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2024-06-28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共10篇)

篇1: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电磁波的用途:

无线电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无线电广播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很高,范围也非常大,而电视所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则更高,范围也更大。

其他方面此外,电磁波还应用于手机通讯、卫星信号、导航、遥控、定位、家电(微波炉、电磁炉)红外波、工业、医疗器械等方面。

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2)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电磁波的应用经典例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磁波本身也具有能量

B.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着电磁波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波长也越大

D.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

答案:

C

知识的价值体现之一是它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不安全的事故.在下列安全提示中与它相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打雷时请勿在大树下躲雨--雷击时电流很大,且易经大树流入大地

B.车辆启动、拉好扶手--惯性知识

C.高压危险请勿靠近--只有高压电对人体才是不安全的

D.微波炉工作时请勿靠近--过量的电磁波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答案:

C

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军科技人员在调试雷达发射天线时,发现装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究其原因后发现,原来是微波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一偶然的发现,人们制造了一种先进的灶具--微波炉.请你思考:

(1)微波炉与普通灶相比具有哪些优点?使用微波炉是不是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

(2)你从“发现微波能加热”这一科技小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答:(1)微波炉的优点是:烹饪速度快,无油烟,食品的养分损失少,缺点是对人体有负作用.

(2)①任何一个科学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

②只有注重知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的作用;

③任何事物的诞生都可能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发明创造和应用时必须注意环保,预防其产生新的污染.

下列电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电饭锅 B.微波炉 C.收音机 D.手机

答案:

A

在下列各种电器设备中,工作时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

A.电冰箱 B.微波炉 C.移动电话 D.电视机

答案:

A

下列用品工作时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手机 B.电视机的遥控器

C.电饭锅 D.收音机

答案:

C

篇2: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电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质传播,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小编准备了高二物理电磁波及其应用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振荡电流和振荡电路

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

2.电磁振荡及周期、频率

(1)电磁振荡的产生

(2)振荡原理: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线圈的自感作用产生振荡电流,形成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

(3)振荡过程: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所带电量和电场能均减少,直到零,电路中电流和磁场均增大,直到最大值。

给电容器反向充电时,情况相反,电容器正反方向充放电一次,便完成一次振荡的全过程。

(4)振荡周期和频率: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时间叫电磁振荡的周期,一秒内完成电磁振荡的次数叫电磁振荡的频率。对于LC振荡电路,(5)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就是电磁场。

3.电磁波

(1)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传递电磁场的能量。

(3)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4.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1)发射

将电磁波发射出去,首先要有开放电路,其次,发射出去的电磁波要携带有信号,因而必须把要传递的电信号加别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去。

我们把将电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去的过程叫调制。

(2)传播

电磁波传播方式一般有三种:地波、天波、直线传播

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向外传播,适于长波、中波和中短波,传播距离为几百公里。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适于传播短波,传播距离为几千公里。直线传播:在短距离内(几十公里)依靠波的直进,直接在空间传播多用于传播微波,需有中继站接力才能传远。

(3)接收

① 电谐振、调谐 ② 检波

四.规律技巧

电磁波的波速问题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1.同一种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频率电波源决定)、波速、波长发生改变,在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速度小。

2.不同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不同,频率越高,波速越小,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3.在真空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速度相同

4.电磁波和声波的特点不同,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频率均有关。

篇3: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科学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不分阶段的, 但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阶段性, 于是我们的教材就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把同一个知识在不同的阶段讲到不同的深度。这的确是照顾了普九的学生, 但对成绩好的优生, 我觉得太委屈了。我们及时恰当地、合理地顺沿和讲讲知识体系中高中的部分, 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与现有知识有关的深层次内容就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 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帮助。我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学生的反馈, 大多数学生都是非常赞成我这样的做法。中学物理学习声、光、热、力、电, 高中还是学习这些东西, 只是层次有所加深, 我觉得现行教材的编写还是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很多知识在现有大纲基础上, 对优生还是要讲深一点, 这对他们更好地、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帮助。所以, 在这里我想把我的物理知识引申和拓展的教学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现行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这套教材, 在我过去的几年教学中, 我是这样对现有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的: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时候, 我及时引入了机械振动, 让学生了解平衡位置、振幅概念, 加深学生对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理解;及时引入正弦波、波长、频率这些概念, 加深学生对音调由频率决定的理解;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里面, 我及时引入临界角和全反射的概念, 为今后学习光导纤维打下伏笔;在学习了电荷以后, 及时补充电荷守恒, 补充电场有关知识;在学习了电场、磁场、重力场以后, 及时提出一个“场”的概念, 让大家寻找各种场的共性;在讲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 我及时引入电阻定律、电阻率等概念, 让大家初步了解电阻定律, 本来初中只求定形分析, 不求定量分析, 但我觉得, 告诉学生定量分析未为不可;在学习磁场时, 我还及时补充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 让大家在高中学习时增加亲切感;在力学部分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 再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 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并问学生想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并及时提示学生牛顿第二定律就是告诉大家力是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让大家的知识成体系;在讲到重力势能时, 我及时补充势能的记法Ep, 并给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同时给大家提出了零势能面的概念, 为高中学习电场的等势面的概念埋下伏笔;在讲动能时及时引入动能符号Ek, 动能的计算式Ek=1/2mv2, 为高中学习增加亲切感……

篇4: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关键词:电磁学;实验;磁场;可视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对电磁学的学习很容易落入死记硬背的俗套,很容易让学生和老师产生厌烦的情绪,有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睿智,利用身边的硬件、软件,达到甚至超越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轻松、兴奋的学习。

