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普法工作

2024-06-07

如何有效开展普法工作(共6篇)

篇1:如何有效开展普法工作

**市**区司法局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这表明,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法治基础。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笔者就如何开展好进村入户普法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积极探索宣教新路,形成内部共教联动体系

以往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只注重部门独家操办,时显势单力薄。为改变和扭转这种单打一的局面,笔者认为,在“五五”普法工作中,应结合新都“三新”工程建设及城乡结合的新特点,坚持远目标、短计划组成全区法律宣教联动体系。走面向农村之路,把法律服务真正推向社会,落实于农村,并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是在体系上打破以往单一格局,由区法、检、公、司等政法部门及区国土、建设、计生、农业、水务等等相关部门组成全区齐抓共管的“农村普法宣教工作,统一联动体”(以下简称“联动体”),明确“联动体”主导单位,并赋予其相应职权,明确“联动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联动体”会议、工作、考核等系列制度,激发和调动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以及镇(街办)相关部门的互动作用,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在组织形式上,以区宣传部门为龙头,以基层政法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骨干,抽调全区法律精英,组成“送法下乡”宣教队,为规范政务、村务、社务、校务、厂务等等、为社区矫正对象、纠纷当事人和法律援助对象等等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使普法宣教工作形成覆盖镇(街办)、村社区,渗透于农村千家万户的大格局。三是在方法上,一方面采取定单位、定人头分片包干,把普法宣传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并实施预备课试教,做到每位宣教队成员皆登台宣讲,亲自为师授课;二方面采取走出机关,进村入户做好农村社情调查研究,并注重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把准社会热点脉博,了解民意实情,充实与丰富法制教育内容,确保普法宣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贴近农民群众,扭转以往机关“衙役”的等靠作风,做到主动出击,积极协调,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立足农村,抓“村官”依法治村意识的提高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实现送法下乡、进村、入户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区始终以农村为法制宣教工作的着力点,把普法工作触角伸延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坚持全方位为“三农”服务,对于进一步加强各镇(街办)“法制学校”建设,通过分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正确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对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村民自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我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打下坚固的法制基础。

送法下乡、进村、入户,是“法律三进家”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总结多年农村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基础上的创新,是确保农村普法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的基本要求。法律“进村”,就是进一步推动镇村干部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村务,推动文明村镇(街道)建设。法律“入户”,就是推进“家庭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法律“到人”,就是普遍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使村民基本做到懂法、守法、用法。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居)两委会干部既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也是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抓“村官”依法治村意识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法宣骨干为龙头,落实宣教先行工程建设

法制宣传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宣传教育在骨干,只有抓重点,重点抓才能带动大局。为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工作进程,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法制学校”这块阵地。我区在各镇(街道)建立了“法制学校

和进村入户活动,一是为有效的制止和预防群体纠纷,依法保障重点工程的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发展,在全区开展“法律明白人”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各镇(街道)“法制学校”基地的作用,把对农民的法制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捆在一起,同步齐抓,两个素质得到提升;三是针对农村人口多、失地农民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在就业政策上进行帮扶和实施法律援助。主动地、积极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巩固基层一线防范阵地;五是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的投入,保障顺利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六是精心组织制作各种法律宣传图板,印发宣传材料,为村民赠送《法律明白人》、《法律知识手册》、《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等书籍;七是积极收集素材,及时树立和宣传群众中学法、守法、用法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民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

篇2:如何有效开展普法工作

**市**区司法局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2月14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这表明,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法治基础。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笔者就如何开展好进村入户普法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积极探索宣教新路,形成内部共教联动体系

