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2024-04-12

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共14篇)

篇1: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该文探讨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济晋高速公路穿越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实例分析,这一研究结果在我国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 者:陈雪珍 作者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刊 名:海峡科学英文刊名:CHANNEL SCIENCE年,卷(期):“”(4)分类号:X8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公路建设 层次分析法

篇2: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更侧重于环境的末端治理,无法将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密切结合,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而清洁生产在这方面却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根据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在联系,尽快地将清洁生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清洁生产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充分应用.作 者:刘丽    Liu Li  作者单位:锦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锦州,121000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1) 分类号:X38 关键词:清洁生产    环境影响评价    过程控制    末端治理   

 

篇3: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 我国当前水资源工程现状以及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 导致我国实际可用水资源不断减少, 这也是加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 随着众多的水资源受到了工业发展的污染, 导致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这对于我国水流域经济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 导致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都是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所以对于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生态流域中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安全评估, 以便对于我国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于水资源安全状况评估需要进行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研究, 这也会导致当前的水资源评估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成果, 但是鉴于水资源安全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问题, 难以通过一两个指标参数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所以对于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系统的模型问题对于当前水资源安全管理问题是当前重要的, 其目的是就是对于我国当前的主要河流区域以及渔区淡水资源的安全进行全面的评估, 为我国当前水资源的安全管理状况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数据以及参考经验。

2 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的重要性

就我国当前水资源的发展现状而言, 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对于我国当前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于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都是极为重要意义的。在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应的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的系统模型,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建立层次分析法。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对于当前我国的水流区域水资源安全状况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上述表明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能够为我国的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的运行都是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针对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导致其复杂性强, 所以针对所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1]。

水资源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生活状况, 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对于我国地区的流域、水资源的区域的开发、管理以及调度有着重要意义, 就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需要以水资源安全评价体系为基础, 以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评价结构和指标体系的权重, 以模糊评价模型确立评价矩阵, 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 (2) 针对所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需要通过实际的河流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 用于验证所建立的水资源模型是否正确。

3 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应用分析

我们可以对水资源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对于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需要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分析所建立的模型的可靠度, 本文主要针对黄河、海河以及长江流域周围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但是在上述三个企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小, 与其他地区水资源的贫困指数相比而言, 还是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的, 通过使用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可以对于其进行全面分析[2]。

通过查询资料可以知道长江流域与松辽河的水资源安全情况大致相同, 主要表现为:地区水资源总量比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大, 但是由于地区人口总数大, 导致水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海河中段区域、黄河、淮河等这三个区域的水资源的安全情况大致相同, 主要表现为:地区水资源总量中等, 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生态水平比较脆弱;而针对西北地区而言大部分的河流地区都是表现相同的问题:水资源总量少, 但是水资源的利用率十分高, 由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所以导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但是存在少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丰富, 又因为该地区的人口稀少, 使得生态环境比较好, 对环境的承载能力比较强;相反的是珠江、东南等地区河说河流地区, 尽管水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高, 但由于人口数量多, 其可承载能力和水生态环境较差[3]。

所以通过上述对于我国河流地区的进行大致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对于我国西南地区河流地区的水资源丰富, 其水资源的承担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与西北地区的情况相反, 东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地区尽管水资源丰富, 但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人口基数过大, 导致实际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所以加强水资源的调度是解决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手段, 通过实施南水北调战略来实现;而针对淮河、海河等地区的河流分析发展, 海河、淮河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开发潜力的, 但是属于低水平的开发, 而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总量相对来说较为匮乏, 使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都是属于高水平的开发;而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的水资源承载量而言, 西北地区的尤其是西藏地区的水资源承担量表现出盈余状态, 相反在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水资源承担能力则是呈现紧张的态势, 所以加强地区的水资源的安全管理, 通过加强我国的地区水资源的调度就可以改善我国部分地区所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通过加强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积极发展水资源处理技术, 例如污水的膜处理技术等等, 提高我国当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4]。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估模型, 对于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现状而言, 且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当前水体污染状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 常规水处理技术的净化功能有限, 导致处理水中污染物去除能力较差, 就针对于目前我国在进行水资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全面的技术问题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法和具体的方案。期望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的发展有所帮助。未来水资源问题依然是一个困扰我国以及世界性的一大难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将导致水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和侵蚀, 这也会导致在未来的研究中水资源的净化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和世纪性的研究项目。目前我们能做的除了进行相关的水资源净化研究以外, 还可以进行相关实际生活中具体节水措施来进行水资源的节约计划。有很大一部分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被人为的浪费掉。如果每一个人来进行节水计划, 从生活中进行节约, 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最后就会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这也能够有力的缓解目前世界性缺水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鹤, 李永峰, 程国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8, 22 (1) :48-53.

