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2024-04-24

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精选8篇)

篇1: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建筑业发展与劳务管理之我见

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大批涌入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农民工至少近2亿人,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如何妥善安置,过程中凸显的矛盾如何解决,是一个重大社会课题。作为施工企业的基层机关和项目,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好农民工的稳定工作十分重要。下面本人农民工维稳工作及实名制管理两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农民工维稳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监督体系,设立权责明确的维稳机构,同时完善相应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资料,包括队伍的分包备案资质、劳务队长相关证件、队伍与班组、工人的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工人的胸卡、身份证复印件、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台账、工资发放记录等。

其次,要让工人投诉“有门”。这一点时常被忽略。对于个别黑心老板克扣拖欠工资、扣留押金、不付加班费等现象,农民工作为相对弱势群体或个体,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多数不知道找哪里投诉,有的只得吃哑巴亏,有的甚至走上报复之路,进而激化出更大的矛盾。为了能让农民工遇到劳动纠纷时“投诉有门”,企业或项目应为农民工开辟劳资纠纷处理的快速通道,例如树立明显标识的劳资纠纷调解公示牌,设立专门劳资纠纷投诉受理办公室和调解员,开通企业农民工劳动保障专线等。

再次,投诉要讲“规”“据”。所谓“规”就是规程、秩序。同国家严禁越级上访,保证行政秩序的做法一样。施工企业基层应在投诉渠道公示之初,就规定明确的投诉上访程序,从施工班组到劳务队伍,再到项目经理部,最后直至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所谓“据”,就是投诉凭据。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企业也应保护好自身的权益。为避免出现别有用心者借助农民工力量,谋求不法利益,或其它不法个人和群体混入农民工群体中来,造成施工企业的名誉和经济损失,基层单位应明确规定投诉上访的农民工必须出具身份证、劳动合同、出工日志等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和结算依据的资料。

另外,特别注意的是群体性投诉,特别是项目规模较大,工人群体数量多的时候,“七嘴八舌”稍有不慎,最容易出现堵门、闹事、打砸等极端行为,使被调解的双方滑向更深的对立面,甚至牵涉到中立的调解方。如何妥善处理此类投诉呢?正所谓“双拳难敌四虎”,“你们人太多,我说不过,七嘴八舌也听不清”,不妨让工人自行推选出两三位德高望中的代表,进行小规模谈判。也可在投诉公示中明确规定超过多少人的投诉,须推举两到三位工人代表。这样,既显得有理有据,又可避免发生群体性事故。

此外,受理工作要留下“痕迹”。并不是所有纠纷单靠企业调解和谈判就都能解决,出于对农民工和企业自身的保护,基层在处理该类事务中,务必留下充分的过程资料。如自行设计《劳动纠纷投诉受理登记表》,每接受一次投诉,进行详细客观的登记,并让被调解双方签字确认,留好队伍和工人提供的人员信息,身份证明,劳工关系证明,施工量与价的确认单据等,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最后,在做好农民工维稳工作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细节:第一,慎重讲“不”。坚持“不推卸责任,不激化矛盾”的原则。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体现在经济和行政能力上,更存在于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上。据调查,很多农民工群体性事件,追其源头,多由班组、队伍乃至施工企业中个别责任人在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推卸责任,不敢担当,不愿担当,致使工人感到被欺瞒和压制,产生敌对甚至仇视情绪,引起更大的矛盾甚至流血冲突。第二,要有好脾气,有耐心。问题越尖锐,越要有耐心。作者认识多位做过维稳工作多年的企业管理者,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具有一副“好脾气”。其实,劳资纠纷很多时候就是“折中——让步——再折中——再让步”,这样持续寻求折中方案,最后共同让步妥协的过程。第三,要“圆滑”,会“打太极”。所谓维稳,本就是将已出现的矛盾进行化解,将问题双方态度导向至和缓的境地。倘若工人和队伍激动,我们则要柔和,尽量从双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引导双方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量让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则更利于双方情绪的稳定和矛盾的化解;反之,一味将个人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对方,只会让彼此滑入天枰的两端。第四,要“顾大局”。既然要维稳,其目的当然是要兼顾企业声誉和基层实际,既响应国家号召关爱农民工,切实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要照顾队伍情绪,保证现场生产的正常进行。可以在项目内部解决的,尽量不要走向更高的调解平台,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才是基层管理的主线和中心。

就国内而言,当前建筑行业形态基本是总承包企业为依托,劳务分包为作业主体,农民为建筑市场主要劳动力。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强,加之新生代工人维权意识、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劳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施工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作为施工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应提高个人修养,具备农民工日常管理、突发事件维稳、新闻危机公关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实名制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单个项目农民工需求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甚至大几千上万人,加强农民工管理特别是从农民工维稳工作角度考虑,做好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加强对劳务队伍农民工进场人数的掌控,有助规范劳务队伍农民工进出场秩序和劳动秩序,防止农民工群体性恶性索赔事件发生,同时有利于总包企业做好劳务成本控制工作。根据个人角度的浅薄认识,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好实名制管理工作。首先,做好实名制管理工作所需的资料管理:

