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2024-06-23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精选10篇)

篇1: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真正切实有效的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是摆在每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看清形势,才能真正有效地将此项工作开展下去。

小学生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德育渗透道德价值观教育在当前社会遇到了更多的挑战,虽然我们在学校都会专门开始德育课程,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德育就只是德育老师的工作,实际上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德育要自然渗透进去,让学生在无声无息之中感受到德育工作的滋养,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础,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德育工作能否有效进行,关系到以后德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从思想上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德育渗透工作。

一、当前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严峻

与以往相比较,当前的小学生德育工作的确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就是价值观多元并存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包括宏观环境,也包括家庭这样的微观环境,这些环境的存在都给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复杂的情况。需要教育工作者理清这些情况,保持清晰的思路来开展教育工作。

另外,就是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影响。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家庭中孩子数量为一,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行为规范培养极度缺乏,很多小孩子就是一种完全本我的状态走入了小学,带着这种自由无拘无束的本我特点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相处,这本身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加繁重的任务。而且,很多的家长过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在学校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了以后,非常容易出现对自己孩子单方面袒护的情况,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阻力。因此,没有家长的配合,小学的德育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自然渗透道德教育

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都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且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知道,单凭德育课老师来进行道德教育明显是不够的。就算在德育课上收获了再多的真理,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也抵不过其他学科教师一个失德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大。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强自我约束,用师德规范来要求自己,给学生们做好榜样。作为班主任,更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首先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心的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不会产生反感。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做的好会对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促进的作用,否则就只能是抵消的作用了。因此,从这一点看来,学校德育管理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对师德方面有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合格以后再上岗,避免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恶劣影响。

三、通过传统国学教育开展道德教育

在我国经典传统国学中,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国学来说,在小学生中开展这样的教育是否有难度,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呢?这些情况在很多学校都得到了完美的回答。首先,虽然传统国学中用词较为精炼,但是实践证明在反复诵读中,小学生自然习得了很多礼仪,当然,国学诵读可以成为语文课的一部分,教师也要在组织学习国学的过程中,给学生适当的解释,这样就更方便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当然,单纯的诵读还是不够的,还要教师积极正面的引导,教师用言传身教来让小学生们自觉去习得这些规范礼仪。最好把家长也组织起来,让家长参与到国学的诵读和学习中来,跟孩子们一起学习国学,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慢慢地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

四、在游戏玩耍中进行道德教育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況,如果进行严肃的德育教育,不仅难以让小学生们接受,而且还会产生不理想的效果。所以,将德育寓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这些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们的反应,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现象的看法,从大家的争论中引出正确的观念,教师要进行正面的引导。

总之,面对当前道德滑坡的大背景,小学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且要科学的加强,要根据当前环境的变化,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创新。不能只是空谈规范,而是要从思想和行为上真正让小学生知道是非黑白,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分辨正确错误。德育工作要自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让小学生从内在加强约束,自觉用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来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友善,心中有爱的小学生。小学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孩子们才能有更加充足的营养去面对将来更加复杂的环境,才能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立那.小学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6.[2]方志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23):67.

篇2: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此,作为农村小学,必须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积极探索校外教育有效途径,让农村孩子在校外受到良好的交易和影响,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学校教育职责。

校外教育拓宽了少年儿童的成长空间,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环境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立足于社会,以校外教育活动为载体,强调实践活动与直接体验对于少年儿童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有益的教育。

新课改实施以来,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城镇社区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目前,由于受条件所限,我们农村小学的校外教育没有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也只是走形式,内容贫乏,为数众多的农村学生还没有获得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为此,农村学校不要认为校外教育只是社会相关部门的事,而要提高认识,真正负起校外教育责任来,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纽带”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通力合作,开展好校外教育工作。

1、成立校外教育领导组织。建立以校长、主管德育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等“多位一体”校外教育领导组织。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校外教育网络。通过开展家长学校、校外教育培训班等,明确学校在校外教育的职责和任务。

二、拓展阵地,构建校外教育平台。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开展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养成教育。因此,要开展好校外教育工作,作为农村小学必须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这些阵地和活动场所的作用。

1、建立以生产实践活动为主的阵地—家庭。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孩子在家庭里不但得到父爱、母爱以及各种亲情,使他们从小懂得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是让他们在基本生产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好品质。如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特别是农忙季节,让孩子帮助春种、秋收,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基本生生活技能。

2、建立以尊老爱幼为主的阵地—敬老院、福利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是很好地对青少年进行尊老爱幼教育的场所。作为农村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有计划、有组织让学生到敬老院、福利中心,帮老人、孤儿洗洗衣物、擦擦玻璃,送去一台精彩的文娱节目、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等,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3、建立以培养兴趣特长为主的场所—校外辅导站或活动中心。学校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让他们担当青少年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协作、剪纸、声乐、科技、书法、绘画、体育训练等特长辅导,不但丰富青少年课外生活,而且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

