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2024-05-11

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精选9篇)

篇1: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要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这就必然要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它从基础性文化特征、设计思想、丰富寓意、纯真风格等诸多方面,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

一、民间美术的基础性文化特征,丰富了平面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而存在的,民间美术虽然来自民间,但却为其他美术提供了营养,成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所以说,包含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文化,称其为“母形文化”民族文化的摇篮,民族文化之根。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

现代许多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欣慰之至,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不乏其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传统“喜相逢”图形,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图形赋予了现代的意义。还有不少海报设计、印刷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等,或在总体风格上,或在局部形式上,或在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民间传统美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二、民间美术的创作扩展了平面设计的思维和创造力。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自由的,完全是人民群众情感真实、自然的流露,所以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想象的集中投入,

对于瑞兽与祥禽的创造,充分表现出民间艺人的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麒麟”、“龙”、“凤”世间本无,但在民间美术中,它们是形神兼备,具有体貌、颜色可睹,栩栩如生的神物。民间剪纸中,创造者对现实物象形态进行大胆的删减、夸张、秩序化的处理,但仍留其物象的精神面貌,使形体简洁、单纯、一目了然。在这里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束缚,通过艺术语言,充分表现人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民间美术,能够锻炼发现力,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寻常事物,锻炼从杂乱中寻求秩序的能力,锻炼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能让你在设计中想得深、想得广、想得合理、想得周到,使思维方式扩展开来,使平面设计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三、民间美术中纯真质朴的创作风采为平面设计提供了纯质的自然美感。

我们提倡平面设计要“回归自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寻求一种稚拙、简朴、粗犷而又自然的境界。民间美术在材料使用上,用俯拾即是的自然材料,“化腐朽为神奇”,不作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率真、质朴的制作痕迹,显露出质朴天然的趣味来。主观创作意图与材料自然形态巧妙的结合,“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种反璞归真的艺术气质,都给我们的平面设计以自然的美感和无限生机。平面设计必须尽力创造一个自然、淳朴、简练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渴求。这样我们的设计才是一个有用的、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民间美术作为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结晶,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的乡情以及质朴活泼的性格,永远给人们谜一般的诱惑和不尽的深沉的启示。

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一,是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平面设计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必须与其他文化相依承,绝不能割断跟其他艺术层面的关系。文化特质的耗散不是机械的分裂与组合,必然与整个文化系统发生作用。因此,中国的现代设计不是西方的艺术设计的翻版,不是“旧瓶装新酒”,也不是“中国的装饰+西方的结构”那么简单的拼凑。它是处于民族整体文化不可分割的物质文化层面中,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对于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我们的平面设计可以从中吸取精华,从中获取设计创意的资源,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篇2: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江西省余干县白马中心小学章艳红

一、对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理解及其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使用原则与要求

1.自然材料、生活材料

自然材料顾名思义即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材料,如:树叶、树枝、树皮、花瓣、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石头、泥沙等。

生活材料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类物质。本文所指的生活材料更偏重于人们生活中所废弃的、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各类物品。如:包装箱、包装盒、瓶瓶罐罐、螃蟹壳、乌龟壳、废旧报纸、废旧衣物等。

2.使用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原则及要求

幼儿园美术活动使用的自然、生活材料必须是无毒无害、安全卫生的,经过实践验证,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便于幼儿操作、容易引发幼儿联想与创造的。

二、运用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

艺术家丹纳在论述艺术品的本质时,曾经提到“只要翻阅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在全球倡导“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创新求异”的时代里,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应该响应时代的号召:节约环保,多运用自然生态的、回归生活的环保材料开展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如现代社会商品精美的包装盒、奇形怪状的饮料瓶、易拉罐等物品,弃之可惜,将其回收、消毒处理后运用到我们的美术教学课堂中,进行艺术创作,变废为宝。丰富多样的生活材料、自然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身边可以再利用的物资,改造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从小培养了幼儿环保节约的美德,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运用生活、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教育的策略及实施方法

1.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经验

创造从生活中来,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知识经验的支撑。幼儿天生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本能,大自然是其最好的老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花草树木的无穷魅力,观察花的开放、蝴蝶的舞动、杨柳的飘洒、小动物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和发现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美术幼教教学中的材料,共同学习收集整理自然中的资源等。走进自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们生活创作的源泉。

2.美化班级环境,给予幼儿榜样和示范

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成长的。老师们在创设环境方案时,以常规的美术材料——笔、纸、颜料作为基础,以生活废弃材料和自然材料作为主要材料。根据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发展需要,师生共同收集与之相关的自然、生活材料,创造性地进行改造与运用。让一张张废旧报纸变成主题墙上的小汽车;给一根根枯树枝涂上漂亮的颜色,做成银色的挂画盘;让一根根废弃的水管变成蜿蜒的小路;让一把破旧的雨伞摇身变成一只七星瓢虫的外壳;让婴儿的奶粉罐变成美丽的花瓶......幼儿在参与收集、布置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教师收集、处理材料的方法,形成了粗浅经验,也感受到了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无穷魅力,以及变废为宝的惊奇,最重要的是在逐渐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审美的眼睛。

3.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绘画活动中,根据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性质、特点,进行“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艺术构思、创作。如:树叶拼贴画、蛋壳拼贴、果实壳拼贴画、糖纸、纽扣拼贴画;树叶果蔬拓印画;吸管吹画烟花、树枝等;弹珠滚画;石头画;棉签画花、小蝌蚪;旧报纸做的纸浆画;废旧球鞋画;废旧马桶画;皮球画;乒乓球绘画;鸡蛋壳绘画;废旧T恤画;,等等。在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激发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

