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2024-07-03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共8篇)

篇1: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黄河治理

1.土地荒漠化(上游)

(1)自然原因:脆弱的生态环境,气候异常,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主要)(2)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② 水资源利用不当

③工矿交通共建设中不注意环保(3)主要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植树造林,构筑防护体系

③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Eg,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⑤控制人口增长

2.凌汛(上游河套段,下游山东境内)

初春初冬

(1)原因:上下河段结冰期融冰期不同所致

初冬,下河段降温快,结冰,上河流不过去向两岸泛滥

初春,两河段都结冰,上河段先融化,下河段冰坝阻挡,上河流不过去向两岸泛滥

(2)危害:冰坝阻塞河流,提高水位,泛滥成灾

(3)治理:炸开冰坝,排除冰块,以降低水位 3.水土流失(中游)

(1)形成原因: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河谷密度大

土质:黄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气候:降水多集中在7,8月,多暴雨

植被:地表植被稀少,缺少制备的保护 人为因素

毁坏林草开垦陡坡过度放牧滥用土地

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人口增长过快

(2)危害:对源头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耕地面积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

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床抬高,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增加(3)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平整土地 4.黄河下游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水患(下游)

(1)形成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淤积

(2)治理措施:上中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分洪蓄洪)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修筑梯田

治沙——治黄的关键(根本)

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引黄淤灌,调水调沙工程

5.土壤盐碱化(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

(1)形成原因:春秋季,尤其是春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农业生产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2)危害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3)治理措施

①完善排灌系统,合理灌溉,有灌有排

②利用水力和生物等配套技术(引淡淋盐,植被覆盖)6.黄河断流(下游)(1)形成原因:

① 水资源不太丰富,平均年径流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以造成断流

②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逐年减少,流经中、上游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③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④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 ⑤农业用水浪费(大水漫灌)水资源利用率低(2)危害

①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地区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②加重了黄河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

③加重河口地区土壤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日渐贫瘠 ④造成下游河床淤高,时时存在着决口改道的病患,严重威胁着下游人命生命财产的安全(3)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流域植树种草

②修建水库南水北调

③人工降雨

④工农业生产过程节约用水,如发展节水农业和耗水少的工业项目

⑤上中下游统一规划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价促进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 长江

旱涝灾害治理措施: ① 人工降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选择耐旱作物等措施,结局了人畜饮水和基本农田抗旱用水 ② 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③ 对洪涝灾害还要加强监测和预报 舟山渔场形成原因(冬带夏寒)① 陆架宽而浅,太阳光可以射入海底,水温适宜,适宜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 有众多的河流流入近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 有寒暖流交汇,吸引大批鱼群 ④ 舟山渔场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地 冬季下暖上冷利于对流海水上涌 长芦盐场(渤海湾)

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且多大风,蒸发量大 布袋盐场(台湾)莺歌海(海南)南方沿海的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 石油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 ① 石油污染物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投入海水的能力 ② 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③ 海水蒸发弱,降水少,海洋对陆地的气候调节能力减弱,大陆气候大陆性增强 ④ 油膜吸收太阳辐射,海洋温度升高 ⑤ 海洋荒漠化,使海洋营养物质减少

我国主要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表现与对策 ① 耕地:a.人为占用量过多,不少耕地占而不同 b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肥力下降

c.半干旱地区的耕地因灌溉不当形成盐渍土

d.北方风沙危害日益加剧,造成土地弃耕 e.被污染

对策:依法管理,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 ② 林地:a滥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B利用不合理,只采伐不栽培,使林区变得无林可采

对策:切实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

严禁滥发森林 ③ 草地

a靠天养畜,过度放牧或弃牧,使草场超载引起草地退化

b毁草开荒引起草地荒漠化,盐碱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对策:改变靠天养畜的粗放生产方式,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培育和推广优良畜种,普及科学养畜方法,走集约化的牧业之路 华北地区最缺水的原因:

自然:①华北地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尤其春季干旱特别严重)

②流经本区的河流少且水量较少

③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社会:①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③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单位产值的耗水量大④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1兴修水利工程2.跨流域调水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4适度开采地下水 5.研究海水淡化的新途径

篇2: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1、水害防治情况。按规定建立防排水系统;矿井结合实际开展致灾因素、地质因素普查,查明生产、准备、开拓区域水文地质情况、水害类型和导水通道,查清顶(底)板含水层、岩溶水、陷落柱、老窑水、采空区积水的分布情况,对受水害威胁的采掘工作面采取水害防治措施,做到超前治理到位;根据矿井探放水工作需要配齐探放水设备和探放水作业队伍,在采掘作业区域,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按规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和防治水设计并进行探放水作业;建立健全了防治水有关基础制度、台账、图件,加强了矿井水害防治。

