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4-06-22

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共8篇)

篇1: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丁 晖

《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8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要求和实施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对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方兴未艾、后来居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新闻舆论阵地。适应这种新形势,我们必须在注重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中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努力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注重原则性,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新闻舆论阵地在哪里,党管媒体原则就必须落实到哪里。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到实处。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舆论阵地的占领上,都要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在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每一步中,我们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媒体融合发展应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观念,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应充分尊重、善于利用媒体的公共性,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方面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努力打造各种思想观点交汇、讨论、升华的全方位平台,为构建健康丰富的社会思想体系、道德体系提供有深度、有营养的理性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健全社会公德体系,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正确工作导向。人民群众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前,我国已有7亿网民,手机网民也已超过6.2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正是正视这一现实、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正能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应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更深入地反映群众心声,更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更顺畅地实现海量信息共享,更科学地关注和引导社会热点问题。总之,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系统性,在内容与平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内容为王。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互联网”,而是作为核心的内容和作为基础的平台互相融合,通过内容与平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过去单向、被动接受内容的“受众”变成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对内容的选择性阅读、转发、评论等来发声。在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媒体的内容(包括观点)成了媒体黏性的关键,没有优质内容就没有竞争力。新型主流媒体要拿好手中的“麦克风”,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把传统媒体的“稳”与“准”和新媒体的“快”与“活”结合起来,主动亮剑、自信表达,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在多元中立主导,做好“定音锤”,让公众在主流渠道中获得自己的信息来源,在主流声音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

平台再造。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平台再造,拓宽传播渠道,重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在这方面,许多媒体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如人民日报社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模式,便是这样一种有益尝试。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可以依托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能力备足备好内容原材料,在全媒体平台上进行话题策划、报道统筹,实现集约化和多层次的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新的设备工具和移动终端来重构内容分发、传播和反馈机制,实现多渠道传播和受众覆盖最大化。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平台再造,对用户特征进行精准把握,从而实现分众化、精准化传播。

注重创造性,以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倡导创造性思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更是其开创的无限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体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受众面不断缩小,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影响力日趋式微。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增强不甘人后的使命感,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提升主动融合的自觉性,以创造性思维积极推动融合发展,做到求真务实有创新、与时俱进有革新,使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应始终以“主动、移动、互动”为抓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观点表达为重点、机制创新为动力,主动求变,变中求新。

推动创新性实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能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畏首畏尾,而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以创新性实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媒体融合发展不应仅仅停留于技术升级、形态创新方面,还要随着融合发展的深入进行传播流程、组织管理体系的重塑与再造。我们要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学配置各类资源,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最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培养创意型人才。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当前,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加深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缺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勇于突破常规的创意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打造勇于打破常态的“全媒型”团队已是刻不容缓。“全媒型”团队应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深刻把握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的发展脉动,积极吸纳先进传播理念、舆论引领理念,善于提供有思想深度、有独到见地的内容,在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

注重预见性,在把握趋势中更好应对挑战

迎接技术变革。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很难用过去的延长线来预测未来,今天的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颠覆性技术的风口会出现在何时何处。但人们总是会追求越来越人性化的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将是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其重要价值之所在。可以肯定,未来的媒体技术将越来越体现人文关怀,传播手段将越来越符合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应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技术变革的到来,不断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研究受众需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当前,受众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接受信息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还将持续下去。媒体融合发展要不断研究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体现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搭建起更加平等开放的平台,构建起更加迅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模式,使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用户。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不仅仅是传播技术创新,也不仅仅是媒体迭代变更的社会文化潮流,更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只有坚持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的有机统一,才能让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走稳走好,使主旋律和正能量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得到充分传播、充分激荡,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彩乐章。

(作者为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篇2: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襄深全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第三站,本次集团官集团官网城市新闻集团官网站联盟总编辑联席会将以“聚力共享·融合创新——构建城市新闻集团官网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围绕“增强内容定力,赢得融合发展优势”“用好技术引擎,延伸融合发展价值”“拓宽渠道平台,打造融合发展生态圈”“加强全媒人才培养,凝聚融合发展力量”四个方面,共同探讨城市新闻集团官网站的改革与发展。

会上,中宣部舆情局原副局长孙瑜,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亚琳,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襄阳日报社社长王正强分别为大会致辞,集团官集团官网城市新闻集团官网站联盟会长胡宝祥以“集团官网盟隆中对”为题,作了集团官集团官网城市新闻集团官网站联盟襄阳年会工作报告。

开幕会上还举行了“百城见证:改革开放的力量”启动仪式、集团官集团官网城市新闻集团官网盟(襄阳)研究院签约仪式和汉江融媒体学院揭牌仪式。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汉江工作室、央视新闻+、新华社现场云将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城市集团官网盟的各家媒体也纷纷参与到本次活动的直播和报道中来。

