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声乐教学心得

2024-06-26

小学生声乐教学心得(精选10篇)

篇1:小学生声乐教学心得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很多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关于唱歌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所遇到最普遍的唱歌问题是:唱歌跑调,唱歌拍子跟不上,唱歌气息不够用,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次培训,陈新教授的细致到位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

一、通过视听形成音乐歌曲在思想中的认识。学习新歌时要反复多听几遍,来达到让自己很熟悉歌曲节奏旋律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美妙动听的歌声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练好的,使学生整个身心放松,避免学生因为过于兴奋而引起高声喊唱。

二、低年级段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正如陈新教授所说的:“歌唱姿势实际上是让学生建立一种协调、平衡、稳定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是在稳定的心理和身体状态的基础上,练习歌唱气息,实际上歌唱中的呼与吸就是一种力量平衡与协调。

三、初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人们常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虽有夸张之处,但却说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义。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都要起作用。在教学中,让儿童找到就是闻香味时的感觉,吸气实际是一种打开腔体的放松,反过来讲放松就是歌唱吸气。呼气实际上是发声的开始,需要吸气器官、呼气器官、和吐字器官的协调配合。

四、发声练习与咬字吐字训练。初步练习发声时,多以哼鸣及一些母音练习,容易使音高的位置集中向上,通过多次体会感觉,可以收到一定效果。歌唱的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上颚、下颚与喉头的稳定关系,从而形成上下统一的气息,而获得良好的共鸣。平时坚持讲普通话,掌握正确的发音,多用“a、o、u”的母音进行训练儿童,歌唱与吐字清晰、自然为主要要求。歌词的咬字、吐字、归韵以及换气等,只有通过演唱作品时才能顺利的解决这些问题,使之变成自己的技术、技巧,演唱作品也是培养训练音乐感觉的最佳武器。

篇2:小学生声乐教学心得

xxxx年三月,琼山海韵合唱团一成立,我就报名加入了,从此也改变了我。在团里,从成立到现在,每周六小时的正规训练是我们不变的约定。陈新老师说,声乐是用脑和用心来歌唱,在经过三年的用心体会,用脑改变思维,直到去年,也就是xxxx年初才掌握气息的运用。

虽然掌握了如何吸气呼气,唱歌也会用头声,也是所谓的无喉歌唱,可是,总感觉声音暗淡无光无泛音,就是陈光辉老师说的不“嗡”,也不传。先前以为是音区或者这个字音的原因,但是又发现不对啊,为什么人家歌唱家唱的那么响亮有力?我想,这应该是技术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困惑也一直在困扰着我!

直到xxxx年5月21~22日,受张德美会长之邀,陈光辉老师来海韵给我们进行零距离面对面的训练,这些困惑才云开见日,一切豁然开朗。这是我最难忘的日子!

篇3:高三声乐教学心得探讨

一、高三声乐学习特点

高一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 教师到教室等学生来练声, 主要是音阶练习和一些程度较浅的歌曲, 如《摇篮曲》、《半屏山》、《嘎达梅林》、《大海啊, 故乡》等, 视唱课上让学生把要学的歌曲谱子当成视唱来唱。高二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能唱程度较深的歌曲并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三阶段是一个全面提高的阶段。学生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文化课实践相对减少, 专业课时间相对增多, 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高考的科目练习;第二,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第三, 学生很少自主的唱美声歌曲, 而倾向于通俗歌曲,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学生所学课程多, 而通俗音乐朗朗山口、简单易学、流行速度快, 能很快被学生接受。

因此, 针对高三声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弊端, 有效的安排课堂教学, 对高三学生声乐学习以及高中声乐课堂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三声乐教学心得

1. 教学方式改革

首先,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最大特点, 即因人而异的实施教学。在哲学思想上体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问题, 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进行教学。因此, 尤其对以声乐为专长并作为高考专业科目的高三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 “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且应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

其次, 实践和理论并重。仅以我现在所带要考取学前教育专业的高三学生声乐教学为例,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有所了解的前提下, 学生不仅仅是通过声乐课学会唱歌就合格了, 在各项综合素质的条件要求下, 学生必须了解与声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并对声乐有全面的理解。理论指导实践, 只有在正确声乐理

