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2024-06-05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共6篇)

篇1: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国科发农社字[2001]2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部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做好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与组织实施工作。《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农业科技园区总体 规划》和《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须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送园区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农业科技园区采取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运行方式。首先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符合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条件和要求的园区进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评与验收,达标者正式挂牌。然后总结经验,安排第二批、第三批园区的评审与批复。经研究,定于2001年8月初组织专家评审首批试点园区。

联系人:

曹一化 金逸民 电话:010-68515544-1424 传真:010-68512647 于双民 陶劲松 电话:010-68511009 传真:010-68511009 E-mail: jinym@mail.most.gov.cn taojs@yeah.net及taojs@elong.com

附件1: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附件2: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二00一年七月六日

附件1: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一、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但是,这些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因此,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正确引导和规范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把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企业作为园区建设主体,接受政府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与培训,并提供各类中介和科技服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接受技术指导与培训。(一)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二)原则和目标

农业科技园区的原则是:

1.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2.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4.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是:

1.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2.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体系;

4.建设5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

三、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要求和发展重点(一)基本要求

1.园区要有一定的规模,要求总体规划可行,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综合效益显著;

2.园区要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较强的科技投入力度;

3.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对周边地区要有较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4.园区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地方协调领导小组和园区管理机构),要制定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二)发展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按照我国农业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定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重点。

1.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

根据园区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以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为核心,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力求种养业“品种新、品质优、结构佳、投入低、效益高”,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

研究农产品保鲜、深加工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地域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3.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

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实现种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示范,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等,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4.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

农业科技企业既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

四、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管理

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等。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办公室是协调指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园区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各园区需成立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即在现有各种类型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逐级申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办公室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并由科学技术部以部发文批复后,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评和验收,达标者正式挂牌;挂牌两年后复评,不合格者取消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格。

五、农业科技园区的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

要将园区建设纳入国家农业相关科技计划与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国家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享受国家与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优先支持园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要将园区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重点科技合作计划和农业技术引进计划的重点。

各级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园区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在不断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积极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建设。加强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

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快园区建设。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加强引进和培养园区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应通过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国内外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应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要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4.加强园区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

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制定《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通过加强园区的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环境。

附件2: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1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促进园区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办法。第2条 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引导与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3条 农业科技园区由科学技术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组长由科学技术部主管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农业部副部长担任,成员由科学技术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司(局)级领导组成。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主任由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司长担任。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第4条 成立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

第5条 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园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

第6条 各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

三、申报与审批

第7条 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对象包括现有农业基地、星火密集区和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农业科技园区指南》的基本要求; 2.已经纳入地方发展计划,经过2年以上建设;

3.园区功能设计合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4.已成立园区地方协调领导小组; 5.已建立健全的园区管理机构。第8条 申报程序

1.由园区建设单位经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向省级科技厅(科委)提出申请; 2.省级科技厅(科委)进行评审、筛选,经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科学技术部。第9条 申报材料

1.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附1); 2.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附2); 3.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附3); 4.有关配套材料。

第10条 园区专家委员会对申报园区进行论证和评审。

第11条 园区通过专家委员会论证、评审,经办公室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后,由科学技术部以部发文批复。

四、考核与管理

第12条 农业科技园区经批复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验收挂牌。根据园区建设与运行情况,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按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评和验收,达标者报协调指导小组审定,授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正式挂牌。

第13条 为加强园区的管理,实行报告制度。每年1月底前由省级科技厅(科委)将上园区工作总结等材料报送园区办公室。

第14条 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挂牌两年后进行复评,不合格者取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格。

第15条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园区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支持力度。

五、附则

第16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第17条 本办法由科学技术部负责解释。附1: 编号

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科学技术部编制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一、按要求准确、如实填报。

二、编号由园区办公室统一填写。

三、本申报书中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本申报书按A4纸打印。

五、本申报书一式20份。园 区 名 称 园区建设地点

园区建设时间〖〗〖〗原批准单位 管理机构名称〖〗〖〗联系电话 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园区网址〖〗http:// 园区负责人〖〗〖〗职称/职务〖〗〖〗出生年月 传真〖〗〖〗联系电话 E-mail 园区联系人〖〗〖〗职称/职务〖〗〖〗出生年月 传真〖〗〖〗联系电话 E-mail

