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

2024-04-18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篇1: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

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仅仅一句诗,一句词,就能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志向和当时社会的背景。唐诗宋词乃国之精粹,体现了中国古代史的辉煌,他们就像文学中的两头巨龙,用它们脱俗的韵律缠斗出一代文学之胜,代表着辉煌一代的文学之国。

唐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唐诗把各种思想、艺术、音律和文字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全部做完。”由此可见,唐诗难以被超越、难以企及。于是便涌现出两千多诗人,其中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形成了初唐时期诗的飓风,他们是领导者,开启了诗的殿堂。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就像被上天赐予了神手一样,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绝诗,堪称史之绝作。一首《渡荆门送别》巧妙地运用现景,表达出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一首《蜀道难》更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李白豪放奇丽的诗风,使我能联想到崎岖、难以跨越的蜀道,该诗反复咏叹的写法给我强烈的震撼,令我每每读起都十分的感叹;一首《将进酒》借醉意写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愿酒醒对寂寥;《清平调》三首更是绝诗,一首将人带入空间世界,一首走进楚汉,写绝了当时的荣华富贵。李白的诗说尽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事件,也是这些事件的见证者。

说完李白,再来说说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处于战乱时期的他,也有许多旷世奇诗,多首诗描述了中唐之后日渐衰败的社会风气。一首《望岳》表述他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他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垂老别》《无家别》整组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大背景下,使我感觉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杜甫在此环境下仍然心系祖国,不忘祖国。他的《春望》《兵车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诗风大多就是这样了吧。当然还有许多绝世好诗:《使至塞上》《虞美人》《从军行》《春夜别友人》《过故人庄》……我现在沉醉于诗的意境中,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仗长”中骄傲,在那难以超越的唐诗中怀念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回忆那些历史长河中悲欢离合的事物。

宋词历来与唐诗齐名,最早的称谓是隋时有乐曲调艺术特色的“曲子词”,但宋词诗人也为宋词由唐入宋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便有我最喜欢的几首词。柳永的《定**》中思妇心中的“免死年少光阴虚过”,率意大胆的词风使之成为柳永“俚词”的杰作。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魂牵梦绕,游子思乡,即使风景无限好也难抵思乡之情。此词气势开阔,柔中有刚,是羁旅词中难得的佳作!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此词上天下地,又像歌一样动听。这种雄浑豪放的新词风,把人的一切幻想尽纳其中,“何似在人间”是苏轼给人们幻想的答案。此时,我又想起他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一个问句起头,又借喻巧妙作答,隐含着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表明人间凡事无绝对。结尾更是运用典故别出心裁地突出了作者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此词真是使人感悟至深啊!

唐朝的诗人们,大宋的词人们,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他们的思想都围绕着祖国的江山社稷转动,他们的感情都贯注给了国家,他们值得我们纪念!阅读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联想到历史的画面,聆听到时代心声,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当年在诗坛、词坛中的风流人物已经全部消逝在历史的遗迹中。但是,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就好像陈酒一样散发醇香。没错,诗词中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诗词中的奥秘更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啊,中国文学的辉煌需要我们继续传诵、继续升华!品读经典唐诗宋词,弘扬中国诗词的浓厚文化底蕴和不绝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中华儿女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文化必将永远令人惊叹,令人仰望!

篇2: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两朵绚丽的奇葩。有人说世间的好诗、好词都被唐宋两代的诗人、词人做尽了。的确世间的万物、日月星辰、人情的冷暖在他们的笔下总能娓娓道来,他们或直抒胸臆或隐喻其中;情感或如山洪暴发而一发不可收拾,或如潺潺溪水淌过绿草地,细腻而又缠绵。推敲字句力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读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情境下,依旧可以大声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在他笔下,祖国的山山水水更是奇妙无比: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浩瀚。他的愁绪更让人牵肠挂肚:“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他豪迈、他纤细、他乐观、他忧郁,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李白,一个不折不扣的“谪仙人”。

