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2024-06-22

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通用8篇)

篇1: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高 秀 梅

今天我作为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参与者提出一些本人敷浅的观点与大家交流。

在这里有必要谈谈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

我们邓元小学提出口号,提高教师素质,争创一流学校。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的质量高低,与教师素质直接相关,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靠培训。培训的方式很多,有自主学习,有外出交流,有教学研讨,而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培训方式就是教学研讨了。结合我校们科学课实际,所以我们暂时推行的是这种备课、上课、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培训主要有以下目的:

一、逐渐转变教师们的上公开课、研究课的心态,促进教师间相互听评课的日常化,自觉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逐渐让教师们在集体活动中观念得到转变,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长足发展提供平台。

这种模式坚持了两学期,现在有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们上教研课并不像刚开始那样紧张,那样抵触了,有的教研组教师甚至还很积极地参与了,这是一大进步。我还听说中段教研组就没有给老师们排上课次序,而老师们争着上,有时还出现两个老师同时要求上的事。由此可见,教师们逐渐把上教研课看开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有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但至少心态已经趋于平和了。

二、教师们确实从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其实,通过我自身上的两节研讨课我认为教研活动和专题培训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观课的人,而是授课的人,因为他要上课,他就必须对教法,学法,课件包括基本功都要作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为我们进一步规范常规教研奠定了基础。将来的教研活动,要日常化,有效化,自觉化,如果没有平常对待教研课、公开课的平淡心态,没有积极自主的参与意识,教研活动只能是走过场,费力不讨好的事。而且,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成绩,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的来说,我们科学课正向着“原生态”的方向发展,教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对公开课的看法

听说某地有这样一所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都要上研究课,而到时只要校长在校,谁也不愿上研究课,托词是:“还没准备好”。一旦校长出差,教师们则争先恐后地上研究课,老师们应接不暇地相互听课,犹如过“研究课的节日”。原因何在?原来每当上研究课,校长都要例行公事观课、评课。评课时“一视同仁”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横扫一切地将教师自尊心摧毁。所以,教师最怕校长听课,尤其是听日常课。这一“立竿见影”地摧毁教师专业自信的近乎于“夸张”的真实特例,高度地浓缩了教师职业的生存状态。我们学校不存在这种现象,从校长到教师都在认真地呵护着我们脆弱的心灵,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观课。一堂课上好了,大家发自内心的赞赏,就好像是自己上好了那样高兴;一堂课没上好,观课的人安慰的语言、神情溢于言表,这种安慰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很是温暖人心。让我们觉得,只要认真做了,就不怕失败,且谁没有失败过呢?那么我们该如何看一节课呢?也许,它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手段上并非每一次都那么完整、完美,在目标达成上并非处处理想。但它强调过程的扎实性,基础的渗透性,能力、心智发展的后效应与潜效应。例如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随机培养,对学习方法与技能的强化训练,对学生认知矛盾的化解和感悟的耐心等待,以及中断教学流程而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日常课堂所不能回避的。它可能不会“赏心悦目”,甚至还令人尴尬,但却是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耕耘”.总之,不能舍本逐末地仅以课堂是否活跃、热闹来判定教学是否成功,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

因此我们应强化对日常课堂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课堂走向“原生态”,在朴素的课堂从容把握内心,将职业体验与幸福生活相勾连,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从而精神自由、快乐地栖居课堂。

二00九年四月

篇2: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一些平时工作中点滴体会,今天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置实验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黄豆和豌豆极其相似,但细看会发现:豌豆形状较黄豆圆一些。

二、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飘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

篇3: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1 绿色发展提出的深刻背景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长期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下,人类片面追逐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生态瓶颈,促使人们开启了生态实践的进程。

1.1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瓶颈

1.1.1 生态贫困加剧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目前生态贫困已成为比经济贫困影响还要广泛且深远的一种贫困形态。单就水、土、气等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而言,事实的确如此。就水而言,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严重淡水缺乏现象。就土而言,全球每年有58 765 km2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急速减少[1]。就气而言,目前全球1/4的死亡人数都与大气污染存在一定的联系[2]。在我国,根据2015年对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进行的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全年达标的仅有马尔康、丽江、香格里拉、塔城、阿里和林芝等6个城市[3,4]。