一、园区主导产业:

二、园区现状(园区规模、企业状况、效益情况、主 要建设成果、示范带动作用等):

三、申报理由:(申报单位公章)年月日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推荐意见: 负责人:(公章)年月日

联系人〖〗〖〗电话 传真〖〗〖〗Email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意见:(公章)年月日 附2:

编号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年 月 日

一、编写内容 1.总体规划提要 2.园区概况

3.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4.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5.园区的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 6.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7.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8.园区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9.结论与建议

10.有关附件(必要的图、表及文件等)

二、编写说明

1.按要求准确、如实编写。2.编号由园区办公室统一填写。3.本规划按A4纸打印。4.本规划一式20份。附3: 编号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年月日

一、编写内容 1.实施方案提要 2.目的意义

3.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 4.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5.总体任务、考核目标、布局与进度安排 6.各功能区的任务、考核目标与进度安排 7.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8.投资总预算、预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与风险分析 10.专家评估意见

11.省级科技厅(科委)意见、签字盖章

二、编写说明

1.按要求准确、如实编写。2.编号由园区办公室统一填写。3.本方案按A4纸打印。4.本方案一式20份。

篇2: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引领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科技园区是在云南省县(市、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形成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对不同区域及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关键作用及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密集区、试验区、示范区或高新技术园区等。

全省各县(市、区)可依托现有各类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试验示范区、现代农业庄园等建设农业科 1 技园区。

第三条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结合全省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重点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好、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综合效益明显的园区建设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各州(市)要加强对本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统筹布局和分类指导,提高园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避免同质化建设。

第四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要切实推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区域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将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高地,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核心载体,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地,产城镇村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

第二章 园区功能和建设内容

第五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具有政策集聚、产业集聚、2 创新资源集聚和技术集成示范的基本功能。

(一)具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功能。依托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突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品牌化经营和高值化发展,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发展“互联网+园区”模式,依靠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具有产业科技创新支撑服务的功能。配备必要的设施,创造一个局部优化、适合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园区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测试检测中心、技术交易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等各类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作用,成为当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研发基地和服务平台。

(三)具有吸引各类机构和人员开展创新创业的功能。营造良好条件,吸引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和科技特派员等入园创业,打造一批专业化星创天地,成为农业农村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基地。培养和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建立技术服务 3 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培训,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辐射,补充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周边地区劳动者科技素质。

(四)具有产业扶贫引领示范的功能。结合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园区集成示范与应用推广,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发挥园区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科技帮扶作用,将园区建成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产业就业扶贫。

(五)具有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功能。在园区建设中探索“园城一体”“园镇一体”“园村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园区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提高园区业态的科技含量,打造“一园一品”“一园一景”“一园一韵”,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

第六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

核心区是园区的中心区,主要功能是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重点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良种培育与引进、高效栽培、健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等方面科技创新和产业化 示范,同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带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

示范区是核心区内孵化的主要科技成果向外扩散及转化应用的区域范围,是核心区的承接平台。主要体现核心区对区域农业产业的带动功能。结合农业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与示范区内的产业优势紧密给合,重点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充分延伸产业链,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可以在广大农村地区复制的经验和示范。

辐射区主要发挥核心区、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对区域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并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促进当地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户,全面提升区域性农业的整体效益。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省科技厅负责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统筹管理工作,组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认定、考核、验收、5 评估、监督,研究制定支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省科技厅委托相关专业机构承担具体事务性工作。

第八条 各州(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推进和服务工作,具体负责本地区申报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和审核推荐,指导园区制定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落实相关政策并制定地方配套政策。

第九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园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总体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认定申报和统筹管理工作,同时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园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工作。园区应结合实际成立园区建设专家咨询组,为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第四章 申报和认定

第十条 省科技厅每年集中组织一次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和认定工作。

第十一条 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园区建设规划已经批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 规划,有明确的地理界线和一定的建设规模,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功能定位清晰、建设内容具体、能够实现三区联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征明显。

(二)园区有科学的规划建设方案,核心区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集聚初显成效,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基础设施条件和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集中。

(三)园区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服务管理体系,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鼓励园区视实际条件,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管理服务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园区发展。