我读了《“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超越自身的苦难,为天下百姓着想。他们不愧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还读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进宋朝,走进宋词的王国,我读《才华横溢的苏轼》。苏轼,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没有因离别而悲伤叹息,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和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念思亲人的忧愁。

我喜欢读《李清照词才闪耀》。不管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还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我都喜欢。我喜欢她的天真烂漫,喜欢她的忧郁寂寞,更喜欢她的风度气节。

我读《陆游临终示儿》、《辛弃疾壮志难酬》。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陆游;还有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无不流露出他们忧国忧民、立志为国捐躯的爱国激情……

篇3:唐诗宋词里的童年童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碎地声。”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一诗,是写寒冷的冬季,一顽皮孩童用彩线穿住一块冰,提起当锣来敲,起初声音清亮,孩子越敲越得意,稍不留意冰块被敲落,碎了一地。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冬天,玩冰常玩得热火朝天。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童趣诗较多,将儿童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再现,像一幅幅丰润有趣的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诗中描绘了暮春的乡村,篱笆稀疏,小路幽深,花儿谢了,新叶初生,孩子们嬉戏着追逐黄色的蝴蝶,但偏偏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扑朔迷离,蝴蝶寻不到了,孩子们叹气逗趣,神态可爱。

古代孩子的乐趣并不比现代的孩子少,采莲蓬、放风筝、钓鱼、捕蝴蝶、捉知了等。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时我最爱读此诗,因这首诗像我童年的录像,午后是安静的,蝉鸣格外响亮,我常赤着脚丫,轻轻走近粗壮的老柳树,屏神静气,踮起脚尖儿,用手悄悄捂知了,知了扑扇着翅膀在我手中挣扎……

刘克庄的《鸟石山》诗里的儿童很调皮“: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小时,天真无邪的孩子都做过“坏事”,白居易有趣地描绘偷莲的孩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活泼稚气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一溜烟儿跑去河里偷采莲,却不知隐藏踪迹,孩子可真有趣。

唐代韦庄笔下的幼女很可爱,小女孩不到两岁吧,刚能听懂大人的话语,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学着说话,口齿尚不清楚,她会跟着别人喊父亲的名字,玩小车上瘾以至不肯睡觉。小女孩都爱漂亮,小衣服上因少绣一朵金花,夜里不停地哭闹。记录小孩的成长很耐人寻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的《长干行》,写男孩骑着竹马,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小姑娘则玩着刚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天真烂漫。“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是最真挚、最纯净的美好情感缩影。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写的小孩儿学钓鱼活灵活现,把自己藏在野草丛中,不让鱼儿看见,路人问他话,也不敢回应,怕惊动鱼儿不上钩。白描手法,浅显易懂,自然纯真,形神兼备,像一幅现实生活的剪影。

篇4:唐诗宋词的美感教学

一、反复吟诵,感受其美

1. 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就是指诗歌语言清新而自然,也就是说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比如《越女词》对采莲女状写,就是一幅很清新的人物素描,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棹歌”“笑入”“佯羞”,再通过“莲”“荷”等物景作背景,寥寥数笔,既没有比喻比拟,也没有夸张对比,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语言的别致就在于能抓住描写对象特别之处来下笔的。所谓“特别”,就是看似有些“矛盾”的细节,比如“越女”,既然“回”了,为什么还要把“歌”声“笑”声留下?既然又是“歌”来又是“笑”,那为什么又“不出来”呢?这岂不就是“佯羞”吗?这样写来,就如“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2.含蓄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的含蓄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含蓄,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艺术规律,自然也成为一种审美崇尚。王安石的“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一点红,已经足以透露春天的气息,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在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不言自己留恋,而从别离之后对方的所见所感入手,代为之思,极大地扩展了意境的广度,虚实相生更增强了朦胧之美,更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惆怅别情。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欢乐中积累,让他们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再结合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形式多样的读诗方法,增强语言魅力,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再现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这样,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阅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状态,是能使孩子愉快学习的重要力量。 诗词鉴赏,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学生眼前再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对诗境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使其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从多媒体的画面中,让学生去感受潮来时惊涛拍岸的雄壮, 让学生品味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优美的视听情境,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诗歌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诗句中感受春夏秋冬的美,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诗中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中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诗中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中冬:“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大量的信息,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结练习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5:《唐诗宋词鉴赏》笔记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九岁即能成诗,二十岁中进士,圣历初年官至宰相。由于武后执政时期吏治严苛,苏味道处事小心翼翼,有人蔑称其为“苏模棱”,后还因此得成语“模棱两可”。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a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张九龄。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10、“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12、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指春天。)逼岁除。——《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1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意为: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船帆。