4、建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基地—烈士陵园、文物古迹。我们农村也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烈士陵园、各种遗址、古建筑物等。我们要通过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参观历史纪念碑等,并且聘请老红军、老革命做事迹报告、演讲,使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5、建立以法制教育为主的阵地—法庭、消防、交警队。学校要积极与当地法庭、交警队等部门共建,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进行模拟少年法庭训练,到消防队进行消防大演练,到交警队进行“我是小小交警”活动等,使他们从小知法、懂法,并能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调查、郊游、登山等丰富多彩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三、改进方法,注重校外教育实效。

校外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我们在开展活动中,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不断优化教育,改进教育方法。

1、“请进来”。学校要不定期的将“五老”人员、英雄模范及公安干警请进学校,让他们给学生做事迹报告、知识讲座,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校外教育。

2、“走出去”。学校要有计划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访问、慰问、参加生产劳动等。一般在走出去之前,要布置相应任务,如“我是小记者”采访活动,让他们走进家乡,采访家乡新闻人物、感受家乡变化、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四、建立机制,确保校外教育有效开展。

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外教育活动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校校外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1、学校制定《校外教育工作制度》、《学校领导、教师校外教育责任制》、《校外教育安全制度》、《校外教育奖励制度》及《学生校外教育评价制度》等,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开展校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学校、家长、社区、教育点站联系制度。学校主动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沟通,广扩开辟校外教育途径。

3、建立校外教育评价机制。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校外教育活动档案,每次校外教育活动都要有记录,并且有家长、校外辅导员评语,然后班主任每学期末再根据学生校内、校外活动情况分a、b、c、d四档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评定优秀学生重要依据。

篇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笔者在中职学校管理岗位上任职多年, 根据本人的意愿, 从管理岗位退居下来后, 被教育局安排到教研室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员, 专职从事职业教育教研工作。接受这项工作后, 借助对本县市职业教育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 认真思考了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特点, 提出了工作设想, 并着手组织开展了县域教研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县域中职教育教研工作谈谈实践体会。

一、县域中职教育基本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中职教育的兴起, 浙江省诸暨县域内由教育、卫生、商业、劳动等系统创办的职业学校 (中专、职高、技工学校等) 最多的时候达十多所, 经过两个阶段的撤并, 到目前为止, 全日制中职学校还有四所, 它们分别是:由诸暨技工学校、诸暨实验职中、诸暨轻工技校合并组建的诸暨技师学校 (筹) 诸暨实验职校, 以技师培训、数控机电、财经商贸为主干专业;由绍兴市农业学校和诸暨中专合并组建的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以建筑、汽修、农学为主干专业;由卫生系统主办的绍兴市护士学校, 以护理为主干专业;还有一所规模较小的诸暨市工业职校, 以实践基地、人防教育为主体。

二、县域中职教育教研的基本思路

目前, 大部分县域内中职学校为1~2所, 县域教研工作基本上以传达地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通知, 组织参加地市以上的教研活动为主, 负责教研工作的人员多由职成教科室人员兼任, 县域教研工作几成空白。而绍兴县域内尚有四所中职学校, 这为县域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针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们确定了以下基本思路:

1. 确立工作组织。

由各校在教务处、教科室、各学科和专业组长中推荐业务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组成职业教育教研大组, 并确定大组正副组长, 人员尽可能涵盖各个主干专业, 由教研员定期召集商讨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参与县域教研活动的筹备、组织实施、项目评审等各项工作。

2. 把握教研主题。

随着专业调整工作逐步到位, 县域教研工作不能只围绕某个特定专业开展活动, 因此, 要选取各学科或专业共性的内容作为县域教研工作的主题, 涉及具体学科或专业的教研活动尽可能以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两大类进行, 扩大各校的参与度。

3. 强化校际交流。

以往, 由于很少开展县域教育宣传, 民众普遍不理解、不信任、不认同。调查表明, 只有17%的人认为职校毕业生也能成才, 认为子女的理想职业是生产第一线“蓝领”的只有2.3%, 对本区域职校办学满意的只占19.5%, 不满意的占24.2%, 有37.4%的人期望职教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农林类专业率先实行免费就读政策, 但在本地根本没有吸引力, 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 免费政策落实后甚至就读的人更少。因而, 诸暨市农业技术人员的断层现象十分明显。长此以往, 会严重制约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影响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三、解决农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策略

