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4-06-30

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精选9篇)

篇1: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要全面发展,社会要文明进步,前提是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的思维、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杨丽娟心理个案的分析让受教育者学习和借鉴心理学知识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知道,人生的意义既不能模仿也不能引进,它只能由我们每个人在各自不同的存在环境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生的目标不是寻求心理或灵魂的安宁,而是在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中体验人生的意义,感悟人生价值,我们这些信仰辩证唯物主义者们的人生目标更是早已明确了,在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越的过程中,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要全面发展,社会要不断进步,首要的是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的思维、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塑造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想达到目标就势必得注重教育方法。出于实践的需要,让受教育者学习和借鉴心理学知识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那么探求人的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杨丽娟追星的悲剧解读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而人类社会精神层面却逐渐与之相悖,很多人无法适应这种转瞬即来的大变革,开始在物欲横流中放纵、沉溺,社会上浮出“价值真空”、“信仰危机”等负面现象。

过去的一年,痴迷刘德华13年的女追星族杨丽娟成了全国的焦点:杨父跳河自尽。遗书上要求刘德华与其女儿见面,而杨丽娟在父亲自尽后依然表现失常。让我们回顾一下。1994年的一个晚上。16岁的兰州姑娘杨丽娟突然梦到刘德华。此后三年,杨丽娟天天做同一个梦。她相信自己与刘德华有一种特别的缘分,于是开始放弃初中学业,把自己关在家里“专职”迷恋华仔,对华仔的照片、海报、录音带从不放过收藏。甚至期望刘德华会来看她,就在家里等待。而后,其父为满足女儿追星的愿望。不惜卖肾凑齐路费。让她踏上去香港接触刘德华的旅程。鉴于舆论界的炒作。刘德华与其见面后,杨丽娟又压制不了内心的冲动,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其父尽然以死为代价乞求刘德华满足他女儿的心愿。

一石激起千层浪,杨丽娟及其家人令人震惊的经历,让大众的目光再度聚焦在追星族身上。几年前。一位17岁辽宁追星族自杀身亡的事件曾轰动一时,而今一位追星族的父亲以自尽的方式再度引起公众的反思。杨丽娟事件让人揪心,凄惨结局的可以归于教育问题。从大量的报道可以看出,杨丽娟的父亲是很怕杨丽娟母子的,这种怕其实就是一种深深的爱,甚至可以做出一切牺牲,从现在的情况可以推测杨丽娟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极度溺爱,父母亲几乎从不违逆她的任何要求,这种爱却反而使杨丽娟陷入极度欲望的自我膨胀和对父母的极度依赖。从心理角度来说,父母为她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她想得到什么也是理所应当的,她对刘德华的迷恋已经不仅仅是粉丝对偶像的迷恋,正如她自己所说:刘德华不能把她当作一般粉丝,刘德华应当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从这句话可以推断,杨丽娟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明显的妄想症,完全没有了理性。其实杨丽娟的父亲早就无数次劝过杨丽娟,不过得到的是女儿的怒骂。杨父的自杀也是有预谋的,杨母承认遗书是提前写的,说明杨丽娟及其母亲知道杨父要自杀,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亲人根本没有劝阻过杨父,整件事仿佛就是母女二人策划。为了满足女儿的无理要求,父亲甘愿以生命为代价,当然他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也足可以让杨父绝望,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杨丽娟是不能推卸责任的,是她的心理障碍和无理要求葬送了她的父亲!在这里,整个事件尚未终了。以致于网络和新闻媒体仍有后续报道。

曾有人提出,刘德华应像父亲一样去治疗杨丽娟。杨丽娟已经是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她始终不知道自己的错,坚持认为刘德华负了她。假如真的给他们一个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后果谁能预想?一个逼着父亲自杀的人,就算满足了病态愿望,恐怕会招致更多的人效仿!整个社会就堪虞了。

截止2008年2月底,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关于杨丽娟的留言108858篇,应该说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人们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但最主要的还是涉及杨丽娟的心理问题。杨丽娟事件尚未平息,社会上又陆续传闻“杨丽娟第二、第三„„”。

二、杨丽娟心理问题的成因

杨丽娟及其家庭的追星历程引起媒体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背后有其深刻的心理成因。心理专家李子勋,对这一事件曾有过独到而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是带有偏执色彩的“家庭共病”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只有启动危机干预、紧急救助,让当事人尽快重建自我,才能从困境中走出。

