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心理教案

2024-06-24

帮助心理教案(通用12篇)

篇1:帮助心理教案

帮助初中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内容:帮助初中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初中生家长知道心理健康是人生成长的基石;

2、通过教学,使初中生家长知道育“心”有方;

3、通过教学,使初中生家长学会做“心理医生”。

教学重点:学做“心理医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通过课件展示由于心理不健康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大学生马家爵的罪恶人生。然后教师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导入:心理健康是学生一生人格健全的基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因此,家长既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状况,也应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课件展示课题)

二、学习本课内容

(一)、心理健康——人生成长的基石

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⑴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⑵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首先,心理是一种反映;其次,任何反映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再次,心理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⑶心理与行为的辩证统一关系。

Α、人的行为活动很明显的要受个人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Β、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C、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能使心理成为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无法研究的东西。

2、初中生心理发展概况

初中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生心理发展有如下特点: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条件

A、学习活动的变化

B、集体关系的变化

C、学生生理的变化

(2)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A、过渡性

C、社会性

D、动荡性

3、初中生心理的研究

(1)客观性原则

(2)矛盾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相结合原则

(5)个案研究与组成研究相结合原则

4、初中生心理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二)、育“心”有方

育人要育心,育心要有方

1、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1)心理轻微失调: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心理有些不平衡

A、波动——情绪起伏特别大

B、激怒——遇事容易愤怒

C、任性——坚持自我为中心

D、依赖——自己不愿多动脑筋

E、厌学——对学习部感兴趣

F、自卑——悲观抑郁,觉得什么都不如人家

(2)轻度的心理障碍:表面与正常学生无异,却内心非常痛苦

A、抑郁——丧失信心,失去兴趣

B、焦虑——口干舌燥,坐立不安

C、强迫——心中苦恼,控制不住

D、社交恐怖——举止拘谨,面红耳赤

E、口吃——心中有苦说不出

F、多动症——注意力严重涣散

(3)重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病

2、初中生的心理困惑成因分析

(1)一是“失”,主要是失去父母的爱

(2)二是“变”,完整的家庭破碎(父母离异)

(3)三是“忘”,忘记现在,不能正视现实

(三)、学做“心理医生”

1、抑郁辅导

(1)诊断

B、对前途悲观失望

C、无助感明显

D、感到精神疲惫

E、自我评价下降

F、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G、感到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这些表现持续2年以上的可诊断为抑郁神经症。

(2)干预:药物治疗

(3)案例分析:江苏省某师范学校学生周某,初中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以高分考取师范,师范学校不仅要求学生文化课好,还要求弹琴、唱歌、跳舞等文娱活动也好,而她只有文化课不错,其他均不如别人,她从佼佼者变为各方面的落伍者,文化课也受影响,感到活着没有多大意义,曾想自杀,她的内心很痛苦。

她的病因:抑郁症;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2、考试焦虑辅导

(1)诊断

A、经常考试失误者

B、考前均有考不好的意念

C、考试时有体征反应

D、总感觉外界压力大

(2)干预:重者进行系统脱敏或催眠治疗

3、强迫症辅导

(1)诊断:

A、有难以摆脱的重复运作或重复意念

B、自己感到苦恼,想寻求帮助

C、有3个月以上的病史

(2)干预:

A、认知、情理辅导;

B、家庭作业;

C、让患者“冒险”。

4、社交恐怖症辅导

(1)诊断:

A、在社交场合下产生强烈的不安;

B、强烈不安时,常常有体征现象;

C、怕看人家的眼神,而往往用眼睛余光看人

(2)干预:

A、松弛训练

B、系统脱敏

C、行为改变术

5、多动症的辅导

(1)诊断:

A、注意力严重分散

B、过分好动,坐立不安

C、做事丢三落四,不能坚持到底

D、用兴奋剂理他林效果好

(2)干预

A、服用咖啡

B、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

(四)、案例分析:

