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2024-05-16

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精选9篇)

篇1: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地震来了怎么办?可以提前预知吗?

地震是能够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最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但由于地震的情况复杂,就当前的科学技术来看,还无法做到精准的预报,地震前,自然界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比如地下水异常,包括:冒泡、发浑、变味等。动物呢也会行为反常,比如鸭不下水、鸡不进窝,一直呕呕呕叫;狗狂叫不止等等。

地震来时,不要手忙脚乱。记住了,如果正在震,就近躲避,选择结实、可以掩护的物体下面,桌子底下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等强震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就算被困住了,也别盲目地大呼小叫,这个时候保持体力是第一,你可以用石块敲那些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主震之后还有余震,同样不容忽视!

余震强度一般比主震小,但持续时间长。发生时,房子震动,甚至出现倒塌,同样会给生命造成威胁。那余震发生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1、撤离后不要轻易回到室内。

2、一定要远离已经出现问题的房子。

3、尽可能远离废墟,那里可能有碎玻璃、钉子等,容易受伤。

4、无事不要到处逛,因为震后的环境恶劣,爆炸、毒气泄漏、水灾、火灾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5、临时生活区一定要安置在空旷地,如广场、学校操场等地。

夏季台风多发,危害也很大

台风天尽量待在室内,关好门窗,不要外出。如果你在外面,远离那些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电线杆或者是电线附近,这些地方会大大增加人身安全的危险系数。在交通出行方面,千万不要选择骑自行车,开车的话,也要保持低速慢行,最好是把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者是隐蔽的地方。

强降雨,暴力梅,也是灾害!

在遇到强降雨天气的时候,开车出门一定要低速行驶,因为降水会导致低能见度,加上道路湿滑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如果遇到大风,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广告牌等危险区域。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长时间的强降雨,就会出现内涝积水的现象,这时就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火灾背后最大的凶手:浓烟

在遇到发生火灾的情况,第一时间逃生最关键!提前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降温、过滤,防止有毒气体侵入。很多人以为,发生火灾时,对人伤害最大的是烧伤,其实浓烟才是。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吸上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导致死亡,浓烟种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所以掌握正确的逃生方式,非常关键!

篇2: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生活中的防灾减灾小常识

地震

突发地震,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如在楼房,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洪涝

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进行水上转移。

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关闭电源、煤气、备足干粮食品、饮用水,带好手机。

如果连降大雨,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台风

关紧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形,防窗玻璃破碎。

如果在户外,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如果在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龙卷风

要避开所有的窗户,躲在坚实的桌子下,或进入一间小的位于中间的`屋子,如厕所,壁橱。

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尽可能的蹲伏于地板上。

用厚的垫子,如床垫或毯子盖在身上,以防掉落的碎物砸伤身子。

在室外,如果附近有建筑物,立即进入,如果没有,则平躺在地上,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

雷电

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等。

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附近。

防暴雨雷电安全知识

一、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强化和落实对防暴雨防雷电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暴雨季节不外出游玩,特别是节假日,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1、在上下班途中突遇暴雨,应及时躲避在安全区域。

2、上班期间,如遇雷暴雨,各区域应及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二、增强防雷防暴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多了解防暴雨防雷的知识,突遇暴雨或雷电,应沉着应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预防雷击的方法如下:

1、室内如何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四、户内防雷须知: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7、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9、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五、户外避雷须知: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11、此类天气每天上班应准备衣具,任何代步工具或车辆行驶在路上时严格遵循交通信号及路段的路标通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防灾减灾知识学结

气象与人民群众的生命、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防灾减灾是气象工作的立业之本,多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增强服务意识,夯实业务基础。在基础业务工作上,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基础业务工作,为预报服务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待基础业务不得有半点虚假和马虎。进一步加强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在监测业务体系建设中,积极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二、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新建卫星接收小站,强化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加强与上级、周边台站的`会商和协作,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多种渠道相辅相成的立体化信息发布体系,逐步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时空全覆盖。

三、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干旱一直是影响我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根据干旱情况积极开展作业。针对我县实际,加强与当地政府和部门的联系,将作业装备纳入气象局归口管理,实现管理、组织、作业一条龙。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增加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在作业中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力争达到最佳作业效果。

四、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加大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普及防雷知识,制定防雷减灾工作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防雷减灾工作政、事协调运转、快速发展的新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防雷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层层抓落实。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积极探索联合与协作的路子,总结经验,把防雷减灾工作推向新台阶。

