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2024-06-21

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共5篇)

篇1: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经过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与过去相比在向合理化转换.第一次就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些省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一定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还很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也还比较低.落后的就业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作 者:刘秀兰 付强 LIU Xiu-lan FU Qiang  作者单位:刘秀兰,LIU Xiu-lan(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付强,FU Qiang(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1) 分类号:C95-05 FD63.6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就业结构   农村劳动力转移  

篇2: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 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已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 以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以及各种其他法律、法规为组成内容的较为完整的民族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 自治区下辖的自治州、自治县也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134个, 其中, 25个自治州自治条例, 109个自治县自治条例;自治州自治县实施单行条例429个。 (1) 民族自治地方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变通或补充执行。截至2006年底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地方的实际, 对《婚姻法》等法律的变通和补充规定就有74件。 (2) 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且大大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的进程。

2.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地区, 由于历史的、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来说, 比较贫穷落后, 人们的文化素质较低, 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不懂法, 不守法的现象大量存, 甚至在某些地方原始的“习惯法”还在适用, 这些都给法制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宪法》为基础, 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和普法教育。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新的法律, 法规不断颁布实施, 一些部门还组织了送法下乡, 服务群众的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新疆、内蒙、宁夏等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的缺失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最大障碍

虽然, 西部地区大多数的自治州和自治县制定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但是, 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和西藏五大自治区至今仍没有制定通过自治区自治条例。这无疑给西部地区法制建设造成了障碍, 使得西部地区整个法制建设缺乏一种统一性, 连贯性。西部地区的法制建设应该是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五大自治区占了西部的大部分地方, 又成为了西部地区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自治区的自治条例直接关系到整个西部法制建设与全国法制建设的统一性, 连贯性。所以, 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出台是刻不容缓, 当务之急。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的解决自治区与中央有关部门, 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自治区内上下、横向之间的关系, 才能使中央有关部门法规、政策与自治区实际情况相衔接, 将各方利益平衡或兼容, 最终实现整个法制建设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 民族地区法律的实施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西部地区从整体上来说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但要使这些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作用, 为经济建设服务, 就必须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监督。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 监督责任, 特别是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西部地区执法人员本身政治业务素质不是很高, 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也不是很高, 更容易造成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甚至是贪赃枉法, 徇私舞弊, 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有的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不利于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法律人才比较缺乏, 法律服务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规模迅速扩大, 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但是, 这些法律人才大多集中在东部或中部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地区, 西部严重缺乏。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经济落后, 条件比较差。虽然, 西部这些年来也培养了一些法律人才, 国家也给了一些比较优惠的政策, 也还是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有些西部偏远地区甚至一个县还找不到一个律师, 一个县级法院也找不出几个法律科班出身的法官, 更不用说通过司法考试。同时, 法律人才的缺乏, 也使得法律服务工作落后, 体系不健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严重不够。特别是律师事务所即使是存在的也规模小, 服务层次比较低, 根本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制约和影响着整个西部地区的法制建设的进程。

三、加快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措施

1. 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 实现法治的统一

从总体上看, 西部地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但是,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看, 还需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 才能有效促进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加紧五大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工作, 争取早日出台实施。第二, 加快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立法工作, 特别是加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 市场行为, 市场秩序, 市场调控等方面的法规。第三, 加快有关吸引和培养各种人才的立法工作。西部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西部民族地区不仅要为人才的培养, 成长, 使用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种吸引人才, 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的法律制度。第四, 加快有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又要做好环保工作, 实行可持续发展。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西部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法律来调整, 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五, 加快有关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西部要发展, 科技要先行。而法律又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我们在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的同时,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另一方面, 还要正确处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部门立法之间的关系, 真正做到协调和统一。

2.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 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前提和基础。行政机关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机关, 他们能否依法行政, 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利益, 还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西部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的现象是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 一方面要加大对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严把执法人员的“进口”和“出口”关, 保证执法人员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和落实责任制。对于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知法犯法, 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的现象要严厉打击, 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还要对其所在部门领导实施问责。

