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

2024-05-06

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精选8篇)

篇1: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

1.头脑风暴法和德尔斐法应用案例

2.SWOT分析法对自己进行职业发展分析

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住院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及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医疗体制、医疗环境条件、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等诸多因素参差不齐,使得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无法真正和谐化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某医院于2006年5月逐步在全院36个病区推行头脑风暴法,进一步强化医疗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成立质量改进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及感染管理、病人服务满意度等护理质控督导组。

二、确定议题。根据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特点,找出护理部业务、行政查房及护士长夜查房、周末查房反馈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等作为会议商讨议题,就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查找相关因素,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

三、护理部每月初将上月质量监控中反馈存在的问题,列举出来,再次组织抽查,对反复存在的问题,护理部到病区现场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分析护理差错缺陷出现的原因、应对方法及整改措施,临床护理及管理过程中的护理差错隐患,讨论改进措施与科室护士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直到该问题解决。同时采取现场数码相机随机拍照,将不规范的现象曝光,图文并茂进行对比,将各病区数据指标量化排序,并制作成幻灯,坚持每月1次

全院护理质量通报反馈。

四、分级讨论研究。存在问题的科室利用晨会时间,由护士长将问题反馈到每一个护士,让每位护士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护士长记录备案,时间控制在30min内。

护士长将备案的会议记录反馈到科护士长处,由科护士长召开片区会议,从各科护士长反馈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再次筛选出共性问题,同时找出分析合理、可行性强的解决办法应用头脑风暴方法,进行讨论研究。

科护士长将各片区讨论研究的结果,在每周进行的护理部碰头会上进行反馈,由护理部根据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立足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原则性,讨论研究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最终将结果反馈到科护士长处或通过全院护士长例会进行反馈,同时给出相关建议及意见,由各科室根据护理部建议及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全而整改。

五、评价方法。依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及相关要求,自制8个护理质量量化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根据各表质量监控点分值有5分、10分、15分不等,总分100分,采取护士长夜查房、节假日周末查房、护理部行政查房、科护士长抽查进行评分,取各项平均值得出病区当月护理质量总分,并在次月全院护理质量通报反馈会上,将数据制作成直观的柱状图、饼图进行反馈,以此评价实施头脑风暴法后的实际效果。

六、结果。通过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的应用,该院从护士长夜查房评分、护理缺陷事故统计、病人投诉情况、护士对工作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实施头脑风暴法以前和实施后对比,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上升,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近2年实施头脑风暴法的综合效果反馈,本院护士责任心明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文书质量实行“时间一行为一位点”管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和规范。病区环境、药品和设备仪器等实施“6S”管理,妥善规范管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将“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工作”。形成具有特色的医院护理文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而提升护士整体素质。由于护士素质的不断提升,该院护理质量也逐年得到提高,医护配合度逐渐增强,从而医护工作压力感均有所减轻,共同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就医环境。

七、结论。运用头脑风暴法,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发掘人的潜能,考虑问题更详细,解决问题更具体、明确、有效,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能够畅所欲言,增强了对科室管理的参与意识、促使各级护理人员在观察病人情况、护理文书记录、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宣教等方而更加主动细致同时,对管理层而言,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特别是护十长对自己科室各种情况的调研热情,对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改进,乃至护理教学、护患沟通等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对改善护理人员压力,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同时,管理者邀请护士共同商讨对策,护士感觉到管理者对自己的重视,体现了自身价值,从而更加配合护士长管理工作,培养和提高了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对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篇2: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

炼钢厂连铸车间1#丁班QC小组开展课题为《减少钢水二次氧化》,利用班后会时间组长杨福和组织小组成员针对“钢水二次氧化物”召开讨论会,组长杨福和主持,谷振华对讨论内容进行记录,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自由思考,畅所欲言。针对这一议题小组成员积极发言。

首先杨福和说:“二次氧化物的来源我认为有四个方面,1、钢包注流和中间包注流与空气的相互作用;

2、中间包钢水表面和结晶器钢水表面与空气的相互作用;

3、钢水与中间包衬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

4、中间包、结晶器的注流保护不好发生二次氧化形成夹杂物。”

接着周向阳补充道:“钢水与浸入式水口相互作用、钢水与中间包、结晶器、保护渣相互作用、保护渣加入不均匀露红渣这三个方面也能造成钢水的二次氧化。”