1.1.2 生态失衡严重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侵夺,致使人处于其中的地球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尤以森林生态失衡为甚。据统计,20世纪以来,全球森林面积每年以1 500万公顷的数量消失;照此速度,只需大约200年的时间,森林将会在地球上彻底消失[1]。地球森林面积锐减不仅弱化了其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功能,而且还严重削弱了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能力,从而导致了一些珍奇动植物物种的灭绝。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灭绝。若物种以此等速度灭绝下去,人类将不久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1.1.3 生态灾难频发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致使生态灾难频发。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200多年来死伤最为惨重的海啸———印度洋海啸(又称南亚海啸),导致了近23万人死亡。这次海啸固然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所引发的地震所引起的,但与人类的不当活动有着莫大的关系。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这次海啸中,斯里兰卡西南部的佩拉利亚之所以损失最为惨重,是因为原本可以抵挡住最狂暴的海浪对海岸线侵袭的近海珊瑚被大量盗采;而与之地理位置相近的希卡杜瓦由于近海珊瑚礁保存相当完好而损失轻微,甚至海拔比斯里兰卡更低且遭受海啸正面袭击的马尔代夫也损失甚微[5]。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生态灾难,无一不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1.2 生态环保的理念及其实践

鉴于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纷纷开启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艰难征程。早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就率先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呼吁人类必须“建立起与自然的合理的协调关系”,必须学会“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6]。此后,随着生态问题反思的深入,一些生态思想流派应运而生,纷纷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破解之路进行了探索。学术界的呼吁极大地启悟了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直接催生了各种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继而引发了各种绿色政党的产生。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绿党是新西兰的“价值党”,率先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继其之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出现形式各异的绿党,纷纷从不同的立论视角阐发自己生态理念和环保主张,并逐步被纳入各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战略。

鉴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世界各国逐渐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协商与合作。1972年6月,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题为《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报告。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开启了人类共担生态环保之责的有益尝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走人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此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对全球大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生态瓶颈日益凸显以及世界生态环保潮流日趋昌盛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适时开启了生态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早在1983年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首次把环境保护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此后,随着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成立,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对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同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渐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1994年3月25日,为了履行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在这一世界潮流下,我国不仅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标”实践中,而且还致力于治“本”探索,从发展方式转变上寻求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之策。

2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及蕴含

2.1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历程

毋庸赘言,引发今天生态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最为核心而根本的因素无疑在于发展理念及其实践的反生态性与不可持续性。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就开启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征程,走上了一条“黄色发展”之路。“黄色发展”理念将人类确立为自然界中唯一值得价值关照的对象,生态自然则被视为可以被任意索取的资源库以及随意排放的垃圾场。事实上,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进行了过度索取和肆意践踏,最终导致了今天的生态后果,直接危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对生态危机引发因素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在缓解生态危机问题上,一直致力于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寻求破解之道。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为了缓解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荣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并将其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尽管在这一术语中没有明确使用“绿色”这一词汇,但其中无疑包含了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强调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此时发展的“绿色”意蕴业已昌明。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十二五”期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由此“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2012年,“绿色发展”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坚持绿色发展成为全国共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自觉认知和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维护人类共同福利生态的责任担当,以及高度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2 绿色发展的科学意蕴

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的概念,绿色发展是从绿色经济衍生并发展而来的。早在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等人在其《绿色经济蓝皮书》丛书中,就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蓝图,尽管此时的“绿色经济”并非完全等同于当今意义上的概念,但其中所涵括的新理念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我们党正是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概念。

在这里,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的“黑色”发展而言的,就是指在绿色创新驱动下,以生产中低消耗、低排放,生活中合理消费,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改善资源利用方式,增加绿色财富和人类绿色福利,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内涵。