五、增强气象灾害处置能力。强化防灾减灾的教育和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针对城市、乡镇及重点区域,提出不同的防御重点和防御措施。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切实提高抗灾工作社会化水平,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篇3: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此次运动会变“体育竞技”为“技能考验”,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要求,将其日常应掌握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精心设计成体育运动项目,以运动会的形式强化学生们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救技能学习的趣味性。运动会共设置了紧急避险、安全逃生、快速结绳、应急包扎、简易担架及求救信号等比赛项目,让同学们在体会运动竞技的快乐之余,真正达到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目的。

运动会开始前,教官向学生们讲解了各种应急救援装备的功能,逐一演示了声波探测器、气垫顶撑设备、扩张剪切钳及空气呼吸器等应急装备的操作和使用,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随着警报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此次比赛主要分为5个环节:一是紧急避险环节,每队的6名队员对应6种不同场景,分别做出正确的避险动作;二是紧急逃生环节,队员们根据模拟的危险环境,采取低姿、捂住口鼻等姿势安全通过了烟雾、黑暗环境,并成功躲避了坠落物;三是如何发出求救信号环节,队员们学会了利用鲜艳的衣物、手电筒等照明工具正确发出求救信号;四是结绳环节,每队同学团结协作,将6根绳索用平结连接,再用反穿“8字结”固定,并利用打好结的绳子逃生;五是急救包扎环节,每队同学利用培训时学到的应急包扎知识,对“伤员”的手臂、膝盖等受伤部位进行紧急包扎处理,并制作简易担架,成功将伤员转运至终点,转运过程中,队员们口令一致,平稳地将伤员运送到“安全地带”。

篇4:走进大自然的知识库

听到香蒲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植物一定香气袭人。我们可不要被它的名字欺骗了,其实,香蒲这种植物是没有香气的。这也是在汉石桥湿地行科普活动上,有人怀疑植物指示牌标示有误的原因。

可别看香蒲的名字欺骗了你,但是香蒲的全身可真的是“香”。还记得,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提到一种叫“蒲菜”的美味菜肴吗?其实,这种美味菜肴就是取材于香蒲的嫩茎,它可作为蔬菜食用,营养价值很高。

成熟后的香蒲叶,一般柔韧性很大,可用来编织工艺品,如蒲包、蒲席等。另外,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在香蒲的叶片中穿插着一根根棕黄色的、类似“烤肠”的东西,这就是蒲棒了。蒲棒其实就是香蒲的花穗,呈圆柱状,形状很像蜡烛,所以,香蒲又被称为“水蜡烛”。

以前在农村地区,还没有使用电灯的时候,用蒲棒沾上蜡油就能照明,从这层意义上说,香蒲被称为“水蜡烛”倒也是名副其实。当然了,香蒲的全株还是造纸的好原料。其花粉即蒲黄能入药,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

水葱 莎草科藨草属

水葱因其外形像极了大葱,又生活在水中,故得名水葱。别看水葱像极了食用的大葱,但是此葱非彼葱也,水葱不能食用。但是水葱可入药,夏秋采收该植物的地上部分,具有利尿消肿之功效。另外,现代医学也证明水葱内含苯乙烯、樟脑、龙脑、薄荷脑、苯乙烯基醚等物质。

水葱的秆看起来是中空的,但实际上水葱的秆并非真正中空,里面充满了膜质物,这也是水葱能挺立的原因呢!水葱的生命力极强,在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中,水葱也能生长良好,它不仅能从污水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还能吸收、分解一些有机污染物,并且其吸收的污染物不会重返水体和污泥中。

汉石桥的鸟类精灵

普通翠鸟 翠鸟科翠鸟属

第一次听说翠鸟是在小学课本上。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北京的圆明园公园,当时完全惊讶于它的美丽。如果你在水边看到一抹绿色从你眼前掠过,有可能就是普通翠鸟这个小家伙噢!一身的金属绿色,腹部明快的橙黄色,长而尖的喙部,仅仅15cm左右的体长,让它成为诸多观鸟爱好者的最爱萌物。普通翠鸟可在空中悬停,然后冲入水中捕食鱼类,别看它小小的身材,爆发起来可是有大能量呢!