1. 政府为主体, 重视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 要求配套设施不断跟进和完善。农业基础科技研究、农业先进技术推广体系、传播性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网的建设、优良品种引进和培育、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村电网和通信设施、农村信息网、清洁水资源开发建设、清洁能源供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农业领域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队伍作为保障,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 加上长期以来实行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方针, 农村积累比较薄弱, 虽然近年来政府支农资金逐年增加, 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不断深入, 现代农业园区的数量与功能也不断增强, 但长期累积的农村技术力量仍非常薄弱。实践表明, 在目前的形势下, 通过转变观念,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 这是短时期内无法达成的。以政府为主体去引导解决则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摸准农业各类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 制订培养和用人计划;在必要的情况下, 出台农业从业人员的人事优惠政策, 政策、资金、岗位落实到位, 相信会较快地改变农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现状。

2. 职校为依托, 打造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基地。

绍兴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6]7号和诸暨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7]1号文件提出, 将原绍兴农校归属我市管理, 新征土地100亩, 迁建到现诸暨中专规划区内, 实现农校和诸暨中专两校资源的整合, 同时设立诸暨市职教中心。

根据以上两级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 在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 绍兴农校和诸暨中专从2007年开始着手准备两校合并的有关工作, 2009年实现两校的正式合并。绍兴市农业学校前身系“浙江蚕学馆”, 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自1897年创办以来, 已有10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 100多年的办学历程, 使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诸暨市职教中心现有两个省级实训基地, 其中一个就是占地数十亩的浙江省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农业类高级讲师22人, 学校农学教学和实训一流的软硬件为农技人员的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目前设备人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农业相关专业逐步萎缩, 急需政府出台政策, 依托职校培养农学专业学生。

3. 培训为抓手, 多渠道提升农民素质。

为尽快解决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的困难, 通过短期培训, 提升农民素质, 在农村一线从业人员中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这不失为一条快捷的途径, 如近期学校赴同山镇和镇农办一起组织开展了水果种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全镇共有60余位种植大户认真参加了在唐仁村活动中心举行的为期5天的培训, 聘请农艺师授课指导, 培训采取课堂集中教学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技术难题。另外, 诸暨市农办充分利用全市相关部门、各职校的优势, 把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分解落实, 定期组织培训农业专项技术人员, 充实了农技人员的队伍。通过多样性、多渠道的培训, 造就了一批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急需的技术人员, 确保了我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人才。

篇4: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随着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深化,德育、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已成为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它时时充满着各种角色和相关的艺术性、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性。成功的批评教育要多肯定,少否定,有理、有据、有度,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批评要准确、要入理、要入心,不要训斥、伤害。这种艺术性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实践证明,会教一门课的教师不见得能带好一个班集体;能当好一位教师却未必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如学生毕业后,每当谈起学校生活无不谈起班主任,有时返校时,总是先到班主任那聊聊,交流交流感情,工作获得成就总是先向班主任报喜,遇到困难时总是先找班主任请教,这些是其他教师难以饱尝、体验的。所以,有些教师感慨地说:“只有当班主任才能觉得生活充实。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全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半个教师。”这无疑说明,思想品德工作者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反映出做好德育、做好管理工作充满着巨大的价值和艺术。

加强控制方法,提高自治能力是德育工作成功的重要手段。班集体是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行为都处在活跃期,面对不稳定的环境就容易发生管理的失控现象。因此,我们要主动出击,对学生绝不放任自流,要超前控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的合力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经常的、预先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者总是强调首次教育的重要性,如抓好第一次管理,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值日,开好第一个班会。结合学生心理、思想变化、生活情况、兴趣爱好,总是要抓住自理问题的几个第一,如吸取第一位犯错误同学的教训;召开第一次没完成作业学生的家长会;组织第一个毁坏公物的现场会等进行教育。通过这些,可以把学校、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加强控制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自治教育,提高自治能力和自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求知欲望。尤其是现在学生年龄较小,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学习和生活自理性差,他们和过去年代的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他们加强自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自治教育促动自我教育、自我意识,达到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治,行为上自主。在教师的指导下,使不懂事的孩子懂事,不会做事的孩子会做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获,干有所得,直到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从而形成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培养有自治能力的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的愿望,它是通过家长、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和努力来实现的,它是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的。认识了这一点,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篇5: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诸多问题,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让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历经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进入象牙塔的“天之骄子”们脱离了高中时代单纯闭塞的学习环境,进入到一个相对而言自由开放的新环境中,开始更多地接触社会,思考人生。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它不仅有鲜艳亮丽的红色,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灰色。繁杂的色彩会让大学生迷失自己的眼睛,特别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如拜金主义、公德意识缺失、有失偏颇的舆论导向等,对他们而言有些雾里看花,真假难分,对错难辨,如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害的思想会蚕食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不良影响。