2.2.1 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的统一

就字面意思来讲,绿色发展是由“绿色”和“发展”两个元素组成的,意指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形态。在第一重意义上,它首先强调的是“绿色”,主要是相对于以往“黑色”而言的,主张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超出生态自然所具有的承载能力。在第二重意义上,它强调的是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能完全地屈从于自然规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名而在经济发展上无所作为。这就是要破解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发展与自然保护的零和博弈,促成二者共存、共生、共荣关系,实现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借由对生态自然的适度开发与科学利用来就实现经济发展。

2.2.2 以人为本和生态为基的统一

所谓以人为本,关键与核心在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意即将人民群众作为科学发展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一种特定形式,绿色发展自然也不例外,也必须将发展目的和动力置于人民群众。然而,鉴于生态自然对人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必须将人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及其主体地位的实现置于生态完好的基础之上。鉴于此,绿色发展观要求,要用系统的整体性思维来考察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彻底摈弃以往把人与自然作为对立两极来思考问题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式,强调以生态系统内在一环的身份去观察、认知进而尊重自然,实现以人为本和生态为基的统一。

2.2.3 人与自然和谐和人民共享的统一

绿色发展强调人类用文明的方式来对待自然,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重构生态文化价值、重建和谐社会结构等层面上来营造二者和谐关系。然而,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营造是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前提的。而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7]尤其是处理好绿色福利关系,共担生态责任,共享生态利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人民共享的统一。

3 推进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要切实推进绿色发展,应着力于从文化建设、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养全民绿色意识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言,“我们是通过文化来使自己完备或完善的那种不完备和不完善的动物……每一个人毫无例外都是文化的作品[8]。”因而,要推进绿色发展,首先必须在社会范围内构建并弘扬绿色文化。这就是要求,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借鉴并吸收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明中生态伦理思想,加快具有中国特征与时代特征的生态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要承担起文化建设主体责任,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宣传措施,辅之以政治层面的管理和政策,引导民众抛弃传统狭溢的利益至上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观念与思想自觉,使绿色文化深入人心,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

3.2 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要促进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的转变,关键与核心在于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一是大力推进绿色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就是要强化生产部门与科研机构在清洁替代能源与生态性原材料等绿色技术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减轻工农业生产对石化燃料和污染性原材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粉尘以及其他废弃物向生态环境中的排放量。二是大力推行低碳循环生产,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高碳消耗、高碳排放的经济生产模式,以及传统经济活动的单向流动方式,以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能源投入与废弃物排放。三是确立绿色产品流通方式,在产品包装风格要以简约实用为宜,并注意选用能够快速降解或循环利用的包装产材料,切忌过度包装和污染性包装。

3.3 确立绿色消费观,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传统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有害性,是由其过度、高碳的生活与消费模式的引导下而引发的。因而,要形成绿色生产方式,首先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养成并确立低碳、环保、适度的绿色生活与消费模式。这就是要求,要摈弃传统消费模式中的奢靡与无度,杜绝社会生活中讲排场、赶时髦、比阔气等不良风气,确立健康的绿色消费观。同时,要注重在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着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主要是做到绿色选购,尽量选择绿色产品和可循环使用的产品;节约水电,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注重选用节约型水具电器,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绿色出行,尽量采取步行、人力自行车等集节能、环保与健身于一身的代步工具,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减少家用私人轿车的使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分拣可降解、不可降解的生活废弃物,并据其性质予以集中处理;提倡素食,少吃肉食,尤其是禁食各种珍稀动物,自觉维护物种多样性。

3.4 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

制度问题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因而要切实推进绿色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绿色政绩考核机制,就是要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唯经济GDP论的政绩考核机制,将以绿色发展指标为主体内容的绿色GDP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健全绿色发展利益引导机制,包括以市场机制为动力推进绿色生产行为市场化的市场引导机制,以财政拨款、政府釆购、财政贴息、财税倾斜等方式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财税支持和资金保障财税扶持机制,以及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盈利方向引导为策略的金融支持机制。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法律规范机制,就是要在建立健全绿色法律法规体系、做到绿色发展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规范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执法,着力加强生态执法、司法的软硬件建设,切实保证生态执法司法过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生态贫困加剧、生态失衡严重、生态灾难频发等生态瓶颈。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世界各国纷纷开启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要有效推进绿色发展,应从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这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有效、可行路径。

关键词:生态瓶颈,生态环保,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长久,刘全.球耕地减少可能引发粮食危机[J].南方,2010,(8):45-48.