以往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中,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只注重部门独家操办,时显势单力薄。为改变和扭转这种单打一的局面,笔者认为,在“五五”普法工作中,应结合新都“三新”工程建设及城乡结合的新特点,坚持远目标、短计划组成全区法律宣教联动体系。走面向农村之路,把法律服务真正推向社会,落实于农村,并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是在体系上打破以往单一格局,由区法、检、公、司等政法部门及区国土、建设、计生、农业、水务等等相关部门组成全区齐抓共管的“农村普法宣教工作,统一联动体”(以下简称“联动体”),明确“联动体”主导单位,并赋予其相应职权,明确“联动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联动体”会议、工作、考核等系列制度,激发和调动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以及镇(街办)相关部门的互动作用,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在组织形式上,以区宣传部门为龙头,以基层政法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骨干,抽调全区法律精英,组成“送法下乡”宣教队,为规范政务、村务、社务、校务、厂务等等、为社区矫正对象、纠纷当事人和法律援助对象等等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使普法宣教工作形成覆盖镇(街办)、村社区,渗透于农村千家万户的大格局。三是在方法上,一方面采取定单位、定人头分片包干,把普法宣传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并实施预备课试教,做到每位宣教队成员皆登台宣讲,亲自为师授课;二方面采取走出机关,进村入户做好农村社情调查研究,并注重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把准社会热点脉博,了解民意实情,充实与丰富法制教育内容,确保普法宣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贴近农民群众,扭转以往机关“衙役”的等靠作风,做到主动出击,积极协调,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立足农村,抓“村官”依法治村意识的提高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实现送法下乡、进村、入户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区始终以农村为法制宣教工作的着力点,把普法工作触角伸延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坚持全方位为“三农”服务,对于进一步加强各镇(街办)“法制学校”建设,通过分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正确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对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村民自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我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打下坚固的法制基础。

送法下乡、进村、入户,是“法律三进家”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总结多年农村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基础上的创新,是确保农村普法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的基本要求。法律“进村”,就是进一步推动镇村干部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管理村务,推动文明村镇(街道)建设。法律“入户”,就是推进“家庭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法律“到人”,就是普遍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使村民基本做到懂法、守法、用法。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居)两委会干部既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也是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抓“村官”依法治村意识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法宣骨干为龙头,落实宣教先行工程建设

法制宣传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宣传教育在骨干,只有抓重点,重点抓才能带动大局。为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工作进程,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法制学校”这块阵地。我区在各镇(街道)建立了“法制学校”,并规范了“法制学校”的学习制度和管理方法:1、各镇、街道办要按照《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村工作。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农户90%以上被评为遵纪守法户,计划生育率达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晚育率达到90%。2、各镇、街道办应在辖区内文化中心或政府会议礼堂设立“法制学校”。定期对镇、街道办干部、各村干部、“法律明白人”进行法制培训。3、各镇、街道办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为“法制学校”校长,法制信息员为法制教员或法制联络员。4、“法制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好培训时间、内容和人员。5、各镇、街道办和区级各职能部门要选派出法律知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宣讲能力人员,配合“法制学校”开展普法教育。“法律明白人”是农村普法网络体系中的主体,也是搞好农村法制宣传的有效载体。“法律明白人”既是联系农民群众的法律宣传员、信息员、人民调解员,是村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激励他们坚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在田间地头、村头向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农业农村政策,及时化解纠纷矛盾,预防和避免集体上访和个人上访案件发生,把一些不稳定因素解决在村、组、户。同时“法律明白人”又是法制学校培训的重点对象,只有下大力气开展好“法律明白人”的教育,才能真正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我区要针对现实农村状况对“法律明白人”的产生、作用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广大群众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

(一)“法律明白人”的工作职责和开展工作的方式

目前,普法宣传员一部分是由村民推举产生的,一部分是由村普法组织确定的。推举产生的,群众比较信赖,对做好宣传工作有利,但有些文化水平、政治素质较低,影响了普法的质量。

