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2024-06-03

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共8篇)

篇1: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浅谈运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其中,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因为,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广泛,最直接,最紧密。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行政管理范围十分广泛的国家更是如此。所以,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法行政。结合运管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实际,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是运管部门工作运行的基本准则、是履行管理职责的基础工作、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基本特点。具体来说,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行政是运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依法行政的核心是通过实施反映客观规律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法行政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是一致的,至少在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是相同的,一是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体现人民大众的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的法律在制定过程中能够广泛地征求意见,最大限度地吸收群众的建议,代表人民的利益。二是两者都坚持科学精神、反映客观规律。科学的发展观是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观;法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法律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论证的过程,就是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东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运管部门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就是尊重人民的利益,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只有通过依法行政,把我们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纳入法制的轨道,尊重法律的权威,科学发展观才能在运管建设、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体现。

二、依法行政是运管部门构建和谐运管的客观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才能构建出真正的和谐运管、真正的和谐社会。首先,运管系统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才能维护社会公平。在运管系统通过依法行政所创造的法治环境,可以确立行为主体间的平等地位,从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其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加强运管行业管理、维护交通行业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净化道路市场环境,建立安定和谐的行业秩序。最后,在运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依法行政是提高运管行业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全面提升运管行业管理的综合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成分多元化、群众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政府的行政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运管行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严格执法、不公正执法、不文明执法。这些均属于违法的执法行为,它们常常引发行政相对人的不满、抗议、甚至产生过激行为,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人为地增加了管理阻力。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没有严格依法行政有关,都可以通过推进依法行政予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严格规范执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击违法行为,树立运管部门的威信和权威,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运管行业管理水平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四、依法行政是加快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运管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管理的综合水平,全面增强运管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健全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必须在运管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够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构建和谐运管、能够提高运管行业的管理水平。

运管依法行政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全局性工作,只有从运管事业全局的角度认识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运管工作才能做的更好。我们要带头学法、守法。积极探索、研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树立运管部门的威信和权威,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运管行业管理水平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运管事业的发展一定会阔步向前。

篇2: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机关行政效能是机关工作作风、效率、效果和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昆明正处在大改革、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招商引资、工业突破等工作,都在紧要关头,这时提高工作效能,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对我们发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十分重要。

(一)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加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强调机关服务意识,减轻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衔接无缝,执行畅通,树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解放思想,创新工作。

为了适应新昆明新形势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振奋精神,打破常规,推进创新实践,实施跨越式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三)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夯实群众基础,给公众信心和动力。

抓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呼声,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和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从本质上达到为民服务,构建真正的“阳光政府”“和谐社会”。

二、目前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

干部对行政效能建设的认识模糊,对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干部缺乏开拓进取意识,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思想认识打了折扣。

(二)是目的不够明确

由于认识上的偏颇,致使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行政效能建设的目的不甚了了。造成干部面对跨越式发展的形势墨守成规,工作成效打了折扣。

(三)是考核不够认真

由于考核内容不够细致,也不便于操作,致使考核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之嫌,考核效力打了折扣。

(四)是制度不够健全

健全各项制度是抓好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行政效能建设在个别基层单位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制度建设打了折扣。

三、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增强工作责任心。

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承担工作责任,敢于负责,做“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工作者,着力解决责任流于空谈、流于形式、得过且过、马虎应付等问题。

(二)是要提升工作质量。

工作既要有“量”的积累,又要有“质”的飞跃。要教育干部职工熟悉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当内行、说行话、办行事。在工作中突

出一个“好”字,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着力解决干部职工中业务知识匮乏、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目标不明确、做事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没尾、措施落实不力的问题,破除无为观念。

(三)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强化效率意识。在工作中突出一个“快”字,力争主动,向“快”字要效益、要效果。着力解决工作不按时办结、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工作运转环节中“梗阻”等问题。

(四)是要提高决策水平。

部门领导干部要加强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作出科学的、理性的、有效的决策,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制度。解决少数部门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甚至违规决策等问题。

(五)是要强化工作纪律。

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严密的纪律意识,打造一支纪律过硬的机关干部职工队伍。切实解决不依法行政、不遵守工作纪律,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顾大局、破坏环境、哥们义气和人情关系大于组织原则,执法不严、纪律松懈、不受规章制度约束等问题。