某女,初一女生,该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智商测试为115,属中上水平。她上课思想不集中,讲话现象不多,但听不进老师的授课,从来不在学校做作业,在家里常常谎报没有作业,在母亲的监督下,才勉强完成一些,学习在班上是最差的。对她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要求:每天早晨服一杯咖啡,然后进行行为矫治,与她商定目标,克服小毛病,先是要求交作业,后要求准确率高,同时还让她到学习困难学生心理辅导班进行培训。)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健康是人生成长的基石?P115--1172、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又哪些?P125--1263、家长如何当好自己孩子的“心理医生”?P129--133

(六)、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是针对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而说的,健康与不健康也是相对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就得知道哪些是不健康的心理,从而去诊断,去干预。大家知道:孩子学习与生活的迷茫,心理烦恼,人生困惑,考试焦虑,心理嫉妒,承受能力脆弱,疑心大,易于激怒和逆反心理等等都是不健康心理,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时时处处纠正他们的不良心理。

篇2:帮助心理教案

快3岁的小吟吟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但她特别胆小。前不久在院子里玩耍时,右小腿被邻家的小狗咬了一口。妈咪急忙带她到诊所打针包扎,打针时旁边有人议论:被小狗咬了的人会得狂犬病,一旦发病肯定会死。这些话被聪明的小吟吟听到了,吓得她连连做噩梦,还常被噩梦惊醒。从此,小吟吟每天一出门就要妈咪抱在怀里。在路上碰到小狗马上会吓得脸色煞白,全身哆嗦,哭闹着要回家,再也不肯去外面玩。这几天,她已发展到只要一听到狗叫声,或听到别人提到狗字,甚至看到画上的狗就会惊恐不安。妈咪十分着急,赶快带着小吟吟来到儿童心理门诊请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解析:

小吟吟的这些表现是患了“儿童恐怖症”。一般来说儿童怕狗、怕猫、怕老鼠、怕黑暗、怕孤独等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生理反应。这种恐怖心理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但像小吟吟的这些表现,如只要提到“狗”字、听到狗叫声甚至见了画上的狗都会表现出惊惶不安,反应剧烈,以致影响日常生活,这不是正常的心理表现,而是典型的“儿童恐怖症”。

篇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当然, 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还有很多。这些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心理。因此, 在工作中我主动接近学生, 和他们交流、沟通, 寻求家长的配合, 想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之所以自卑, 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行, 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于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从而形成了对自我的否定。其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肯定成绩, 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不要由于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要善于挖掘优点, 欣赏成绩, 并积极展示出来。

二、多锻炼, 多实践

自卑的人往往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 在课堂上不敢举手, 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 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因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尝试, 敢于正视别人。而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 是自信的象征, 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鼓励学生不论是课堂还是其他公众场合, 每次都要主动发言, 不要在意别人, 久而久之, 就会习惯别人的眼神和看法, 信心也会随之而来, 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教师在工作中要针对自卑的学生, 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和展示的机会, 有意加强这部分学生的锻炼。

三、积极交往, 增强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 常把自己孤立起来, 少与周围人群交往, 缺少心理沟通, 易使心理走向极端。自卑者多参与社会交往, 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 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 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 增强生活的勇气, 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 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 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自信心得到恢复。

四、多关怀, 多充实

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学识渊博, 能力也比较强, 在生活中就比较有底气, 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自卑的人往往在学识、能力等方面不如其他人。因此,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 就要求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锻炼能力来充实自己。此外, 教师在工作中要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一些微笑和鼓励, 少一些严肃和责骂, 多一些温暖和关怀, 少一些批评和歧视, 让他们看到希望, 看到信心。

五、发挥长处, 克服不足

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过度注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消极心理很强。为了消除这种自卑心理, 学生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 在生活中通过比别人多付出来弥补这种不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以便使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 这样自卑感就会慢慢减少甚至没有了。

六、多激励, 多表扬

自卑的学生把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往往看得比较重, 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慎重而客观地评价学生, 尤其是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要抓住机会多表扬多鼓励那些需要树立自信的学生,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除了教师的表扬外, 学生要重视对自己的激励, 在生活中相信自己能行, 不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 掌握加强自我激励的方法, 努力克服自卑心理。

在抓好学校日常工作的同时, 我也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中要求家长经常主动和学生交流, 发现难于处理的问题时, 积极和我联系, 家校共管, 同时要求家长利用一些机会, 让学生多接触更多的人, 经历更多的事, 开阔他们的视野, 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态, 重新认识自己。