(四)应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平台,以满足园区对成果、技术、人才的需求。

(五)园区核心区内须有通过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建有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服务平台,园区年销售收入不低于3亿元,近两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园区内生产总值1%以上,要有效提高当地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六)对科技精准扶贫带动作用明显的园区予以倾斜。第十二条

申报程序:

(一)由园区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

(二)经州(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向省科技厅提出推荐意见,并递交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申请。

(二)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见附件1)一式三份。

(三)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见附件2)。

(四)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见附件3)。第十四条

认定程序:

(一)初审。收到申报材料后,省科技厅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对申报材料和园区的基本条件进行初评,形成初审意见。

(二)实地考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形成考察报告和考察意见。

(三)综合评审。通过实地考察的申报园区,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以视频答辩或会议评审等形式,对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评审,并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四)认定。综合评审意见报省科技厅厅务会议审定,通过后对拟认定的 “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正式认定并授牌。

第十五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期为3年。

第五章 管理和验收

第十六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要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具体明确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内容、计划进度、经费预算以及相关管理责任和要求等,积极有序地组织做好园区建设各项实施工作。

第十七条 省科技厅对建设期内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按组织检查评估。各园区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通过州(市)科技局向省科技厅报送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园区建设进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管理工作、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下一工作重 9 点等。省科技厅以总结会议、现场抽查等形式组织检查评估。连续两年不参加检查评估工作的园区,取消其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称号。

第十八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年建设期满后应当申请验收。由园区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和总结报告(见附件4),经州(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九条 省科技厅收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申请材料并进行初步审核后,集中组织验收。验收工作主要通过专家综合评议、现场审查的方式进行。验收内容主要对照园区申报书及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检查评估情况,考核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情况、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和经济社会效益、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经费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重点和方案等。验收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

第二十条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经省科技厅厅务会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期10个工作日。对验收合格且公示无异议的园区,由省科技厅发文同意通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园区限期整改(整改期一般为半年),整改后再次进行验收,仍然不合格的取消其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称号。

第二十一条 因建设目标任务未完成等原因不能按期参加验收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应提前半年向省科技厅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由省科技厅批准。每个园区只能申请延期1次,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延时期满仍不能参加验收或参加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其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称号。

第二十二条 鼓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正式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年以上)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科技厅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进行推荐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期间申报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视同通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

第二十三条 对已通过验收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科技厅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后续工作不符合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的,取消其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称号。

第二十四条 已认定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取消其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称号,并按规定收回财政科技经费:

(一)在申报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不按要求参加检查评估或检查评估不合格的;

(三)建设期满后无故不申请验收或未通过验收的;

(四)违反规定使用和管理财政科技经费的;

(五)不接受或不配合监督检查、审计,或拒不对检查、审计出的有关问题进行整改的;

(六)园区管理混乱,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有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第二十五条 在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认定管理工作中,各类机构和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的,按相应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六条 省科技厅对经认定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给予共200万元的财政科技经费补助,分两次安排,认定后次年给予100万元的补助,建设期满通过验收后次年再给予100万元的补助。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科技经费补助主要用于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园区内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引进、集成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经费使用应符合省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 区,获批后次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给予100万元补助,用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篇3: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创新,理论经验

一、引言

国家农业科技园作为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的农业组织综合体, 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地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自“十五”科技计划提出以来, 我国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或示范区已发展至37个, 地市农业科技园区达到500多个, 县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3, 000多个, 为各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活力。然而, 随着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系统推进, 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加快, 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适应《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要求, 发展近十年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已进入到一个系统总结和整理的阶段。为此, 如何客观科学地总结、提炼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既有经验, 同时面对和适应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新形势, 探索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创新便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与主要难题。