1、各队伍劳务分包合同。这一部分工作比较简单,但需要分公司商务部配合,及时备案后,交由项目民管员一份进行保管,以便上级部门随时来查。

2、分包企业资质及劳务队长证书。该部分资料一般在队伍资审时就已经提供给分公司,只需拷贝复印即可。

3、农民工与各队伍签订的劳动合同。采用地区专用范本,最少保证一人一合同,且必须由项目监督落实,由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队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装订成册。

4、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台账。由于队伍自己建立的简易花名册信息不完全,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因此,队伍进场时,项目部应及时向队伍提供实名制台账专用表格作为范本,并要求队伍严格按照台账格式将每个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填写完全后,上报项目民管员归档,并及时更新,以便清楚掌握各队伍进场人数。

5、农民工考勤台账及工资发放表。这个是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核心内容,也是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难点,同时,更是地方相关管理部门检查中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其矛盾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队伍不愿承担代为上缴的税务;二是队伍不愿让总包单位清楚掌握其农民工劳务费支付标准。所以队伍基本不会将真正的考勤及工资发放台账交给项目民管员,通常采取造假的方式,所以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6、农民工身份证复印件。由队伍提供,最好按照实名制台账人员排列顺序进行编号,以便于查证。一般每个农民工存有一份复印件即可,由项目民管员统一装订归档,根据实名制台账及时更新。

7、实名制胸卡。一般根据需要分为有磁卡和无磁卡两种,如项目安装闸机等智能门禁系统,则采用磁卡式,用于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场秩序。无磁卡式则采用门岗保卫人工识别的管理方式。两种情形各有利弊,需各项目视实际情况而定。

8、治安管理责任状。为使责任下沉,将治安维稳工作具体落实到队伍负责人,进而加强项目现场及生活区治安管理,做好各阶段维稳工作,在出现劳资纠纷时及时有效解决,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建议各项目与当地治安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共同与分包队伍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

其次在做好上述工作的过程同时注意如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第一,农民工工资支付。项目在认真抓好施工生产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督促分包队伍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或走预储账户发放流程,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中。防止农民工堵门、聚众讨薪、恶性索赔等事故发生。

第二,设立专门民管员。项目部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建议由项目书记主抓,项目经理在必要时协助,项目办公室人员或保卫班长负责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第三,明确队伍责任人。项目部须明确队伍实名制管理责任人,为便于现场和生活区农民工管理,同时便于劳资纠纷及时快速解决,一般队伍第一责任人为队伍现场负责人,第二负责人为队伍民管员,即后勤管理人员。

第四,项目民管员应将实名制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和完整资料范本,以书面形式下发给各队伍,并必须由队伍负责人当场签字收取后,进行监督落实。

因工人流动性等因素,真正做到百分百实名管理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项目实名制管理工作并不是为了做到农民工实名而做,更不是单纯为做好检查资料而做,而是通过实名制管理办法将劳务管理延伸到劳务工人,掌控劳务工人的流动情况、出勤情况及工资发放情况,能有效降低不诚信劳务企业或劳务班组恶意扯皮索赔及防止农民工群体性恶意讨薪现象,使项目劳务成本能得到有效控制。

结束语:随着社会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我国的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几经变革从劳务包工头发展到劳务公司,取得了一定进步和成就,但因国情因数,国内建筑市场及劳务市场还是不是很规范和完善,总包企业将担负起劳务管理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的劳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天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

卢卫峰

2014年2月12日

篇2: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的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主要进行自我批评,也希望大家对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在民主生活会上畅说语言,开陈不公的进行批评,帮助我进步,我将诚恳接受批评教育。

一、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一年来,本人在区科技文体旅游局文化稽查队队长岗位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精心钻研业务。政治上,成熟可靠,坚信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尊严;思想上,头脑清醒,心灵健康,态度端正,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遵章守纪,廉洁自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风上,务真求实,纯洁正派,严谨正直;学习上,刻苦钻研,始终保持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风;工作上,实事求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精一行。按照工作分工,较好的完成了我区旅游和文化稽查工作的管理及协调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

本人对照工作、学习实际,认真排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不足:

一、学习缺乏深入性,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还在低度徘徊。在学习上缺乏理论对实践的有力指导,学习要求不严,学习质量不高。虽然写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但大部分还是在摘抄的层面,真正感悟性、指导性文章还没有,学习缺乏档次,流于形式。