(六)是要增强工作执行力。

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讲执行、重执行、真执行,确保执行到位、执行有力。着力解决执行力缺失、执行力弱、执行难和执行盲区等问题。是要转变工作作风。

(七)是要转变工作作风

要教育干部职工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结合当前我区正在开展的四成联创等各项主题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的现象。

(八)是要树立清廉情操。

篇3: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依法管理,以人为本

所谓“从严管理”就是要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或标准要求认真仔细地加以管束或从严负责落实。 依法依规治企是推动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工作标准的具体表现,是促进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的基本保证。 依法从严管理要求企业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制定企业发展的经营措施。 从企业宏观发展角度出发,就需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依法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管理实效。

1企业要想做到依法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人的管理”。 简言之,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企业必须关注每位员工的合法利益,否则企业不会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管理以人为本应当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 凡是真正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其管理效率会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企业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获得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 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企业管理层次不断提升的基础。 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员工利益的维护,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独特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乐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企业。 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才能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人力资源优势。 现代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未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关键。

(1) 企业要加强政治建设, 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 让爱岗敬业成为每位员工的一种本能。 要明确每位员工在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要加强员工的企业发展使命感,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维护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企业平等温馨的企业文化,让每位员工都关注企业的发展。 这样才能够把员工的聪明才智真正迸发出来,让他们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同甘共苦。

(2)企业应当重视员工的道德建设。 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树立工作的主动积极性。 但是,要想培养企业员工的这种主动工作意识, 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员工的感化教育。 企业重视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让员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让他们树立更高的职业道德意识。

(3)企业应当重视每位员工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遇。 要关注企业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了解他们在个人、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可以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得到加强,最终推动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2依法从严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严格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说, 是一套使员工能够程序化操作的规则。 依法从严管理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 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条件,通过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及其人员,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紧紧围绕企业当前的发展特点展开,要细分制定不同部门人员的规章制度,让各种制度真正成为每位员工工作的标准。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做好维护企业规章制度的表率,对待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不管身处何种职位,都要一视同仁,严厉查处。 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就应当成为企业上下共同遵循的标准。 如果有制度但不遵循,最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3依法从严管理必须苦练内功、搞好班子建设

一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兴衰成败。 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所以,配好领导班子,是从严管理的重要环节。

(1)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做到量才而用。 尤其是企业各个部门的一把手,是该部门领导人员的核心,应当从组织管理和决策等各个角度出发仔考察, 而后才能够确定一把手人员。 在建立企业领导班子的过程中, 要重视不同人员的个性特点,让他们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够建立更加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领导层。

(2) 要建立严格的企业绩效考核机制, 对待管理水平高、 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要进行大力表彰, 以此作为评价相关人员工作实效和晋职晋升的依据。 相反,对于工作不力、管理效率低下的企业人员,应当要求其推出领导岗位,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培训,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够继续上岗,而对于严重管理不善的人员,要坚决撤换。

篇4:浅谈依法行政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摘要: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开展行政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实现依法行政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行政立法,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关键词:依法行政;意义;实现途径

一、依法行政的意义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是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途径和保障。因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

首先,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国家事务最大量、最主要的是行政管理事务,主要由行政机关执行。我国大部分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以及全部行政法规、规章都是由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如果行政机关不能依法行政,国家主要部分的公共事务就不能依法管理,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最主要的内容。并且,行政机关人数最多、权力最广泛,与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关系最密切,其活动影响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和提高,影响公民权益的保障。如果行政权力不能得到法律的控制,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就难于得到保障。

其次,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无需强调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行政机关应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保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经济运行稳定、民心安定、社会管理有序、社会生活有序的和谐社会。

最后,依法行政有利于高效、廉洁政府的建设。

效率是行政的生命,高效性是行政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具有高效率的办事速度。当前,行政机关职责不清,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行政效率低下。所以,实现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和道德修养,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活动高效率;注重行政时效性,要求行政行为迅速及时,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约束,严格依照行政程序法行使行政职权,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作风,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遏制腐败,维护政府的廉洁性,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艰巨任务。法律具有公开性和确定性,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依法公开,按法办理,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因此,依法行政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经之路。