[2]陈治安, 刘通, 尹华升, 等.超滤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6, 37 (3) :7-10.

[3]于萍.自来水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0, (4) .

篇4: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控制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相关要求。而我们在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为了使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就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其中。本文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分析

目前我们在水资源工程建设中,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于水资源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水资源工程逐渐的复杂化,这就容易导致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下降。因此我们为了给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体系,人们就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其中,以确保影响评价的可靠性。

一、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在水资源工程中,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整个水资源工程建设各项指标综合系统,因此为了保障其影响评价的准确性,我们就将层次分析方法应用到其中。其中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水资源影响进行综合性评价

我们在对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层次结构建设主要是采用由上自下的方法,建立相关的结构层次,其中主要有目标层、环境子系统层和评价指标层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总目标层主要是对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提供一个主要的控制系统。而环境子系统层在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根据水资源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来对水资源、地区气候以及人口等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记录分析。而评价指标层在整个层次结构模型中,主要是对总目标和环境子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2、建立各层的判断矩阵

我们在对水资源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判断矩阵的建设主要是对结构模型目标层、环境子系统层以及评价系统层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记录分析,从而为水资源工程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而且我们在建设各层判断矩阵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水资源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对其科学合理的处理。

3、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和修正

在判断矩阵建立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数据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这就对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为了保障其判断矩阵建设的有效性,就需要采用一致性检修和修正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即确定同一层次各要素对于最高层(A 层次)要素的排序权值并检验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这里,B 层各要素的单排序权值和一致性指标系数,同时也是B 层总排序权值和总排序一致性指标系数。而评价指标层作为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权重,它们与相应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相乘并累加,可得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是,将待评价的复杂系统的各要素按其关联隶属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据此求解各要素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检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层次分析法,直接从原判断环境子系统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出发构造式的修正判断矩阵的准则函数,根据相关的统计方法,原判断环境子系统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的充要条件是取全局最小值,该修正准则较为直观和简便;层次分析法法通过原判断环境子系统矩阵各要素的调整来修正,因此该法的修正具有全局性;后面的 层次分析法 的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了层次分析法的計算结果是稳定的;研究表明,层次分析法的修正幅度与目前提出的其他修正方法相比很小,而排序权值的计算结果则与大多数修正方法相一致[,说明尽可能利用原判断矩阵的信息。

二、应用实例

现以中国某流域水资源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进一步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过程。该流域面积为 4.13×104km2,它东邻巴丹吉林沙漠,西连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为马鬃山低山丘陵、戈壁,南为祁连山崇山峻岭,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秦岭、六盘山、乌鞘岭、祁连山等山脉阻挡,北冰洋气流为天山阻隔,加之广大沙漠、戈壁地区的蒸发,空气中水汽很少,从东至西年降雨量从50~60 mm 到30~40 mm 不等,是中国极度干旱地区之一。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安置20 万贫困移民,在该流域拟新建一系列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兴修昌马峡水库,开挖、改建引水、灌溉渠道等和开垦荒地5.4×104㎡及相应农业配套工程,工程建成后,农田灌溉面积达到9.5×104㎡,人口达到 40多万。人口数量和灌溉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将对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影响。

而我们在对该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我们就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第1 层次为总目标,确定该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权重;第2 层次包括水资源子系统、土地资源子系统、森林资源子系统、草牧资源子系统、局地气候子系统和人口资源子系统;第3 层次为对应于各子系统环境因子的20个评价指标。

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在相对变动比率总目标层分别取30%和 50%条件下,这 100 个总目标层的随机变动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数值,分别小于0.042 和 0.050,因此可认为这些矩阵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各分析指标看,在相对变动比率A分别取30%和50%情况下的排序权值与原判断矩阵的排序权值十分接近,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排序权值具有稳定性。

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许多指标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评价的难点是如何合理地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为此,本文探讨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评价指标权重的实现过程。针对AHP 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修正问题,研制了用加速遗传算法(AGA)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同时计算判断矩阵各要素的排序权值的一套新方法(AGA- CAHP)。研究结果表明,AGA- CAHP 方法的计算精度高、结果稳定,在其他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益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不过,从当前我国水资源工程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使其影响评价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我们就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其中,进而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宋国君,张翕.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4)