2、瓦斯防治情况。建立了完善的通风系统,按规定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查明了矿井瓦斯的基本参数;矿井严格坚持“以风定产、以风定面、预测预报”原则,各个采掘工作面制定了瓦斯治理措施,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瓦斯管理规定,落实瓦斯超限和预警分析处置制度,瓦斯超限及追查处理制定,严格通风瓦斯管理。

3、防灭火管理情况。矿井合理布置巷道,按矿井实际确定了采煤方法,合理布置通风设施的位置,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建立洒水防尘系统,建立并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加强了矿井外因和内因火灾的管理。

4、防尘管理情况。矿井对现开采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性鉴定,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5、顶板管理情况。采掘工作面支护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重点加强了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两线两口的顶板管理;采掘工作面顶板悬顶面积超过规定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采用锚、网、喷等主动支护的巷道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综采工作面支架安设了矿压观测仪器,制定了矿压观测分析制度,定期对矿压情况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篇3: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环境,治理

0 引言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地下资源被开采出来, 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中国的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 地方个体非法、违规采矿现象等的普遍存在, 直接导致采空区塌陷、矿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三废污染和尾矿库溃坝、土地盐碱化、沙漠化以及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等系列问题涌现, 矿业开发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更为密切, 它不但给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矿山开采中如何规范、合理、有效、安全、环保地开采和利用资源, 促进矿山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使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 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一部分研究人士认为, 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类对矿山的开采。而国土资源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位置进行科学划分, 将地质灾害分为12类、48种, 认为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小分支[1]。

中国是矿业大国, 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需求总量很大, 目前各类大中型矿山达500余座, 开采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三。而中国在矿业开发中又普遍延续了粗犷式的开发方式, 使得一些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特别是在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猛增的市场经济时代大背景下, 多数矿山企业都更为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却往往忽视了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 加上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无序民采数量的不断增加, 部分矿区的环境不断恶化, 矿山开采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 这也直接导致了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及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各种成灾隐患增多。

2 矿山开采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可分为诸多不同的类型, 根据成灾与时间的关系等来划分, 主要包括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表现形式的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和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表现形式的换发型矿山地质灾害。而在现实生产生活中, 最为多见的还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进行分类, 会产生包括岩土体变形、地下水位改变和矿体内因等几个方面的地质灾害, 主要表现方式如下[2]。

2.1 冒顶片帮

在矿山开采的地质灾害中, 冒顶灾害事故最为高发, 也是一种危害矿山生产安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岩层脱落、块体冒落、不良地层塌落及其它等各种垮塌, 该种事故多发生在稳定性较差的矿岩和软弱夹层部位, 这种地质灾害类型具有突发性和高发性的特点, 通常会给矿山从业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2 泥石流

所谓的泥石流, 是山区沟谷中,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在矿山的资源开采中, 由于山上的植被和岩石遭到破坏, 特别是在暴雨天气经过水的搬运作用, 会形成降雨性的泥石流, 这种泥石流的发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由石块、沙砾和粘土组成, 目前中国矿山泥石流的发生和隐患主要与矿山开采中的废石堆较多、拦护措施差、结构松散等有关[3]。在中国近几十年的矿山资源开采中, 发生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降雨泥石流灾害的是1981年8月21日的风县特大暴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当前尚未发生但存在较大危险的矿山弃碴泥石流隐患的矿山沟谷数量达19条之多, 其中以银洞梁沟和铅硐山蒋家沟最为严重和典型。因此, 泥石流对矿山的危害不容小视, 不但会给开采设施带来损害, 还会掩埋矿山坑道, 给正常的安全开采带来隐患,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会伤害到矿山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采空区塌陷

采空区塌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以空场法、崩落法进行开采的地下矿山区域, 在形成一定规模后自然发生垮落, 一旦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处理, 将会诱发严重的事故隐患, 甚至在近地表的岩移中, 威胁到地表建筑和道路的使用质量安全, 严重的还可进一步引发大规模山体滑移。一旦达到一定的采空规模, 而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填充, 就很容易导致崩塌灾害, 这一情况在对金属矿的开采中更为常见。此外, 采空区塌陷灾害还会引发其它的地质灾害, 比如地裂缝、滑坡、崩塌等, 都会给地表的各种建筑和农田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究其根源, 影响采空区塌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灾害塌陷区的范围、塌陷幅度和塌陷时间进程等方面研究考察可以发现, 其成因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除了受到矿区地质地形 (岩层的结构、构造、岩性、成分) 等客观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外, 还与开采技术 (现场观察、测量、自我意志) 等人为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 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通用采矿塌陷机理, 当前业内盛行的几种假说也只是从多角度对各类矿山塌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某些侧面的诠释。