谷振华说:“

1、大包开浇时,在套长水口前钢水与空气中的氧气的二次氧化

2、中间包内尤其是刚上线的中间包裸露的钢水二次氧化

3、中间包液面满液面操作,转包时液面低于750mm时造成二次氧化。”

张顺光说:“造成钢水二次氧化的原因还有钢水在结晶器内的二次氧化,主要表现在氩气过大造成结晶器内翻钢,使钢水与空气接触造成二次氧化。” 孟昭亮说:

1.注流与空气接触吸氧,造成钢水与空气的二次氧化,2.钢水注流卷入空气吸氧造成二次氧化

3.浇注过程中钢包渣、中包渣、结晶器渣会以渣的形式或卷入钢水中会发生二次氧化 孟圣伟:

1.钢水裸露吸氧,中间包保温剂加入少造成钢水二次氧化 2.中间包、结晶器钢水表面不断更新与空气接触吸氧 3.钢水注流卷入的空气吸氧 吕学金:

1.在浇注过程中,钢包、中间包的钢水吸氧比较多,大包开浇后用最短的时间加入长水口

2.在钢包下水口与长水口连接处,利用密封垫圈来密封防止空气渗入,如密封不好吸入空气,造成钢水二次氧化

3.钢水裸露与空气中的钢水表面积为260m,可见由液面更新造成的二次氧化非常严重。

通过讨论共找出钢水二次氧化物的来源20条,针对这20条内容,他们结合现场实际操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总结出造成钢水二次氧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钢包注流和中间包注流与空气的相互作用

2.中间包钢水表面和结晶器钢水表面与空气的相互作用 3.钢水与浸入式水口相互作用

4.钢水与中间包、结晶器、保护渣相互作用 5.大包开浇时,在套长水口时间的控制 6.中间包钢水裸露的面积与保温剂的加入

7.中间包上线前中间包吹氩确保空气排出,防止钢水二次氧化 8.中间包、结晶器与钢水表面不断更新与空气接触吸氧

这些作用使钢水中的铝、硅、锰等元素发生氧化,生成的氧化物是连铸中大颗粒夹杂的主要来源。

篇3:头脑风暴法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1 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头脑风暴法, 即专家会议决策法, 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 将有关人员聚集到一起, 依靠一定数量的创造性思维, 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 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营销管理具有全局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的特点, 管理过程复杂多变, 管理专业众多, 指标管理多元化和复合化, 要求实现专业化和综合性管理。而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集中优化营销管理方案, 充分发挥营销管理合力, 完善营销管理决策, 因此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引入头脑风暴法管理理念, 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

一是“庭外判决”原则。头脑风暴法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做出评价, 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会议结束以后才能进行, 这样既能避免阻止创造性设想的产生, 保证与会者的思维自由化, 又能使精力更加集中, 有利于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二是自由畅想原则。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会议气氛, 激发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层次和方位展开想象, 提出尽可能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同时, 与会者还可借助别人的想法来激发自己的灵感, 也可通过对几个人想法的综合来产生新的设想。三是追求数量原则。头脑风暴法的首要目的是要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设想越多, 产生创造性的可能性则越大。四是取长补短和改进原则。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 还鼓励与会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从而使设想更加具有可行性。

3 头脑风暴法实践平台

建立培训常态管理机制。一是组织营销管理人员学习创新管理知识、营销管理先进案例, 聘请营销管理先进个人和管理专家进行电力营销管理讲座, 拓宽专业人员的管理思路。二是加强营销管理专业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 改变以前管理人员偏重技术分析, 忽视人员管理因素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的管理方式。三是改变营销分析管理模式, 变书面汇报为会议汇报, 增加领导和专家点评, 提高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

成立三级管理组织。成立营销管理领导小组, 由公司经理、主管经理和营销、农电、生技、调度、计量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负责营销管理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线损管理等管理战略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由营销部组织各部室专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方案的制定、评估和确定;供电所营销管理分析小组对营销管理中出现的异常进行诊断, 提出处理方案并组织落实。三级管理组织的成立, 管理层、控制层和执行层各负其责, 实现了营销管理可控、能控和在控。

探索营销管理新思路。每年举行技术比武、方案评比等活动, 激励管理人员勤思考、善总结、多交流, 创建专业人员QQ群, 提供交流平台。从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入手, 营造人本主义管理氛围, 给予各级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和工作空间, 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尊重人和关心人的管理理念。营销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和理性化, 指标管理强调激励功能, 给员工创建一个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4 优化营销管理决策