笔者从事思想教育工作多年,就现实情况而言,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爱国爱党、尊敬师长,注重学习,乐于交际„„但也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自身成长的经历的不同,接触社会的层面不一等原因,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如价值取向有失偏颇,社会责任感缺失,好逸恶劳思想严重等。这些不良思想如不在幼芽阶段给予铲

除,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造成危害,更有甚者会对国家、对社会造成潜在的影响。随着大学生与社会日益广泛的接触,社会上贫富两极分化、不良竞争的存在以及想到日后自己身上的重压,许多学生灰色情绪严重,认为社会不公、前途不明,人心不古„„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当学生思想面临困惑时,应润物无声地予以帮助。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呢,在工作实践中,笔者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要政治合格,思想过硬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大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他们只有树立的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在思想上才会有方向,在学习中才会有动力。大学时代是追求理想最迫切最热烈的时期。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就是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基本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对我们的祖国无比热爱。

当今时代,信息发达,网络交流成为生活一部分,大学生在信息关注上比以往更加关注公众人物的言行举动,而一些文体明星通过互联网会发布一些不恰当的言论,有的明星会堂而皇之地搞生活腐败,这些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建设。结合这种现象,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入手去解决现实问题。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提高自身素质。古人说:“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崇高的师德既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其次,要加强课内的引导,抓好政

治课“两课”的教学,用新颖的形式,生动的事例去诠释教材内涵,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思想教育工作润物无声。最后,还要在学生中注意发展预备党员和党员,让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去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而党支部中也要多有年轻的新鲜血液的补给,让支部年轻化,吸引优秀学生的加入。

二、存科学理念,提升素质

大学生不仅要在大学阶段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我们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教育他们要以自己的学业技能和劳动去体现自身的价值,把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以科学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身素质。大学生对思想教育工作并非乐于接受,谈到思想教育,他们在情感上是反感的,在情绪上是不认同的,把科学的道理认为是枯燥的说教。这就更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讲求做思想工作的技巧,找好切入点,做到具有针对性。

在一次调查问卷中显示,许多大学生有炫富心理,多数大学生则存在攀比心理,拜金思潮更是很明显。这些不科学的人生观和思想毒瘤如不及时剔除,很容易引发不良影响。就学校方面而言,一定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不仅有讲堂上的思想教育,更要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如辨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及时就社会上发生的此类事件以正确的导向去引导学生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让迷惘的人看清正确的方向。多在舆论上做科学引导,组织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宣传片、教育片、及影视节目。如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杨善洲》,班级组织观看《感

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等等;同时多渠道利用网络沟通,如校园网等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总之用更乐于被学生接受的生动的形式去引导学生的科学人生观的建立。

三、重道德建设,塑造人格

科学人生观的形成要求我们抓好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包括有针对性对地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家庭美德教育等。我国是有着优良的传统道德美德的国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思想精髓以及那些留传久远的道德故事等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教材和内容。不同时代的道德建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本质内涵是不变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道德建设当成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时,能坚守诚信,乐于助人,自我约束,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引导大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会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在错综复杂情况下,坚守道德底线,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四、保心理健康 调整自我大学要培养的是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健康的心理素质同健壮的体魄同等重要,这些是大学生顺利成长之关键,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健康的体魄通过锻炼而来,健康的心理通过学习、教育而得到。当代的大学生,虽然都已年满十八岁,是政治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他们在生活中缺少实践经验,阅历不足,思想尚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容

易义气用事;面对社会、文化等领域中的不良现象,有时表现得不够冷静,会以偏概全。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受宠造成了他们个性极强,有叛逆心理,再加之问题家庭和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容易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面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因“人”制宜,更多地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首先,教师要和学生走得更近一些,多了解学生。只有多交流才能让内向的学生开口。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倾听者,了解学生成长经历,以便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其次,遇到具体事件,教师要及时处理,注意保密性和保护学生的隐私,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最后,对于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除引导外,可建议去心理卫生门诊就诊,将问题及早解决好。

五、重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新时代的特征,我们要求大学生要更加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精髓。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对于西方文化能批判地接受而非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多引导大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这不仅会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能更好地自我约束。所以,我们还要对大学生,特别是大

一、大二的学生多些制度上的约束和学习上的激励,以期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当代的大学生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只有具

篇6:如何有效的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教学

一、劳动技术课程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热爱劳动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因此,劳动技术课应该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品德教育。劳动技术课堂通常在专用教室,且劳动技术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学习方式,往往会产生散漫情绪、好奇情绪和激动情绪,容易出现迟到、早退现象、打斗吵闹现象和忘乎所以现象等。教师在进入专用教室上课前应在原教室上一节预备课,对学生进行编组管理,确定小组长和小组长职责,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以便于加强管理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品德教育。