篇4:心理疏导帮助我们成长

【关键词】《我是催眠师傅》;心理疏导;成长

【作者单位】尉继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我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属于情商较低的理工女,长期沉浸在理工科构筑起来的直链逻辑系统内;又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迫不及待地想为眼前的问题寻找到因果关系,获得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一次又一次,发现在事件本身之外,情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根本不会顺从你的理智以及你简单的逻辑,心灵的问题似乎包含了更多的非理性,远远复杂于我的实验体系,尤其当你面对的是你的亲人、朋友。

因此,我曾经多次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为了事业中的困难,更多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带着我和儿子之间“两期相遇”面临的一大堆困惑,和管玲老师就是这样相识了。儿子刚刚升入初中,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沮丧、失眠、压力巨大、痛苦,却又无力奋起直追。此时,妈妈的期望和关心更多地成为他的压力,甚至使他无法面对。于是,内心渴望妈妈的温柔呵护,表面却是直白的拒绝、反抗,甚至冷漠。在妈妈的眼里,一向礼貌懂事的儿子长大了却变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他不再需要你,甚至你对他的帮助都不知从何入手,更不消说在面对升学压力时,你像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内心的焦虑。

儿子对管老师的接纳度让我吃惊,短短的几次交流,他就将管老师看作“知心姐姐”,尽情倾吐内心的烦闷、压力,在管老师的帮助下梳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渐渐的,儿子的情绪稳定了,学习和做事情的主动性提高了,能够听进不一致的意见了,我们之间的冲突减少了。在一次次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我这个妈妈也学习、思考如何从孩子的视角体会他内心的感受,如何理解反抗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面对青春期的儿子,妈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控制自己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单一期望,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因此带给他的压力。《我是催眠师》书中内容涵盖了生活中大多数常见的现象,分析相当到位,看这本书就如同让管老师做了好几次个案咨询,让我这个理工女收获很多!从书中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心理特点,我才惊觉原来关系是两个人的事,是一个交互作用。

书中提到,当一个人情绪激动,特别是受到指责攻击而愤怒烦躁的时候,这时候人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开启,就会像动物遇到对手一样产生两种反应:战斗(打骂回去),逃跑(拒绝沟通)。“我都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孩子就是听不下去!”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受,这是因为你“道理”中的指责让孩子开启了阻抗的模式。管老师说,不是专业催眠师的我们,怎么打破孩子的阻抗,让他把话听进去呢?首先,挑选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开始谈话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可是往往问题已经产生了,孩子的情绪很少稳定,或是不能平静地和你对话怎么办呢?请你们想一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听进别人的意见?如果你告诉我:“我的孩子不听话。”我回答:“那是你教育的问题,我来教教你怎么做。”或者是“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很苦恼,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个办法。”哪个回答让你更能听进去我下面的话呢?这两句话的不同在于前者用指责开始谈话,后者用理解开始谈话。理解,代表你关注对方,体察到对方的情绪感受,这时候对方才会感受到被尊重。所以家长不妨把每次交流的第一句换成:“你现在一定很生气,因为……”“你现在肯定心里很烦,因为……”孩子会感觉你和他站在一起。

我按书中提到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对待孩子慢慢学习改变,发现自己不那么焦虑了,自己的焦虑不再传递给孩子,我们母子的关系真的在改善。

毕淑敏曾说,心理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当事者探索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不但给眼前的问题找到比较好的出口,而且以后即使风浪再大,他也有能力自己去迎接。确实,在管老师的帮助下,我欣慰地看到儿子和自己都在学习着,成长着。由衷地感谢!