村普法组织确定的“法律明白人”大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政治素质,但有些群众基础不好,不利于开展工作。我认为,“法律明白人”的产生,不要搞一刀切,应结合本村的实际,采取多种方法,哪种方法大多数农民群众认可,有利于工作,就采用哪种方法。从各镇(街道)村的情况看,“法律明白人”大多数是村(居)干部、村民代表。这样也不完全合适,因为村(居)干部有党务、政务工作,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做法律宣传工作,必然影响法律宣传效果。所以,“法律明白人”要多从普通群众中选用(每五户一个代表),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群众,由群众推选,更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更容易开展工作。

“法律明白人”的工作职责应进一步规范。“法律明白人”应及时了解和反映农村带倾向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协助村民协调组织化解矛盾纠纷;围绕基层和行业治理深入进行法律宣传,结合严打、三创等要求,做好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农村的社会安定。“法律明白人”在农村普法教育中开展工作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根据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结合本村及所辖五户村民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把每户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组织在一起集中学习,形成以家为单位的学法群体。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件,以案说法。也可发放“法律活页卡”、普法知识小册子等宣传材料。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板报、橱窗、广播、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农村政策,让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使所辖五户村民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法律明白人”的管理、培训和待遇问题

“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是实施宣教工程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法律明白人”的管理和领导要由村党支部负责,要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工作制度、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用制度规范其行为,用目标促进其工作,用考核衡量其好坏,用奖惩激励其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镇(街道)党委、政府,村支部、村委会,要定期听取普法组织的汇报,及时沟通情况,对“法律明白人”进行考核、督导、检查,对工作表现好、任务完成好、群众反映好、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新思路、研究普法工作新方法的“法律明白人”以及好的事迹、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推广和学习。要加强对“法律明白人”队伍的培训,应着重把握三点:1、在培训方式上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可采取流动辅导站或“法制学校”的形式,按片、按村上门组织培训,普法组织要利用“法律明白人”的定期培训,了解掌握情况,加强督导,并以此促进宣传员之间的工作交流。2、培训具体组织工作由各镇(街道)、“法制学校”(依托司法所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要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严格组织实施,坚持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3、培训内容要针对宣传员自身存在的掌握法律知识少、法律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起来等实际状况,加强基本法律知识及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农村政策和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同时,还要把正确树立“法律明白人”的法律服务意识及如何开展法律宣传的工作方式和群众工作方法列入培训内容。“法律明白人”的待遇根据各镇(街道)村的经济情况,可采取发放误工补贴或减免义务工等方式给予适当经济补助。也可按照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根据考核结果的好坏给予补贴。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完成任务较好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不适合这项工作的,应及时进行调整。

四、坚持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

篇3:论县级团委如何有效开展工作

县级团委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基层组织,在共青团事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共青团基层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县级团委在上级团委工作精神指引下,接合自身实际直接部署开展的。县级团委面对的是基层广大青年,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年各项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团委对外的形象和全县青年精神文明风貌,在各级领导机构的带领下,县级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权益的的职能作用,从而有效抓住全团工作重点,全力推动共青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然而,县级团委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共青团工作任重而道远,除了做好基层团委各项工作,作为县级团委工作人员,还要正确处理好与其他机构、企业等组织的关系。在处理各种复杂任务的同时,要对影响县级团委工作的各项因素有个总体的认识。

1 影响县级团委工作的因素

首先,人员数量和素质是制约县级团委各项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与其它机关单位相比,县级团委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县级团委人员在编人数普遍较少,加之上级各部门借调使用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人员数量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从乡镇等基层调用工作人员也难以实行,主要是由于乡镇团委工作人员多为兼职,难以借调使用,而国家招募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期限普遍为一到两年,刚熟悉工作,又面临离开工作岗位,新的西部志愿者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县级团委不得不持续地面对人手不足的窘境。

缺少持续的开展共青团工作专门培训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县级团委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目前,县(市、区)举办的各种培训较多,但涉及到共青团工作的专门培训较少·共青团培训工作主要由地级市以上团委集中开展,而且也是频率不高。共青团干部难以参加专门工作的培训,成为制约共青团干部成长的瓶颈。