倘若16岁的杨丽娟虽然有一个梦,但依然可以正常生活,把梦想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本来没什么不妥。可一旦她为此放弃自己的生活、学习、朋友,梦上升到生活的全部,那么她整个人生的意义就变了。试想当一个人阻断所有信息来源,整天闭门不出,只听刘德华的歌,一醒来就是刘德华的声音,而且多数是关于爱情的,对这个女孩来说,可能就会有一个“移入”,把自己移入到唱歌的对象一一似乎刘德华的每句话都是对她说的,每首歌都是为她而唱的。13年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知道真实的环境在发生什么,耳濡目染全是刘德华,任何人处在杨丽娟的位置。都可能失去理性,这就是“自我催眠效应”。到最后,她真的坚信自己与刘德华有特别的缘分。所以。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封闭的生活,通过不断强化自我催眠把念头变得牢不可破。

从杨丽娟追星的表现来看,可以推测她有偏执型的人格。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病。仅仅是一种性格上的倾向。与普通人相比,偏执的人较真、认死理、敏感、多疑。不过这种个性可能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比如这个女孩16岁的时候虽然偏执,但假设她住校,生活在另一个群体里,这个群体里没有一个人偏执,她的性格可能会受到浸染,变得开放很多。也许进入另一番生活领域,可以释然,但是自我封锁就断绝了这种可能性。因此,脱离社会大环境可能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青少年“追星”的心理表现

“追星”行为是指青少年过分崇拜迷恋影星和歌星的行为。有这些追星行为的青少年,往往被称之为“追星族”。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而青少年“追星”的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成功心理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充满幻想、渴望成功的时代。青少年对未来有太多向往和追求,追求个性的发展,向往事业的成功,期望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赞扬,希望得到异性的垂青,渴望自己有出众的风度和优雅的举止等等。但是,仅靠自己的摸索。很难获得成功,于是,那些不能实现自己向往的青少年。就把那些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明星作为仿效的榜样。明星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功、优越的生活条件、前呼后拥的气派和如潮水般的掌声、鲜花等。使青少年们羡慕不已,他们的家庭所给予的声讨、指责及教育,都难以改变他们急切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追求成功的心理。

(二)炫耀心理

一些青少年刻意模仿明星们的作风,收集其信息,把这些作为交往中炫耀自己的能力、消息灵通的资本。在一起交往时,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谈论自己知道的情况,体验一种自豪感、满足感甚至“成功感”,以此提高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

(三)从众心理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追求时尚的时代。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模仿力都很强烈,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追赶潮流。只要浮现一种新的时尚,就极力去模仿,希望自己一直立于时尚前沿。

(四)共鸣心理

青少年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失意、挫折的时代。他们在追求独立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困绕。自己无法解决。但是又不愿把心中的困惑与苦恼向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倾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歌星们演唱的表现青年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情感历程的歌词的内容,在影视中表演的反映青少年生活苦恼和奋斗成功的角色,恰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引起心理共鸣,使青少年把这些歌词当作生活的指南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把演唱这些歌曲当作排解烦恼、忧愁的措施;把明星们塑造的青少年形象当作自己的楷模去崇拜。

(五)替代满足心理

随着生理性成熟的到来,青少年性意识日益增强,对异性的情感也日益丰富,开始幻想和追寻自己的恋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往往把握不住自己。他们把对异性的幻想转移到明星身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四、正视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任何极端个案背后都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除了痛惜、遗憾与谴责之外,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关心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注早期人格的培养,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课题。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追星’是当代社会中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很难避免的现象。”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袁茵副主任如是说。

杨丽娟疯狂追星13年,造成一系列家庭惨剧。社会对其及其家庭一片声讨、指责及教育,但是这些都无法改变事实,也不可能对其有太大的帮助。我们能做的是引导青少年正视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杨丽娟事件首先是一个心理问题。对于心理健康出了问题的人。旁人往往无法理解。也不是单纯的孝与不孝能够说清楚的,更不是帮助其实现所谓“心愿”或者说教能够解决的。我们必须了解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当杨丽娟16岁时,她梦见了刘德华。我们都知道16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这时把压抑的能量转移到追星上,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充其量我们称之为心理学上的一般心理问题,此时采取心理咨询等干预手段,是完全可以快速治愈的。而之后出现的辍学现象则比较严重了,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周围的人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补救,反而对其不健康心理现象采取了绥靖和纵容。这对杨丽娟之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一步步地推进。

不过到目前为止,她或许还没有到达我们俗称的精神病的范畴,而是心理正常人群中的不健康现象,这样的认识只是通过媒体的报道分析得来的,由于并未见到杨丽娟本人,最后的判断是不能确定的。不过无论如何,她还是可以有办法及早走出沉迷。回到心理健康的状态中来。