一、将磁场“可视化”

磁场是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作用的媒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但是看不见,这是学生理解电磁学的最大障碍。如何让其“可视化”呢?老师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用铁的小棒实验(如图1),另一种是用铁屑实验(如图2)。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不过笔者推荐第二种。大部分老师喜欢用第一种器材实验,原因很简单,实验操作简单,现象直观,但是从实验结果来看,限制在特定空间的小铁棒的分布形状与光滑的磁感线之间在思维上还是有很大距离;第二种实验方法却能很好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并能顺畅地过渡到磁感线,这正是笔者推荐的原因。但是,用第二种器材实验的老师并不多,原因是该实验不易成功,铁屑很难洒均匀。铁屑要想撒均匀可以先将铁屑放在一个撒辣椒粉的有小孔的容量里,或者面粉筛里,然后轻轻地在磁体周围撒上铁屑。笔者在不同的两个班级分别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展示,学生对第二种惊叹的分贝数明显大于第一种。当然,第二种方法也有弊端,就是不能立体地展示磁场,这时可以用图3的方法展示。

二、将电磁力“可视化”

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也是使学生感兴趣同时也感到十分困惑的一种物理现象。教科书中提供了好几种电动机的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添加一些课外的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电磁学的神秘,领悟到电磁学的精髓。下面,笔者就图文并茂地分享一下几个实验以及自己对这些实验的一些思考。

实验一:“最简单”的电动机

九年级物理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个简易电动机的制作,形象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最近,笔者看到一个制作更简单的电动机的视频,并自己买来器材,试着自己制作。

【器材准备】一个圆柱形强磁体,一根裸露铜导线(粗一点为好),一节干电池。

【制作步骤】

1.将裸露的铜导线用钳子弯成如图所示形状(如图4);

2.将铜导线夹在强磁体上(接触良好,相当于电刷)(如图4);

3.轻轻地拨动铜导线,铜导线就转动起来了。

这个实验已经能够很好地说明电动机工作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如图5,左右两半边电流方向都向上,而两边铜导线所在位置的强磁场方向却是相反的,根据左手定则,其左右两边受力方向也相反,这样电动机就能持续地转动起来。

做好该实验的关键:①铜导线线圈要对称,笔者发现,若不对称线圈很难持续转动;②普通的铁氧体磁体电阻率大,导电性差,而且磁性不强,所以该实验最好是用稀土材料钕铁硼制成的强磁体。

实验二:简易扬声器

扬声器的原理很简单: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说白了,扬声器就是一个“电动机”:电流通过线圈,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声能)。

但是,扬声器的实际应用却与普通的电动机有极大的差异,即:①电动机的电流可以从电源来,而扬声器的电流从哪儿来?②电动机是用来转动的,而扬声器是用来振动发声的;③电动机的转速一般变化不大,而扬声器的振动频率和幅度时刻都在改变。老师很容易解释这些问题,但是学生却不太容易理解。

有一次,笔者的一个耳机坏了,好奇心驱使我仔细地将其拆卸,发现里面的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线圈套在一个磁体上,没有其他特别的构造。笔者思考:是否可以用简易的器材自制一个扬声器呢?

【器材准备】一次性泡沫餐盒(只要盖子,做扬声器的纸盆),一卷漆包线,一张A4纸,一张名片,双面胶,热熔胶枪(或其他胶),电烙铁,圆柱形钕铁硼强磁体,废弃耳机的3.5毫米接口。

【制作步骤】

1.从A4纸上裁切两条长方形纸条,宽度略大于强磁体的高度,顺时针把一条卷在磁体上,然后逆时针卷上另一条,把第一条纸条小心抽出,用双面胶固定住剩下的另一条的两端,构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可以套在磁体上自由滑动,而没有贴紧(如图6);

2.将圆柱筒的一端粘在泡沫餐盒盖子中心位置;

3.将漆包线由里到外整齐地绕在圆柱筒上,大概绕100圈,绕完后路出始端和末端;

4.将名片裁成两半,分别做成“W”形,对称地粘在餐盒盖两边,像弹簧一样(如图7);

5.将漆包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焊接于3.5毫米耳机线的两个线头上(注意把漆包线的漆刮掉)(如图7);

6.将圆柱筒套在圆柱形强磁体上,调整好“弹簧”,3.5毫米接入音频(手机或电脑上的Mp3),纸盆就会振动发声了(如图7)。

参考文献:

任长松.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篇5: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uuu r q q ur F21 = k 1 2 2 er r ur u r 高斯定理:a)静电场: Φ e = E d S = ∫ s ∑q i i ε0

(真空中)

b)稳恒磁场: Φ m =

u u r r Bd S = 0 ∫ s

环路定理:a)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b)安培环路定理:

二、对比总结电与磁

L

ur r L E dl = 0 ∫ ur r B dl = 0 ∑ I i(真空中)L

电磁学

静电场

稳恒磁场稳恒磁场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定义: B =

ur ur F 定义: E =(N/C)q0 基本计算方法:

1、点电荷电场强度: E =

ur r u r dF(d F = Idl × B)(T)Idl sin θ

方向:沿该点处静止小磁针的 N 极指向。基本计算方法:

ur

q ur er 4πε 0 r 2 1

r ur u Idl × e r 0 r

1、毕奥-萨伐尔定律: d B = 2 4π r

2、连续分布的电流元的磁场强度:

2、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ur n ur 1 E = ∑ Ei = 4πε 0 i =1

r qi uu eri ∑ r2 i =1 i n

r ur u r u r 0 Idl × er B = ∫dB = ∫ 4π r 2

3、安培环路定理(后面介绍)

4、通过磁通量解得(后面介绍)

3、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

ur ρ dV ur E=∫ e v 4πε r 2 r 0 ur ς dS ur ur λ dl ur E=∫ er , E = ∫ e s 4πε r 2 l 4πε r 2 r 0 0

4、高斯定理(后面介绍)

5、通过电势解得(后面介绍)

几种常见的带电体的电场强度公式:

几种常见的磁感应强度公式:

1、无限长直载流导线外: B =

2、圆电流圆心处:电流轴线上: B =

ur

1、点电荷: E =

q ur er 4πε 0 r 2 I 2R

0 I 2π r

2、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一点:

ur E=

B =

3、圆

r qx i 2 2 32 4πε 0(R + x)

0

R 2 IN 2(x 2 + R 2)3 2 1 0α 2

3、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 E =

ς 2ε 0

(N 为线圈匝数)

4、无限大均匀载流平面: B =

4、均匀带电球壳: E = 0(r < R)

(α 是流过单位宽度的电流)

ur E=

q ur er(r > R)4πε 0 r 2

5、无限长密绕直螺线管内部: B = 0 nI(n 是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

6、一段载流圆弧线在圆心处: B =(是弧度角,以弧度为单位)

7、圆盘圆心处: B =

r ur qr(r < R)

5、均匀带电球体: E = 4πε 0 R 3 ur E= q 4πε 0 r ur er(r > R)2

0 I 4π R

0ςω R 2

(ς 是圆盘电荷面密度,ω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6、无限长直导线: E =

λ 2πε 0 x λ 0(r > R)2πε 0 r

7、无限长直圆柱体: E = E=

λr(r < R)4πε 0 R 2 电场强度通量: N·m2·c-1)(磁通量: wb)(s

Φ e = ∫ d Φ e = ∫ E cos θ dS = ∫ s s

ur u r E d S 通量

u u r r Φ m = ∫ d Φ m = ∫ Bd S = ∫ B cos θ dS s s s

若为闭合曲面: Φ e =

s

ur u r E d S

若为闭合曲面:

u u r r Φ m = Bd S = B cos θ dS ∫ ∫ s s

均匀电场通过闭合曲面的通量为零。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磁场的高斯定理: i

ur u r Φ e = E d S = ∫ s ∑q i

高斯定理

u u r r Φ m = Bd S = 0 ∫ s ε0

注:磁场是无源场

注:静电场是有源场可以求解 E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

L

ur r E dl = 0 环路定理

L

ur r B dl = 0 ∑ I i L

注:静电场力是保守力;静电场是保守场、无旋场。

注:磁场是有旋场。可以就解 B

静电场的功与电势能:静电场的功: Aab = ∫

b a

ur r q0 E dl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只有磁场:(洛伦兹力)

ur ur r u r F = ∫ d F = ∫ Idl × B L

ur r u r F = qv × B 由于洛伦兹力与速度始终垂直,所以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做的功恒等于零。

2、既有电场又有磁场:

保守力的功等于势能的改变量

ur r “0” ∴ Wa = ∫ q0 E dl a

2、均匀磁场对平面在流线圈的作用:

一般设无穷远点电势能为 0

ur r ∞ ∴ Wa = Aa∞ = ∫ q0 E dl a

uu ur u uu r r r M = m × B(M 为磁力矩)ur uu r m = NISen(m 为磁偶极子)磁力的功:

ur ur r ur F = q(E + v × B)

3、霍尔效应:

∴ Aab = Wa Wb A=∫

Φm 2

Φ m1

Id Φ m

= I(Φ m 2 Φ m1)= I Φ m

U ab = RH

IB 1,RH =()d nq

电势与电势差:(V)电势:(一般设无穷远点无电势零点)

一些常见带电体的电势:

1、点电荷电势: V(r)=

r ∞ ur W Va = a = ∫ E dl a q0 电势差: U ab = Va Vb =

q 4πε 0 r ∫

b a

ur r E dl

2、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一点电势:

V(r)=

电势的计算:

1、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

q 4πε 0(R + x 2)1 2 2 1

3、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势:

Va = ∫

q 4πε 0 r 2 r dr =

q 4πε 0 r

r2 V(r)=(3 2)(r < R)8πε 0 R R q V(r)= q 4πε 0 r(r > R)

2、点电荷系电场中的电势:

Va = ∑ Vai = ∑ i =1 i =1 n n

4πε 0 ri V(r)= qi

4、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势:

3、电荷连续分布带电体电场中的电势:

Va = ∫

dq 4πε 0 r

q(r < R)4πε 0 R 1 q(r > R)4πε 0 r 1

场强与电势:

V(r)=

ur V r V r V r E =(i+ j+ k)= gradV x y z

电介质

磁介质

电介质电容率:

ε = ε 0ε r(ε r 为相对

电容率,其值除真空均大于 1)

电介质的极化:

1、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2、有机分子的取向极化

磁介质的磁化:

1、磁介质在外磁场中产生附加磁矩 m

2、磁介质磁化后产生束缚电流。

磁介质磁导率:

= 0 r(r 为相对 磁导率,其值在真空中为 1)

E = E0 ε r

B = B0 r

电位移矢量 D:

磁场强度矢量 H:

ur ur ur D = ε 0ε r E = ε E(C·m-2)有电介质的高斯定理:

ur u r uu r B B H= =(A·m-1)0 r

ur u r Dd S = ∑ q0 i ∫ s i

有电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定理: ∫

L

uu r r H d l = ∑ I 传 L

q0i 为自由电荷。

电场的能量电场能量体密度: we =

磁场的能量磁场能量体密度: wm =

We 1 2 1 = ε E = DE V 2 2 1 2 电场静电能:

Wm B 2 1 = = BH V 2 2 B2 dV 2

磁场能量: Wm = ∫

We = ∫ we dV = ∫ ε E dV V V 2 V

wm dV = ∫

V

导体在静电场中:

1、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E内 = 0和E表面⊥表面

2、用电势来表述:整个导体是等势体。静电场平衡条件下的电荷分布:

1、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

2、导体表面附近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和该处电荷密度的关系为: E =

磁介质的分类:顺磁质 r > 1)抗磁质 r < 1)铁磁质 r >> 1)(,(,(铁磁质的主要特征:(1)高磁导率(2)非线性(3)具有磁滞现象

ς ε0

电容 C

电感 L

孤立导体电容:电容器的电容:自感:

互感:

C= q V

(单位 F、F、pF)

q C= V1 V2 L= Ψ I

(单位 H)

M = M 12 = M 21 =

Φm

21I1

计算电容思路:

计算自感思路:

ur ur Q → E(D)→ V → C

常见电容器:

1、平行板电容器: C = ε 0ε r S d

2、球形电容器: C =

u uu r r B(H)→ Φ → Ψ → L

常见线圈自感:

1、长直螺线管: L = 0 n lS 2

常见的线圈互感:

1、两同轴长螺线管间互感:

M=

0π R 2 N1 N 2 L

4πε 0ε r R1 R2 R2 R1

2、无磁芯环形密绕线圈:

2、一长直导线与相聚为 d 的矩形线框:

3、同轴电缆: C =

2πε 0ε r L R ln a Rb

N 2h R L= 0 ln 2π r

自感电动势: ε = L(后面不再介绍)

M= dI dt

0 Nl d + a ln 2π d dI1 dt

互感电动势:

ε 21 = M 21

(后面不再介绍)

电能: We =

q2 1 1 = qU = CU 2 2C 2 2

磁能: Wm = ∫

I 0 LIdI = LI 2 2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ε =

dΦm dt

动生电动势:导体或导体回路在稳恒磁场中运动,或导体回路的形状在稳恒磁场中变化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导体回路固定不动,穿过回路磁通量的变化仅仅是由于磁场变化所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ε = ∫ Ek dl = ∫(v × B)dl a a b uur r b r u r r

u r uu r r r dΨ B u ε = Ev d l = = ∫∫ d S ∫L s t dt

变化的磁场激发有旋电场作用于自由电荷引起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洛伦兹力的一个分力。

楞次定律:(用于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自身产生的磁通量反抗引起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三、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简介。

1、电场的高斯定理。s s s

ur u r ur(1)u r ur(2)u r Dd S = D d S + D d S = ∑ q0i ∫ ∫ ∫ s内

ur(1)D :静电场电位移矢量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ur(2)D :有旋电场电位移矢量

ur r ur(1)r ur(2)r dΦ E dl = E d l + E dl = m L ∫ ∫L ∫L dt ur(1)ur(2)E :静电场电场强度 E :有旋电场电场强度

3、磁场的高斯定理。

u u r r u(1)u r r u(2)u r r B d S = B d S + B d S = 0 ∫ ∫ ∫ s s s

u(1)r B :传导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4、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

u(2)r B :位移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H dl = H ∫ ∫ L L

uu r r

uu(1)r

r uu(2)r r dΦ dl + H dl = ∑ I + D = I 全 ∫L dt L uu(2)r H :位移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矢量

篇6: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知识要点:

一、电磁感应现象:

1、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只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是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

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回路所围面积中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研究磁通量的变化是关键,由磁通量的广义公式中B·Ssin(是B与S的夹角)看,磁通量的变化可由面积的变化S引起;可由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B引起;可由B与S的夹角的变化引起;也可由B、S、中的两个量的变化,或三个量的同时变化引起。

下列各图中,回路中的磁通量是怎么的变化,我们把回路中磁场方向定为磁通量方向(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则各图中磁通量在原方向是增强还是减弱。

(1)图:由弹簧或导线组成回路,在匀强磁场B中,先把它撑开,而后放手,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2)图:裸铜线ab在裸金属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

(3)图:条形磁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

(4)图:闭合线框远离与它在同一平面内通电直导线的过程中。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的理解应该是: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来达到“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即减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原磁通变化时(原变),产生感应电流(I感),这是属于电磁感应的条件问题;感应电流一经产生就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磁场(感),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问题;而且I感的方向就决定了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定);感阻碍原的变化——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用图表理顺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或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种可能的过程使磁通量的变化受到阻碍,闭合电路就会努力实现这种过程:

(1)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原始表速);

(2)阻碍相对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具体表现为: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回路或其某些部分可以自由运动,则它会以它的运动来阻碍穿过路的磁通的变化;若引起原磁通变化为磁体与产生感应电流的可动回路发生相对运动,而回路的面积又不可变,则回路得以它的运动来阻碍磁体与回路的相对运动,而回路将发生与磁体同方向的运动;

(3)使线圈面积有扩大或缩小的趋势;