二、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按领导的安排和部署,机械式地开展。思想没有完全与社会发展形成的管理合拍,致工作中手脚不能完全放开,在团结等因素的左右下,在推动工作中,存在着萎缩心理。

三、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细致,不能积极全面掌握相关工作规定、内容、方法等,工作中时而出现盲目和被动。

四、作风不够扎实,有时出现急躁情绪。不能主动关心部属,与同事共商工作较小。

存在上述不足,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影响。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概括起来主要是:党性修养不到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透彻,业务素质不到家,学习不重视,领导和驾驭工作能力还不强、水平还不高,大刀阔斧地开展工的魄力不足。

三、今后打算

本人初步排查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整改力度,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学习,争当学习型领导,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根据自己分管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力求学得深一些、学得透一些,增强学习效果,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在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公仆形象。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文化稽查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

三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管好用好党给予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明确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明确一份权力就是一份责任;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在党的事业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四是立足本职工作,开拓创新。作为新任领导干部,坚决破除影响工作发展的阻力,树立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起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自己地位的标志。把准确领会上级指示和意图与准确掌握我区实际和准确定位自己角色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求真务实,统筹兼顾,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我相信,有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党组织、同志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干好本职工作。

以上是我本人对照检查的内容,有讲不到或不全面的地方,请同志们多多提出批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并认真整改。也请同志们要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进了解,加强团结,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区文化稽查队队长陈海藨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整改措施

对以上不足之处,本人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主要从以下四点努力整改:

一是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带头学习理论,使学习步入制度化、正常化。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在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是增强创新意识,大胆解放思想。从事务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新问题,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研究考虑前瞻性工作思路,坚持文化市场管理精细化、重点区域管理常规化、宣传教育先行化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思路,进一步管理好文化市场。

三是进一步改进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要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抓落实上,形成有思考、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的良好风气。集中力量进一步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树立公务员良好形象。全身心投入文化工作,牢固树立管好、服务好群众文化工作服务的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

篇3: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关键词:供电局,事故应急管理,认识不足,改进

目前, 大多数的供电部门对于事故的应急管理都有一个认识的误区, 以及对事故发生后的恢复工作,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根源。其实, 真正的事故应急管理包括事故发生前、事发、事中、事后, 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具体有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工作、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恢复这四个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对应急预防与应急准备的认识存在不足, 因此, 必须加强对企业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管理工作, 以至达到改进的良好效果。

一、供电局对事故应急预防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1应急预防的概念

所谓应急预防是指在事故未发生前, 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管理, 尽可能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比如, 在假定事故未发生前, 预先对其进行预防措施, 以此达到降低或着是减轻事故对供电企业造成的影响。

2通过实际案例, 进一步认识到应急预防的重要性

本文根据某110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为例, 在对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时, 由于其存在隐患的原因较多, 一是工作任务急、工作量大, 在施工期间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该变电站当时管理和安装技术不完善, 站内后台监控系统常会误发信号。比如该站运行的一台主变为110V侧的开关发出故障信号, 但是检修人员只是粗略的做了检查工作, 然后将之判断为是由于下雨天的原因导致了监控系统误发信号的信息, 但最终经过值班人员的仔细检查发现主变110V的开关线断线。假设该线路一旦出现故障, 就会发生越级跳闸现象, 造成该110V电站与其他变电站失压。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能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 就会避免更大的事故。经过这一问题之后, 电力企业意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 在以后的工作管理上加强了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 在工作中加强了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 加大了值班人员的巡查力度, 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 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 做好预防管理工作, 是防止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的关键。

二、供电局对事故应急准备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1应急准备的概念

所谓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对其采取了有效地预先准备工作, 其主要包括建立应急体系, 相关部门人员的落实情况、准备工作的预案编制以及应急队伍的建设, 还有应急设备的准备与维护、预案演练等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够直到应急求援, 目前, 大部分的供电部门在预案编制和应急设备准备方面的工作认识还存在着严重不足。

2关于应急预案编制的不足与改进

在预案编制时片面编写、照抄照搬, 应付了事, 对于可能造成发生重大事故和扩大事故的编制预案直接遗漏。有的单位在预案编制时还照抄照搬, 比如, 在前几年某基层电力公司, 在预案设置时照抄照搬, 只是做个形式, 根据总公司的的预案设置规定损失1亿元, 该基层公司也照抄, 也将损失规定为1亿元, 总公司应急预案要报国家安监总局, 该基层供电也报国家安监总, 其时该基层供电公司应急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部门就可以。这种形式预案根本起不到防止应急预案的作用, 相反还会造成应急处理不当, 带来更大的事故。因此, 根据上述存在的不足现象, 我们在以后的预案编写工作中, 要让单位的全体人员参与其中, 加强其培训, 使所有与事故相关的工作人员, 都要掌握危险来临时的应急方案, 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另外, 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的编制, 根据其他单位的资料做为参考, 进行编制预案。