夜鹭 鹭科夜鹭属

夜鹭是鹭科鸟类的代表鸟种,汉石桥湿地的常见鸟类。成鸟的头部具有有趣的白色饰羽,洋洋洒洒随风飘荡。

夜鹭的取食方式甚是清闲,找到一处适宜鱼类活动的水边,在岸旁或是在近水的枯树上,静静地等待着鱼儿游到身边,一击致命。可别说它懒,鹭科的鸟类智商可是很高的,它的亲戚绿鹭可是会利用人类喂食鱼类的面包钓鱼。

当然了,汉石桥湿地的动植物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几种,还有更多的动植物等待着我们去了解、观察、研究,让我们能体会行走中的玩乐,玩乐中亦能学习自然知识。

(特别感谢青蜜旗下研行家的支持)

篇5: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地震来临之前有征兆吗?

对地震灾害,目前还不能准确地作出预报。但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能够提醒人们提高警惕。这些征兆主要有:

1.动物出现异常:例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

2.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

3.出现地光和地声:临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列车通过,或像打雷般的巨响。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地震发生前,某些人也会有异常感觉,特别是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更为明显。怎样减轻热带风暴的危害?

热带风暴经常发生在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引起狂风、暴雨、巨浪,对沿海城市设施、出海船只和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怎样减轻热带风暴对人自身的危害呢?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

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5.热带风暴到来时,要尽可能呆在室内,减少外出。

6.遇有大风雷电时,要谨慎使用电器,严防触电。

7.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在出现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转移。

8.风暴过后,要注意卫生防疫,减少疾病传播。怎样躲避龙卷风的侵袭?

龙卷风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大的旋风,多发生在春季。龙卷风往往来得十分迅速、突然,还伴有巨大的声响。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把所经过地区的沙石、树木、庄稼,甚至海中的鱼类、仓库中的货物卷入高空,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在龙卷风袭来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

1.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4.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

5.乘坐汽车遇到龙卷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天降暴雪、冰雹怎样保护自己?

暴雪、冰雹比较常见,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灾害,但也应注意保护自己:

l.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冻伤。

2.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避免雷击应当做到: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篇6: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

⒈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是地震袭击的主要对象。房屋坍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恶果是砸压屋内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室内财产破坏损失。

⒉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结构设施破坏的后果也包括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丧失两个方面。城镇生命线系统的功能丧失还给救灾带来极大的障碍,加剧地震灾害。

⒊工业设施、设备、装置的破坏显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正常的供应和经济发展。

⒋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遭到地震的破坏。

篇7: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尽量避开那些不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

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因此,必须作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伤亡人数肯定要少得多。有不少人以为,大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统计资料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对地震的防御状况: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对地震有没有防御,防御工作做得好与否将会大大影响到经济损失的大小和人员伤亡的多少。防御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的灾害损失。

篇8: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

一年级下册68-70页例1、例2,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加深学生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2. 在活动中知道1元 = 10角, 1角 = 10分. 在用币、找币活动中加强体验,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知道进率.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一) 新课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 , 许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可喜欢过年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 你知道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师:嗯, 钱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呀!

追问: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民币.

点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

【设计意图:转变:这样的引入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钱的用处的认识以及对于“人民币”这一名称的了解, 这里教师及时小结是自然结构提炼成知识结构的方式. 另外从过年引入, 考虑到了此情境的简洁、关键, 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与接下来装红包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高效性. 】

(二)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 认识 1 元

(1) 谈话:同学们认识人民币吗?

师:那好, 桌上的盒子里就有人民币, 取出你认识的一种人民币轻轻放在桌上.

(2) 认识1元.

提问:多少钱? 怎么认的? (相应地出示课件)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取的也是1元, 但和他的不一样? 你怎么认识的?

观察:看仔细咯, 这三个都是1元, 但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思考:虽然它们的颜色、材料不同, 为什么它们都是1元?

小结:这些人民币我们不仅看到数字1, 还看到有元 (介绍大写的圆) , 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我们一般写这个“元” (板书:元) .

2. 认识 1 角和其他的人民币

(1) (1角和5角) 说说怎么认的? (让学生完整地说)

(2) 出示多个人民币, 进行举手抢答.

(3) 出示:5分、2分和1分.

提出要求:这些呢? 怎么看的?

明确:“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4) 启发:刚刚看了这么多人民币, 你们都是怎么认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 将重点放在数字和单位, 揭示数字和单位合起来看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三) 单位进率换算

1. 1 元=10 角

(1) 学生活动, 装1元红包.