篇3: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省级传媒机构最新媒体融合应用:大洋新媒体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湖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融合协同生产

互联网时代,国内各地广电正在积极面向全媒体转型,构建全媒体融合协同生产与互动立体传播体系。作为极具影响力的省级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正在进行新媒体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面向全媒体转型。

本项目是在充分了解湖北广播电视台的实际需求后,根据省台媒体机构的业务流程、硬件平台架构、现有资源的利用情况,设计的一套既能符合新媒体大数据平台硬件选型、具备完善的功能架构,又能同时保证台内全媒体生产汇聚平台进行平滑过渡、功能延展的解决方案。

大洋具备成功实施多个全台网络解决案例的经验积累,又在系统互联互通方面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将很好的实现湖北广播电视台新增设备与台内现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完善的业务运行保障方案和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方案,以保证用户现有平台业务的顺利过渡和有效运行。

市级传媒机构最新媒体融合应用:大洋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助力泰州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转型发展

搭建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是泰州广播电视台为应对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采取的重要措施。大洋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基于传统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在信息来源上支持第三方数据源接入,提供互联网信息抓取系统的接入能力,实现了报选题过程可管理、可追溯、可归档的需求。主要针对融媒体多入口多出口的新型环境,面向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提供生产策划的有力保障,助力媒体融合转型发展。

生成的选题可通过该平台针对不同发布渠道形成各种类型的生产任务,任务以消息通知的方式发送至每一个生产者,无论从web端还是app端,生产者都可以及时了解到他当前的工作安排,以便对新闻生产资源及时做出动态调整,优化生产资料的调配,提供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和更多的第三方设备系统、信息系统的对接,可以进一步提升传统广电机构应对融媒体生产环境的能力。

该项目谱写了大洋与泰州广播电视台在全媒体领域合作的新篇章,大洋将会全力配合泰州广播电视台进行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的融合生产,更好的实现媒体融合与互动。

县级传媒机构最新媒体融合应用:大洋携手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打造新闻融合平台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广泛使用且深入人心,各县级广电机构也纷纷开始进行媒体融合的尝试。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作为宁波地区的县级市台,此次将以融合媒体、融合生产为核心目标打造一套全新的融合生产平台。

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采购新闻融合平台以融合媒体、融合生产为核心目标,实现全媒体融合生产的流程化、规范化,建立一个周全的融合媒体生产、发布的体系,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受众,占领新闻舆论制高点,传播国家及地区权威信息,引导正向舆论。该项目应用了大量新技术,不仅能实现多渠道快速采集内容、支持并行编采、快速编发、多渠道按需发布新闻,还能将多媒体素材进行集中存储、智能分类、共享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内容的集约化生产,大大提升记者、编辑的日常工作效率。

该项目为奉化广播电视中心打造了一个既能满足其实际应用需求,又能支持其“全媒体、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全扩展”的一体化的生产平台。

篇4: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三网三屏;民族高校;传媒新格局

一、传统媒体与校园新闻宣传的起源、作用与发展

1.何为校园新闻、校园新闻宣传的必要性

校园新闻是新闻大系里的一个小小分支,与别的新闻一样同样具有重要性、客观性、时效性等基本新闻特征。针对校园新闻的概念有着多种解释,但综合起来不外乎这么几点:一是,在校园内发生的热点和有一定影响的最新事件;二是,与校园有关的外部事件;三是,学校整体形象对外的宣传。发生于校园内部的热点和事件,一般有学校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人事等调整或变更所引起的广大师生的关注和议论,对违规违纪师生作出的通报,学校重大项目、基地的启动或设立,师生取得巨大的学术成果或规格较高的荣誉和表彰、学校更名或迁移新址。与校园有关的外部事件,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学校的影响,学校领导或师生参加的有一定影响力和意义的活动、学校领导和师生在校外的发生对本校造成加大影响的事件。此外,校园新闻还具有将学校的整体形象展示给外界的功能,尤其在每年的招生宣传上。

特别说明的是,未经过证实的各种绯闻、八卦、议论等不具有客观性,属于校园新闻的范畴。

校园新闻作为学校同外界沟通、交流和展示自我形象的窗口和平台,宣传和告知校内广大师生重大事件或事项的重要渠道以及教学创新、学术创新、正能量传播等方面的主要基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校园新闻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将重大的消息和事件告知广大师生,以及宣传教学创新、学术创新、宣传正能量的作用;还能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整体形象等展示给外界。