[2]宋国君,金书秦,冯时. 论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05)

篇5: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建设、项目审批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为了更好的为城市发展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好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经济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立法的推动,对车辆有害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要求炼油企业生产清洁燃料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2项目概况

2.1.1目的.任务

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与内业综合研究,评价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2.2水文环境

本区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水资源分区属海河南系淀东DD清南区,区内除存在较大洼淀白洋淀外,还分布有任文干渠、古洋河等较大型的河渠。纵横交错的河流、沟渠,构成了本区灌溉、行洪、排涝网络。

2.3地质环境

第四系(Q):本区第四系厚度一般为400-500m。自下而上分别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类型

依据调查区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与第三系两大孔隙水类型。依据地下水开采现状、水力联系及地下水动态类型等特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可进一步划分为浅层潜水与深层承压淡水。

2.4.2含水层组划分

前人对第四系含水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在远离山前的冲积平原,地层时代与含水层组的关系密切,基本上含水组与地层时代相对应。即第Ⅰ含水组相当于全新统(Q4);第Ⅱ含水组相当于上更新统(Q3);第Ⅲ含水组相当于中更新统(Q2);第Ⅳ含水组相当于下更新统(Q1)。第Ⅳ含水组之下为上第三系明化镇含水层组。

近年来随着第四系不同含水层组内淡水的大量开发利用,传统含水层组的概念已发生了改变。本次工作以目前河北平原含水层组划分办法为基础,考虑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开采利用现状、水化学特征以及本次工作实际需要,将第四系含水层组概化为潜水含水层组(浅层地下水)、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过渡带地下水)、深层淡水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三大含水层系统。

1.浅层含水组

考虑到区内浅层开采井深度、浅井结构(均为通天花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储多因素,综合确定调查区内浅层含水组底板埋深50m左右,包括第Ⅰ含水组全部与第Ⅱ含水组上部,属潜水性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含水层岩性上部多为粉砂、下部粉细砂,一般无良好的隔水层,通天花管勾通了上下含水层,从而使开采层内水力联系极为密切。水位受开采、降水影响较大,自农灌开始,水位急剧下降,至七、八月份雨季来临,农灌停止,水位能够迅速恢复。

2.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

相当于第Ⅱ含水组中下部。该含水层内大部分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g/l,水质较差,不适于饮用和灌溉,含水层以粉砂、粉细砂为主,微承压-承压水性质,区内该含水层地下水一般不开采。

3.深层含水组

2.4.3浅水含水层组结构及富水性

浅水含水层的结构特征及富水性详见附图2: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图。

1.含水层结构特征

(1)含水层厚度

调查区内浅层含水层受多期古河道及现代河流变迁、切割影响,其厚度无明显变化规律,总体厚度在8-20m间,平均厚度15m左右。

(2)含水层综合岩性

受北东向河流沉积的影响,调查区内含水层综合岩性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与地貌类型及古河道的分布基本吻合,总体呈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含水层颗粒自北西向南东呈粗、细、粗、细、粗、细有规律变化。按不同综合岩性,调查范围内可分为三个类型区:以细砂为主区,以粉砂为主区、以粉土为主区。

2.4.4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结构特征

依据本次工作需要,该含水层组主要介绍其底板埋深、粘性土层总厚度。

1.底板埋深

依据工作需要,本次工作对过渡带粘性土层厚度进行统计。经统计,全区粘性土层总厚度较稳定,多在40-60m间,平均厚度50m左右。其厚度在空间上无明显分布规律。

2.4.5深层水含水层组结构及富水性

1.含水层结构特征

(1)含水层综合岩性

调查区内深层水含水层综合岩性较简单,仅有以细砂为主区和以粉砂为主区两种类型,空间上呈北向东展布。

以细砂为主区:分布于市区中、西部以北地区,分布面积最小为80km2。

以粉砂为主区:分布于以细砂为主区以外区域,分布面积最大为320km2。

(2)含水层厚度

调查区内深层水含水层厚度多在50-70m间,其次为30-50m,局部地区小于30m,其空间展布整体呈北东向。

2.富水性

2.5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

依据前述深、浅层地下水水位与开采量调查,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研究,以往及本次水文地质试验,合理确定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按丰、平、枯三期分别进行深、浅层地下水均衡计算。

2.5.1浅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小于总排泄量,补排差为422.09×104m3。