总之, 行政机关执法要合法, 合理, 讲究效率, 尽可能给国家、社会、公民带来益处,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他们的损害。

3. 推进司法改革, 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正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西部地区基本建设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司法体制。但是,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原有的司法体制很难适应法制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司法观念较为落后, 审判管理方式滞后, 执法管理体制不顺, 用人机制缺乏竞争性与灵活性, 司法腐败现象存在。为了促进司法公正, 维护司法正义,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需对现行司法体制进行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更新司法观念, 树立司法公正和正义思想, 加强对司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第二, 改革现有审判管理和执行管理体制, 转变审判作风, 解决执行难, 突出司法人本精神。第三, 加大对司法监督的力度, 认真落实纠错制度, 尽量避免或减少冤假错案, 彻底整治司法腐败现象。第四,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激活用人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用人制度。第五, 完善司法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 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 减少司法诉累, 降低司法成本, 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朱玉福.改革开放30年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回顾[J].贵州民族研究, 2009 (1) .

[2]廖杨.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问题论析[J].贵州民族研究, 2001 (3) .

[3]张廉.论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向[J].市场经济研究, 2000 (6) .

[4]雷群, 陆铭宁.对新时期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现状的思考[J].决策管理, 2006 (23) .

[5]邹东升.西部大开发中良好发制环境的营造与构想[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1 (2) .

篇3: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总体生产水平不高。工业企业规模小, 产品科技含量低, 附加值低, 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 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投入、低产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 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 研发能力不足。湖南省吉首市市属规模工业企业26家, 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3亿元, 仅占GDP的6.6%。201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 新上重大技改项目5个, 推广科技成果15个, 但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由于受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至今未能形成有效促进当地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因此, 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对于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民族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分析

1. 企业自身素质较低

一是民族地区企业所从事的产业多属传统产业, 如农产品的粗加工、矿产的开采以及水电开发等, 产业技术含量比较低。二是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 缺乏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三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定陈旧。民族地区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 实行的家长式管理、命令式管理, 缺乏民主。

2. 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一是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一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相应回报又未能及时得到的过程。二是民族地区企业大部分资金都是靠银行贷款, 一方面企业有还贷款及利息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经济人”的本性是追求即期效益和利润, 而创新必然影响企业追求即期利润和短期效益。三是创新必会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 而民族地区企业本身对外部风险的防御能力较差, 一旦创新失败, 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危险。

3. 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的缺位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是技术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以及民族地区政府颁布的鼓励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中小企业信贷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 融资困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最主要问题。二是民族地区企业一般资信比较差、寻保难、抵押难, 从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三是银行对贷款风险的回避。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未能建立适应小企业需求的灵活融资机制。同时, 它们为了自身的盈利和降低贷款风险, 就不得不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

4. 企业自主创新人才的缺失

一是民族地区企业的治理结构传统, 阻碍了外部人才的进入, 致使缺乏吸引创新人才的平台。二是民族地区经济落后, 环境艰苦, 民族地区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市场容量低以及各种保障制度缺失等, 降低了企业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三是人才的流失也很频繁。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连续性。创新人才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空心”, 技术研发能力弱。

5. 产业结构存在制约

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如湖南省吉首市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2:16.9:79.9。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以锰、锌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单一, 新兴产业基本还是空白, 新型工业化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二是“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市民化及产业工人化进程缓慢;集体经济欠发达, 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单一,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产业升级缓慢, 农民稳定增收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三是产业链短。

三、民族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1. 提升企业自身的素质, 构筑企业自主创新的微观基础

一是引导企业开发新兴产业, 如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循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引导大中型企业加大R&D的投入,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整合企业生产流程, 促进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向两型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 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三是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 法人制理结构规范化, 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脱胎骨。

2. 加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

一是政府的扶持有利于减少企业创新风险。政府可以通过创业扶持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推进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和科技人员创新,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 要推进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与科技工作者合作, 实现企业同科技的对接。二是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鼓励冒尖、支持冒险。自主创新本身具有冒险性, 所以不仅要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冒尖的文化氛围, 而且还要有自主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