1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王昌龄。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还在,但是万里征战的将士却早已不在。假如龙城突围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岂会容忍胡人越过阴山南下掠夺?

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青海湖上战云弥漫使祁连雪山无光,一座孤独的城池遥对着玉门关。身经百战黄沙磨穿了坚硬铁甲,不攻克楼兰我绝对不会返回家乡。

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冷雨夜,你来到吴地,早晨送你离开时我看到了楚山孤独的.身影。洛阳的亲朋好友要是问起我的近况,你就转告说我就好像是玉壶中的一片冰心,我想念他们。

1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黄沙蔽日,染黄了发出苍白光芒的太阳。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鸿雁凄鸣。不要担心前行路上找不到知己,放眼宇内有谁不认识你呢?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地思亲,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人。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维。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清晨细雨湿润地上灰尘,客舍周围杨柳雨后翠绿清新。劝你再喝一杯送别的家乡酒,西出阳关就很难再遇到故人。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然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2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轻装上路,前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路过我朝属国的居延海。我就像是路旁的蓬草已长在国境之外,又如天空飞行的大雁早已飞进了胡人的领地。沙漠里一道孤烟直上云霄,倍感苍凉;黄河源头的落日又红又圆,景色壮丽。在萧关遇上出来侦查的探马,探马禀报说都护大胜后,驻扎在燕然城。

2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

25、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李白《蜀道难》。

2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qiang,请。)进酒》。

2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KAN)露华浓。——彩云像她(杨贵妃)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李白《清平调》。

2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XIU)直万钱。停杯投箸(ZHE)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乘长风破万浪,渡过苍茫大海高扬风帆!——李白《行路难》。

3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③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3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 邈:遥远;云汉:银河。

篇6:宋词鉴赏辞典 读书笔记

宋诗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我喜欢苏轼、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秦观等。

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豁达大度、不拘小节,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胸宽广、性情洒脱、才华横溢,诗作令人叹惊。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艳词当时比苏轼还火,哪里都有他诗的印记。什么青楼舞女,饮酒,仕途不顺,躲在那里尽情挥笔纸墨,大街小巷传的到处都是。

集豪放与婉约与一体的李清照,有名的叹乌江自刎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周邦彦的格律严谨、词风清丽。语言曲丽精雅,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为后来格律派所宗。

秦观的词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下面把我喜欢的诗句列举一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好多喜欢的词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柳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非常火的电视剧、歌曲。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有空再作详写,。现在心中异常悲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忽视,何来秋风悲画扇梦醒来,一身轻舞,醉了谁的`年华,雨水一滴一滴滴到天明,可是你又在哪里呢?爱是相思的痛,爱是前世相遇、今生相忘的债。

爱是彼此欢喜又相负的平衡又怎能、怎么可以平衡的幻象……

仅以此诗慰我。

《纷飞燕》·馨儿

雨过江南烟,荷飘美人姿。

蜻蜓点水俏,蝴蝶醉花舞。

青山怜草香,明月笑眼眉。

诗酒叹年华,何来慰我

忽至暗香来,何人懂我情

思君不见君,但闻空无音。

本可以再写再构思的,实在没心情,哈哈勉强笑一个就说我很美,我是采莲女,

一瓣莲花一瓣,

一声佛音一声思。

我的莲心在哪里?