第二,工作经费不足。县级团委做为直接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基层组织,工资经费却长期不足,特别是从2005年以后,原电县综治办负责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移交到县级团委手中,但相关项目经费在大部分县级市一直未得到落实。以鄂西北某地级市为例,仅有一家下属县(市、区)落实了两万元专项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每年还有很多类似工作经费未能落实或大部分未能落实,一方面是资金的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较大反差,制约了共青团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共青团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此外、市直单位、乡镇基层团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团费,拖欠问题严重,也影响县级团委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制度建设存在缺失。由于县级团委任职年龄的限制,常常导致团干部只是把团委当作是工作的跳板,而无暇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升华。然而由于在县级团委任职时间的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成绩,在制度的持续性上保有力较差,一味追求制度创新,创新的制度需要实践的验证,同样也会耗费大量时间,以致使未经实践证实的制度大行其道,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缺乏有效晋升机制。虽然普遍认为团委干部晋升较快,但是实际上团委的工作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在激流中勇进的只在少数。

因县级团委的干部普遍较为年轻,发展机会也大。团委干部的晋升,主要通过公开选拔机制或是平调到机关单位、乡镇提任相应的职务。公开选拔考试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机会较小;平调到机关单位担任相应的职务,逐渐失去了晋升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第五,工作任务重,条件差。许多县级团委基础条件差,负责全县(市、区)青年工作,却没有相应的工作资源、资金作支撑,覆盖能力有限。当然,条件越是艰苦,越能考验人,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加强县级团委实力,解除后顾之忧,县级团委的各项工作才能持续不断地往前推进,共青团的基层工作才会大放异彩。

要顺利开展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就要不断地深化和加强基层团委的作用,工作要目的明确,重心稳固,做到有计划,有规划,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首先,要保持县级团委的战斗力,确保县级团委开展各项工作所需的人手,保证县级团委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加强团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团干部的各项能力水平,以胜任更为复杂的工作任务,为团干部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第二,切实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保证团委各项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并在政府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中适当地增加团委工作经费的比例。对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团费个人,要进行批评教育,长期拖欠后果严重的,依照《团章》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直至开除团籍,并向有关单位予以通报;对不能按时上缴团费的有关单位,在年度共青团工作考核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当年共青团工作考核记为不合格。

第三,保持制度的连贯性。不能因为人事的变动,频繁更换制度,而将已经经过考验的规章制度摒弃不用,一味地追求创新。创新制度并非短期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它来源于实践,又是实践的升华,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总结,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创新制度。

第四,给予县级团委工作人员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要关心共青团干部的长远发展,为他们创造机会,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完善办公设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交通工具的配备,扩大服务范围。今年2月24日,广东省就大力支持县级团委工作,团委副书记朱明国还为28个获工作用车的县级团委颁发“车钥匙”,为当地县级团委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五,紧抓基层共青团工作重心不放松。基层共青团重心工作主要有基层团组织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小额贷款、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基层团组织建设主要有国有企业团组织建设、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驻外团组织建设。鉴于国有企业团组织建设一直能够顺利开展,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县级团委要将非公企业团建设和驻外团建工作当作是团建重点工作来抓,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增强团委影响力。

基层共青团工作还要做好青年工作,为广大青年服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紧紧围绕全国、省、市工作主题,结合县(市、区)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招募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青年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真正地做到服务社会。县级团委要利用各种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深入基层宣传、摸底,加强对青年少合法权益的保护,向青少年宣传相关政策保护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为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供帮助。基层共青团要多与企业联系,以招聘会的形式为广大青年就业提供有利途径,与银行多交流合作,为符合条件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提供小额贷款,为青年创业提供热心周道的服务。

2 结语

综上所述,县级团委在开展基层共青团工作时,要不断地巩固和提高自身执政能水平,找准自身不足,不断取得进步,才能开创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县级团委是开展共青团工作重要的基层组织,也是联系广大青年的重要纽带。当前,县级团委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自身发展也受到相应制约,为全面推进县级团委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开创基层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将对县级团委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关键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期为指导县级团委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团委,西部志愿者,驻外团建

参考文献

[1]窦鹏辉.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蒋惠敏.中国公共管理体系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共青团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探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 (6).