2.5.2深层地下水

2.6主要结论

2.6.1含水层组的划分

依据含水层水位动态特征、开采利用现状、水化学特征以及本次工作实际需要,将区内含水组划分为:潜水含水层组(浅层地下水)、深浅层过渡带含水层组(过渡带地下水)与深层淡水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

2.6.2浅层含水层底部隔水层特征

浅层含水层底部隔水层顶板埋深变化较小,以40D45m深为主,局部有小于35m和大于45m分布区。隔水层厚度多在3-15m间,全区平均厚度9m左右。

2.6.3地下水流场特征

浅层水:在西北部北辛庄乡,由于浅层地下水开采强烈,形成了以北辛庄乡为中心的调查区内最大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其周边地下水向漏斗中心运移。中心区浅层地下水亦受到北辛庄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自南东向北西流向漏斗区。在调查区西南部一带,浅层地下水开采量较少,地下水位较高,浅层地下水以此区域为中心分别向北西、北、北东、东、东南向径流。

深层水:受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均由调查区周边向西环路的思贤村DD长洋淀DD油田区南小征一带低水位中心汇集。厂区位于任丘市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北侧,地下水自北东向南西径流。

篇6: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水环境的.医学调在评价是认识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手段.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前期工作中,采用科学调查和医学评价可为清除敛病因素、切断流行环节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高宏 GAO Hong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刊 名: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WAT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z2) 分类号:X143 关键词:环境医学评价   环境质量   人群健康  

篇7: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在土地经济评价中的应用思考

土地经济评价是通过衡量土地利用的成本效益,对土地利用用途或方式的`可行性做出评价.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经济评价主要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效果进行评定.但任何土地利用方式都会带来显著的外部效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对这类环境影响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而较少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分析的方法缺少精确性和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估价.

作 者:刘一明 卢瑛 Yiming Liu Ying Lu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刊 名:国土经济英文刊名:TERRITORIAL ECONOMY年,卷(期):“”(4)分类号:F3关键词:

篇8: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1.1 土地的概念及含义

土地是地球的陆地表面, 它是由土壤、地貌、水文、岩石、气候和植被等多种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能够引起组成土地的各种要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变化, 最终使土地的用途与土质状况发生改变。土地是地球历史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产物, 具有明显的自然特征。土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和活动场所, 其利用价值极其重要。

1.2 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土地资源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 人类从事所有的社会活动也离不开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与物质基础。一个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深度、广度以及合理性,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农业生产以及整体科技水平的强弱。

目前,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长, 加之许多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发生, 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大量流失或者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保护改善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已是迫在眉睫。

土地资源的价值主要受地理分布、肥力状况、水源距离、土层厚薄、地势高低以及潜水埋深等因素影响。

2. 土地资源价值的相关理论及核算方法

2.1 传统土地价值理论

目前, 有关土地资源价值的理论有很多, 如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工程价值论与哲学价值论等, 其中争论比较多的是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它批判了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的唯一源泉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价值量的大小。劳动价值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社会必要劳动和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 但它却不能解释像自然矿产资源这类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资源到底有没有价值, 显然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由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对资源价格的构成进行正确地说明, 因此以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思想来对资源进行定价还显得不够全面。

物品的效用能够体现出物品的价值, 这是效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一切物品的效用都应满足人类生活的各种欲望, 如果物品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欲望, 那么该物品就没有价值。受效用价值论影响,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开始逐步形成并得到一定的发展。通过效用价值论来判断土地资源是否具有价值, 就要看土地资源是否短缺, 是否有效用, 因为只有短缺同时又具有效用的物品才具有价值。显然用效用价值论来看待土地资源问题时, 土地资源是有价值的。但是效用价值论把连接劳动和商品价值之间的纽带拉断了, 它把商品价值的存在与否说成是人的主观心理判断, 忽略了价值的物质内容。

2.2 土地资源价值核算方法

在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建立一套能够真正反映出土地资源价值的科学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源无价的传统观点一直影响着我国在土地资源价值核算这方面所作的研究, 由于对土地资源价值缺乏完全认识, 使得一些对土地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与无偿占有, 甚至是严重浪费的行为频频出现, 导致我国大量的土地资源严重破坏与损失。

最近几年, 通过将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等众多理论的优点进行有效结合, 我国相关学者纷纷提出了一些新的价值理论。如姜文来提出的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李金昌提出的生态价值理论和连生教授提出的自然资源补偿价值理论与自然资源功能价值理论等。自然资源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有用性的需求, 另外也来源于人类在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时花费的劳动耗费。因此, 自然资源的生产费用与效用同自然资源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另外还受供求关系、可替代性以及稀缺性的影响。