(2) 提问:你是怎么装的? 这样包怎么就是1元呢? (选择多种装法)

学生回答过程中明确:1元 = 10角或者10角 = 1元.

启发:看了这么多种包法, 你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

【设计意图:转变:1元红包的装法很多, 学生自主装出的1元红包是其原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但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清楚, 这就是我们的课堂需要给予学生的, 在学生不同的装法中通过不断的反问以及不同方法的比较, 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是因为10角 = 1元的道理. 那么在建立了这样的结构知识之后的启发性地提问: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给予孩子一个总结的空间, 又是一次知识的提升与加固. 】

2. 猜红包活动 (装相同纸币)

思考并讨论: 有多少张这样的1角? 有多少张这样的5角?

明确:10张1角是1元, 2张5角是1元.

3.出示单位换算练习

在练习中出示:5分+2分+1分=?

再添2分又是多少呢?

引出:1角 = 10分.

【设计意图 :1角=10分的认识突破了以往的教学形式 , 而是将其放在练习中, 由原有的8分再加2分后学生在10分和1角的矛盾回答中知识迁移, 自主发现10分 = 1角. 】

二、用人民币

1. 谈话:认识了部分人民币, 我们一起去小小超市看看.

谈话:你们想买吗? 听好活动要求:

四人一组, 前面的同学转过去, 组长做营业员, 营业员要热情礼貌, 更重要的是收钱找钱时不能弄错. 其他小朋友是顾客, 买东西要按顺序, 可以用红包里的钱, 也可以用盒子里的钱, 听明白了吗?

2.四人小组购物

(1) 提出要求:你买了什么? 怎么付钱的?

师:还有哪名同学也买了铅笔, 但付钱的方法不同? (这里有找钱的知识、不同的付钱方式)

提出要求:除了铅笔, 还买了别的什么?

(2) 还有没有别的付1元钱的方法? (将学生的付法板书)

篇9:自然生态下的知识人

几年前,在网上读过一篇旅行者的文章,他描写了为了“开发”,草原自然生态被破坏的情况,以及作者对这种状态的隐忧。文章中说,开车去内蒙古东部,走了几个盟,途经二十多个旗。沿途所见,真正能保留一些原来生态面貌的,只剩内蒙古和蒙古国接壤的国境线一带。的确,在那里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生态。用“体会”这个词是准确的。脚踏上那儿的草地,就会感到踩在厚厚的一堆活的物质上。要是仔细观察你踩下的那个脚印,在那么小的面积上,我感觉就能聚集着上百种植物和昆虫。那些丰富的物种纠缠在一起,生长得又密又厚,几乎就没有重样的。有些蕨类、灌木什么的,要上百年时间才能形成它们的根系。什么叫生物多样化?这就是最典型的状态。那都是在几百年的自然状态中生长起来的。看着那样的环境,你真是会切身地感受到对它的破坏是一种什么样的罪孽。可是现在,能保持那种生态环境的仅仅是沿着国境线的窄窄一条。稍微往内地走一点,就看到大片大片的草原被开垦成耕地,种上了庄稼。草原的面貌立刻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样子:上面覆盖的植物变成了单一物种,或是麦子,或是油菜,看上去显得整齐、单纯,毛茸茸一片,颜色全是一样的。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庄稼长得特别好。但草原上千年时间里形成的腐殖质层只有一尺多厚。开垦者先是用火一烧,把需要百年才能长成的植被烧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腐殖质犁开。那种土壤肥沃得只需要撒种,别的什么都不用管,秋天肯定大丰收。然而甜头也就是三年,三年后就是苦果。一尺厚的腐殖质层下面就是沙子。破坏了原来的植被和根系,失去了植被的固定,再加上犁来翻去,表面那层土松得不得了,草原上的大风一吹,土就吹跑了。沙子就暴露出来,那就是通常所说的沙化。

大自然因为人类的急功近利造成了生态失衡,受到自然的惩罚,欲益反损。社会、人群有没有“生态”问题,有没有因为生态失衡而导致负面社会现象丛生的?我以为也有。例如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写给“苏门六君子”张耒的一封信中,评论当时的文风、士风时说:

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苏氏说的“王氏”就是王安石。当时安石为相,不仅在政治、经济的制度上推行一套新法,而且他又借宰相之力,推行自己的学术主张,变私学为官学。或说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变成国家的意识形态,用以统一士大夫思想、使人同于己。他还借助科举考试的力量,使之成为取士的标准,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这种做法破坏了北宋建立以来的文化积累,正像草原的“腐殖质”被犁庭扫穴一样。因此,尽管王安石自己是特立独行的人物、其学术诗文也各有成就,但当他用自己作为原型复制人才时,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的士大夫群的生态,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局面不见了,得到只是一片黄茅白苇。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虽然写的是他们的生活学术经历,但从中可见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知识人群生态的演变过程,而且非常生动地再现了在这个变化中知识人的种种情态。

二十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解体,几届民国政府都属于弱势政府,对于知识人很少有控制力,再加上欧美思想的传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知识人自我意识觉醒及其与社会的互动,逐渐形成了知识人群落的自然生态系统。赵俪生夫妇及他们书中所写到的知识人群大多是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长成的。由于这样的自然的生态系统适合知识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外人所艳称的“天才成群地来”的时代。

高昭一用三个“主义”概括赵俪生,“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理想主义”。其实这三点是那个时代过来的许多知识人的底色,特别是活跃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人。在这种底色上,每个人由于出身、经历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各有特色,用褒义词来形容是丰富多样,用贬义词形容则是光怪陆离。但这些往往都是自自然然的,既非设计,也非打造。

今人很难理解的是知识人在上世纪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空前未有的贡献,他们在教育、出版、新闻等领域所达到的高度直至今日仍然很难企及。我们还经常感慨,为什么西南联大在那么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培养那么多世界级科学家、学者?自然生态中滋长出来物种,往往优于人们有意识、有计划培植出来的。正如俗话所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惊叹大自然的伟力时,往往忽略了社会变化势态的自然力。

赵俪生是位左派学者,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史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远较其他领域为多,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几乎全部被打倒,使得“文革”当中毛主席多次说到他要“保护几个史学家”,但连翦伯赞这样激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自杀了),这个本来符合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作为史学家,他所关注的领域也非远离主流,例如五六十年代史学研究界最热衷的“五朵金花”(指当时史学研究讨论最多的五个专题——中国古代历史分期、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土地制度、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中赵俪生涉猎其中的就有三四朵,如中国土地制度、历史分期、农民武装斗争、资本主义萌芽等。当时史学界有许多专家对这种讨论毫无兴趣,注重史料的考订与研究(一九五八年被斥为“厚古薄今”)。与这些学者相比,赵俪生应该被主管史学界的领导看做“红教授”、“红专家”了。其实,远非如此,他不是赶时髦的人,更不会趋奉,其研究成果很难与主流所认可的结论一一对应。因此他的研究领域属于主流,但结论往往大悖主流。如讲历史分期不同意主流的战国封建论,坚持魏晋封建论;讲农民战争不突出农民与地主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而承认统治阶级在许多激烈的农民战争之后还有让步政策;在历史分期上强调亚细亚生产方式,明里暗里挑战《联共党史》鼓吹的“五种生产方式”说。当然,这倒不是他有意背时,而是他坚持独立思考研究的结果。这些虽说都是学术问题,但含有极强的政治性(那时的政治运动往往在史学领域发端),因此一九五七年被划为“极右”,差点命丧夹边沟,就不是偶然的了。

赵俪生不仅在学术上“另类”,在为人行事上,更是特立独行。他在抗日战争时就参加了革命,但却秉持独立精神,不肯参加任何组织,这在今人看来非常奇特,可是在当时知识人看来却是极其正常的。因此,他在华北大学直接挑战副校长成仿吾,批评他不该以征服的胜利者自居,羞辱其他知识人;在科学院不同意郭沫若对于副手摧辱,而且诉诸媒体,也就不奇怪了,这正是他“自由主义”人格的一贯表现。赵一生持此态度而不变,被妻子称为“天生的自由主义”。想一想,在那个以知识分子为整肃对象的时期,这样的性格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无怪直到了新时期,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时候,他仍然被有些领导视为“谁也掌握不住”的人,连一些荣誉职务也不肯给他,就是怕他把这些职务当做真正的权力去使用,让大家下不了台。