回顾现有文献, 关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研究已十分广泛, 但有关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大体而言, 目前围绕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三方面:一是围绕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成、推广的核心功能机制问题。包括对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的理论论证 (李同升、王五科, 2008) , 农业技术对接模式的讨论 (张志英, 2010) , 以及农业技术产业发展与风险投资的逻辑关系 (张晓玲, 2004) 等;二是农业科技园区与地方、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包括农业科技园区对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带动、收入带动和示范带动原理, 以及产业带动机制 (蒋和平、崔凯, 2010;詹玲, 2009) ,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 (候湖平、张富刚等, 2007) , 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功能模块的空间布局 (李秀彬, 2010) 等;三是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问题。该方面的研究来源于两篇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一是施湖珊 (2012) 对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战略的研究, 她通过转化农业的案例, 总结和提炼了包括园区定位、品牌效应和企业文化等农业科技园区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二是李文博、郑文哲 (2006) 在构建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利用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方法, 对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进行仿真模拟, 取得了较好效果。显然, 纵览上述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现实需求与理论研究状况, 关于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规范与经验仍然较为欠缺。据此,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理论框架, 并对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的管理状况进行深入剖析, 以提炼可资推广的经验和政策启示。

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创新的理论构思

作为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的农业组织, 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十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其管理也较相对单纯的企业或政府、事业部门更为复杂, 因而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与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 以适应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展的战略需求。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创新大致涵盖了如下内容:

(一) 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它必须以农业技术为核心开展运营, 其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选择也必须以此为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从理论上看, 其性质介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 其内部组织既包括事业性单位、也包括企业单位, 特殊情形下也可能包括个人群体, 其资金组成结构既包括国有资本, 也包括私人资本等。因此, 对于这样的组织综合体, 其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以科技集成、推广、示范为核心任务, 促进园区成员效益最大化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 实现园区综合体长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 该战略的实施需要在不同路径中进行最优化选择, 可供选择的路径可设计为三类:一是以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示范能力发展的路径;二是以园区参与者效益提升能力发展的路径;三是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影响度与管理成熟度发展的路径。由于不同农业科技园区所处区位, 以及面对的发展基础与外部环境存在差异, 其路径选择的最优化决策也必然有所不同。

(二) 管理定位与布局优化。

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定位, 其本质在于规划、吸收、选择、整合不同经济主体参与到农业科技的集成、推广和示范过程中来, 针对园区内不同的参与对象, 提供共同与集群发展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显然, 管理定位一是需要明确参与对象, 并界定这些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关系, 从而规划各类主体的数量与资质;二是需要明确园区将为参与者提供何种公共设施和服务, 并同时兼顾这些供给品的效率与公平;三是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对参与者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 这些设计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各参与者的现实需求, 同时也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功能相关性, 以及园区提供整体产品与服务的运营成本。因此, 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定位与空间布局可以理解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三) 招商策略与结构优化。

理论上, 农业科技园区的入驻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科技的集成、推广与示范过程中, 因此, 园区管理者应当制定灵活、有效的策略吸引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入驻。这些策略往往与园区的经营战略与理念直接相关, 包括园区的基础设施投资, 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的政策优惠, 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与集群效益等等。在吸引企业事业单位入驻的前提下, 园区运营管理者也需要对申请单位进行资质评估, 以及结构平衡。在资质评估方面, 需要考虑入驻单位直接或间接提供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的意愿与能力;在结构平衡方面, 需要考虑不同类别单位在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各环节的数量搭配比例, 以及单位性质、类别与农业科技功能的适配性问题。实践中, 招商策略的实施过程与结构优化过程具有高度相关性,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者应当力图在招商过程中尽可能实现结构优化。

(四) 政府支持与运营优化。

由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明确的公益性质, 它对带动地区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持主要应当体现于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两方面。财政支持主要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供适当且必要的财政投资支持, 以形成园区公共产品, 同时对科技园区的运营以及入驻园区的公益单位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 以提高科技园区与入驻单位参与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的积极性;政府政策支持除体现在各种财政补贴规制外, 也包括种资质审批的便利。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发展成本、整合发展优势、塑造品牌等等。本质上看,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健康运营, 但考虑园区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它兼顾了地区公益与地区产业整合, 以及带动社会经济的功能, 其发展动力与可持续性可能受到市场冲击而有所折损, 因而强化政府的支持十分必要。

三、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创新实践

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申报成立, 2014年3月, 园区管委会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综合事务管理局、规划建设与农业发展局、科技环保与产业发展局、投资促进与国际合作局、财政局。按照国家“121工程”的要求, 当前正在抓紧筹建园区投融资管理公司, 并申办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事项。