2.校园新闻的起源及传统媒体在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校园新闻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说自从有了私塾就有了校园新闻。古代最典型的校园新闻宣传当属孔子边教学边向门徒宣传当时的时局,以此来鼓励门徒齐家治国平天下。近代具有代表的校园新闻,一是梁启超、康有为在自己创办的万木草堂里边传授西方先进思想边宣讲戊戌变法,欲求政治革新、救亡图存;二是,五四运动的首发地——北京大学,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的消息经巴黎的记者传回国内后在北京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这场由青年爱国学生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到了现代,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崛起各类学校在全国各地迅速成长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新闻也就变得不胜枚举。

传统媒体时代,校园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和载体主要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海报三种。报纸刊物具有周期性、计划性,灵活性较广播电视、海报逊色,但容量大、传递信息量广,更具保存性。广播电视灵活性、即时性较强,必要时还可以时时、全天候广播,但不具保存性。海报当属校园新闻宣传和信息传达最为流行的方式,它制作简易、便于操作,内容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最为理想的宣传效果。总之,不论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海报,传统媒体都在校园新闻的宣传和消息的传播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3.校园新闻的发展历程

无纸时代,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小到街头巷尾小道消息的传播大多靠口口相传,仅少部分靠竹简、皮革、布帛书写成文字的形式传播,作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门徒之间、私塾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不列外。口头相传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甚至有的从源头到源尾时到风牛马不相及的地步。纸发明并被广泛运用后,比较重要的政策法规、制度条例都得以与比较正规或官文的形式来传播,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及客观性,但要做到即时性还是比较困难。古代最得力的交通工具就是马,速度和行程都有限,加上有的地方路途遥远,新闻事件传到时都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以后。在这样的环境下,私塾和学堂的新闻宣传也只能做到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很难做到及时性和有效性。到了近代,随着报纸刊物、电报、传真、广播电视的应用发展及交通工具速度和运输能力的提升,信息传播在保证真实性、客观性的同时,信息的及时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着信息传媒高频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形成了时时性和同步性。但互联网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信息的泛滥和垃圾信息的侵扰。而受垃圾信息侵扰最严重的当属占低头族最大比重的学生族。

4.校园新闻的时代烙印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件物都有一定的历史一样,每个新闻片段也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和代表符号。在古代,私塾和学堂新闻宣传最具时代烙印和符号的残存的竹简、布帛、天然的石板,树枝以及可书写的地面,笔墨纸砚、大字报,血书、系在头上的布条等;近现代是报纸、海报、横幅、宣传栏信息栏、广播电视;到了今天,逐步简化到手机和LED屏。

二、对新兴媒体及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探讨

1.新兴媒体产生与发展

新媒体是20世纪后期在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总的来说新媒体就是为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的新兴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使得人们使用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

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同时发送和传递,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超时空、超文本的特征,既可同步传输,也可异步传输,突破了大众传媒使受众被动接受收信的局限,实现了受众驱动式传播,网民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网络多媒体必须千方百计地围绕网民的需求,给予网民前所未有的主动权。

今天,新媒体的众多形式已经几乎涵盖了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环节,如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宽带电视IPTV、动画、网络游戏、博客、户外新媒体等等。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广告人的创意开发,新媒体产品形式还将层出不穷地不断发展。

2.设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

2015年8月3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根据授权发布信息、阐述立场,名单及工作机构联系方式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和发展,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它对于促进高校的民主政治和信息公开,营造“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对教育系统主动做好新闻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有利于高校积极回应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尤其在突发事件的宣传回应方面。

三、当前传统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1.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及传统媒体的出路

当前,传媒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媒介、方式、手段和传播格局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优势使得新兴媒体的日新月异,不断挤压传统媒体生存的空间,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纸媒。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众多传媒巨头都在日趋严峻的形式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得不向由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支撑的新兴媒体转型,走向融合发展之路道。

2.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经历了传统媒体办电子版、报(台)网互动、推出多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媒体发挥了引领作用。新华社成立新媒体中心,以“集成服务”为理念,打造国内最大的党政客户端集群;《人民日报》创新传播形态,推出带二维码的多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以“央视新闻”为试点,在新闻中心建立网络编辑部,新媒体人员直接介入新闻生产环节;《光明日报》携手微软共建媒体云,推出云端读报、光明云媒等。各省主要媒体也做了大胆探索,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探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3.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后在校园宣传中运用的调查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07月23日在京发布的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笔者走访云南昆明十余所高校,随机访问学生近千人,手机拥有率达100%,利用手机上网率100%;拜访负责学校新闻宣传的老师和学生近百人,每个学校的校报和学术刊物都有了电子阅读和浏览、查找方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学校事项和重要消息,一般通过官方网站、QQ、微信等网络化和数字化形式发布,学生和老师了解学校的各种消息和信息也主要通过手机QQ、微信等便捷方式,逐步过渡到无纸化时代。