二、实现依法行政的途径

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是行政的主体,各级行政机关又实行首长负责制,因此,依法行政的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要做到依法行政,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首先必须解决行政与法的关系问题。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从属于法,这是行政与法的基本关系。总的说来,要确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目前,少数领导干部固守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对依法行政工作未予以高度重视。这充分反映了部分行政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因此,要不断加强行政主体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的培养,加强宣传教育,经过培训、轮训的形式不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定期考核,结果与职位晋升挂钩,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第二,加强行政立法。行政机关不能随意采取行动,只能在法律的授权范围内采取行动,否则行为是无效的。目前,我国行政立法不可谓不多,但是存在立法无序,局部立法、部门立法,片面追求立法数量的现象。所以要规范立法,清理和废止那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法规,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还要根据现时依法行政的要求,完善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同时,在行政立法中,还要特别强调对行政程序的立法。依法行政本身就是按程序行政。行政程序法是行政实体法得以实施的保障,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障。所以,应尽快使行政程序法典化。

第三,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了确保政府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掌握现代服务行政的执法手段,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首先要在公务员的选拔录用上提高门槛,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执法。经常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促使公务员形成守法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公务员守法更为重要。只有行政执法者人人守法,政府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他们的勤政敬业。

篇5: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依法治国,本质特征是把广大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用以治理国家,也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由广大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必须也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只是在人民授权范围内行使某些行政管理权或司法权,任何机构和个人绝不能未经人民授权或者超越人民授权成为站在人民之上的治理国家的主体我们常讲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果公仆成了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成了治理的对象,这就把关系颠倒了。所以,依法治国,包括依法治市、治区、治厂、治乡等等,都不能异化为由少数国家公务人员以权治民,把法作为权的工具,作为行使权力的手段去对付人民群众,这是与依法治国的宗旨背道而驰的。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治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专制时代也讲法制,而那是“法令者,防民之具也”,法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进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自觉地清除人治的影响,建立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法制很不完备。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更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要用法治取代人治,要以民主之法,治社会主义之国但是从总体来看,我们现在仍处在由人治向法治转化的过程中,处在由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向依法监督制约权力的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当前,在不少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中,口头讲法治,实际行人治的现象,“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不愿接受人民对权力监督制约的现象所在多有_因此,在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上,真正确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念,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依法治国,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二有些同志,其中不少是信奉“人治”,信奉“权大于法”的人,把人大看成是搞形式、走过场的地方,甚至把人大当成是找麻烦、多事的机构,看来这些同志应该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真正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切实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人大也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大的立法职能、监督职能,真正体现出广大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权力.对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监督权力,把人大建设成为宪法所规定的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

二、依法治国重在以法治权、治官

我国现己颁布实施的法律中,80铸是通过行政活动来体现和实施的,所以,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全体公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要依法规范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使他们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做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这是依法治国十分重要而又大量的任务。

国家干部奉公守法的表率作用会给广大群众带来很好的影响,而政府公务人员、司法人员违法乱纪,比普通老百姓违法造成的危害更大影响更坏。有些老百姓的违法行为,既有本人的责任,也有不少是与大大小小的当权者有关。有些当权者为了自身和局部的利益,以自己手中的权力幕后指使或包庇纵容违法犯罪行为。当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假冒伪劣有增无减,滥伐森林、污染江河、乱占耕地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当地当权者的默许和保护。事实表明,法不能治权、治官,依法治国将是一句空话。

把依法治国的重点放在以法治权、治官上,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靠法律来规范、制约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前进中也不断出现种种干扰和阻力。你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有人就以权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你要搞活流通,有人就以权搞地区封锁、部门垄断,搞官商结合、权力经商;你要珍惜土地资源,依法保护耕地,有人就以权倒卖耕地;更有甚者,有人以权走私、以权抗税、以权弄虚作假,等等。总之,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人却使权力进入市场,搞“权力经济”。事实表明.如果不以法治权、治官,我们推行的一些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作法,在有些地区或部门,或者执行不下去,或者“走样变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很难真正建立起来的。

