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4-06-24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选8篇)

篇1: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与制造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等基本知识,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零件测量及生产管理等能力,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设备生产与安装、调试与维护、生产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课程体系:《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CAD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金属切割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现代加工技术》、《机床夹具设计》、《数控加工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工基础》、《三维造模设计》、《SolidWorks软件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3D打、智能制造、数控加工技术、阀门设计与制造、机床再制造技术、汽摩零部件制造。

就业方向:机加工类企业:机械图纸的绘制、车床的操作、数控加工的应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方向

该专业就业可以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缩写)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也可在机电部门从事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可从事岗位: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设计师、机械设计、机械结构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程师、销售工程师。

篇2: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CA6140型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设计(横向)

3、CA6140经济型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设计及进给系统的润滑设计

3、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

4、C620普通车床进行数控改造

5、CA6150车床横向进给改造的设计

6、CA6150车床主轴箱设计

7、CJK6256B简易数控车床的的设计

8、XKA5032AC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自动换刀装置(刀库式)设计

9、数控铣高级工零件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10、共轭凸轮的设计制造(CADCAM)及工艺

11、行星架的数控加工与选用

12、空压机吸气阀盖头加工工艺编程及夹具

13、300X400数控激光切割机设计

14、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测及补偿

15、数控机床位置精度及标准

16、数控铣床工作台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

(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课题17―42)

17、杠杆工艺和工装设计

18、活塞的机械加工工艺,典型夹具及其CAD设计

19、过桥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0、FA311A一三排罗拉支架加工工艺设计

21、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31001―后托架

22、WHX112减速机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3、WH212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4、CA6140拔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25、拖拉机拔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26、拨叉80―08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7、拨叉(12―07―05)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8、CA6140拨叉81002―81005

29、变速器换档叉的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

30、差速器壳体工艺及镗工装设计

31、T350搅拌机工艺工装设计

32、29323联轴器的加工

33、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34、连杆孔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

35、连杆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36、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37、内齿圈成组数控加工工艺及其钻床夹具设计

38、基于Mastercam的收音机上壳的模具设计与加工

39、溜板工艺极其挂架式双引导镗床夹具

40、3L―108空气压缩机曲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41、挂轮架轴工艺过程及工装设计

42、道奇T110总泵缸加工

机械机电设计类及PLC控制类课题43―120

43、A272F系列高速并条机车头箱设计

44、A272F系列高速并条机车尾箱设计

45、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46、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二级直齿圆锥齿轮减速器

47、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48、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

49、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50、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51、轧钢机减速器的设计

52、Z32K型摇臂钻床变速箱的改进设计

53、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

54、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55、普通钻床改造为多轴钻床

56、钻床的自动化改造及进给系统设计

57、铣床夹具设计

58、粗镗活塞销孔专用机床及夹具设计

59、车床改装成车削平面体的专用机床设计

60、去毛刺专用机床电气系统控制设计(plc)

61、轴向柱塞泵设计

62、四轴头多工位同步钻床设计

63、钻孔组合机床设计

64、攻丝组合机床设计及夹具设计

65、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66、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67、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68、半自动液压专用铣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69、掩护式液压支架

70、刮板式流量计设计

71、封闭式液压阻尼器设计

72、YZ90机油冷却器气密性能自动测试台的设计

73、液压上料机械手

74、液压卷花机的设计

75、多层次金属密封蝶阀

76、茶树重修剪机的开发研究

77、燃油喷射装置

78、药品包装机

79、旋转门的设计

80、钢筋弯曲机设计及其运动过程虚拟

81、新K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的设计

82、管套压装专机设计

83、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PLC)

84、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85、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

86、搅拌器的设计

87、精密播种机

88、马铃薯收获机

89、马铃薯播种机

90、插秧机系统设计

91、ZL15型轮式装载机

92、十二孔钻削组合机床

93、运载机器人的设计制作

94、凸轮轴加工自动线机械手

95、弧齿圆锥齿轮结构设计

96、给喷油泵下体零件设计组合机床

97、中直缝焊接机设计

98、步进梁式再加热炉设计

99、立轴的工艺系统设计

100、法兰盘加工的回转工作台设计

101、SFY―B―2锤片粉碎机设计

102、HFJ6351D型汽车工具箱盖

103、CG2―150型仿型切割机

104、矿车轮对拆卸机设计

105、滚筒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106、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107、多功能传动试验台的设计与CAD

108、单片机控制的两坐标工作台的结构和插补程序设计

109、钢珠式减振器在铣床模型机上的减振实验研究

110、卧式铣床主轴悬臂梁系统振动减振问题的模拟实验研究

111、FXS80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

112、Φ1200熟料圆锥式破碎机

113、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114、新型组合式选粉机总体及分级部分设计

115、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

116、五轴激光三维化测量系统设计

117、谐波齿轮机构的设计

118、高剪切均质机

119、高压均质机传动端的设计及运动仿真

120、WE67K―5004000液压板料折弯机

基于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121、PP(聚丙烯共聚物)直弯管的设计,

122、离合器板精冲成形模具设计

123、汽车输油管的模具设计

124、台灯灯座注塑模的`设计与制造

125、年产60吨均苯四酸二酐装置设计(精制部分)