4.综述调查研究的情况和建议

新闻宣传工作是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氛围的工作,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趋势与发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有效结合,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增强师生的理论修养水平,扩大师生视野,做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赢得声誉、促进发展”。

四、“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与构建我校新闻宣传新格局

1.“三网三屏”融合发展

“三网”,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屏”,指电脑屏、电视屏和手机屏。“三网”融合促进了现代数字传媒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媒开辟了新格局;而“三屏”融合,又使现有的平台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视屏资讯推送和传播的互补。目前,对“三网三屏”与新闻传媒的运用研究随着新兴传媒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特别是新媒体运用对高校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舆情监督、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便捷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挑战。另外,我校作为民族高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具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如何加强“三网三屏”融合发展,建设新闻传媒新格局,发挥新媒体在我校新闻传播、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对“三网三屏”和新媒体运用研究现状

国内在“三网三屏”和新媒体运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献有:①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在其《新媒体研究前沿》一书中对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新媒体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研究,论题涉及新媒体发展的理论和历史演进、产业实践、研究方法、使用与效果等,实证性与批判性兼顾。②邱林川、陈韬文两位学者在合著《新媒体事件研究》一书中探从而了解讨了新媒体传播内容、话语权、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等一些反映出社会变迁新趋势多种问题,剖析了新媒体传播过程与社会变迁的深层次特征,揭示新现象背后的新趋势、新议题。③彭兰编著的论文集《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一书是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今天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在新媒体研究方面的多元性,以及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方面的不断拓展。④邹祥勇在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一文中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探寻合发展策略。⑤丁柏铨在其《略论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兼及它与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 》一文中从新闻记者的角来探寻新闻传播内在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国外在“三网三屏”和新媒体运用和研究方面比国内早,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献有也远远比国内多。下面仅列举两步,一是英]国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在《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中研究了新传播技术对政党与选举、压力集团、社会运动、地方民主、公共机构和全球治理的影响;二是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一书中从新新媒介的特点、传播规律、影响、商机及未来走向诠释了“媒体进化”的过程,对下一代“超级版”的媒介作了设想与描述。

尽管国内外在“三网三屏”与新兴媒体的运用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为宏观的运用与发展上,在微观方面的涉及到则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所涉及到的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深入。

3.“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产生的影响

随着“三网三屏”的融合发展,新闻宣传不在像过去那样遵行采集、加工、处理、传播(或投放)的传统既定模式和流程,而是进入到人人是采集者、加工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新兴传媒时代。新闻传播由单一的传播形式转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形式,信息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秒传性和爆炸性。“三屏”的融合在手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机不再只是通讯的工具,而是“三屏”的结合体,加之“三网”的融合,手机发展到无可匹敌的时代。如今的微信、QQ、社区等都是“三网三屏”融合发展在手机上的具体体现。

“三网三屏”的融合发展,不仅改变着传统的传媒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需取方式。“三网三屏”融合发展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不但让受众有了充足的选择余地,而且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人们已从传统媒体时代下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新兴传媒下的主动接受、参与、加工和传播。“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使信息来源更为广泛、渠道更为多样,传播方式更为灵活多样,信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也越来越显著,对促进信息的透明、公开及互动参与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也给信息的监管带来了全新的难度和挑战,所产生的问题。比如个人隐私窃取和保护问题,越来越泛滥的信息诈骗问题,不良信息、社会舆论的传播、扩散问题等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4.“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与我校构建新闻宣传新格局的必要性

我校既是一所民族类综合高校,也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新闻宣传工在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增强师生凝聚力、塑造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还要起到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个民族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宣传的使命。我校作为民族高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具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在充分利用“三网三屏”所带来的便于的基础上,加快传统媒体方式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打造“掌上”新传媒。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我校新闻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信息的透明、公开,扩大信息的互动参与,更好地满足校内师生和校外群体对我校信息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信息的监督管理,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信息的影响,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促进和谐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此外,“三网三屏”融合发展构建我校新闻宣传新格局,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我校新闻宣传内容、方式的改进和提升,方便快捷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有利于我校对外宣传和形象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管理及构建安定、团结、和谐的民族团结示范高校。

五、构建我校新闻宣传新格局的具体措施

新闻宣传工作是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氛围的工作,是促进教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工作。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我校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策略,促进传要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有效结合,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增强师生的理论修养水平,扩大师生视野,做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赢得声誉、促进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抓好新闻队伍建设,营造立体宣传网络