爱护公物是一种美德,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一种基本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对劳动技术课使用的工具、材料,每个同学都要像爱护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它们,小组长每节课都要做好借出和归还登记。这样,不但能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品德教育。

节约是一种美德。劳动技术课的实施需要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应该很好的节约。因此,我在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时,要求学生在使用材料时要都要注意节约,尽量避免浪费。尤其是纸张先用小张的,没有小张时再用大张的。归还材料时,必须把大张的纸放在下边,小张的纸放在上边,这样便于下一个班级的同学使用时先用小张的。

二、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动手做了就理解了。”科学知识只有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这种思维方法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劳动技术课应该在各项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科学思想。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

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教育。

由于劳动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机会,使各科知识在这里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极易使学生发现新的东西,产生新的想法。科学史上有许多边缘学科就是在学科间相互碰撞、磨擦时产生的。因此,劳动技术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不仅能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参加各种体力劳动以及诸如参观牧场、工厂等各项活动,体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时,在放飞风筝这个环节上有意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的身体从中得到锻炼。在教授学生摄影技术时,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美化城市、郊游、野炊等,既丰富了创作源泉,又锻炼了身体。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较好,加上家长的宠爱,很多学

生缺少生活历练,缺少挫折教育,心理都比较脆弱,在困难面前常表现出不知所措。劳动技术课中从事的各项劳动必然会有困难和挫折,需要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有顽强的意志,通过自己的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困难,去争取成功。通过劳动技术课的这些磨练,学生的吃苦思想就会逐渐形成,心理素质就会逐渐提高。

3、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技术课需要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需要学生与社会广泛接触。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授课中有意设置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有意安排了许多集体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去完成。并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社会,得到锻炼。

四、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1、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

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接着再通过比赛、评选、展览、颁奖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美感,感受到劳动的欢乐,享受到劳动的幸福。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还注意到提高劳动技术课中的艺术含量。如在教授“摄影技术”课程时,除了向学生介绍胶卷相机的简单知识、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摄影艺术教育。从摄影作品的立意、选材、构图、剪裁到相片画面的明暗、对比及光平衡处理等,尽量让学生从摄影作品中多发现美的存在,多感受美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几年来笔者指导的多幅学生摄影作品在集美区、厦门市中小学生摄影比赛中获奖及发表在《海峡导报》、《杏林涛》等报刊上。

五、劳动技术课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

由于现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大人的宠爱,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业紧张,学生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在校很少参加劳动,使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下降,劳动安全意识缺乏。劳动技术课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树立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

1、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我从劳动技术课的点滴小事入手,严格要求他们。如每节课提前5分钟结束上课内容,让全体学生动手收

拾工作台,归还工具、材料,打扫教室。工具要整整齐齐地放,材料要平平整整地摆,桌椅要端端正正地排;地面上不能落下一片纸屑,桌面上不能留下一段废料。几年来,笔者在专用教室上课,从未安排专门值日生搞卫生,但每节课每个班级同学走进专用教室,四处都是整洁的;每节课每个班级的同学离开专用教室,给别人留下的也是整洁的环境。

2、通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教育。

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本领,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把握他们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劳动能力。不少同学由于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活,很少使用过劳动工具,连一些基本的活也不会干,简单的工具也不会用。如,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用老虎钳剪断小铁丝,有的同学不敢摸没有通电的灯泡,有的同学不懂得使用照相机的快门。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在木工、手工、种植、制图、电脑等不同课程中露一手。有些同学对某项劳动技能有特殊的爱好,教师应特别给予热情鼓励和细心指导,使这些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如一位同学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强,对“识图与制图”课特别感兴趣,每次制图作业完成得特别好。于是我就特别细心指导,并帮助他掌握相关的制图知识。

篇7: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摘要:

“医教结合”是指将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如何有效的开展“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结合特殊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有效地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干预,使残障儿童自理与自立,最终最大程度地回归主流社会,这是特殊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医教结合”的新理念将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关键词:

医教结合 特殊教育 教育 康复 残障儿童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挖掘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比皆是,“医教结合”也顺应当前残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医疗相融合,引入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手段,并融入多种新的相关技术,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封闭式康复教学模式,多措并举地对残障儿童进行全面的“医教结合”的康复教育。

在残障学生康复教育中贯彻“医教结合”理念,可以充分发挥医疗与教育各自的优势,帮助残障学生融入社会。“医教结合”是特殊教育实施的一项基本原则。形势告诉我们,实施医教结合,根据残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障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开发潜能,使每一位特殊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全社会高度关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形势的紧迫和责任的重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开展“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观点。