方回归到了人的原始状态——平等, 最终在肉体和灵魂上真正达到了统一。

四、结语

特蕾莎这一形象实质是昆德拉留给人类的希望。在动荡的社会, 在饱受战乱摧残而异化的社会, 昆德拉通过塑造特蕾莎这一形象最终冲破一切异化世界直至找到生命的出路——回归本性从而步入灵肉统一的理想世界, 不仅坚定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更给人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然而, 由于时代、社会的局限, 昆德拉只能将本性回归之路定格于回归乡村、自然。在当下这个和平年代, 昆德拉留给人类的希望与出路依然光彩夺目, 只不过人类回归本性之路变得更加宽广,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纵然实现理想之路布满荆棘, 但只要坚持信念, 坚持人的本真状态, 不懈奋斗, 希望就在前方!

论的指导下, 学生的声乐实践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 互评教学不可忽视。互评教学, 即在声乐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相互评论, 相互交流的学习活动。互评式教学的优点是多方面的:第一, 促使声乐教师更加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 发现学生在学习上问题以及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一对一”教学或其他教学方式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第二, 互评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可以使教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第三, 不仅对学生有声乐启发作用, 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声乐鉴赏总结的能力。此外, 由声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实践, 对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进行相应的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

2. 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 在声乐教学的备课中, 教师应注意设计与教学相关的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有利于课堂以“探讨”的形式进行,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美声”课堂教学的备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反思:学生的美声歌唱能力如何?学生的美声歌唱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对美声唱法基础理论是否熟悉或有所了解?如何进行美声课堂的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此, 教学就会是一个生动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不仅能在“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 更能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下实现教学目的。

3.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有机结合

声乐教师应都有所了解: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虽然风格各异、要求各异, 但是都有共同的发声规律, 即对“呼吸”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声乐教师都会说用“气”唱歌, 讲的就是呼吸、气息。这种呼吸方法具体到用横膈和腹肌互相配合进行呼吸控制气息, 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示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非常重要, 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声乐学习前途。因此, 对于如何进行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有机结合,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 美声唱法。采用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 要求充足的呼吸, 情真意切的语言和集中而致远的音质。第二, 民族唱法。要求甜脆洪亮的嗓音, 富有韵味的行腔, 并伴有形体表演。第三, 通俗唱法。要求亲切自然的吐字咬字, 富有感染力的语气, 通俗化的内容。

总而言之, 声乐课是高中特长部音乐班学生的必修学科, 对于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学生来说, 一个高效率的声乐课程教学对其以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提醒高中声乐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在声乐教学领域画出一抹绚丽的色彩!

摘要:声乐是歌唱的音乐, 如何加强声乐教学自身建设, 完善音乐课程体系, 推进美育的发展, 是摆在声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文根据高三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 对声乐教学的心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三,声乐教学,心得

参考文献

篇4: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优势;途径

声乐集体课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声乐课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多年来,声乐课堂一直沿袭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专业的扩招,师生人数比例失衡,教师不堪负荷,随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其音乐课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对音乐生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培养观念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仅靠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完成的。基于这种理念,很多高校在原有一对一的个别声乐教学模式上开设了声乐集体课,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就成了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声乐集体课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演唱和教学的双重能力,使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既能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又能了解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并对声乐教学法在集体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学习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使高校声乐教学由单一的课程结构向综合性素质教育转变,由单一的技能“个性”化,向人文艺术学科“共性”化转变,这符合当前音乐教育的全新理念;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使声乐教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完善。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使小课堂与大课堂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了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声乐集体课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歌唱技能训练水平和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基础,且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声乐集体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率。声乐集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从老师对别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意识到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意识不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达到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为了适应声乐集体课教学,不仅要充分运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声乐集体课的开设,在一定意义上节省了教学资源,又可以把声乐这门学科与其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堂,正确有效地采用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声乐集体课有个别课所不具有的优势,(1)集体课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师在数量上和教学时间上的成本投入,对缓解学生多、师资少、教学任务重的矛盾,起到一定作用;(2)它的上课方式,集体参与,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它的回课方式是小演唱会的形式,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加了学生艺术实践机会锻炼了学生实际演唱能力;(4)它的教学评价方式督促一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效果,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全貌。为了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注意的规律,引发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具体途径如下:

1.温故知新。教师在讲每一节课时,都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新内容,而新内容又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使学生维持持久的注意。所以,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真备课,做好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教材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例如:讲“气息运动”的时候,教师必须在学生知道“保持气息”“气息的支点”的基础上而去讲解、训练。不然,歌唱的气息就会浅而浮,胸腔和喉咙就会僵硬。

2.利用刺激物。刺激物可以用来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上集体课,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长时间地专注于老师的讲课,所以,老师必须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注意。根据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理,教师在讲课时,声音不能太小,强度要适当,要使学生都能听清,教师在范唱和在处理歌曲时,声音力度和响度的布局、乐句或高音的处理,快或慢的处理都要有突出的效果,这样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背景中特别突出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的道理,教师在讲到疑点、难点时,要加强语气或提高声调。另外,活动的变化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语调不要平铺直叙,语气和语调要有所变化,并给以恰当的手势,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如:可以采用集体回课和个别回课方法,也可以采用讲评法和讨论法,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当学生不注意听课、开小差时,教师可以突然停止讲课使教室暂时肃静,这种突然肃静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3.布置作业要创新。教师布置作业可用“抛锚式”的方法。如:提出下次所需回的课和要讨论的课题,然后,教师印发、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和讨论;教师也可提出课题,让学生课后自行多方面地去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这样做,学生的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作为主教教师也应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教师的知识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均衡扎实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要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要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来武装自己;要做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可能将学生引向宽广的未来之路;才可能指导学生获取所需和应获得的知识;才可能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去把握课堂教学,并且时刻以声乐的线索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声乐、体验声乐的积极性。

总之,认真的搞好声乐集体课的课程建设,是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不断探索实践的精神,去搞好声乐集体课的课程建设,是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声乐集体课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高校特有的声乐教学体系,提高声乐学科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3年第三版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篇5:中专声乐教学点滴心得研究论文

一、老师本身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具备声乐整体教学的概念和意识

中专的学生是一个还未经过有关声乐知识专业指导和训练的群体,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声乐的教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而声乐的教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声乐的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且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需要老师将声乐知识中每一项关联的要素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比如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就需要学生们在能够掌握到发音、情感、呼吸等要素的情况下才能将作品完美的表达出来。

(二)具备专业的鉴别能力

在声乐的教学中,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以声音来表达,然后让听者进行声音上的感受,作为教育者来说,教育者听觉上的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听觉鉴别能力,同时更要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声音是一个抽象的元素,学生们在练习或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准确的鉴别,通过声音的感受判断学生们掌握声乐知识的程度,和自身存在的欠缺之处。

(三)具备挖掘学生自身潜力的能力

声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质和潜力,而一个人虽然具备着潜力,但是如果没有伯乐的点拨,那么这个人的潜力可能就会被永远的埋没下去。声乐的教学也是如此,在中专学生中就会存在着巨大潜力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这种挖掘学生潜力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知难而上的精神,不断的挑战自我,作为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潜力,不断的激发学生们身上的这种优势,鼓励学生们坚持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声乐知识中的美好。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心得

(一)以学生们为主体,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都需要以学习兴趣为基础,才能让学生们尽情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作为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声乐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状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时刻以学生们为中心进行声乐教学,实现学生们为主体的地位,逐步的培养学生们学习声乐的兴趣。比如在感情投入的这一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以《红梅赞》为题,将课堂留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这一曲目中的感情,然后通过随机检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利用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把曲目演唱或表演出来,再让作为听众的学生们进行评论。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老师给学生们留有思考和感受的空间,第二就是学生们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并加以运用,不但带动了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容易掌握抽象的声乐知识。

