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2024-05-18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精选8篇)

篇1: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十分贫乏,因此,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水资源予以高效利用,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因此应大力建设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可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的科学的灌溉方案,立足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灌溉,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在保证农作物生长需求,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达到了理想的水资源节约效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2.1做好前期调研和勘察

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农作物种植及水资源状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时,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勘察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和详细勘察,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此外,还应结合第一手资料,对各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背景和设计可能性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2.2积极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田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农田水利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各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也被逐渐的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便需要积极应用各种新技术。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包括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相关技术和建立在3S技术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建立在生物技术上的调控灌溉技术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同地区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技术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在不同地区,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也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前期的工程选址阶段,要注意优先选择严重缺水或地面高低不平的地区、种植种类比较多的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注意根据当地的农作物需水情况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对当地的水资源予以最大化的可持续利用。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注意立足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特征,制定一定的指标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尽可能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工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建设现代化与信息化并存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保证后续的工程实施效果。

2.4做好节水灌溉科学管理

为保证节水灌溉的发展效果,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积极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各项节水农业建设的科学开展。其次,要注重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各种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等,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密切的观察。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对相应的节水灌溉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更好地节水灌溉效果。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动态监测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按照相应的监测数据结果进行适当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

3、结语

总之,在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前水资源应用的实际情况,做好实地调研,并合理利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田水利节水效果。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和可持续利用。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工程的建设,积极地利用各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节水灌溉效果,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做出贡献。

篇2: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翁爱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79-180.

篇3:浅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1 发展高效性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1 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需要实施高效性的节水灌溉

宁夏地区虽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但却是传统的农业大区, 在宁夏的农业生产中扬黄、机井和水库灌区更是尤为重要的基地, 实施节水灌溉应该符合中央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提倡精神, 以节水为中心的工程改造, 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 保证农民的收入和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 减小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2 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应该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

水浇地的面积过小以及涝旱保收是宁夏现有耕地的问题, 农业生产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且宁夏又十分缺水, 少雨干旱, 农业生产与灌溉息息相关, 没有灌溉, 就自然不会有农业生产。同时, 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还有灌区水利设施老化严重, 年久失修和严重浪费水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要想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合理地去调配不多的水资源, 通过高效性节水灌溉将旱地变为水浇地。

1.3 为了贯彻落实“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退耕还林, 以粮食换生态的指示, 要大力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

大力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又可以提升灌区的经济实力, 增加灌区的粮食产量, 还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 改良土壤, 保证了山区的退耕还林的进行, 其生态环境也会日益改善。[1]

1.4 要想缓解宁夏区的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就应该选择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

在发展速度以及规模上来说, 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相关技术和优点也没有深入民心, 因此该项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要想建设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就需要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持久并且艰难的任务, 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越好,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就会更好。[2]

高效性节水灌溉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高效性节水灌溉归根到底是一种科学灌溉和现代灌溉。实施高效性节水灌溉的过程, 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根本。建立节水型的种植结构, 是一种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为约束来优化生产的配置, 要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 保护农民的收入, 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以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这是一种战略选择。将高效性节水灌溉推广到农业节水工作中, 可以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

2 高效性节水灌溉发展路线

2.1 切实结合我国现状, 使农业发展与优质水资源配置得到结合

目前我国在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上还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虽然部分地区已实现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 但是结合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现状, 相关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进行综合考虑,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分配, 实行分质供水。

2.2 明确出发点

相关的建设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明确, 大力加强高校的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快速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者在进行相关的设计时, 要努力结合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的真题特点, 建立相对完善的工程指标, 在完善工程利益的同时, 在农业分布区较为密集的地区, 努力快速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化高效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对于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的选址问题, 必须得坚持几个原则性问题:

2.2.1 对于那些相对缺水严重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不是很高的地区, 优先选择自流灌溉;

2.2.2 对于那些相对的经济发展较快, 种植作物多为经济类作物地区优先考虑;

2.2.3 干部包括党员在内地区思想较为先进, 能过努力积极地支持建设的地区实行优先选择;