(4)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利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可独辟蹊径,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O点悬挂一轻质导线环,拿一条形磁铁沿导线环的轴线方向突然向环内插入,判断在插入过程中导环如何运动。若按常规方法,应先由楞次定律 判断出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则确定环形电流对应的磁极,由磁极的相互作用确定导线环的运动方向。若直接从感应电 流的效果来分析:条形磁铁向环内插入过程中,环内磁通量增加,环内感应电流的效果将阻碍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减小的方向运动。因此环将向右摆动。显然,用第二种方法判断更简捷。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

(1)查明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2)根据楞次定律中的“阻碍”确定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3)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用安培表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3、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右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运动切割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况下,不如用右手定则判定的方便简单。反过来,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则都能判定出来。如图2所示,闭合图形导线中的磁场逐渐增强,因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则就难以判定感应电流 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篇7: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2、学会看图画图。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学知识的电路设计,都是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图形有时候会更加直观地展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时可以将已知条件标注在图中,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

3、坚持做笔记。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要点,当老师提及一些课本中没有的要点时,要及时做笔记补充,课后整理笔记,也是为了更好地消化知识。

篇8: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一、联系生活应用,理解热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热学知识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温度、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内能、热量等内容。在热学知识教学中,其目标要求主要如下:认识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测温度;了解物质是由原子与分子构成,初步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理解与把握运用分子动理论观点,且能够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会辨析固态、液态与气态三种物态,会利用沸点、熔点来分析生活现象,会运用水的三态变化对自然界水循环加以解释说明;由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燃料热值,弄清热机工作原理;理解内能与内能的改变方式;认识热量与比热容,运用热量公式展开简单计算等。而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干了,这是由于水分子不停地运动到空气中,使得衣服变干;随风飘来了醉人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又如放置于衣柜中的卫生球最后消失一—升华;严冬时候,瓦片上的霜层增厚——凝华;秋天时,早晨有浓雾——液化;将铁水倒进模具内变为铁制品——凝固等。

二、联系生活应用,把握力学知识

在物理知识中,力学知识也与生活有着紧密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力学知识主要包括:重力、摩擦力、压强和浮力、简单机械和功、力和运动等。在教学力学知识时,教师可适当引入生活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会以物理角度来思考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第一,重力的生活应用。在生活实际中,重力随处可见。如在羽毛球中,其下端要重于上端,其原因在于通过降低重心而让羽毛球下落时对羽毛起保护作用;在砌墙时,师傅通过重锤线可检查墙身竖直与否,这主要利用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道理。若失去重力,人则会如气球般飘于空中,地面上的一切东西均变为气球;吃东西时,食物不能进入嘴中,东西一碰则飞,于是世界一片混浊。可见,我们离不开重力。因此,在学习重力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体会到重力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第二,弹力的生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弹力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若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则能发现不少与弹力有关的生活事例。如借助弓的弹力可将箭射出;在摩托车中装有弹簧,通过弹簧弹力可降低车子行驶中的震动;在一些圆珠笔中装有弹簧,通过弹力可让圆珠笔伸缩自如;木衣夹可以夹紧衣物,依赖于弹簧弹力;在沙发里的海绵与弹簧是弹性材料,其产生的弹力能够让人们坐在上面感觉舒服;在现代球鞋中装有空气垫与弹簧,这样可增加弹跳力。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若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相结合,则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态度。

此外,在生活实际中,摩擦力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我们走路时,通常鞋底对地面向后施力,由于摩擦而形成向前的作用力,所以能够走动;若在冰面步行,由于摩擦力太小而难以行走。同样,汽车借助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而能够行使。在各类机器中,通过润滑油可以缩小齿轮摩擦;鞋底往往有不同花纹,这主要是加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加大摩擦。可见,力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忽视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认识光现象

在生产生活中,光是必不可少的。白天,我们需要阳光,夜晚,我们需要灯光,若缺少光,那么世界将是一片黑暗,一切生物难以生存,故而光对人类而言,尤为重要。那么,光是什么,有何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现象主要包含如下内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平面镜、球面镜等。而若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光现象,教师则需引入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分析生活现象的过程中理解与把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光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如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可以反射光(非光源物体);小孔成像、影子等,均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测旗杆高或者楼高,在刨木料时,木工用眼睛对齐,都包含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又如球面镜包含凹面镜与凸面镜,它们均可成像。利用这一特点,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商场中的反光镜、车辆的后视镜为凸面镜;医术反光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等为凹面镜。再如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人类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眼镜等。可见,若能有效应用光现象,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生活。

篇9: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在“熔化与凝固”一节中提出:“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与教材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目前主导的观点是化雪比下雪更冷。但是。由物理常识可知:下雪一般要低于0℃,化雪要高于0℃。到底是下雪冷还是化雪冷?为此我们设计了气温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并对下雪、化雪气温进行采集、存储和对比分析。

二、实验设备介绍

为采集气温数据,我们设计了一个气象数据实时采集处理系统。系统由温度采集卡、数据传送网络、计算机数据存储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

温度采集卡由数字温度传感器、单片计算机、数据显示器、数据传送模块和控制软件等构成。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的DS18820,测量分辨率为0.0625℃,测温范围-55℃~+125℃,测量精度±0.5℃。测量温度可以在采集卡上显示,同时通过网络传送给作为上位机的计算机。对温度采集卡进行校验,冰水混合物的测量温度为0.1℃。通过恒温箱检测,在-18℃~50℃范围内的误差为±0.3℃。