三、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要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执行宪法和法律,是按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办事,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保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是以宪法和法律所具有的更为普遍的约束力和更为广泛的权威性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推行依法治国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各级党委领导要带头学法、懂法、强化法治观念。第二,党委要模’范守法、自觉用法党委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时,在制定各项重要决议、决定以及发表重要讲话、指示时,都要认真做到处处注意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委能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实施党的领导,就会推动政府更加重视依法行政,从而确保全党全民意志统一,政令畅通。第三,重视发挥人大的作用,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又是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政党,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应成为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领导人民前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注重和善于运用人大的立法职能,以法律形式体现党委的主张和意图;对涉及本地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人大依法作出决定;依靠人大依法强化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以及通过人大经民主与法律的程序任免干部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党的领导置于更为广泛的人民民主的基础之上和法律的权威之中,无疑会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正确有效。

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1996年2月8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同年3月17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战略目标,1997年1月21日在中国法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中国法学界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载入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可以充分看出中央领导人依法治国的决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依法治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也势必造成混乱。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法律逐渐形成了体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还不够完善,还要进一步推出适合中国经济改革步伐的、满足国家管理、新的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然而单纯从法律体系方面着手依法治国,还远远不够,而必须树立全党、全社会依法治国的观念,这就必须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一、1.法律是中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具体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及其执政党并不完全代表人民,而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因而,其法律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体现的是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广大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这一立法机关,实现对国家重大问题的立法权,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立法权,对国家机关的组建与监督权,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种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这也是社会主义能够,也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地方。坚持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用法律来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

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承担义务和责任,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均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保障公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侵害,必须高举法律的武器,提高法律意识,对侵害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行为都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法律制裁,使公民得到公正的保护,只有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个人民主权利,才能够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3.法律是民主监督的法尺

国家机关被人民授权管理国家的同时,为防止权力被无限制滥用,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监督国家机关是否依据法律授权,依据法律行使权力,防止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而监督的法尺就是法律、法规。没有法律作为评判标准就无法进行是与非、对与错的判别,也无法追究法律责任,无法对行政、司法、审判行为进行约束,所以实行民主监督必须与法律相结合,法律是民主监督的法尺。

4.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是法制的民主,民主政治没有法制的约束带来的将是混乱,法治的实现也离不开民主的充分发展,没有民主的法制是独裁的专制。所以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国在宪法中规定了民主的基本制度、运行程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等。使社会主义民主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依法来调整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依法来保证公民的民主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从1978年开始,国务院陆续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不少规范,初步构成了中国法律体系的框架。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已出台的法律有的规定还过于笼统,有的比较片面;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中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象程序法这类法律的推出更是迫在眉睫。“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公正的程序是正确选择和适用法律,从而也是体现法律正义的根本保证”。

依法行政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依法行政原则即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要求政府必须依据法律、依据法律授权行使权力,并且必须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使权力,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由于政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要机关,行政行为也同样是管理国家的行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重要的组成部分,行政凭借法律本身的权威性、稳定性、连续性、公正性、依法规范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司法、行政监督,就使得行政管理具有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依法行政并不会脱离党的领导,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就是在自由中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商品交换的结果。虽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受一支“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失业人数剧增,影响了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用国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用货币政策、调整利息等政策进行调节,进而用立法来完善调控。国家不仅通过调整经济运行的经济法、商法等法律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还要通过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法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等法律来对社会资源进行宏观调节,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使经营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通过竞争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为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必须通过国家对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与平衡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法制的变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下引发的;同时,市场经济的改革又为法制社会提供了生长点”。经济的发展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也同时起到了推动依法治国的作用。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有一个“度”和“量”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曾经历了完全不干预、全面干预和有限制干预几个阶段,从效果来讲有限制干预的效果更好。这就是国家管理经济须要掌握一定的“度”和“量”,而解决的方法只有依靠法律。一方面用法律对总的规则进行规范,一方面用法律的特性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依照法律对市场行为进行调节、控制,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多方的权力和利益,加强对市场经济管理的力度;借助法律,打破区域性贸易,并走出国门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所以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加强党的廉政建设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注重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腐败作风不仅要受到党纪的处分,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只有用法律武器来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才能使党的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依法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查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逐步发展,我们不断地面临新环境,需要解决新问题,由于封建思想、资产阶级腐朽东西对党员干部的侵袭,个别党员丧失了理想和信念,发生了腐化和堕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提高到法制轨道上来。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贯彻实施,使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有了行为规范;并集中力量查办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坚持在法律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也只有将党纪与国法的结合,强化法律制裁作用,才能重新树立共产党员的形象。