2.2.4 相对的社会治安较稳定, 没有发生过恶性刑事案件的地区优先考虑。

在以上地区实现高效性节水灌溉工程工作, 会得到地方的群众支持, 对于加快相对的建设工作有益的一面。[3]2.3因地制宜

我国地大物博, 各个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差别很大, 所以当我们在大力发展高效性节水灌溉时, 切记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发展速度上应采用“宜快则快, 宜慢则慢”的理念, 而且要不能超过当地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选取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时, 可以使用高标准、先进的技术, 例如管道式喷灌、微喷灌、固定式滴灌等。同时, 我们也可以使用科技含量一般的常规技术, 例如:膜上灌、坐水种等, 总的来说我们要因地制宜, 合理选取适合的灌溉技术, 这样才能提高其高效性。

3 总结

结合当前中国现状, 建立相对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 综合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以及先进的现代高效性节水灌溉技术, 加强这一民生工程的建设, 这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生产效益, 节约当前我国相对贫乏的水资源, 对于环境的保护,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高静萍, 姚萍.对农业高效性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59.[1]高静萍, 姚萍.对农业高效性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59.

[2]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5) :404-405.[2]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5) :404-405.

篇4: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关键词 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在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不断被人们认可。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止水资源的浪费,更加改善了农村生产环境,农业生产结构及农民生活收入;不仅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1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设计不合理

节水灌溉工程中,做好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是开展实施工作的基础。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受到当地环境条件、地质情况、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工程所规划设计的重点有所不同。很多设计人员由于缺少对农田基本情况的实际调查,而过分依赖以往的数据资料和自身经验,并不能科学合理地对灌溉工程设计实施方案。如果没有对项目区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就很难对土质结构、水质状况有所掌握[1]。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只能根据以往的资料做出决策和规划,很难做到因地制宜,大大降低了项目的实时性,无法对项目区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在整体规划上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1.2 忽视后期管理的重要性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长效性的工程,既包括建设的工期长,也包括投入使用的时间长。在节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很容易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导致工程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第二,缺少独立的管理部门,对于灌溉项目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修建阶段,在使用阶段也应该加大管理的投入力度,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第三,缺少工程管理与维护的资金,对于一些设备的更新和维修,缺少配套的资金,使管理工作进展困难。

1.3 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传统种植业的影响,很多地区仍采用春种玉米秋种小麦的种植方式,而由于节水灌溉区的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致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成效甚微。种植结构的不合理主要由以下2个方面原因导致:第一,在开展节水灌溉工程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宣传动员工作,没有对节约水资源有足够的重视,使农民群众仍以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耕作;第二,农民对于这种灌溉模式缺少真正的认同,对于灌溉技术缺少了解,导致农民仍采用熟悉的种植方式。而种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节水灌溉的有效实施,无法达到减水高产的目的。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2.1 优化水资源配置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相结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第一,在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该区域水资源的现状,并在整个规划中体现出对于水资源缺乏的优化设计,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分质供水。第二,在节水灌溉工程修建及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监测,来保障后续用水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第三,在水资源的分配上要在保障每个用水单位的用水量的同时,实现对用水总量的控制,既可以保证农业发展中的用水需求,又可以提升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2.2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在引入高效节水灌溉理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方式,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2]。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及各区域发展现状,严格制定各项指标。对于示范区的选址是整个示范工程的重点,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需要优先选取具有地势特点的区域,如可以优先选择一些缺水严重,且由于地势不平难以自流灌溉的地区;第二,为经济效果明显,可以选取一些以经济类作物种植为主的地区;第三,优先选取一些干部群众思想较为先进,对该项工程能够起到支持作用的地区;第四,需要选择生活环境良好、民风淳朴,治安状况好的地区。在这些地方进行示范区建设,不仅能够推进工程的建设进程,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带动效果。

2.3 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有效节省水资源、降低农业种植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引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力度,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对节水灌溉效果的需求。目前的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3.1 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灌溉技术

这种技术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根据农作物的生理特征,在其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耐旱实验。通过一定的驯化作用,使农作物能够在亏水条件下正常生长。在矮化密集的基础上,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2 以3S技术为基础的灌溉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而进行的信息控制技术。对获取的农作物生长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根据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要提供用水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用量的供需平衡。

