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2024-06-06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精选14篇)

篇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与制造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等基本知识,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零件测量及生产管理等能力,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设备生产与安装、调试与维护、生产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课程体系:《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CAD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金属切割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现代加工技术》、《机床夹具设计》、《数控加工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工基础》、《三维造模设计》、《SolidWorks软件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3D打、智能制造、数控加工技术、阀门设计与制造、机床再制造技术、汽摩零部件制造。

就业方向:机加工类企业:机械图纸的绘制、车床的操作、数控加工的应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方向

该专业就业可以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缩写)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也可在机电部门从事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可从事岗位: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设计师、机械设计、机械结构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程师、销售工程师。

篇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机电工程系[专业介绍]发布时间:2009-1-9-15:56:33

一、学制:2-4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专业基本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公共课所定学习任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一种计算机语言。

(2)懂得机械工程、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了解工程中常见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学会一般机电控制的维护与维修能力。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能。

(5)具有CAD/CAM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

(6)证书要求

①英语二级

②计算机一级

③取得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钳工、车工、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等任意两个工种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

1、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

2、自动化加工过程的控制。

3、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数控程序编制与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

5、计算机操作和CAD/CAM软件的应用。

篇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我院的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主要是由创新设计工作室和制造工作室两部分组成。

创新设计工作室主要由带、带轮、链、齿轮、轴承、轴等标准零部件和减速器、内燃机、颚式粉碎机、牛头刨床等典型机械的结构组成。在该工作室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演示典型机构和零部件。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的方法对机械零部件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典型机构, 并利用现有的实物和模型进行自由搭配, 优选设计方案, 组成新的产品。如现有实物无法满足设计的新产品要求, 可以利用UG、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设计, 并画出三维装配图, 利用软件模拟该产品, 通过测试新产品的使用性能, 判断其优劣性, 改善其性能, 从而设计出一个成熟的产品。该工作室主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造工作室主要是由普通车铣加工车间、数控加工车间、特种加工车间、快速成型车间和钳工车间组成, 该工作室可以满足产品制造要求。学生在创新设计工作室完善设计之后, 可以到制作工作室自己动手将设计的产品的各部分零部件加工出来, 最终装配为设计的产品。该工作室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实行开放式运作, 采用多种运行模式, 在时间安排上, 可以采用集中安排相关课程实验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兴趣小组、创新竞赛、社会服务等。

1. 兴趣小组

学生从兴趣角度出发, 自由组合为各种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自己选题, 进行创新设计。整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指导作用。对其中优秀的设计, 教师推荐参加相关的创新设计大赛。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在兴趣小组中给学生一个完全开放的个人发展空间,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设计出很多巧妙精美的产品。如看完《达芬奇密码》后, 学生对其中的密码筒感兴趣, 参照影片中的密码筒运动原理, 巧妙的利用典型机械机构设计出新的达芬奇密码筒, 只有当密码筒中字母拼写出规定的词语时, 才能打开密码筒;看到电视中关于诸葛连弩的介绍, 兴趣小组利用机械传动中最简单的四杆机构原理设计出诸葛连弩, 该机构利用四杆机构拉动弓弦, 利用板簧的弹力将弩箭射出, 用很小的力可以实现弩箭的连续发射;看到虎门销烟的神武大炮, 学生感觉特别有气势, 参照其图片, 设计出新的神武大炮并实际加工出来。

2. 创新竞赛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定期举办创新设计竞赛, 规定时间, 规定题目, 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方式参赛。创新竞赛的题目大多是仿省设计大赛或者全国设计大赛的题目。在竞赛中学生看到了优势与差距, 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设计制造的兴趣。广大学生在创新设计竞赛的选拔与参与中, 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较高层次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将来工作实践的能力。如在无碳小车的设计中, 要求不采用其他任何动力, 只是利用小车自身所带重物的重力势能驱使小车运动拐弯, 从而走“S”形轨迹避让障碍物。可以采用多种机构实现该功能, 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与制造, 在对每种机构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身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活动, 可以培养和发现一批人才, 实行分层次教育, 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3. 社会服务