对于我们自己,也要了解心理出问题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坚信认识始终是不断前

进的,能够认识到心理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正确看待它并勇于面对,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才能有力地保障我们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正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篇2: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根据集团工(2005)15号文件的要求,全面提升公司女职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女职工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充分发挥女职工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公司工会结合公司自身实际,于2005年8月份在公司在岗女职工中开展了以“培育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主题的女职工素质提升流动课堂活

动。这次活动得到了公司两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深受广大女职工的喜爱和欢迎,参加人数达900余人。女职工受教育面达95以上。这次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公司两级工会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就流动课堂活动进行了专题布置,提出具体要求。为了把女职工素质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使更多女职工融入到活动中。公司工会下发了专题文件,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安排,做到分工明确,抓落实,讲实效,强化过程管理。各车队(车间)基层工会结合自身实际,自定目标,制定了活动方案及教案。包括“组织女职工集中收看教学光盘,以线路、班组(小队)为单位的集中学习,下发教材、宣传资料职工自学,请专职医务人员授课、请交警上法律课”等内容。形成了整体全力的活动格局。

二是对开展流动课堂活动的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各单位工会纠正了活动“没有用”、“顾不上”、“搞形式”的错误认识,把流动课堂活动当作一次提高各级工会干部工作能力和职工增强自我教育、更新科学生活新理念的再学习,再教育机会认真组织。为了保证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公司工会编辑了活动宣传资料、下发到各站点,送到职工手中。车队领导亲自下到站头,向女职工赠送了《女性健康手册》、《家庭健康手册》、《女职工营养健康知识手册》、《女性更年期保健手册》等教材及教学光盘共200余册,在8月1日至8月28日期间,公司工会集中2场次专题课堂教学,各基层工会坚持以线路、班组小队为单位组织学习。共组织授课36场次。组织女职工收看教学光盘、学习有关教材,听专职医务人员讲课。在学习培训中,我们做到满足“三个需要”。即:学习内容满足女职工自身的需要。我们根据公司女职工年龄层次特点,突出了“女性‘五期’保护”、“常见妇科病的预防”、“家庭保健小常识”、“女性健康与婚姻家庭”及“科学饮食与美容”等内容,让职工感触到学习的实效性、实用性,充分体现组织的关爱;学习内容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的本职工作是安全行车,服务乘客,传统的服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女职工的工作环境,结合集团公司工会编辑的《公交基础知识读本》组织了学习讨论,以提高职工职业道德水平;针对武汉市道路交通状况的变化,公司工会特组织了有54名女驾驶员参加的警民共建垦谈会;邀请交通大队女警支队的张警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授课,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学习内容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培训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与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紧密联系起来,以丰富多采的活动为载体,从加强文化教育入手,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女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当知识型女职工,使广大女职工有所作为。

三是活动形式丰富,突出特色,收效明显。我们将女职工素质提升流动课堂作为女职工素质达标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旨在营造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展示公交女职工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公司各级工会干部一致认为开展教育活动就是服务职工,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三心”精神,即:细心、耐心、爱心。为251名线女驾驶员办理了《平安女性安康团体重大疾病保险》。深入一线对女职工进行家庭生活调查摸底,建立了单亲女职工、困难女职工档案。为82名困难职工建立档案并与公司管理人员结成“1 1”帮扶对子。争取了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对11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助学活动。同时,结合公司上半年职工体检情况,对女职工进行健康调查摸底,了解女职工关心又不好意思自己提出的问题,反馈到公司工会。公司工会进行汇总后于8月23日举办了女职工流动课堂健康知识讲座,请专职医务人员就妇女常见病进行授课,回答了职工的疑问并现场咨询。七队领导班子亲自上线、上车为女职工送书,党支部书记坚持参加每一场学习,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为职工答疑解惑。票务部书记不顾天气炎热,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书籍、报刊,收集了大量资料,认真备课,坚持参与职工学习,还充当小教员为职工讲课。针对公交行业的职业习惯,向女职工宣讲“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等生活小窍门,深得职工好评。他们这种视工作为己任的负责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让职工感受到了各级组织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九车队工会在活动中开展了“在团队精神中寻找价值链”的主题活动。强调以团队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组织“巾帼文明示范岗”人员为一线男驾驶员送清凉活动,优秀女职工规范操

作示范等活动,要求大家从身边触手可及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做起,强调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得到广大女职工的积极响应。车间工会发扬班前学习的好传统,利用班前15分钟组织女职工集中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时事政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并为开展了为女职工过生日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车间工会对女工的关爱。十

