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台长效管理

2024-06-27

智慧平台长效管理(通用8篇)

篇1:智慧平台长效管理

智慧监狱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设计方案书

2015年3月6日 第1章 项目背景

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也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转变。“科技强警”的战略方针,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方式。

经过建国以来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中国监狱设立的初衷同其他国家一样,是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很多资深狱政管理人员都认为,监狱管的好不好关键看监控,但是如果监控不能很好地与其它子系统兼容及联动,则实际上对于监狱管理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在系统中,有视频监控功能,有周界防范及报警功能,有门禁、巡更、人员定位、指挥调度功能,有视频跟踪和识别功能。狱警可以实时了解狱中服刑人员具体位置,具体在做事项,是否有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是否有服刑人员意欲逃离,是否有警员遭受服刑人员的劫持,当有访客到访时,是否有在密谋逃狱事件。当这些情况不幸发生时,即使值班人员在眼球疏忽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其它方式被告知现场情况如何,并且实时弹现出预设的有效解决方案并且加以人员调配。在像监狱这种需要对任何人都时时进行监控的地方,由于担心相关工作人员进出权限以及本身的管理制度等问题,对工作人员的监控也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公司提出了监狱监控管理解决方案,本文将从犯人人员定位管理、区域狱警人员管理、监狱安防综合管理、高清视频识别跟踪、监狱通信指挥调度、移动视频跟踪等五个方面对该方案进行介绍。将为监狱、看守所、戒毒所的监管工作注入科学化管理的新观念,为各方面工作构建科技含量较高的操作平台,为监所、戒毒所管理水平达到更人性、更安全、更合理的目标打造基础。

第2章 系统拓扑图

2.1 全省联网拓扑图

在省网络拓扑图中,分别设立省指挥中心,市指挥中心,监狱指挥中心三级机构,各级指挥中心之间通过专用网络连接在一起,省指挥中心可以访问所有的管理平台,市指挥中心只能访问本市的管理平台。在每个监狱内部,建立智慧化监狱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包含人员定位系统,IP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系统和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该平台下,各个系统之间紧密结合,存在着一种联动的关系,当异常报警信息发生后,可以自动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报警区域的卫星地图或立体平面地图,并在地图上面定位报警人员的位置,并显示现场的人员名单,同时自动打开现场的高清摄像机,自动定位现场,传回视频图像,并启动应急广播系统,对现场的狱警和管教人员以及犯人进行指挥调度和喊话。

2.2 地市级网络拓扑图及系统构成

在地市的网络拓扑图中,各个监所通过本地专用网络连接起来,市指挥中心可以对每个监所的所有子系统进行访问,在每个监所的智慧监狱管理平台中,主要包含监狱人员定位系统,监狱IP通信系统,监狱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以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主要实现对监所内所有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以及位置管理,主要包含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来访人员管理,犯人管理,监狱工作人员管理),探访人员登记管理系统(人员信息登记,图像采集,访问区域自动记录,历史记录查询),人员地图定位管理(犯人定位功能、来访人员定位功能、狱警及管教人员定位功能),人员轨迹回放(可以在地图上,针对某个人员的活动时间,对该人员的轨迹进行回放),异常报警处理(越界报警,人数超员报警,非法闯入报警,离开指定区域报警,异常情况报警,紧急求救报警)

监狱工作人员考勤功能(可以和指纹刷卡机联动,自动记录内部人员的上下岗时间,并形成报表),手持机移动稽查功能(可以通过手持机自动扫描区域内的人员列表信息),报警联动功能(发生报警时,可以自动在地图显示报警人员位置,并自动在屏幕显示现场的视频图形,并调用数字广播发起警报,有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启动相应的预案,调动相关人员,对现场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IP通信系统,主要是利用目前先进的网络语音交换技术,通过局域网或者专用网络,建立基于语音通信,视频通话的IP语音视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NGN软交换服务器,终端IAD语音转换终端,网络话机,视频电话机,移动通信终端,无线AP基站,光纤网络,网络交换机等等设备组成。系统建立后,可以实现监狱内的WIFI信号全覆盖,可以通过该网络传输IP语音,视频等信号,可以为以后的网络接入提供很好的基础。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已经建好的IP通信系统,实现对整个监狱的综合指挥和调度,主要由触摸屏调度台,管理维护终端,指挥调度服务器,前端软件,手机APP,VOIP摄像机等设备组成。

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全局电话监控(可以对系统内的所有电话终端的状态进行监控,拨号状态、通话状态、录音状态、振铃状态、在线状态、离线状态),全局录音(可以对所有的通话进行录音,也可以录制所有对讲机的录音),通信录管理(支持人员资料的录入,Excel导入导出,照片导入导出),来电弹屏(显示人员的资料,姓名、职务、位置、照片、历史工单),工单记录功能(可以自动生成工单,和录音管理,在工单记录简单事项后即可保存),临时组管理(对部分人员加入临时组,可以发起群呼或者语音通知),分组管理功能(可以根据地区、单位、部门对用户资料进行分组,在地图上能够快捷的进行操作),短信群发功能(可以通过移动网络,SIP网络发送通知信息),电话会议功能(可以支持对一部分电话发起多方会议,并可以对会议进行录音),点名功能(系统自动对值班的狱警进行点名,并记录点名结果),图像调度功能(可以显示狱警和管教人员单兵设备的视频图像以及网络摄像机的图像),录音记录查询(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号码等信息查询录音记录),视频通话功能(可以和视频话机,单兵终端进行可视通话),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在地图定位,查找相关人员,支持漫游,放大,缩小,旋转等功能),门禁联动功能(当有到访人员时,会自动显示现场的视频,并可以确认后,发出开门指令),预案管理(可以设置不同预案的知识库,可以快速的查找),TTS功能(可以讲查询到的预案自动转换成语音,通过语音广播进行播放),调度台监听、强插、强插功能(可以在调度台上,对正在进行的通话,进行实时监听、强插、强拆和挂起),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每日的话务量,统计调度台的接听话务量,录音报表,工单记录报表),多级调度功能(可以支持和市局,省厅的系统无缝链接),管理功能(支持操作员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