根据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的优势, 结合本地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内容。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农村闲散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 对其进行机械加工能力培训, 实现劳动力转移。二是利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的多种机械制造设备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 提供社会服务, 实现共同发展。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学院的设备互惠互利, 对部分要求时间不急、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以让学生加工, 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三是逐步面向社会承接创新设计工作, 逐步创出工作室的品牌, 打出自身的名气。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对多数高职院校而言, 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把握重点, 分清主次, 将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 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篇4: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1.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重点,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是否能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1.2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方面。课程设置体现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掌握行业技术技能特点。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专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2.1课程设置的内涵。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教学单元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各课程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各专业对本专业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开设的课程门类、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合理的课程内容。课程门类的开设指各教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前、后置课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2.2高职教育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职业教育要求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教学方法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对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就业起关键性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

3.1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机械加工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方法和协作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及机床夹具的设计、机床操作及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应用绘图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机械设备的装配、安装、调试及维修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要求。根据该人才培养目标,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了通识必修课、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每项要求都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根据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通识必修课程里,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和体育、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根据职业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里,设置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机械设备装配与维修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Pro/E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如,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机械工程产品3D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岗位技能。

3.2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实操作技能,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尝试,构建符合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分为4个课程模块,即通识课、专业课、集中实训课和顶岗实习课等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又分为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如下图:

图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其课程体系体现了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的特点。

通识课程是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基本素质。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基本素质。

专业课程开设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对应于某一行业或服务领域的岗位群,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根据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等开设,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选修课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的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立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

顶岗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4.课程设置服务于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

学生就业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地方性,是指就业的地区;二是行业性,是面对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根据学生服务的地方特色和行业进行课程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是在机械行业和其他与机械相关的行业内面对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应从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出发,开发相应的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做到面向行业岗位,面向地方特色,主要专业技术课程针对性强,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岗位技能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掌握对应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从而能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马如宏,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2] 吕岩荣;王宏启;李光宇,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3] 陈新,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合理化设置探究,《广西教育》2012年 第39期;

[4] 韦玮 俞建伟 陆开宏,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类型与课程设置探讨,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5] 郑春燕,普通高师院校GIS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6] 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寧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林淑清,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篇5: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个人简历

20在北滘桃村村做人口调查。

年的.暑假的寒假在番禺的鸿海汽车冷气维修部实习。

202月和3月在美的采购部实习。

篇6: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求职信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专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xiexiebang,是一名即将毕业山东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良好。我热爱机械设计与技术,在校期间,学习了机械制图、CAD制图、机械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金属切削与刀具原理、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设备、机电设备维修、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数控编程、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CAM、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

在课余学习了计算机知识,能熟练使用网络,快速的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且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担任网管员。于12年担任校学生会劳动部部长,在班内也是以自荐的形式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一职,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能里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追求“三明”(聪明、高明、开明)、“四人”(人格成熟、人性善良、人文深度、人情练达)的崇高境界,以智、仁、勇、精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我兴趣爱好较广,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爬山、游泳等,让我认识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自己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此致

敬礼!

篇7: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填写日期:年月日)

单位名称所在地区通讯地址 邮编联系电话请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答案前的□中打√。

1、单位性质:

□个体、民营□集体□国有控股□国有

□股份合作□股份制□外商港澳台独资□外商港澳台投资

2、单位规模:

□年产值500万以下□年产值500~5000万□年产值0.5~2亿□年产值2亿~10亿□年产值10亿以上

3、主要设备技术状况 :

2000年前□国内□国外;2000~2005年□国内□国外;

2006~2010年□国内□国外;2010以后□国内□国外。

4、本单位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本单位现有该专业技术人员数();

本单位目前尚缺该专业技术人数();

预计本企业近5年内该专业人员需求数();

预计本企业近10年内该专业人员需求数()。

5、对本地区该专业人才需求量:

对本地区目前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预测数();

对本地区近5年内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预测数();

对本地区近10年内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预数()。

6、本专业人才可能的工作岗位:

□机床的操作□数控编程□设备技术改造

□工艺工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床的装配

篇8: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肩负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责任的高职院校,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专业建设, 加快课程改革, 推行工学结合, 其关键就是要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互相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应具有“共同的专业建设目标、知识和技能互补、有效领导、良好沟通协作”的特征。

二、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意义

1. 专业团队建设是专业改革发展的保障。

专业是教育与社会的连接点,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其专业必须与社会职业匹配。而职业要求是快速变化的, 技术是更新的,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地适应职场, 调整、设置紧跟行业需求和发展的专业。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依靠校企合作组成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国家职业标准, 保证“双证书制”, 确定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和装配钳工作为本专业毕业生机加操作工三选一必选工种, 维修电工作为自由选择工种。

2. 专业教学团队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者。

团队根据职业标准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定课程形成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保证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的衔接与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无缝过渡, 在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核心课程, 紧跟时代的步伐。