篇5: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通常这种评价不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不良的心理品德,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具有这种心理卫生问题。 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以下多种原因:

一、生理和心理缺陷。例如自幼智力不足、相貌形象不佳、口吃、五官或身体有残缺、体弱多病等,造成自己学习成绩低下,于是轻视自己、自怨自艾、缺乏活力和动力。

二、认识性自卑心理。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地看法,生怕别人轻视自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采用消极防卫形式对抗和自我防卫。外表的自卑与内心的自尊形成矛盾心理。

三、性格方面自卑心理。自卑者常具有性格内向、孤独离群、多愁善感、意志脆弱、缺乏自信和毅力的特征。这通常是自幼形成,逐渐成长,至青春期显露明朗化。

四、挫折性自卑心理。有些人原先无明显自卑心理,以后生活道路上遭受挫折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萌发自卑心理。

五、社会性自卑心理。本人的性别、出身、家庭经济条件都可以导致自卑心理。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在攀比心理和观念差异下,对价值观有不同评价和看法。

从教十年来,发现很多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我班的李松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生由于个子幼年时的一次意外事故,左脸颊上有一块非常明显的伤疤,家长反映小学时李松还不怎么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初中后,明显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不愿和同学接触、沉默寡言。由于受这种不良性格的影响,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我看到这种情况心中非常焦急,为了帮助其矫正性格缺陷,我便主动与其接近,找其谈心,经过多次接触,我了解到他就是觉得自己脸上的伤疤很难看,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中充满了鄙夷,认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了解了症结之所在,我便对症下药,采取如下方法,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

1.帮助他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我和李松一起分析他的长处和短处,提醒他正视自己的短处,更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告诉他不要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而苦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一表人才、貌似潘安,愿望是好的,但不可能人人如此,有时世界正是因为有缺憾而更显得多姿多彩。事实非常现实的摆在眼前,脸上的伤疤不会因为不和人接触而消失,如果真的想让它不复存在,可以去做整容手术,完全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就使自己远离朋友、远离快乐,因为这么做以太不明智了。在正视了这点的同时,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如:心地非常善良、极负同情心等等。人类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外表美只得一时,心灵美可得一世。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2、鼓励他与人交往,消除他和同学之间的隔膜。要求他尝试和别人交往,观察别人对他的态度。因为对他的问题,我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有同样的认识,即通过大家的努力,帮助他矫正性格缺陷,使他能够在班集体中快乐地生活,我又特意做了一些同学地工作,希望他们能接受李松同学,并主动与其交往。所以,当李松和别的同学接触时,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向他想象的那样鄙视他,而是友好地接受他,逐渐的,李松同学变得不那么孤僻了。

3.体验成功、提高自信心。我有意识的把一些较容易的工作交给他做,使他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获得成功,通过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并经常叮嘱他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自信,坚信自己能干好,同时在具体施行中,又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会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准备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导致心理失调。

4、教育他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5.建立新的兴奋点。当在学习、生活中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或改做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

6.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补偿: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弥补这些缺陷。二是扬长避短。我给他讲苏格拉底的例子,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自我调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扬长避短,克服自卑。

7.注意自我激励。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同时,我还和李松的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在家中也要配合做好学生工作,发现他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并利用业余时间多带他出去走走,开阔一下眼界,多让他和外界接触以利于其良好性格的形成。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发现李松有了很大的变化,乐于与人交往,能很好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干事有信心,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篇6: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1.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可以试着握紧拳头再放开,如此重复多次。

2.不要依靠酒精或者药物放松,这种放松的效果会慢慢消失。

3.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购物的时候,学习试着跟陌生人短暂地交谈。

4.为了使谈话得以继续,你必须要有话题。尝试广泛地阅读,关心新闻报道,尝试敞开式的提问,例如“你觉得某人怎么样?”

5.预演可能会谈及的话题。在家对着镜子先练习一遍。

6.善意的小举动,例如在宴会里主动帮人拿饮料等,将令你的社交更成功。

7.记住别人并没有盯着你看,人人都倾向于关注自己。

8.如果别人结束谈话,不要假设那是因为他觉得你很沉闷。

篇7: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

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吓着宝贝而将宝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这样会让宝贝将睡眠与死亡等同起来,从而害怕上床睡觉。避免让宝贝独自一人待在某个地方,这样会使他缺乏安全感。尝试告诉宝贝他们恐惧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比如,宝贝觉得床底下有怪物,那就用灯照着床底下,搂着他一起去查看一番,多尝试几次,宝贝就会明白这样的恐惧毫无道理。但是如果宝贝十分恐惧,不要强迫宝贝做这样的事情。