(调度台和调度机)

(和其他系统对接拓扑图)

IP调度管理功能(上图)单呼、组呼、保持、转移,桥接、强插、强拆、代接,监听、热线、夜服、预案,广播、短消息、状态实时显示等;

用户资料管理页面(上图)移动终端拍照、录音、录像上传功能(可以在现场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照和录音录像,选择相关的事件类别,记录相关的事件内容,自动将图文信息上传,并自动上传GPS坐标信息),移动终端通话功能(可以支持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移动终端短消息功能(可以在移动终端发送和接受SIP短信)

(移动警务安全接入平台应用示意)

公安信息公网移动接入安全体系架构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采用200万像素的枪机和球机,以及枪球联动系统,对监狱的各个区域进行监控。

系统具备人脸识别功能,人脸识别系统采用特有的TS_V建模算法,将人脸识别的多个核心算法人脸定位、人脸特征建模、人脸识别比对等进行了专门优化,支持特征值,空间,三维(多姿)多种比对算法,具有获取方式直接隐蔽、人脸特征信息编码数据量小、识别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拒识率低、甄别简便、安全性高、使用简便等特点,是一款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人脸识别高技术产品。

图像跟踪功能(由枪球联动系统实现,枪机负责捕获区域内的运动物体,球机负责对人员进行放大和跟踪),高清智能跟踪系统是由全景高清枪机、高清跟踪球机和智能分析主机三个设备组成,主要应用于大场景下的多点跟踪,其可在全景模式下,对进入防范区域的多个目标进行全程跟踪。

异常报警功能(进入非法区域报警,异常行为报警,离开特定区域报警,人员聚集报警,剧烈行为报警),“公安监管场所智能音视频行为分析预警系统”,功能包括聚众斗殴、牢头狱霸行为检测和跟踪、夜间值岗检测,重点人员行为跟踪分析、重点区域行为检测、日常行为自动统计分析、事件关联检测和事件回放等七大功能。公安监管智能音视频分析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图象处理和智能音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对发生在监管场所内的各种异常行为的分级分类预警、实时报警及处理;同时提供报警事件的搜索、回放功能,自动生成统计数据和分析报表;与监管业务管理流程、勤务模式、岗位职责相结合,实现报警数据的挖掘和定向推送;并与监所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子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和整合。其主要核心功能为:

剧烈运动检测

该功能在监舍内、放风场等区域,24小时自动检测打架、剧烈运动事件,并及时通过声、光、显示屏等多种方式报警,第一时间阻止打架等事态的蔓延和加剧;

智能双人值岗检测 对于夜间、午间休息期间,监舍内值班人员的值岗行为做实时检测分析,对于睡岗、脱岗等行为及时报警,提醒值班民警及时纠正值岗期间的违规行为;

智能起身检测

可单独针对重点人员的起身发出报警,并跟踪其行为;对于正常的起身事件,做自动统计分析,一旦起身次数超出正常范围,将提示值班监控民警和值班领导重点观察; 智能区域看防

对于厕所、门、窗、衣物柜等区域,重点看防,一旦有人进入或滞留超时,自动报警,提示监控民警注意;

智能虚拟警戒线检测

在监舍内靠近门窗或栅栏处设置虚拟警戒线,在规定的不得靠近的时间内,自动检测是否有人穿越,系统自动提示报警;对于监舍内某些特定区域,做上吊自杀、爬高检测,一旦有人上吊自杀或爬高,马上作出报警;

智能视频质量检测

公安监管场所是摄像机密度最高的地方,目前大量摄像机的工作状态需要不断的人工检查和维护;而通过智能视频质量及故障诊断系统,可以每日定时自动检测出存在各种问题的摄象机的清单,并自动产生报修和维护记录。监室、放风池犯人独处检测

公安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独自在监室或放风池时报警,并提示值班人员注意。

搜索、联动、统计、事件回放

从大量视频中寻找特定事件费时费力,通过智能分析和智能搜索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按照定义,迅速找到相关事件的视频,并能通过联动、回放事件,自动提供各类统计数据。

(1)历史报警事件的智能搜索查询(2)报警图片及录象的回放(3)数据统计、分析、报表

(4)用户权限设置(5)报警处理记录

要求每个高优先级别的报警事件都必须处理

领导可以查看报警事件的处理结果以及未处理事件,为领导提供考核监管人员的依据。

事件跟踪处理、处理结果审批流程

智能音视频分析预警系统的管理平台将自动记录、跟踪、查看回放在监所内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及违规违纪事件的全过程,监控民警、值班民警、管教民警、领导之间通过事件跟踪处理系统进行互动,真正实现了各关键岗位信息的交互和融合,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重大事件,及时采取预防预控措施。