一、培养专业化的特殊教师是“医教结合”的关键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师范院校,掌握了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得残疾儿童能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对医学康复知识相对空白。只有医生的专业诊断和综合评估,才能让老师们对孩子的残疾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康复和教育计划。这就给我们提出来一个新的要求——特殊教师“医教结合”的专业化。

(一)、加强特殊教师康复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

根据特殊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特教教师开设系列讲座。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如:感觉统合的培训,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治疗与康复的培训,言语语言康复训练的培训,孤独症儿童早期评估和干预的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康复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二)、高素质“医教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专业化特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特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康复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医教结合”是一种理念上的融合。通俗地讲就是每位特教老师要了解和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康复教学中去。只有具备了先进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医教结合”教学效果

“医教结合”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积极探究在教学中采取的各种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医教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中进行康复训练学习,促进学生的康复发展。

(一)、以游戏为基,提高教学效果

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份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他们除睡眠生病以外无时不在动作,不在游戏”。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它集创造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游戏恰当地运用于残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更能吸引残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训练活动,更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二)、因材施教、个别训练,提高康复成效 个别化康复是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备或量表,对残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康复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由于不同残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使孩子们爱学乐训。教学康复中要注重与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契合,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集体康复是在康复机构中,教师在课堂上或区角里,对残障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康复教育过程。注重在集体康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特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儿童选择和创设相应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形象,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开发资源,拓宽康复教育渠道

专业的教师,专业的设备保证了学生在学校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但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限制了学校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学校应不断开发资源,建立专家、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教学康复网络,拓宽康复教育渠道,为每个残障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自身的康复发展需求,实现“医教结合”的康复教育目的。

(一)、学校“医教结合”与家庭康复相互配合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动作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孩子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着成人的一些活动,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便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在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残障儿童教育的积极性。比如,学校可以开展集体教学公开课和单训示范课等供家长学习交流,同时给予家长业务上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相互教育的合力,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如,学校还可以定期进行家长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学校网站,连接班级博客,进一步促进家校沟通、师生互动。教师帮助家长树立信心,转变观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来,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从中让家长了解一些教育训练的技巧、方法。

“医教结合”使过去医教分离所分别进行的工作有效地进行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能够使孩子障碍发现的时间前移,使得早期干预走进家庭,使家长能够科学认识自己孩子残障的原因,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到早期干预的行列中来,并主动与多学科专业团队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和干预的合力,使更多的身心障碍儿童得到早期成功的康复,达到使孩子及其家庭都受益的双赢效果。

(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残疾儿童。

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实现特殊教育管理职能和公共政策的有效对接。深化医教相互渗透的课程改革,构建特殊儿童发现、诊断、评估、转介、安置运行机制,实现特殊儿童医教结合服务的全程化。建设覆盖教育、卫生、残联的特殊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特殊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特殊儿童信息的全面连通和适时更新,形成多层次互动的“医教结合”服务体系,为各类特殊儿童提供全面的“医教结合”服务。

归根结底,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心灵的塑造。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规律应该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为每个残障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自身的康复发展需求,使之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是尊重人权,珍爱生命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2、刘全礼 著 : 《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2004年

3、贺丹军 著: 《康复心理学》,华夏出版社,2005年

篇8:如何有效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意义

反腐倡廉教育是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根本途径, 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屏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对极少数腐败分子要严厉惩处, 使他们在党内无藏身之地;而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讲, 则要立足于教育, 着眼于防范。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着眼点。从主观上说, 放松世界观的改造, 背弃理想信念, 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同构筑党纪国法防线一样重要。全面的经常性的教育, 是促使党员干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保证。反对腐败, 教育是基础, 制度是保证, 监督是关键, 这是我党在总结反腐败斗争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注重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 将惩治、预防与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政府廉洁高效的运作, 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反腐败实践的成功经验。所以, 我们应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意义, 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把反腐倡廉教育开展下去。

二、健全教育机制, 实现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 是实现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也是实现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的有效手段。

一要形成组织协调机制, 即抓好对外、对内、对下的组织协调。对外, 要利用报刊、电视、文学、艺术、互联网等多种载体, 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协调发挥好党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及群众工作办公室、艺术协会等各部门的作用;对内, 除了教育主管方面外, 其他业务主管也要承担一定的宣传教育职能, 如业务监督、效能监察、案件调查等, 要搞好内部协调, 统一思想, 共同教育;对下, 要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精神, 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察, 促其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要完善任务分解机制。准确客观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形势, 积极协助党委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 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协助党委抓好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 使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优势, 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保证工作落实。

三要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 明确分工, 做到责任到单位、到部门、到个人。同时加强目标和过程管理, 定期检查, 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有效推进工作。