3. 专业教学团队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和督促者。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实际条件“引企入校”, 总体实行1+1+1教学模式:第一年学生以“学生”身份学习, 考核采用理论加技能;第二年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学习, 教师和企业专家以“师傅”的身份传授知识和技能, 考核采用工作实习过程考核;第三年学生以“技工”身份学习, 考核以职业技工标准为要求。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适时的专业培养目标, 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标准, 科学的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管理等都需要一流的教学团队, 而且促进专业的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 密切校企合作, 保证专业教学团队职业性和开放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密切与企业的合作, 赢得企业的支持是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与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长期合作, 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2.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专业建设特别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帮助。

为使专业建设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我院由校外机械行业专家、领导、能工巧匠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对本专业改革和建设, 特别是团队建设起指导和咨询作用。

3. 合理有效的人员配置, 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具体来说, 应做到: (1) 铸造优秀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 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加大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从机械制造专业群中选拔专业理论扎实、学术水平过硬、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 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 掌握行业技术最新动态。 (2) 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形成“双师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中既有校内专任教师, 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形成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及专业团队整体的“双师结构”。团队成员技能互补, 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上趋于合理, 整体上形成强势。专业教师执教优秀、教研教改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 通过与企业进行机械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服务, 积累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强化企业工作经历。团队组织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培训, 获得高职教学技能。

4. 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树立团队意识, 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队作为一个整体, 成员应该具有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理念上坚持平等沟通、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专业带头人必须体现学术为主行政为辅两种管理权力的融合, 在尊重成员权利和个性基础上实施有效管理。我院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 建立了诸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目标考核和激励、专业改革方案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老中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同时为团队成员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包括专兼职教师培训和进修、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使成员个体目标和团队整体目标相一致, 提高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和水平, 保障可持续发展。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缩影,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长期战略, 必须通过各种途径,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探索, 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李光寒,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4)

篇9: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 实训室

高职生处于本科生和中职生之间,其专业培养目标不能走极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高职生侧重于制造,但又要掌握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侧重于企业一线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但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提升的需要,为此,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建设相应的实训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企业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室建设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顾名思义既要懂得制造又要懂得设计,不同学历层次对这两个方面有不同要求或同一要求有不同的程度。

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增加与扩招,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入校高职生标准在降低,其文化基础素质在降低,给高职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组合课程体系,大力建设实训室。

“工学结合”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及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模式。

工学结合基本内涵是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基本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具体表现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途径,将学校的学习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又要在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课程体系深入改革基础上的培养模式,是一种依赖于雄厚实验实训条件的培养模式,是一种需要大量“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模式。

2、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用技能、专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深化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加速“双师型”师资培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其中,实训室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作用。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强大的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而且能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前题。只有依托实训室、实训基地,才能深入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广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才能以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教学。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顶岗技能的重要载体。有了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才能营造全真的实训环境,将“工厂”建到院校;才能使学生在大量“做”的过程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真实产品的加工或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也是锤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制定建设方案、确定功能设置、研制和选配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等,可使专业教师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厚实工学结合产教研结合能力,满足教师更新知识的需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吸引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实训室、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生产性设备、具有生产性功能和技术服务内涵,企业才能让学校加工产品、培训员工、共同研发,职前学生的培养才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职后员工的培训才能针对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薄弱环节开展。学校体现出为企业服务的本质,有能力为企业解决实质性的人才、技术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形成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向纵深发展。

二、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室建设应能满足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需要

(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机械设备维修》、《机床设备电气控制》、《AutoCAD》等。

(2)专业核心模块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创新设计》等。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建设的实训室及功能:

拆装测量实训室:《机械制图》零件测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一般测量;力学性能实训室:《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训;液压实训室:《液压传动》实训;工艺工装实训室:《机床夹具》、《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工与电子》、《机床设备电气控制》实训、机械设计实训室:《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实训;钳工实训室:工具、量具的使用;机加工实训基地:《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数控加工基地:《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如此等等。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基本简历
姓 名: YJBYS 国籍: 中国 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汕尾 身材: 168 cm 53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机械设计/制图/制造:产品开发、模具工程师、
工作年限: 5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X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8 ~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产品开发工程师 
工作描述: ①与客户进行技术协商

 

②把从客户得到的信息反映到相关生产工序中,协助生产提供技术支援.