河南软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岳祥斌 ***

篇2:智慧平台长效管理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建筑行业开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劳务管理、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河北科曼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与众多功能系统对接,包括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监测系统、周界防护系统、区域安防监控系统、用电监控系统、噪音扬尘监测系统、污水排放监控系统以及自动计数系统等。

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引入建筑施工项目之中,能够满足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劳务管理方面,工人刷卡进场、就餐、洗浴等,建立工人出勤与工资支付台账,可以有效减少劳资纠纷;安全施工方面,对高支模、塔吊等事故高发区实施监测,减少人力投入,遇到险情可以提前报警,一旦发生事故,还有据可查;对扬尘、噪音等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定量监测;棒材管理方面,钢筋、木方等棒材可以实现拍照自动计数,提高清点效率和准确性。

http:///

二、系统构成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依托遍布项目所有岗位的应用端(pc移动穿戴植入等)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云储存,在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实现整个施工过程可模拟、施工风险预见、施工过程调整、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各方可协同的智慧施工过程。

1、终端层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提高现场管控能力,通过RFID、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感知、数据采集和高效协同,提高作业现场的管理能力。

2、平台层

通过云平台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及提供服务,让项目参建各方更便捷的访问数据,协同工作,使得建造过程更加集约、灵活和高效。

3、应用层

应用层核心内容始终围绕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这一关键业务,因此PM项目管理系统是

http:/// 工地现场管理的关键系统之一。BIM的可视化、参数化、数据化的特性让建筑项目的管理和交付更加高效和精益,是实现项目现场精益管理的有效手段。

三、系统功能

河北科曼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建筑工地管理集成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项目环境可以进行功能的增添与删减,满足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需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1、基础数据管理

提供对各个建筑工地、工程项目、承建机构等信息的维护、配置和管理。每个项目工地将分配一个工地代号,各工地的数据汇总依照以工地代码为标识,按照特定的机构层级进行实现多个工地的数据汇总。

2、考勤管理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采取考勤与门禁联动,实现封闭式的工地管理。可登记所有进出工地

http:/// 现场的总包、分包、劳务、监理、施工人员信息及考勤信息,并支持按个人或单位任意字段进行查询。

3、安全隐患管理

安全隐患信息实时上报,使安全隐患管理流程化,形成管理闭环。系统具备隐患整改验收、提醒功能,生成整改通知单与整改验收单,实现安全隐患报表统计。

4、视频监控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图像点播、远程控制、图像存储和备份、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收。视频监控可以覆盖工地各个角落,做到监控无死角。

5、塔吊监控

系统支持吊装定位、传感器状态检测、支持塔机五限位预警/报警控制、支持远程GPRS传输以及黑匣子记录。

6、升降机监控

升降机监控功能能够实现升降机安全监测、隐患预警,超出人数控制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同时对速度、倾斜度、高度限位、防冲顶、电压、门锁等进行检测。

7、管理分析报表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采用统计报表、曲线图或柱状图等方式,按照年、月、天、小时等定制条件对实名制人员数据、大体积混凝土无线测温数据、噪声扬尘监测数据等业务运行情况进行汇总,生成统计报,提供按照时间监测设备查询各类监测数据的明细情况。

8、移动端数据推送

根据监测频度与并发量情况,平台服务器定期将获取的监测数据推送到移动端,借助智能手机,可实时显示高大模板变形监测数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数据以及噪声分贝、扬尘浓度等环境监测数据,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http:///

9、数据接收管理

实现对各工地数据上报来源、时间、数据包大小等详细情况的自动记录,当数据接收通道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接收记录对上报数据进行追溯与管理。

四、系统特点

1、可查看

视频管理,远程调用视频画面,工地全天候多方位实时监管,并对视频画面进行智能处理,视频摘要和液缩、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工地的可视化管理,预防施工事故的的发生。

2、可查找

GIS管理,工地地理信息标注与显示,实现智能查询监管。根据管辖范围内工地超标等级情况(严重、超标、预警、正常)进行不同类别的提示,强化工地位置,便于重点监管。

3、可预警

环境监测,对粉尘、噪音及温湿度进行详细监测,自动匹配国家标准,一旦有超标情况即进行报警。便干针对性的加强工地超标情况的整改工作,缓解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可记录

篇3: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开发

智慧教室,又称未来教室或智能教室,其英文名称为Smart Classroom,Future Classroom,Intelligent Classroom。随着“智慧地球”、“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概念的提出,“智慧教室”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国内对智慧教室研究主要从2008年开始,研究成果有智慧教室无线传感网的组建、智慧教室监控系统的开发、智慧教室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构建等,但对智慧教室的应用特别是教室监控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还只是从理论上构建,缺乏全面的实验。课题通过开发手机APP实现教室环境数据采集、教室设备监控管理、学生出勤点名、上课课表查询等功能。