126、线圈架塑料模设计

127、塑料拉手注塑模具设计(三维造型,P/E)

128、心型台灯塑料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129、直岗拉卡水电站电气一次及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

130、注塑模具毕业设计(闹钟后盖的设计)

131、旋纽模具的设计

132、油封骨架冲压模具

133、订书机外壳注射模设计(三维造型,P/E)

134、DVD遥控器前盖塑料模设计(三维造型,P/E)

135、加水盖注射模设计

136、JLY3809机立窑(总体及传动部件)设计

137、Q3110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设计(总装、滚筒及传动机构设计)

138、SF500100打散分级机总体及机架设计

139、YQP36预加水盘式成球机设计

140、柴油机齿轮室盖钻镗专机总体及主轴箱设计

141、X700涡旋式选粉机(转子部件)设计

142、X700涡旋式选粉机(壳体及传动部件)设计

143、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端盖参数化模型的实现

144、基于ProE的弹簧模型库二次开发

145、基于ProE的齿轮模型库二次开发

(模具设计类课题146―171)

146、微电机转子冲片(冲压模具)

147、大油壶盖注塑模具设计

148、低压包注射模具设计

149、调焦导向盘侧向冲孔模设计

150、开关座注射模具设计

151、接线端子板冲孔、落料、压弯复合模设计

152、尼龙66座模具设计

153、前盖注塑模设计

154、绕线架注塑模设计

155、刷座注塑模设计

156、特殊结构注塑模具设计

157、桶盖注射模设计

158、微电机定子硅钢片落料、冲槽复合模设计

159、下端盖切口弯曲模设计

160、压簧级进自动模设计

161、支架冲孔、压弯、切断连续模设计

162、制动器轴端外壳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163、轴封端盖落料,冲孔,拉深,翻边复合模设计

164、模具―Φ146、6药瓶注塑模设计

165、模具―冰箱调温按钮塑模设计

166、模具―电机炭刷架冷冲压模具设计

167、喷嘴衬卷模具

168、手提式塑料篮注塑模具设计

169、录音机放音键冲压模及排样优化

170、塑料水杯模具的研制

171、洗发水瓶盖注塑模具设计

机械设计类毕业设计

172、T6113镗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173、机电一体化―连杆平行度测量仪

174、设计―棒料切割机

175、设计―外圆磨床设计

176、长途客车乘客门及舱门设计

177、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178、出租车计价器系统设计

179、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180、金属粉末成型液压机PLC设计

181、JX047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82、Z30130X31型钻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

183、接机平台、苗木输送系统的设计及总装图

184、康复机器人的系统设计

185、套类零件自动上下料机构设计

186、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

187、设计―工程钻机的设计

188、CA6136车床手柄座工艺及夹具设计

189、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设计

190、CA6140车床主轴箱的设计

191、YDY1000螺旋压滤机原理方案及结构设计

192、咖啡粉枕式包装机总体设计及计量装置设计

193、空心铆钉机总体及送料系统设计

194、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

195、CA6140拨叉831004

196、CA6140拨叉831005

197、CA6140车床拨叉831003

198、拔叉84009夹具设计与工序设计

199、拨叉831002毕业设计

200、螺纹套管密封试压装置设计

201、X53K立式数控铣床纵向进给改造设计

202、C6136型经济型数控改造(横向)

203、柴油机箱体组合机床设计

204、CA6140普通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设计

205、数控车床电动刀架

206、双面铣床组合机床

207、组合机床设计

模具设计类毕业设计

208、变压器外壳注射模设计

209、电阀罩壳落料拉深模设计

210、电话机按纽模设计

211、电视机调幅盒塑料注射模设计

212、电源盒注射模设计

213、电子端盖注射模设计

214、垫圈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

215、ABS塑模设计

216、放大镜框塑模设计

217、盖子注射模设计

218、衬套注射模设计

219、玻璃升降器外壳的设计

220、四驱车车轮注塑模设计

221、电阀罩壳落料拉深模设计

222、密封内盖塑胶模具设计

223、瓶盖注射模设计

224、瓶塞注射模设计

225、锁壳冲裁模具设计

226、锁壳拉伸复合模设计

227、外盖塑模设计

228、万向脚轮边盖注射模设计

229、洗面奶瓶盖注射模设计

230、照相机支架塑模设计

231、止动片冲模设计

篇3: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当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1.1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

培养设计能力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职高学生若要完成一个好的设计,通常需要各门课程间相互的支撑与融合,然而当前职高教育中,很多课程是孤立的,一门课程完成考核后即告结束。因此,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特点,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应对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予以必要关注。职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其机械基础知识通常较为扎实,所欠缺的主要是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思维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当中。所以,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设计产品的造型、制造、市场等相关要素予以重视,即学生的机械设计应当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参与机械设计教学活动的热情。而教师则应在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当中注意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努力提升设计能力。