2.4 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都会发生, 并都有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区别在于:露天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表现为矿边坡的滑落, 而井下开采则多数由采空区塌陷引发的。该种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分布直接受到矿区自然环境、矿区工程隐患区域的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等的多重作用影响, 主要表现在采空区山体滑坡;排土场、堆渣场边坡失稳或者尾矿坝垮塌等。想要稳定和有效地控制矿区开采中的滑坡灾害, 就要有效控制引发滑坡的各种控制作用。

2.5 环境污染

矿区内的地质环境污染, 被认为是目前矿山开采中最为普遍的灾害之一, 主要指的是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三方面的污染, 其中对前者的污染影响最为严重, 其污染源主要为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和尾矿沙[4]。特别是金属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一旦遇到暴雨天气, 将会给地表和地下水带来极大污染, 甚至在一些选矿厂附近河流中的鱼类会出现中毒事故, 为了有效杜绝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需要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收到切实成效。

2.6 其它地质灾害

除了上述一些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外, 还包括同样会威胁到矿山地质环境的矿震、地热、瓦斯突出、地表塌陷、深部岩爆、井下突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土流失等。

3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随着中国对矿区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 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当前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主要秉承“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重在预防”的基本方针, 除了加强预防思想的宣教外, 还应注重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的治理措施的制定。

3.1 思想措施方面

矿山地质灾害是一种较为高发的自然灾害类型, 随着人们对矿山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其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日益增大, 不但引发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也逐渐成为矿山企业防治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做好防患于未然, 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忧患意识, 将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山川秀美工程”有力地结合, 从思想根源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并对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有效的监测, 从而将矿山开采中的地质灾害降到最低,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数量和经济财产损失, 让矿山开采真正做到造福百姓、社会,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2 技术措施方面[5]

3.2.1 地质灾害预测报告

根据上面提到的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我们在现实的井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中可利用技术手段采用一些探测仪器来进行地质情况的勘测, 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其中在当前的隧道开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有:a) TSP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预报精度高的特点。有效预测掌子面前方100 m~150 m距离的采空区位置和规模、塌方、突泥、突水等施工地质灾害;b) 直流电法。即利用空间电法勘探, 来判断围岩的含水、导水地质构造状况, 从而有效避免断层、裂隙、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c) 地质素描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超前水平钻孔等其它探测法。

3.2.2 环境岩土工程治理技术

该种技术更注重对一些具体地质灾害的防治。环境岩土工程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a) 岩爆应力集中, 限元方法能有效释放应力;b) 尾矿的塌陷, 可采用边采边充填、集中充填、压力注浆等填充法, 来增加尾矿库的整体总量;c) 井下突水, 除了运用物理探测法, 还要采取注浆封堵、外围帷幕注浆截流等措施, 预测方法主要有统计学方法、突变论方法和现场试验等;d) 采空区的塌陷, 通常采用减少沉降高度的方法来预防, 从而提升安全保障;e) 崩塌、滑坡灾害, 要控制超采滥挖现象, 做好排水工作;f) 对排石场内的空洞和裂缝现象, 可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工程地震法来进行探测验证[6]。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对地形较为复杂的矿山场地, 一定要分段勘查, 在进行必要的现场试验后再确定加固设计。

3.2.3 控制爆破法

在矿山开采中, 通常都会借助火药来完成破碎工作, 而当前最为常用的矿山控制爆破法为光面爆破法, 能够有效地控制破碎程度、破坏范围、坍塌方向等, 保证围岩的稳定性、降低爆震裂隙, 减少危石, 更好地支护坑道, 有效避免和预防矿区开采中出现的坍塌、冒顶、掉块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3 保护措施方面

保护措施方面也就是非技术措施, 主要有加强立法,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建立矿山生态风险评价体制, 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在矿山开采规划和报批的同时, 明确矿山企业保护矿山环境的责任, 采用先进的采矿工艺, 制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规划, 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通过各级政府和国家财政为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 积极推行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 设立防治基金来完善投入机制, 来大大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4 结语

中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 其矿产具有种类繁多, 分布广、户数多、规模小、富矿少、基础差的突出特点, 加上在开采技术、管理和效益等方面的不足, 使得矿山开采安全难度系数增加, 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严重, 地质环境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只有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视, 在今后的采矿过程中对矿体的变化进一步核实、了解, 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使矿产资源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 从而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地质环境好转和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闫车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探讨[J].中国地质, 2004, 13 (3) :66-68.