③根据生产情况决定需外注的部品,并提供外注商相关的技术支援

④对外注商进行管理评价

⑤制作整套模具的加工流程

⑥定制相关的加工工艺

⑦作成相关的模具、电极、治具模型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09-07-01
所学专业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2 2011-03 日本XXXX总部 产品开发技术    
 
语言能力
外语: 日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内容:

 

1. 具有扎实的读图能力

2. 熟悉大型压铸模具构造、加工流程、加工工艺

3. 熟悉绘图设计软件如:CATIA,CAD,PRO-E,MASTERCAM

4. 有一定的`日语会话能力,能与日方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

5. 能熟练运用三次元测量仪和其它测量仪器把握产品情况

6. 擅长对材料入库到产品出荷以及售后质量保证的整个过程的品质管理

7. 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

8. 能熟练应用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详细个人自传
  有四年多的日企工作经验,曾赴日学习其先进技术,对于模具行业较为了解。能独立处理分析解决问题。本人喜欢学习新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在工作的同时,修完本科课程并取得证书。接着又自学了日语,现在已能用日语与日方人员进行基本交流。现希望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篇1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月至207月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专业: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CAD/CAM设计制造软件、机械设计工艺基础、塑料模、公差、电子电工、液压传动等;

获得证书:毕业证书、CAD绘图中级证书、英语二级证书、office办公软件中级证、数控机床操作中级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AutoCAD、Pro/Engineer等设计软件,office办公软件;会MasterCAM制造软件;略懂CorelDARW设计软件;有一定的.机械工艺设计能力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熟悉钣金件机械加工工艺;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容易接受新知识、动手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希望能成为贵公司一员,为贵公司出一分绵力!

篇1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将传统的“机械制图”、“ AutoCAD”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得量”合并为“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一门课程,使经典的工程图学知识与现代绘图手段结合起来。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内容合为一体,形成“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测绘”新课程,减少了内容重复。增设了综合性与设计性较强的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如CAD/CAM。

近三年,《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测绘》、《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准备》、《机械设计与制造软件的应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6门课程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给其它课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我专业认真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利于教学”为原则,从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1)积极选用近三年省部优以上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材或规划教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选用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

2)积极提倡教师自编教材的同时,严格自编教材的立项、编写等工作,自编教材进行严格的审查。组织教师编写出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完整的教材体系。2011年完成了《Autocad教程》的编制。计划在2012年,完成《机械图纸的绘制与识图》的教材整合编制。

3)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编写三门工学结合的立体化的特色教材。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篇1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三联动、三融合”培养模式的内涵

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及学校办学层次,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江苏机械制造企业, 着重面向徐州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掌握机械辅助设计、制造、生产管理方面专业知识, 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 能从事机械设计、工艺工装设计、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逐步形成了“三联动、三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联动”即学校、企业和行业三方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三融合”即培养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群能力融合, 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融合, 课证融合。

该模式实施过程:前5学期中除第1学期企业岗位认知实习外, 均为校内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教学。第1、2、3学期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行业通用职业能力, 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平台课程;第4学期培养学生专业方向职业能力, 主要开设职业方向课程;第5学期主要开设拓展课及毕业设计, 第6学期为就业实习。第5、6学期培养学生专业方向综合能力, 最终实现双证融通和培养目标。

二、“三联动, 三融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对机械岗位群工作任务和相关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确定机械岗位群行业通用职业能力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职业能力, 根据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即根据行业通用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平台课程, 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建设成果, 根据专业方向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

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 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即构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实践专家的成长规律, 安排课程设置先后顺序, 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完善, 如表1所示。

三、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 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线, 确定“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5门课程进行校级重点建设, 与徐州机械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条件的项目课程。目前5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件、校本教材及网络课程成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 并付诸实施。

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为例。首先, 应进行课程调研。召开三方人员组成的实践专家座谈会, 研究数控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 确定数控加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其次, 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专家的成长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 从新手到行家, 选择或设计项目载体, 且载体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 项目的数目不宜多。基上述理念, 该课程设计了台阶轴的编程与加工、成型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和型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四个项目。第三, 进行项目的教学详细设计。

该课程在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教学分为工艺规划、程序编制、零件实际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 学做合一。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 结果评价为辅。课程结束后, 学生经后续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强化, 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可达高级工水平。

此外, 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战场, 目前均实施项目教学。确定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实训 (绘图员) 、机械加工实训 (车工中级) 、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 (数控高级) 、机械CAD/CAM (机械CAD应用师) 为课证融合课程, 课程结束时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有关职业标准要求, 可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校内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 校外就业实习学生已是企业的准员工, 培养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要求, 联合培养学生变为现实。