1.2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时,常常会先让学生参考样图进行绘制,这样思维难免会局限在教师的设计思路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是不利的。实际上,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对机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机器的结构,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对机器内外部情况进行感知。这样,学生在进行机械设计时,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计计算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1.3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可将学生划分成一个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相关问题的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和他人间的协作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提升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要紧密结合专业课开展教学活动

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对都较为重视,所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机械专业课程开展,即教学应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识欲望。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应增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适当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使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与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同步,即在不违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系统性的大前提下,对部分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先行讲授。例如,可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知识适当前移,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掌握机床传动的基本知识,是促进专业知识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

其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讲授时,对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老汉冗余容,可预先告知学生:该知识内容为哪些专业知识提供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齿轮传动知识的讲授时,可先告诉学生该知识点在机械设备中十分常用,应用非常广泛,这样学生会更加认真对对待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2.2 应对教材内容予以合理取舍,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若按现有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很多基础差的学生会很不适应。所以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以实用、够用为标准。像轴的强度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及齿传动、蜗杆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等计算、分析部分,职业高中学生起来较困难,且今后的工作当中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在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就可适当地少讲或浅讲。

当然,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并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务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且能加以运用。例如,对实践中应用较多的离合器、联轴器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时,在介绍这些部件基本性能后,可安排学生进行实际部件的拆装,这对学生扎实掌握这些部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对学生了解该机构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特点很有帮助。

2.3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切实提高直观教学、实训教学的比重

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职业高中学校可设置专门的陈列室,对一些常用机构或通用机械零件进行陈列,如搅面机构、指南车、奔马机构、脚踏水车、机械钟表、水排、各类机械传动机构的零件等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可于适当时点让学生去参观陈列室,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多注意列举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的例子。如讲授齿轮机构时,可列举机床变速箱、汽车等;在讲授机械传动、机械零件时,可列举自行车等,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知识能够直接地应用于生产实际,服务于实际生活。同时,要注意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内容,通过实训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适当利用模型或是实物、挂图等具有较强直观性的辅助工具,如在授课时为学生播放一些常用机械零件或机构的录像,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感受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知工程力学的定律出发,合理利用数学逻辑推理方法来推导并建立起机械设计基础规律和理论。例如,四杆机构演化知识点的讲授,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或是利用转化轮系法计算行星轮系的传动等,均是建立在相对运动原理基础之上的。又如,机械机构压力角α的问题,也可转化成工程力学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问题。可以说,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分析机械零件的运动和受力,计算其强度、刚度等系数,是学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容忽视的一环。

2.5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应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把一些难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过程、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为机械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实现职高培养生产、技术和服务的应用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职业高中的机械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对于机械专业而言,框框设计基础上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篇4: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为了能胜任初始岗位就业及今后岗位迁移的需要,毕业生必须获得车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中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设计能力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机械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方法,掌握对典型机械零件的材料确定,能定性确定构件受力后失效形式与危险截面位置,从而完成通用零件的选择与专用零件的结构设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简单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完成从业岗位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该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与毕业生从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也不能融合。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

1.调整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传授同等重要,且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顺序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课程内容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结构体系:首先安排一周机械拆装(专用周的形式),利用实训室现有的实物与模型对常用机械零部件及机构建立感性认知;再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及课堂讲授为形式进行理论授课;最后通过两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2.整合课程内容,增强适应性。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变化很大,高职入校新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大都位于考生群体的中间层,逻辑思维智能优势不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催生了特殊功能的零件。按照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中对常用零部件设计要加强“失效分析、结构设计、精度设计”,淡化“承载设计计算”。对于常用机构应用着重于类型、选择与应用,淡化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注重培养他们查阅、应用资料的能力及把各类方法灵活应用实际的能力。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课程原有内容作了增删。如已删去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的推导,简化公式中的系数分析,变位齿轮传动只作简介;加强了同步齿形带传动、删除滚动螺旋传动内容,增加了介绍新型联轴器、新型连接、齿轮制造新技术的内容;删除了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三位置的设计方法内容,淡化了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增加了新型机构、创新机构类型介绍。

二、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环节

1.导人。导入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传递教师对教学内涵认识与要求的重要纽带。导人一般可分为课程导入与新内容导人。笔者在实践中吧课程导人安排在绪论进行,通常采用问答式导入。具体做法:通常设三问,用时45分钟,先对机器机械、机构构件、零件等三个名词提问,然后一一回答并提出本课程学习内容;再问“假设有没考上大学直接进企业工作的同学,三年后你大学毕业恰好分在与你同学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与同学相比你有何优势?”顺势提出课程目标、专业目标乃至高职生培养目标;最后问“你上课的同时,你父母在做什么?”再提出学习中的其它要求。后两个问题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相对具有较好的效果。新内容导入主要围绕课程内容特点及应用展开,在每次课中用时约10分钟左右,如螺纹连接,先介绍应用,再介绍一般结构,最后提出学习的重点是会选择标准件、确定连接的结构;再如,讲授“轴”的课时,先从轴的功用导入,然后叙述传动件及轴承、箱体的相对位置,引出轴的结构设计内容。