3. 创新投资机制, 培植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能力

一是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方面, 企业本身应强化内部资金管理, 增强自我投入能力, 并逐步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集中重点资金用于产业化的投入及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 政府方面也应该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 从资金、技术以及政策等方面给与企业应有的支持和帮助。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资本市场, 采取多元资金渠道, 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三是允许一批经营发展好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或发行债券直接融资, 或者通过租赁、兼并、拍卖等资本运营手段, 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三是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参与国有企业重组, 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租赁承包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中去, 盘活企业资本存量。

4. 大兴企业人才创新的战略, 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才体制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 最大限度的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坚持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二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比如科学的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创新。企业要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推进科技人才分配制度改革, 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优的环境。三是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持体系和政策环境。建立起竞争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和全方位的人才吸纳机制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推动知识共享, 鼓励跨学、科跨部门合作研究, 开发创新思维。

5. 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构筑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

优化产业结构, 吉首市重点应该围绕产业链的延伸, 向相关产业的生产机械、专门设备制造商拓展;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循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推进雅溪生物科技园建设, 支持湘泉制药、华吉制药等企业做大做强, 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产业。逐步增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紧紧结合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的现状, 将产业集群引导到技术、品牌、质量等竞争实力的建设上来, 形成链式带动效应。加快改造升级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实施锰锌产业整合, 支持边城醋业、汇锋矿业、鹤盛原烟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 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要以“双十”产业发展计划为指导, 以“十大产业园区”为支撑, 按照“纵向成链, 横向集群”的要求, 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 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结构转变提升。

摘要:民族地区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诸多因素制约其发展, 致使民族地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 破解企业的发展瓶颈, 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就成为民族地区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民族地区

参考文献

[1]汪攀, 曾雪玫, 李能武, 杜国蓉.民族地区企业创新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0) .

[2]陈锦华.关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若干问题[N].人民日报, 2008-02-14.

[3]林艳旭.泉州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3) .

篇4: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温家宝总理在其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可以说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度的重要指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 如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更成为研究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2011年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明确要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继续推动新一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培养的方向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与继续深造的要求, 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发, 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工序供需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大量的、系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政策措施, 改进教育理念。

1 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产业结构及其涵盖面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1986年, 我国的三产产值比重为27.15:43.72:29.13, 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已落后第三产业, 说明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到2010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已经变为10.10:43.75:43.14, 这说明我国整体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后工业化时代是以服务为基础的知识化产业阶段, 服务业比重的提升, 是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从消费性服务业来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他们更愿意把增加的收入投入到个人素质教育、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养生保健、体育艺术、旅游休闲等方面。其次, 从生产性服务业来看, 在生产逐渐向高端化、专业化、柔性化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对保险、金融、通讯、物流、咨询、设计等服务行业的依赖。在生产的高级化阶段,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产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支配地位, 信息处理和技术研发、创新设计以及产品的后期咨询服务为突出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必定成为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而服务业能否良性快速发展, 一方面可以有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镇集中, 另一方面又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2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现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供求关系和结构错位。简言之, 供求关系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扩招造成了大学生供大于求;而结构错位方面则显示为高校在专业设置、学习内容与产业调整升级中的不同步。

⑴产业结构调整给带来的机遇

按照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变化必然会波及并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 进而导致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出现变化。目前, 我国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且由于边际效用较差, 所以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吸引力极其有限。同时第二产业仍以生产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为主, 这些产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体力需求大于脑力需求, 经验需求大于学历需求, 但随着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技术的需求会大幅增长。相对于一、二产业, 服务业是当今大学生主要选择,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行业更是倍受青睐。如, 金融投资、教育、信息通讯、研发设计、房地产业及商务咨询业等, 这些行业对于技术含量及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并可以提供相对丰厚报酬、舒适的工作环境, 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强。从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二、三产业的优化升级都将极大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其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则更具吸引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必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