[2] 孙鸿烈.中国生态问题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联合国环境大会.“全球25%死亡人数与环境污染有关”[EB/OL].http://money.163.com/16/0524/07/BNQJ195900253B0H.html#from=keyscan,2016-05-24.

[4] 李彪.“中国仅剩香格里拉等6个城市完全无雾霾”[EB/OL].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6-03/doc-ifxsvenv6453564.shtml,2016-06-05.

[5] 张咏.珊瑚礁被破坏是印度洋海啸造成灾难的原因之一[EB/OL].http://tech.sina.com.cn/d/2005-08-18/1101697021.shtml,2016-06-09.

[6] 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M].长春:吉林出版社,1997.

[7] 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4: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讨;交流

一、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的意义

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一文中,把科学课的一般过程分为导入活动、主要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整理小结五个部分。其中,主要活动与交流研讨是构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两个主要层面,承担着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任。学生的认识发展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发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所以,主要活动和交流研讨是科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及最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部分。

二、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

1.探究后交流研讨时间少、直奔主题

目前,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的科学教师对主要活动这一环节都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的,而对交流和研讨这一环节,往往会忽视,有的几乎不给它以时间和地位。许多科学课中所谓的交流研讨,只要符合老师想法的数据(或者说法、结论)一出来就完事了,以致科学课中先前的观察、实验、测量、考察、调查等活动上升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高度,不能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这并不是真正的交流研讨。

2.探究后交流研讨指挥失灵、秩序混乱

有的科学教师对交流研讨这一环节思想上是重视的,但难以把握,小学生往往对观察、实验、测量、考察、调查等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到交流研讨阶段,就会陷入混乱的无序状态,教师指挥失灵:有的继续埋头摆弄实验器材不肯放手;有的对同学的意见不屑一顾,不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的故意挑刺,不尊重他人的意见。

3.探究后交流研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最常见的是一问一答模式的师生互动,学生跟着老师的预设走,围绕教师确定好的为得出结论服务的几个问题在发言,很少有那种提问、质疑、辩论式的生生互动,也缺乏学生与媒介间的互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使得探究后的交流研讨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的对策

1.明确交流研讨的内容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交流研讨”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以后的交流与研讨: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假设相比较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如果要再次实验的话,原先设计的方案要不要进行修改与调整?这样的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几次的实验才能得出?其他组的同学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得出的结论与本组的结论是不是一致?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此外,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还要关注探究中的精彩发现。

2.掌握交流研讨的方法

(1)建立规则,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研讨氛围

为了提高交流研讨的效果,必须要建立交流研讨的规则:在交流研讨前要停止观察、实验,整理好器材;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进行交流研讨会时,说的同学要面对听的同学,向着听的同学说,听的同学要朝着说的同学听,要倾听别人发言,汲取他人精华;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正;出现意见分歧时,不能出现“敌对”情绪,使交流研讨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2)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的时间和空间

如前所说,在科学课中,主要活动与交流研讨是构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主要层面,承担着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任。因此,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应该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一节40分钟的科学课,应该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用于交流研讨。

(3)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开展交流研讨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如果教师任凭学生漫无目的交流,会使互动交流处于肤浅状态,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造成学生揣摩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相反,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围绕互动交流的主线,就会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比如,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得出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为获得结论服务。这里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观察、发现、揭示数据间内在的联系。因此,在交流研讨时,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使之有序;要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得到变化,思考数据变化了没有?如何变化的?要引导比较、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而揭示数据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对数据组进行归纳、概括,发现共性,并把共性作为规律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结论。

(4)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

学生在交流研讨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不同意见吗”等问题。教师要积极启发、激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把自己在实验中、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教师不能代替,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评价以激励为主。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一定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参与问题的回答,使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章鼎儿,路陪琪,李子平.走向探究的科学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篇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课改的同仁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发言。我想以今天的示范课为依据,谈一谈我眼中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我们听的这两节课:都是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是科学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会知识,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那么流畅、那么活跃,课堂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亮点。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爱学了。这是最理想的课堂。