一车队工会在活动中广泛开展“岗位创新三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门新技能,提出一条新建议,”,吸引广大女职工在学习中提高。车队推荐的7路女驾驶员沙红武,经过层层选拔,代表公司女职工参加了武汉市第十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公交客车驾驶的比赛。

历时一个月的“女职工素质提升教育流动课堂”活动即将结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组织女职工学习相关教材,参加专业知识讲座、观看教学光盘等形式,宣讲了健康新知识,生活新理念,在广大女职工中形成“关爱自已,重视健康;珍惜岗位,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深受广大女职工的喜爱和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更是融洽了干群关系。但我们深知提高女职工素质是一项长效管理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女职工素质达标工程”,突出女职工教育特点,不断拓展女职工教育阵地,进一步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进而,让广大女职工进一步强化“四自”精神,立足岗位做贡献。

篇3: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 与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特点与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冲击, 也有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与焦虑, 同时不乏教育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总体是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 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 他们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明显的紧迫感, 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 还不能用理想的价值观来指导实践活动, 当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在思考人生价值时产生困惑, 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错误的人生观, 价值观, 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健康, 甚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损失。近年来, 随着大学校园里突发事件和恶性案件的增加,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纵观当前大学校园里的各种案件和事端, 不难发现两个新情况, 一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比例高、范围广;二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容易演化成为恶性案件, 危及人身安全。这些新特点, 促使高校必须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 应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与时俱进的全新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二、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 坚持立德树人, 深化素质教育

高校应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作为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一是在全面分析、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总体实施方案, 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观念, 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 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三是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培树典型,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保持青年应有的蓬勃朝气, 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 培育积极心态, 塑造健康人格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有关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容中强调, 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大学生个人而言, 积极心态就是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 积极采取行动, 努力去做。大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更好地运用知识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高校通过心态培育, 增强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为此, 高校应将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态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形成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育人环境, 培育大学生自信的心态、宽容的心态、合作的心态、空杯的心态、学习的心态,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健康成长。

(三) 创新教育理念, 培育人文精神

任何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启迪人的心智, 其终极指向是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决定, 明确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技素质教育并重, 改变了重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轻视甚至漠视“做人”的学习的传统教育观念, 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作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 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强调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 激发他们自爱、利他、同情、悦纳等正向情绪体验, 不断促进大学生人性的完满和人格境界的提升。

(四) 强化实践育人, 提升综合素养

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育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强化实践教育, 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 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将科学理论和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终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及专业教育的效果,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出来。一是加强德育实践, 开展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内心体验。二是加强专业实践, 通过课程实训、认知见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毕业设计 (论文) 等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组织社会实践, 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 通过志愿服务、参观体验和考察调研等活动, 使大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为毕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与合理化研究[J].科技资讯, 2012 (3)

[2]孟庆研.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篇4: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中职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实践 方法 以人为本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是教育“9+3”计划的实施,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办学春天,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处理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又处于人生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科目。同时也把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陋习带到学校中来。如: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心学习、不尊重老师、说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课堂上大声喧哗、搞恶作剧、迟到、早退、旷课等等行为都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而抱有一定理想来学校学习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也明显下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再加上社会和网络中的不良風气影响,不仅学生得不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也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甚至部分学生还会误入歧途,一害社会。那么如何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现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思索。

一、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为学生做榜样

有句教育名言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想学生信服于你,首先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和文明的言、谈、举、止给学生做榜样。李岚清同志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其次教师除了拥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还需要加强自己内在的学识;以自己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求知形象,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海洋靠近。而通常情况下,在学生心目中渊博的知识,处事公平公正,态度和蔼可亲的教师是最受欢迎,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素质修养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

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养成了金钱至上、幻想主义、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是整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讲一些积极向上人生事例,讲述成功人士背后的辛酸,以成功人士的榜样示范,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其次,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换思想,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给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了解学生现在的想法,教师只有做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才能更有效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教师在看待和评价学生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通过教师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就可以不断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同时教师要多带学生到企业、公司去学习和实践。了解企业和公司用人的原则,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工作也是不但的学习,使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的自卑心理,唤起他们对理想的追求。

三、搭建展示平台, 让学生展示自我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直接经验,有利于课堂间接经验的理解和巩固,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具体的实践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去展现和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我校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办公软件”项目比赛,赛后我调查部分学生比赛情况,很多学生赛前自以为理论知识学的还不错,但在实践操作时确感到困难重重,并下定决心要多理论指导实际操作,用实际操作来检验理论。当然除了比赛外,学校还可以多开展社团活动或到公司、单位、工厂中去实习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校园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走出教室缓解课堂压抑,感受到实践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让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从而获得人生的真理,在实践中洞悉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中职就是来玩的,而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阶梯和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篇5:培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