⑵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面对机遇, 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转变教育理念, 调整办学方向, 成为适应产业结构变化, 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管理体制相对僵化, 导致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固化, 学校培养方向、模式等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正确的反映, 从而导致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经常出现市场饱和的仍在培养, 市场短缺的却无人培养的怪相。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人文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而造成了大学生进入社会难、融入社会更难的窘困。故而, 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3 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

⑴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促二、三业劳动力需求增长

从我国就业结构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看, 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应既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又有利于刺激就业。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知识产业的代表——生产性服务业, 以提振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促进二、三产业的优化升级, 增加产业链迂回度, 进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⑵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 使课程设置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各级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适度放权, 逐步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有针对性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 要与时俱进的调整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把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融入课程设置之中, 建立起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 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 优化课程结构, 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三是要解决好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的趋同问题。

⑶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环节比重, 增强对社会复杂工作的适应性

首先, 高校要切实转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理念, 改革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 合理分配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时间, 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比重, 以“够用、必须”为度, 精简理论教学内容, 关注学生的创造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并积极推行学分制, 真正赋予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 保证专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次, 建立校企互动、合作的良性机制。把实习作为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在理论指导中伴随实践教学, 在实习实训中渗透理论研讨,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三,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各类学科竞赛为平台, 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或课程的科研项目,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四, 进一步加大人文科学知识其他学科的融合, 扩大跨学科的选修课程比例, 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增强大学生人文修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拓展学生职业选择方向。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国处在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产业结构深刻变化必将给大学生就业新的历史挑战。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构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 是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产业结构,大学生就业,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麦克斯研究院著.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2.

[2]陈佳贵, 黄群慧, 钟宏武, 王延中.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21.

篇5: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结构的调整及存在问题探析

一、目前西部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 整体素质不高

在西部农村, 由于经济条件差, 教师队伍建设不是很规范, 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良莠并存。由于农村学校“普九”达标不合格现象严重, 公办教师数量有限, 只有聘请价格低廉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任教, 造成这部分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多未受过严格的师范训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 公办教师也有相当部分不合格, 学历达标率低, 一些教师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应学历, 但所学非所教, 教学基本功差。由于农村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 学校条件差, 新的人才引不来, 就只能大量聘用民办、代课老师以维持正常的教学, 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制, 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学历结构不合理, 同时学科结构也不合理, 有的学校缺少语文、数学、外语教师, 就只能聘用代课教师来充当。笔者工作所在的学校, 由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 所以每年学校在招新毕业的教师的时候, 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几乎很难招来, 所以就只好降低标准, 招聘一些学历层次较低的人员来进行教学。外语人员就更是奇缺, 所以就招聘了一些自考学历的人员进行教学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另外, 年龄结构不合理,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三十七八岁以上, 而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在短时期内还很难成为骨干教师。

(二) 教育体制僵化, 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 规定了办教育的总目标。然而, 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 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成才等同, 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等等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

笔者所在的学校, 由于是高中, 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是围绕着高考升学来进行。为了能提高升学率, 学校不惜每天起早摸黑地给老师和学生加课加自习, 为的就是能够有一个高的升学率。当前这种情况是不能避免的, 不仅仅是笔者工作的学校存在这种情况, 周围的许多学校都是这样。如果不这样, 就没有升学率, 没有升学率就没有生源, 学校也就失去了活力, 也就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这种情况下, 教师没有休息的时间, 就连寒暑假也是给学生补课, 高三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只能一个月休息一次, 一次通常是一天。教师的压力大, 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而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 个性特长受压抑, 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 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农村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十年以前的管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农村的现行教育存在着众多的管理问题。

1. 管理理念问题。

现在的管理只重视行政管理和习惯性管理, 缺乏对社会大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缺乏长远规划, 缺乏整体构架, 面对当前变化的社会情况, 不能适时作出判断。某些学校, 校长管理理念还是停留在以前那种“中央集权”的理念下, 行政命令色彩比较严重。