计算机数据存储处理系统由数据库、数据采集前端界面、查询系统构成。使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定义要保存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服务器,保存海量数据信息,并可以将数据导出为Excel等需要的格式。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前端界面改变温度采集模式、设置采集时间间隔、选择温度采集卡、调用温度查询系统、调整网络通信格式等。

三、下雪融雪过程温度对比

2007年冬天,中国南方经历罕见的低温冰雪天气。在整个冰雪天气的过程中,我们对天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温度进行了连续采集和存储。

采集温度的地点是湖南省长沙市市区人口密度不大的大学校园,采集点是室外,建筑物北面,距离地面高度1.5m和12m的两个点。从2008年1月12日到2008年2月8日,温度采集时间间隔为60~180秒,采集温度数据二万余个。尽管因为停电等原因暂停了部分时间段的温度采集,但并未影响到下雪和化雪关键时段的温度数据。长沙市经历了冰冻天气和四次明显的下雪和化雪过程。具体温度及下雪化雪和积雪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每次下雪时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都比对应的化雪时段的气温低。下雪过程共八次,下雪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总平均温度分别是:-0.91℃、-1.79℃和-1.51℃。化雪过程共四次,化雪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总平均温度分别是:3.53℃、-0.5℃和2.1℃。

四、结论及建议

初中物理和教参关于融雪冷的结论值得商榷,其解释也具有片面性。气温的形成是复杂的,下雪时水凝固为冰放出热,对气温有影响,但是对气温影响更大的是伴随下雪而来的强冷空气活动;冰雪熔化为水吸收热,会使气温降低,但是融雪时一般天气转好转晴,阳光照射程度增加,对气温的影响大得多。

2008年1月12日到2008年2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经历了八次下雪和四次化雪过程,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二万余个气温数据并记录了下雪、积雪和化雪情况。通过对采集的气温数据分析可知,化雪气温与下雪气温相比,化雪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总平均温度分别高:4.44℃、1.29℃和3.61℃。下雪比化雪更冷。

建议初中物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将下雪冷还是融雪冷的问题作为发散思维教学案例,不给出结论,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验。在取得共识前将该结论从初中物理教材和教参中删除。

篇10:初中物理知识点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υ 固 > υ液 > υ气)4.声音的反射——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才可分开.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超”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第二部分: 光学部分

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 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2.反射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后想同一方向。(2)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后向各个方向。5.应用:平面镜成像(1)原理:利用光的反射定律(2)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等距、虚像、垂直(3)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4)应用: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 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如筷子在水中变弯;疑水浅等)。2.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透镜(透镜是光的折射的利用)1.种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如远视镜片)有实焦点、焦距(2个)、主光轴;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如近视镜片)有虚焦点(2个)。2.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物距 像的 像的 像的 像距 像与物 像距与物距 u 正倒 大小 虚实 v 的位置 的关系 照相机 u>2f 倒缩小 实像 fv 立 投影仪 f2f 异侧 u

六、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第三部分 热学

一、热现象:(一.)温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摄氏度(℃)。3.测量工具:温度计; 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2.凝固:液变固,放热。3.汽化:液变气,吸热。(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B.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液化:气变液,放热。(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液化气。

二、热和能: 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4)内能的利用:A利用内能来加热B利用内能来做功——热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环境保护:

3、比热容:(1)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2)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 c表示)(3)单位是 焦/(千克﹒℃)——J /(kg﹒℃)(4)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5)水的比热容较大—4.2 × 103 J /(kg﹒℃),解释有关的现象。(6)有关吸热、放热公式:Q吸=cm(t-to),Q放=cm(to-t);或Q = c m △t

4、燃料的热值:(1)概念: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2)单位:焦/千克(J/kg)(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同种燃料的热值是相同的,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无关。(4)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所以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第四部分 电学部分

一、电路 1.电荷:(1)摩擦起电——带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5)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2.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2)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3)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电源(作用、能量转化)3.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大地、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橡胶、朔料、玻璃、等)4.电路:(1)组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通断电流)、导线(传导电流)。(2)三种电路:通路、断路(开路)、短路。(3)两种连接方式:串联(电流路径只有一条,特点:用电器互相干扰);并联(电流路径有多条,特点:各用电器互不干扰)。(4)电路图及各元件符号(见教材)

二、电流、电压 物理量 概念 单位 公式 测 量 串、并联电路 工 具 特 点 电流 电流 安培 I=U/R 电流表 串:I = I1 = I2 I 大小 A 并:I = I1 + I2 电压 使电路形伏特 U=IR 电压表 串:U=U1=U2 U 成电流 V 并:U=U1=U2 电流表、电压表 符 号 连接 电流 量程 注 意 方法 方向 电流表 串联 正入 0~0.6A 不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负出 0~3A 两端 电压表 并联 正入 0~3V 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负出 0~15V 端(测电源的电压)

三、电阻 1.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单位:欧姆(欧)—(Ω)、千欧—(kΩ)、兆欧—(MΩ)。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的电阻越小;)4.定值电阻R: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5.滑动变阻器:(1)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2)符号:是()(3)作用:分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中的元件(电源、电表等)(4)连接方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使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5)铭牌“2A 10欧” :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0欧表示最大电阻值。6.电阻箱:(1)原理:同上(2)作用:可明确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值。(3)使用方法:调节方法;读数方法。(4)测量范围:0——99999欧。