[3]刘家祥.论高校共青团组织社区参与的基本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2).

[4]黄志坚,穆宪.青年组织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6).

篇4: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

关键词:教研工作;团结协作;课程改革

一、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开展状况

就目前我国各大中学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数学课程改革 的任务,做到寓教于乐,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在全国的各大初中都得到了开展。部分学校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使教研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在进行教研工作的开展时,简单地进行教学工作总结,不能将教研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使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针对这些有得有失的状况,各个初中的数学教研组也在积极探索有效开展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使教研工作的开展对数学教学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方法

1.做好数学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

想要有效开展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首先要做的便是做好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检验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决定着整个教研队伍的水平,只有教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才能确保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教研队伍的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研队伍成员的自我学习。作为教研队伍的一员,为了能使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使数学教学能够跟上教育的发展,应该加强自我学习,首先要就初中数学教研任务大纲进行学习,明确每一项教研任务以便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2)学习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向,对应的做好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计划;(3)积极接受再教育。

2.团结协作,加强交流

教研工作想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研组是所有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单位,在教研组中老师们应该团结,相互就教学方面的经历以及经验进行交流。针对眼下新课改的教研工作的安排计划进行商议,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教研计划,以助于数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具体的实行步骤如下:第一,召开定期的教研组内部会议,就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经历进行交流。对于数学工作者来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集结在课堂上,所有的教研经验都是从课堂中获得而来,然而因为每个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研经验也会各有特色。第二,展开公开课,进行课堂的观摩。

3.紧抓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做好准备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师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教研工作的完成也并不是专职的。就教研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空口说白话,而要通过实践来总结,然后将教研的工作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不断地完善,也就是说教研工作的基础就是课堂教学,所以想要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就务必要紧抓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做好准备。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授能力,要是学生听懂、会做,因此课堂时教研工作开展的最佳地点,课堂的授课经历,课后的总结,撰写教学总结和案例,这样将会为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加砝码。

4.从思想到理论实践课程改革

从目前我国的数学教育来看,在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上远高于国外的国家,而初中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如今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爱好,以及探究数学难题的兴趣。为了使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师务必做到从思想上到理论上时间课程改革。作为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大力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游戏、讲述数学名人如华罗庚的故事使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而是陶冶个人情操,且具有一定的乐趣的。

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保障。在进行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脚踏实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使整个初中的教学工作享受到数学教研工作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篇5:如何有效地开展家访工作(峰)

广安区虎城初中

李峰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就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工作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对家访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家访工作做好呢?现根据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调查了解

走进村镇,深入到学生家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及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亲的思想动态,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谁起到主导作用,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来确定以后的工作中点及其方向。此外,还务必了解学生家长对教师、学校工作的要求和意见,及其对子女的要求。如在我所教过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叫郑伟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同学,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顶撞老师,各科成绩都很差,还经常缺课、迟到、早退。多次找他谈话,说服教育,但效果甚微,于是对该生进行家访,当我不行几公里来到该生家中见到他父母,说明来意,该生父母非常热情,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当我将该生在校的情况告诉他们之后,该生的母亲流下了伤心是泪水。她说:“如果老师不来,我们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谢谢老师,以后我们一

定配合老师,做好郑伟的转变工作。”