四要建立激励考评机制。根据年初确定的教育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 搞好科学分析, 公开考评结果。通过树立典型, 激发人们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评选先进, 评出凝聚力、战斗力, 评出奋发向上的工作劲头, 调动广大宣教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教育方式, 实现反腐倡廉教育多元化

创新教育方式, 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如何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有效、自觉地接受教育, 通过教育产生心灵震撼, 变被动受教为主动自教, 是我们创新教育方式的目的。近年来, 一些单位通过不断探索各种有效形式, 实现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多元化。

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 针对性地开展了反失实举报、反内勾外联、反职务犯罪三项主题教育, 活动深入人心, 效果良好。

二是进行现场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廉洁文化井站, 感受廉洁文化氛围;走进革命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进监狱关押现场, 体验身陷囹圄之苦。使党员干部身感体受, 主动撰写心得体会, 现场教育效果明显。

三是抓好八小时以外教育。通过举办科级干部亲属书信助廉交流等活动, 将教育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延伸到家庭, 让广大党员干部倾听来自家庭亲人的心声, 认识到自己在家中的砥柱作用, 更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丰富党员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大家良好的兴趣和爱好, 占领健康的思想阵地。

四是举办论坛倡廉教育。结合不同人群, 选择不同内容, 做到一个论坛一个主题。在机关科室中开展廉洁从业论坛, 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风建设论坛, 在纪检监察系统中开展素质教育论坛。年终, 评选出质量高、效果好优秀课件, 到一些未通过的单位进行宣讲, 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普及性和警示性。

五是坚持敏感时期教育。结合元旦、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干部提拔调整、新工人入厂等敏感时期, 不失时机地选准用好活动载体, 搞好专题教育, 及时有效地给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注好“清醒剂”、吃好“后悔药”, 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四、营造教育环境, 实现反腐倡廉教育人文化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廉倡廉的浓厚氛围, 是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助力器”、“催化剂”。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发挥好环境和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些单位借助廉洁文化“六进”活动这一载体, 努力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在全单位形成了自上而下、由内至外立体的廉洁文化空间, 使廉洁文化气息日益浓郁。

一是廉洁文化气息充满办公室。对所有电脑设置了廉洁屏保, 在单位网站设立廉洁专栏, 在办公桌上摆放廉政台历、警示牌, 使办公人员一进办公室即可感受到廉洁氛围。

二是廉洁文化环境在单位区域内凸显。在单位显眼位置悬挂警示标语, 在文化宣传牌上大力宣传廉洁文化理念, 在道路两旁灯箱上题作廉洁警句, 在橱窗、宣传栏内张贴上级文件精神、廉洁漫画、廉政故事等。

三是廉洁文化阵地在基层打牢。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本着建立“两园两线、一室一平台”廉洁文化格局的基本思路, 在具备条件的三级单位率先创建了“清风路”、“松竹墙”、廉洁文化长廊、廉洁文化计量站、廉洁文化示范党支部等廉洁文化阵地。目前已有7个三级单位创建了自己的廉洁文化宣教示范点, 正向全厂推广。

四是廉洁文化活动在班组展开。在各班组内相继开展了“廉洁图书漂流”、“阅读承诺签字”、“实施互帮共保”、“廉洁勤政故事大家讲”等活动, 使廉洁文化活动在班组内日渐充盈、日趋丰满。

五是廉洁文化氛围向家庭渗透。通过发放和赠送“廉洁围裙”、“暖心壶”、廉洁挂历, 逢年过节发送廉洁短信等方式, 给家庭成员以温馨提示, 使廉洁之风吹进家庭, 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助廉意识。

摘要:作者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式、营造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有效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篇9: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06

小学语文教学不但需要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高效率掌握课堂基础知识,达成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心智的开启和发展,注意学生心理的状况。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和成熟,对于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不够明朗,这都需要教师在有侧重点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那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一、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活跃的,因此其对新奇的事物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据此,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设法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学习。那么,如何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小学知识是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因此,对于小学知识要求教师必须帮助每一位同学扎实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为将来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如何通过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牢记知识呢?于此,教师需要加强知识与生活和游戏的联系。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是丰富和充实的,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充分满足了他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满足感,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讲解文章,解释字词的时候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背诵也能帮助教师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不可否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老教师,他们对于学生新的兴趣了解甚少,对学生的需求了解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不断完善小学教学还需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完善,不断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

二、加强课堂管理

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教学效果达成的主要场所,因此,提高课堂利用效率是学生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的上课方式和手段,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与课堂管理也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良好的备课和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可缺少的良好的课堂纪律,否则,整堂课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假设,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和思考,对课堂上扰乱课堂学习纪律的事件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的最终完成。