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赵俪生都是一个强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急风暴雨,他都能挺住。在学术上,他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并在中国土地制度史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方面有杰出贡献。不过他更重要的身份是史学教师,有的老先生说,解放前史学界讲课最好的是钱穆,解放后是赵俪生。他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培养学生上,被学生誉为“五绝教授”(一绝是板书,二绝是文献,三绝是外语,四绝是理论,五绝是博而通),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其中高才捷足者,比比皆是。

不过赵俪生所选择的道路在习惯于组织化秩序的时代还是充满艰辛的,但他是“虽九死而未悔”的。在他晚年见到当年一块打游击的老战友时,已经成为省部级高干的老战友语重心长地劝他反思自己的选择。他写道:

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二年,我和高昭一连续两次到昆明开会。当年游击队的组织部长孙雨亭同志刚从省委副书记的任上退下来,担任省人大副主任。他在翠湖饭店盛宴招待我夫妻,记得席间有麂子肉、鹿筋、猴头等,最后上来“过桥米线”。酒过三巡,孙对我说:“老赵啊,当年有个事要跟你说清楚。那次晋南干部总结会之后,调整班子,你已经是公认的宣传部长啦,可是到头来还是老朱上你不上,你知道为什么吗?现在可以说破了,就是因为老朱是党员,你不是。论工作,无论编报、讲政治课,老朱都远远不如你,可他是党员啊。我讲这些是叫你打破平生不参加党的戒律。你不入党,党不吃亏,你吃亏呀。”我回答说:“老孙,你说错了。不是我吃亏,是党吃亏。这类事实,替入党做官论打造下坚实的基础,这跟不正之风和党干部腐化有密切的关系。”

这段对话很值得深思,它反映了相信组织化秩序还是坚持自然秩序不同的思考。

赵俪生笔下的知识人虽然都是学者,大多也是以文史研究教学为业,但他们面目各异,各有真性情。与强者赵俪生相对的是另一位大学者童书业,过去读他的《春秋左传研究》,佩服其思考、研究之细密。上世纪九十年代朋友以《童书业美术论集》见赠,读了之后更是惊叹其学问之博雅。特别是其论画部分,如《中国美术史札记》、《绘画史论集》、《唐宋绘画谈丛》、《谈画》等比我曾读的《中国美术史》还好看,论述生动亲切,看来与童博学、又精于此道有关。读其书想知其为人,不过那时仅从其女童教英教授《美术论集》的“前言”对童先生有个极简单的了解。得知如此大才,仅仅享寿六十,死于“文革”当中,令人唏嘘。待读了赵俪生回忆录中的《一个绝顶聪明但被扭曲的人》,对童书业才有了个真实而全面的认识。赵先生是从童的“怕”写起,他“怕失业、怕雷电、怕空袭、怕传染病、怕癌、怕运动、怕地震、怕蒋记反攻大陆”。这“运动”指政治运动。每次政治运动一来,头天开过吹风会,第二天便面如死灰。赵回忆更多的是童书业被外力“扭曲”的一面,因为生动而被读者记住了,屡屡见诸征引。其实书中也记录了童书业“本我”的一面。如他聪慧、记忆力之佳,更是令人震惊。

童的本我就是以学业为生命。几十年来,在学术单位工作,也看到过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学者,思想境界高的,把学问看做个事业,努力为这个事业添砖加瓦;境界一般的就是以此为职业;更下者就是混饭吃。而像童书业把学问看做自己的生命,看做安身立命的基础、舍此而无他的,不能说没有,真是少之又少。赵写道:

童书业最爱谈学问。谈到高兴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管听的人爱听还是不爱听,他一直谈下去,谈到午夜以后。他最怕黑夜中出事,但谈起学问来就什么都不怕了,因而造成过小事故,有时迷路,有时被警察收容。因此很多人讨厌他谈学问,径直撵他走。我夫妻能有耐心听他谈,所以他认为我们二人是他终身好友,一到周末或星期天,就一定到家里来。……他谈的,都是治学中新收获的萌芽,或者说,是一些论文未成形前的毛坯。并且在这里又须加一笔,童有时很傻,但有时又很精。例如,他跟一个人谈过某个他自己的“精义”,过些时候这“精义”不知不觉被人摄入该人的论文中去了。从此,他就不再到这家去谈学问;我们问起来,他只把眼睛弯成蛾眉那样眯眯地笑着,不出一语。再者,他总有一种偏执,认为我夫妻二人接近革命早一步,接触马列早一步,而他晚一步,从而对我们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信赖,仿佛我们听后没有认为大谬的论点,就是可以站住脚了。