2.3.3 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灌溉技术

该项技术是将生物学知识与智能化的电子科技相结合,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时跟踪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植物体中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含量及光照强度、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等指标。之后将监测的信息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传回计算机中心,再由计算机根据实时情况做出反馈指示。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每次指示的数据做出记录和分析,为每种农作物制作种植档案。

2.4 强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节水灌溉工程要想实现长效化,必须加大后期管理力度。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也可以通过乡镇村组协调合作管理,改善现有管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将制度落实到人,明确相关工作职责,提升工程管理力度。同时,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定期维护和监管,不仅要保证好各项设施的正常使用,还要保证灌溉工程的安全性能,为节约用水的长期化目标做好准备。

3 结语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更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建设终会走出农业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赵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2185-2185.

[2]劉琨.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1293-1294.

篇5: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一、高效农田节水取得的成效

全*上下以发展“一特四化”战略为目标,以高效农田技术技术为手段,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业工作的新亮点、新抓手。具体表现在: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自实施“一特四化”战略以来,全区以垄作沟灌、膜下滴灌、半膜平铺起垄、喷灌等高效农田节水面积累计达到了*万亩,实施乡镇、村组、农户达到了100%。总节水量达到了*万方。

二是园区辐射带动进一步增强。我区扶持建设的西洞镇戈壁食用菌温室示范园、三墩镇色素辣椒膜下滴灌示范园、肃州区果园乡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寨镇非耕地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园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园区不但成为农民进行科技技能培训和展示科技成果、彰显节水高效特色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行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是集成了一大批技术模式。根据全区不同区域,累计推广膜下滴灌、渗灌、喷灌、垄膜沟灌、半膜平铺起垄、全膜覆盖等高效节水技术40多项,配套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播收、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科学合理配置井河灌溉用水、增加生态需水供给、遏制生态恶化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实施“一特四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上成立了由农牧局、财政局、水务局、科技局、统计局、农技中心等部门及*个乡(镇)主管农业的乡(镇)长参加,主管农业的副*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实施管理、任务分解下达、责任书签订、实施方案审定、组织协调、进展情况督查、组织检查评比、召开现场会、组织观摩学习等工作。农技推广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区15个乡(镇)的农技站负责人,成立由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的制定、组织实施及技术推广应用,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宣讲培训、编印技术资料、蹲点指导、开展试验示范、总结汇报等工作。

二是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依照“一特四化”战略和甘肃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了《肃州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制定了用好地表水,少用地下水,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减少每次灌水数量,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农田灌水定额,覆盖抑蒸、灌水与作物需水规律相吻合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路线,规范了主推技术。

三是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农田节水措施落实到位。为了确保顺利实施,将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纳入乡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实行行政与技术双轨责任制管理。通过行政推动、资金补助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应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确保了各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是多部门协调配合,确保项目整体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农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机局、水务局、各乡镇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为此,*政府要求各部门要勤联系、勤沟通,对资金使用、农机具改进研发以及购置、示范区建设等进行认真研究,互通情况,明确各自职责,整体推进高效农田节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是多方位立体式,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宣传培训。为提高*、乡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变农户传统的农作物灌溉管理模式,提高广大农户对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准,保证各项农田节水措施的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时组织技术部门编写印发了《肃州区主要农作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规程》,举办了农田节水技术培训班,对区级技术部门及*个乡镇的农技干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区级技术部门及乡镇农技人员,对*个乡镇的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项目区农户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季节,特别是农作物起垄、铺膜、种植、滴灌安装等关键环节,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户观摩等形式对广大农户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现场指导和实地培训,全面提高了广大农户应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高效农田节水措施的落实。

六是建立核心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年初我们就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示范区建设区域、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标准,及早向群众公布建设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加强衔接,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为核心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取得的经验

三年来,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是关键。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工作以来,区上成立了副*长*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促进了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形成了推广合力。大部分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大了行政推动力度,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推广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是基础。几年来,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保证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有序落实和稳步推进。

三是整合项目资源,集中人财物力是保障。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重点项目紧密结合,优化了资源配置,扩大了规模效应,提高了效益。依托各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集中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用人才资源,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指导,增强了推广科技力量,整合种子、农技、土肥、植保、农机等农业系统内部的技术优势,促进了技术的有效集成,为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集成配套技术,加强服务指导是核心。各乡镇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先进