四、欧姆定律: 1.实验基础:(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成反比)。2.欧姆定律:(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表达式:I=U/R.(3)适用条件: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阻。3.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1)原理:欧姆定律(2)电路图()(3)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被测电阻。(4)要测的物理量:电流、电压。(5)实验步骤: A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先断开开关); B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否正确以及各元件的接线柱是否松动; C开关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求电阻R=U/I: D重复C步再测量2次数据求电阻。(6)注意事项: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闭合; B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应该选一上一下,并使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C电流表的连接要正确; D电压表的连接要正确。4.欧姆定律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R总 = R1 + R2(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都要大);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1 /R总=1 /R1 + 1 /R2(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都要小)。(2)两个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时: A.电流的比是1:1; B.电压的比是U1:U2 = R1:R2(U与R成正比); C.电功率的比是P1:P2=U1:U2=R1:R2(P与R也成正比); D.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的比是W1:W2=P1:P2=R1:R2(W与R也成正比); E.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是Q1:Q2=R1:R2(根据Q=I2Rt,Q与R也成正比)。(3)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时: A.电压的比是U1:U2=1: 1; B.电流的比是 I1:I2=1/R1:1/R2=R2:R1(U与R成反比); C.电功率的比是P1:P2=I1:I2= R2:R1(P与R也成反比); D.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的比是W1:W2=P1:P2= R2:R1(W与R也成反比); E.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是Q1:Q2= R2:R1(根据Q=I2Rt=U2t/R,Q与R成反比)。

五、电能和电功率:(一)、电能w: 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2.单位:(1)国际制:焦耳(焦)——J;(2)日常:度,学名千瓦时(kwh)(3)换算:1kwh=3.6 ×106J。3.公式:w=Pt=UIt 4.测量工具电能表(或电度表),读法: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

(二)、电功率: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或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用电器在1秒钟内消耗的电能。定义式:P = w/t 3.计算公式:P=U I 导出公式:P = I2R = U2/R 4.单位:瓦特(W),千瓦(KW)1KW=103W 5.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在额定电压的功率.其中白炽灯的铭牌上标有“pz220 V 60W”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 额定功率是60W.六、电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电能转化为热能)。2.与什么有关: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3.焦耳定律:(1)内容: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的时间成正比。(2)表达式:Q=I2Rt(3)单位:焦耳(焦)——J(其中时间单位是秒s)(4)应用:电热器——电能转化为热能,如:电炉子、电饭锅、电热水器等。

七、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1.火线(与大地的电压是220V);零线(与大地的电压是0V);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 2.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单位:千瓦时KWh(度)。3.闸刀开关:维修电路,更换保险丝及时切断电路中的电流。4.保险盒(空气开关):A.安装在火线上; B.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及时切断电路,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C.保险丝是用电阻率较大的、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5.用电器: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6.开关:支路开关与用电器串联,控制本支路电灯的通断。7.插座:两孔.插座——左零又火; 三孔插座——上地(帝)、左零又火。

(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发生短路 2.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常识: 1.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触电事故的产生:人体直接或间接与带电体接触。3.低压触电有两种:(1)是站在地上的人直接接触火线;(2)是站在地上或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火线、零线(一手触火线,一手触零线)4.高压相互点触电有两种:(1)高压电弧触电(2)跨步电压触电。5.触电事故的紧急处理:A.有人触电,先及时切断电源;B.用干燥的竹竿、木棒将电线挑;C.若发生火灾要先切断电源,不可带电泼水救火。6.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第五部分:电与磁

一、电与磁

(一)1.简单的磁现象:(1)磁性:有吸引铁、钴、镍等的性质;(2)磁体:有磁性的物体;分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其中人造磁体有吸铁性、指向性;人造磁体的形状有蹄形、条形、针形。)(3)磁极:南极(S极)和 北极(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词及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5)磁化:原来没有磁性后来获得磁性的过程。2.磁场:(1)磁体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就是磁场;(2)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3)磁场分布的描述:磁感线(用带箭头的虚线画的曲线。外部方向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4)地磁场:A地球周围的磁场;B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似;C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D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不完全重合(由我国的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不是指正南正北。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发现的):(1)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奥斯特实验(丹麦的物理学家);(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右手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方向的关系;(3)电磁铁:A构成铁芯和螺线管;B特点是磁性可以控制;C影响磁性的因素是电流的大小、螺线管的匝数;应用是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电铃等。

二、电和磁

(二)1.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的):(1)概念: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的现象。电流叫感应电流。(2)产生的条件:A电路是闭合的;B导体在磁场中;C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D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只能是一部分。(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4)应用: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原理图的特点是没有电源(电动机相比较)。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3)应用:直流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原理图的特点是有电源(与发电机相比较)。第六部分:力学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微观世界: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质量: 1.定义: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物体的质量不随着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单位:千克(kg)(1t=103kg,1kg=103g,1g=103mg)。4.测量工具:天平。5.天平的使用:(1)放:放在水平台上;(2)调:游码归零,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3)用:左物右码,镊子加减砝码,先大后小,调游码;(4)读: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6.注意事项:不超过量程;镊子加减砝码轻拿轻放;保护托盘的干燥、清洁,潮湿的或化学药品不直接放入盘内。

(三)密度: 1.物理意义:不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例如: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的物理意义 是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2.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公式:ρ=m/v.4.单位:kg/m3、1g/cm3 1g/cm3=103kg/m3 如: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g/cm3 5.测量:(1)依据:ρ=m/v.;(2)测量固体的密度:测质量(用天平一次称量)、测体积(排水法用量筒两次测量);(3)测量液体的密度:测质量(用天平一次称量)、测体积(用量筒一次测量)6.应用:(1)鉴别物质的材料(ρ=m/v)(2)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m =ρv.v=m/ρ)(3)鉴别物质是空心还是实心的(4)会看密度表