这两节课,体现出很多亮点和优点,我一一加以列举: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4)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这两节课的课堂上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堂方面: 给我饿的感觉是,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让学生激趣启智,教学中各环节自然过渡;以快节奏、高密度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用积极思维探究;师生是配合默契、思维深刻;学生是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

课堂活而有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学生方面:给我的感觉是,这课堂上: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

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展示、高效的合作、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板书。

我想,今天的两节课,一定会让我们与会的各位老师受到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作文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授课的教师们学习,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做引导,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超市里,完成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发言稿

开发区一中

篇6: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伟大的精神如民族血脉,可以代代相传而生生不息;伟大的信仰如浩瀚星辰,可以穿越时空而光芒长存。在建党99周年之际,市委为我们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专题研讨班,让我们通过两天紧张有序的学习思考、研讨交流,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聆听了X的辅导报告,让我们开启了对延安精神穿越时代、跨越地域、超越心灵的追随和探寻,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的特殊历史地位、丰富精神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也进一步领悟了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强调的“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丰富内涵。我有三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补足精神之钙,培养“日省吾身常临境”的自省意识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在十三年苦难辉煌中淬炼而成的“思想养料”。实践证明,延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不仅可以在革命建设年代激励人心、砥砺斗志,也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锤炼党性、凝聚力量。总书记曾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延安精神这味营养剂,具有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深化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XX组织而言,要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XX组织建设,扎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

二、汲取力量之源,激发“最是梅花领春来”的自励意识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坚持实事求是。总书记回忆梁家河知青岁月时曾说:“在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X在辅导讲话时讲到:“实干才是硬道理,弘扬延安精神,就是通过学习鼓足干劲、鼓舞士气、凝聚合力。”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强化责任担当,勇于破解难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新时代赋予XX工作新的使命和要求,要围绕党政关心、科技工作者关切、社会关注、XX组织所能的领域,找准工作结合点,深入开展“创新争先”、“举荐表彰”、“强基固本”三项行动,大力实施“科技智库”、“学术金秋”、“科技扶贫”三项工程,认真组织科普“四季行”品牌活动,积极推进科技经济融合,接长工作手臂、延伸工作触角,不断搭建服务XX高质量发展的智慧XX平台。

三、筑牢立身之本,秉持“自起秋风肃己身”的自警意识

篇7: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伟大的精神如民族血脉,可以代代相传而生生不息;伟

大的信仰如浩瀚星辰,可以穿越时空而光芒长存。在建党

周年之际,市委为我们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弘扬延安精神

净化政治生态”专题研讨班,让我们通过两天紧张有序的学习思考、研讨交流,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

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聆听了*的辅导报告,让我们开启了

对延安精神穿越时代、跨越地域、超越心灵的追随和探寻,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的特殊历史地位、丰富精神内

涵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也进一步领悟了总书记来陕考察

重要讲话强调的“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丰富

内涵。我有三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补足精神之钙,培养''日省吾身常临境”的自省意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在十三年苦难辉煌

中淬炼而成的“思想养料”。实践证明,延安精神具有超越

时空的恒久价值,不仅可以在革命建设年代激励人心、砥砺

斗志,也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锤炼党性、凝聚力

量。总书记曾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

最好的营养剂。”延安精神这味营养剂,具有固本培元、补

钙壮骨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深化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坚

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切实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组织而言,要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引导

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

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

建设,扎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

定位。

二、汲取力量之源,激发“最是梅花领春来”的自励意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坚持实事求是。总书记回忆梁家河知

青岁月时曾说:“在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懂得了

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在辅导讲话时讲到:“实

干才是硬道理,弘扬延安精神,就是通过学习鼓足干劲、鼓

舞士气、凝聚合力。”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强化责任担当,勇于破解难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新时代赋予**工作