三、增强提问艺术

语文的教学内容是最活跃的知识,它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其知识最具灵活性。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强,想法活跃多样,因此,小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最活跃的课堂。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或是了解比较多的知识和内容愿意喋喋不休,而对于自己不明白或不知道的知识又选择避而不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给予积极发言的同学适当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需要照顾那些无话可说的学生,平衡学生课堂表現。对于一言不发或是对于问题不知其解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提问艺术,通过自己精心准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大胆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提问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答案的评价和反应也是需要教师加强注意的一个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答案需要采取多种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不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批评,打击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为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的良好进行。

四、选择恰当方式满足学生需求

马斯诺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具有7种基本的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对于自身所需要的爱与关注感觉不是很明确,但是,他们对于爱和关注的需要却能明确的反应在他们自身的学习中去,表现在他们上课听讲时的眼神中。小学生的心理是单纯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想法,因此,他们的需求和回报的方式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尤其是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学生的表情和眼神最能清楚的表现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迷惑之处,清楚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顾及自己的讲课,而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互动和眼神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密切的关注。对于课上能解决的问题决不留到课下,对课上无法解决的事情课下要主动找学生进行询问,不能对问题进行拖延,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及时解决存在的学习问题,更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教师的关注是极为敏感的,他们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但是他们会将自己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自己的学习变得优秀,赢得教师的夸奖,而这就与学生归属与爱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10: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对于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知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确立“学生为本”的理念 倡导“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服务学生为切入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在求知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步成长。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加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以“学生为本”,决不等于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切实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更优的措施,并且调动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积极性,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到学校工作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去年以来,我有意识地增加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每次和青年学生在一起,总是感到精神振奋,活力倍增,总是能够听到不少情况和得到许多新的收获。有的本科生反映,除上课时间,他们看不到老师;有的研究生反映,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很少对科学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进行介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重视。把“学生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提出来,这是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基点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体现,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实际体现。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特别要重点关心和帮助生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是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于教书之中,寓教于管理之中,寓教于服务之中,寓教于学生成才的全过程,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确立“教书育人”的理念

老师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常常是巨大的。我们回忆起大学时代的生活,总会首先想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老师,他们治学的风范、讲课的风采、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总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交大在创建一流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更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们有些老师满足于传授课本知识,在育人上存在“不重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错误地认为育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工作队伍的责任。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我们在座每一位教师,之所以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知识的工程师”,甚至也不仅仅是“智慧的工程师”,就是因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在育人上、在我们的精神境界上有更高的要求。中央强调,“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你可以选择不做教师,但一旦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就必须承担起“育人”的当然职责。

很多老师以自身的实践证明,在教师生涯中,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实际上,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最高标准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最近,我们交大都被一个名字感动着——晏才宏,读着校园BBS上学生留下的那些流淌着感情的文字,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内心深处对晏老师的思念和崇敬之情。电信学院的一名同学发帖子说:“晏老师是位好老师,他所做的是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决不让任何一个渴望求知的学生得不到知识,哪怕是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晏老师就是这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人才培养第一线。他重视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全面成长;他经常鼓励学生:世上没有爬不上的高山,没有学不会的学问。在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还坦然上完自己教师生涯中的最后一课。在病榻上,还循循善诱,回答来探望他的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关心同学们的学业和品性成长。晏老师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潜心教学、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赢得了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是可爱的,也是真诚的,为什么学生们会在网上给晏老师的课评满分?为什么在得知晏老师生病的消息后,这么多学生自发在网上表达对晏老师的美好祝愿?为什么在晏老师逝世后,学生们会在极短时间内自发编印纪念册?同学们对晏老师的缅怀,实际上折射出他们对我们教师队伍还有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呼唤着更多爱岗敬业、身正为范的好老师的涌现。

我们学校有一大批象晏才宏这样的好老师,老一辈的有我们的老院士张煦,新一代的有我们的优秀教师洪嘉振、郑树棠、裘兆泰、俞勇等等,他们是教书育人的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书育人体现、渗透在各个层面。本科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也负有引导的职责。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论文指导中,可以培养同学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同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总之,“教育植根于爱”。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珍惜在交大讲台上的荣誉,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影响学生。只要我们真正用心给学生教学授课,带着感情对学生科研指导,育人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三)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要环环相扣,丝丝入扣,实施无缝链接,必须要有全员育人的保证。它不应仅仅局限于两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不应仅仅停留在思政教师所做的工作,而应是“处处皆教育之地,人人皆教育之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管你是教师,还是党政管理人员,或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的模范。今后,我们要下大力气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并切实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

上一篇:公文办理工作下一篇:说说说说关于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