寻找一些能够帮助宝贝入睡的常规方法。比如给宝贝开一盏小灯,开着门,让他最喜欢的玩具、依恋的小毯子陪他入睡,给宝贝放一些比较轻松柔和的音乐或他喜爱听的故事,带宝贝去商店买一些他认为可以驱除怪物的物件等等。寻找一些有创意的驱逐恐惧的方法。比如,告诉宝贝,当他梦见怪物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些怪物的.克星,比如仙女、魔幻师等来帮助他驱除怪物。留在宝贝的房间,陪伴宝贝直到他入睡。选择一些主人公战胜怪物与鬼魂的书籍让宝贝阅读。这样可以让他尝试想像像主人公一样去战胜怪物,增加他战胜恐惧的经验与信心。

篇8:帮助孤僻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在幼儿园里, 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幼儿:整天低着头, 不爱说话, 不爱活动, 大多数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 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对教师和同伴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其一, 家庭气氛不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 然而,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一些父母认为, 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 满足其物质需要, 就“对得起孩子了”, 他们并不了解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的家庭, 夫妻性格不和, 三天一小吵, 五天一大闹, 争强好胜, 却苦了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 幼儿精神紧张, 惶恐不安, 久而久之便会变得沉默寡言, 以致难以合群。其二, 教育方式不当。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加迫切。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 一上幼儿园就会写字, 完全不考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有些家长稍不满意就向孩子施暴, 幼儿的情感受到抑制, 胆小的幼儿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在同伴和教师面前不敢说话, 并与他认为能力强的幼儿产生对立情绪, 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其三, 家庭结构的变化。当前家庭结构多为三口之家, 城镇居民又大多深居高楼之中, 互相往来很少。部分家长没有注意到这点, 懒于带孩子出门走动, 幼儿缺少伙伴, 长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孤僻的性格。

二、解决措施

性格的不健全, 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促进每个幼儿健康成长, 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的幼儿, 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走出心理困扰, 恢复活泼烂漫的天性。

1. 营造轻松的环境。

鉴于孤僻幼儿的心理特征, 当幼儿从自己的小家走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 教师着重应考虑让他们尽快适应群体生活。首先, 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氛围。调查显示, 几乎每一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蔼、爱笑的教师, 其可以给幼儿带来安全感、信赖感。其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应简单是一个发号施令、布置任务者, 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和幼儿同唱同跳, 无拘无束地对话,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 心情愉快。教师要善于营造温馨气氛, 以便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轻松、自由。良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向往、喜爱幼儿园生活, 能够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2. 提供表现的机会。

在上课时,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活跃的幼儿备受关注, 表演、游戏、提问经常轮到他们, 而孤僻的幼儿却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 就越导致孤僻幼儿更加孤僻,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把表现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孤僻幼儿。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耐心诱导这些幼儿, 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 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如引导他们在活动区内进行活动, 多让他们扮演角色、回答问题、充当教师的助手等。教师不应忽视这些幼儿的点滴进步, 要适时地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 幼儿在自信心一点点找回时, 就会变得开朗、大方, 渴望交往。

3. 以爱心感化幼儿。

每一个人都需要爱, 孤僻幼儿则更加需要, 但孤僻幼儿恰恰又十分固执, 不会轻易顺从, 不太容易改变。因而, 教师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喜好, 先投其所好, 再慢慢地加以引导, 把其当成自己的孩子, 以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

4. 与家长携手共育。

篇9: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对于存在自卑心理的中小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卑心理这一问题呢?进而如何克服这种自卑心理,这对中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中小学生应该对自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卑是因为自己的过度不自信所造成的,只有正确理解它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去消除自卑心理。然而,自卑又是青春期的一个特征,当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逐渐成熟,知识含量逐渐增大时,就会发现自卑心理会有所减轻。

其次,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经常自我激励。自卑有时候是因为沮丧、失望而产生的,然而,同学们的失望情绪还与对事情的过高期望相关。当你对某件事的期望越高时,而结果就越可能达不到你的理想,从而产生的失望程度也会越深。因此,中小学生在做某些事之前,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期望值也不要设得太高,尽量从自身能力和条件出发,实事求是的为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完成,从而增加自信,消除自卑感。