新闻宣传的基石在于拥有一支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队伍。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水平、文字写作能力、新闻敏感性、艺术修养等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选拔、培养高素质的宣传人才应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办新闻写作学习班、专题业务知识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新闻敏感度、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2.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学必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养成中的育人功能,各高校要从文化育人、和谐的高度,加强制度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推动宣传文化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建设和运行。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适应新媒体的需求,学校新闻宣传部门需要对新闻的上网加强审查与管理,出台专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审批、报送、发布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实行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负责制,所有上网信息必须经主办单位负责人审查,校宣传部门负责人审核,重要信息需要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方能上传,确保新闻报道不出现负面影响新闻,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同时,通过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运行机制、奖励机制、检查整改机制等,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健康发展。

3.加大新闻宣传奖励力度,激发新闻创作热情

为激发新闻宣传工作者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拥有了精干的新闻宣传队伍后,还需要激励政策的支持。对于在对内或对外媒体上采用的质量高的稿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年开展校网、校报投稿录用率的排名和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表彰“十佳记者”,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同时,重视珍惜学生呕心沥血、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每年都可以将学生在公开刊物发表的新闻作品、文学作品汇聚成册,作品的编辑既是总结,也是传承,更是激励。通过这种物质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激发新闻创作者的热情。

4.精心策划新闻宣传,凸显新闻教育价值

高校是党的重要育人阵地,高校新闻宣传的价值和境界就是要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凸显教育功能,以“文”化人,以“宣”感人。为此我们可以启动“策划式”新闻宣传,精心组织好活动,注重对重大事件内涵的挖掘,注重对典型人物、热点人物的挖掘,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安德鲁·查德威克[英]·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华夏出版社,2010。

[2]保罗·莱文森[美]·新新媒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先红·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5]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熊澄宇·新媒体研究前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雷霞·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4年5月。

篇5: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浅析苏仙区战略性新型产业现状

作者:郭花 文章来源:苏仙区统计局 更新时间:2012-4-1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2012年苏仙区委经济工作会就明确提出:既要提升传统产业更要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材料、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此,发展战备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苏仙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着力点。

一、苏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苏仙区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0家,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17家,新材料产业16家,信息产业9家、节能环保产业4家,文化创意产业1家(部分企业跨多个产业)。

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30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30%;完成增加值 4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50 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6.7%;上缴利税总额 1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 42.4%。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二、苏仙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一)从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规模看,苏仙区以承接转移为抓手,促进优势行业加速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28.2%,培育了高斯贝尔、台达电子、华录数码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是全省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形成了以有色产业园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从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空间看,苏仙区已形成了以有色产业园为依托的产业集群,有色金属、能源、电子信息、化工、建材、加工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华润电力B厂、云湘矿冶、高斯贝尔、华湘化工等产值超过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型配套企业加速发展。奠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我区都有发展的带头企业。

(三)完备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居郴州交通中心,原料货物运输十分便利。

苏仙区地处湖南南部,随着中部崛起、泛珠合作、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风生水起,苏仙的发展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苏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郴资桂沿线,距京珠高速附近北上南下交通十分便利,立足苏仙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企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引进高科技。从产业组织形态看,苏仙区以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导,组织形态机动灵活,企业有较大的做强做大的空间。

(四)科技和人才优势

要打造苏仙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湘南学院和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位于苏仙境内,人才优势凸显,关键是政府要有高瞻远瞩的思想在高等院校培养一批专业对口的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战略性新型产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劣势

(一)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制度环境,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推进新兴产业创业、发展的政策没有出台。

(二)是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追踪、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三)是新兴产业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底子薄弱,技术创新能力至今依然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尤其在原始创新方面十分缺乏。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集中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较为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具体体现在:信息产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缺乏;新材料产业缺少高端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环保产业技术产业化难度较大。

四、加快苏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尽管苏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苏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相对较慢,产业规模较小。除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外,其他产业基本上刚刚起步,尚不足以支撑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大的突破。在明确了苏仙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后,我们就应该遵循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结合现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集中优势兵力,确保具有区域特色、区域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突破。在挖掘和深化苏仙区产业格局基础上,把以高斯贝尔为龙头的信息产业、以金贵银业、钻石钨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农夫机电、东塘电气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氟化学、钖涛为龙头的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点加以推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为此,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扶持政策,并加快制定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配套政策(包括财税、采购、投资、信贷、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配套政策),切实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所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奖励。

(二)努力建设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园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创新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园,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湖南林业(苏仙)现代产业园打造成产业聚集新平台,成为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挥工业园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使之成为带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苏仙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

(三)鼎力推进一批项目驱动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在“十二五”规划中,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认真谋划、储备若干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强项目准入和淘汰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及时有效跟进。在湖南省“四千工程”项目库中,我区已储备了35个项目,包括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苏仙区布局和落户。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出10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集聚政策,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成为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

(四)全力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

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抢抓湘南承接转移示范区和郴资桂“两型“示范点建设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个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市场优化配置。在整合现有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支持产业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和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平台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构建一批支撑服务我区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和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