3关于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以及维护的不足与改进

保证应急设备和物资准备的充足是做好应急处理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着应急处理的成败, 目前, 很多预案编在制后, 便将之放在一边, 对于应急设备也不去维护, 致使应急设备在应急处置时不能发挥就有的作用。比如, 某电站对灭火器没有定期检查卡, 致使有的灭火器压力失效的情况下也没有进行更换,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了火灾, 不但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会耗费人力, 同时, 延长了灭火的时间, 造成火灾事故的扩大, 如果其中还有易燃爆炸物品, 还有可能引起单位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 根据上述描述, 我们一定要对起不足做出更好的改进, 在单位进行整改时, 对于现场的处置方案要进行及时更改与修订, 在管理制度上要不断完善与落实, 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维护工作, 不断更新应急设备, 以此更好的适宜供电部门的发展。

4关于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的不足与改进

目前, 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工作开展不到位, 在突发事故来临时, 相关人员根本就没有处置事故的能力, 不但没有减轻事故, 反而让事故更加扩大。比如, 在前几年某个供电站, 在进行模拟灭火学习时, 模拟现场就地选取了一些树枝, 然后将之点燃, 这时火焰开始加大, 灭火人员开始拿灭火器进行救火, 直接喷射火焰的中部, 而没有喷射火焰的根部, 用了四瓶灭火器才将火扑灭, 在此2人还受了轻伤。因此, 这件事表明, 该供电单位的应急预案和培训演练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应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还远远不够, 单位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 在平常的工作中, 提前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 模拟演练不能设在容易引发事故的地方, 保证不能对演练人员造成伤害,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学习和改进, 制定有效的应急演练, 然后在不断的演练中发现不足, 并立刻进行评审和改进, 增强职工的事故处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 按照电网总公司的要求, 我们为建立科学、长效的管理系统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所发生的事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紧密结合各供电部门按照专业化、科学规范、统一的标准要求,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机制, 提高电力设备质量、电力设施, 让网架结构建设更加合理, 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供电局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 同时, 推进电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关键词: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几点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80-02

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是湛江市老牌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如何稳妥处理这些问题,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就做好国有企业综治稳定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是全面履行领导职责。作为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全面履行职责,总揽全局。首先是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认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次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毫不放松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既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善于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还要坚持“新官理旧政”,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

二是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公司立足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抓维稳,着眼夯实基础保维稳促和谐,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形成“公司统一领导、部门配合协调、基层单位参与”的信访维稳工作格局,实施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公司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信访维稳办公室,设立信访室。加强基层信访维稳网络建设,建立以各级党组织为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团员、工作骨干为重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维稳工作网络,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1.责任管理制度。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抓好信访维稳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充实信访工作力量,配备专职副书记和多名专兼职信息调解员,设立信访调解处理工作组,从而形成了“渠道畅通、信息准确、反馈迅速、处理及时”的防控体系。2.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工作流程,形成了“信访接待-反映问题-汇总整理-领导阅批-部门办理-督促检查-承办回复-信访反馈-信访归档”等九个环节的信访工作流程,对职工群众反映相对集中的工资、历史遗留问题、物业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信访问题,由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为来访职工群众答疑解惑并予以交办、催办、督办及反馈处理意见。3.信访稳定突发性事件应急制度。制定突发事件紧急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现场协调处理指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处置程序等,充分发挥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协调处理作用。

三是加大综治维稳宣传力度。深入细致地做好“五五”普法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白维稳综治工作与自身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同时要经常召集职工代表,就干部职工关心的治安、劳资纠纷、内部矛盾、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座谈,认真听取干部职工代表的意见,摸清思想状况,以便更好地替干部职工排忧解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维稳综治与己有关,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维稳综治工作的自觉性。

四是增强基层领导维护稳定的能力。不稳定因素大都发生在基层,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首先要放在基层领导的维稳能力上。各基层党组织是直接与职工沟通的纽带,要把关心职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充分了解职工的困难和疾苦,积极排查内部存在的隐患,及时解决治安热点、难点和矛盾纠纷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发挥基层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各职能部门自治的作用,努力营造一个平安的内部环境,有效地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增强职工对建筑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是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1.及时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帮助解决他们的思想障碍和实际困难,减轻干部职工工作的心理压力,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经济待遇。 2.做到常开门。司法调解室、综治办每周有固定时间定期开门办公,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和打交道,讲究工作方法,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多关心职工群众的呼声,把职工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甘为公仆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3.认真接待处理离岗职工(退离职工)的来信来访来电,做到对每一件来信来访都能及时处理,及时为职工送去温暖,把各种事件引发的矛盾,都设法解决在萌芽之中。并耐心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主动为离岗职工提供各种政策信息和咨询服务。4.遇到离岗职工碰到突发事件发生生活特别困难时,要上门家访,及时了解情况,尽快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5.要注意平时的动态管理,定期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及时解决突发问题,竭尽全力帮助下岗困难职工切实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职工切身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温暖。

