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2022-04-24

体育教学模式是从教学模式派生出来的,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学方法的升华,强调了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支配作用。同时,它又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类见解:过程说和结构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篇1:

优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魅力的科学课堂

当今的课程教育改革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深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推进。科学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为了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应该形成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这门学科。

一、让民主、和谐的氛围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

教者认为,促进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应当从教学伊始确立方向,在每一节课中逐渐施行,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而课堂教学氛围必然就成为科学教师首先关注的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便成为教师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师要能够营造出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轻松与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与发现科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食物的营养》一节课时,为了能够创设出让学生轻松学习的氛围,我便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作为切入点,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新课内容。我向学生提问:“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哪些东西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地回想自己的生活,罗列出自己平时喜欢吃的事物,活跃的课堂氛围便由此形成了。然后我将本人的习惯饮食食谱写到了黑板上,如早饭:鸡蛋、面包、牛奶。此时,也有孩子会问我,“老师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食物呢?怎么不以肉为主呢?怎么不喝饮料呢?”我让孩子们对我的饮食习惯作很好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习惯性饮食是很健康的。最后,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合理饮食呢?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健康饮食呢?以此作为科学探究的切入点。

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孩子的学习心情得到了放松,与教师形成民主的对话与交流,从而也让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让信任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思想动力

教师要想使学生热爱科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科学课堂,就必须俯下身子亲近学生,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取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获得孩子的信赖,也是建构有效科學课堂的基础。

我在引领学生共同学习《热传递》一节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热的传递进行科学猜想与合理验证,我给学生每一小组提供了相应的材料:酒精灯、火柴棒、灯丝等器材。随后我让学生交流实验操作流程,并进行合理分组。在让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后,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步骤的总结,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几条注意的事项:1.小组合作,实验装置安装到位检查后再加热,同时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不可以用手直接触碰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铁丝;3.细心操作与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4.注意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不停地巡视,对操作不熟悉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实验记录无从下手的学生进行提醒,并用亲切的话语及时提醒他们观察实验要认真,切勿三心二意,要能够抓好观察的时机。在教师的倾心指导与关怀下,孩子们都能积极而又安全地完成了此次实验。

信任,往往建立在教师对于孩子的一些亲切关怀的话语中,往往体现在教师对于孩子学习的要求与具体活动中。一席表扬的话语、一句温馨的提醒……都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温暖,也给学生带来了对老师的信任。只要有爱,教师就能够获得学生的无比信赖,从而使自己的科学课堂更具有人格魅力。

三、让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源泉

小学生学习的科学内容往往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更多学习科学知识的经验,拓宽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视野,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选择进行科学探究的素材,让学生以自然生活中的素材为切入点,开展探究活动。在具体的科学课堂上让学生感知一些自然、生活现象,引发学生进行质疑、解疑。有力地提升了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经验。

在学习《垃圾堆里有什么》一节课时,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关科学的因素,我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自己收集家中的垃圾,并作出自己的研究。具体任务是: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填表、统计。如果在搜集垃圾时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家人的帮助。要搜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分析这些垃圾产生的原因;而后,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家庭垃圾的研究,引导了学生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说一说各种各样的垃圾使是怎么产生的,属于哪一种类型,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生活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

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能够从生活入手,合理选择让学生可以感知、可以操作的实践性活动,从而让小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更具有生活性与趣味性。

总而言之,科学素养已成为培养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强化了这一科学理念。因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努力优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魅力的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  江苏】

作者:李敏

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篇2:

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探索

体育教学模式是从教学模式派生出来的,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学方法的升华,强调了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支配作用。同时,它又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类见解:过程说和结构说。持过程说的将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过程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其中较典型的提法是:“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作为教学论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指的是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及其活动程序。”这种观点强调了教学模式中的“组合方式”和“活动程序”,突出了其可供模仿性和操作性,但忽视了其理论性。教学模式则是人为的,它是人们在对教学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

一、当代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与结构

1.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要构建符合当今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有必要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把握。总的来看,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健康第一”,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协调发展,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二维体育观的转变;体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多样性与科学性,组织体育课程内容时以往单一、统一的模式得到了改变;体育课程管理更加科学,突出教师的课程决策权利,以三级管理体制为主的课程管理形式使体育课程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多向交往与共同合作;重视终身体育思想,使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生活化、长期化。

2.体育实践类课的教学结构

作为体育教学的结构,存在着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育教学的结构也同样包括了以学科逻辑为依据的形式结构和以学生心理为依据的实质结构,其重要的关注点也同样集中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但是,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其主要特征是技艺性。因此,体育教学的结构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同样不能只关注心理方面的变化,学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导致的学习方式变化更要受到关注。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1.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指发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构成教学诸要素以及相互关系。这些要素在构成体育教学模式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性。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在确保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能的前提下,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理论基础。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是教学模式深层的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和独特性,它渗透在教学模式中的其他各因素中,并制约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他各因素赖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二是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操作程序。操作程序的设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认知基础,首先要遵循从生理上安排负荷、安排组合教材等,从心理发展方面既要考虑智力因素,也要考虑非智力因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综合的教学程序,既可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又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四是实施条件。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一般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时空的综合等因素。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实施某一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