(二)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计划的互动课堂,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提问当中,有什么创意性的意见或见解可以进行采纳,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增设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声乐知识的要点。比如老师让学生们提出他们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后如果能够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就可以进行采纳。例如考验学生们声乐知识的创造力,可以以竞赛形式来体现,班级中以小组来划分,每组都可以自制题目,竞赛的内容以表演或演唱的形式进行,最终以小组进行投票,评判的标准要以作品的新颖和独特性为主,并要包含所学的声乐知识及技能。通过这种互动,不但激发出了学生们的竞争力,还能让学生们在准备比赛节目时激发出创作灵感,从而不断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声乐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利用新媒体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中专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一个比较稚嫩的阶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所见到的和领悟到的知识范围存在着局限性,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老师进行主观的引导,声乐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的过程,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狭义范围上的,需要老师利用媒体资源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在这个社会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音乐这一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元素,古典、流行、等音乐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不同种类的音乐就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老师应该利用媒体资源搜索到不同种类的曲目,要抓住每个音乐中的特点,展现给学生面前,通过不同种类的音乐不断的丰富中专学生知识的视野,让他们积累到更多的元素,从而激发出声乐的创作灵感。

三、结语

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是一种抽象艺术的教学,在中专声乐的教学中,需要声乐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需要具备开发学生自身潜力和专业鉴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要认识到整体性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课堂中实现以学生们为主体的课堂,不断的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激发出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声乐教学的最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建秀.我在声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黄河之声,,11(8):49-50.

[2]李晨.关于声乐教师的教育创新、素质及实践教学中的若干心得[J].大众文艺,,02(10):276.

篇6:小学生声乐教学的方法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首先,对于初学声乐的小学生,站姿要“顶天立地”的感觉。这样含胸、挺小肚子的坏毛病也就克服了。

其次,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学生往往单独练习吸气时可以吸下去,但在唱歌时容易出现两种坏毛病:

第一是张开嘴就把气全部放完,控制不住。

第二是憋住用不上气,憋的胸闷。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用“气吞山河”的感觉。以上两点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

二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三是“穿针引线”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先用细小的声

音把声音的高位置、亮点找到,然后声音发扬光大,寻找更好的共鸣。在后从学生唱的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

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五是苦和笑的感觉,在声乐教学中启发作用是不可轻视的。学生唱高音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位置问题。没有高位置,唱出来的高音是没有质量的,用苦或吸鼻子的感觉歌唱,对找到唱歌高位置有很大的帮助。而笑能帮助鼻腔、口腔、胸腔的打开。只有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打开才能获得更好的共鸣。

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动人。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

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的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

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

篇7:小学声乐社团教学计划

一、训练时间:

每周3次,分别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中午12点半。

二、训练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三、训练目的: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少儿歌曲,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使学生初步建立唱的概念,从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四、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的姿态。

3、少儿声乐歌曲。

五、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声乐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进一步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扩大音域,咬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2、音准训练。

3、节奏训练。

篇8:小学生声乐教学心得

关键词:民族传统,继承,声乐教学,小学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各有特色,拥有属于本民族自身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可以说是一项创新之举。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奠基部分,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对未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传统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声震林木,到唐诗宋词的吟诵,到宋代的说唱和元代的散曲,明清的戏曲,经过了不断的演化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声乐演唱形式。与此同时,在受到西方声乐文化的传入影响下,音乐教育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民族语言有机整合在一起,促使民族声乐在以往的高度上再上一个台阶,产生了更多新式风格,出现了一系列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演唱家。可以说,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必须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对民族声乐传统继承和弘扬同样需要借助教育途径实现。所以,加强对小学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传统继承和发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研究和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1 声乐教学中的民族传统继承

声乐是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的表演艺术,曲目的演唱对于演唱者的功底和声音技能要求较高,不仅需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表达出曲目的内涵,同时需要将曲目中的文化内涵深化,带给听众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所以,声乐艺术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还是一种对声乐民族传统的继承,通过专业的声音技能,来描述作品内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受到民族传统美学思想和审美习惯的影响,加之在政治、经济以及民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累积下来,形成一种更为独特的文化特色。①由此不难看出,在声乐演唱中加入传统民族文化,应该是一种演唱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又不会出现等同的现象。声乐演唱的基础是技术,而艺术则需要在一定专业的技术之上,才能进一步获得进步。在小学声乐教学中的民族传统继承,也就是让学生更为充分地掌握技术,并且能够运用自身的演唱技术去表现艺术内涵,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特色。