主体平等, 民主参与。以往营销管理由专责做专题汇报, 罗列管理数据和专业分析, 会议主持人布置管理任务、要求和管理措施, 其他参会人员只是被动的听会和接受任务。这样势必会造成营销管理思路狭窄, 营销分析缺乏全面性和严谨性, 从而影响管理效果。采用头脑风暴法, 改变原来的营销管理模式, 由专责组织召开营销管理会议, 并负责汇总整理各专业人员的管理思路, 形成营销管理方案, 报请公司主管领导审批。这样就能集思广益, 整合营销管理各专业人员的管理思维, 管理方案的内容全面具体, 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主体多样化, 拓宽分析面。以前营销管理会议仅有线损管理各专业人员参加, 人员单一, 议题单一, 影响营销管理效果。现在扩大专题会议的参加范围, 增加了人力资源、企管专业的管理人员, 从管理人员心态、思维方法、组织管理等角度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 弥补专业管理的缺陷, 用“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营销管理问题, 提高营销分析的综合性水平。

篇4: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 病案讨论

病案讨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内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护生经过一定阶段的系统学习后,在授课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整理,最终得出结论。护生可通过此环节印证书本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病案讨论的方式过于枯燥,学生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缺乏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本人初次将一种新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引入病案讨论课堂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现介绍如下:

一、“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每个人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定性研究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在企业培训和市场营销方面运用较广,有很多成功经验。在教学领域中应用较少。常规的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阶段、热身阶段、明确问题、重新表述问题、畅谈阶段和筛选阶段。

二、头脑风暴法在病案讨论环节中的实施

1.准备阶段。选择一个班级的所有护生作为头脑风暴的参与者,提前1个星期通知大家做好复习准备。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准备好一个完整的病案,抄在黑板上。然后将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程序告知护生,并选定1个记录员。本人选择的病案讨论题目如下:

患者,女,51岁,身高1.61m,体重63kg, 主诉口渴、多饮、乏力4年余,视物模糊1个月。4年前因与领导不和,精神抑郁而渐感口渴、多饮、乏力。到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8.7mmol/L,诊断为“糖尿病”。予消渴丸5粒,3/日,迪化糖锭250mg,3/日治疗,症状逐渐减轻,血糖下降。之后一直规律服用上述药物,病情控制较为平稳。最近一个月感到左眼有异物感,视物模糊。体检: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三大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均正常。血糖: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2 mmol/L。

2.确定议题。教师必须在头脑风暴开始前确定目标,使学生明确通过这次讨论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一般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能使学生较快的产生想法;比较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例如,本病案我的议题有2个:⑴该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⑵护理人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前1个议题比较具体,后1个议题范围较大,设想空间也大。两个议题我是分前后两个独立的阶段来分别开展讨论的。

3.讨论阶段。“头脑风暴法”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的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参与者数量较多,所以教师要懂得合理安排,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把全班学生以组為单位的前后两排共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组间进行讨论。第1议题讨论时间限制在5分钟,第2个议题讨论时间限制在10钟。

4.畅谈阶段。这是“头脑风暴法”的主体,是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不受评价的阶段。大家可以毫无顾忌,无需举手和站起,直接讲出自己的想法。每讲出一个主意、想法,由记录员马上写在黑板上,使每个人都能看见,以利于激发出新的想法。在这个阶段中,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采取按顺序“一个接一个”轮流发表意见的办法。教师一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要大胆地发言,提醒学生们可以利用别人的思维火花来点燃自己的灵感和智慧。记录员也要忠实地记录同学们的不同意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意见是受重视的,进一步达到释放思想的境界。此外,还要避免“先入为主”“思维定势”,即一个同学先发表意见,尽管意见有问题,但因为先入为主,制约了其他同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时刻注意这类情景的出现,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定势。比如不允许同学说:我和某某某意见一样。而是让他重说。再说出的话就不一定是先前别人说过的话,也许就会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在本次病案讨论课堂上,同学们充分领会了“头脑风暴法”的精髓,在大家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中得出了许多点子。就第1个议题的讨论来说,我从大家的发言中惊奇地发现,其中如“焦虑”“粘膜完整性受损”这两条护理诊断都是教科书中没有列出的,同学们完全是从病例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出的结论。就第2个议题的讨论来说,大家不同角度和层面的观点历数起来多达40多条,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合实际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但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现。诸如“饮食的制定,主食以小米制品为主,参以白面、大米等。蛋白质以瘦肉、鱼肉等精蛋白为主,蔬菜以有色蔬菜为主。同时注意控制脂肪摄入量。”“运动的指导,一般从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开始,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如登山、骑车、跳绳、爬楼等。以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每天坚持运动30—60分钟,每天1次,每周不少于3—4次。”等都是同学们利用课外网络资源,收集大量资料,最后提炼归纳的想法,是书本知识的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巨大潜力。