美工活动中,自然材料、生活材料更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充分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自然、生活材料进行美工创作,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废旧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变成可以游戏、赠送、装饰的各类艺术品。如蔬果造型活动中,引导幼儿根据每一个蔬果的外形进行迁想造型,将一枝芹菜、一颗西兰花、两个豆角、两只小红椒、拼成一幅美女头像;将一只只圆白萝卜变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如纸盒造型中,引导幼儿根据纸盒的不同形状,将香烟盒造型成轮船,将长方形盒制作成汽车;用旧信封、麦当劳盒子制作成海洋鱼等;还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制作成小竹篮;用果冻盒做成小风铃;用旧丝袜制作花等。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从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看见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4.有目的、有层次的将自然材料、生活材料投放进美术活动区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活动区没有统一的和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大胆表现。美术区中材料的投放,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也要关注材料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和价值,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各人所长进行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群体作用,和家长的合作资源。现将我们投放进活动区的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进行大致分类:

纸盒类:各类家居用品、食品、香烟、酒类、化妆品等包装盒。用这类物质,可以制作汽车、飞盘、机器人、花盆、时钟等各种教玩具。还可将大的纸盒进行包装,制作垃圾回收站,帮助我们收集各类可以回收的自然垃圾、生活垃圾。既经济环保,又美观实用。

瓶罐类:塑料饮料瓶、啤酒瓶、油壶等瓶瓶罐罐。

沙石头:鹅卵石、沙子、泥巴等。可以用来画画,也可以塑造各种造型。

种子、果实、壳类:如黄豆、绿豆、花生、黑豆、芸豆、鸡蛋壳、开心果壳、贝壳、螃蟹壳、乌龟壳等。此类物质,可以进行粘贴画、拼贴画等活动。

篇3: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而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改变日常生活更可以改变人类的处事方法, 它时时刻刻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并改变着人类, 通过产品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都说每件产品都是一个故事, 只要你能读懂它。每件产品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每件产品都源于某一刻的灵感和决定, 每件产品都被设计师赋予了灵魂, 他们是生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每一次使用都是设计师与使用者的一种对话, 好像在讲述某个远方的故事。填满咖啡的杯子, 转动的自行车, 被频繁滑动的掌上电脑, 各种姿势的座椅以及造型独特的建筑都在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和情趣。

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 设计是无处不在的。设计在汽车这种产品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中影响极其深远。在每个细节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汽车的整体造型到音乐播放器的位置, 从整体的色彩材质选择到每个按钮的位置极其使用方式, 都是由设计师们经过无数次研究与探讨得出的结论。

日常生活中往往很简单的物品人们反倒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它, 这一点很直接的说明此项设计已经彻底失败。但这种现象却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和接触到, 以至于经常给我们带来不大不小的困扰, 例如, 浴室里的洗浴装置, 我总是分不清楚冷水和热水分别是哪一个, 因为它们总是并排站着, 而且都长得一个模样, 因此每次洗澡的时候都要先打开确定一下;还有就是住旅店或是在外就餐的时候总避免不了的就是洗手, 这时候水龙头又让我感到困惑, 因为总是不确定该怎样使用它们, 有的时候要按下去, 有的时候要旋转, 有的时候要向上开启, 更甚者有的既要向上开启又要旋转。这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滥用限制因素导致的后果。

通常我们将自然与非自然限制因素分为物理结构限制因素、逻辑限制因素、语意限制因素以及文化限制因素四类。假如你的座驾是宝马, 你不会因为要开奔驰而去重新考一次驾照, 因为通常常用车的限制因素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即使是门把手或音乐播放器的位置不同或操作方式不一样, 我们也能轻松应对, 这基于一套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和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概念模型。

1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件产品时, 通常是将曾经接触过的某种类似产品的使用方法套用到该产品上。可是如何能够通过产品的设计来体现其正确的使用方式呢?这时候就能想到了产品的物理限制因素, 它能反映该产品的可能用途、操作程序以及功能。比如, 乐扣水杯, 各种乐器, 九连环等都是利用了相应的物理限制因素。

驾驶汽车与其他的日常生活中的区别就是,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虽然不用像下国际象棋那样每一步都经过计划和运算, 但也要时时刻刻提高我们的注意力。通常迫使我们提高注意力的就是那些赋予汽车的强迫性功能, 它是一种物理限制因素, 操作程序或步骤受因素限制, 操作后一步须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 否则就无法正常进行操作。例如, 各种加密锁和日常生活中的与密码相关的产品, 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就要先输入密码。

在汽车产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汽车的钥匙的设计, 常用的开门钥匙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向才能将钥匙插进去将门打开, 而设计较好的汽车车门钥匙无论是横着还是竖着插进去都能将门打开, 这使我们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想要开车就必须先打开车门, 打开车门就要先开锁, 发动汽车时必须将钥匙插在点火开关上, 否则汽车就无法正常启动, 这就些都是强迫性功能。现在的汽车仍采用这一强迫性功能, 只有转动钥匙才能发动汽车, 这是驾驶者在离开车时必须带上自己的钥匙,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在某些室内, 常常可以见到吊在房顶的电扇, 它可以实现多向旋转, 因为它的扇头结构是像落地扇的那种形式, 这种产品充分利用了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 它首先将扇头固定在一个矩形框的一组对边上, 使其能在X轴上旋转, 再将矩形框的另外一组对边固定在与房顶相连接的装置上, 这样矩形框能在Y轴上旋转, 从而, 在矩形框旋转的同时能带动扇头运动, 扇头也就实现了多向旋转。它通过限制某一方向的运动而达到另一方向的工作效果, 实现了强迫性功能的合理应用。不仅在电扇这种产品上,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能随处看到强迫性功能的合理应用。