六是始终坚持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保发展的方针。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双赢”的理念,遵循“发展成果共享,全力为民谋利”的原则,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关心不同群体职工的需求与发展,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妥善化解历史遗留矛盾。作为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与其他国企一样,有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例如:集团公司权属单位:建筑机安公司和一公司这两个公司共有职工2000余名,前些年运作已临近关闭边缘,职工大都下岗被迫自谋生路,而单位留下已退休职工近700人,建筑机安公司由于前几年卖地建房过程中,资金管理不严,1200多万资金严重漏失,承诺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有关待遇不予兑现,因而引发职工上访,上访的人数和批量不断增多,上访最多一次的职工有280多名,一批又一批的职工到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上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妨碍了社会的和谐及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集团公司党委班子积极商讨计策,会同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一起会诊把脉、调研情况,分析出主要原因,归纳为“利益”问题,并定出解决的措施:一是动员机安公司近100多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先自筹资金补交原欠缺100多万元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缴费金,然后通过市政府的支持,指令性利用工程保质金分期分批返还给这部分退休职工本人,使矛盾得到了缓解。二是在册职工近千人,已有10多年停止上交养老和医疗保险缴费共200多万,也通过市政府收企业的工程保质金调剂一部分给予缴交。三是每年到达法定退休人员,原则是退一个办理一个,资金从工程保质金划拨。目前止,一直困扰企业和职工的社保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解除了职工晚年的后顾之忧,社会环境和人心的稳定,起到了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作用。2007年至今,公司领导和信访部门先后接待来访的单位人员,主要有权属单位:建筑机安公司、建筑构件公司、一公司等20多个单位人员250多次,接访人员1200人次,化解矛盾120多起,协调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50多起,劝回上京上访人员3人,经多方努力,措施落实,使上访人员逐年减少,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难题,满足了职工的合理诉求,使绝大多数事关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隐患都在企业内部得到稳妥化解和处理。

篇5:自我认识 改进不足

在春节期间,围绕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方面自我反思,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生活,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现在主要针对自己的不足加以剖析,并引以为戒,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加以改进。

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和分析

1、理论学习不够。

在理论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现象,满足于完成上级的任务。学习方式往往以通读原文为主,个人的理论思考比较少。系统学习不够,学用结合不够,以理论来指导工作实际,提高思想行动的自觉性不够,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工作上的学习自觉性不够。

自觉主动抽时间学习不够,学习深度也不够,做工作比较被动,理论知识与实践也比较欠缺。

3、专业业务知识掌握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有时也学习业务知识,但有实用主义思想,急先急用,造成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

4、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主动性较差。

没有很好的在工作中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够主动,对待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性较差。

5、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精神。

工作上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心中想的多,行动实践的少。工作中缺乏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

6、全局意识不够强。

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一些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7、与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够。

在平常工作中,只想尽快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忽略和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处。

8、个人存在懒惰思想,不善开动脑筋,贯彻上级精神照抄照搬,不会举一反三。

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思考,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树立刻苦学习精神,在工作上要化被动为主动。要加大学习力度和深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业务能力。要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业务能力。

4、端正工作态度,做到敬业爱业。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内和领导交办的各种工作任务。

5、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6、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7、多与同事沟通交流。在平常工,首先该与同事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真诚、热心的对待同事,做到以诚相对。

8、从思想上清楚懒的根源,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强化“不进就是退,平庸即使错”的责任意识。

自查人:王 强

篇6: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天仕物联网研究院()

在物联网领域,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许多专家提到的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水平和国外发展不相上下的论断,其实只适用在应用层面。比如CCTV(闭路电视)、ETC(不停车交费)、RFID(射频电子标签)等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都处在全球的相关领域应用的前列,并不落后。但在核心技术层面,比如对每个物品的标识所采用的RFID技术,其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另外,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广泛应用的定位技术,目前全球都主要应用GPS、伽利略系统,至于中国的北斗星系统,还处在军事层面的试用之中,距离大范围的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样,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很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也在国外。

总体来讲,各部委尤其各个地方政府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都想借这次契机抢占产业的制高点,想通过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各地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形态,制订了针对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发展战略。