从模式论看,则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建模方式。教学建模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

总结归纳法。可以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再通过归纳法的筛选,上升到理论,形成“实践——理论”归纳型教学模式。即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实际经验或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提炼,升华为教学模式,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循环往复,因势利导,日渐定则。其过程一般是:经验——理论——实践——完善——推广。

理论推演法。有许多教学模式并不是直接从教师的经验中逐步上升到理论,而是从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方法论、体育哲学等理论科学模仿演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了“理论——实践”演绎型教学模式。根据体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假设加以设计、演绎,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使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

综合法。实际情形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没有一个单纯的从某一个体经验基础上归纳而成,或者是从某一理论纯演绎或采用简单的借鉴、模仿而得,都是在吸收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模式的某些思想、策略、结构、方式的基础上综合构建而成的。

3.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的因素

从总体上来讲,教学模式的构建总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受到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教学的出发点,在实施某个教学时,总是在为实现某种教育观念和价值作出努力。它虽然并不构成教学模式的具体因素,但却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方针。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包括体育科学在内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体育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二是受到教学理论指导的影响和制约。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理论,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熏以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如教学中的发现法和讲授法,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等,反映了与不同的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教学实践,表现出不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三是受到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学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提供了优化教学的一系列方法与技术手段,使过去教学中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成为现实。教育技术学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的一系列变革。教育技术学成果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直接使用的技术手段,同样教学模式也为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实施依据,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4.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趋势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虽较晚,但近年来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十分活跃。由于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在构建目的上,向真正“教与学”并举的模式发展。教与学虽然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活动,但是不能互相代替。教学过程永远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和学是相互包融、不可分离的。无论是“教”的模式,还是“学”的模式都不是我们所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必须研究教师教的过程、技巧、策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行动步骤;另一方面,又必须研究学生生活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学习活动的规律,避免教师凭空而教,目中无人而教。将教建立在学生学习规律基础之上,为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科学依据,所以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既非单一的“教的模式”,也非单一的“学的模式”,而是向着两者的辩证统一发展,即研究名副其实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习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在构建方法上,行动研究法成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主流。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很大关注。行动研究特别强调教师的参与,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是一种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参与,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实验验证模式时,如果能够对影响模式的各种变量加以严格控制,则可以较好地避免在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只要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规范地实施,就能验证该模式是否可行及效果如何,如可行而效果好,则模式成立。

最后,在构建的结构上,走向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操作程序变化万千,教师在操作程序上难以把握所取模式的实质。教学模式的研究之所以能引起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兴趣,正是因为教学模式既不是玄而又玄的理论,又不是毫无规律的具体行动,它能将教学理论的指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步骤上,又能将教学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上,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统一,成为教学模式研究的又一趋势。

参考文献

[1]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铁黎.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徐军,构建多元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湖北体育科技,2001.

(责任编辑孙海燕)

作者:马亦兵 严 津

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篇3:

语文教学该不该远离模式

摘 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不能远离模式,还要不断创新模式,用好用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适用性、简约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式 远离

作者简介:黄乃佳(1959—),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语文教学要不要模式,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近期阅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12年第1期开篇题为《让语文教学远离模式》的短文,这激起笔者对教学模式的深入思考:语文教学究竟该不该远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有没有作用?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认为语文教学应远离模式的看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张语文教学远离模式的主要有如下三种看法:

看法一:教学模式的运用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学生充满生命活力,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很难用一套、一种教学模式规范一个教师,不可能自始至终用一种模式去施教,这样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远离教学模式。

看法二:教学模式的运用会导致语文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支撑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习惯或教学范式,可供借鉴学习,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情况,教师素质、学生的实际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套用必将适得其反,因此应该远离教学模式。

看法三:教学模式的运用会导致教师创造性的缺失。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按照已经稳定的教学程序施教,是“照葫芦画瓢”。教师唯恐“画虎类犬”,结果被束缚了手脚,不敢越池雷一步。这样一来,别人的模式学不到,反而把自己的教学个性学没了。因此应该远离教学模式。

从以上观点来看,不无道理,但过于偏颇;教学模式确实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是不是语文教学就不要模式,就要远离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不能远离模式,还要不断创新模式,用好用活模式。

二、语文教学为何不应该远离模式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教学模式。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 (P.150)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总结,是教学活动的行为准则。语文教学如果远离教学模式,那么教学就会产生盲目性、随意性,教学效果无从谈起,课程改革难以顺利推进,因而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模式。

(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知识,教学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习态度和习惯得到养成。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因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经过课程的实施,按照科学的教学理论总结概括出来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程序。