------吴忠市第八中学

李学林

摘要: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师生关系对教学价值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活动,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师生关系对教学价值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个性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与管理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效率差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存在师生间不信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提出者罗杰斯认为,只有在移情性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彼此更乐意地相互交流,并更加正确地理解交流内容,从而使双方的心理机能得到改善,并在双方关系中彼此满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学习中认识与情感过程的关系,只重视“认知”忽略“情感”,使教学原则、方法等仅依据教学活动中认知过程的规律,忽略了认知与情感互为联系的规律,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备课不“备人”,教书不育人,无视学生的人格和需要,缺乏与学生间感情交流,师生关系恶化,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效率低下。

一、当前师生关系存在主要问题

1、师生关系存在冷淡化的倾向。受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对越来越相对封闭缺乏真诚相待的氛围影响。师生间感情缺乏交流,情感淡化,师生重视课内忽略课外,重视校内忽视校外,重视知识传授忽视道德 培养,只是“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2、教师不够大度,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不会做,多数教师不是耐心的辅导而是一味批评,从而造成学生怕老师,老师烦学生的恶性循环,学生抵触情绪的增加,最后导致师生成对立双方。

3、物质化左右师生亲疏关系。物质利益来维系非正常的商品式师生关系。我自己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教师节前夕,女教师启发学生们去慰问她,一名学生为给老师选购礼物而犯愁,送一支钢笔吧又小又俗气,购买化妆品吧又不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品牌,最后在家长参与下选了一把鲜花满心欢喜的送往老师家中,以表示对老师的节日祝贺。哪知老师开门后见学生的礼品一下沉下了脸,进门对学生说你送的这个是能吃还是能喝呀。随后指着衣架上的大衣和地上的靴子说这是某某同学送的,那是某某同学送的„„,送花的学生听着满脸通红,觉得很丢人,从此不敢正眼看这位老师,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最终成了教师眼中的“差生”。

二、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第一是社会大气候影响,一方面是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表现强烈,传统教育方式与学生实现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少数教师责任心淡化,以物质利益定亲疏,第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重业务、轻道德的走过场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优质资源、优质生源条件下“催生”出来的名师激励推崇、重金奖励,对长期工作在偏远地区、敬业爱岗教育效果突出的教师不够重视。第三传 统教育思想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工作中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试教育的行动,主要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思想对教师的压力很大,造成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严重。第四、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偏低、人格尊严被学生、家长及社会认同度不高。夸美纽斯的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阶段还只是梦想。

内部因素,教师队伍年龄偏大,课改理念学习、实践不够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尚未被认可,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普遍。第二,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现实影响下逐步下滑,职业认同感强,事业奉献心弱。终身学习的理念差,造成与学生共同语言少,第三,不注重自身人格力量,言谈举止、行为习惯起不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认教学活动为本职工作,视教育活动为额外负担的想法普遍存在。

三、如何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

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师生关系最大的特点是教与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永远起主导作用,因而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直接的、主要的原因在教师。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为学生奠定好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师生互尊互爱、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学校与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当做学校兴衰的基石工程来抓,大力倡导“爱心”与“责任”,呼唤教师用爱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爱是教师从教的动力,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选择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职业,才会孜孜不倦地去耕耘奉献。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 师。”

2、学校在管理方面要把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关心教师、尊重教师,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培育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心情愉悦的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为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外部条件。

3、教师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人格修养,“塑造”好教师形象。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遵纪守法,以自身的学识才华、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让学生的心理接受。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其业。”让学生喜爱你这位教师,喜爱你教的这门课,才能引发学习兴趣。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课改理念、专业知识、教材教法,不断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来增加教学的新鲜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抑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取得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体现和谐感。

5、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多活动、多交流,务实避空。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诸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师已安排好的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个性,又能完成教育目的,同时还能不断地改进师生关系,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6、教师还应有较高的教育机智,在把握好尊重学生的人格、学 会欣赏学生、允许学生犯错的原则前提下对教学的人际关系问题机智地处理,灵活地解决,把不良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

总之,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教师必须放下那让教师本身感觉沉重、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摘要: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标志。中职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会制约他们的身心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中职学生审视自我人际关系、教会学生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投身交往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生;校园人际关系;构建;人际交往能力

卡耐基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 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标志, 其成败势必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他们以后适应社会、独立生活、实现人生跨越、完成角色转换。因此,让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育学生快乐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影响中职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构、良好人际交往培养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常见的校园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又盲目狂妄自大。中职学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能力低,压力比较大,不够自信甚至感到自卑。但是又看不惯别人,对方的不良习惯会不能容忍,对别人不够宽容,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一切是自己好,别人不理解自己,没有知己。