比如上海,其集成电路产业很发达,并且具有亚洲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同时具有很好的重大物联网项目运作基础,具有非常好的应用环境,从全国范围来讲,上海在物联网上走在了前头,洛阳也找到了一条“基于制造业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的路线,等等。各地的规划都不一样,可以看到的是,中央在推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推动各个地方物联网的发展。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大家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对物联网的发展路径做出更多的思考。必须明确,物联网的概念是新的,但物联网产业并不新,并不是凭空落下的产业,而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这可以从物联网的产业链来分析: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可以分为标识层(信源层)、识别层、传输层、运营层(信息平台)。在信源层中,RFID的全球产业一直存在,温度、压力等传感器产业也存在,物联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些技术应用起来。在识别层,各种识别的技术是存在的,不过是应用的层级有点低,这些技术对物联网应用来说还不够,处在初级阶段。

物联网的传输层和互联网的传输层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数据量很大,现有的传输构架不足以完成这个量级的数据传输,因而物联网可能会对数据传输构架产生颠覆性的变革。这里有一个例子:在古代,两辆马车并行的道路,已经是大道了,而现在的高速公路,显然和古代不可同日而语。而另一方面,飞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交通的认识,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同样,物联网时代的传输一定是对其技术架构、通信和信息处理都产生革命性的变革。物联网的第四层是运营层,即各种信息平台,物联网汇聚成的信息怎样交换,怎样由物联网采集的信息变成可用的资源是运营层需要关注的内容。

篇7:正确认识我国的需求不足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需求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它指全社会对商品(含服务)的需求,即总需求,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

那么,凯恩斯是如何定义有效需求的呢?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第一次用明确的经济学语言对有效需求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从供给方面看,每个企业家都期望所雇用的一定就业量生产出的产品能得到这样一种“卖价”,这个卖价应该不低于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他所预期的最低利润之和。把所有企业家的“卖价”加起来就是所谓“总供给价格”。令Z为雇佣N个人时的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则Z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Z=Φ(N),该式可以被称为总供给函数。从需求方面看,全体企业家也会预期他们在雇佣一定工人时,社会购买这些工人生产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即全体企业家预期社会上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这便是“总需求价格”。令D为企业家雇佣N个人时所预期的买价,则D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D=f(N),该式可以被称为总需求函数。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价格,就是有效需求。若用方程组表示,有效需求就是

Z=Φ(N)

D=f(N)(Z=D)的解D=Z=D*。

从凯恩斯对有效需求的解释中可得知:尽管凯恩斯借助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定义有效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均衡点一定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这与萨伊定律所表述的“规律”是不同的。当总供求的均衡点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就是所谓“有效需求不足”。可见,“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以充分就业时总供给为基准的,它表示有效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的情形。

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定义是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实践背景的,这个概念直接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吗?

对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市场机制成熟,市场体系完备,而且已实现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已被吸纳,因此,充分就业的情形是可能存在的,以此情形下的总供给作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基准是有实际意义的。然而,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不仅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是相当不完善的,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可能被完全吸纳,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就业在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存在,相应地,充分就业下的总供给也不可能实现,若以这个总供给作为发展中国家总需求不足的基准,则意味着,即使除劳动力以外的资本等资源处于超负荷使用,宏观经济过热,也要被判定为总需求不足,这显然是荒唐的。所以,本来意义上的有效需求不足概念不能简单地用于发展中国家。

二、对发展中国家需求不足概念的定义

虽然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概念不直接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它却给我们以启示,使得这一概念在经过适当改造后能用于发展中国家。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实际上就是发达市场经济体的潜在产出量。笔者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虽然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就业,但经济体的潜在产出是存在的,因此,可借助于潜在产出来定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足概念。这意味着对潜在产出概念需要重新加以界定。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潜在产出或潜在增长率(潜在的产出和潜在增产率在数量上是不同的概念,但对其中一个概念的定义必然限定了另一概念的内涵,因为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绝对量,后者是前者的相对变化率)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在国外,有学者将潜在产出定义为充分就业的产出。而国内一些学者对潜在增长率的表述也各异,有将其表述为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增长率;有将其表述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增长率;也有将其表述为通货膨胀为零时的增长率。还有学者提出:“潜在增长率不仅仅指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增长率(此时的增长率可以定义为“自然增长率”),而且是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时的增长率,是自然增长率、结构效率和体制效率共同处于最佳状况的增长率”。

将潜在增长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增长率,实际上是将供求平衡下的产出量等同于经济体的最大产出量。而将潜在增长率定义为自然增长率、结构效率和体制效率共同处于最佳状况的增长率,实际上是将具有短期性质的潜在产出概念长期化了。上述其他三种定义在内涵上实际上是相同的。如前所述,这种定义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任何类型的国家,在既定的制度、结构、技术和生产资源等条件下,经济系统的最大产出是存在的。因此,可以将潜在产出定义为:在制度、结构等长期因素和生产要素既定的情况下,经济系统的最大产出量。对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这种最大产出量就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产出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最大产出只能是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量,与此同时剩余劳动力和隐蔽性失业存在,甚至大量存在。