通过对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以及新的资源价值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土地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经济生产价值才是真正的土地资源价值。土地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就是土地资源价值, 即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开发的天然形成的土地价值;土地生态价值就是土地资源在人类的使用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而作出的补偿, 也称为补偿价值或生态价值;土地经济生产价值是指土地通过人类的劳动投入而产生的价值, 也称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

所有耕地都可以看作是对荒地或荒山进行开垦后才获得的, 所以, 可把荒地价值看作是土地的自然价值。然而对荒地的价值进行确定是十分困难的, 为此, 通过从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上进行考虑, 在土地所有权归属国家的前提下, 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把土地使用权交给土地使用者, 然后土地使用者可分次或一次性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款作为土地出让金, 这样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就可以通过用土地出让金进行估算。土地出让金的高低和土地的位置、土地的出让年限以及土地的用途密切相关。

3. 土地资源价值核算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基本上都是国家 (政府) , 一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用地都是通过支付补偿安置费来取得土地所有权的, 像此类水利工程的土地所有权都归国家 (政府) 所有, 不存在土地使用权的让渡, 所以土地资源价值对这类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

近年来, 我国政府对于投资发电行业的企业放宽了政策, 这给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快速介入发电行业的捷径。民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都可以收购一些已经能够成熟运营的小型水电站, 而且投资不是特别大, 这就促成了我国的这些小型水电站具有产权多元化与分散开发的特点。当这些小型水电站的投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还可以逐步收购其他水电站, 把企业的规模越做越大, 最后介入到大型水电站的投资。例如, 我国的福建省宁化县已经推行了水利体制改革, 那里的小型水电站的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模式。铅山县于2005年采取租赁、承包和拍卖等方式, 对小型水电站的经营权进行转让共57处, 约占全县小型水电站总数的85%。所以, 在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非政府的情况下, 在考虑政府的投入资金时, 应该对土地资源价值进行全面、充分合理的考虑, 确保国有土地资源价值不会隐形流失。

兴建水利工程时, 在对土地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充分的考虑后, 有可能得出和不考虑土地资源价值时的经济评价截然相反的结论, 如果再对其它资源价值进行全面考虑的话, 那对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将会造成更大的冲击, 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由此可见, 土地资源价值的核算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4. 结语

水利工程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座成功的水利工程不仅能有效防止和减少洪涝灾害,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还能带动地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经济分析时, 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对被水库征用与淹没的土地进行价值核算, 考虑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关的敏感性分析, 经过综合分析后选取最优方案。

篇9: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影响;管理

1、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模式中,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原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治理和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保护环境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加强了环保审批的地位。做好规划和建设中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最终直接关系到环评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在新项目的审批和建设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体系不够科学,一般都是先由环评部门出具环境监测方案,然后由监测部门负责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它们对环评监测的管理积极性,对规划和建设中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不利。

2、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阶段主要发挥着以下作用:一、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做好拟建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工作,环境监测提供的环境数据是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二、对于已经发生的污染事件,环境监测能够及时跟踪污染的特点,发现污染源,并对污染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做出预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三、在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测工作,验证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相关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是否达到环境管理的建设目标。

3、环境监测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环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环评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环评机构的数量非常庞大,且还在进一步增加中,造成环评机构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环评机构虽然具备环评资质,但是其配套设施和技术的建设没有跟上,还不具备提供科学有效环评结果的能力,在环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违规操作甚至严重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加强环评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并不具备环评能力,会选择市场化的环评机构进行项目的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加强环境监测的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负责实施和开展的。目前,我国的环评文件审批程序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建设项目在评审阶段,在没有对环评单位起草的监测方案进行评审的条件下,就直接进行项目报告书的评审,因此,在报告书的专家评审阶段,经常出现专家就环境监测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的情况,最后既耽误了项目的建设工期,又造成了财力和人力的浪费。为此,监测部门应该切实履行好职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环评监测的质量加强管理,对环评单位出具的监测方案,一定要仔细审查,及时发现方案中的错漏和不足之处,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3.1环境监测方案的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方案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环境现状监测和环境污染源的监测,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以及监测的方法和标准规范等。环境现状监测是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监测,监测结果将直接作为所在地环境数据的本底值;环境污染源监测则是针对现有工程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监测结果将作为工程项目排污源的估算依据。