[2]王永炜.矿山常见地质灾害与防治[J].煤, 2008, 17 (1) :63-64.

[3]陈延方, 崔鹏, 刘岁海, 等.矿产资源开发与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 2005, 13 (2) :179-182.

[4]邓学军.矿山地质环境及其防治[J].中国地质, 1999 (9) :32-34.

[5]廖兴发.地质勘察与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防治技术使用手册[M].北京:世纪音像出版社, 2002.

篇4:“治理”出的地质灾害

4年过去了,上曹村“旧疤未愈,又添新伤”。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旧村已变得满目疮痍,成为一个巨型露天煤矿,不仅土地复垦渐成泡影,且全村1000余亩耕地也“惨遭毒手”,新的地质灾害正在形成。

这个旨在“保护采矿灭失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因何怪象丛生、广受诟病?

2011年10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上曹村调查采访。

村民:“来了帮土匪!”

2007年前后,受采煤影响,山西省相继发生多起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事件,引起山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山西省政府随即与各市签订了农村地质灾害治理责任书。一场历时3年,涉及676个村庄的采空区地灾治理工程就此拉开帷幕。

在这场声势浩大、覆盖所有产煤县的治理工程中,盂县共有4个村子纳入避让搬迁范围,上曹村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6月18日,盂县人民政府正式向阳泉市政府递交了“关于盂县2007年度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请示”(下称《治理方案》)。方案中,上曹村的治理任务是全村151户、450人实行避让搬迁,村庄旧址复垦造地117.4亩。同年7月11日,阳泉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批复同意实施。

之后,盂县人民政府按照程序对上曹村的治理工程进行了工程招标,中标单位为核工业金华建设工程公司。但随后具体负责治理工程的,却是该公司的合作伙伴——山西远鑫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远鑫公司”)。远鑫公司负责在上曹村东2公里处承建上曹新居。

2009年底,上曹新居竣工;次年1月,村民迁往新居。

然而,在上曹村村民看来,噩梦也随之到来。

据村民田长青回忆,2009年春节过后,“村干部召集村民开会,说按照省里的地质灾害治理安排,要给全村平整土地,平整期间每亩补贴1000元。平整土地是好事,大家就都签了字!”

但所谓的“平整土地”,《治理方案》中并未提到过。由于上曹村的1000亩耕地一马平川,当时也有村民质疑过“平整”的真实性,但并未引起大部分人的警觉。

随着2009年春节后大批工人与机械设备的陆续进村,上曹村村民才隐隐感觉到“中了圈套”。此时,村民方得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由远鑫公司“倒卖”给了福建工程队。福建工程队,指以各种工程名义进入山西搞露天采煤的福建商人。

据村民介绍,2009年4月8日开始,村里的1000亩耕地陆续被福建工程队“开肠破肚”,露天采煤图穷匕见。“那时,我们才发现来了帮土匪!”田长青说。但村民此时的围堵与阻挠已无济于事。

为了平息民怨、加快推进露天采煤的速度,2009年6月27日,远鑫公司(注:转手后许多场合仍由该公司出面协调)与上曹村委会、上曹村村民签订了三方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为了顺利完成2007年6月山西省核准的地质灾害治理避让搬迁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远鑫公司投资建设上曹新居,并支付上曹村委会及村民1亿元补偿金,村民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远鑫公司施工。

协议签订后,上曹村村民每人分得15万元补偿金。但补偿并没有阻挡上曹村村民的上访步伐,村民们先后数次到省、市、县信访、国土等部门反映情况。问题焦点除了“借治理灾害之名盗采煤炭资源”,还举报该村村干部不公开补偿合同,以及未将补偿金足额分配到位。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盂县国土局地环股股长杨春明承认,上曹村治理工程的治理范围远远超出了批准范围,属于超范围治理,但并不认可露天采煤破坏耕地。对于因何不查处制止上述行为,杨春明没有正面回应,只是一再表示该项目属省、市的项目。

治理方:“不让挖煤谁干呢?”

地质灾害治理是否允许采煤?