在强迫性功能设计时, 要认真考虑其相对于产品的可操作性, 假设一下使用者会不会破坏赋予该产品的强迫性功能。通常强迫性功能是将操作的误操作程度减低到最低限度, 使之接近于0, 避免错误的发生。如果设计的强迫性功能被使用者强制性破坏的话就失去了其意义。

2 逻辑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匹配应用就是逻辑限制因素。物品组成部分与受其影响或对其有影响的事物之间并无物理或文化准则可言, 而是存在着空间或功能上的逻辑关系。

自然匹配是工效学领域所谓的“反应一致性”的基础。要想达到反应一致, 就必须尽可能的保证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存在直接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控制器和受控物在操作方向上应该保持一致, 倘若两者不一致或不相像, 就会导致操作困难。

自然匹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 在汽车产品中, 可以看到各种“匹配现象”, 通常这种逻辑关系是很常见但又不被我们意识到的, 这主要取决于它的合理性, 越合理就越容易被忽视。通过操作仪表的数据以及指针的指示情况驾驶者可以明显的意识到汽车目前状态, 能够清楚的知道汽车是否超速, 油箱是否要加油, 车内温度湿度是否较为适宜, 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整理和运算。在驾车的同时我们能够轻松地控制音乐的播放, 鸣笛以及转向灯的使用。安全带以及座椅调节装置都设置在伸手就能够的着的地方, 乘坐人员不会到对面的车门附近寻找车窗调节旋钮。

能明显看到控制器及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就是汽车的方向盘, 假如想将汽车右转, 就须顺时针转动方向盘 (将方向盘的上方转到右侧) 。这里涉及到两种自然匹配关系, 众多控制器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 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都存在随意性, 但是使用者能够很自然的选择方向盘和顺时针方向, 因为它们和所需的操作结果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关系, 操作的同时能够得到迅速的反馈, 很容易就能记住, 而且永远都不会有意去打破或反向行驶这种匹配关系。

汽车上的座位调节钮也很完美地应用了自然匹配的设计原则, 曾经见过一款车的调节钮被设计成车座的形状, 匹配关系非常明显。如果想把座椅的前端抬高只需把调节钮的对应部位往上移, 如果想把座椅背往后靠, 就把调节钮的对应部位往后移就可以了。与此功能相类似的还有车内音乐播放器的音量调节按钮。

3 语意上的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语意限制是指利用某种情况的含义来限定可能的操作方法。语意限制依靠的是我们对情况和外部世界的理解, 这种知识可以提供非常有效, 并且很重要的操作线索。

下雨天在街上开车, 前面的人在向后倒车, 后面的人拼命地按喇叭, 可是, 倒车的人还是撞到后面那辆车, 原因是没听到喇叭声, 当时后面的人很是抱怨。考虑当时的情况, 天下着雨, 车窗都是闭着的, 在车里的人根本听不到喇叭的声音, 如果这时后边的人闪一下车灯的话也许就不会被撞到了。其实, 这种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周围的环境情况对我们的行为判断有很大影响, 它能决定我们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操作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4 文化限制因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限制大都是从日常的被人们所熟知的甚至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中演变而来的, 这些被人们认可的文化习惯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产品的操作方式。例如, 通常很少有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座椅, 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就坐的座椅, 通常怎么坐都没有问题;通常不会有人把公交车上座位留给行李箱而自己站着;开车门的时候很少有人往里推, 排除那些高档跑车开车门的时候要向上扬起的情况。这些通常由外部环境反映出来然后储存在人们的大脑中, 然后再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并且不会考虑出现差错。

在汽车产品中, 充分体现这种限制的就是转向等的设计, 当看到汽车侧面的转向灯亮起时, 其他人能很清楚地意识到汽车将要转弯了, 人们会跟据这一情况做出适宜的反应。汽车鸣笛也是这种效果。

在文化限制因素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标准化设计, 它可以简化人们的生活, 只要学习一次就能很容易的操作相类似的经过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此类产品时, 通常是为了避免随意的匹配关系和操作中的困难。由于汽车这种产品的特殊性, 在使用的时候与社会环境有很密切的联系, 同时考虑到使用过的环境和场合, 在有些方面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例如, 驾车的时候靠哪一边行驶, 驾驶座设在那一边, 方向盘、刹车、离合器和油门这些重要的部件应该安装在哪些位置等都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正因为这样, 当学会了开一辆车以后, 无论走到哪儿, 开何种车都会感到如鱼得水, 操作自由。

这些自然与非自然的限制因素不仅适用于汽车产品中, 它在日常生活的其他产品中也随处可见。限制因素例如, 钥匙和锁的限制于匹配; USB插口的应用, 打印机的使用等;自然匹配例如, 电风扇的调节开关, 燃气灶开关, 音量调节按钮等。那些合理的匹配和限制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我们的生活, 提高我们对产品操作的有效程度, 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产品的误操作以及那些习得的无助感。

我们要努力的运用这些自然和非自然的限制因素,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让驾驶者感到更加轻松、愉快, 不会因为不懂或误操作而感到烦恼, 让乘坐者感到更加舒适, 享受心灵上的美好的感受体验, 而不仅是奢华的材质和昂贵的价格。就好像看起来食欲倍增的食物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产品有级别之分, 但设计不会区分等级, 任何产品都有资格具有也应该具有良好的设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出错。设计师的责任就是尽量降低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以及造成的损失。充分利用自然限制因素和强迫性功能, 或者是正确有效地显示出每一操作步骤的结果, 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样, 具有优秀设计的产品就能够引领我们的生活, 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美]Donald A.Norman: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Harakenya.Design of Design[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篇4: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传统  自然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3-02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高深的知识面,任一学科的知识也都是在发展和传承中进行着,美术当然也是一样,它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的,在继承的同时又要我们去发展它,美术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求创意,找到时代的强音。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同样产生过很多方法,如今也正在流行一种什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我总认为不管什么模式,美术要想学好,或者说要想教好,都必须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是自然,传统的继承当然不用我们多想,但自然的回归还是有必要提出来的,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透析教材内容的自然教育生成点