再者,一定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应对你所面临的挫折,经受挫折后要认真客观地总结经验,冷静分析找出原因,不要只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行,或是大脑反应慢、不聪明等因素,以减少自卑感的产生机会。

还有,要经常与同学进行友好交往或者学习交流,一般自卑的孩子大多也会有孤僻的症状,如果你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别人交往,不去了解别人,被动的让别人去了解你,这就会让你变得更孤僻,更没有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另外,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以增强自信,消除自卑感。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还是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想尽一切办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对于否定的评价要进行客观分析,看看是否对自己中肯,不要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打压性批评。学会接纳自己,客观公正的认识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原有的价值,扬长避短,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多看书,集中精力抓学习,以此來转移自己的自卑心态。

此外,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改变,在学习和与同学交往中逐渐锻炼自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培养自己的自信能力,将与别人的差距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不断强化自己内心的自信意识。其实,克服自卑的关键就是增强自己的自信,正确认识自己,从多角度看待自己的价值,从中找到自信,有了足够的自信心,自卑自然就会飞灰湮灭了。

篇10: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

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来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时,家长不要长时间的唠叨,因为在备考阶段家长很容易把自己的紧张情绪通过唠叨来集中在孩子身上,沟通变成说教,效果很不明显,反而背道而驰。

建议沟通的开始家长要先留给了孩子倾诉的机会,自己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即使孩子表露出很多负面情绪,也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宣泄,因为这是他自我减压的最好时机。随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感性的负面情绪上转移到理性的学习方法上。

2.不唠叨,营造温馨的环境

有调查显示,学生在临考前,最不爱听到的话是家长每天询问“复习得怎么样啦”。他们没法回答您,而且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

所以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安下心来,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学习和复习环境,使他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并尽量少地去批评他,即使不是学习方面,哪怕是生活的懒散,行为的不规矩,在这样的阶段,家长尽量不要吭声,这是您对孩子的体谅,也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好。

3.不心急,让孩子降低期待

当孩子为模考成绩担心时,家长要让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据成绩,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浮动大约5%~10%,分数越高,浮动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以此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有挑战性而且通过一定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比太难或太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中考前初三考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一、考试进行时

第一,要以平常心态对待高考,很多高考状元都有这样的观点,高考就是平常的考试,只不过是考场监考人员等换了一下而已。

第二,在考试时,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类题,一类是平时经常在做的熟题;一类是生题和超范围题目。遇到熟题当做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唰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虽然自我发现错误,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首先,战略上藐视卷子,战术上重视卷子,特别对简单的题一定不要马虎。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的纳入囊中。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务必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命运不会特别眷顾某人,这时,要在心理上藐视之,在“战术”上重视之。

二、细节问题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所在学校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太迟了,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收拾仔细,万无一失。

中考前一夜,你要做什么呢?别再看书了,快收拾一下你的行装吧——找个稍大的、结实的、透明的塑料袋,把自己的准考证、学生证、文具等考试必备品都放入其中,仔细检查核对完毕后,放在书桌显眼处。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紧张有利于解决大难题,而容易的工作需要高紧张。若将此运用到考试中,那么越是大考(期中、期末、高考)越要放松,而平时独立作业要紧张一些才好。换言之,平时高紧张,考时低紧张,能让人最好地发挥。中考的成功=实力+心态。因此,中考既是打知识仗,也是打心理仗。正因为如此,考前和考场上调节好心态非常重要。

篇11:如何给与伤心老人的心理帮助

不久前,78岁的张老送走了相伴50多年的妻子。原先每天去公园遛弯、打拳的他,天天把自己锁在屋里。老伙伴们放心不下,经常来探望。老张话也不多,总推说“不想提伤心事”。偶尔,他才轻声低语两句:“每天活着都是受罪,哪儿有资格出去玩呢?真想随她一起去了。”