在《治理方案》中,记者看到有明确规定:严禁以治理灾害的名义,开挖矿产资源,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远鑫公司赵笑长董事长却有不同说法:“当时盂县政府发过文件,允许取煤,并且指定由县煤运公司销售,扣除每吨税费205元后,剩余部分才返还工程队。”

杨春明表示没有见过上述文件,但记得2010年初由盂县政府牵头成立“盂县地质灾害治理指挥部”后,曾发过一个类似文件,内容与赵笑长的叙述接近,大致为:对地质灾害治理的出煤,政府要予以没收,并指定由县煤运公司销售,扣除税费后,按比例返还工程队,以弥补工程队的投入。

记者随后致电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因处长刚刚调离,工作人员称,不熟悉具体规定,但绝不允许采煤。

在上曹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远鑫公司是无可争议的“主角”,但赵笑长坚称自己“没挖过一两煤”,只是背了个恶名,同样是受害者。

赵笑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远鑫公司在上曹村工程中共计投入了两个多亿,三年前退出时福建工程队也就给了我这么多,我不赚不赔!”当记者提出福建工程队因何看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时,赵笑长直言不讳,“就是图挖煤!”

虽以“政策不到位,村民太贪婪,风险极大”为由已彻底退出,但赵笑长仍为福建工程队鸣不平:“几个亿的投入,都是工程队垫付,村民搬迁,政府按人头每人5000元补贴给中标方,连盖卫生间都不够。不让挖煤谁干呢?!”

记者从盂政字(2007)46号文件中查到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补贴标准:避让搬迁每人5000元,复垦造地每亩5000元。上曹村财政补助两项合计283.7万元,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5:3:2比例分担,拨付工程中标单位。相比两个亿的投入,财政补助确实是杯水车薪。

“就是冲着煤去的!谁会做赔本的买卖!”杨春明直言。

去年9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阳泉市平定县以建设“高效农业园”为名盗采国家煤炭资源一事后,引起山西省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1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晋政办发〔2011〕1号文件“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通知”, 明确要求取缔以各种工程名义变相开采浅层煤、浅层矿的非法违法行为。

3月14日,盂县公安局、国土局向各中标施工单位发出再次告知书,慑于压力,上曹村露天采煤暂时停止。

据知情人透露,上曹露天采煤点横跨上曹村,西至马举村,东到纸匠村,东西跨度1公里左右,共分4个采区,每区工人数百人,日可出煤上万吨。按照当地煤炭价格500元/吨左右计算,正常生产每日收入逾500万元。

10月11日,在通往上曹露天采煤点的路上,一温姓村民正在打扫新开的饭店。她告诉记者:“露天矿的工人们都还没走,听说马上就要开始挖煤了,我们过来准备准备!”

新的地质灾害正在形成

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列入了该年度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中,并承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采矿权灭失地因采矿造成的地面塌陷、房屋损坏和地下水疏干等严重地质灾害的集中治理任务。

此前,2007年3月31日,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根据全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规划,山西省将出资1400亿元左右,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账,不欠新账”。

然而,在上曹村,“旧账未还,又欠新账”已成事实。4年的时间里,复垦造地117.4亩的任务未见动静,该村赖以生存的1000余亩良田却被全部毁坏。

在现场,记者看到挖开的深沟如同一条大峡谷,黑黄相间,宽阔而纵深。从耕地提取的黄土堆砌成一个个的小山包,落差在几十米上下,新的地质灾害正在形成。“肯定会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杨春明表示。

2009年2月23日,山西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曾下发文件,要求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土地复垦和工程验收工作。然而时至今日,上曹村治理工程并未进行验收。

山西省国土部门某官员表示:“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缺失,地质灾害治理确实让许多人钻了空子,但归根结底还是地方监管缺位造成的。”

2011年9月20日,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召开,审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草案)》。《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早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经过10年的实行,部分条款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这是十年来,山西省首次对该条例进行修订,修订草案新增加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部分。

眼下,山西盂县该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记者试图采访盂县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县长王晓程,虽经多方协调但最终未能见到其本人。电话中,王副县长以在煤矿检查工作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篇5:正兴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好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工作,有效地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以及瓦斯灾害事故发生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施救,减少事故损失,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特制定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一、瓦斯基本情况

根据正兴煤矿2007矿井瓦斯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7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1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4.17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44m3/min。为了加强矿井瓦斯管理工作,仍按高瓦斯进行严格管理。

二、防止瓦斯爆炸措施

(一)、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加强通风。矿井通风工作是防止瓦斯积聚的基本措施,有效、稳定连续地通风是冲淡和排走瓦斯的有效保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矿井主要通风机具有足够的供风能力,保证通风机稳定连续地运转,严禁擅自停风。非生产班或节假日也不能停止运转。

2)、采掘工作面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3)、建立并完善测风制度,坚持每月测风3次(每月上旬4日、中旬14日、下旬24日),根据需要合理地进行风量分配,保证采掘工作面等用风地点有足够的风量。

4)、矿井采用正规的倾斜长壁采煤方法,俯斜开采。5)、矿井通风设施保持完好,使用材料符合要求,减少漏风。6)、井下通风巷道及时维修,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和风流的稳定。