1 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实现条件

1.1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基础设施为智慧教室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必要和完善的物理平台,主要包括:教室的照明、空调、窗帘等基础设施、活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机仪、幕布、功放、音箱、话筒、协调器、终端节点、路由器、有线网络、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

1.2 无线传感网组建成功

在教室的合适位置合理布置相应传感节点,通过开发Zig⁃bee协议栈组建无线传感网,可以获取到教室的光照、温度、湿度、烟雾、火焰等实时数据。

1.3 应用服务器搭建完成

每个教室的教师主机,同时也是该教室的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和底层协调器连接,将获取到的感知数据以及各类监控数据存入数据库中。通过开发上位机软件,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无线网络远程访问服务器查看智慧教室环境和设备信息,联动控制执行设备。

2 智慧教室管理平台实现原理

感知层通过Zigbee协议组建无线传感网,无线传感网络的规模根据教室的大小、使用教室的学生人数决定,终端传感节点通过路由器连接,协调器充当了网关的功能,汇总所有获取到的感知数据。服务器通过串口连接协调器,获取传感数据和继电器状态信息,然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并存储。通过IIS服务器编写PHP用JSON数据格式实现和移动端的通信。移动端可以是固网终端,也可以是移动手机或平板,还可以是自助查询终端。连接原理如图1所示。

3 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功能介绍

课题开发的智慧教室移动端APP,为智慧教室教学实施和智能管理等提供全新的运行模式,主要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监测教学环境信息

智慧教室管理系统通过组建无线传感网,可以感知教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烟雾等环境监测数据,当温度过高时,启动空调;当光照过暗时,打开窗帘。

3.2 安全防范教室隐患

教室设置有火焰报警器,烟雾报警器,在系统中预先设置好警戒阈值,当达到警戒值时,报警器立即响起,可以提醒管理人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3.3 控管教室资产设备

教室管理员通过管理系统可以远程查询教室设备的状态,比如查看教室的灯、空调等设备是否已经关闭,如发现教室没有人员在内而设备仍在开启时可以远程将其关闭。通过安装的摄像头,教室可以实现无人监考和在线巡逻。

3.4 实现人员日常考勤

学生进入教室后通过一卡通刷卡,教师通过“点名”功能可以看到进入教室的人员信息,实现考勤管理。管理员也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教室使用情况

3.5 实现教室课表查询

学生或教室通过手机APP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和教室的位置,以便第一时间找到教室。学生自习或教室临时更换教室时,也可以迅速查找空闲教室。

3.6 实现教室信息推送

如果遇到教室设备紧急维修等情况时,管理员也可以第一时间发布通知公告信息,登录APP后可以查看。

4 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使用介绍

该移动端管理平台目前支持三类用户登录,分别是:教室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图2界面为移动端管理平台主界面。学生登录后,可以查询到该用户本学期的上课课表情况;教师登录后,显示本学期的任课情况,教师通过屏幕左下角的“点名”按钮,可以查看到目前教室中的人数。如图3所示,管理员登录后,可以查看某个教室的设备情况和环境数据,并且可以通过“重要公告”按钮发布教室临时通知。“书海无涯”按钮内嵌浏览器,帮助用户链接到教育资源平台。

5 结束语

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础,智慧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教与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课题以学校教室通用的监控管理需求出发,完成了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开发,移动端管理平台初步完成,但后期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需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支持系统和各智能终端的功能,实现现实教室与虚拟教室(主要面向远程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及群体间的互动,实现教学过程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无缝连接。

摘要:课题在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到感知数据的基础上,开发手机APP移动端管理平台。移动端通过JSON数据格式实现和智慧教室监控服务器的通信,获取教室环境参数和设备信息。移动端已实现对教室设备的智能总控、课堂考勤登记、教室课表信息查询等。该平台将设备监控和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智慧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智慧教室,移动,管理,平台,开发

参考文献

[1]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2]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3]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4]庄思筠.数字化未来教室之探讨[J].国教新知,2011(3):30-48.

[5]锐取智慧录播教室吸引众多参观者[EB/OL].[2014-10-06].http://www.ceiea.com/cpl9290/news Detail_5687.htm.

[6-7]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81-91.

[8]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9]未来的课堂:颠倒的教室[EB/OL].[2014-10-06].http://www.jyb.cn/adnews/201110/t201110_456993.html.

[10]李玮莹.云计算架构下的移动学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236-242.

篇4: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探索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nlc202309082148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篇5:智慧平台长效管理

一、系统简介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系统(简称“智慧云房管”系统),是运用互联网思想、大数据理念、信息化手段,借鉴旅馆业管理的做法,由乡镇(街道)为主管理,村居(社区)或者组织实施,通过出租审查、实名入住、离房注销、日常检查等流程,将一个村居(社区)或者企业集中规模住宿点当作一个大的旅馆,把每个村的居住出租房屋当作“旅馆房间”,在管辖范围内搭建网格化的“连锁酒店”,对居住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及其消防安全等方面实行全方位信息化管理。通过“旅馆式”管理新模式真正解决居住出租房屋存在的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在源头上做到居住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基数实时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管控准、发案少、社会安定稳定、群众满意幸福。

二、系统架构

三、系统亮点

(一)六大平台

1、微信平台(房管通智慧管理公众号):使用对象为租客和房东,租客可通过公众号快捷找房,并自主申报“居住登记”、“离开登记”;房东可通过公众号查看房屋详情(消防评定等级、房间配置、入住情况),并进行隐患整改上报、自主申报“居住登记”、“离开登记”。