篇6: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诚信守法,都与企业依法治理和法制建设水平密不可分。为了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安康突破发展进程,实现安康全民富裕,市委、市政府将“法律进企业”纳入“五五“普法规划,作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主要载体之一,扎实开展“诚信守法企业”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努力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企业依法治理的开展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法制建设是全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企业的改制重组、产品结构、企业规模、经济总量、效益空间,同时也要衡量企业法治水平的高低。企业自身是否能够顺利发展,是否能够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诚信守法,都与企业依法治理和法制建设水平密不可分。为了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安康突破发展进程,实现安康全民富裕,市委、市政府将“法律进企业”纳入“五五“普法规划,作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主要载体之一,扎实开展“诚信守法企业”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努力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企业依法治理的开展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全面开展依法治理,建立诚信守法企业,是群众的需要。企业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广大群众。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缺少严谨的法律服务概念和客户责任感,缺乏规范的依法治理操作和正确的法律服务处理,导致“霸王小企业”的出现,不仅破坏市场良性发展,更影响了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二、企业全面开展依法治理,渲染法治氛围,是企业的期盼,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涉企法律在我国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新的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在外部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形下,企业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诸如《劳动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公司法》、《合同法》等。除此之外,法律风险防范、控制与化解的机制建设,也是企业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法律常识。我市企业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企业普遍还缺乏既懂法律、又懂管理的专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需要用法治护航自己的发展。

篇7:论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摘要: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推进依法行政,本文通过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重要意义的论述,说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加大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步伐。

关键词: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和谐社会;新农村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推进依法行政,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2007年7月召开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市县政府贯彻落实《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了全面部署。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有法律上的根据。行政行为的内容、形式、程序都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要求进行。凡是在法律上没有根据的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行为或非法行政行为,就应当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依法行政一是要保证国家权力的依法实现,使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得到正确行使;二是要防止非法行政,保护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国家和对社会负责的统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法律作为自己行政的根据。因此,所谓乡镇依法行政是指乡镇政府依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在法定权限内、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的过程。乡镇依法行政要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二、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者,乡镇政府直接面对基层,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乡镇依法行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极其重要。加强乡镇依法行政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基层的实施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根据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条社会多元化协调健康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牢牢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任何现代社会都离不开法律的调节和约束,没有法治的社会必定是**无序的社会。要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因此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我国政权体系中的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经常,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也是处理社会纠纷、营造和谐社会的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为前沿的阵地。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就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职能,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了,社会纠纷就会减少。因此,乡镇人民政府积极推行和落实依法行政,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反,如果乡镇政府不依法行政,极易诱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蔓延和扩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第十一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勾画了生产发展,生活幸福,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蓝图。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的建设的内容和奋斗目标。物质文明是基础,因此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生产发展了,生活幸福才有物质保障,村容整洁也就有了物质基础。生产发展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管理民主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就是全面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是农村市场经济制度能否建立和完善的关键。乡风文明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涉及道德与法制两个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道德是基础,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法制是保障,具有强制性,是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乡镇政府不依法行政,不能模范遵纪守法,知法犯法,执法违法,必将淡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影响一方治安的稳定,伤风败俗,何谈乡风文明呢?管理民主是政治文明的目标,主要是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内容。法治是民主内容实现的保证,依法行政是管理民主的根本要求和实现形式。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必须依法行政。

总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我国政权体系中的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经常,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也是处理社会纠纷、营造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为前沿的阵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所以,必须加大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步伐。

篇8: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人是学而知之, 绝不是生而知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下来叫的第一声就是一首诗”。世界上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都是从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这条路走过来的。马克思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学之人, 他从小博学, 凭着超人的聪明才智和长时间的刻苦学习, 研究出了具有推动加速向文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资本论》等名著。