至此,我们可以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足定义为: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足是指总需求小于制度、结构和生产要素等既定的条件下经济系统的最大产出的情形。在此情形下,除存在自然失业外,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仍大量存在,甚至还存在明显的生产能力过剩。因此,闲置生产能力是否存在可成为判断需求不足存在与否的直观判别标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生产能力闲置不是局部的、结构性的,而是大范围的、总体性的。

三、中国存在总体性需求不足

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实践经验看,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出现长时间的需求不足,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也许正是受传统理论观点和以往经验的影响,有的学者至今都对中国近年来存在总需求不足持否定观点。例如,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并非有效需求不足,而是生产过剩。在这种观点看来,人的欲望永远也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因此,过剩现象的存在,是由于体制等因素的阻碍,使得资源不能向新需求指示的方向流动。应当承认,中国的确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经济增长也受到来自供给方面的约束。但是,在当今中国,从消费欲望上看,大多数居民对现有商品的需要远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有一部分居民还未越过本来就很低的温饱线,在此情形下,却有大量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否定需求不足的存在是站不住脚的。另外,这种观点还隐含有一种严重的误解,即将建立在人的欲望上的需要同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混淆了。

还有学者认为: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内需不足的是服务业。作者用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有:1998-2001年,国内市场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05%,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个多百分点。另外,2002年1-8月份汽车销售量大于产量。通讯类产品的销售量增长率均在10%以上。笔者认为,上述依据不足以支持作者的观点。因为,第一,商品零售总额与GDP的口径不同。即使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大于相同口径产量的增长率,最多也只能说明相应的新增库存量在减少,而不能说明生产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能力不过剩。在非意愿库存量较大时,厂商完全可能在生产能力部分闲置的情况下,动用库存填补当期的供给缺口。第二,汽车的销售量大于产量以及通讯类产品销售量增长率快并不能说明这两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即使这两类产品的生产能力无过剩,也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总需求不足毕竟是一个总量概念。

根据前面的讨论,判别中国是否存在需求不足的标准应该是总需求(有效需求)是否小于潜在产出量,直观性的判别方法是看是否在较长时间里,大范围地存在生产能力的过剩。

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在普查所涉及的9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995年全国有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这种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的情况在1995年后的多年里一直没有明显改善。据胡鞍钢的保守估计,1998全社会闲置的生产能力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类,分别达到286%,193%和283%,工业闲置生产能力为233%。1999年,机械加上和家电行业闲置生产能力高达40-50%。另据2000年国内贸易部商业中心对国内市场609种主要商品的调查,供过于求的比例高达796%,比1998增长了478个百分点。国家经贸委对2002年下半年主要产品供求的调查情况表明,600多种被调查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占88%,无供不应求商品。供过于求的比例又比2000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

篇8:对维稳工作的认识不足

【关键词】供电局;事故应急管理;应急预防;应急准备;认识不足;改进

0.前言

以前不少职工对事故应急管理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事故应急管理等同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恢复行动,现在这个误区未必能完全根除,实际上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贯穿于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与应急恢复四个过程。过去基层电力企业对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认识不足是所有不足的重灾区,现对基层电力企业过去的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管理不足与缺陷进行辨识与分析,达到警示和改进的效果。

1.对应急预防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应急预防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减缓、降低事故后果和严重度。

以前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或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而疏于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某110KV变电站刚开始综合自动化改造,当时管理和安装与施工条件不完善,造成变电站后台监控电脑经常误发信号或漏发信号。特别是下雨天就会误发10kV各出线TV断线信号,而10kV出线没有设置线路TV。即便故障发出信号,相关人员也会习惯判断为误发信号。

后来在后台监控电脑发现,正在运行的该站仅有一台主变110kV侧开关指示灯由红色变为绿色,经现场检查确认开关在运行状态。经上报缺陷检修人员粗略检查就习惯性判断为下雨天导致后台监控电脑误发信号的结论,经过值班人员深入检查查出主变110KV侧开关跳闸线圈断线,由于当时某110kV变电站是枢钮站,一旦主变出现故障,将出现越级跳闸,导致某110kV变电站和另一某110kV变电站全站失压,随后值班人员立即上报缺陷消除了这一隐患。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不断改进,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对设备缺陷及时消缺,值班人员积极巡视检查与维护,最大程度防止事故发生和降低后果的严重度。

可见预防是防止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第一防线,在电力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要不断的加强和深化,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技术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本质安全,把好安全第一关。

2.对应急准备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应急准备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等,其目的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过去基层电力企业在预案的编制、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存在严重的不足。