2、网格员APP平台(房管通APP):使用对象为网格员和管理员,工作人员对居住出租房屋进行信息核实、备案登记、安全检查、消防审核,确保居住出租房屋的安全性、可管性、可控性;对流动人口及时全面严格登记,避免错漏报事件的发生。

3、PC后台管理平台(房管通信息管理平台):使用对象为村居(社区)总台管理员、各级乡镇(街道)后台管理员,具备信息录入、查询统计、问题上报及消防管理等功能,确保各级政府、公安等部门对居住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及其消防安全进行及时、有效、精准管理。

4、智慧旅馆总台:即村居(社区)服务总台,具备房源登记、房屋展示、房客信息登记、人证合一身份验证、租赁协议签订、消防通道监控、消防隐患排查、烟感报警检测、门锁开关查询、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等服务功能,从源头上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消除安全隐患。

5、消防工作站:保证消防安全工作有序进行,对网格员提交的消防检查记录进行审核、并下发通知要求房东限期整改,同时具备烟感监测、用水用电监测、通道摄像监测等功能,对消防安全做到“全方位”把控,对火灾隐患做到“零容忍”整治。

6、便民服务平台:使用对象为租客,采用前台触摸屏形式,将辖区内所有居住出租房屋设施、价格、星级等信息进行展示,方便租客快捷选房。

(二)八大优势

1、安全准入、租前审批:即居住出租房屋实行四色管理。将消防是否合格作为出租的前置条件,根据出租房是否符合电线套管、隔板阻燃、通道通畅、设施齐全等因素,对管理范围内的居住出租房屋逐一进行消防验收并打分,最后通过“四色(灰红黄绿)”标记分类管理。纳入管理范围的统一标记为灰色(未检查),70分以下为红色,一律不准出租;70-95分为黄色,整改后可出租;95分以上为绿色,允许出租。从源头上解决消防隐患整改难的问题。

2、科技加码、服务高效:运用二维码扫描关联、NFC身份证信息识别、OCR图像识别、网格化管理轨迹图示等高新技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联房间,“人房关联”保证信息精准全面、实时更新。同时房东、租客可直接进行信息查询、租住申报、隐患整改、报警等操作,免除群众往返办事的麻烦,提升群众获得感。

3、申报自主、管理精准:自主申报“居住登记”、“离开登记”,将“人房”管理工作由被动式监管转化为主动式申报,数据实时更新,从源头上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实现精准管理。

4、人证合一、安全保障:对租客进行详细的身份核验登记,做到租客信息全掌握,在源头上做到流动人口基数实时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同时让违法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解决社会治安防控难的问题,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5、数据共享、群众满意:采集辖区内所有房源信息(消防等级、房屋配置、价格等),不仅有利于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有效、精准的管理,而且方便租客快速找到合适房源,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6、烟感报警、监测实时:烟感器能够探测火灾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短信群发通知房东、租客、各级管理员及相关部门,在火灾蔓延前为群众提供宝贵的撤离时间,做到反应迅速、救援及时、损失减少。

7、制度改革、绩效驱动:建立居住出租房屋日常管理、检查制度,网格员和流动人口专管员要不定期开展常态检查和监管,排查出租房隐患,核对租客信息,对各类治安、消防、建筑等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平台将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和网格员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评,即统计各地房屋审核情况、信息采集、问题整改等工作;网格员日常巡查轨迹分析,即统计网格员每日、每周工作量,每间出租房消防检查频次、整改结果等信息。

8、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改变原有各级部门零散管理模式,将公安人口部门、消防、治安、城管、卫生、派出所、村居(社区)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公安牵头、部门协调、镇街主抓、村居实施”齐抓共管的创新管理机制,做到“层级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应用范围

篇6:智慧平台长效管理

4月12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全体人员,赴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东胜平台进行了考察学习。

在东胜平台指挥大厅,所有人员认真观看、听取了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东胜平台的演示和介绍。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借助市政管网同步实施网络基础,目前已建设了2100公里自建网络,覆盖到了东胜城区的大街小巷,触及到了各个住宅小区、写字楼,延伸到了周边村镇,承载着263 个政府部门互联网、政务以及环保、安监网等专网,彻底打破了过去租用通信运营商线路所带来的带宽和经费的瓶颈。而覆盖全城的i-dongsheng无线网络,更是为市民提供了免费上网服务。

在数据整合方面,平台接入了31家行业主管部门、48个业务系统,整合了115类、2000余万条数据,实现了数据在部门间的实时共享。

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将东胜区的23个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和11家相关企业纳入到联动指挥序列,并将城市管理内容按照部件类和事件类进行权责划分,明确了344项具体工作的监管部门、管理内容、处置时限和考核标准,转变了过去部门和企业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的现象,通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闭环式城市综合管理运行模式,使城市各项管理日渐精细、科学、高效、规范。目前,东胜平台已接入智慧党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食药监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执纪监督这八大信息监管平台,形成了“1+7”工作模式,并已实现由过去的人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并让市民能够参与城市管理,获得更多认同感。