课堂自然教育内容需要预設和捕捉,必须将教材较生硬、艰涩的技能训练点用各种形象的事物化成,让学生容易接受,又乐于接受,并能更好地展开技能训练。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只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多发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握好自然教育的切入点,美术课堂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自然特征

自然性的内容包括自然教育、自然素养、自然精神等。自然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自然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自然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自然素养的最高形态是自然精神,自然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自然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察。

自然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它包括人对完善自我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同情,对遭受不幸的怜悯等等。美术课程具有自然性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自然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课堂应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现自然关怀。比如人与环境的关系,如教室设计应考虑朝向是否符合光线的标准、空气的流通,能否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桌椅的高低、课桌与黑板的距离是否符合人体工程;色彩搭配是否令人感到舒适等等。又如作品赏析能否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让其观察感受作品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的信息等等。美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内涵,是进行自然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如果没有对自然特征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美术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结合教材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

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本中的自然精神,又能得到课外的延伸。

合理挖掘美术自然资源,还可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寻找、挖掘、收集和处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我经常就地取材让学生到盱眙龙虾节广场、山水广场、第一山公家森林公园等地参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建筑文化,自然景观,然后进行设计、模型制作或泥塑。这一课学生学会了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并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走进生活,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四、发挥互动评价功能促进自然情感培养

美术评价是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价值。传统的美术教学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教师的权威性的地位不容置疑。把学生视为知识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转变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重视美术评价和美术评价的多元化,是实施美术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与传统的美术教学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正确认识和发挥美术的评价功能,有助于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篇5:自然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自然元素与包装设计的基本联系

(一) 自然元素的涵义

科技的进步, 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过快, 人们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丛林中, 使得亲近自然成为一种奢望。于是利用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中, 从而带给人们一种自然真实的体验感觉很重要。那么“自然”是什么呢?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说过“自然也许是语言中意义最复杂的词汇”。其广义指的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 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 包括人类社会。通常分为非生命体系和生命系统, 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 也称“人化自然”。狭义的自然界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 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元素便是能从大自然提取的天然存在的元素与灵感, 自然界的生物在经历了上亿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进化而衍生出各自不同的形态、结构、色彩, 并不断的完善自身, 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它们都在某方面存在着科学的合理性。于是, 它们为我们的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合理的自然形态、自然色彩、自然材料和自然肌理。自然元素包括一切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颜色、肌理等等。

(二) 自然与包装设计的关系

包装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源远流长, 其实在人类出现之前, 自然界的包装就已经存在了。比如自然生长的橘子就由橘皮、橘络、内膜等来很好的包裹着橘子的果肉使之外界不受破坏, 还有各种动物的蛋类也有蛋壳、蛋膜、气室等提供足够的空气保证蛋的功能, 同时使蛋黄可以自由流动, 不受外力的冲击而损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阐述了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思想和理念。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古代人们创造出大量的生态包装。在包装的萌芽阶段, 人们就懂得运用动植物的皮毛、果壳、树叶等天然材料进行包裹物品和储存食物。这类包装给人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 天然材料可以很快的分解回归到自然中, 它也无意识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明代的《野获篇》中记载了对易碎品瓷器的包装运输方法:“初卖时, 每器内纳沙土以豆麦少许, 数十叠辄牢缚成一片, 置之湿地, 频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 缠绕加固, 拭投荦确之地, 不破损者以登车。”这种充满智慧的方法, 就是对植物的生长特性充分的了解并运用到设计之上。对今天包装设计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二、自然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的包装设计在视觉形象上, 强调要有冲击力, 要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取的最佳视觉效果, 在包装设计中常运用各种方法, 将设计的各个要素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将设计要素与各种信息合理展现并传达给消费者。我们要运用自然元素, 就要了解自然的特性, 掌握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进化生产保留丰富多姿的物种, 设计者从中获取灵感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艺术加工提炼, 抽象整合, 并将之融入文化精神和情感因素, 投入到设计作品里。使我们的设计不但源于自然更是融于自然, 使人类在满足自身的生活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 提炼自然形态

任何包装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状态来体现, 包装的造型要素关系到包装的形态、结构、规格、放置方向等整体外观效果与保护性能, 是包装整体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我们常见的包装的形态有: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形态以及它们相结合或变形而产生的各种形态。奇特的形态总能留给消费者深刻的印象, 但并不是说奇异的造型就越受欢迎, 设计者在考虑外形设计要素时要对形态造型的特性非常熟悉, 必须从形式美的法则去认识它, 结合商品的自身特点, 将各种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合理优秀的包装造型。

在自然元素中, 自然形态元素是最直观和最易于被人们接收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姿态万千的自然形态与结构, 如飞禽走兽、山川树木等, 充满优美的曲线和造型, 多姿的造型这些都为我们设计提供构思与参考, 纵观历史, 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留下模仿自然形态的痕迹, 例如:中国古代的猪形壶、羊形灯、三足鸟形器等。古代人们把自然形态按照自己的理解较为具象的运用到生活中, 而现今我们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解构和挖掘, 去繁存简, 提取最具特点的自然形态和结构。