(五)竭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

篇6:石家庄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本报讯(记者董昌)日前,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石家庄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一2035年)》,提出分近、中、远三个阶段构建“两带串三区、双核带多点、三网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格局,着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京津冀休闲度假目的地、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打造全域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石家庄市是一座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该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明确将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休闲体验为导向,以山水生态、田园乡村和现代城市为阵地,强化资源整合、业态创新、氛围营造、精品建设,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为龙头,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验与山水风光并重的全域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该市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新创建5个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40家。打造两个知名的大型演出,一批新业态旅游景区,一批田园旅游综合体,以及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产品特色突出、全域风景秀美、公共服务完善的旅游强市。

未来的专项市场定位,将包括红色旅游市场、山石观光市场、生态度假市场、家庭休闲市场、养生养老市场、文化体验市场。

该市将向着目标分三步走,近期率先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远期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化旅游强市。

打造一批华北知名旅游品牌

打造优质旅游,促进高质量发展,品牌塑造不可或缺。

针对品牌塑造,石家庄市将以西柏坡、正定古城、嶂石岩、赵州桥、太行古村聚落、苍岩山悬空寺等为主,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强化精品标准化升级、优化业态服务、创新产品体验、加强市场营销、做好公共服务等措施,打造西柏坡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正定古城文化旅游区、嶂石岩国家公园、井陉太行古村旅游区、赵州石桥文化旅游区、苍岩山旅游区,增强石家庄核心吸引力,吸引远程市场。同时,选取优质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以休闲体验为特色,打造一批华北知名旅游品牌。

推动旅游发展由点状向线状和面状延展,实现全域联动。通过西部山区、东部田园、中部城市、北部滹沱河等区域的互动发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联动;通过实施全域道路提升、全域智慧服务、全域自驾体系构建、全域信息服务、全域安全保障,实现全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通过对山、水、路、田、城镇、乡村等进行美化、亮化,实现全域景观化建设。

在滹沱河区域的旅游建设上,该市提出将发挥滹沱河沿岸土地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滹沱河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重点培育主题公园、滨水休闲、康体运动、文化体验、田园休闲、滨水绿道、自驾车房车露营地等,着力打造“滹沱河十二景”,让滹沱河成为石家庄的生态涵养带、生态风景画廊、东中西旅游发展联动带。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框架的设计方面,将依托石家庄市道路格局、水系格局、产业布局、资源分布以及未来走向,构架“两带串三区、双核带多点、三网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两带串三区:两带为滹沱河康体游乐带、太行山高速生态景观带;三区为中部都市商务休闲区、西部山地生态度假区、东部田园生活体验区。双核带多点:双核为西柏坡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正定古城文化旅游区;多点包括嶂石岩地质奇观旅游区、赵州石桥文化旅游区等六大重点品牌旅游区和横山岭秀水青山旅游区、中山战国文化旅游区等18个支撑品牌旅游区。三网全覆盖:继续构建完善全域公共服务网、全域景观道路网、全域水景体系网。

篇7: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海燕

“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对城乡文化事业一体化道路的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导要求。

张春贤书记也在不久前召开的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要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并指出:要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加强“区、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优先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惠民工程和公益性文化项目,让各族群众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化“五个统筹”,积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始终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坚持统筹兼顾,在依靠现代文化引领推进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以城带乡的能力,加快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实现了城乡文化事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必须把战略方针和发展理念作为前提。巴里坤县作为多民族边境县,要充分发挥开放性、包容性的文化优势,必须统筹城乡文化、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9年,我们在“文化立县”战略中,对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提出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逐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实施文化系列工程,繁荣群众文化和行业文化,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坚定不移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建设文化力和引领力强的‘文化大县’”是今年自治县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文化发展的新理念。它指出了一条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实施新一轮乡村文化阵地“广覆盖、强功能”工程,合理布局城乡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点,大力推进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广场、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加强现代文化传播能力。

在战略和理念的双重保障下,近年来,我县还围绕“城镇文化抓提升,农村文化强基础,城乡统筹抓互动”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与经济相伴而行,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把乡(镇)村(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实现工作重点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切实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使广大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力。文化基础设施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我们坚持整体推进,大力实施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加强以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乡(镇)文广站为纽带、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城乡三级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县城陆续建成博物馆、文化演艺活动中心(包括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小曲子传承中心)、歌舞团办公楼、文体局办公楼、剧院、体育健身训练中心、体育健身训练馆、后备体育人才训练基地、业余体校、国民体质检测中心、赛马场、冰雪拓展训练基地等一批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影视播控中心的投入使用,“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的实施,让农牧民群众免费收看有线无线数字节目成为现实。在农牧区建成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13个,建成农家书屋46个,实现全县农家书屋全覆盖,为每个书屋配备价值2万元的图书及书报刊架,还把农家书屋建在有一定文化知识、有服务村民公益心的村民家里,方便村民借阅。