2、交往中不好的观念。中职学生在交往中怀疑友谊真诚,觉得每个人都不是真实的自我展示,有太多掩饰,虚假的东西太多,人在交往中自私自利的一面使自己更加封闭自己。

3、是校园人际交往相处中出现的矛盾。同班同学之间的矛盾,同宿舍之间内的矛盾、朋友之间的矛盾,让中职学生感觉各种关系难以相处,关系不好搞,学生形成小团体,团团伙伙,自己融不进去,班级宿舍之间凝聚力小,不团结。

4、异性交往太敏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妙龄和异性交往关注度大,容易早恋、也容易被人说闲话。不少学生觉得与异性相处难,不知道如何适度相处。

二、影响中职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的发展受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又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中职学生校园人际关系问题, 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1、交往障碍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人不良性格。由于自卑、内向、猜忌、逆反、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造成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没有进入普通中学带来的自卑,让自己在很多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在初中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带着失望情绪来到中职学校学习。在初中时已经形成的内向、自卑性格严重影响人际交往。

2、交际范围狭窄。大多数中职学生除了上课学习,技能比赛,学校常规的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校园歌手赛、演讲比赛各种活动以外其他日常交往活动比较少,多数学生是和同班甚至是同宿舍之间学生关系较密切,其他学生交往少,造成校园交往局限性大,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在虚拟网络交往中寻求自己的世界。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中职学校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网上聊天室、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这为中职学生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解脱或满足好奇心,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很多学生深受诱惑,导致其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甚至厌恶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三、中职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1、引导中职学生审视自我人际关系现状及其成因

要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并扩展和谐人际关系,就必须认真负责地对自我人际关系现状进行审视。我们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进行自我反省:是人际关系紧张还是融洽?要让学生寻找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看自己在交往中是否存在以下心理缺陷:自卑、猜疑和妒忌。

如果自卑,那么教育中职学生挺起胸膛不要退缩,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较。如果猜疑,那么教育中职学生要信任别人,不要仅凭表面现象推测得出的结论在彼此之间筑起一道本不该有的隔阂。如果妒忌,那么教育中职学生要认可并赶超别人的优秀。并且在人际交往中不断纠正认知偏差,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综合不同方面获取的信息对人际交往对象做出全面、客观的正确评价。不断扩展人际关系的范围和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2、教会中职学生遵循人际交往基本原则

一是要遵循尊重原则。尊重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第一要诀,是对方认识你的开始。懂得尊重人是讲道德、守礼仪、有教养、有素质的一种表现,能让对方产生一种满足感、愉悦感、尊严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强化继续交往的愿望。把握好尊重原则,有利于其与不同阶层和地位的人打交道,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在人际交往中杨总做到,不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也不必低三下

四、卑躬屈膝。只有这样,才会修炼出好的人品,成为不卑不亢、自信平和、有所作为、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二是要遵循宽容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有宽容对方的缺点并帮助对方改进提高,彼此之间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并发展为知己。如果发现对方有了缺点或错误就不予理解、不予接受,甚至改变对他的交往态度, 那么彼此之间的交往就会拉远甚至中断,身边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胸怀宽广才能有真正的朋友。

三是要遵循保密原则。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对他人的“隐私”、“心里话”要做到“严防死守”,不要有意或无意地给朋友泄密, 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何时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做法违背了交往中的保密原则,势必导致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为继续交往设下障碍。

3.引导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交往实践

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交往实践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各种有益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要在活动中让自己增长见识,与朋友们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携手努力、共同进步、加深感情,让彼此关系更加密切,在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当然,要不断拓展人际交往范围,就必须不断开发社会实践活动空间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用真心去唤醒对方的真诚,这样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我们相信在中职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校园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健康,中职学校的明天更加灿烂。

篇7:《和谐师生关系心理构建》读后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同情心是教师的灵魂”蕴含着同样的道理。

当前,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权利关系混乱,学生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俱权利。如体罚学生、辱骂学生、随意冷落学生等,这样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和错乱。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如何让学生尊重过老师,老师也爱戴学生呢?