实用技术,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使技术尽量物化、简化、集约化,总结形成了一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并将集成技术编制成挂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材料,广泛宣传推广,优化了技术集成模式,提供了技术集成应用的效果。

四、我区高效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3年的发展,不难看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顺应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彰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诠释了推进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科学理念,不但对各级干部谋划农业发展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措施办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知,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民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重工程技术、轻农艺技术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的连续性不够,加之一些区域自身发展条件和能力较差,制约了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二是投入不足。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公共财政支持。但长期以来,政府对节水农业的投入不足、没有固定渠道。

三是技术支撑和推广力度不够。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虽已初步建立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框架,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但技术研发能力总体仍比较薄弱且力量分散,技术推广体制机制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和手段不足,导致重大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发滞后,技术成果普及速度慢、范围小、到位率低。

五、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具体建议

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为节水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产业化模式。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水技术的研究以及节水设备和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以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办各种节水设备和率先实施各项高效农业技术,为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办好示范园区,普及高效节水技术。示范区既是新技术的展示区,又是农民学技术的培训基地,建立示范区,给农民做好示范,以利于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同时,通过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体系、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网络体系、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标准体系、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和关键设备产业化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迫状况,缓解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高效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开辟资金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根据不同区域地区特点,积极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以完善区域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二是实施以地力建设为主的土壤培肥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蓄水能力;三是田间渠道及田间灌溉设施建设。

四是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在大田生产中。因

篇6:高效节水灌溉总结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辖28个乡镇办区,592个行政村,172万人,耕地面积244万亩,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库区市,省第一批22个中央财政支持小农水重点县之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原创地。201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455元,同比增长13.1%。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8座,总蓄水量4472万立方米;大型灌区1处——引丹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0万亩,实灌44.3万亩;中小型自流灌区15处;机电灌站54处;塘堰坝3139座;机电井22532眼;有效灌溉面积160.2万亩,旱保田面积65.6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51万亩。

一、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邓州市2010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由河南省水利厅于2010年12月20日以豫水农【2010】80号文件批复实施,批复总投资200万元,新打机井25眼,建设护井工程25处,铺设PVC-U管35600m,PE管4000m,地埋电缆6km,土方开挖2.22万m;喷灌工程干管铺设φ90PVC-U管7200m,支管铺设φ75PVC-U管28400m,安装喷头1200套;微灌工程φ32PE管4000m,安装241T旋转喷头7800只,配套射频IC卡控制系统,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6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标准,确保节灌工程建设质量

我市按国家、省、市对节水灌溉工作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强化打井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坚持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效益高产出的原则,确定我市节水灌溉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中央、省,发展节水灌溉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坚持打井抗旱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沿路开发,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为我市建设效益型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市对节灌项目区建设本着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效益,搞好节灌技术,建好项目区,实现高收入的要求,并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业务技术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每个项目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实行新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是集建、管、用一体的综合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有一些地方政策做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项目建设优在建,重在管。我市对节水灌溉水源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或拍卖等形式,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对可以拍卖的机井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工程造价的10%竞价拍卖;对无人购买的机井,每眼机井安排0.5亩的护井田,以田养井,用于机井管理补贴。管护人负责机井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使机井和配套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用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方方面面投资打井搞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收到了好效果。

(三)、推广节水灌溉,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按照发展节水农业的要求,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大力推广移动式灌溉技术,这种灌水方式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田间,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它的主要特点:

1、节水效果明显,水的利用率可达85—9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44。

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5以上,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主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喷水沟,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产环境。

3、减少田间工作量,作物实行喷灌免去了田间水渠建设和平整土地的用工。并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它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的优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市市情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通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很多村民对节水灌溉意识不强,没有把节水摆到应有的位置给予重视;二是现有的节水灌溉面积中单项措施多,大多数工程标准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节水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还没有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四是节水灌溉所用的材料、设备品种少,规格不全,工作可靠性、耐久性等较低,运行一段时期后容易出现问题;五是节水灌溉多渠道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