2.教学内容的互相联系。

(1)加强各章节间的内容联系。机械设计课程各章节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应该注重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讲齿轮传动的优缺点时注意和带传动对比;讲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时,可比较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介绍滑动轴承轴瓦材料时与蜗轮材料相比较。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联系:用轴把轴系零件联系起来,用减速器把机械零件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零散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提高对内容整体概念的把握。

(2)加强与前置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的重点内容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被直接应用,如受力分析作为重要知识及能力点,在各零件受力分析时均要用到;四种基本变形(力学模型)及强度计算作为主要知识与能力点,分别应用于“螺纹连接及键连接”、“齿轮传动”、“轴”、“轴承”。在讲授中要不断提示和反复加深印象,以利于学生对力学中重要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巩固与应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横向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紧密联系。如表达连接的结构、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组合设计、零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零件的精度设计及绘制零件图时均不同程度上要应用前述横向课程的内容,应用时有意不断提示与重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并茂、图文交互以及包容信息量大等优势,如在“导入”、“齿轮传动整合原理”、“轴的结构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应用”、“新型联轴器”、“新型连接”、“创新机构”等内容中使用后,效果显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借助于多媒体,使“机构”部分的内容变“活”了,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根据资源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手段。我院配有“机零机构陈列室”、“机械拆装实训室”、“机构创新实训室”,有一半以上的课安排现场教学,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构实物或模型的现场观摩学习,增强学生对机械实物的感性认识,使书本上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机械拆装,分五组轮换分别对减速器、微型冲床、常用机构进行拆装,在使用常用工具对机械零部件拆装的同时,认识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及机构的类型与运动,增强学生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构的感性认识,弥补了他们实践经验的不足,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其次是现场教学,通过对典型机械零部件及机构的分析、观摩、动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三是课程设计,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减速器设计,达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具体要求

1、工作量要求:

1)结构设计类:

说明书30页以上,图纸折合成零号3张以上;

2)结构设计 + 加工工艺(或三维建模、仿真、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等等内容)类:

说明书30页以上,图纸根据实际情况折合成零号1.5~2张以上,另加相应的工艺文件(或图形文件、分析文件、程序等);

3)无图纸类,如纯三维建模、仿真、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编程或控制等:

说明书35页以上,另加相应的图形文件、分析文件、程序、软件等源文件;

4)纯论文类:

说明书45页以上,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5)其他类型的毕业设计参照以上类似情况要求。

2、二维图纸的要求:

1)采用常用的绘图软件绘制图形,如AutoCAD、电子图板、UG、Pro/E等等;

2)图纸绘制按国家标准进行,图框、标题栏、明细栏、图层等均采用太湖学院标准模板。详见DWG格式的图纸模板(明细栏等样式可用插入块的方式插入),其他格式的图纸仿照执行;

3)总装图图号为学生学号,同一零部件图号、名称应与装配图明细栏中的保持一致,标准件应按最新标准,标注国标代号和名称;

4)图形文件上交时,必须保存成原有软件的格式,不能保存成FTI、PDF等图片格式。

3、开发的软件、程序、三维图形或分析文件等的要求:

1)应保证文件能正常运行、使用或打开。

4、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1)合理规划说明书结构,说明书中大章节(1级标题)不易过多,内容不能过少(不要出现1级标题下只有几行、一页都不满的情况);

2)绪论不是任务要求,要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背景等,最后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3)中英文摘要要求内容一致,英文摘要语法正确;

4)合理放置正文中的图形、表格位置,不要出现大量页面空白;

5)说明书格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置,务必认真仔细阅读毕业设计模板及论文撰写规范(详见说明书模板.doc、论文撰写规范.doc);

6)说明书上交时统一保存成WORD2003格式。

5、相关资料的要求:

篇6: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全自动研磨机结构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信息:学号: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信息:副教授

报告提交日期:2010 年 4 月 3 日

1、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研磨机的种类及现状:

研磨机(lapping machine)是用涂上或嵌入磨料的研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的磨床。它主要用于研磨工件中的高精度平面、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螺纹面和其他型面。研磨机的主要类型有圆盘式研磨机、转轴式研磨机和各种专用研磨机。

(1)圆盘式研磨机:分单盘和双盘两种,以双盘研磨机应用最为普通。

a.在双盘研磨机上,多个工件同时放入位于上、下研磨盘之间的保持架内,保持架和工件由偏心或行星机构带动作平面平行运动。下研磨盘旋转,与之平行的上研磨盘可以不转,或与下研磨盘反向旋转,并可上下移动以压紧工件(压力可调)。此外,上研磨盘还可随摇臂绕立柱转动一角度,以便装卸工件。双盘研磨机主要用于加工两平行面、一个平面(需增加压紧工件的附件)、外圆柱面和球面(采用带V形槽的研磨盘)等。加工外圆柱面时,因工件既要滑动又要滚动,须合理选择保持架孔槽型式和排列角度。

b.单盘研磨机只有一个下研磨盘,用于研磨工件的下平面,可使形状和尺寸各异的工件同盘加工,研磨精度较高。有些研磨机还带有能在研磨过程中自动校正研磨盘的机构。

(2)转轴式研磨机:由正、反向旋转的主轴带动工件或研具(可调式研磨环或研磨棒)旋转,结构比较简单,用于研磨内、外圆柱面。

(3)专用研磨机:依被研磨工件的不同,有中心孔研磨机、钢球研磨机和齿轮研磨机等。

此外,还有一种采用类似无心磨削原理的无心研磨机,用于研磨圆柱形工件。

意义: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通过课题研究回顾、总结大学四年所学。在以后工作中,能更快速地提高专业技术;