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找该生谈话,他态度比以前大有转变,写了保证书,并下决心痛改前非。后来,该生成了班上品学兼优的带头人。此例说明了家长配合教育,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在与家长的交谈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回家后是否温习功课、完成作业,是否尊老爱幼,是否热爱劳动,是否进电子游戏室等。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既要把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告诉家长,又要注意到不伤害家长的自尊,还有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妨这样做:首先肯定学生的成绩,把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一点亮出来,使其家长感到欣慰,对孩子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在介绍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语言要婉转、恰当,不夸大事实,力求客观公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家访工作中,要善于捕捉家庭教育中的负面因素,然后帮助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克服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例如,有一名学生叫王磊,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发呆,成绩下降,几次找他谈话,他闭口不谈,眼泪直往下流。于是我就进行家访,见到了他的父母,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知道孩子的情况后,都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我也很冷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又找了王磊,无论我如何劝导,他还是不开口,于是我就到他的邻居家了解,原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父母双方谁也不愿意要这个孩子,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第二天放学后,我再次找到王磊谈话,我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把学习搞好,以此来赢得父母的欢心。后来我又多次到该生家中,对其父母进行劝说,阐明离婚后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做父母的责任。也许是被我的真情所感动吧,过了一段时间,王磊高兴地告诉我,他的父母已经和好了。

三、形成共识,制定措施,齐抓共管

通过家访,一方面对学生在校外的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家长、家庭环境、家庭

教育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也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在学校的成绩、思想品德等诸方面也获得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同家长共同研究、磋商,准确地找出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家长达成共识,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四、持之以恒,不搞形式主义

走出校门,深入学生家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务必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新学期开始,就要制定出家访计划,对哪些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谈哪些问题,要向家长谈哪些情况,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不是凭兴趣,心血来潮去访问一下,事后又把把该工作抛到九霄云外,不能当事情发生了,再去家访。家访要做到普遍性,不能只去访“优秀生”或“后进生”,应该面向全体,不能 搞特殊化,也不能搞形式主义。此外,还可以利用家长会、电话及素质手册等方式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对家长的来访,电话给予热情的接待和重视。

五、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挫折,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家访工作没有现成的公式,而是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在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不同的环境中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对工作一定要做出总结。通过总结,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地提高、完善家访工作。

篇6: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教研工作

“教研”是教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简称,教研工作是指导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以直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育研究。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教师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办园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更加凸显了教研活动的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教研工作?下面就开展教研工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主动性。

“不少研究和事例都显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坚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营造开放、合作、互动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如:“专题研究”、“年级组研究”、“集体备课”、“随机研究”等教研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和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问题式学习中,总结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困惑;在互动式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式学习中,转变角色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建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二、组织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朱小曼曾说:“在今天这个学习型社会里,工作就是学习,应当把工作当作学习之源、学习之过程”。组织教师开展研究,首先要让教师获得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的获得有助于产生新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或者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在他们对自身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才会成为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实践具有实际意义的鲜活的理论,因此,幼儿园在组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时,应经常有意识地借助于启发式提问、案例法等手段,帮助教师发现这些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引导他们根据这些理论反思、整理自身原有的教育经验,让教师们围绕某一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学习,应用新的理论指导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使原有的单纯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随着一个个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产生,使教师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三、确定学习研究内容,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一)、教研活动的内容应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符合教师的现实需要,并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幼儿园应针对从“更新教育观念”到“观念如何向实践转化”、“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怎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幼儿发展为本”等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及研究,重点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新《纲要》与幼儿发展等内容,使广大教师得到新的启示。理念向实际转化的关键是从认识的层面上有对理念本身的理解和认同,在操作层面上有对蕴涵着某一理念的实际运用的策略和智慧,知道“教什么”---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教”---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何时教”---发展的规律性,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重矛盾。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难以转化为教育行为,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师头脑中那些已经存在的固有观念,尤其是其中那些曾经被认可过的但又与新的教育理念不太相符的观念,它不仅导致了教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更是束缚了教师的大脑和手脚。这些固有观念已经成为教师多年以来非常习惯的东西,而且多数并不为教师自己所意识或承认,只有在教师的实际行为中才能表现出来。而《纲要》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是外在于教师的,当以新的理念来要求教师时,他们头脑中所固有的观念往往会占据主要地位,而对新理念起“拖后退”的作用,这使教师处于固有观念与新理念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帮助教师化解这一冲突,并在实践新理念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形成新观念,是教研应给以教师的必要支持。因此,在教研活动前,要在日常实践中观察、了解、倾听教师的问题和困惑,针对教师的问题筹划设计教研过程;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了解和挖掘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教师的原有经验;教研活动后,进行管理者之间的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