在普及节水灌溉工作中,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条件允许的地方,能快尽量快,早实施早受益,多发展多受益。要增强紧迫感,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但是,在强调发展速度的时候,始终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效益是目的,有效益的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使群众的积极性持续长久。效益好与差,要听群众的反映,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只看一二年。如果一套喷灌设备只用三四年就坏了,滴灌设备使用三五年就出现堵塞、塑料管老化而报废,经济上是否合算就值得考虑。一个地方每年能发展多少节水灌溉工程,除了主观努力外,还受资金、技术、经验、材料设备供应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推广节水灌溉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提高指标,强迫命令,一哄而起。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下建议:

1、节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政府强调节水比较多的是从宏观上考虑水资源供需矛

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粮食产量。但对于节水实施者 农民来说,由于节水的增产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水费标准又不可能定的很高,农民关心的往往与政府有所不同,可能对节水带来的其他效益更感兴趣。例如,对管道输水和喷灌,农民反映说:土渠输水地面灌溉,渗漏加跑水,几个小时水还进不了地,现在闸一合,水就进地了,节省了电费,缩短了浇地周期。人工工日也相应缩短了,节水的效益比较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节水灌溉省下来的水能否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产量,涉及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问题。在水资源较充沛,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地方,这样做可以。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或河流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省下的水首先应当满足保护生态环境所需。如果从眼前和局部利益出发,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作物产量,只能是“竭泽而渔”。发展节水灌溉,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效益。要站得更高些,考虑更长远些,把维持当前农业生

产与下个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

3.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

抓节水灌溉,首先要抓工程措施,这是搞好灌区节水的物质保障条件。如果一个灌区土地高低不平、渠系不健全、建筑物闸门破损、缺少量水设施,到处跑水、漏水、渗水,要想提高水的利用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重视工程措施,忽视管理措施,节水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工程节水,轻管理节水;重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轻田间节水管理的倾向,节水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篇7: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汇报材料

关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

汇报材料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云南天宝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属中台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由北京天宝祥茶业有限公司出资49%和台湾天宝祥茶业有限公司出资51%合资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包括高品质乌龙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山嵛菜的种植、深加工及销售;纯生态的家禽、家畜的养殖,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成果的转让,后续持续开发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山庄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本80万美元,庄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现有员工70人。

公司位于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花椒园村,基地海拔2300米,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水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是有机种植乌龙茶的理想区域。且该地方早期没有农药和化有的污染,是进行生态农业种植的绝佳这地。

二、项目现有水利建设情况

公司现已种植乌龙茶1000亩,所有的种植地块全部铺设了口径为80mm、50mm的地下管道、基地高点用钢筋混泥土浇注永久性抗旱水塘4座,容积为12000立方米,在基地低点修建蓄水池6座,容积约为100000立方米,该部分投资约200万元。

园区内架设有抗旱用抽水电力系统,配有抽水设备,该部分投资约20万元。

从小水井铺设口径为80mm的引水管道一条,在水源修建俩个容积为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共投资约 30万元。从附近上水井水源架设一条长约8000米,口径为80mm及25mm的饮用水管道各一条,在水源修建俩个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共投资约 50万元。从基地上游岔河铺设一条口径为80mm,长约2000米的引水管到基地中心低点蓄水池,投资约10万元,部分投资约为90万元。

现目前为止,公司在灌溉系统方面已投资300多万元,引水和蓄水工程,抽水抗旱工程和自动喷灌工程已基本具备,可实现旱季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有效维持周边环境的温度。

三、后续拟投资项目

公司计划在现有种植面积1000亩的基地上,再发展乌龙茶种植面积1500亩。对原有种植基地的灌溉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朝更节约用水,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方向发展,新发展种植的1500亩茶园,进行详细规划,按照高效节水标准进行操作,计划后续投资600万元进行该项目的进行。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公司计划开发有机生态茶园总面积2500亩,总投资600万美元,分十年实施,2011年正式产茶,预计到2020年为产出高峰期,亩产值约为15000元,年产值约3800万元。

(二)生态效益

篇8: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 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1], 而发展以低压管灌、喷灌、微灌为代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不仅是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能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2]。近年来, 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3,4],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水利部陈雷部长在2011年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金昌市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 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基本市情。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是保障工业用水需求、促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对促进金昌市生态环境好转、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昌市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条件及发展现状