介绍结束后,双方就数字化城管模块工作机制和运行情况、数字化城管考评机制和办法、信息采集员队伍管理等问题与东胜区城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学习。双方还对如何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和高效解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完善数字化城管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提升数字化城管工作效率、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模式优缺点、手机APP“智信城管”实际运用情况、今后双方数字平台对接工作、平台建设中的甲乙双方出现主要问题及实现我市数字化城管工作新突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东胜平台研发和运行的宝贵经验,着眼于“智慧鄂尔多斯”的建设规划,深入研究我市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切入点,加快推动大数据和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发展。

篇7:智慧平台长效管理

河海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周仲海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给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以更多的关爱与帮扶,利用同龄人之间较易交往和心理认同的优势,机电工程学院探索出了一条 “朋辈帮扶”的教育新路子、育人新模式,青年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和心理上互相帮扶,取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朋辈帮扶”平台 育人模式

长效机制

近年来,机电工程紧紧围绕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党委“高起点、抓重点、创亮点”的学生工作总体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为主线,以搭建朋辈帮扶平台为载体,积极创新,统筹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朋辈帮扶在新生工作中的探索

“朋辈辅导制度”是我院学生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利用朋辈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需求相近、心理认同、语言共有的天然优势,向被辅导者提供学业辅导支持,提供情感抚慰。在每年9月份新生报到入学伊始,从高年级中选拔品质优秀、综合素质好、悟性强、热心助人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培训,采取一定的方式,自愿、义务对低年级同学进行帮助,使新同学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进步成长。

1、朋辈辅导员的选拔 朋辈辅导员从众多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中经自愿报名、辅导员推荐、心理测试、面试和笔试等多个环节后选拔产生,经朋辈辅导理论与实务的培训,在校学生工作部的领导下,学院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辅导工作。

朋辈辅导员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新同学强烈的爱;自愿义务为同学工作,有做好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喜欢照顾暂时处于困境的伙伴;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肯付出时间与精力服务同学,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工作,团结同学;自身修养好,学习、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均能在同学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具有一般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起到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作风正派,身心健康,性格开朗乐观,耐挫,不娇气;有不断学习的思想意识,对新事物接受快,富有创新意识。

2、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由于新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入学适应不良现象,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和融人大学生活,是朋辈辅导员的首要任务。

(1)了解情况,加强沟通。辅导员要经常主动到学生宿舍、教室、活动场所走走、看看、搞一些调查研究,多掌握第一手材料,使工作有针对性、预见性和科学性。通过谈话等形式与新生采取适当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了解信息、增强理解、统一认识的目的,以更有效地帮助与服务。

(2)帮助新同学熟悉大学生活。融入校园集体。要鼓励新生在陌生的环境中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帮助他们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并适时予以引导、抚慰和肯定。可针对新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帮助新生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尽快渡过“适应期”融入学校集体。

(3)帮助新同学了解专业,适应教学和学习方式。向新同学详细介绍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习环境、专业特点,引导他 门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干部,树立良好班风。协助辅导员老师组建好班委会和团支部,指导他们开好班会和团支部会议,在班级中树立起互助互爱的良好班风。

二、构建育人模式长效机制的实践

1、以互助友爱为主线,争当朋辈帮扶员

鉴于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技巧、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各年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的情况。

为了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率、学位率和等级通过率,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好大学每一步,学院于2010年3月份成立了“朋辈帮扶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两年来,以学业优异学生、学生党员和朋辈志愿者三支队伍为抓手,以“朋辈帮扶工作站“为阵地,通过朋辈帮扶的形式,组织、招募学习优秀的学生、学生党员和志愿者对各年级学学习存在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辅导,通过课后答疑,考前集中辅导等形式,帮助学习困难的的同学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上进行转化。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朋辈帮扶的学生精心备课,强化辅导,精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诸如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前大冲锋、英语四六级考前模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考前重点、难点答疑、朋辈讲坛竞赛等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专题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两年来,学院同学通过朋辈帮扶活动,自身学业受益的有415人,其中256人在朋辈帮扶下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102人通过了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10人次通过专业课程补考考试;接受朋辈心理辅导学生52人,他们在心理辅导志愿者的帮扶下,心理稳定,学业顺利,其中36名受帮扶同学已经顺利完成学业,找到理想工作,实现了自身价值。

该育人模式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常州教育网以《朋辈帮扶、共同进步》为题,专门报道、宣传我院新的育人模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我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以就业联盟为平台,争当职业领跑员

在毕业班各班级,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同学自发与尚未落实单位的同学组成“就业联盟”,积极向单位推荐自己的同学,或者帮助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帮助未签约的同学进行专业知识强化、面试培训等。同时每个班级选派一名已签协议顺利就业的同学作为就业联络员,联络员将从网络、招聘会、学院教师、已签约同学处获得的就业信息进行归类筛选,针对本班同学就业需求,通过班级QQ群、校内网、群发短信等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

联络员每周召开例会,通报本班就业动态,对就业信息和同学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实施“就业联盟”工程以来,已经有98名同学通过该渠道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该工程为提高学院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朋辈帮扶”育人模式是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效补充,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能所在,朋辈帮扶工作者是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班导师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外的第五支学生工作队伍,对于推动学院学生工作不断发展、维护学院学生的和谐、稳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8: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设计