台湾凤梨酥的包装可以说它的造型就是直运用凤梨这个具体形象来表现的。使人一目了然的了解它所表达的类容, 同时设计师还对凤梨的形态进行了解构和挖掘, 整体形态是由几小块凤梨酥堆砌起来, 每小块又都单独成立, 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自然美感, 同时也符合消费者食用习惯。包装的色彩也同样采用了凤梨的颜色, 辅助整体造型的同时凤梨的色彩与色泽感然人感到天然凤梨的诱人引起消费者的食欲,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图1) 。

(二) 调和自然色彩

色彩设计是美化和突出产品的重要因素。包装色彩的运用是与整个画面设计的构思、构图有着紧密联系的。人们会通过色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不同程度夸张和变色是包装色彩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特点与属性。设计者要研究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以不断增强色彩的社会学和消费者心理学意识。

我们可以在天空、大地、河流、一颗果实甚至一粒种子中发现大自然无私奉献的色彩, 我们只需要发现它们, 认识其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特征优势, 进行提炼、分析、归纳、调和并植入到我们的作品中, 让美丽的自然色彩从特定的风景事物中走到包装作品中。色彩能能够引发人们的想象力, 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的变化, 自然色彩让人有清晰怡然的感觉。在提炼自然中的色彩的同时也需要分析商品的本质属性及消费对象心理特点,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准确的色彩使得包装设计与商品功能相得益彰。

(三) 巧取自然材料

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商品包装的视觉效果。利用不同材料的表面变化或表面形状可以达到商品包装的最佳效果。是包装设计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包装容器还是捆扎、包裹等, 所有的包装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来实现。因此, 根据不同性质的商品与物资, 恰当地选择利用和发挥各类材质的技术工艺性能, 外观肌理、色调、成本造价等特点是包装设计重要的一环。

自然材料运用在包装设计中的主要有泥土、木头、壳、竹、植物的根茎等等, 它们都拥有着自己个性特质, 人们经过对它们特质的观察和分析, 不断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 然后进行加工、改造、编制及运用, 这些材料特质也为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趣味, 给予消费者更多的美感, 甚至通过材料的特质能够更准确的表达商品的信息与特色。例如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食品粽子, 也是取材自然元素的典型包装, 其虽然历经千百年变迁, 人们还是习惯用植物的茎叶进行捆绑包装, 保持着传统的包装特点, 现今随着市场需求人们对粽子的包装有所改进但还是沿用了传统包装中运用植物茎叶进行编制, 体现传统风格的同时造型更为丰富, 在方便销售时也给人以清晰自然的感觉 (图2) 。

应用自然元素的包装设计崇尚生态自然, 在实现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尽量使用自然材料元素或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为包装原材料, 此类包装设计更有益于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避免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拉近产品与人的距离、人与自然的距离。如泰国柚子的包装运用了柔韧性强的植物茎叶并结合了柚子自身的形态进行编织形成简单方便的造型, 同时其文字说明的商标运用了跟植物茎叶形同的色泽与质感, 使之融合一体。

(四) 借用自然肌理

自然肌理主要指自然界物体的纹理、质感、质地。例如:动物的皮毛图案纹路、石头的质感、树叶筋络纹理等。不同的肌理效果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肌理不但在视觉上体现产品内涵更在触觉方面给人一种独特感受, 会使产品体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以文化特征。现代服装设计上很多的运用到动植物的肌理来彰显个性与时尚。在包装设计中同样可以借用自然肌理, 但在包装设计中运用自然肌理并不是为了彰显时尚个性, 而是为了跟多方面的展示商品淳朴的质感, 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审美情趣。设计在运用自然元素的同时要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和谐平衡为原则。

现代把包装设计中丰富肌理的材质非常流行, 肌理通常给人们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视觉肌理通过眼睛就能引起我们如同触觉一样的敏感, 更有一种独特的触觉感受, 自然肌理和质感然人更真实的感受自然。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设计的一组果汁饮料包装, 整个包装采用了果汁原料的质感肌理特点进行模拟, 让人拿在手里饮用的时候如同直接拿了一真的水果在直接饮用, 让消费者不只从视觉上、味觉上更从触觉上感受到了产品的原汁原味。从而充分的表达了饮品特点。

综上所述, 融入自然元素在包装设计的应用并不是直接简单的把所有的自然元素进行复制, 然后黏贴到包装上面, 而是要寻觅商品的主体旋律, 充分把握自然元素特点, 在设计中灵活地利用自然元素, 提高包装的自然意识, 传达商品的本质内涵。在运用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一个关键要素进行提炼, 而大胆舍弃其他元素, 突出其核心元素, 把握设计的重点, 也就是传递的主要内容。

自然元素作为设计要素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虽然是要给人们一种质朴简洁的欣赏感觉, 用简约精致强调设计的概念来吸引消费者。通过对自然元素进行高度提炼, 让设计思想更为明确, 使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大, 回归简约, 引导着其他领域的返璞归真, 唤起人们亲近自然心理和对自然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体现出包装的不一样的艺术审美价值。

摘要:现代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产品琳琅满目, 包装设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成为商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包装发展的更加迅猛, 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样性和消费者自身修养和文化品味提高, 使得的人们的对包装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化。本文着重从包装的设计元素为切入点, 提出自然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提出以质朴与自然的包装形态去迎合市场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才能真正体现包装设计的价值。

篇6: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关键词】自然资源 小学美术课程 开发 利用

一、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自然资源的意义

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其中主要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所以给美术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美术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美术课程的改革进度,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可以深化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自然资源可以有效整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推动小学美术课程的整体改革。

二、自然资源为美术课程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锁定了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向

按照美术课程资源按照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课程资源,一类是社会课程资源。美术自身来源于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更好地诠释美术课程的整体内容和内涵。自然资源在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当地的美术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的自然风光、家乡建筑、家乡特产、民俗文化、环境特点等。这些资源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美术课堂可以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与自然资源有效地结合,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让美术课堂大放异彩。