5.归纳总结阶段。教师在头脑风暴之后,将大家支离的想法综合成核心内容,去粗取精,进而提出最终符合临床实际的可行性答案。

三、“头脑风暴法”的教学评价

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病案讨论教学,教学效果是肯定的。病案讨论的特点是: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是“头脑风暴法”得以实施并取得效果的基本条件。“头脑风暴法”是由学生的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结论。显而易见,这种方式冲破了传统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限制,加大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总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讨论中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思维自由驰骋,活跃的讨论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想法、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概括和总结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四、运用“头脑风暴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际运用,我发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头脑风暴法”在应用过程中是否设计科学,时间和细节是否安排合理等因素有关。实施过程中需注意:

1.严守头脑风暴法的原则。主要有:①禁止批评和评论。②追求数量。③自由畅谈。④鼓励综合。

2.控制好时间和议题数量。我设计的问题数量有2个,用两节课共90分钟分别来进行讨论。每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安排紧一些,一般为5-10分钟,自由畅谈阶段的时间安排松一些,一般为20-25分钟。时间太短学生们难以畅所欲言,时间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效果。这样安排的结果是,教学结束时(即归纳总结完)时间刚刚好。

3.记录时要简明扼要。因为班级人数较多,在遵循人人发言的同时,记录工作难度加大了。所以我要求同学,发言时语言尽量精炼,一人只能一条见解,记录员记录时要抓住本质,力求一目了然。

4.脱离课本。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临床思维的方式,我要求同学们在整个病案讨论环节都不要翻书找答案,要自己动脑,力求从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提议。

总之,“头脑风暴法” 是病案讨论教学活动中非常可取的方法,值得探求。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优势与实力,感受到参与和成功的愉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信心和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将尝试用于更多的教学环节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颖辉,肖红桃.“头脑风暴法”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8, 5(31)

[2]王娜,张澜,胡晓文.头脑风暴法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才之路,2009,(27)

[3]谭志敏,郭亮.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继续教育研究,2007,(5):142-144

[4]黄漫容,文向东,郭少云.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改善中的作用.现代护理,2002,8(9):707

[5]王小花,丁小容,王英蓉.28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分析.护理学报,2006,13(2):32-34

篇5:头脑风暴法应用案例

【关键词】:化学学教学; 头脑风暴发法; 发散思维

一“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及特点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与者敞开思想,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思维互补、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最后对提出的设想逐一客观、连续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黄金”方案。

二“头脑风暴法”理论依据

“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后来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分析决策中被广泛地应用。其理论依据是模仿了人类大脑神经元发散型的结构,把我们的思维形成一个思维地图。构成我们大脑神经的神经元,就好像是一棵大树,分出无数的枝杈,这些枝杈就是神经元的树突,树突越多,就越容易和其他神经元相连,人也就越聪明。“头脑风暴法”符合我们自然的记忆模式,同时它也强调逻辑性,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信息、激发灵感。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三“头脑风暴法”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创设一种自由的气氛,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甚至是荒诞的想法。

2.在现阶段量有价值,而不是质。提出的建议越多越好,发言量越大,意见越多种多样,所论问题越广越深,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就越大。

3.延迟评判。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头脑风暴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4.禁止批评。绝对禁止批评是头脑风暴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5. 取长补短,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目前,这种方法在企业培训方面运用的比较多,但很少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笔者遵循“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并且有诸多收获。

四“头脑风暴法”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确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由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和整合的过程。

篇6:头脑风暴法机制

1.确定1名主持人、1名记录人员;

2.确定1个明确的主题;

3.头脑风暴的4个原则:

①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不准参加者私下交流,以免打断别人的思维活动。

②延迟评判:禁止与会者在会上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排除评论性的判断。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进行。

③以量求质: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设想多多益善。

④组合改善: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善于利用别人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路,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组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