(2)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使自己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锻炼;

(3)为工作时候的产品开发、改进打下基础;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研磨机机械机构的方案选择,机身与机架零件等的设计计算等;

(2)掌握其机械结构的设计;

(3)部件装备图和零件工作图绘制;

(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手段和工作路线

课程设计方法:

(1)独立思考,继承和创新

设计时,要认真阅读参考资料,继承或借鉴前人的设计经验和成果,但不能盲目地全盘抄袭,应根据具体的设计条件和要求,独立思考,大胆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地设计。

(2)全面考虑机械零部件地强度、刚度、工艺性、经济性和维护等要求

任何零部件的机构和尺寸,除去考虑它的强度刚度外,还应该综合考虑零件本身及整个部件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使用要求等才能确定。

(3)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中,多数零件可以由计算确定零件的基本尺寸,再通过草图设计决定其具体结构和尺寸;而有些零件,则需先经初算和绘草图,得出初步符合设计条件的基本结构尺寸,然后再进行必要得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再对结构和尺寸进行修改。因此,计算和画图互为依据,交叉进行。这种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4)使用标准和规范

设计时应尽量使用标准和规范,这有利于零件的互换性和工艺性,同时也可减少设计工作量、节省设计时间,对于国家标准或部门规范,一般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因此,课程设计中,凡是有标准或规范的,应该尽量采用

工作路线:

(1)市场调查

一个好的课题能使自己大学几年所学的知识有机的融合使用起来,这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不言自喻的。这些天,我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到研磨作为超精密加工的一种重要加工方法,加工精度高且应用十分广泛。研磨加工面型范围很广,几乎可以加工任何面型的工件。

(2)资料搜集

市面上有着众多的研磨机,型号繁多。常用的研磨机包括三种基本类型:标准式(双动式),摇摆式(三动式),双盘式(四动式)。此外还有专用的研磨机也比较常见。

(3)设计准备

了解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设计内容的步骤;通过查阅有关设计资料,参观实物或模型等,了解设计对象的性能、结构及工艺性;准备好设计需要资料、绘图工具;拟定设计计划等。

(4)研磨机的总体设计和零件等的设计

研磨机型式的选择;根据研磨机的用途、加工要求采用相应的方案;设计加工方式,运动形式,夹具等;

(5)研磨机装配草图设计

绘制研磨机装配草图;进行机床机身的结构设计和研磨盘的设计;校核零件的寿命;设计箱体和附件的结构。

(6)完成研磨机装配工作图

绘制研磨机装配图;标注尺寸、配合、零件序号;编写标题栏、零件明细表、研磨机特性表及技术要求等。

(7)绘制零件工作图

绘出零件的必要视图;标注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编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等

(8)编写设计说明书

写明整个设计的主要计算和一些技术说明。

4、课题研究进程计划~ 2周:接受毕业设计课题,根据课题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并进行实地考察,完成开题报告;~ 4周:确定总体方案,进行有关的计算;~11周:详细设计,有关图纸的绘制,包括:装配图和零件图;

12~13周:编写说明书;

14周:答辩。

5.参考文献

篇7: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两构件通过 点 或 线 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机构要能够动,其自由度必须 大于零。

2满足曲柄存在条件的铰链四杆机构,取与最短杆相邻的杆为机架时,为 曲柄摇杆机构 机构,取最短杆为机架时,为 双曲柄 机构。

3在凸轮机构中,当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 等速(简谐)(正弦加速度运动)运动时,将出现刚性(柔性)(无)冲击。

4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打滑 和 发生疲劳损坏。

5直齿圆柱齿轮作接触强度计算时,取 节点 处的接触应力为计算依据,其载荷由 一 对齿轮承担。

6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为 mn=mt*cosβ(写出关系式)。

7工作时既受弯矩又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转 轴。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心轴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转轴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 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按 齿面接触 强度进行设计,而按 齿根弯曲 强度进行校核,这时影响齿轮强度的最主要几何参数是 齿轮直径d。

8一对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必须满足 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和 螺旋角相等方向相反。

9.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凸轮轮廓的形状。10带轮的基准直径越小,带所产生的弯曲应力越 大。11.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联接称为 运动副。

12.斜齿圆柱齿轮以 法向 模数为标准模数。法向模数=端面模数*螺旋角的余弦 13.根据工作原理分类,螺栓联接采用对顶螺母防松是属于 摩擦 防松。14.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越 大,则该凸轮机构的传动角越大,机械效率越 高。