2.1应急预案编制的不足与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大致有6个过程:一、成立工作组;二、资料收集;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四、应急能力评估;五、应急预案编制;六、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不足一:片面编写或照抄照搬。

过去基层单位预案编制没有招集各部门人员成立编制工作组,而是指定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负责编写,造成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风险分析严重不足,遗漏了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扩大事故的分析,缺少对应急队伍的能力、应急准备的评估,导致编制出来的预案严重脱离实际,应急措施严重不足,致使应急能力建设严重滞后,这时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不符实际,将产生事故扩大的严重后果。应急预案编制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召集各部门人员成立编制工作组,而不是简单的由一个部门或某个人编制。另据查证:有的单位甚至把应急预案列为机密文件,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是应急要求所不允许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应急处置方案的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有的单位则是照抄照搬,前几年有的基层单位把南方电网公司的专项应急预案如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换了公司和人的名称,其余内容照抄照搬。南方电网应急预案规定损失1亿元启动Ⅰ级响应,基层单位应急预案也规定损失1亿元后启动Ⅰ级响应,导致应急响应形同虚设,甚至在填写备案过程中,基层单位也向南方电网“学习”,文字注明把应急预案报安监总局、国家电监会备案,正确做法是应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以上现象表明该预案当年并没有备案。总之该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只是做个形式,起不到应急预案防止止事故的发展,降低危险的效果,反而会因为应急处置不当扩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其他单位资料仅做参考。

不足二:有的预案没有经过招集相关部门的人员评审与改进即发布,在响应中出现的问题也没修订,例如前几年某变电站在台风灾害中,门窗渗水,导致某变电站控制室大量积水,而之后数次台风灾害该变电站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整改,修订应急预案。经过数次教训后来得到了改进,也对预案进行修订。

另外单位领导人员的变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法规的应用也应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经招集各部门人员评审合格后发布,才能使应急预案贴近实际,人员职责到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虽然以上现象目前已得到很大改进,也应以史为鉴,防止新单位新预案中出现类似问题。

2.2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与维护的不足与改进

应急设备与物资完好与充足在应急处理中非常重要,是应急处置成败的关键。很多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后便束之高阁,疏于对应急设备与物资的管理与维护,导致应急设备与物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几年前有的变电站灭火器没有设置检查卡,或检查流于形式,导致有的灭火器指示压力失效没有更换,一旦发生火灾,该灭火器不但起不了灭火作用,还会耗费人力,延误灭火时间,导致火灾事故扩大。有的物资部门灭火器设置位置不当。例如过于靠近注油设备等易燃物质,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可能覆盖灭火器使应急人员拿不到灭火器导致其作用失效。有的灭火器和用于变压器油灭火的沙子被锁在铁箱子里,而锁头日久生锈很难打開,导致以上应急物资远达不到应有的灭火效果。另外应急预案列入的防汛物资清单中,抽水机已经被盗,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补充,连就近的电源插座因年代久远无法提供电源等问题,导致因为物资不足起不到应有的防汛应急处置效果。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查找管理的不足,对现场处置方案及时进行修订。

后来经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应急物资维护责任加强,以上问题已消除,但是应急物资的准备与维护要不断的加强与更新才能适应新环境、新发展的应急处置要求。

2.3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足与改进

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足甚至没有进行培训和演练是很多生产经营单位的通病,在突发事故情况下丧失或降低快速应急处置能力而导致事故扩大,甚至在模拟事故时发生事故并扩大。

前几年某单位在进行模拟灭火演习时,就近取材收集毛草和树枝,就在草丛附近放置毛草和树枝点火燃烧,火焰扩大,而灭火人员用灭火器错误对准火焰的中部喷射,而不是正确喷射火焰的根部,用了3瓶灭火器没能扑灭火堆,忽然一阵风吹来点燃附近草丛,付出2人受到轻微烫伤的代价扑灭火源才勉强避免一场火灾扩大。这一事件表明该单位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严重不足,应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远不能适应应急处置要求,一旦出现突发火灾事故,将有可能应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化。该单位应当召集各部门人员,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应急预案演练。

以上情况警示我们,对应急预案进行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十分重要,模拟演练不应设置在容易引发事故的区域,不能对参演人员构成伤害,在演练暴露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学问题要加强培训、学习、改进。只有通过对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演练,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项,加以评审和改进,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为建立长效、科学应急管理系统,按照南网公司及海南电网公司的要求,对可能出现的灾害事故进行分析,各部门应紧密配合,按专业化的要求,按照科学规范、合理布局、统一标准的要求,建立统一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稳步推进儋州电网的建设,使其网架结构更趋合理,电力设施、设备质量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逐年提升,抗灾救灾指挥科技含量也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上一篇:物业管理公司入职须知下一篇:上下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