自从看了刘晓明老师所写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一书后,我知道了: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是具有道德纯洁的特殊社会关系。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的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用真心去对待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关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打消厌学的心理建立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怙,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停留在单纯的传授知识。

平时,在与学生交往中,我努力做到真诚相待,敢于在学生面前将自己的真实思想坦然流露,充分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不简单认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而是采取接纳的态度,作认真调查和分析后,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和亲近自己的学生,使班级成员之间形成尊师爱生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用爱心去关心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用知识去武装学生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4、用教学去感悟学生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5、用魅力去感化学生

一个处处为人师表、一言一行均闪现内在人格魅力的老师,不仅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还会引起学生由衷的崇敬和向往心理。努力完善个性,就要自学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断“充电”和拓宽知识视野,奉行爱岗敬业,努力提高课堂艺术。

6、用行为去改变自我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7、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教导,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做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即“润物细无声”,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学中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举就等于实现成功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物,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须铭记这一名言,对每一位学生怀有同情心,热爱学生,然后教好学生。

总的说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应该是朋友关系,否则,师生之间难以作到真诚相待。师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篇8: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接受护士的临床护理、治疗, 护士作为直接的医疗服务者, 与患者的关系好坏, 沟通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医院外在形象, 护患关系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构成, 对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实中, 很多医疗纠纷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误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由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产生的纠纷却少之又少。所以, 严峻的实际情况提醒护理人员要走近患者, 更新服务理念, 摆正工作态度,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及时清除误解, 尽量避免冲突, 提高护理质量, 将医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全面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 简述护患沟通的意义

俗话说:会说话的让人一笑, 不会说话的让人一跳。这句俗语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作为一门生活艺术, 也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 能体现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应该尊重患者的人格, 以高超的知识技能、得体的言行举止和整洁的衣着示人, 能熟练运用积极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技术, 提振患者信心, 努力不让医护关系变得生硬,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感, 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2 影响护患沟通的五种要素

2.1 生理要素当患者处于疼痛、饥饿、疲劳等身体状态时, 此时的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样的生理状态会影响沟通;但是这些生理因素一量消失后, 沟通又能如常进行。

2.2 情绪要素情绪就是人的主观感觉, 比如忧虑、高兴、气愤等, 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患者隐藏的情绪, 想出应对技巧, 护士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拿出行之有效的沟通办法, 确保护患沟通顺利进行。

2.3 认知要素认知就是个人的经历、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人认知水平也不一样, 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就会有所差异, 护理人员应尽量考虑到患者的文化水平、语言习惯与从事行业等因素, 多讲患者能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句, 让患者能够准确领会医护人员的意图。

2.4 性格要素性格是指患者对现实的态度, 以及外在表现行式所表达出的心理特征。热情活泼、开朗大方、性情直爽的人与人沟通容易;孤僻乖张、阴郁内向、冷漠固执的人与人沟通时就比较为难。护理人员应更多的观察患者性格特点, 运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性格的患者沟通。

2.5 文化要素患者们来自五湖四海, 而不同的民族与种族、不同的时代阅历、不同的区域, 使患者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与传统、信仰等。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文化传统、文化背景、民族忌讳等, 比如与回族患者时要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等等。当考虑到这些生活、习俗、信仰时, 沟通变得更为容易。

3 护患沟通的技巧

3.1 交谈中的沟通技巧语言交流即为交谈, 是护理工作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沟通方式。护理人员所有临床护理活动中, 都必须与患者交谈病情, 沟通治疗方案。做护理工作时, 护理人员要先做自我介绍, 正确称呼患者, 称呼患者时要因人而异, 力求恰当准确, 言简意赅, 避免直呼其床号、姓名, 以免患者反感,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其次, 与患者交谈时保持合适距离、姿态及平等的眼神接触交流,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使交谈轻松自然。再次, 在交谈过程中, 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 避免使用试探、诱导的保证, 不使用轻视、嘲笑、说教甚至讽刺等无效交谈的语言, 以免引起患者反感, 不人为制造沟通障碍。最后, 防止出现随意改变话题, 忌单方面连珠炮式的提问, 忌不让患者完整陈述想法, 忌答非所问, 忌妄加猜测等影响沟通的不当方式。

3.2 非语言沟通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性交流方式是指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眼神、态度表情、体态姿势, 非语言性交流方式在沟通中可以起到支持、修饰、替代或否定语言行为的作用。护理人员应该知晓并会灵活运用。沟通中的反应时间快慢可以反映出护患双方沟通的关注程度, 反应时间适当, 就说明护理人员交流态度真切, 及时的反应可保证沟通的持续顺利进行。

运用触碰动作, 触碰是人际沟通中最亲密的动作方式, 舒适的触摸如握手、触碰肩背部、轻抚头部、搓患者的病腿等可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与慰藉, 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关心。

掌握沉默与倾听的技巧, 沉默会让患者在口述时有充分的思考及自我调节的时机, 使患者能适度宣泄自己的情感, 调节沟通的气氛, 让护理人员掌控沟通过程。而护理人员在倾听时,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消除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反应。