15.普通螺栓联接在工作时主要承受拉力,它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螺纹部分的 压溃或 剪断。16.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越 小,弯曲应力越大,弯曲应力是引起带 疲劳破坏 的主要因素。17.磨粒磨损和弯曲疲劳折断是 开式 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18.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和 小于或等于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则最短杆相邻杆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19.型号为6307的滚动轴承,其内径d= 35mm,公差等级为 零级。

二、选择题

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为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应该____________。极位角表示极位特性,压力角,其余角为传动角,传动角越大,传力特性越强

A.增大传动角 B.减少传动角 C.增大压力角 D.减少极位夹角 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A.=180-

B.=90+

C. =90-

D.= 3.链条的节数宜采用____________。

A.奇数 B.偶数 C.5的倍数

D.3的倍数 4.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____________。

A.包角1太小 B.初拉力F0太小

C.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 D.传动过载 5.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____________。

A.压力

B.扭矩 C.拉力 D.拉力和扭矩 6.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根切现象发生在 ____________。

A.齿数较少时 B.模数较小时 C.模数较大时 D.齿数较多时

7.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即使两轮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仍保持原值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压力角不变 B.啮合角不变 C.节圆半径不变

D.基圆半径不变 8.在下列四种型号的滚动轴承中,____________必须成对使用。

A.深沟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推力球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9.在计算轴的弯矩时,常用当量弯矩MeM2(T)2,式中在不变的转矩作用下可近似取为________________。对不变的转矩,=0.3;当转矩脉动变化时,=0.6;对频繁正反转的轴=1;

A.0

B.0.3

C.0.6 D.1 10.下列四种联轴器,能补偿两轴相对位移,且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是____________。

A.凸缘联轴器 B.齿式联轴器 C.万向联轴器 D.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11.题1图为卷扬机传动示意图,图中序号3所示部分属于()A.动力部分 C.控制部分

12.由m个构件所组成的复合铰链所包含的转动副个数为()A.1 C.m

B.m-1 D.m+l B.传动部分 D.工作部分

13.无急回特性的平面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为(极位角越大极位特性越强)A.<0

C.≥0

14.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是()A.实现任意预期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C.适合于高速场合

B.承载能力大 D.凸轮轮廓加工简单 B.=0 D.>0 15.在设计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出现运动失真现象,则应()A.减小凸轮基圆半径 C.减小平底宽度

B.增大凸轮基圆半径 D.增大平底宽度

16.棘轮机构中采用了止回棘爪主要是为了()A.防止棘轮反转

C.保证棘轮每次转过相同的角度

B.对棘轮进行双向定位 D.驱动棘轮转动

17.与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粗牙螺纹相比,细牙螺纹()A.自锁性好,螺杆强度低 C.自锁性差,螺杆强度高

B.自锁性好,螺杆强度高 D.自锁性差,螺杆强度低

18.普通V带传动中,若主动轮圆周速度为v1,从动轮圆周速度为v2,带的线速度为v,则()A.v1=v=v2 C.v1>v=v2

B.v1>v>v2 D.v1=v>v2

19.常用来传递空间两交错轴运动的齿轮机构是()A.直齿圆柱齿轮 C.斜齿圆锥齿轮

B.直齿圆锥齿轮 D.蜗轮蜗杆

20.选择齿轮精度的主要依据是齿轮的()A.圆周速度 C.传递功率

B.转速 D.传递扭矩

21.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A.齿面要软,齿芯要韧 C.齿面要软,齿芯要脆

B.齿面要硬,齿芯要脆 D.齿面要硬,齿芯要韧

22.开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A.轮齿折断和齿面胶合 C.齿面点蚀和齿面磨损

B.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 D.齿面胶合和齿面点蚀

23.在传动中,各齿轮轴线位置固定不动的轮系称为()A.周转轮系 C.行星轮系

B.定轴轮系 D.混合轮系

24.型号为7315的滚动轴承,其内径是()3圆锥滚子轴承5推力球轴承6深沟球轴承7角接触球轴承+宽度系列代号(可省略)+直径系列代号+内径写列代号(5的倍数)+内部结构代号 A.15mm C.75mm

B.60mm D.90mm 25.当机构中主动件数目()机构自由度数目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A.小于

C.大于

A.大于

C.小于

A.F1/F2=eC.F2/F1=eμα

B.等于 D.大于或等于 B.等于

D.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 B.F2/F1>e

μαμα26.一对标准齿轮啮合传动时,其啮合角()其分度圆压力角。

27.带传动中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则即将打滑时F1和F2的关系为()。

μα

D.F2/F1

C.30000

D.60000

三、判断题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当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为双曲柄机构。X 2.在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取得较大时,其压力角也较大。X 3.一对齿轮啮合时,其齿相互作用的轮齿上受的接触应力大小相等。V 5.在蜗杆传动中,由于蜗轮的工作次数较少,因此采用强度较低的有色金属材料 7.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传动过载。X 8.转轴弯曲应力的应力循环特性为脉动循环变应力。V 9.推力调心球轴承既能承受径向载荷,又能承受轴向载荷。X(单列球轴承仅承受单向轴向荷载,双列球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荷载)10.四杆机构的传动角是指从动揺杆的受力方向与受力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X)

11.带传动的最大应力点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处,其值近似地表示为:σ(V)