逐渐形成县城重点推进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重点加强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及文化示范户培育的建设格局,有效推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衡发展。

统筹城乡文化活动,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就要大力挖掘、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促进城镇文化多下乡、常下乡,不断加大向农村的辐射力度;另一方面,带动农村文化通过展演等方式多进城、常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特色,不断繁荣发展。建立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壮大本土的文化科技卫生队伍,丰富拓展城乡节庆活动载体带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我们以节庆日和县域各类大型活动为契机,引导各部门、乡(镇)在城乡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如:2002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的“草原之夏”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由各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举办专场节目构成,以持续时间最长(历时三个多月)、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参与最广泛等特点,为群众提供最直接参与文化活动和展示才艺的机会。以“一节一会”活动为契机,让广大城乡群众充分参与到每年的庙会、玫瑰花节、敖包节、农牧民体育运动会、千人黑走马、民族歌舞展示等活动中,除让农民主动参与县城文化活动,还吸引城里人到乡村旅游,真正实现城乡文化的互动交融,共建共享,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目前,我们每年在城乡累计开展文化活动8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到了20余万人(次)。

统筹城乡历史文化,赋予现代元素。巴里坤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新疆汉文化发源地”,长期以来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共融。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除了引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自身的现代文化,也就是形成与自身现代化相适应,良性互动的现代文化。所以,我们在引进现代文化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已搜集到87种,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等10项内容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了近50年的社火脑阁抬阁重新亮相巴里坤街头,巴里坤“小曲子”、哈萨克“熊舞”“鹰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搬上了百日文化广场等各项重要演出的大舞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全疆前列。

同时,我们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编排《萨吾尔登》、《小曲子》、《哈萨克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进行展演。还组织多项民俗活动:元宵节期间除了已有的打春牛、城煌出府等社火队外,又增加了海子沿阿尤毕社火队、传统的土烟花打花表演。我们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很好地诠释了现代文化多样共存、包容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公共繁荣也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对城乡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方面,还体现在我们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并增加现代文化旅游元素的做法上。仅两年来,我们投入1226万元先后对仙姑庙大殿、富宁安碑亭、保安碑亭、老油坊、清代粮仓、孙膑庙、步行街牌楼、松峰书院等文物古迹进行修复或保护。

我们经常讲要“挖掘保护传统文化”,事实上,一种文化仅仅被“保护”起来,它的生命力不会有多强。怎么让文化生命力越来越强?必须挖掘新的内涵,让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形成与自身现代化相适应、良性互动的现代文化。具体讲,就是在县城打造了高档次、高品质、高水平为主的都市文化,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带动作用;在城市周边乡(镇)极力打造城乡文化互动发展的承转带;在较远农村重点是挖掘、保护传统文化,培育、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统筹城乡文化队伍建设,增强互动发展的持续力。人才是事业发展之本,统筹城乡文化队伍建设,是实现城乡文化持续互动共荣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按照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标准,在大学生村官中挑选或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同志,充实城乡文体干部队伍。加强对文体干部业务培训和爱岗敬业教育,造就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专长突出、素质全面的农村文体干部队伍。目前,巴里坤县宣传文化系统共有人员177人,文体系统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23人、初级37人。

我们鼓励文化特长人员积极进行创作。完成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的文艺精品。编排了大型历史情景剧《细君公主》,出版了《爬梳镇西》、《神话镇西》、《宗教镇西》、《巴里坤小曲子》等精品书籍。我们还积极支持民间文艺表演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

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今后,我们还要制定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使城乡文化并驱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内容,充分说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次会议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繁荣问题,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界的大事喜事。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篇8:着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一核四极两轴两带”的城镇发展新体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全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

(一)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基本构架

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为方向,以2020年主城区面积达到850平方公里、都市区人口达到1000万以上为目标,加快南北中轴线、渭河百里生态走廊、秦岭北麓山水风光带和渭北帝陵生态风光带建设,构建“一轴、一河、两带”的大都市基本构架。优化提升西安、咸阳主城区,加快建设洪庆、常宁、草堂、渭北工业区组团,发展壮大泾阳、三原、高陵、阎良、临潼、蓝田、户县卫星城,形成“一核、四组团、七卫星城”的空间格局。