7)、井下局部通风机必须连续运转,严禁擅自停开。8)、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安设要符合规定,局扇及启动装置要安设在进风巷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碛头不得大于5m。

9)、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2、严格执行各项瓦斯检查与通风瓦斯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请示汇报制度。

2)、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的瓦斯检查每班不少于3次,配备专职瓦斯检查人员,其它非生产班或生产班无人作业的瓦斯检查点,每班应至少检查1次瓦斯,杜绝瓦斯检查的空班漏检和假检。

3)、瓦斯检查必须做到井下牌版、检查原始记录和瓦斯班报三对口。

4)、瓦斯检查员应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通风瓦斯隐患,杜绝

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瓦斯超限作业。

5)、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出去措施进行处理。

6)、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严禁爆破。

7)、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的电气设备和其开关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8)、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为瓦斯浓度,只有符合规定时,方可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9)、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0)、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天审阅瓦斯日报记录,掌握井下各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及时处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掘进工作面等地点的局部瓦斯积聚。

12)、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应设置栅栏、警示牌,切断该地点的电源,禁止人员入内。13)、严格执行巷道贯通制度。巷道贯通时,必须派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被贯通巷道必须保持正常通风,每次爆破前,必须派专人和瓦检员共同到被贯通的巷道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只有在两个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均在1.0%以下时,掘进的工作面方可爆破。

14)、采空区、其它废巷及时进行严密封闭。

3、加强安全监测工作 1)、矿井配备安全监控系统。

2)、监控监测系统分站、传感器的布置:

A、在回风井和采掘工作面及斜井底部各设置1台分站。B、在回采工作面回风侧上隅角和回风巷分别设置1台瓦斯传感器。

C、在掘进工作面距碛头小于5md的范围内设置1台瓦斯传感器。

D、在总回风巷测风站设置一台瓦斯传感器。

3)、根据采掘工作面变化情况及时对瓦斯传感器进行调整。4)、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不影响行人和运输,安装维护方便。

5)、瓦斯传感器必须安设在坚固的支护处,防止冒顶及其它机械损伤,安设在采掘工作面中的瓦斯传感器,放炮时都应移至安全防护地点,放炮后再按要求移回规定位置。6)、配备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安全监控设备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瓦斯传感器每7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试1次,每7天必须对瓦斯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7)、每天必须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或光学瓦斯检测仪与瓦斯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监测值班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小时内对两种设备调试完毕。

8)、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49条规定配备足够的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防止产生爆破火花

1)、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在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时间不得超过130ms。

2)、炮眼封泥应使用水炮泥,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

3)、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严禁裸露爆破。

4)、炮眼深度和炮眼封泥长度应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5)、严禁使用明接头或裸露的放炮母线,放炮母线和爆破器的连接要牢固,防止产生电火花。6)、严禁放明炮、糊炮和连珠炮。

7)、井下爆破工作由专职爆破员担任,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2、防止产生电火花

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均选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定期、经常检查,杜绝失爆。2)、井下不得带电检修和搬迁设备。

3)、井下供电线路不得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4)、井下电缆要定期检查,发现破损及时更换。5)、电器设备搬迁或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确认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6)、严禁在井下拆卸矿灯,不得敲打和撞击灯头和灯盒。

3、防止产生明火

1)、严格执行入井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穿化纤衣服入井。

2)、禁止在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周围20m以内使用明火、吸烟或用火取暖。

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风筒使用抗静电阻燃风筒。4)、井下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工作。5)、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

6)、严禁在井下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等。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变压器油放在有盖的铁桶内及时拿出井外。

4、防止产生摩擦和撞击火花

1)、在井下,尤其瓦斯较大的地点从事启封密闭等工作时,不得使用易产生撞击火花的铁制工具,应使用难引燃性能的合金或铜制工具。

2)、应减少或停止在瓦斯浓度较大区域的人员活动。3)、在摩擦发热的部件安设过流保护装置,在摩擦部件金属表面敷活性低的金属,使其形成的摩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

三、发生瓦斯灾害事故的避灾方法

1、瓦斯爆炸发生时,受灾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要采取 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面部向下,俯卧倒地或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爆炸冲击波的强力冲击,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爆炸波过后,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再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至新鲜风流中。

2、位于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引风撤退。

3、位于回风侧的人员,可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最快的速度顺风流撤退,尽快找到捷径进入新鲜风流中。

4、如果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垮落冒顶,通风系统配合,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集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该范围所有人员都有可能发生一氧化碳在中毒。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退,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由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5、如果爆炸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佩戴好自救器,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以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并把矿灯、衣物等明显标识物挂在避难场所外面明显的地方,然后进入室内静卧待救。如有压风管道,改善通风条件。