随着年龄增长,不幸总会不期而至。短时间看,不去触及这些伤心事,好像能保护情绪。可长期看来,就无异于把悲伤“慢性化”。一旦遇到熟悉的事,就容易触景生情,引起自责、内疚等情绪,接着还可能诱发自我怀疑和否定。尤其对老人来说,回避坏消息,或把悲伤装在心里,就难以找到情感出口,更无法开始新的生活。

因此,遇到伤心事后,首先,老人不能封闭自己、孤立离群,最好能确保和子女、亲朋住在一起。同时,要适当和别人谈论这件事。把“不幸”说出来,等于是在不断提醒自己,这事已经发生、过去了,现在的“我”是安全的。

篇12: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心理的案例

我班的李某最近总是精神不振,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无精打采,还经常的请假、迟到、旷课,发现问题后我及时的与家长联系,反映了情况后,在家长的怀疑和叙述中我慢慢了解到学生经常无故请假、迟到、旷课的原因,这时我提出让家长配合并在他的同学间深入调查了工解,开始对李某进行思想和行为帮助,主要的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了解

帮助对象:李某,男,16岁,某技校计算机班学生。

同学叙述:我初中时与他是同一个班的,他的情况我了解一些: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他就经常的上课无精打采,要么就是上课睡觉,又或者是经常的迟到、旷课,经常是偷偷的三两成群地和同学一起去上网,后来只要一有时间就往附近的网吧跑。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比较少去上网了,虽然经常唉声叹气,我都以为他转变了,没想到近期又和以前一样了,每天上网回来就是两眼通红、精神不振,平时也是一付无所事事的样子,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一个人跑到网吧上网,一上网就没日没夜。

家长痛诉: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周一两次的晚归,开始问他是说到同学家玩去了,后来变成是经常的晚归,还隔三差五的要钱,说是买学习用品,直到班主任打电话来说,这段时间经常的旷课,才在质问中知道他开始去同学家玩的时候是在玩电子游戏,后来在同学家玩的不过瘾就直接到网吧里面去玩了。为了收笼他的心不要往外跑,在他要求下买了一部电脑给他,刚开始一段时间是好了一点没往外跑了,但他在家时是经常的玩到很晚才睡,就对他进行控制,结果隔三差五又往外跑了。所以他的成绩是一落千丈,没有考上高中,不想让他读书又怕他学坏,才让他继续的到技校读书,让他学一门技术,为以后的生存打下基础,谁知道他现在又„„

对象主诉:最始选择报读计算机班就是以为可以多点时间上网而不会被干预,但是当现实和我的想法不符时,我又开始出现厌学心理,所以我最近一直情绪低落缺乏学习的动力,虽然有时自己很想去学可就是只想没有行动。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生活过得一点动力都没有,好象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不想去干。只有在网络的世界中才找到了自我,和不知名的网友进行交流才无拘无束;在烦的时候在游戏中才会抛开所有的不快。有时在爸妈和老师的说教下我也想过改正过来,可是„„

个人成长史:在了解中知道,家长早期长年在外,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住,直到初二下学期出现了这些情况后才从深圳回到家里发展,在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家长的长年不在家,就想在经济上对他进行补偿,造成他的经济较宽松,有更多的空间经济去自由支配,在出现

了上网夜不归宿的情况下,父母才开始重视和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二、评估和诊断

诊断及诊断依据:美国金伯利杨教授的测评方法:网络成瘾的测评一些问答构成,使用问卷进行自测并且观察了解近期的活动,综合上面的两项进行评判。评估:厌学心理重,情绪低落,自我控制力差,上课时无精打采、睡觉或者说话,作业不做或者抄袭别人作业甚至让别人代做。在老师的教育下,他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家长、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虚度时光。满口网络语言或粗言秽语,不讲文明礼貌。

诊断:通过了理和自述发现他非常喜欢上网打游戏或聊天;每天上网打游戏或聊天约3个小时或以上;稍微长一点的时间不上网,就会出现焦虑状态,即紧张、敏感、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以上特征表现可以诊断为:网瘾第二期 “中度成瘾期”。

三、成瘾心理分析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走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技校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大学生的高考、考研的动力,“今天你e了没有?”、“有事Q我!”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口头禅,你没有接触或带上一点网络的语言和游戏的内容就会被同学说“OUT”。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网络才是“给力”得,其它“神马都是浮云”。