新的使命和要求,要围绕党政关心、科技工作者关切、社会

关注、**组织所能的领域,找准工作结合点,深入开展'‘创

新争先”、“举荐表彰”、“强基固本”三项行动,大力实施“科

技智库”、“学术金秋”、“科技扶贫”三项工程,认真组织科

普''四季行”品牌活动,积极推进科技经济融合,接长工作

手臂、延伸工作触角,不断搭建服务**高质量

发展的智慧**

平台。

三、筑牢立身之本,秉持“自起秋风肃己身”的自警意

延安精神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延安时期,我们党培育出了毛泽东所讲的“十个没有“以及'‘只见公仆

不见官”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书记来陕考察时交给陕西的重

大政治任务,就是要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我们要用好

延安精神这面镜子,经常正衣冠、去灰尘,着眼政治生态这

个大课题,对照*严重违纪违法案暴露出的问题,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斗争力。“群雁高飞头雁领”,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牢记“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生态的'净化器',防止成为'污染源'“的谆谆告诫,严格自律,坚守底线,不碰红线。作为市**党组书记,要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破除工作中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藩篱,认真当好国家治理的参与者、企业发展的支持者、社会职能的履行者、公民参与的推动者,以自身的全面过硬带动干部队伍,在全市*系统营造风清气正、心

齐气顺、担当实干的浓厚氛围。

国企领导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研讨发言稿

伟大的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陕西延安这片热土上,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高举旗帜、坚定信念,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确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吸引了成千上万革命者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救国救亡的洪流。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首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强调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道德规范与延安精神的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社会观念日益多元多变、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交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十分复杂的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中央一到延安,就创办了中央党校,开展学习运动。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学习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不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延安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踊跃奔赴抗日和解放前线,在革命熔炉中锤炼了意志、砥砺了品质。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应结合当前干部队伍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特别是加强复杂环境、艰苦条件下的实践锻炼,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筑牢信念根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强调党除了人民大众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努力使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坚持把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作为神圣使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生动写照。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把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作为神圣使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基本职责。当年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发出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延安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民主政权,包容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代表;

轰轰烈烈的双拥运动,实现了军政、军民团结如一人;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聚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坚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追求。延安时期,我们党在保卫边区、领导抗战的过程中实施土地改革、开展民主选举、推行男女平等,保障了人的基本权益。同时,挤出人力、财力和物力创办学校医院、发展文化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天,我们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追求,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

动工作,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科教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循环经济聚集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秦岭生态保护、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路子。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谋求突破,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文化、医疗卫生、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树立世界眼光,扩大对外开放。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用好欧亚经济论坛、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推动行业领军企业与陕西优势资源嫁接融合,支持企业在世界范围配

置资源、拓展市场,努力在竞争合作中提高水平、强化优势。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延安时期,我们党立足自力更生,组织动员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自救,战胜了种种困难和风险。今天,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必须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延长石油厂题词“埋头苦干”,为党的七大纪念册题词“实事求是、力戒空谈”,激励了全党和边区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夺取胜利。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见困难不退缩,见问题不推脱,见矛盾不躲避,认真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办好群众急需、让群众满意的实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督促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抓落实。

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延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布衣草履、素食淡饭,毛泽东同志穿着补丁衣服给抗大学员讲课,林伯渠同志用绳子作腰带,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今天,虽然经济发展了、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陕西省经济欠发达,群众生活水平还不高,更应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

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上。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俭养德、以德养政,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带头抵制铺张浪费和奢靡享乐之风。

清正廉洁,永葆本色。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始终站在党的立场,对党负责、为党分忧;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延安精神发祥在陕西,弘扬延安精神是陕西人民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延安精神为强大动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认认真真抓党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条件显著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今后

年是陕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关键时期。陕西人民一定要继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综合经济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

第一篇: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

个春秋,中国革命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过去,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瞻仰伟人风采,感受革命老区人民质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6

25-28

日,在我局组织开展的“延安精神进机关活动”安排下,我终于有幸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来到延安,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座座简陋的窑洞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居住过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了保持我们党的纯洁和先进性,他们在这里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剿,他们在这里发动了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培养了无数精英人才;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在这里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参观了简朴、简陋而珍贵的革命历史展览,使我感受到了我们的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

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的很紧凑,但是感触颇多,尤其是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会。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紧紧

