断肝脏的恢复情况。

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因此要保持正常体重,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肥胖是肝脏健康的开始。

服药前要查肝功能;长期服药的人要在用药后第2周、第4周、第12周复查肝功能。转氨酶高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作者系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门窗标准购销合同书下一篇:质检科4月份培训考试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