四、瓦斯灾害事故的避灾路线

采掘工作面------工作面进风巷------二水平运输巷------下山绞车巷------一水平运输巷------+497m主斜井------地面

五、瓦斯灾害事故的救援程序

1、井下发生瓦斯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要采取自救与互救,在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沿着避灾路线撤退,并向井下带班领导汇报情况,以便及时通知受灾区范围波及的所有人员尽快撤离。

2、井下带班领导及时向矿领导汇报,矿领导接到汇报后,应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并首先了解事故范围、灾区地点被困人员及受伤人员等基本情况,展开救援工作。

3、救援小组成立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制度详尽可行的救援安全技术措施,由矿长全权指挥,组织好施救队伍,救援小组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开展救援工作。

4、矿上配备足够的矿灯、自救器及灾害事故所需的设备和物资。

5、矿领导应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6、当事故性质严重时,矿技术力量无法开展救援应立即通知专业救护队。

7、专业救护队到矿后,矿领导应主动汇报事故情况,并配合专业救护队人员开展救护工作。

8、专业救护队应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9、灾区被困人员救出后,救护队先进行现场施救,出井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10、救援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对事故原因作进一步调查、分析和总结。

六、瓦斯灾害预防措施的贯彻执行

1、《瓦斯灾害事故预治措施》由矿长组织实施。

2、《瓦斯灾害事故预治措施》应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并 进行考试,以便全体职工熟悉和掌握矿井瓦斯灾害事故的预防、避灾方法以及避灾路线。

注:正兴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措施未尽事宜应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篇6:对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之探讨

对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之探讨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地质灾害越发频繁.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着重阐述了对地质灾害防治采取的相应措施.

作 者:钟盛民 作者单位:广西安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23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8)分类号:P694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篇7: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总结

我们枕头坝项目部认真贯彻执行电建集团、股份公司及公司有关自然灾害及分包商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本项目部开展对相关文件及工作要求的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与工作指示,开展相关安全工作。

项目部立即成立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包志军为组长的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及工作分工。各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局文件精神。我项目部逐级落实岗位责任制,周密部署,制定各项安全度汛方案,加强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生产、生活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生产、生活区域安全。

项目部以自然灾害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工程项目隐患排渣治理。立即对重点监控项目开展自然灾害防治专项安全检查,立即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隐患自查自改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有序的施工。

1.全面排查项目生产、办公、生活营地及人员密集场所是否进行了安全评估,是否存在泥石流、洪水、滑坡、崩塌、落石等自然灾害隐患,消防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全面排查脚手架、高边坡、地下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是否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措施是否报批,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措施是否落实。

3.全面排查项目交通车辆的车况是否完好,配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违章载人等违法违规现象,场区道路是否完好,场区道路交通标示是否齐全,现场道路安全警示、防护设施等是否齐全有效。

4.全面排查施工机械、尤其是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检验、使用情况,是否严格按照规章、规定和操作手册使用。

5.全面排查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标识等是否齐全,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有效。

6.全面排查各类事故,特别是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避险、逃生及应急预案和防灾的宣传、培训、演练是否落实到位。

立即对分包商陕西振兴有限公司(陕西振兴)进行了专项安全检查,并要求陕西振兴对本公司进行专项自查自改工作。重点检查了陕西振兴公司的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及考核情况;安全费用投入情况;技术管理、指导及措施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营地安全管理情况;备案及信息报送情况;总结材料经本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包志军签字确认,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加强对陕西振兴的管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在陕西振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建设项目要加强在资质审查、能力评估、合同签订、人员构成、成本控制、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将陕西振兴的管理纳入到自身管理体系范围内,将陕西振兴的生活营地布置等事项统筹在项目建设的整体策划中。强化施工现场分包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分包现场安全投入,统一检查和评价,严格奖惩,切实将各项安全管理要求落实到位。

篇8: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综合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山体滑坡现象也越来越多。多数的山体滑坡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主要是因为人为的开矿与建筑建设等。这些开采和建设活动使得自然的坡体、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使得坡体向着不稳定的状态发展, 进而引发了山体滑坡, 对周边的居民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和经济损失。

1 山体滑坡的危害

山体滑坡的高发地一般在我国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它与泥石流、地震等灾害一样都有着比较大的危害。我国的国土极为辽阔, 地理条件也比较复杂, 导致我国的山体滑坡的分布也比较广泛, 特别是我国的西北、西南等山区。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山体滑坡, 大片的山体会相继地出现长期、缓慢并且有间歇性的滑动。滑坡的山体大小不一, 小块的有几百立方米, 大块则会有几十万立方米到几百万立方米。山体滑坡若比较严重, 则可能会吞没山下的整个村庄, 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大片的山体滑落还有可能截断河流, 产生堰塞湖, 破坏大面积的农田以及森林, 这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2 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