0引言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是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深化实践“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 亦是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社区, 又是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着眼于新一轮发展的重大部署, 是实现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创新动力, 也是事关民生改善的一项实事工程。

本项目的建设将继承并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及规范, 以智慧化为导向, 逐步推进各条线业务、街镇、村居社区管理资源整合, 结合区位、区情、产业发展、人口聚居等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智慧化社会管理创新, 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进程。

1平台总体需求

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企业、空间地理”四大政务资源库为核心;以数据共享、科学决策、精准管理为目标, 加强基础数据的积累和内部事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力, 建立综合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管理。

1.1功能需求

1.1.1政务信息资源库需求

构建实有人口库、实有房屋库、实有企业库和空间地理库的基本框架, 通过各类信息的采集、维护、共享和交换, 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库, 实现各类信息的有序管理。

空间地理库采用面向网络的分布式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支撑平台, 可以通过它来发布GIS地图、数据和进行应用开发。

1.1.2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需求

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 (包括:人口数据、房屋数据和企业数据采集) 及条线业务信息报送管理 (包括:社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分析、市政设施、食药监信息和人事信息等) 。

1) 街镇级领导工作台

街镇级领导工作台是以人口库、房屋库、企业库、地理空间库为基础, 结合2.5维地图进行数据展示、统计分析、决策辅助的综合性平台。同时, 将各条线的业务信息进行汇总, 动态的生成出各种数字报表、图形报表。

2) 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实现街镇对自己管辖范围内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企业信息的采集、维护及查询、统计功能, 并结合2.5维GIS系统进行展现。支持社区综合治理 (包括重点人群, 三违整治, 安全生产, 经济运行分析, 市政设施, 食药监和人事, 助老服务等等) 。

1.1.3信息数据资源平台

对现有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将重要数据、关键数据、基础数据等集中存储, 形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由核心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四大体系 (数据交换体系、资源目录体系、数据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构成。

1) 核心数据库

包含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交换数据和专题数据四部分:

(1) 基础数据, 即能够反映本辖区基本情况的各类数据。

(2) 业务数据, 即各类业务系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各类数据, 同时也是专题数据和交换数据的基础, 也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

(3) 交换数据, 即各类存在跨部门应用需求的数据。

(4) 专题数据, 在对业务数据的提取和加工基础上形成, 可提供长期积累的、管理服务的、具有特色的数据信息。

2) 数据仓库

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 进行数据的清洗和转换, 然后将数据加载至数据仓库中, 以获得准确的数据来支持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

1.2非功能性需求

除了上述功能方面的需求, 平台还需要满足下列需求:

1.2.1设计要求

1) 系统总体体系结构设计中, 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开放性, 同时, 考虑到以后业务的扩展和变化, 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 系统设计需考虑到后续其它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及整合需求, 对外提供全面、标准的数据对接接口, 具有良好的可整合性。

1.2.2技术路线要求

1) 采用主流技术路线和中间件, 实现构件化、面向服务的SOA设计, 可灵活扩展;

2) 采用三层或多层架构的体系结构, 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纵向和横向的平滑扩张能力;

3) 使用.Net开发平台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数据库;

4) 采用模板化的图表配置功能, 保证各类统计图表样式统一;

5) 系统架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容错性。

1.2.3性能要求

根据目前的访问人数5000多个, 按照20%并发量估算, 并发用户访问数近1000个。

在网络稳定 (带宽≥1M) 的环境下:

1) 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秒。

2) 简单查询、统计响应时间小于3秒。

3) 业务逻辑较为复杂的查询、统计响应时间小于10秒。

1.2.4安全保障体系需求

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 着重加强平台信息安全防护、监察与管理系统的建设, 保证信息在产生、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高可用性、高可控性和抗抵赖性, 确保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能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为实现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2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图1、图2)

2.1政务信息资源库

提供实有人口库, 实有房屋库, 实有企业库的数据管理, 更新维护和统计分析功能;空间地理库信息管理和对外信息服务功能。

2.1.1实有人口库 (图3)

如图3所示, 实有人口库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 利用数据交换平台, 从各委办局数据中心进行人口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 并进行采集结果和处理信息的反馈。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交换过来的业务数据进入到实有人口数据库的前置库, 数据在前置库进行抽取、清洗、比对、整合等过程后, 定时同步到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中存放的是人口库核心的数据信息。另外, 实有人口库定期与市人口库进行数据同步;还提供街镇社区的人口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客户端进行录入或上传。各委办局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 通过人口库系统提供的服务, 进行信息共享应用。其中, 数据发送和接收由交换平台完成, 数据导入、数据导出在各交换节点前置交换系统中实现。

2.1.2实有房屋库 (图4)

如图4所示, 实有房屋库一方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及市房屋库进行数据交换, 另一方面通过街镇社区摸排采集, 然后进行房屋数据录入。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交换过来的业务数据进入到前置库, 数据在前置库进行抽取、清洗、比对、整合等过程后, 定时同步到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中存放的是实有房屋库核心的数据信息。街镇社区的房屋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客户端进行录入或上传。

2.1.3实有企业库 (图5)