㈠实施条件

据统计, 2013年金昌市耕地面积171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142.7万亩, 节水灌溉面积79.6万亩,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5.8%。金昌市现有中型灌区4处, 总灌溉面积138.21万亩, 小型灌区1处, 总灌溉面积10.215万亩。但由于管理不完善、水利工程配套不齐全等多方面原因, 目前大多数灌区的节水改造主要以渠道防渗为主, 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还普遍存在。加之金昌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导致农业抵御旱灾的能力差。因此,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对缓解金昌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农业抵御旱灾能力有重要作用。

㈡高效节水发展现状

高效节水灌溉在金昌始于20世纪90年代, 选择平坦地块实施低压管道进行灌溉, 并在清河灌区示范性推广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 进行移动式喷灌示范性建设, 共建有移动式喷灌2.4万亩。

目前, 金昌市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以发展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金昌市通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截至2013年末, 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8万亩, 其中,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15.12万亩, 喷灌0.3万亩, 微灌13.17万亩。2014年金昌市完成了《金昌市高效节水灌溉规划》编制工作, 用于指导“十三五”期间的高效节水灌溉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 全市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左右提高到0.65, 喷灌和微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㈠高效节水政策激励不到位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政策配套不完善, 缺乏奖励激励机制和财政补助的长效机制;高效节水工程集中统一管理、水电费优惠政策、工程养护维护资金筹措政策等相关制度不配套, 加之目前农业水价较低, 相应节水成本较高, 调整种植结构风险大, 群众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

㈡种植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高效节水作为一项具体工程, 要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 尤其是微滴灌项目, 毛管一旦布置, 灌溉模式基本无法改变。但种植结构因市场、作物特性、土地属性等因素变化而发生调整,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无法形成相对确定的种植结构, 高效节水项目也无法实施。在经济作物上, 为了减少病虫害, 经历2~4年种植周期后要倒茬, 此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建成的节水灌溉项目无法继续运行。

㈢高效节水投入严重不足

实施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工程, 必须配套建设水池、机井, 管道、电源等设施, 亩均投入2000元左右, 项目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 后期运行管理成本较高。但是高效节水项尚未建立完善的投资融资机制, 加之金昌市地方财政困难,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项目配套资金和运行管理费用投入严重不足,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群众负担过重。

㈣土地流转整合进展慢

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是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前提, 长期以来部分农民形成对土地的依附性, 加之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阻碍了土地流转以更多方式、更大范围、在更高层次上进行, 也使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无法大范围推广应用。

㈤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已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多数实现了专管和群管结合的办法, 但是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管理水平较低。工程运行维护和维修资金缺乏, 服务体系基本没有建立, 多数工程因管理和运行故障原因无法正常发挥效益。滴灌带等田间灌水设施由农户自行收储和更换, 由于收储和管理不善, 损坏比较严重。滴灌带更换费工费时, 部分农户在第一年使用后便废弃不用。

三、对策措施与发展建议

㈠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投资

投入不足是制约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 积极拓宽配套资金来源。项目建设管理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一条龙和先干后补的办法, 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激发社会发展节水高效灌溉的积极性, 调动项目单位的积极性, 增强项目的法人责任意识。

㈡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技术服务, 增强节水意识

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节水灌溉工作来说, 人的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 在推广节水灌溉的过程中, 要注意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采取各种方式, 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建设高素质的节水灌溉技术队伍。同时, 也要注意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及时把各种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传授给农民。

㈢抓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

田间配套工程建设, 是提高水利用率的基本方式。目前, 金昌市在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和重点县、专项县工程建设过程中, 在重点抓好干、支渠道衬砌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以斗、农渠改造衬砌为主要内容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提升灌区的管理水平, 才能为建设高效节水工程创造更好的条件。

摘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和收集资料, 在评估金昌市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条件及现状、分析目前影响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今后金昌市发展高效节水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R].北京:国务院, 2012.

[2]王丛.农田节水灌溉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利用, 2012, 2 (24) :157-158.

[3]关于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R].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2.

上一篇:石材公司安全生产制度下一篇: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