(1)监测点位、因子和频率的审查。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科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测点位的选择和监测因子和频率的确定。在确定环评方案中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以及监测因子和频率时,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规范要求,并认真考虑工程项目对环境监测的实际要求,有力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代表性。

在环境监测方案下达给环境监测部门后,监测部门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首先应该知悉项目的评价等级,安排工作人员进入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确认,并对环境监测方案进行初步评审,确保监测点位的布设不出现明显的错误和遗漏,同时确保点位和频次的选择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监测规范和技术导则的具体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监测部门应该与环评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方案。

(2)监测方法和标准的审查。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并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相应地出台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环评人员应该及时关注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的更新,而不是仅仅重视排放标准的变化,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严格參照和引用新标准和新方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也必须参照新标准的规定。

(3)历史监测数据引用合理性的审查。历史监测数据的合理引用对节省建设单位的监测费用和减轻监测部门的工作任务有着重要意义。但引用历史数据时,一定要做好数据时效性的审查,引用的历史数据最好是一年以内的环境监测数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引用期限适当放宽至2年,但2年以上的历史数据由于不具备足够且可信的参考价值,一般是不能进行引用的。

3.2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

工作人员应该将环境监测的质量当成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努力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这是保证监测数据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必由之路。(1)采样管理。选择环境监测采样过程的点位时,必须严格执行修订后的环评监测方案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按照行业现行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做好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交接工作。工作人员在现场采样时,要注意取样点是否有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取样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分析测试管理。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测试和分析时,应该优先参考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和方法,需要对标准作出变更,采用国际标准时,应该做标准适用性或者等效性实验,并由本单位对检测结果进行保存。(3)质量控制管理。在进行每个监测项目的实验室分析时,至少留取10%的样品数量作为平行样进行检测分析;对于需要做质量控制样品的监测项目,至少留取10%的样品数量作为质控样品进行检测分析。(4)监测结果管理。对于环境监测结果应该落实三级审核,尤其是要做好历史监测数据与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如果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或者重新安排监测。

4、结束语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管理,是确保监测结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落实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的思考[J].新教师教学,2010,8:174-177.

篇10: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AERMOD模型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点源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某城市集中供热点源预测为例

摘要:介绍了AERMOD模型,利用AERMOD模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下称<导则>)中的相关规定,对某城市集中供热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对策.作 者:张威    郭玉刚    王建中    张豪    郗金娥    ZHANG Wei    WANG Jian-zhong    GUO Yu-gang    ZHANG Hao    XI Jin-e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兰州,730070 期 刊:北方环境   Journal: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 22(3) 分类号:X823 关键词:AERMOD模型    点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典型日   

 

篇11: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 意义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2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定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10月28日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本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定地位,使得环境影响报告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性文件。

环评法第一章(总则)即说明了本法制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引用如下: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③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评估,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

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 环境影响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根据事物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和分析,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环境影响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环境现状资料和工程资料对未来环境前景进行预测和评估。

4.2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理

① 可知性原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②相似性原理:过去和现状及未来有相似的部分;③风险性原理:未来的影响因素有复杂性和多变性;④系统性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在其特定的系统中运行的;⑤反馈性原理: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4.3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资料

①环境基础资料:包括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气候气象、水系水文、土地利用、高程数据、环境敏感等;②工程基础资料:主要为污染源参数,包括区域内污染源分布及排放参数和主体工程污染源参数;③社会环境基础资料:主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料和规划。

4.4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逻辑判断和环境系统模型预测。逻辑判断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预测,环境系统模型预测是一种定量预测。

4.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内容

篇12: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循环经济理念导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探讨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物质流分析法、循环经济指标等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措施.

作 者:王兆龙 单伟 WANG Zhao-long SHAN Wei 作者单位:王兆龙,WANG Zhao-long(滨海县环境监测站,江苏,滨海,224500)

单伟,SHAN Wei(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36)

篇13: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即,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后评价期, 均需要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给予支撑。由此可见, 环境监测为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支持, 同时, 对环境影响评价也发挥了应有的监督功能。

1 环境监测在环评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相辅相成, 并贯穿于环评工作始终, 在整个环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

1.1 基础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作为基础。一方面, 有效的环境监测, 能否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大气、水、噪声以及生态环境的整体环境容量、背景浓度等情况, 为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 拟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可以依据相似或相近类别的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参照依据, 每一个重大项目建设前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而在开展环评时, 需要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场地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 及时开展相应的环境监测, 以得到真实、客观的环境现状数据, 保证环评结果的客观和优质, 为该项目建设是否具有相应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提供现实依据。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只有通过环境监测的结果来反映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具体要求。由此可见, 环境监测在整个环评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2 预测作用