如图5所示, 企业库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及市法人库进行数据交换。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交换过来的业务数据进入到企业法人数据库的前置库部分, 数据在前置库进行抽取、清洗、比对、整合等过程定时同步到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中存放的是企业法人库核心的数据信息。在基础数据库中将企业法人相关信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本信息, 一部分是扩展信息。基本信息指的是标志人基本属性的信息, 例如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法人代表等。而扩展信息指的是带有一定业务属性的法人信息, 例如能源企业信息、高新技术企业信息等。为了方便信息的使用, 基础数据库的扩展信息会在进行数据分类之后进入到主题库。主题库可以随时建立各种业务主题, 供外部相关系统使用, 例如园区企业主题库、中小企业主题库、高新技术企业主题库等。

2.1.4空间地理库 (图6)

如图6所示, 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引擎实现对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交换、清洗入库、维护更新和管理;通过目录管理和元数据管理相结合, 实现统一资源目录的管理和应用;实现对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地图图片数据、2.5维地理数据以及各委办局的政务专题数据等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其中数据层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 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名地址数据、高程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等相关数据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服务层提供系统的管理配置、门户入口等, 并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政务专题数据、业务数据等相关数据以服务的形式通过GIS软件对外发布。

应用层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基于系统服务建立的应用系统的集合。从用户角度看, 系统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 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完成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使用。

2.2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2.2.1街镇级领导工作台

街镇级领导工作台主要以人口库、房屋库、企业库、地理空间库为基础, 结合2.5维地图进行数据展示、统计分析、决策辅助的综合性平台。同时, 将各条线的业务信息进行汇总, 动态的生成出各种数字报表、图形报表。

2.2.2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街镇政务信息资源包含基础信息资源和街镇业务信息资源两部分。基础信息资源, 包括“三实” (实有人口、实有企业、实有房屋) 数据, 业务信息资源包括社区治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市政设施、食药监管、人事、市民服务等。

对于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数据采集, 街镇基层人员最贴近居民群众, 通过日常走访、登记, 居民服务、事务办理获取到最鲜活的数据, 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流程、管理机制和应用功能, 满足街镇基层人员数据采集的需要;二是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通过对街镇政务信息资源的比对清洗、转换匹配、建模存储、统计分析建立起街镇政务数据的开发利用机制, 为街镇基层人员开展居民服务和管理提供便捷, 为每个街镇的领导提供完整的业务视图, 及时把握辖区内的变动情况, 对人口、经济等变化情况进行预测,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系统功能架构如图7所示:

2.3信息数据资源平台

信息数据资源平台所有操作基于在用业务系统的数据和历史数据为基础, 通过数据预处理构建数据仓库。

2.3.1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实现智能分析的基础, 具有以下功能:

1) 数据集成监管功能, 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现范围内的统一数据视图。

2) 日志功能, 跟踪数据仓库的状态。

3) 数据仓库参数设置功能, 包括内存分配设置、多线程设置、缓冲区设置、调度时间表设置、用户权限设置等。

4) 利用数据仓库产品提供的管理工具, 管理数据仓库的数据库服务器, 包括数据仓库数据同步和定时调度、数据自动加载等任务。

5) 集成数据采集工具, 包括基础数据统一编码和格式管理。

数据仓库考虑到在用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迁移和备份以及平台的数据量和网络带宽的情况下, 按照数据整合标准以及高标准的数据清洗原则设计。通过SSIS数据集成服务, 通过相应的适配器从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实现。

2.4程序设计

2.4.1技术平台

1) 主要程序设计语言

2.4.2业务数据交换中心

数据交换中心是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底层最重要的基础运行模块之一, 用于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实时业务数据交换, 实现部门基础数据库、业务库与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政务资源库之间的数据互通。

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贯彻了电子政务技术体系中的三点基本要求:

1) 基于微软.Net平台;

2) 以统一格式的XML作为数据交换的载体;

3) 采用Web Service实现面向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

数据交换中心主要由“数据交换引擎”和“交换平台管理”组成。

数据交换引擎:对外发布用于数据交换的Web Service接口, 处理来自业务系统的数据推送和收取请求, 控制数据交换过程, 处理日志记录、操作回退等动作。

交换平台管理:数据交换平台管理包括“应用注册”、“数据定义”、“日志管理”等主要模块。主要用于对参与数据交换的应用进行注册, 设置每个应用参加交换的数据项, 设置不同系统数据项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交换中心管理员对各类系统日志进行查询。

2.4.3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各类业务工作流程的定义和管理, 并按预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流程设计工具和工作流引擎。

流程设计工具:主要用于创建计算机可处理的业务流程描述, 以形式化的过程定义语言或对象关系模型, 定义环节/用户之间信息/状态传输的一组路由命令。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具体功能如下:

解释工作流程定义;

创建工作流程实例并控制工作流程的执行;

调度工作流程中的各类活动;

向任务列表添加工作项;

通过应用程序接口调用外部应用程序 (如消息、邮件发送) ;

工作流程实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平台建设总结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内容涉及政务信息资源库、街镇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信息数据资源平台等几大模块。系统建设完成后, 引起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 为全面推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系统在建设运行中, 做到了以下几点:

3.1统筹利用各类资源, 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企业、空间地理”四大政务资源库为核心, 以数据共享、科学决策、精准管理为目标, 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维护。

3.2提高了社区管理快速响应能力、提升了社区管理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推进了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上一篇:幻想的回味散文下一篇:三年级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