12.螺纹的公称直径为: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V)

13.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不相同,齿数Z1

四、问答题

五、分析计算题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AB=30mm,lBC=70mm,lCD=67mm,lAD=80mm,试判断该机构的类型,并说明理由。(本题6分)

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80≦70+67,且最短边的邻边作机架

max=σ1+σb2+σc。

五、1图

2.计算题33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请明确指出。

活动构件5个,平面高副0个,低副7个,所以自由度=3*5-2*7=1,其中e、f处为虚约束,d处仅仅是滑动副。

3.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必须编号明确指出。有虚约束,两处都有复合铰链,活动构件=7,低副=10,高副=0,自由度=3*7-2*10=1,由一个自由度有一个主动力,所以机构有确定的运动。

4.如题37图所示,设计一摆动导杆机构。已知机架lAC=50mm,行程速比系数K=2,用图解法求曲柄的长度lAB。

(注:写出简单的作图步骤,并保留作图线。)

5.已知图示机构中,LAB=72mm,LBC=50mm,LCD=96mm,LAD=120mm问:

(1)此机构中,当取构件AD为机架时,是否存在曲柄?如果存在,指出是哪一构件?(必须根据计算结果说明理由)

(2)当分别取构件AB、BC、CD为机架时,各将得到什么机构?

50+120=170大于72+96=168,所以 机构没有整转副,所以无论那个机构作为机架都只能得到双摇杆机构。

6.下图蜗杆传动中,标出未注明的蜗轮的螺旋线旋向、蜗轮转向,并绘出蜗杆传动中蜗杆的三个分力方向(本题12分)逆时针

7.已知在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1轮为主动轮,其螺旋线方向为左旋,圆周力Ft1方向如题31图所示。在图上标出从动轮2的螺旋线方向,轴向力Fa1、Fa2及圆周力Ft2的方向,两轮转向。轮1逆时针旋转,轮2顺时针旋转,轮2右弦,轮2圆周力向右(2图中),轮1轴向力水平向右,轮2轴向力水平向左(1图中)

8.图示一斜齿轮一蜗杆传动装置(转向如图)。(1)分析蜗杆3受力,用分力表示于啮合点A;(2)判断蜗轮4转动方向(标明在图上)。逆时针

9如下图示,一钢制液压油缸,已知油压p=1.6N/mm2,D=160 mm,采用8个螺栓进行联接。根据密封性要求,对于压力容器可取残余预紧力Qr=1.8Qe(工作载荷)。另外,螺栓材料的屈服强度为s=306,安全系数可取3。试计算其缸盖联接螺栓的直径d。(本题15分)1.轴向工作荷载fe=p*a/z=1.6*160*160/8=5120n;2.残余预紧力:fr=1.8*fe=1.8*5120=9216,则总的轴向荷载为:fa=fe+fr=5120+9216=14336n;3.螺栓材料的屈服强度为s=306,安全系数取3,则【s】=s除以s =306/3=102mpa;4.故螺栓小径为:d≧√4*1.3fa/3.14/【s】=15.25;5.查表,取m20,则螺栓分布圆直径为DO=D+2E+2B=160+2*(20+(3-6))+2B=?

10.如题35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为:z1=20,z2=40,zz3=30,z4=30,z2=50,3=20,试求此轮系的传动比i1H。

11.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40、z2=20、n1=120r/min,求使系杆转速nH=0时齿轮3的转速n3的大小和方向。

12.图示单个铰制孔螺栓联接,两被联接件的材料及厚度相同,已知该联接承受横向载荷为Ft=5000N,光杆部分直径为d0=9mm,h1=8mm

13.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反安装(宽边相对安装)。已知:径向力FrI=6750N,FrII=5700N,外部轴向力FA=3000N,方向如图所示,试求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I、PII,并判断哪个轴承寿命短些。注:内部轴向力Fs=0.7Fr,e=0.68,X=0.41、Y=0.87。(本题15分)

五、5图

14一工程机械的传动装置中,根据工作条件拟在某传动轴上安装一对型号为7307AC的角接触球轴承,如题36图所示。已知两轴承的径向载荷Frl=1000N,Fr2=2060N,外加轴向载 荷FA=880N,内部轴向力为FS=0.68Fr,判别系数e=0.68,当Fa/Fr≤e时,X=1,Y=0;当Fa/Fr>e时,X=0.41,Y=0.87。试画出内部轴向力FS1、FS2的方向,并计算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1、P2。

.15某轴系部件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支承。已知斜齿圆柱齿轮上的轴向力FA=1200N,方向如图所示,轴承内部轴向力FS1=2800N、FS2=2400N。(1)试画出FS1、FS2的方向,并确定轴承1的轴向载荷Fa1;(2)若轴向力FA方向向左,试确定轴承1的轴向载荷Fa1。.16 下图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指出该设计的错误。要求:

1. 在图中用序号标注设计错误处;

2. 在图下方的空白处标注序号,按序号列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不必在图中直接改正。看收藏的幻灯片“轴的作业”

1.端盖与轴接触且无密封,应有一定的空隙且装有密封;