(一) 理念、目标与定位。

为促进科技发展带动高效型现代农业产业的形成, 宜宾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理念为:建设“绿色生态、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的生态园区的同时, 要建设“清明、清正、清廉”的廉政园区。相应地, 园区发展目标涵盖经济效益、科技效益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经济效益目标方面, 至2016年核心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 2020年核心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 到2016年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2, 500元, 到2020年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 000元;科技效益目标方面, 至2017年, 新增或引入国家、省、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个,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30项, 孵化企业40家,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至2020年, 新增或引入国家、省、市级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0个,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40项, 孵化企业80家, 培训职业农民15, 000人次;社会效益目标方面, 解决当地就业10, 000人以上, 辐射带动农民50万人以上;通过3~5年建设, 最终建成创新型、智慧型、绿色生态“宜宾、宜人、宜智、宜业、宜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上述目标引领下, 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为:发挥国家战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 结合长江区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占据国家南向经济的重要节点优势, 利用乌蒙山扶贫示范新区的政策优势, 将宜宾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为农业创新成果的转化高地、农业发展转型的示范基地、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基地、科技与农业结合发展的转型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城乡统筹产业模式的创新基地。

(二) 模式、结构与投融资机制。

根据宜宾市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园区管委会选择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为:突出地方特色, 以科技创新促进宜宾市农业、林业的转型升级, 形成“茶、竹、粮”三条相对完整的核心种植业加工生产链条, 兼顾其它绿色产品加工生产, 构建“产、学、研”集群式产业链条体系, 以科技应用技术的研发、企业应用转化和向一次产业初端产品的普及覆盖, 带动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的高效联动发展, 带动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业态的发展, 培养一批新职业农民, 建设国际化的创新型、智慧型、绿色生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新业态示范园区、科技创新孵化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针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 管委会确立了“三足鼎力”、“四维互动”的主体结构打造引领川滇黔、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其中, “三足鼎力”是指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国际集群同时并存;“四维互动”是指科研院所、企业、国际合作以及市区通过内部关系协同, 形成联动机制, 使得园区在四大驱动力催动之下健康、快速地步入发展轨道。在投融资机制方面, 园区管委会大胆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新机制, 成立政府控股的混合投资开发公司作为平台, 通过PPP/BT等项目融资以及股权投资等以股份分红、项目投资参股回报等, 做大做强资本积累, 发挥投资建设、土地经营、技术咨询、资产管理和资源整合的优势, 创新拓展市场化运作解决政策资金的新途径,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该机制的结构关系与运行过程见图1。

(三) 招商、服务与成效。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通过“一个网站、一部宣传片、一本宣传资料”推介园区, 突出“科技”、“生态”、“环境”、“产业”、“综合”的特色, “抓龙头, 重感受, 以人为本, 科技创新”。同时, 管委会注重发挥政府委托管理的职能作用, 从规划开始, 注重搭建平台, 注重引导科技成果的产生和对产业的扶持。对标杆式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引导其发挥龙头的引领示范作用, 对园区入驻人才注重人文关怀, 在环境设施打造上营造以人为本、舒适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技术引进上突出产业衔接和集群效应, 并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完整的发展布局。

为确保园区内入园企业的健康发展, 园区管委会对重点项目分别建立了“实施协调领导小组”, 保障项目落地和原料供给。同时, 管委会还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体系, 拟建信息化的“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立以茶叶交易为先期重点的产品实时交易中心—交易大厅, 当前项目处于规划编制阶段;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 园区将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国际贸易交易中心;进行企业服务中心以及网络网点建设。

通过招商努力与服务创新, 科技园区初步对接了中科院植物所、生态所及中国农科院, 拟订合作条件达成协议后, 将共同组建“宜宾市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和合作打造中国西部茶叶科研和外贸出口示范基地。同时, 结合四川省情, 与四川农科院、江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 打造特色农产品科研平台以及专业专科的科学研究平台。在与企业的合作中, 园区与四喜农业的桑葚干红加工项目投资1.6亿元, 占地190亩, 年产值14亿元, 项目实施可进一步完善和延伸桑葚产业链, 助农增收, 亩产上万元;与高原农业达成的魔芋精深加工项目投资2亿元, 占地500亩, 年产值20亿元, 魔芋精粉、魔芋胶、魔芋饮料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可进一步拓展魔芋精深加工产业链;与四季大通集团达成微冻保鲜液生产项目, 总投资3, 000万元, 占地10亩, 利用国内领先的微冻保鲜专利技术建设西部基地, 促进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升级;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工产业集群签署《中德农业科技生态园共建项目正式协议》, 共建生态低碳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与马来西亚隆基马中集团公司签署了投资120亿元的“东盟国际产业园”项目投资事宜, 并以此为切入点打通宜宾与东盟十国的合作通道。