(二)自然资源为美术绘画提供素材

大自然中许多美丽的景观可以作为美术绘画的素材,比如说茂密葱郁的森林、层峦叠嶂的山峰、深邃秀美的峡谷、潺潺不息的溪流、奇形怪状的岩石、参天的古树、静谧的驿道和古风淳朴的茶亭等,这些都可以巧妙地运用到绘画当中。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了解学生诉求,将其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可以高效地推动美术绘画的整体改革。刚一开始,学生对于美术绘画的了解过于浅显,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去引导学生,然后逐渐和美术教材融合。

三、小学美术课程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措施

(一)以美术为中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美术学科可以高效地将美术技巧与内在涵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教授美术绘画的技巧,还可以传授美术内在的审美素养。要想深刻地开发利用自然课程资源,需要以美术基础学科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绘画的审美水平。教师对于美术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得脱离美术为主题的课堂内容,应适当地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意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活动、独特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用具,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区分美术课程资源的主次

美术课程自然资源的种类非常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在合理运用美术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分清美术课程资源的主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美术课程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美术自然课程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资源,另一类是次要资源。次要资源一般是对主要资源的内容进行细分、扩展、补充和分析。但是从美术学科整体方面来说,这些主要资源和次要资源是小学美术课堂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还是要以课本中的内容为主,以自然资源为辅。同时,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的教学氛围和条件、美术资源的整合配置和高效改善,这些在美术课程资源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三)师生共同總结经验整合自然课程资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探讨、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所熟悉、喜爱的自然资源,再将这些自然资源和美术教材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一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植物和动物》时,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让美术课堂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画下来。这些自然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的喜爱。六年级上册《山山水水》《风景写生》《爱护古建筑》这些课则能很好地和家乡的风光、古民居融合起来,因此教师让学生结合记忆、幻灯片等,将家乡的美丽风光画下来。在自然资源与美术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自然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欣赏图片、实地感受、说说体悟、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整合自然资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原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总结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息息相关的,合理利用自然课程资源能更有效地推动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进度。

【参考文献】

[1]邵宇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9):107-108.

[2]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4):21-26.

篇7: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自然通风,住宅建筑,布局

1 引言

风环境是人类生活中常面临的一种气体流动现象, 是空气气流流动而带来的环境变化。风环境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 对室内空气清洁和温度有着密切关系, 但是在近阶段的工程项目中, 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风环境的设计与运用。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 个中能源消耗不断加剧, 因此这种建筑方法又逐渐出现在人们眼中。自然通风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入住户的舒适度和各种能源的消耗, 因此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逐渐的受到人们重视, 在施工中结合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重点, 也是目前住宅建筑的主要设计方向。

2 自然通风概述

自然通风是应用最久的建筑防热技术, 在世界各地的传统建筑物中被广泛的采用一项技术手段。尤其是在湿热地区, 我们经常会见到在传统建筑物中有着宽阔的门窗, 轻便的墙体, 较长的挑檐, 同时也有多数建筑物在屋顶设置天窗, 以此来增加房屋的通风能力, 同时都是将建筑物设置成为监控模式, 进而避免潮气的影响。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当地劳动人民对自然通风的认识与朴素探索。

从建筑设计去分析和探究, 现阶段的风环境主要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而机械通风主要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机械和设备来实现空气的流动, 进而出现风现象。而自然通风主要是自然界空气流通带来的空气流动程度, 从而引起室内温度变动。这种通风方法不但避免了机械运行带来的噪音污染和能源浪费, 更是避免了室内污染和其他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因素。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这种通风现象和方法的采用更是有着重大意义, 改变局部的气候环境。同时从健康和环保的角度去分析, 自然通风更是有着积极广泛的意义。

2 合理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通风方式, 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主要手段, 也是最为原始的手段。自空调诞生以来, 人类通过空调主动的控制室内环境, 进而忽略了以往那种自然通风方式, 渐渐的自然通风也但除了建设领域。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伴随着能源危机和生态问题的不断加剧, 人类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 同时对室内品质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全球科学家和建设工作人员对节能环保要求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模式, 而自然通风作为这一项科学的节能措施逐步回到了人们眼中, 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方式和措施。

2.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无论是在流动的空气还是静止的空气中都存在着静压力, 静压力的存在促使空气实现动态流向。在良好的外部风环境中, 可以通过静压力来实现风压力的产生, 这也是自然通风的主要方法。当风吹过这栋建筑物遮挡、迎风气流阻塞, 静压力增加;侧风面和背风面会有一个局部涡流, 静压降低。因此在向风面和背风侧之间形成的压力差, 这由高压侧低压侧流到的压力差作用下的室内和室外空气。

2.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使用室内空气压力差异, 这是通常说“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由于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空气温差发电空气密度差, 所以形成的压差, 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室内高温空气比例很小, 造成气压上升, 并从建筑的门窗之中进入室内, 然后由它所构成的负面压力, 对区域空气产生影响。因此, 与室外的温度相比, 室内温度较低, 并且能够是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室内, 对室内空气加以更换, 确保了室内空气洁净和清新。

3 自然通风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就建筑物本身而言影响建筑物通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建筑高度、宽度、长度和迎风方向的影响, 同时建筑物的群体组成、建筑间距安排和组合模式以及相关体系的构成方式都对通风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之中需要对住宅小区进行合理规划, 明确居住区的建筑位置, 并对道路、绿色空间等科学布局, 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3.1 建筑物的朝向