1、好奇心驱使走出第一步:刚开始,到同学家上网,很好玩,听上网的同学说了网上的一些内容,很有意思,于是,由于好奇心使他经常的往同学家跑。在同学家已经开始觉得网络世界很精彩,感官刺激的东西很多,应有尽有。但是老是到同学家上网不能满足他的需求的时候就往网吧里跑了。

2、从众心开始让他迈出第二步:十六七岁的年龄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有强烈的影响,为了潮流和时尚,你网我也网,同时辨析能力又不强。在网吧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上网后不停地点精彩画面,一不留神,就进入了不该去的地方,从而开始迷恋。

3、迷恋网络仅仅是踏错步:当对上网产生依赖、留恋心理的时候,特别是遇上导致青年学生堕落的三大杀手: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时,虚拟的网络世界吸引着他一步一步的走向沉迷。游戏软件的惊险刺激,险象环生,扣人心弦;网上聊天的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无所顾忌。便开始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唯独对上网情有独钟,渐渐地便产生了迷恋心理。

4、反判和自卑让他进入沉迷状态:由于经常上网造成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萎靡不振、身体憔悴,学习的精力和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造成成绩直线下降。成绩的下降不免会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恨铁不成钢,但他没有及时的纠正,而是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在作怪,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破罐子破摔,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从而进入沉迷状态。

四、治理方案及目标

治理方案:

第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强化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达到逐步减少上网时间和绿色上网。让学生在自我控制中起到一个心理暗示,网络不是万能的,沉迷网络只会让自己的未来一片空白。

1)要求学生把需要上网的事情和大约时长都写下来,再进行安排,让他自己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如确定上网时间,该下网时就下网;

2)请家长、同学监督,到时提醒必须下线;坚决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3)要求家长合理安排他的零用钱,从减少到网吧的次数到杜绝去网吧,从减少给游戏冲值到不再往游戏帐户冲值。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领悟:领悟是克服网瘾的心理不适与障碍的关键。全面深刻地认识其心理不适与情绪障碍的过程伴随着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积极地协调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改变某些偏见与消极的行为方式,防止和减弱不良情绪对心身的危害。

首先要求学生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动力。

其次增加老师和家长赏识孩子的机会,让他树立一次失败不要紧,积累经验,爬起后重新再来最重要。

最后创设环境让同学多邀请他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让他在和同学沟通和交流中领悟现实。

最终目标: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

五、咨询效果的评估 第一阶段(一个月的时间):回访和同学中了解到李某只有在周末时才会去上网,同时每次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内,和同学的交流也增多,下午课后会和同学一起去参加健身活动,不再有一放学就跑到网吧的现象。再次使用“网络成瘾的测评”分值明显降低。

第二阶段(两个月后)再次跟他父亲通电话了解最新情况时,一连说了几个谢谢!

六、后记

1、网络利弊分析:

利用网络的益处:(1)有利于就业: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通过网络,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更多的就业动态和职业需求。(2)有利于扩展知识面:学生触网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特网是一本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信息量大,互换性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使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极短的时间内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大量的有用资料,极大地开阔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视野,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3)有利于平等交流。网上聊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间空间,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隐敝化。同时十六七岁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僻,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与人交往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网络恰恰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相对平等宽松、隐敝的交流环境。

网络带来的弊端:(1)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学业。(2)迷恋上网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3)迷恋上网有害身体健康。(4)迷恋上网有损心理健康。(5)迷恋上网容易滋生是非。

2、网络利弊思考:

正如湖南师范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所言:“如果你爱他,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引导工作做在平时。

1、经常的进行正面说服教育,引导调整心态,增强自控能力。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要趋其利而避其害。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正面引导;组织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上网的正确认识;开设讲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搜集迷网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增强自控能力,避免染上网瘾。

2、多方共同努力,加强班级管理,联合家长齐抓共管。要加强课间管理、宿舍管理、出勤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课余文化活,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中来。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发现孩子经常上网,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的益处又不沉迷网上游戏、网上聊天,远离网上色情。合理安排好孩子生活费。

上一篇:企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下一篇:食品及营养标签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