四、宜宾经验总结与政策启示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创新是一项全新而系统的工程, 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实践带来的创新经验包括三方面:第一, 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 应从规划入手, 做好战略布局, 在战略的统领下, 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管理两大方面着力改革创新。第二, 农业科技园区一定要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基础性研究成果通过产业转化, 向农业初级产品生产辐射, 在此过程中, 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关键作用。第三, 农业科技园区一定要加强服务力度与水平, 为入驻单位创造优质的工作、融资与发展环境, 优化内部单位的功能结构, 力图实现入驻单位效益与园区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基于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实践探索, 可以提供的政策启示如下:第一, 进一步加大国家与地方税收对农业科技园的减免力度, 着力强化对园区投融资体系的金融支持, 支持园区对入驻园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提供必要的融资政府贴息和政府再担保。第二, 大力鼓励园区对家用土地的集中化、规模化、循环化经营, 放宽园区内入驻单位对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与示范相关的土地使用的审批限制。第三, 强化对园区人才的政策支持, 在户籍安排、政府人才引进补贴、政府保障房等方面对园区引进人才予以优先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秀彬.对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空间布局过于分散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 (1) :56~59

[2] .候湖平, 张富刚, 杜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态势分析[J].资源调查与评价, 2007, 1:29~33

[3] .张志英.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完善——以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技术对接机制为例[J].农村经济, 2010, 2:98~101

[4] .蒋和平, 崔凯.农业科技园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理分析[J].科技与经济, 2010, 5:61~65

[5] .施湖珊.农业科技园发展战略及其成功因素研究——以传化农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9:101~104

[6] .李同升, 王武科.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 2008, 17 (1) :53~59

[7] .李文博, 郑文哲.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效益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24 (1) :72~75

[8] .詹玲.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园的产业带动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 2009, 4:46~49

[9] .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篇4: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1.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1.1综合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技档案门类。从农业结构上讲包括农业、农机、畜牧等行业;从农业自然资源系统上讲包括气候、土地、水、生物四个子系统;从农业生产周期上讲,包括春种、夏耕、秋收。对农业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管理水平。

1.2复杂性 与其他档案不同的是,农业档案是在田地里作业,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科技档案是在田间地头形成的,所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分类上复杂了许多,时间作业量大带来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和管理上的复杂性。

1.3地域性 农业生产离不开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土壤、氣候、水文等。农业生产的格局、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因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作为农业科技档案,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在不同区域内,农业科技档案的内容、种类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形成、管理上也相应地具有地域性。

2.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1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农业科技档案记载了各种生产活动情况、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综合农业区划、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科学地指导生产、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科学的档案数据。

2.2紧扣农民所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农业科技档案在农村经济管理上起到凭证的作用,对稳定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的承包与转让,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与使用是农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土地对农民来说是生存的基础和保障,土地承包和转让是农民关注的的焦点,这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土地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为农民提供了凭证,使农民放心地去生产,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四位一体”等能源项目的示范和推广,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生态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净化了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2.3农业科研的重要条件 农业科技档案可以帮助农业科技人员了解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成果。查阅多年积累的土壤肥料、配方施肥、水土流失等资料,能够启发思路、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4传递、交流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具 农业档案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农业信息,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依据,对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成果推广具有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无论是农业科技人员还是农业者,都有较强的收集农业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要将农业档案建立好,增加其内涵,扩大其容量,并加强指导与交流,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农业示范区园区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园区”)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参照其他地区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履行对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管理。管委会为本办法实施的主要部门。凡在园区内的企业均应遵循本办法,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 园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园容,主要是指与园区环境密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公共场所、园区景观等的容貌。

本办法所称环境卫生,主要是指园区内道路、小广场、公共场所、水域等环境的清扫保洁;园区企业垃圾、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收集、清运、处置、综合利用。