确定建设方向, 不仅要理解建筑物的朝向, 更多的是对被本地的阳光照射角度分析, 但也需要理解当地的风环境特性, 这主要包括对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风速和温度的总结。我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环境, 风压是在平面垂直于的方向, 因此, 在建设方向的选择中的建筑物的迎风向进行设计, 这种现象在夏天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我国大多数地区, 夏季盛行风的方向主要为东南风, 这样无论从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还是通风要求进行分析, 南方建设走向是最佳的选择。选择这个方向还有助于避免东、南部和西部的暴晒。

3.2 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 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 风压小, 通风效果差;反之, 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 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 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设计中, 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 形成绿地, 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 有较好的效果, 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 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因为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时, 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当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 可以利用住宅山墙间的空气射流, 改善下风方向住宅和自然通风, 效果显著。山墙间距的大小, 取决于住宅间距。住宅间距越大, 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 以便使足够的空气射流能吹到后排住宅上。过小的住宅楼山墙间距, 对消防、绿化和道路交通有不利的影响。

3.3 建筑群的布局

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通风的关系, 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

3.3.1 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 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

行列式是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 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 其布局包含并列式, 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 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

3.3.2 从立面设计的角度来分析, 应使建筑单体间高低有序。

要使气流通过小区时不形成漩涡、下冲气流等不良高速气流。同样, 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之间风的遮挡。建筑群的布局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 临近主导风向建筑宜为低层和多层, 处于小区边缘, 远离主导风向的建筑宜采用小高层和高层, 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自然风引入小区内, 一方面又起到阻隔冬季东北风的作用。

4 结语

篇8: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育资源;自然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幼儿园的周围有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自然资源。结合本地自然资源这一优势,我尝试运用自然资源,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使教育逐渐凸显特色化。

一、让幼儿充分走进自然资源,在主题教育美术教学中感受艺术,领略绚丽自然风采

随着整合教育理念的深入,主题活动渗透于幼儿园教育之中,我园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各种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了有序的美术教学活动,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实现了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在主题《多彩的夏天》中,老师带领幼儿到菜园里拔萝卜,在老师的帮助下当幼儿挖出大萝卜时,听到孩子们惊叹道:“原来萝卜长在地下,有这么大!”随后听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喊道:“老师,我也要拔一个大萝卜。”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那兴奋劲儿别提有多厉害了。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纷纷进园拔了好多萝卜,萌发了创作欲望,一起动手制作了萝卜拼盘,萝卜娃娃、举办了萝卜大菜肴品尝会。创作了绘画《蔬菜宝宝聚会》、创意画《蔬果坊》,拓印《有趣的蔬菜印章》……眼前一幅幅画是孩子们灵感的展现,智慧的结晶和对“植物宝宝”的无限爱意。

在主题《金色的秋天》美术活动中,如:《有趣的叶子》,为了让孩子真正感受叶子的美与趣,在老师带领幼儿日常散步、户外活动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的观察知道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孩子们用手中五彩的笔绘画了不同的落叶。当秋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下来的时候,孩子们对树叶更是兴趣浓厚,幼儿在歌曲《秋天来了》中边唱歌曲,边不由自主地收集一些树叶,仔细欣赏其奇特的形状、天然的叶脉及美丽的色彩。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树叶分类、压平保存,制作成标本或挑选叶脉较明显的叶子进行涂色、拼贴(小裙子、小手链、装饰瓶子娃娃、小动物)、拓印等创作活动,不知不觉中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展现在了你的眼前。有的孩子会将花园中捡到的小花进行组合,插在各种各样的瓶中,组成一瓶漂亮的瓶花;也有的把花朵穿成一串串项链、手镯等。不起眼的麦草在孩子们的手里会被染成五颜六色,然后根据颜色的搭配插在废旧的瓶子里,这时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创造的激情迸发了,制作出许多充满童趣的插花作品;还有的孩子会把漂亮的小草剪成长短不一的形状,然后经过组合贴在五彩的卡纸上,变成了有情景的图画。每每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开心的笑容,都会让我们感到创新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让大家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在区角中充实活动材料,感受浓浓乡土情怀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我园注重区域游戏趣味化,为幼儿提供一个精心设计、丰富的、开放的、可操作的、充满趣味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区域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自己想象的世界中自由创造。为此我们发动家长、幼儿、教师,收集随处可见的各种素材,如:豆类、谷类、泥土、叶子、玉米皮、各种水果、手工纸、蛋壳、彩泥、彩色皱纹纸、布等,把它投放到美工区域内。我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幼儿年龄的不同又细分成了不同特色角。大班《特色编织》角让幼儿用彩条、毛线、玉米叶、菜叶,编织出草绳、草鞋、草帽、草裙、小动物,在编织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编制的基本技能,又创造了艺术品;中班《小小点心师》角里幼儿通过真实材料进行创意蛋糕的设计、制作,或将各种水果、蔬菜进行造型设计、拼盘;小班《有趣的泥》角里让幼儿通过对泥的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技能,大胆、无拘无束地塑造出了形象生动和活泼可爱的动物、冰糖葫芦、棒棒糖、麻花、鸟窝等;小班《豆类、谷类》角,幼儿用豆类、谷类拼出漂亮的项链、衣服、小吊饰等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画。大班《民族风》角里提供的活动是民间剪纸、布贴画、青花瓷等更具有传统特色工艺的手工活动等。以上特色角让幼儿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运用多种美术操作方法,进行制作与创新,尽情玩耍、尽情体验、自得其乐、大胆表现。这些特色角的设立,为开展美工区域活动奠定了基础,让孩子们多渠道地接触美、创造美、创造了优秀的作品,陶冶了幼儿情感。

三、幼儿园应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在活动中利用自然资源,抓住契机创作作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立足实际,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时,向家长展示我园幼儿美术教学的特色;把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想法与家长交流,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发动家长,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每当春季修剪树的时候,家长们将树枝带到了幼儿园;玉米收获的季节,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秆也来到了幼儿园门房;在麦子收割的季节,麦秆被悄悄地放在班级的区域中……

亲子活动是家园合作中最重要的途径。我园在亲子活动中,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活动中,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美术创作。

总之,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资源都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素材。作为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运用自己的智慧大脑,挖掘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让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叶旭宏.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自然资源的有效运用.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2(3).