在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把语文上成非语文课,缺少语文教学特质。譬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宜,教学设计不合理,任意拓展,任意解读,偏离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方向,成为泛语文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语文课堂,与语文教师未运用教学思想机制下的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教育家乔伊斯和韦尔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譬如运用“三环节目标教学”模式,“三环节”即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施教—检测教学目标。这个教学模式关键是确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确定了,那么教学内容也就基本定位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能心中有数,大大减少课堂教学中“脚踩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弊端。三环节目标教学模式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非常有帮助,对较快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都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改革需要教学模式的推动

1904年,语文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一百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从没有停止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世纪30年代黎锦熙的“预习—整理—练习—发展”模式,朱自清的“预习—讨论—复习”模式。这两种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着眼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具有前瞻性,对当时的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50到70年代,主要是学习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影响我国语文教学几十年。80年代初,语文教学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成绩斐然,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比较著名的有: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感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向前发展。到了21世纪初,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盛况空前。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一个“新”字,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怎样落实课标精神,实施课程改革,提高课堂实效,这就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推广,用于指导课改。一线老师课改的积极性很高,围绕着“实践—总结—实践”的主旋律,创立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创立,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整体规范阶段,成为众多学校语文教学借鉴和学习的标杆,为新一轮的课改提供了理论支撑,有效推动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和借鉴构建自己的有效模式,在运用中不但没有产生适得其反的现象,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能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教师学习、运用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是构建教学模式的直接基础。没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运用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钻研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体现在能否构建一个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教学经验,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归纳、提炼而成,它体现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规律和教学的基本程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因此,语文教师不能随意否定教学模式的价值,但也不能盲目套用,要因课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中创造教学模式。例如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于漪、洪镇涛、程翔、余映潮、韩军、程红兵等,他们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善于创新,构建符合教学规律、富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凸显个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可见,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因此不能全盘否定教学模式的作用,而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建构,科学运用。

三、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语文教学是不可能没有教学模式的,如果远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呢?

(一)适用性的教学模式

适用性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和运用取得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本身不是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有的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不慎重考虑是否适用,而盲目套用,追求形式的花哨,单纯追求步骤或环节的趋同,其结果是教学程序不能与教学实际融为一体。例如,运用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六步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按照课堂教学规律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在运用中,首先要把握其特点。该模式以学生认知过程为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课改的教学理念,应用性较广。但有的教师在运用中,未能真正理解它的规定性和指导性,不论什么课型,什么教学内容,什么文章体式,全盘照搬,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要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教学内容;二是师生的实际;三是文本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这样的规律,学习借鉴教学模式,就能避免盲目性,取得实效。

(二)简约性的教学模式

简约实用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的教学模式步骤太多,七步、八步式,有的甚至更长,这样不仅烦琐,也不现实,所以应创立简约性的教学模式。所谓简约性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结构严谨、环节简明、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并且能使教学尽可能符合预期设计的程序。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它的实质是给语文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构建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给教师创设广阔的自由空间,使教师能在处理教材中很快就对教学内容进行定位,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思路方略。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简洁凝练,通俗易懂,易于把握。“先学”就是教师布置提纲,或说预示教学目标,学生按照提纲自学教材;“后教”就是在课堂上用设疑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当堂训练”就是教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学习的知识,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然后自评回馈。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四是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这个模式易于学,效果佳,因此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成为很多学校争相效仿的典型化的课改模式。

(三)灵活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只不过是给教学一个有规律的教学架构,给课堂教学内容作基本的定调罢了。那么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一是吃透其理论内涵,二是掌握其教学程序,三是整合几种模式,吸取其精华,四是跨越、超越。“教无定法”,这句话的实质是说教学模式不能僵化。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它不可能支配教师采取一切行动,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譬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三主”是课堂教学指导的理论基础;“四式”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本路径。在实际运用中,不必生搬硬套,如“四式”中的“复读式”就可以省去这个环节,因为“练习式”这个环节是达到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也可以省去“练习式”,因为通过“复读式”也能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特定的理念和目的,实际教学中,随着情况的变化,完全有可能在某种典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环节或减少一些环节。”[2] 这样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就能避免模式化,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模式,但不能模式化。避免教学模式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模式要符合几个原则。其一,杂取种种,整合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优秀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学习借鉴,吸取其优秀成分,不能“照葫芦画瓢”。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就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先进元素。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某些不合理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创新基础上进行消解,除去不合理成分,然后整合建构,超越深化。其二,学习别人,超越自我。学习运用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效仿中改造、创造自己有效的模式。其三,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是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首先要理解透这个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精髓,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出得来”,就是通过效仿和领悟,将各类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特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 (P.26 )例如钱梦龙老师吸收孟宪承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的“主体性”说,创立了适合阅读教学的“三主四式”模式。因此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进得去,出得来,才能不断变格,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模式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才能常教常新。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应该远离教学模式,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将无规律可循,将会造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思想有多远,教学就会走多远”,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做路径,比随意性的教学肯定要好。因此语文教学不怕学习借鉴、创立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是“毒品”,而是“良药”。

参考文献:

[1]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家曙.非典型化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经常性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2).

[3]柳思俭.实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成向阳)

作者:黄乃佳

上一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