这盛夏的燥热也 抵不过

一丝寒凉,一句无声。

花儿一片一片地落在手心

飘下 碾落成泥

苦作尘。

何来情深

篇7:《宋词三百首》读书笔记

漫长的暑假,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时间,我愿在书的海洋中度过这段时光,乐此不疲。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早在学生时代,“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无不在我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而今,当一本《宋词三百首》捧在手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晁冲之《临江仙》)、“渐行渐远渐无书”(欧阳修《木兰花》),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晏几道《阮郎归》),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

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清照《元日》),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除“情”的描写细腻外,宋朝的词人们,在文字的推敲方面,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贺铸《蝶恋花》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向人们展现的是“微风轻吹,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住;夜色朦胧,一弯淡月静悄悄地悬挂空中,云彩在幽幽地飘来飘去”的景象,一个“约”字,风雨相约,风来雨住,映射出一种和谐的美。宋祁《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出了一幅争春、闹春、春意盎然的画卷。

张先也是一位工于词句的典范,他在《千秋岁引》中也写出了“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的佳句,正是梅子青青的季节,雨点轻轻,风却狂暴。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擅长对“影”的描写,“张三影”的由来便是因为以下词句:

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b、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

c、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

浏览词句之余,意外的收获总是有的,读书的乐趣有时也在于此。有一首歌叫《寂寞沙洲冷》,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有这样的句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不正是歌名的出处吗!?那么当你读到欧阳修《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张先《千秋岁引》“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时,你会不会想到琼瑶剧呢?

篇8:《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整合思路

一.穿针引线法:把握唐诗宋词发展脉络

依据一条主线, 将教材内容再精选、再联系, 从而达到简化内容、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唐诗宋词选读》大体以诗歌史发展阶段为线索, 在具体进入文本教学赏析之前, 可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依托, 让学生知道“一代一文学”的原因, 进而了解“唐诗”“宋词”鼎盛的原因。

接下来仍以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线索, 结合教材专题, 介绍唐诗、宋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风格特点。如唐代国力强盛, 社会安定, 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 情感豪迈, 反映在初盛唐边塞诗中尤为明显, 就算是到了晚唐, 诗歌流露出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余辉;而宋代则大不相同, 积贫积弱, 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 豪迈之情少了, 悲凉之气多了, 雄伟气魄少了, 家国之愁多了。这样用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引线, 能带领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概况, 还能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运用穿针引线法, 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弄清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及情况, 同时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唐诗宋词各自风貌的研习, 切忌随意发挥太多, 否则只会让学生失去抓手, 有违这一环节整合设计的初衷。

二.以点切面法:拎住诗词内容关键点

引导学生借助诗词中关键词或“诗眼”、“词眼”, 切入诗词中深层解读, 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突出重点。

这是因为, 唐诗宋词有些是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小令, 而有些诗词, 如歌行引体裁, 慢词、辛词, 由于受体例和风格的影响, 篇幅长, 内容艰深难懂。一句句解读, 学生觉得味同嚼蜡, 统统舍弃不讲那又太可惜。再有, 因教学时间限制, 也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诗词都向学生精讲, 举一反三对选修教材教学来说, 很是重要。

比如, 在教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 可以由末句“倩何人换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中的“英雄泪”切入。然后以此设置疑问:自古男儿有泪不轻弹, 更何况是一位盖世英雄, 符合常理吗?顺蔓摸瓜, 再由此激发学生探讨两个问题:一、辛弃疾是英雄吗?二、诗人为何而流泪?同时结合诗歌, 解读出诗人因故土未收而流的伤心泪和对朝廷现状不满的愤懑之泪。这样从“英雄泪”切入诗中, 学生既愿意潜入诗中阅读思考, 又能多角度探究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