二、运动和力

(一)、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参照物(可以任意选;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3.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B公式:υ=s/t。C单位:m/s、km/h 1m/s=3.6km/h。(2)变速直线运动:A定义:。B平均速度公式:υ=s/t。C测量方法:测路程和时间。D计算:s=υt t=s/υ。(二)、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示意图:大小—线段的长短;方向—线段末端的箭头;作用点—线段的端点。

(三)、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适用条件:不受外力;B适用范围:一切物体。2.惯性:(1)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否受外力、物体运动快慢都无关。(3)、惯性现象及应用:

(四)、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3.二力平衡的应用:(1)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2)二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力和机械:

(一)、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力的单位:牛顿(N)。2弹力概念: 3.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构造:使用方法:看量程和分度值,注意事项:使用前调零、不超过量程;弹簧、指针不与外壳摩擦。

(二)、重力: 1.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2.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3.方向:竖直向下。4.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在它的几何中心)。5.应用:重锤线、水平仪。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物体间有压力;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或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5.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正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6.增大有意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更粗糙。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光滑;(3)利用滚动代替滑动;(4)利用滚动代替滑动;(5)使两个物体分开(加润滑油或利用气垫)。

(四)杠杆: 1.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此案转到哦功能的硬棒。2.五要素:一点、二力、二臂。(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杠杆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4.种类:(1)省力杠杆:L1>L2,F1F2;如:钓鱼竿、食品夹、镊子、缝纫机脚踏板;(3)等臂杠杆:L1=L2,F1=F2;如:天平、定滑轮。

(五)其它简单机械: 1.定滑轮:(1)定义: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只绕轮轴心转动。(2)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3)实质:等臂杠杆。2.动滑轮:(1)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2)特点: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力一半力的杠杆)。3.滑轮组:(1)组成:至少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2)特点:省力或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方向。(3)用力的大小:F=G/n(G是被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的总重;n是绕绳的段数)。(4)绕线方法:奇动偶定。(5)用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nh(n是绕绳的段数,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4.轮轴:(1)定义:由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盘组成的装置,这两个圆盘有共同的转轴,大的轮,小的叫轴。(2)实质:是一种省力杠杆。5.斜面:对一定高度的斜面来说,斜面的长度越长,坡度就越小,就越省力。

四、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有挤压。(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4)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上。(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3)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4)单位:帕斯卡(Pa)1Pa=1N/m2。(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6)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二)、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1)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对容器的底有压强(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液体对容器的壁有压强 2.:测量工具:压强计.(结构:金属盒、薄膜、U形管、橡皮管)3.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内部和底部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5)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计算公式:P=pgh 5.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6.应用:连通器(1)构造: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原理: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不流动时,个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3)连通器的应用:水壶、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三)、大气压强: 1.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能流动。2.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典型小实验——覆杯实验。4.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的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等于.1.013×105Pa 5.标准大气压值:是 1.013×105Pa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o=1.013×105Pa=76cmHg=760mmHg);粗略计算约为105Pa 6.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减小(原因是离地面越高,大气层越薄);(2)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道理制成的。(3)气压跟体积的关系:体积减小时气压增大;体积减小时,气压增大。7.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家庭用的压井)、离心式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内容: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2)应用:飞机、赛车(3)防止:火车站台要有1米的安全线。

(五)、浮力:1.概念: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浮力的三要素:(1)大小:(2方向:竖直向上(3)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4.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2)适用范围: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3)表达式:F浮=G排=P液gV排。(4)浮力的大小决定因素:只与液体的密度P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而与物体的重G物、物体的密度P液、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还与液体的深度无关。6物体的浮沉条件:(1)上浮:浮力大于重力(2)悬浮:浮力等于重力(3)下沉:浮力小于重力(4)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7.计算方法: 8.应用:(1)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使浮力等于重力;(2)密度计:使它漂浮在液面上,本身重力一定,故浮力一定,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3)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使它上浮、下沉的。(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4)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靠改变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五、功和机械能:(一)、功: 1.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计算公式W=FS、W=Gh:3.单位:焦耳(J)。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应用:斜面。(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表达式:机械效率=W有/W总(有用功﹢额外功、=总功)(3)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减小机械的重、减小摩擦等)

(三)、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2.定义:单位时间理完成的功。3表达式:P=W/t。4.单位:瓦特(W)千瓦(KW)

(四)、机械能: 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2)大小决定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用控制变量法研究)2.势能:(1)定义:(2)大小决定因素: 3.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称。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转化为势能(2)势能转化为动能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应用:核电、原子弹。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

1、利用集热器加热;

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未来的理想能源: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

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速度υ(m/S)υ=S/t;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1/2(G物+G动),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动: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1/n(G物+G动), 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G物/Fn 功 W = F S = P t;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υ(匀速直线)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总- W额 =ηW总

额外功 W额 = W总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f L(斜面)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G物 /(G物 +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P= W/t;W:功;t:时间

压强p(Pa)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U=U1=U2=…… 电阻1/R(Ω)=1/R1+1/R2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W=UIt=Pt;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f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 f: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4.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海豚; 6. 次声:低于20Hz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7.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与法线的夹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树变高)。9.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在1倍 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11.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2.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13.输送电能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在输送功率相同时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1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上一篇:最新验收规范目录下一篇:转变思维方式推进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