四、提供反思学习活动,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实践性与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反思是教师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的强有力的武器。波斯纳曾于己于1989年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教师反复实践与体会教育理论的实践与运用,以利于教师的深度理解和内化。例如:组织教学竞赛、观摩活动,教师们可以自愿报名,自己提出想要组织的活动内容,自己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进行中,还可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镜头,活动后让教师一边看一边反思,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让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并适时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点评,使教师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应该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能从共同的经历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只做一名听众,只是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接受专家和观点的话,教师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因此,每次教研活动教师都要人人参与,并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尊重教师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教师经常能围绕教育教学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认真的研究探讨。只要假以时日,互动式实践研究反思一定会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五、开展特色的园本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园本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几年的园本培训工作中,立足本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人力资本,最终达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园本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

幼儿园应立足于园本培训,根据社会发展、专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培训目标,探讨更多更有效的培训方法。除正规的在职培训外,外出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参加培训班学习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必要的途径。专业研究人员具有较为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深刻的教育见解,若能与他们进行近距离的互动就能引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及较深入的剖析。幼儿园应创造一切机会,鼓励、支持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充分互动,除有计划、有目的园内教研活动外,还要加大外出学习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外出观摩、市县教学竞赛等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边学边反思。如:引导教师聆听省内外专家的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与教师们交流对话、答疑解惑等。另外,为了提高学习的实效,还要重视做好园级范围的二次培训,由外出学习者及时将教育信息带或幼儿园,带动广大教师共同反思和提高,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评析能力,使每次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园本培训还要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新教师培训。刚踏上成长经历的青年教师,没有太多的经验,更需要走别人走过的捷径,可以更多地采用“模仿”的形式,让他们仔细琢磨优秀教学案例,分环节写出思考,理解示范教师每一个提问的用意,每一中体态的含义,然后请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讲解答疑,在由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并进行现场反思,观摩教师再给以帮助和指导。班组长培训。班组长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成长包含了管理和教育两个层面,因此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信息、探讨工作及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横向学术联系,开拓工作视野,激发班组长的组织智慧与教育智慧,不断培养他们具有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研究的习惯。

六、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扩大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能力。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形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幼儿园可选派教师前往“互动”园,充分利用园外名师资源,帮助教师牵线搭桥,建立培养、指导关系,是他们能得到更多渠道的锻炼机会和多元化的陪带指导,从而扩大视野,提升能力,在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目标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专业素质。

针对当前幼教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参与式研讨、专题讲座等,与有关专家及教师对口交流、互动等,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感受“互动”园所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及科研举措,考察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风格和特点,同时,邀请“互动”园教师到幼儿园跟班培训,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还可进行书面及网上交流,提高互动的频率,不断将“互动”活动引向深入。

七、加强幼教课题研究管理,带动幼儿园科研活动。

幼儿园应强化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指导,探索建立与完善幼教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把好开题关、中期检查关、结题关;注重对课题负责人与骨干成员的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举行有关的课题交流与研讨活动,聘请专家、科研人员等参加课题的部分研讨活动,共同解决难题。课题研究应结合教育实践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防止出现将研究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课题研究要与日常教研工作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注重总结成功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经验,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研究和阶段性成果,注重资料整理和终结提升,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努力提高基层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研工作中及时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以课题研究带动幼儿园科研活动,以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上一篇:中班科学活动泥巴真好玩教案下一篇:点点滴滴的爱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