2.套筒与轴承接触时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使轴承装卸不方便,应低于轴承内圈高度; 3.套筒顶不住齿轮,应使轴肩适当向齿轮内部,使套筒只是顶在齿轮上;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应该给轴分级;

5.联轴器的键和齿轮的键位置不对,两者的键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6.轴肩过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无法拆卸轴承,应适当降低高度,使其在轴承内圈内;

题六图

17.题38图所示轴系结构,按示例①,编号指出其他错误(不少于7处)。(注:不考虑轴承的润滑方式以及图中的倒角和圆角)。示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1.端盖直接与轴接 触,且无密封;

2.套筒太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3.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 5.轴无分级,致使轴套无法紧固齿轮;

6.轴肩过高,超过了轴承的内圈高度,无法装卸轴承; 7.轴承不用用键周向固定;

8.缺少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18.指出轴系中的错误结构,编号说明其错误原因。

1.此处不用键,无周向旋转构件可固定; 2.精加工面过长,使轴承装卸不方便; 3.端盖直接与轴接触且无密封; 4.无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篇8: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专业特色,工程课题,改革与实践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行一次完整的机械工程设计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的有效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对机械设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需要对毕业设计在选题方向、课题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

一、常规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选择没有本专业特色, 并且不符合专业培养需求, 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设计内容不真实、内容单一, 设计方法太片面, 设计过程不完整, 学生工程意识得不到培养, 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导致学生全方位能力达不到训练目标;三是设计内容复杂程度及难度不能达到训练要求, 学生的创造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和体现, 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效果。

二、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特征及选题原则

所谓专业特色毕业设计是指课题方向及内容选择要具有本专业特色并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其最显著特征是面向海洋工程行业的生产实际, 提出典型行业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进行训练。例如本专业设计类课题, 在选题环节上遵循面向海洋工程行业突出专业特色原则, 课题实施过程可以确保课题训练的系统性、真实性、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的完整性, 使学生得到全方位能力的训练。另外, 毕业设计采用工程实际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的训练, 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现实的工程场景, 让学生直面一些具体、活生生、错综复杂的工程问题, 以工程师的身份分析、思考, 从中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 专业特色毕业设计课题应具有海洋行业特色、工程实际性、典型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

三、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的实施

1. 专业特色毕业设计实施步骤。

(1)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及准备工作。毕业设计实训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课题的选择。课题内容的选择对设计过程是否可行及设计成果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选题工作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教师的选题工作包括课题筛选和编写选题报告。教师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学生本身知识的掌握和就业状况, 面向海洋工程领域对具有专业特色生产行业进行调研、筛选。例如调查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作为选题依据, 制定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工程课题供学生选择。比如可以选择水产加工行业、海洋渔业等行业, 课题内容可以选择水产制品的加工设备、捕捞作业机械与设备、渔货物保鲜机械与设备等,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情况选择课题, 做到一人一题。课题选定后, 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 提出设计要求,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准备工作。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前熟悉课题的设计任务、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 需要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到生产企业实地调研, 搞清课题的目的意义、课题的工程背景、功能原理以及设计思路和方法, 为后续设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 课题的实施过程。在选题及准备工作完成后, 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阶段设计工作。设计实施阶段的过程一般为:开题→方案设计→设计计算→装配草图设计→绘制工作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开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准备情况, 论证课题是否可行。开题工作是按照课题类型分组进行, 首先由学生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设计内容,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 最后小组评定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是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分为机械原理方案和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这部分内容是设计的关键。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成果, 因此, 方案设计是在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机械功能原理多种方案, 然后进行方案论证, 确定最佳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方案设计确定以后, 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装配草图的设计工作, 装配草图设计过程是系统结构设计的重要阶段, 系统中各个零部件结构型式、尺寸以及零部件之间装配和位置关系均在这一过程确定。随后进行机械总装配工作图、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编制设计说明书, 修改和完善毕业设计, 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2. 专业特色课题实施注意事项。

(1) 好课题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选择课题时一定注意课题的内容最好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实际课题, 这样能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 (2) 课题设计内容及复杂程度要符合本专业培养计划和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 这样能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到达综合训练目标。 (3) 课题实施关键阶段的指导。由于初次进行机械系统的整机设计, 学生选择课题后还不清楚设计思路及设计路线, 为了各阶段的顺利进行, 老师应给予及时和有效的专业指导, 并且把控每个关键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和设计结果, 指出修改建议与意见, 顺利高效完成设计任务。 (4) 要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机械的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设计阶段是实现创新设计的最佳时机,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例如原理方案确定, 只要论证充分、合理、有据、可行即可。采用多种途径设计, 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这一点很重要, 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多年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表明, 突出海洋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 其内容更具有工程实际性、真实性和针对性, 学生对课题充满了兴趣, 切实感到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学以致用。通过突出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 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 又能造就一批未来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尤为重要的是, 通过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训练, 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会有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起贺, 刘静香, 程鹏飞.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李景阳, 康玉辉.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和优化[J].科技信息, 2013, (21) :251.

上一篇:校史陈列室前言下一篇:学习纪监基层领导先进事迹感想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