解剖了整个客观世界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 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人所共知的学习爱好者, 从小在舅父和老师的教育下认真学习, 白天放牛、割草等挤时间学, 晚上抢时间学;在长沙刻苦学, 在北京努力学, 干革命的秋收起义、长征等过程中都勤奋学。他对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军事专著等, 博学多闻, 不仅成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还成为闻名于世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和一代诗词人。伟人们都爱学习, 一切基础学科专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以及所有特殊专业的专家学者们都爱好学习, 这是绝对正确的。然而, 我们普通人之间也有好学之人, 也有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贡献的雷锋、张海迪等普通人。雷锋从小出生在贫苦农民家里, 没有条件读书, 在部队里天天坚持不断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 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都研究得比较透彻, 对中共党史、党章的有关知识认真学习, 从思想政治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他心灵深处的烙印是对我党无限热爱, 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他的结论是:“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 人不学习毛泽东思想也不行”。他决心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世界观, 就是通过广泛深入学习有关知识而产生的, 由于雷锋同志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加上他长期的努力工作, 使他慢慢地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张海迪身残志坚, 她拖着下肢全部瘫痪的身躯, 坚持白日昼夜钻研针灸治病技术, 为广大患者义务治病, 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作出了她对社会应作的贡献, 获得了社会对她的赞誉, 成为残疾人奋力拼搏, 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的好典范。

从类型上讲, 学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真读书学习, 这种类型是指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名人们不仅阐明了读书的好处, 而且强调了努力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个文人从陶冶情操的角度是这个阐述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如此看来, 知识的海洋里可寻找到很多奥秘, 真是学海无边!我们每一个有条件之人都应该多读书学习。另外一类是从实践中学习知识, 武装自己, 提高自己。如向名流厨师学习烹调技术, 就可制作丰盛的宴席, 农民向农技人员学习, 就能掌握科学种田的方法。新工人拜老工人为师, 就能学到技能, 就能从事老工人所从事的工作。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学习, 就能掌握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要领。一切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都是向别人直接学习的方法。不管是从书本上学, 还是从生活和工作中学, 总的来说, 每个有条件学习的人都要多学习和努力学习。

从学习方法上讲, 任何人学习也应该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一个具有正常学习条件的人, 学习方法得当, 培育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上认真、刻苦和努力, 就会在极短时间内学得想学到的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大多数大中小学生都认为, 在早晨读书或背书, 其余时间做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读书学习效果较好等。但是, 有的人就是不去探讨较好的学习方法, 只经常通宵达旦学习, 连白天吃饭时间都不放过, 从不浪费一点时间, 长久的坚持疲劳战, 导致精神萎靡不振。从表面上看, 这种人在学习上似乎很专心, 这种精神可佳。从事实上讲, 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对的, 它违背了生命正常运动的客观规律。又如, 有的在校学生, 上课时东张西望, 不认真听教师讲课, 课后又重新去学习教师已经讲过的东西, 有的农民在农技人员授课时, 总是在下面东讲西讲, 自以为是, 具体操作起农业技术来, 脑子里全是一片空白。这些学习方法是绝对错误的, 是一定要改才行的。因此, 人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从学习认真的程度上讲, 我们只能仿照古人“头悬梁, 锥刺股”或废寝忘食的学习认真程度, 必须具有“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才能做到学习只进不退;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要有拼搏精神,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也就是名人说的那样, “天才出于勤奋”, “勤能补拙”!同时, 学习还应争分抢秒, 只争朝夕, 切忌象《明日歌》所说的那样:“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君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伟人们和众多的学者们以及普通的典型好学之人, 他们为推行整个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归结起来, 他们都是时时、日日以学为基础, 加之学习方法得当,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下, 加上努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努力工作。古言之:“一个人干到老, 应该学到老”,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今天任何一个人是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的。21世纪各种知识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 如社会学家们所论的那样, 五天发生一次知识大爆炸。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 中国人将接受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挑战, 真是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今的阿混和南郭先生将无法生存下去!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 就是要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这是因为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时不我待。这是国际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等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要求, 学习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 是每个有志之士的必经之路。学习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手段和一切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东西, 就是为祖国屹立于东方之林做点贡献。学习我国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等有关知识, 特别是在学好前两者的前提下, 要多学当今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知识, 并把有关理论用于实践, 或者是指导实践。反复经过理论一一实践——理论这个模式去检验、发展和完善, 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才不说外行话, 才不干外行事, 更不成为社会的包袱。

上一篇:门店商品库存管理制度下一篇: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