总而言之,声音的技巧主要是依据科学发声理论,借助一系列的科学方法以及系统训练才能实现。这种科学的方法就是指在充分了解人体发声结构后,结合实际需要,设计更符合人体发声规律的方法。②人类发声的科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相同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创新和完善,加上在一些声乐比赛中对唱法的划分和改造,逐渐将这种美声和民族划分理念渗透到小学声乐教学中,对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我们当前的声乐教学理念,促使声乐民族教学受到严重束缚,教学模式逐渐僵化,难以更为充分地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声乐人才培养单一和局限。③就美声和民族本质划分依据来看,均是在同样的科学方法基础上衍生的,只不过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不同艺术风格,划分依据不应该是一种唱法的分类。Bel canto传入国内对我国的声乐教学影响较大,其本意是指美歌,并非是指一种唱法,美声唱法只是一种翻译后的结果,Bel canto相较于我国传统声乐演唱,在技术上有着众多的共性,同时也是科学歌唱所在。如果将美声和民族依据发声方法进行划分,可以看做是一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将声乐演唱的技术和艺术胡乱地整合在一起。尤其将其依据唱法进行划分,并不是一种声乐民族传统的继承,对于声乐民族传统的继承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小学声乐教学来讲,由于自身年龄较小,所以在学习声乐演唱时候,教师将这种声乐教学局限在唱法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演唱潜力激发存在严重的抑制作用,很难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声音表现方式,甚至在教学曲目选择中十分不合理,表现性不强,同小学声乐教学目标相背离。④

2 整合科学发声方法和民族语言

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所以衍生出来的文化特色以及语言上存在一定差异。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主要是建立在传统民歌、戏曲以及歌舞基础上逐渐演化的艺术。在声音上要求清脆、甜亮。在演唱上要求声随字发,在演唱过程中讲究其中的韵味,充分展现表演者内心的情感。这些对传统声乐艺术表演的要求,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组成了传统声乐艺术审美特点。⑤传统声乐表演中,对于语言的要求较高,注重重字发音,经过传统声乐艺术漫长的积累,对于声乐演唱的研究基础同样十分丰富。除此之外,在传统声乐艺术演唱中,要求语言发音清楚之外,还需要运用各种语气、语势等手段,将其结合到发声中,从而更为充分表达演唱内涵。在小学声乐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歌唱技巧问题,培养学生对声乐演唱技能的掌握,需要在注重发声方法训练的同时,更为灵活运用吐字技巧,有机整合声乐演唱技巧,从而完整地呈现在民族声乐艺术表演中,为声乐民族传统增添别样的风采。总而言之,在声乐民族表演中,不仅需要做到吐字清晰,还需要保证气息通畅,做到字声统一,能够将情感注入其中,更为充分地表露曲目中的文化内涵。⑥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疆域广阔,不同的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民族风俗多样,相应的声乐发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看来,声乐民族传统中的艺术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将民族声乐带向更广阔的舞台,不仅需要做到普通话演唱民族风格歌曲,还需要将方言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更为充分地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两相对比下,运用方言进行民族歌曲演唱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不仅是对声韵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民族特色的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也正是基于这种多民族文化特色,才汇聚成民族声乐传统艺术演唱的多样化风格,形成了一个绚烂多姿的声乐艺术风格大家庭。

3 在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如果离开了传统,那么文化将会逐渐枯竭,直至消失。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特色,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如果一成不变都将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民族传统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延续。⑦声乐民族传统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并逐渐演化成今天的形态,但当前的声乐民族传统并非是其最终形态,今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相信在未来声乐民族传统将会获得更灿烂的成就。声乐民族传统每一次的演变,都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所产生的,人们审美能力和民族意识的提升,相应地带动了声乐民族传统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都是优秀的,其中仍然存在缺陷,所以继承不是对传统的完全继承,而是为了完善和发展。Bel canto之所以传入中国后对我国的歌曲演唱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是在于Bel canto经过几百年的完善和创新,其中浓缩了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家的毕生心血,为其取得今天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el canto不仅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拥有相应配套的演唱曲目,走出国门后受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影响,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形成了更具国家特色的Bel canto演唱艺术风格,走向世界舞台。至今,Bel canto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歌唱艺术,成为人类所共有的。⑧基于此,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如果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原有传统上继承、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的歌唱经验,来完善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但是在继承和发扬过程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是在小学声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声乐演唱中的共性所在,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中优秀的原色,并借鉴世界上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结合我国民族情感表现方法,在表现声乐艺术中的民族内涵同时,还能够展现别样的时代特征。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声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掌握更为丰富的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其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继承中发展,加入时代性原色,以求在充分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迎合时代发展需要,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11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2 王旭丽.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及价值[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3 潘明栋.在继承与借鉴中开花——现代民族声乐及教学论[D].贵州师范大学,2013.