像这样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来深刻理解意旨, 教者需要认真备好课, 以便讲授到位。当时, 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该方法, 去举一反三。

三.主题统摄法:读出诗词深层文化内涵

以教材为基础, 将教材内外主题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与统整, 一般的依据是相同人文因素的话题、情境等。我们可以将题材、体裁、作者、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课程整合, 或者与其他必修或选修教材整合, 或者与课外教学资源整合。

同题材作品的统摄。如登高诗, 可以将教材中的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李义山《安定城楼》、赵嘏的《长安晚秋》整合在一起阅读, 一方面体会古人登高望远的心境, 感受胸怀大志之人登临意的豪情;另一方面懂得知人论世, 揣摩不同境遇下登临之意, 探究深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指导学生创设主题, 统摄成怀人诗、怀古诗等, 以便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同风格作品的统摄。可以将“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二) ”与“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统摄, 因为其在风格与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精神, 以婉约风格为主, 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这样同风格的专题统摄在一起, 看似压缩了教学内容, 实际上帮助学生走进了婉约词的殿堂, 让学生了解了婉约词的由来以及深刻丰富的文化意蕴。

篇9:课本外的唐诗宋词

作者:于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本作品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作者介绍: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进行系列讲座,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会重新亲近、学习经典的热潮,并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于丹教授近年来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巴西等国举行了多场大型文化讲座,引起了海外观众的强烈反响,受到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作者:周汝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6年9月

《千秋一寸心》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正像我们已经从作者的红学著述中感受到他对古典文化、《红楼梦》的痴迷一样,我们从这本小书中同样能感受到作者对古典文化、古典诗词的那份热爱与深情。

作者介绍: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7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安意如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8月

故事上溯汉高祖与戚夫人,下至清代才子纳兰性德与沈宛,唐玄宗、陆游、温庭筠,王昭君、杨玉环、李清照、鱼玄机、于诗词变幻中讲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的不为人知的爱情侧面。你既可以像玩味诗词一样去品读它,更可以像猎奇爱情小说一样去挖掘它。《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每段爱情都有一个人性的情景回放,读者像看电影一样,在作者营造的文字王国里体验古人的爱情冒险。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他们愤世嫉俗的不羁性情,她们旖旎独特的古典韵致,共同演绎出流传千古的浪漫往事,为我们留下太多可歌可泣、可感可叹的爱情回忆。

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君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作者介绍:

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双子座,安徽宣城人。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发现不喜欢,很快辞职,03年下半年偶然间上网,开始用网名如冰恋枫混迹于新浪金庸客栈。05年9月以后和北京弘文馆建立较长的合作关系,开始做现在的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已经完成《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统赏),《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评)等。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

作者:蒋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2012年3月

在《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给我们讲解唐诗的灿烂与华美,带领我们体验生命中的真与善与美,这将是一次愉悦的心灵出走。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本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作者介绍:

蒋勋,1947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编辑 陈常月)

篇10: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1

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2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3

小时侯刚会说话、口齿还不清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然能读背好多首,可是对诗的意境、用词却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简洁的文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给我好多启示。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有的描写祖国的美丽风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二月花。”比喻生动形象,把秋天火红的枫林美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有的描写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丈深的桃花潭水来形容友情,可见两人间的友情有多深呀。有的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直到死前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孩子“……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的诗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团结友爱……每一首是都是一个哲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唐诗三百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常读古诗,能使人明智,让我们一辈子受益。它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帮助着我们,为我们保驾导航。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4

暑假中,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知道了唐代的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我非常喜欢他们的诗句,因为他们的诗句让我感到那么美。

我最喜欢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最喜欢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我最喜欢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5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

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

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上一篇:迎国庆大扫除和教室寝室美化设计比赛下一篇:关于小学教师定级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