2. 管理方法问题。

“单向传达式”管理是一种只注重信息的输出, 不注重信息反馈的线性管理。某些学校校长注重中央集权式的行政管理, 他所作出的决定, 一般情况下很难有所变动。而且对老师的管理过于苛刻, 采用“奖罚”的形式, 但是奖的成分往往少于罚的成分, 几乎所做的规定都是在克扣教师工资。如:实行教师坐班制, 对于出勤情况, 一个月如果有4次不签出勤与退勤, 就扣掉教师一个月的代课费。工作时间内还要不定期的查岗, 如果发现教师有一次不在 (除了上课外) , 就不能得“全勤“奖。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教师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生活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中, 只要一有机会, 就会有教师转走。

(四) 教师进修费用高, 存在多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

现在, 国家要求教师要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 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越来越高, 而且还存在地方教育部门乱收多收的现象。教师参加培训的名目繁多, 有岗前培训、在岗职称晋升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新课程改革通识和学科培训等等。通常对于进修的课程, 一次要花费上百元多则一千元。而且对于学过的课程, 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少则二三年, 多则五年就过期, 还要进行重新学习, 重新考试。对于教师职称晋升情况, 花的费用和所要学习的课程就更多了。笔者在学校晋升中教二级职称时, 费用就花费了近1000元 (是一个普通教师一个月的基本工资) 。这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来说, 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二、解决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教师教育, 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操作者,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合理的相关知识结构。有了教师的质量才有教育的质量, 因此, 要加强农村教师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其次要加强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 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 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但要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 在短时期内还很难实现。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如果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 就会有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从学校流走, 造成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所以, 面对这种情况, 当地教育部门只能决定暂不实行教师聘任制。

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 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对于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 主要是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 从岗位管理入手, 淡化公办或代课这种身份上的区分, 对同样教师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应该有身份歧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还是依然存在的, 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代课教师的工资问题还是一个不能在短时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教师的工资都上一个新台阶, 中央、省级地方财政都下大力气来抓。

(二) 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 还是比较注重传统的说教式, 老师上课说的多, 学生动手能力差, 思考问题方式僵化。至于多媒体, 在教学中用得更是少之又少。

(三) 调整农村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农村教育在结构类型和教学模式上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不适应。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重要阶段的初中教育, 从总体上看, 其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普通教育。由于农村办学条件差, 师资水平低, 而全国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 这就造成大批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辍学, 导致他们没受过初等职业教育就直接走向了社会。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仅仅具备谋生的基础, 距离许多行业的岗位规范还差得很远。所以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 应紧密联系农村实际, 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但目前在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上, 由于教学条件有限, 所开课程都只能是一些简单的而且是不太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四)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制度, 健全保障体制

我国自实行大学毕业生到边远贫苦地区支教以来, 已经有好多大学生参与了志愿者行动。随着大学生参与志愿者行动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需要一系列的保障体系来保证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首先, 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 齐抓共管, 团委和各院系具体落实的志愿者组织保障体系。同时, 还要有社会体系的支持, 党和政府特别是地方共青团组织应大力支持大学生志愿者行动, 形成“从学校到地方政府, 再到具体服务单位”的立体支持体系。

其次, 完善精神奖励机制。建立志愿者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优奖励制度, 定期评比表彰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 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还要注意对广大默默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予必要的关怀, 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理解, 使他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能够有人分担, 进而使他们得到精神安慰和心理满足。

再次, 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高校要尊重大学生在志愿者行动中的自我发展需要, 要协调好志愿者在校学习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 为志愿者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此外, 要强化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权益保障, 制订行动预案, 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为大学生志愿者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五) 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 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重点在西部农村地区设立中小学助学金,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 逐步免除杂费, 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 帮助学生勤工助学并改善生活;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在国家已经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环境下, 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义务教育, 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笔者所在的地区, 由于是矿区, 学生中大部分是矿工子女, 生活条件艰苦, 有的已经辍学外出打工, 有一部分能上学的, 也是勉强维持, 对此, 学校设立了困难学生补助政策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免学费的政策。如学期考试在全年级前40名的学生可以免除学费, 对于全年级前5名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上一篇:北邮11年项目全方面介绍下一篇:《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