本办法所称自身责任区,是指园区内企业使用和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场所的土地使用权限范围及管 委会指定给企业管理的范围。

第四条

园区内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造成公路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管委会、公路管理机构,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

第五条

园区内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完好、整洁;属企业自身责任区的要适时清洗。

第六条

园区内主要道路周边不得堆放、吊挂影响园容的物品。

第七条

园区内企业设置的广告牌、标语牌、宣传栏等,应当内容健康、外形美观、用字规范。

设置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定期维修、清理,确保完好、整洁;损坏严重、影响园容的,应当及时拆除。

大型广告的设置必须经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八条

企业对自身责任区内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照明、电讯、人防等公共设施,应规范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经常维护,保持完好、整洁、美观。

第九条

企业要保持园区内树木、绿篱、花坛(池)、草坪等的整洁、美观;企业栽培、整修或其他作业留下的渣土、枝叶等,应自行及时清除。

第十条

企业严禁擅自占用园区道路堆放物料、搭建临 时建筑物、构筑物;生产和施工产生的垃圾,要按管委会要求,在指定位置倾倒。

第十一条

在园区行驶的交通运输车辆应当保持外形完好整洁,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向车外抛撒废弃物。

(二)进入园区的运载车辆不得超载;运送大型设施的车辆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并悬挂明显标志。

(三)运载农业产品、生产材料、废土废渣和生活垃圾等散装物体以及液体货物应当装载适量,牢固捆扎,封盖严密,不得沿道撒落、泄漏。

(四)进入园区内的车辆必须按规定停放,不得占用园区道路。

(五)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损坏、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

第十二条

经批准,占用或者挖掘园区内道路的企业,施工产生的垃圾应当及时清运,竣工后应当及时恢复路面原状。

第十三条

禁止在园区建筑物、公用设施及树木上涂写、刻画。

在园区内建筑物、公用设施上悬挂、张贴宣传品等,须经管委会批准,并保持完好、整洁,设置期满后必须立即清 除。

第十四条

园区内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损坏、占用或挪用环境卫生设施。

第十五条

园区内的环境卫生设施,应保持其整洁、完好和正常使用。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看护和管理,对企业内公共场所要有专人清扫保洁、垃圾应有专人负责清运。

第三章 环境保护管理

第十六条

为加强园区内环境保护,促进园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园区实际,制定以下条款。

第十七条

园区内各企业及个人有保护环境和互相监督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八条

园区内各企业要积极配合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做好环保工作及检查。

第十九条

园区内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十条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将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保设施,确 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经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拆除或闲置,否则一经发现将处以罚款及停产处理。

第四章 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园区企业或者个人对园区内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企业,均有权向管委会和我县安监局报告或者举报。

第二十三条

园区企业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各企业要做好自身防汛抗洪的治理及防护,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和任务、防洪措施和实施方案。

第二十四条

园区企业在发生或发现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向管委会和安监局报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以上园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管理、安全监督办法的企业,管委会将协同相关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第二十六条

园区内所有企业要守法经营,按章纳税;坚持安全、文明生产;自觉接受各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每月7日前向管委会报送生产、效益、固定资产等方面相关报表。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区都市型现代 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八条

篇6:论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摘要: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本单位领导决策和行使技术技能提供科学依据。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检索;汇集;服务

1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指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农业科技档案具体表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是表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活动过程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农业科技和生产活动的真实记载。因此,分析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对科学管理科技档案,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档案工作的意义

2.1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要使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有起色,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

2.2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2.3积极宣传,使领导增强档案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里不是很重要,可有可无,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次数多了,自然会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痕迹,产生作用。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力图效仿。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诱导和启发领导重视档案工作。要努力服务,作为一名档案人员主要是及时地提供信息,使档案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位单位的发展服务。

2.4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2.5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2.6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和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上,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2.7利用现代技术整理档案。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标,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同,对同一个文件有不同的分类,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分类不准现象,影响来卷质量,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然后按类别将属于条目的内容打印出来,作为以前的那种以“卷”为单位时来卷目录这一检索工具的替代物,也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即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对未来档案管理建议

3.1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2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规章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能。

3.3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上一篇:《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下一篇:以冬天来了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