4.主持人须知:在参加者发言气氛显得相当热烈时,可能会出现许多违背四大原则的现象,如哄笑别人意见、公开评论他人意见等情况,此时主持人应当立即制止。5.记录员:记录员应依照发言顺序标号记录点子,发言内容过长时,仅记录要点即可。字迹要清晰,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看清。

会议结束后应该对所作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补充,发给所有的参会人员,一般第二天进行筛选。筛选应主要从可行性、应用效果、经济回报率、紧急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以选择最恰当的点子。

6.必须确定结论或方案(一般不当天确定,第二天确定)。

篇7: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幺,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幺,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肖伯纳(英国大文

豪)

直升飞机扇雪

美国北部某地区冬季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了通信。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他要求与会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四项原则:

——自由思考

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不受拘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符合常规做法和逻辑。

——延迟评判

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品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贬抑或赞誉之词。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给会后组织人员来考虑。

——以量求质

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有价值的设想的产生。

——结合改善

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考虑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一个更完美的设想。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人建议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飞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无人提出疑义。

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突发奇想,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就此产生了。

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飞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吹落。于是他马上提出“用直升飞机扇雪”的新设想,这个设想又引起其它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见成效。那种由“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好办法。

经过现场试验,公司发现用直升飞机扇雪果然奏效,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巧妙地得到了解决。而这家电子信公司经理提出参加会议的四项原则就是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思想。

让头脑卷起风暴

所谓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简称BS法),实际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

此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等。

这种方法的英文原文是brain storming,直译为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奥斯本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会议的特点——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脑海的相互碰撞中激起创造性的“风暴”。

头脑风暴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是在专家群体决策的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一种方法;质疑头脑风暴法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进行质疑,并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在群体决策中,群体成员的心理往往会受到相互作用的影响,它常常导致人们的意见倾向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罹不但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而且也损害了决策的质量。

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有效性,提高决策质量,头脑风暴法先后经历过数次改善。在实际应用中,头脑风暴法仅是一个产生思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决策过程。

与肖伯纳交换思想

创新从何而来?可以来自冥思苦想之后的茅塞顿开,也可以来自外部刺激所激发的灵感。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存在个人、他人、集体三种萌生创意的源泉。来自于个人的创新关键在于超越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超越过去的自己,这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来自于他人的创新就是超越他人,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以求

看得更远。学习、借鉴,再到思考,提出“怎样做得更好”的创意——这种方法即便对不习惯创新性思维的个人也是适用的。

创新的发展历程,创新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40年代奠基,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盛行,80年代普及。由于创新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完善,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目前已提出创新方法340余种,其中头脑风暴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方法。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幺,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幺,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名言,与头脑风暴法有如同出一辙。头脑风暴法的缔造者奥斯本,则倡导在智力激励中开展创造!

发明创造的实践表明,真正有天赋的发明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平常人所不及的。但即使普通人,如果能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的话,也会产生出许多闪光的新创意或新方案,正如俗话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也就是“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本身并没有什幺高深的道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点。开会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会议都能达到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效果。

奥斯本的贡献,就在于找到了一种能有效地实现刺激和信息增值的听任规程。头脑风暴法问世以后,在美国迅速得到推广,日本企业也开始纷纷效仿。有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在一次有关新型车辆转达向架设方案研讨中,前两天的发言尽管很热烈,在讨论在有价值的新创见并不多,后来,会议组织者试用头脑风暴法再次研讨,结果很快获得30多条有创见的新设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碰撞思想的火花

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的局限性,创造力的发挥往往会受到各种阻碍。如果将许多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聚集在一起,使之在一种热烈、活跃和自由的气氛下交流和碰撞,便会打破由单一模式形成的思维障碍,扩大新创意产生的可能性。

头脑风暴的主持者应尽可能激起参会者的思维“灵感”,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到有一种急于回答的追切性。一般情况下,主持者在“头脑风暴”开始时采取询问的做法,因为主持者几乎不可能在会议开始5分钟内创造出一种能自由交换意见,并使参与者踊跃发言的气氛。

因此,主持者的一些主要活动也仅局限于会议开始时,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以后,新的设想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此时,主持者只管根据“头脑风暴”的原则进行适当引导即可。同时需注意,发言越多,意见就可能越多,所论问题也会越广越深,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也就越大。

会议提出的设想应由专人做记录,并在会后由分析组对会议产生的设想进行全面、系统地处理,以便下一个环节的使用。通常,系统化的处理程序是指如下几条:

——针对所提出的设想制定名称一览表;

——用简单易懂的语句描述每一设想的主旨;

——从中寻找一再出现的和互为补充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综合设想;

——提出对设想进行评价的准则;

——在决策过程中,针对上述方案和设想,还需采用质疑法进行质疑和完善。对设想和方案进行质疑,这是头脑风暴法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首先,要求参加者对提出的每一个设想都要进行质疑,进而全面评论。评论的重点是有碍设想实现的所有不利因素。在质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可行的新设想。

其次,是对每一组或每一个设想,制定一个评论意见一览表,以及可行设想一览表。质疑头脑风暴法禁止对存在的设想提出肯定意见,而鼓励提出批语和新的可行设想。

再次,对质疑过程中提出的评价意见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最终形成一个对解决所讨论问题切实可行的设想一览表。对评价意见的评估,在质疑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质疑阶段,重点是研究有碍设想实施的所有限制因素,而这些限制因素即使在设想产生阶段也是被放在首要地位予以考虑的。

最后由分析组负责处理和分析质疑结果。分析组最好要吸收一些有能力对设想实施作出较准确判断的专家参加。若须在很短时间就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时,吸收这些专家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同时,头脑风暴法要求参与者在各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知识水平。所有这些因素的满足程度都会影响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效果。

延迟对他人的评判

作为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将一个组的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是一个使每个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观念、积极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如下四条基本原则:

——排除评论性批判

即针对提出的观念发表评论要在以后进行,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在此过程中不裁判,强调“宽松”。

──鼓励“自由想象”

提出的观念越荒唐,可能越有价值。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新厅的想法。头脑风暴法是为了克服从众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通过一种思想产生的过程,鼓励提出不同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进行任何批评。在这里,它追寻的是“奇”,也是“新”。

──要求提出一定数量的观念

提出的观念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观念,从而产生有价值观点的有性就越大。不应忽视来自任何微弱声音中的建议,所有的主张都应被记录下来并予以考虑。

──探索研究组合与改进观念

除了要求会者本人提出设想以外,还要求与会者考虑,按照他们的想法怎样做才能将几个观念综合起来,以便产生一个新观念;叹得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实践经验表明,头脑风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对所讨论的问题通过客观、连续的分析,从而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它在企业决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当组织中的人员在会议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时,要遵从的重要原则是,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不要轻易批驳别人的设想。在典型的头脑风暴会议中,许多人围桌而坐。

群体领导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要讨论的问题,然后让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不允许其间存在任何批评,并且所有方案都尽可能记录下来,留待稍后讨论或分析。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扼要说明要进行决策的主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一种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

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通过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意见,并以此激励与会者的创意及灵感,从而产生更多、更新颖的方案。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时应该明确以下几项内容:

──对象:一般员工、管理者、监督人员领导干部都可参与,并根据需要,可以从各阶层人员中分别抽几名。

──目标:培训参加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得到创造性的构想。

──内容:根据各企业的需要来确定,如给产品命名、生产新产品需要进行大量的构想。

──方式:会议讨论方式。

──时间:会议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过程:在一个小姐或者大组中选择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记录员。通过集体讨论来定义问题或者概念,确保每人都对将要探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开始时可以集体自由讨论。记录员记录下所有的响应,使得每个成员能够看到这些反映。确保在讨论结束以前不要评价或批评任何回答。

一旦集体讨论结束,马上检查记录结果,并开始对各种响应进行评价。检查这些响应记录的时候,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包括:

──找出重复或者相似的答案;

──将相似的概念归结在一起;

──剔除明确不合适的响应。

精简了记录清单以后,继续通过小姐讨论的方式,讨论剩余的响应内容。同时,还应要求头脑风暴法的所有参加者都具备较高的联想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应尽可能创造一种有利于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一些最有价值的设想,往往是在别人提出设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设想而形成的。

所以,头及风暴产生的结果往往可认为是专家组成员集体“智能的结晶”,是专家组这个宏观智能团互动作用的总体效应。

20世纪30年代美国普及创造发明学教育,其中“头脑风暴法”的影响尤为突出,该方法首先在大学、工厂得到普及,后来推广到军队、公司。通过培训,美国大众知道如何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工作,因此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篇8:头脑风暴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一、头脑风暴法的涵义