篇9:世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自然美”

1.1 世界大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中国的城市范围向四周蔓延、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高楼大厦代替了许多林地和农田。同时, 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到2050年止, 全世界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接近80%, 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也将达到70%[1]。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 往往忽视了自然通风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日益恶化, 建筑环境中自然通风的设计逐渐引起了关注。

1.2 对自然通风的认知

自然通风方式以一种古老、传统的方式, 19世纪以前人民仅依靠自然通风方式, 19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发展, 很多大工厂建筑多采用机械辅助的方式完成通风, 当时人们认为机械辅助式的通风方式强于自然通风方式。20世纪以后, 随着世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通风的重要性, 自然通风方式在当代建筑中运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2 当代建筑对自然通风的方式与分析

当地建筑设计中往往过多地依赖机械式的通风方式, 往往换气次数达不到室内需求的换气次数, 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方式实现基本通风, 如果条件受限, 自然通过方式不能满足建筑内的通风需求, 应合理地采用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更合理地对建筑进行自然通风设计, 可以结合环保的材料、一些技术的支持来实现自然通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 以西安某医院为案例解析

3.1 控制建筑布局与通风

建筑布局对整个区域微循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区域, 西安的主导风向为东北方, 以西安某医院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缩小研究范围, 更全面地探索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空间中的运用[2]。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 西安的城市肌理为九宫格的肌理方式, 九宫格的城市肌理的优点道路明晰、路网分明。但整体结构过于规整、结构单一。以西安某医院为基点, 在设计改造中我们将路网改为律动式, 整体氛围更加活跃, 既保留了路网明晰的优点又丰富了整体结构。整体的路网设计与主导风向呈30°~60°的夹角, 更合理的利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来实现区域微循环。在建筑整体布局中自然通风对整体效果影响很大, 要尽量使建筑整体布局的法线与西安主导风向东北风向一致, 在建筑整体布局中考虑迎风区与背风区的设计, 在背风区中尽量介绍建筑物的设计, 可作为绿化设计去, 实现良好的通风。在对西安某医院的通风改造设计中为三部分进行研究:地下空间、高层、中庭的通风改造设计。

3.2 高层建筑的通风改造

高层建筑为医院的住院部, 住院部的西南方向为居民区、住院部的东北方向是活动区域。区域的主导风向为东方风, 在居民区内增加了绿化面积、增加水体的面积使得流向住院楼的风更纯净, 植物对风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对活动区域我们将地形与植物结合的方式来净化从住院部流过的风。

(1) 通风屋顶通风改造。西安位于西北地区, 在西北地区, 屋顶的得热量是不容忽视的能量, 尤其是公共建筑屋顶是通风设计的重要设计点。通过对屋顶进行屋顶结构的改造, 来改善建筑物的空气流动, 使空间更加舒适。要利用建筑顶部的自然通风所产生的能量, 可以对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利用太阳能储风设施、利用坡屋顶结构等方式来进行通风改造[3]。

(2) 建筑窗自然通风设计。开窗设计是实现自然通过最常用的通风方式, 在传统建筑中, 开窗与开门是解决空气流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开窗的高度、开窗面积大小、窗的方位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燥, 适合采用分割方式开面积较小的窗户, 以西安某医院为例, 开窗面积占窗户总面积的25%, 改造后开窗面积占窗户总面积的45%。窗户的方位会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 窗户的方位要保证夏季能够遮挡阳光, 冬季能加室内太阳辐射的面积, 夏季凉爽冬季保温。在公共建筑中窗的位置不宜过低, 开窗位置要高一些, 高窗空气流动和采光效果都好一些。

3.3 通风中庭设计

在对中庭建筑设计的通风改造中, 我们从三方面入手。从空间结构入手:将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结合, 增加了进风口的面积, 风可以进入地下空间, 受热向上流动, 完成中庭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从建筑顶部入手, 中庭建筑的顶部为斜屋顶, 在屋顶两侧都有开窗, 更好地实现空气流通, 改善现在的通风方式。植物的运用, 将植物进入建筑内部, 利用植物的优点, 净化空气, 改善环境。在中庭建筑设计中课以采用波利维护结构的设计, 这样既可以透射阳光又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 减少热量分散, 减弱温室效应。

4 结束语

现在, 许多当代建筑中更多地采用自然通风技术, 之所以大力推崇此项技术就是为了用其减弱强制性的机械通风, 降低高能耗的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是一种生态节能环保健康的方式。因此, 呼吁建筑设计师们要不断创新、勇于探索, 提高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中运用, 来营造更适宜生活居住的人居环境, 形成良好的城市微循环系统。

摘要:自然通风是一种节能环保的通风方式, 在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 往往忽略了自然通风设计在建筑规划中的重要性。自然通风是一种生态、环保、健康的通风方式, 对城市微循环起着良好的作用。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更呼唤人民去关注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本文主要以西安某医院为案例, 对其进行自然通风设计改造, 从而探讨自然通风设计在当代建筑空间运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通风,当代建筑,医院通风改造,通风方式

参考文献

[1]陈飞.建筑风环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陈晓扬郑彬侯可明仲徳崑著.建筑设计与自然通风[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校长考核个人汇报材料下一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