四、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有硬件作支撑才能实现。为此, 学校投资300余万资金建设机电工业中心, 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硬件要求。在建设实训室时, 原则是专业群资源共享与课程建设相对应, 以避免实训室利用率不高。硬件是基础, 软件是灵魂, 为此我院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 采用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教学环境融合企业职场环境。 (2) 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技能训练项目载体, 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实训, 实现了教产结合, 合作育人。 (3) 定期举办机械技能大赛, 以赛促学,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依托工业中心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上述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近两年, “机电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为我院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子项目通过验收, 获得专家的肯定;校级以上各类项目立项12项, 多次为企业承办机械维修技能大赛和员工能力提升培训, 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面对当前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问题, 可通过三方联动,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的途径加以解决, 变顶岗实习为就业实习。因此机电学院成立了三方合作办公室, 专门负责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的工作, 目前, 已开拓就业实习基地10余家。我院与徐工集团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协议, 每年组建“徐工班”, 接收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学生就业实习, 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

实践表明, 实施该培养模式, 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双证书率100%, 学生高级职业证书获取率90%以上, 60%以上的学生至徐工集团工作;且本模式可实施性强, 利于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育人就业实习方式受到企业欢迎, 解决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为满足企业机械高技能人才需求, 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探索并实践了“三联动、三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内涵、课程体系、项目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表明, 该模式可实施性强, 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解决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三联动,三融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

[2]胡运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10) .

[3]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17) .

篇14: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 人才培养 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84-02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许多企业中的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催生了许多新的岗位和新的岗位群。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机械专业,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及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企业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广西制造业紧密结合,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生的岗位设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的企业既有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和广西玉林正方机械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调研采用走访企业、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了区内外近100家企业和近三年从事机械行业的机制专业毕业生,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面向高职机制专业的企业工作岗位。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技术力量比较雄厚,负责产品研发的技术部门人员组成基本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少数优秀的高职生通过努力凭借自身才能也可成为其中一员。其生产车间拥有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主要能力要求是先进技术应用和操作技能,对工艺、品质和生产管理人员、高技术高精度设备操作和维修员等工作岗位人员需求量大,需要高职机制专业学生承担企业车间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走技术工人的上升路线,这些企业一般都设置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或工种大师→全能大师或主任技师)的上升通道。此外,高职生的另一上升通道是基层管理人员,从技术工人到班长、工段长、部门经理等。

对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机制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场所也是生产一线,主要工作岗位是生产和加工工艺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这些岗位要求操作能力较强,专业知识面较广,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此外,从近三年机制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来看,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比较宽泛,制造业的工作均有参与。对于非机械制造业,本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设备维护、调试等工作。对于机械制造业,本专业的就业面可以覆盖“产品设计→产品实现→技术服务”的全过程,其中约80%的学生参与产品实现阶段的工作,2%的学生参与产品设计阶段,8%的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阶段,这些都与企业提供的适合高职学生工作岗位相对应,大多数学生都在企业生产一线承担技术工作。

综合以上,高职机制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车间生产一线的机械加工工艺员和品质管理员、技术部门的绘图员、设备管理员、高技术高精度设备操作与维修员、现场生产组织与管理员等工作。

(二)岗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企业要求其具有机械识图能力,熟练操作计算机绘图,熟悉各种机加工设备的操作和常规要求,熟悉机械加工工艺、制造行业质量检验及管理,熟练使用各种计量器具,熟悉技术资料文件档案的分类管理,熟悉电脑办公软件操作。此外,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心强,自我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可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轮换,成为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80%的学生参与产品实现阶段,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企业对产品实现阶段的车间生产一线工作岗位群的能力、知识要求,如图1所示。

二、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近几年的调研与分析总结,本专业的学生首次就业的岗位多数是生产一线工人、机械设备操作、维修类岗位。工作一两年后,多数学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渐能够独挡一面,上升到技术员、现场工程师等岗位。因此,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我院自身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实现阶段服务,也就是培养现场工程师和机械工艺师,其核心能力是工艺实施能力,同时需要培养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熟悉机械设计与制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了解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能够迅速融入现代制造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制作以及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进行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改造、机械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和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对应企业岗位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根据专业定位及产品实现阶段的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岗位群的岗位设置和岗位任务,在充分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等要求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艺实施能力为核心,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的职业化三级递进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