1. 头脑风暴法的涵义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脑力激荡法, 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会议形式, 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 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 每个人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 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 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 从而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 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定性研究方法, 它是对传统的专家会议预测与决策方法的修正。在各种定性决策方法中, 头脑风暴法占有重要地位。

2.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

(1) 简便易行。头脑风暴法没有高深的理论, 对环境没有特殊要求, 实施起来简单易行。

(2) 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法能够使与会人员通过交流信息、相互启发, 产生“思维共振”, 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从而极大地提高管理决策的质量与效率。

(3) 创新性强。头脑风暴法由于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 使与会人员没有心理压力, 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创造性的成果。

(4) 培养人才。由于头脑风暴法采用了自由畅谈、禁止批评等规则, 这样不仅有助于创新, 并且还可以发现并培养思路开阔、有创造力的人才。

(5) 增强团队精神。头脑风暴法为参加会议的人员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信息交流平台, 大家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从而增进与会人员的交流与了解, 有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二、影响头脑风暴法效果的因素

头脑风暴法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应用者忽视了头脑风暴法的影响因素。影响头脑风暴法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 主持人的个人素质

头脑风暴法成功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素质, 一般来讲一个合格的头脑风暴法主持人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了解召集会议的目的;思想敏锐, 表达归纳能力强;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善于引导大家思考和发表观点;自己发展发表倾向性观点;善于阻止相互间的评价和批评。

2. 与会人员自身的素质

头脑风暴法与会人员应由下列人员组成:方法论学者——专家会议的主持者;设想产生者——专业领域的专家;分析者——专业领域的高级专家;演绎者——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专家。具体应按照下述三个原则选取:

1.如果参加者相互认识, 要从同一职位 (职称或级别) 的人员中选取, 领导人员不应参加, 否则可能对参加者造成某种心理压力。

2.如果参加者互不认识, 可从不同职位 (职称或级别) 的人员中选取。主持者不应公布参加会议人员的职称, 以免造成心理压力。不论与会人员的职称或级别, 在头脑风暴会议中都应同等对待。

3. 参加者的专业应力求与所讨论的决策问题相一致。

专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学识渊博, 对所讨论的问题有较深理解的其它领域的专家。

3.环境因素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头脑风暴法成功的重要条件。选择的会议地点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 准备一间安静、光线柔和的办公室或会议室。 (2) 严禁电话或来人干扰。 (3) 准备录音机把畅谈的全过程都录下来。 (4) 一块白板以及相应的书写工具, 便于记录员记下所有与会人员的观点。

4. 问题的难易程度

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效果也与所要讨论的问题的性质、范围、难易程度有关, 如果问题过于敏感, 或者与专家有利害关系, 或者专家不熟悉, 或者问题范围太大、时间跨度过长, 或者问题太难于把握, 这些因素必然会对专家产生影响, 使其过于谨慎而不敢畅所欲言, 从而影响头脑风暴的效果。

三、头脑风暴法在决策过程中的运用

1. 运用脑风暴法的科学程序

(1) 准备阶段。在开会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 主持人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 弄清问题的实质, 找到问题的关键, 设定所要达到的目标; (2) 确定参加会议人员, 一般以8~12人为宜。会议人数太少不利于交流信息, 激发思维;而人数太多则不容易掌握, 并且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相对减少, 也会影响培训现场气氛。 (3) 将会议的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 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便其了解议题的背景和外界动态。 (4) 布置会议现场, 座位排成圆形的环境往往比教室式的环境更为有利。

(1) 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 以便活跃气氛, 使大家得以放松, 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促进思维。主持人宣布开会后, 先说明会议的规则, 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 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比如说说笑话、猜个谜语、听一段音乐等。

(3) 明确问题。主持人扼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明确, 不可过分周全, 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 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4) 畅谈阶段。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 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需要制订一些规则。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这些规则,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让每个人先就所需解决的问题独立考虑10分钟左右。随后引导大家自由发言, 自由想象, 自由发挥, 使彼此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真正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可以按顺序“一个接一个”轮流发表意见, 如轮到的人当时无新构想, 可以跳到下一个。在如此循环下, 新想法便一一出现。与会人员每讲出一个主意、方案, 由速记员马上写在白板上, 使每个人都能看见, 以利于激发出新的方案。经过一段讨论后, 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能够具有新角度、新思维, 主持人或书记员要对发言记录进行归纳、整理, 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 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 供下一步头脑风暴时参考。