(二)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

全面实施《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强化新区功能、传承历史文脉、集聚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和谐,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宜居生态园林城、中国西部新地标。推进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开发,完善公共基础和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西咸快速干道、沣渭大道等四横四纵主干道,配套建设西咸环线和轨道交通。沣渭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泾渭新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健全高效共建协调机制,逐步实现城建、交通、通信、环革命老区中走在前列。支持西安搞好城乡统筹,鼓励杨凌、高陵、神木、府谷等条件较好的市县和区域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城乡互促共进机制。加快扶风-武功、礼泉-乾县、彬县-长武-旬邑、铜川-富平、渭南-华阴、韩城-蒲城、横山-榆林、米脂-绥德、商丹谷地、汉中盆地、月河川道等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在试点地区和重点区块,逐步统一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保、金融等一体化。

(三)大幅提升国际化水平

加快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国际通达性。充分发挥高新区、经开区、国际空港、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重点板块示范作用,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提升大都市综合实力。推进皇城复兴计划,搞好帝陵文化风光带、四大遗址文化带、古都历史文化带、秦岭山水生态旅游带建设,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生态水系,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积极扩大科技、教育国际化合作,加大文化交流与融合,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继续举办和新策划一批国际性重大活动,搭建向世界开放的重要平台,更多地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一流人才,更多地争取设立外国领事馆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

二、建设和完善城镇体系

(一)扎实推进大中城市建设

加快宝鸡-蔡家坡百里城镇带建设,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和陕甘宁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榆林、汉中、渭南等城市规模扩张、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百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延安、安康、商洛等城市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五十万人以上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创造条件促进杨凌设市,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加快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增强新区功能,形成新的工业化城市。加快西安-铜川、西安-渭南一体化进程,建设在西部具有领先水平、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在国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关中城市群。以交通轴线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人口集聚为支撑,构建陕北长城沿线、陕南汉丹江沿岸城镇带,实现城市规模、结构层次和功能提升新跨越。

(二)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加大投入、强化功能、突出特色,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村镇整合、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扩大县城规模,完善配套设施,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城尽快发展为中小城市,促进一批县区设区设市。加快重点镇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重要工矿区、交通节点、旅游商贸集中区,建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承载更多农村人口转移和中小企业集聚。推进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相关试点工作。

(三)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完善城镇公共设施。重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建设,建立大中城市路网完善、密度合理、市政道路与城际道路互联互通的城镇道路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公交向县城和重点镇延伸。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扩容改造,完善天然气输配、集中供热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加大城市街区和城中村及旧城改造,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指导,统筹规划,按城市标准建设县城、重点镇和产业园区设施。

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加强城乡统筹示范建设

积极实施延安城乡统筹试点,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产业、设施、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建成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在全国

(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转化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制度和政策,消除制约农民市民化的体制性障碍,促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完善进城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退出补偿机制,试行“城市居住证”和“城市居民证”制度,保证进城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建立统一开放、相互衔接的社保体系,全面实现社保账户在全省范围内的转移与接续,逐步实现省际间的转移和接续。五年累计转移转化户籍农民600万人。

四、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一)推动关中创新发展

全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加快建设“一高地四基地”,建成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型区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有效探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创新城镇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带动作用,促进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相协调、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互促进、要素投入和科学管理共加强,走出一条城镇协调、城乡统筹、工业化和城镇化紧密融合的新路子。

(二)实现陕北持续发展

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继续保持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强化资源勘探、水源建设和生态保护三大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深度转化,以大集团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提升,高水平建设六大产业园区,高标准构建十大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腾飞,富裕老区人民群众。全面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创建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三)加快陕南循环发展

研究出台推动陕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更大力度的财政、投资、产业等扶持政策,提升突破发展水平,走上循环发展路子。加快资源勘探步伐,增加油气、有色及贵金属等可采储量,依托汉中、安康、商丹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打造有色、装备、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百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产值上百亿元企业。支持重点园区增强配套功能,进一步加强以交通、电力、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实现循环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深入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汉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理顺利益关系,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争取得到更大支持。

(四)完善互动发展机制

加强跨地区统筹规划,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发挥政策支持作用, 缩小区域、城乡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关中创新资源、陕北能源资源和陕南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国际化大都市龙头引领,西安、榆林双极带动,三大区域竞相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区域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采取对口支援等方式推进经济发展先行区帮扶经济发展薄弱区。

(五)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搭建平台,推进更大范围、更广区域的合作互利共赢。联手打造呼包榆延重点开发区和陕甘蒙宁“金三角”经济区, 形成全国能源安全保障区、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构建以西安、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西三角”经济区,培育合作共赢新优势,打造全国第四增长极。深化陕晋豫三省合作,争取建立黄河南三角经济区,成为加强东中西部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共建区。加快出台和贯彻实施国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全面提高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和地区联系,拓展向西开放的大通道。

(六)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实施《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等政策,逐年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政策。

上一篇:融资租赁保理业务的有关法律问题下一篇:家庭逃生演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