44 崔姝声.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体现——基于传统民歌的声乐教学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23(4):182-186.

55 董华.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以陕北民歌的演唱与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2014.14(2):254-256+266.

66 黄茜.浅谈马秋华教授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以我的硕士独唱音乐会为例[J].大众文艺,2015.23(1):222-227.

77 黄凰.田野工作在当代民族音乐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民族声乐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4.16(12):239-242.

篇9:中学生声乐教学初探

1.打破传统“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2.扎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3.借鉴“西洋唱法”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另一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學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坚持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要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教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篇10:小学生声乐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声乐教学;探索实践

一、小学音乐教材中声乐教学的音乐探析

声乐教学是一门讲究系统性、实践性强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声乐知识根基的铺垫打造和培养,是整个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注重声乐技艺的熏陶,专注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始终秉承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基本功原则,围绕着“根基从娃娃抓起”“声乐从小培养”的信条。科学的纠正及调整小学生在整个声乐教材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从基础教材开始就能够养成正确发声、掌握正确发声方法的习惯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加小学生针对声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造诣的升华,都是对声乐学习的积淀和感知。另外声乐是感受的分解体,韵律感、节奏感、和声感、音乐分辨感、都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挖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力、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力,丰富与武装声乐对于小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把不同小学生的天资及对声乐的灵气激发到最大化,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也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声乐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之一。一方面鼓励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小学生针对声乐的创造力,从小培养创作灵感。这些都是声乐教学从小抓起的重要实践过程。

二、声乐教学中的音乐积淀和熏陶

声乐是来源于生活的,而正因为这样,声乐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想象、天马行空和回放。它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和衔接,声乐的乐感、韵律、画面等等细节才能够储存在大脑中与以往的记忆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学生独特的音乐理解力和声乐理解力。分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和方法论。由单一的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及教学体系。由原有的单独班级集体授课模式转变为单个授课、轮流辅导、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目前所有教材中于声乐学习的重点。更值得一提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天生具有对声乐的敏感和天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掌握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家庭教育修养,都是对小学音乐教材中针对声乐教材的实践和探索。例如提倡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问题意识,批评意识,破除传统模式和定性模式,改革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提倡个别课、小组由原本的灌输思维、输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启发性教学。使学生既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提升也能够在学习中捕捉到乐趣。而原本以教师为主题的授课模式也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原本的传授知识切换为增长知识点,激发兴趣点,放大天赋点,而不再局限于传统。另外,在小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个因材施教激发创新思维的重点。

三、声乐教学的基本功实践法则

声乐教学中,在训练学生掌握发声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声乐艺术是艺术与音乐的双重结合,因此就要运用多种模式,实践创新教育,技艺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声乐学习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了解小学生对于声乐的感兴趣程度及是否对声乐具有天生的乐感和韵律,积极的挖掘及探索学生的声乐表现形式和个人特点,一边使其发挥所长一边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发挥形成积极的双向对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身和教材中。使声乐教学中的独有特点和规律,成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态度和精神。另外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之中是比较重要的基本功环节之一。所以想要让声乐教学在小学生教材中获得探索实践。必须建立正确的基础学习方法,特别是帮助学生打造好中声区的基础,建立起正确的喉形等基础知识,都是声乐探索实践中的重点。打好基础,累计专业知识,通过声乐专业知识的不断累计来积淀声乐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造诣。稳定学习者的心态,确定声乐教学必须从娃娃抓起,慢慢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声乐的自信心,这是声乐教学中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四、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声乐教学的探索实践因为基于声乐教学自身的特性,经常采取一对一训练模式,施教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所以合理地处理好教与学,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声乐学习探索中的长处,规避掉相应的短处,加入创新思维,成为声乐学习探索中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双瑶.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文艺,2010(6):180.

上一篇: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所要做到的事项下一篇:家长意见怎么写最简单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