(5) 筛选阶段。通过组织头脑风暴畅谈, 往往能获得大量与议题有关的设想。至此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对已获得的设想进行整理、分析, 以便选出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来加以开发实施, 即设想处理。设想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专家评审, 可聘请有关专家及学员代表若干人 (5人左右为宜) 承担这项工作。另一种是二次会议评审, 即所有与会人员集体进行设想的评价处理工作。通过评审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 经过多次反复比较, 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

2. 运用头脑风暴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除了在程序上要科学以外, 更为关键是与会人员是否克服了心理效应和从众行为, 是否进行了充分、无偏见的交流, 是否在头脑中产生了思维共振而出现了组合效应。为了提高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效果, 在运用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守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 禁止批评和评论。与会人员在头脑风暴的第一阶段不能对任何人提出的任何设想进行评价, 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某个设想, 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同时, 也禁止发言人的自我批评, 因为自我批评同样会破坏会议气氛, 影响自由畅想。也不准参加者私下交流, 以免打断别人的思维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为评判方案会约束与会人员的积极思维, 破坏自由畅谈的会场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使与会人员精力集中, 促进创造性方案的大量产生, 从而提高会议的质量与效率。 (2) 追求数量。头脑风暴法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 追求数量是它的重要任务。每个与会人员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方案的质量问题, 可留到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 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 产生的设想越多, 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 可行办法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3) 异想天开。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 放松思想, 让思维自由驰骋, 思维越狂放, 构想越新奇越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 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没有任何一个创意是愚蠢的”这是头脑风暴的金科玉律之一。有时看似荒唐的设想, 却是打开创意大门的钥匙。 (4) 鼓励综合。在头脑风暴法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与会人员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全新的创意是非常好的, 但是有些时候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仅仅只是需要对原有创意进行改进和综合。

(2) 注意主持技巧。头脑风暴法的主持人最好由对决策问题的背景比较了解, 并熟悉头脑风暴法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的人担任。头脑风暴主持者的发言应能激起参加者的思维“灵感”, 通常在“头脑风暴”开始时, 主持者需要采取询问的作法, 因为主持者很少能在会议开始3~10分钟内创造一个自由交换意见的气氛, 并激起参加者踊跃发言。主持者的主动活动也只局限于会议开始之时, 一旦参加者鼓励起来以后, 新的设想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这时, 主持者只需根据“头脑风暴”的原则进行适当引导即可。应当指出, 发言量越大, 意见越多种多样, 所论问题越广越深, 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就越大。

(3) 创造自由畅谈的气氛。要求每个人都不受任何约束地讲出解决方案, 不管这个方案听起来多么可笑, 或多么不切实际。“头脑风暴”中除了不具体的方案, 没有无效方案, 它认为任何方案都是有效的, 即使表面看起来无效、可笑, 但若再发散组合一下, 极有可能得到另一个平时你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绝佳方案。只有一类方案被认为是无效的方案, 那就是不具体的方案。

(4) 控制好时间。一般来说, 会议一般不超过1小时, 以半小时最佳。时间太短与会人员难以畅所欲言, 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 影响效果。经验表明, 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畅谈开始10~1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 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若需要更长时间, 就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另外头脑风暴会议要有节奏感, 以利于创造性方案的产生。

(5) 灵活应变。在头脑风暴法过程中, 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因人、因事、因地而随机应变, 对传统的头脑风暴法进行改进。 (1) 参加会议的人员应定期轮换, 应有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人参加, 以便集思广益。 (2) 参加会议者应有男有女, 以增强竞争意识和好奇心。 (3) 采用函询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 (4) 采用“头脑风暴法”加“哥顿法”。哥顿法是美国人哥顿于1964年提出的。在会议上, 除了主持人外, 其他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不知道会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这样可以使与会者不受现实事物的约束, 大胆而漫无边际的畅谈己见。 (5) 借用计算机作为头脑风暴的辅助工具。比如说让计算机产生“随机词语”, 通过一些与问题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词语刺激人的视觉, 进而影响人的思维, 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方案来。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图片, 让人产生联想, 开拓与会人员的思维。

总之,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群体创造力方法,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与会人员克服心理障碍, 产生组合效应, 提出大量、新颖的行动方案, 出奇制胜, 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 A.F.奥斯本.创造性想象[M].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

[2]冯文权: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4]柯浚哲:头脑风暴法[J].中国研究生, 2003, (4)

上一篇: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教案下一篇:教师·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