环评单位在开展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 需要预先提供详实的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该方案, 对拟建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污染物分布以及环境容量进行科学的分析, 从而找出相应的污染源, 并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区域内的污染物变化趋势, 为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前瞻性的预防对策。

1.3 监督作用

环境监测也是一种十分客观、有效的监督方式, 对项目建成前后环境进行监测, 能够直接反映该项目对环境是否产生影响, 产生多大的影响, 大气、水、噪声等环境评价内容是否发生了改变等等, 这些评价离不开环境监测的结果来给予保障。例如, 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 需要开展竣工验收环境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加直观的了解该项目是否满足了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 从环境监测的结果也能够反映出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照之前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施工,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评单位之前的评价工作质量和环评技术水平, 因此, 环境监测在一定意义上来讲, 也是对环评工作考核、监督、检验和管理的重要措施。

2 环评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重经常需要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下面就这三个环节在环评过程中开展的环境监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2.1 环评中水环境监测常见问题

(1) 监测点位不明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 在环评单位编制环境监测方案时应提前安排人到相关区域进行现场布设监测点位, 但现实中一些环评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 往往没有安排人到现场, 而只是依据地图, 在地图上进行点位布设。经常出现, 布设的监测点位由于时间原因, 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仍然唯“图”是从, 殊不知该区域已经没有了断面、控制面或者原先地图上的河流已经断流, 无故增加了监测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 监测项目不周全。水环境监测要充分考虑被监测区域的现实状况, 监测企业不能只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而忽视这些区域主要污染物的监测, 否则就难以对区域内的环境做出全面、客观性的评价。例如, 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 往往需要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如果不考虑当地地质条件, 随意抽取一定深度的地下水作为监测结果是有失客观的。例如重庆这样的丘陵地区的地下水监测与平原地区的地下水监测在深度方面就有着较大差别, 要严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保证监测项目的客观性和实效性。

2.2 环评中大气环境监测常见问题

(1) 频次不明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既有小时值, 也有日均值, 在实际工作中, 环境影响评价要严格按照评价的实际需要, 确定具体的监测频次作为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如果需要用日均值来评价大气环境却使用小时值或需要用小时值时用的却是日均值都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 难以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2) 评价标准不明确。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不经常监测的项目, 在委托监测时要同时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 以确保监测的结果与环境影响评价相一致。 (3) 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不合理。根据《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50/418-2012) 要求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的监控点应该在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并且要求对露天设置 (或顶无围墙) 的工业炉窑, 监测点设置在距烟 (粉) 尘排放5 m, 最低高度1.5 m处任意点。如果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点浓度超过了5m范围, 那么就应该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可是在实际操作中, 监测部门往往一律在周界外5 m范围内布点, 而不考虑最大落地浓度的实际点位。

2.3 环评中噪声监测常见问题

不同的区域所开展的噪声监测所依据标准也不同, 对于交通干道两侧一定区域内的噪声监测, 应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四类标准,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一些环评单位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考虑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而只是按照企业所在区域进行噪声监测。例如, 某企业位于交通干道, 执行的却是《环境区域噪声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由于所处区域的交通噪声影响较大, 其噪声值远远超过了二类标准, 这时如果还是一味的按照二类标准来验收企业的厂界噪声值时, 是很难达到验收标准。从而导致环评和竣工验收监测的结果偏离实际[3]。

3 环境监测在环评中的应用———以建设项目为例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例, 根据目前的工作实际来看, 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查。

3.1 调查阶段环境监测内容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 要坚持做到: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一些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作为优先监测内容, 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污染物和污染呈现明显增加态势的作为优先监测项目;经济实用性原则, 即在制定相关监测方案、设计具体的监测技术路线、确定具体的监测方法时, 要充分考虑监测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基础上, 节约监测成本。实事求是原则, 环境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这就要求在对建设项目环评时因地制宜, 实施求是,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和方法, 以获得更多第一手的环境信息, 严格按照优化的方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 确保监测的结果能够反映环境质量和时空变化。

3.2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环境监测

建设项目建成后还需要进行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 这一阶段重点需要做好环境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方案、制度等的检查, 环境保护设备的运行效果的测试, 以及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环境保护敏感点质量的监测。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工况的稳定性, 生产负荷的设计能力要达到75%以上, 把监测的污染因子与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中所确定的污染因子进行核对。虽然没有明确实际监测时各行业生产工况方法或具体条款, 但在监测期间, 可以通过对企业实际能源或生产的原材料的消耗、产品产量以及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对比, 计算出生产的负荷情况。