团结人民群众,依靠延安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才取得了延安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党的旗帜上。

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又要创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做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做坚持实事求是。

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要将它发扬光大。目前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正处于关键期和高

峰期,我们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当年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弥补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学习上多读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在业务上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要用一个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湖北南水北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在今天,作为人民的教师,虽然我们远离了延安时期的最直接的战争,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没有硝烟的战争依然存在,在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不辜负党的信任,带领我们的队伍,巩固我们的每一片思想阵地,巩固我们的执政党地位,把我们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思考:

一、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思想阵地,范文之心得体会: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

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在坚持党的七大路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各平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造奇迹,这就是精神的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在今天,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依然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要时刻保持坚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总结,学习已经是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历史证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和《实践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都是我们要反复学习的精典著作,只有不断地重温学习,不断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才能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加强个人党性理论修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加强实践,加强廉政建设,接受监督,使自己永远有忧患意识,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都能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

二、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解决工作遇到的难题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延安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蔚然成风,学习理论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总结经验之风,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为断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解决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按规律办事。用延安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促进思想解放,解放改革创新求发展的问题。

三、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何价值等根本性的问题。

第三篇: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4

日,我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小时候,我只能从书本上、地图上和电视里很肤浅的了解到有一个地方叫延安,那时候认为延安就是一个拍抗日革命电视剧的地方;后来,从流行了很久的歌曲《南泥湾》中又感觉延安是革命战士们和老百姓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的地方,这时才开始对延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此时起,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日上午,我们正在奔赴延安的大巴上,一路上,我的心情都非常的激动,当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时,厚重的黄土高坡,公路边上的土窑洞,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我就联想起当时我们的革命队伍抗日战争时的情景。从一下车,我就很不适应延安的气候,鼻血偶尔会流出来考验我,可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畏惧,因为我们的党正是从这种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辈人最缺乏的,所以,我克服了自己。

我们学习团一行参观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等革命圣地,现场聆听了解说员翔实而生动的讲解,我们的学习团听得津津有味。从解说员生动的讲解中让我认识到,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着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这次活动我们还有幸请到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教授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学习,应该是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课,让我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净化了一次信念的灵魂,吸收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一定会努力弥补我自身不

篇8:科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发言稿

加强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专题研讨发言稿

李锦斌强调,要坚持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始终把讲政治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内容,坚定不移维护核心维护权威,坚定不移守纪律守规矩,坚定不移抓贯彻抓落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把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坚定服从组织、杜绝专断专横,坚定坚持原则、杜绝违真违实,坚定严以用权、杜绝越位越界。要始终把规范组织生活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载体,时常掸掸灰、正一正自己的思想,时常交交心、谈一谈彼此的状况,时常红红脸、说一说对方的缺点,努力使党组织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党组织的每名同志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李锦斌指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着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抓常态化教育,强化固本培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正道、打实底色、摆正位置,更好地认知、认同和实践党内政治文化。要抓精准化施策,强化正本清源,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功能,突出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作用,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抓制度化保障,强化标本兼治,形成《关于建设良好党内政治文化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的意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让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圈子文化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在党内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李锦斌强调,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着力净化优化政治生态。要紧紧把握住选人用人这个“风向标”,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六选六不选”,把好标准关、程序关、制度关,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紧紧把握住党内监督这个“硬约束”,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强化监督意识,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同级监督,让同级之间真正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纪律就在眼前、红线就在脚下;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要紧紧把握住正风反腐这个“杀手锏”,坚持在反“四风”转作风上保持定力、在查腐反腐上保持定力、在追责问责上保持定力,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实硬”。李锦斌指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专题警示教育的规定动作和关键步骤,会议质量是衡量专题警示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要抓紧有限时间,扎实做好“认真找”“当面提”“深对照”“真批评”等环节工作,确保达到照镜正容、洗澡除尘、醒脑治病的效果。要通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肃清“陈、杨、周”案遗毒、遗风、遗痕,以此教育引导全省党员领导干部认清本质、肃清遗毒、廓清生态,以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英语学习策略下一篇:电气施工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