3.3 特殊场景中的沟通技巧

3.3.1 当患者愤怒时自己沉默下来,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观述说, 不火上浇油, 不在气头上反驳患者。巧妙应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愤怒的原委, 分散患者注意力, 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 等待患者的身心恢复平静后, 继续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

3.3.2 与悲观、忧郁的患者沟通时应用鼓励患者发泄、沉默、倾听、触碰等技巧、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和支持, 交谈时以关切、和霭的态度提出简单直接的问题, 对患者的反应多一些关注度, 使他们感到护理人员在关心、重视他们, 努力化解患者的担忧。

3.3.3 与病情沉重的患者及家人沟通时注意交谈语言尽量简短、避免节外生枝的谈话, 可适当运用触碰等方式与之交流, 并注意观察其反应, 努力使这样的患者放松心情。

3.3.4 与直接交流有障碍的患者沟通时合理使用态势语、手语、纸片、图片与患者进行沟通, 让患者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治疗意图和关心理解。

4 其他事项

进行沟通时, 护士在倾听过程中应该集中注意力, 身体略微前倾, 双方眼神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适时运用点头认可的动作, 也可用嗯、是的、对、没问题、还好等口头语言对患者表示理解支持。①进行沟通时, 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步履轻盈、面带微笑、语言和气, 在短时间内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好感乃至信任。②护理人员在交流沟通中尽量流露出对患者的关怀之意, 时刻保持对患者诚实、尊重、可靠的态度。③护理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感受, 可以帮助医师制定好的治疗方案。④谈话后应及时做好谈话记录。

总之, 良好的护患沟通既是现实需要的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一门做人艺术。护理人员应努力学习良好的沟通理论及方法, 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 在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搭建一座诚实守信, 互相理解的桥梁, 努力破解当前严峻的医患矛盾难题, 保医院详和安宁, 护社会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郑显兰, 李平, 卢仲毅.护理部在实施医患沟通制中的作用探讨[J].重庆医学, 2009, 32 (4) :453-454.

[2]刘丽, 刘凤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必须加强护理沟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10 (20) .

篇9: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20-02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教师和学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与母子,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中,学生应该享有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宽容,形成积极乐观和自觉向上的人生目标,这需要教师秉承教育改革的理念,以全新的教育观来教育学生,以宽广的胸怀来容纳学生。师生关系是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成功所必备的条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可见,这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纽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那么如何营造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一、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恪守师德,注重言传身教,严于律己,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不断地完善自我,凭借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如果教师的教育能力、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爱不够,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不及时等方面达不到学生的要求,那么教师形象会在学生中大打折扣,也很难让学生折服。

二、爱护学生

西方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关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实现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相互平等,学生才能毫无保留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跟他们一起分享童年的种种乐趣,也就是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才是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如此一来,他们的心扉就会向你敞开,你就有机会去了解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远大理想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洞察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实践也证明了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与学生沟通,视他们为自己的子女,学生就会与我们靠得更近。

三、赏识学生,体验成功

人的成长是在欣赏与鼓励中进行的。一个人只有自己在被别人肯定后,才会进而去肯定别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学生的优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尊重他、欣赏他。也只有这样,师生沟通才会更顺利,教学效果才会更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生命离不开知识的培养,而生命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被赏识。赏识能给人们的生命带来阳光,善于鼓励,我们的抱怨就会少一些;学会赏识,我们创造奇迹的机会就会多一些。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善于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处于积极高昂的状态,学习动机就会变得明确,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

四、宽容学生,给学生一个犯错误的机会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在社会上缺乏明辨是非、判断真假、识别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在生活上缺乏應有的自理能力,需要父母和外界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时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情绪。因此,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某种欲望而产生一些出格行为,违纪违规,给集体或他人带来伤害,造成极坏的影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学会宽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学生,由于其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接触的局限性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自然的、正常的、必然的,切记千万不能采取简单和粗暴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大声训斥、讽刺挖苦或体罚和变相体罚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只会施得其反。此时,对学生的这些不足和过失,教师要学会宽容,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改正缺点,不至于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五、师生合作,构建和谐课堂

所谓师生合作,就是互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提倡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把自己当成学习过程中的普通一员,与学生诚恳对话、倾心交流、真诚合作,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生思维变化,给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思考空间,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践过程中,凡是教有所成的教师都善于培养班级中的团队意识。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扬课堂民主,以学生的“学”为主,围绕学生的学来考虑,变“使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师生的良好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品质的塑造,逐渐具备学习、生活、交往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青春成长生活散文下一篇:爱上你才会放弃你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