做好样品的交接和分析, 项目负责人要在样品交接时, 告知分析人员应采用的分析方法, 如果分析人员在分析时发现异常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或科室负责人汇报。要做好数据的处理和报告的编制, 例如, 对废气的评价一般采用小时均值, 废水则采用日均值, 做好企业废水、废气的总量核算, 对于异常数据的处理, 应核查监测的全过程, 不能简单地用统计检验方法来决定取舍, 原因不明的异常值不得轻易剔除[4]。

4 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原因的干扰, 导致在监测过程中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的现象偶尔也会发生, 使监测到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不能反映待评价环境的实际情况。个别环评单位为了节省时间、压缩成本, 往往会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环境监测项目进行了“省略”, 没有严格按照优化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 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5]。这些问题的存在, 会使得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难以准确预测, 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1) 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与环境监测单位之间的联系, 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要统一, 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高质量的环境监测的数据; (2) 要落实环评报告的责任, 在对环评报告和环评大纲审查时, 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专家应积极参与进来, 评审监测内容; (3) 做好相关机制和经费保障。严格环评等级与评价时间、工作量相符合, 严禁急功近利, 确保评价时间的充分。严格落实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经费的保障, 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预测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卫, 李蕊, 陈春飞, 等.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J].广州化工, 2011, 39 (23) :125-126.

[2]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 2008 (1) :20-21.

[3]徐玉宏.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2) :41-43.

[4]骆虹, 林宏.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 22 (5) :67-69.

篇14: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062-0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才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以下从提升环境保护全面性、防止环境质量下降、明确环境保护实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等方面出发,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1.1 提升环境保护全面性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保护的全面性。众所周知随着当代科技的持续进步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在这一阶段里,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充实,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工作在内的检查内容都开始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由于这几项环保工作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一前提下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实际上为更加优秀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与基础,这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2 防止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切实的防止环境质量的下降。通常来说法制化的迈进对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系统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由于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从保护环境这一点上着眼,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项目本身具备的特点以及其应对的问题来制定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用到的监测手段通常包括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等可以对于环境质量进行表述的内容,因此这代表着检测的对象应当包括了空气与水,还有与之对应的生物个体。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判定分析时,应当确保考虑的全面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防止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并且密切的监控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起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明确环境保护实质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质所在。有关部门在明确环境实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深刻贯彻环境监测是为环境执法服务原则,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在明确环境保护工作实质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对于必要的监督职能起到履行的目标,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举证工作起到相应的助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以环境监测工作来为进一步的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保护做好基础,最终能够长期为环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4 完善环保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有效的完善环保基本职能。有关部门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环境为对象的原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灵活的使用包括物流理论、化学方程式在内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来对于污染物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工作。其次,有关部门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例如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统计学作为研究的基础,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诸多意义,以下从现状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与跟踪评价、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具体影响分析、环境监督工作等方面出发,对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2.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于项目的监测工作起到帮助,这实际上是高效预测与评价工作开展的基础,从而能够以此为前提来制定出更加细致的监测技术。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当在项目已经建设且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继而判定这一项目建设后对于这一地域的环境是否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有着足够的了解,从而能够将其划分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2 预测与跟踪评价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起到预测环境和环保追踪的效果。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预测和环保追踪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对于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都有着足够的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跟踪评价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在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对于评判制度进行相应的反省与改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设后应当对于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进行细致的判定,并且以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判定结论的可靠性。

2.3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

工作人员在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项工作的关系时首先应当对于其体制有着深刻的了解,即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因此这意味着这两项工作可以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其次,工作人员在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项工作的关系时需要注意到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应按监测报告相关要求的形式出具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环境监察的职能。

2.4 具体影响分析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关键在于具体影响的分析。工作人员在对于环境监测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建设项目的影响要素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在内的生态要素都是不容忽视,并且起到重要影响的因素。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影响分析时,还应当对于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承载力也要有着明确的判定。,最终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环境监测工实效。

2.5 环境监督工作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后续是环境监督。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判断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这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是否改变环境现状。与此同时,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监测工作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3 结 语

结合环境监测始终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应当全面的结合环境监测工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13,(20).

[2] 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传授环境监测技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4,(25).

[3] 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 管理与技术,2014,(1).

上一篇:水文考试复习下一篇:形容词比较等级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