(一)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实现阶段的岗位群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实施、设备管理与维修、设备操作与加工、现场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以企业高压喷油泵加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图纸分析过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制定过程、工装设计过程、生产加工制造过程,制定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设计与实训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对接。endprint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做了充分调研。55%的企业认为机制专业学生应具有机械冷加工工种(车、铣)证书,61%的企业认为应有工具、维修钳工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有数控操作证书,46%的企业认为应有电工证书,59%的企业认为应有CAD软件证书。因此,在CAD软件应用、实用电工理论与技能、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加工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等课程中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为实训载体,增强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南宁某企业生产的高压喷油泵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载体。在机加工技能实训中,通过泵体及相关零件加工,认识工艺文件及专用工装,熟悉工种工艺,并掌握机床操作技能。在制图、材料、公差综合实训中,通过对高压喷油泵零部件测绘,学会零件选材与精度设计,会正确使用几何量具及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中,通过设计泵体零件三孔钻专用机床的主轴箱,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熟练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泵体零件的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泵体夹具,通过亲身体会找出设计缺陷,获得设计与制造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工艺实施能力。企业真实案例高压喷油泵的融入,为专业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教学载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四)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企业精神、企业标准、企业质量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与南宁某企业合作,开设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课程,并将该课程融入到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在实训中引入企业设计标准、质量审核标准与6S管理,要求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按照企业流程,从产品开发与立项阶段、手工样件阶段、工装样件阶段到批量制造,制定APQP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成工装设计与加工,既培养了学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严谨作风等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技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才能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3)

【作者简介】伍咏晖(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及教学。

(责编 丁 梦)endprint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做了充分调研。55%的企业认为机制专业学生应具有机械冷加工工种(车、铣)证书,61%的企业认为应有工具、维修钳工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有数控操作证书,46%的企业认为应有电工证书,59%的企业认为应有CAD软件证书。因此,在CAD软件应用、实用电工理论与技能、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加工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等课程中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为实训载体,增强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南宁某企业生产的高压喷油泵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载体。在机加工技能实训中,通过泵体及相关零件加工,认识工艺文件及专用工装,熟悉工种工艺,并掌握机床操作技能。在制图、材料、公差综合实训中,通过对高压喷油泵零部件测绘,学会零件选材与精度设计,会正确使用几何量具及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中,通过设计泵体零件三孔钻专用机床的主轴箱,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熟练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泵体零件的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泵体夹具,通过亲身体会找出设计缺陷,获得设计与制造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工艺实施能力。企业真实案例高压喷油泵的融入,为专业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教学载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四)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企业精神、企业标准、企业质量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与南宁某企业合作,开设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课程,并将该课程融入到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在实训中引入企业设计标准、质量审核标准与6S管理,要求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按照企业流程,从产品开发与立项阶段、手工样件阶段、工装样件阶段到批量制造,制定APQP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成工装设计与加工,既培养了学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严谨作风等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技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才能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3)

【作者简介】伍咏晖(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及教学。

(责编 丁 梦)endprint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做了充分调研。55%的企业认为机制专业学生应具有机械冷加工工种(车、铣)证书,61%的企业认为应有工具、维修钳工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有数控操作证书,46%的企业认为应有电工证书,59%的企业认为应有CAD软件证书。因此,在CAD软件应用、实用电工理论与技能、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加工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等课程中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为实训载体,增强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南宁某企业生产的高压喷油泵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载体。在机加工技能实训中,通过泵体及相关零件加工,认识工艺文件及专用工装,熟悉工种工艺,并掌握机床操作技能。在制图、材料、公差综合实训中,通过对高压喷油泵零部件测绘,学会零件选材与精度设计,会正确使用几何量具及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中,通过设计泵体零件三孔钻专用机床的主轴箱,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熟练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泵体零件的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泵体夹具,通过亲身体会找出设计缺陷,获得设计与制造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工艺实施能力。企业真实案例高压喷油泵的融入,为专业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教学载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四)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企业精神、企业标准、企业质量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与南宁某企业合作,开设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课程,并将该课程融入到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在实训中引入企业设计标准、质量审核标准与6S管理,要求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按照企业流程,从产品开发与立项阶段、手工样件阶段、工装样件阶段到批量制造,制定APQP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成工装设计与加工,既培养了学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严谨作风等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技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才能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3)

【作者简介】伍咏晖(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及教学。

上一篇:二级教师个人总结下一篇:公司怎么交社保?我是人事新手,公司准备帮所有员工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