这就是童书业,以学问为生命,他的生活的动力、乐趣都在于学问。他不仅热情地与别人讨论新知,让别人分享自己新发现,即使自己发现被别人窃取,仍然保持着学者风度(不像现在有些学者偶有新发现,仿佛独得之秘,那是深秘不宣的),而且积极地向他人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这也是现代知识人的圈子中不多见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传统的做学问的方法受到置疑,童书业便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据说当时在解放前的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当中,童书业是最先运用马列主义方法、术语写专业文章的,使许多熟悉他的学者感到诧异。当然,除了学问与书画,这些在当年世人看来都是“封资修”,因而童书业不仅是一无所能,而且有害。在那个不要文化、鄙视文化的时代,童书业悲惨地被迫害而死是“又替人民节约了二百多元人民币”。如果全体国人都这样看,中国岂不又回到蛮荒时代。

赵俪生描写了知识人圈子的众生相,特别关注在社会变革中他们的命运。当然,社会变了,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一切人都应该变,以适应新社会的需求,然而,由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是求变太急,二是过多地运用“群众运动”方式来推动这个变化,三是对于知识人整体思想意识估计的错误。于是,过早、过急地摧毁了知识人群落原有的生态,又未能及时地建立起新的社会生态,这样不仅造成了许多知识人的悲剧,而且大大影响了新的知识人群体建设,从而造成知识人断层与整体素质的下降。

上述这些做法都与向苏联学习有关。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中说到知识分子的改造,用“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以形容,中国知识人道路艰辛有过于此。在如此激烈的折腾中只有特别强悍、或特别具有韧性者才能支持下来,如赵俪生,几次面临凶险,他都冲过来、或熬过来了。有时我突发奇想,如果贾宝玉(以贾宝玉的才学也应该算个知识人了)要活在知识分子改造的时代会发生些什么?实际上童书业就有点像贾宝玉,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是前清进士,曾在安徽省做道台,署理臬台(掌管一省的司法)。童出生恰逢这个家庭的鼎盛之时,家里有花木园林之胜,还收藏了许多金石书画,甚至要请人替这些藏品编“庋藏目录”。童是这个家中的嫡长子,自生下来就受到祖父母的宠爱,备受呵护。到学龄时,怕孩子受气,不肯送外面上洋学堂,而是在家里请先生教授传统知识。因此直到二十余岁的时候,童基本上没有在正规学校中上过学,这样他不仅没有学历,而且使他没有与社会接触的经验,没有社会阅历,不通人情世故。学问很大,能在大学任教,能从事研究,但为人做事,却像个小孩子,显得十分幼稚。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对赵俪生笔下的童书业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赵俪生说童书业最怕政治运动,回想一下在那个时代除了天生的棍子手、或刽子手谁不怕运动?连侯宝林那样练达人情世故的艺人在临终前接待记者时都说,他一生“一怕打仗,二怕运动”。更不用说幼稚而有些强迫症的童书业了。在一九五五年“肃反”运动之初就被内定为“一夜之间杀了一千个共产党员”的历史反革命,童书业检查交代了九次,都没有通过。后来他写了《请求书》,承认自己是反革命,请求政府把他抓起来。他还写了数万字的《童书业供状》,交代说:“是有一个受美国情报局指挥的,隐藏在大陆很久、很深的,以研究历史、地理、绘制地图为幌子的反革命集团,其最高首脑是顾颉刚,各地分设代理人,上海代理人是杨宽,山东代理人是王仲荦,东北代理人是林志纯,底下一句还有‘我和赵俪生也是其中的成员’。”史学界的著名学者大多网络其中。如果当时真照此处理,真是史学界一厄。不过,那次“肃反”还比较理性,我从其女童教英《从炼狱中升华——我的父亲童书业》中看到一九五七年七月四日“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肃反领导小组”的“关于童书业教授问题的结论”中否定了那些荒唐的揭发和自供。“文革”是一场浩劫,各界损失都很大,史学界尤巨,史学界的许多名宿从肉体到精神都受到极大侮辱,死于运动者也不少,童书业也在其中。

因为求变太急,深信强力、行政力量、群众运动的声势可以改变一切,结果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不仅仅伤害了许多知识人,而且毁坏了知识人群落原有的自然生态。

上一篇:在校乱扔垃圾检讨书下一篇:假如我是一张白纸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