2.1 地质地貌原因

地质的构造原因。当山体的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到切割, 出现不连贯的状态时, 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现象。若土体受到长时间的雨水冲刷, 便会形成一个水道, 使得山体的裂缝、层面以及断层受到雨水的侵蚀进而更加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现象。

地形地貌原因。当山体的地形和地貌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便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 例如:大量的雨水冲刷或者山体具有一定的坡度。在相对较平坦的地段, 例如江河等地区的斜坡上, 铁路或者公路的边坡位置, 其坡度在10度到45度之间, 且中间的地势相对平缓, 下坡的地势比较陡峭, 且上坡是环形的坡形, 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2.2 降雨的因素

在雨量比较丰沛的季节, 山体的地表中会渗入大量的雨水, 使得坡体中的含水量剧烈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土体的重量。此外, 滑坡地带由于长期受到雨水浸泡, 土壤出现了软化, 土壤的抗剪强度也逐渐衰退。再者, 山体附近地下水的变化所产生的静动水压的变化也会对山体的滑坡带的稳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也是诱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山体滑坡的人为因素

人们在山地或者丘陵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也埋下了一些山体滑坡隐患。例如:人们修建公路、开挖坡脚和开凿水道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滑坡地带稳坡土的稳定性。

开挖坡脚。人们在建设房屋、开凿水渠、修建公路或者铁路时, 需要在山脚进行开挖工程。这就对山体的下部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使得山体下部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进而促进了山体滑坡的出现。

蓄水池的修建。人们对蓄水池和排水渠的修建, 使得池内具有渗透作用和漫溢作用。这使得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量地渗透到坡体中, 造成了孔隙中的水压较大, 使得坡体的土体和岩体软化, 增大了坡体的体积和自重, 引发山体滑坡。

3 山体滑坡的综合治理措施

3.1 建设减压脚

大部分的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坡体的抗滑力减小而导致的。减压脚措施主要是在坡体的驱滑段, 削减出一些土石, 将这些土石压到坡体的阻滑段。这样就可以使得坡体的下滑力小于坡体的抗滑力, 有效地避免山体滑坡。对于开挖土方的量, 需要按照滑坡脚压的具体稳定性来进一步确定。

3.2 挡土墙支挡措施

在山体滑坡的治理过程当中, 建设挡土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理措施。挡土墙的建设材料可以选择块石、片石或者条石等材料。挡土墙可以是混凝土抗滑挡土墙、浆砌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抗滑挡土墙等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挡土墙是块石挡土墙。这种挡土墙一般被设立在坡体的边缘地带, 来阻止山体的滑坡。设计挡土墙时需要将滑坡的推力大小作为参考和依据, 只要设计得科学合理, 就能够有效地阻止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

3.3 对山体滑坡地区进行严格的检测活动

在发生山体滑坡之后, 一般还会出现多次以上的滑坡。救援人员和专家在到达现场之后, 首先要对滑坡的现场进行一个仔细的观察, 要进一步确定滑坡地的主要地质特征, 对可能再次发生滑坡的地点进行预测。在对山体滑坡进行检测的时候, 需要对当地进行宏观的检测, 救援人员要在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之下, 采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和工具对地表的裂缝进行进一步的观测。

3.4 对滑坡现场进行警戒和疏散

在滑坡现场, 救援人员要及时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与当地的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 及时向上级报告现场的状况。要对滑坡地点进行警戒, 严格地控制滑坡地段的公路路段, 并且通过网络、广播、电话等手段告知附近可能受到波及的村庄和群众, 使他们能够及时撤离。

4 结语

目前, 建设减压脚或者挡土墙支挡措施是比较有效的防治山体滑坡的措施。这些工程能够有效地抑制坡体的下滑, 保证了山体的进一步稳定。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山体进行严格的监控, 对山体的岩石稳定性进行评判, 保证做到对坡体的实时监控。综上所述, 山体滑坡会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做好山体滑坡的防治工作是我国相关部门和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处于滑坡地带的人们需要对山体滑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充分地了解山体滑坡对人们的危害。在进行山体滑坡治理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 要从根上抑制山体滑坡的形成, 以进一步减少山体滑坡现象, 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磊.永安箭丰尾山体滑坡综合治理方案[J].福建交通科技, 2012 (03) .

上一篇:第三课音乐会下一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虚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