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2024-06-02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共9篇)

篇1: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

(2001年第9号)

现公布《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交通部部长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

黄镇东

石广生

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规范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外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道路运输业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道路运输业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第三条 允许外商采用以下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运输业:

(一)采用中外合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旅客运输;

(二)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三)采用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本条第(三)项所列道路运输业务对外开放时间由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另行公布。

第四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立项及相关事项应当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外商投资设立道路运输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应当经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和企业资质条件,并符合拟设立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所在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投资各方应当以自有资产投资并具有良好的信誉。

第六条 外商投资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主要投资者中至少一方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从事5年以上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企业;

(二)外资股份比例不得多于49%;

(三)企业注册资本的50%用于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四)投放的车辆应当是中级及以上的客车。

第七条 设立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向拟设企业所在地的市(设区的市,下同)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规模、期限等;

(二)项目建议书;

(三)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

(四)投资者资信证明;

(五)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设施和设备等投资的,应提供有效的资产评估证明;

(六)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拟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除应当提交上述材料以外,还应当提交合作意向书。

提交的外文资料须同时附中文翻译件。

第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业,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扩大经营规模超出原核定标准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拟合并、分立、迁移和变更投资主体、注册资本、投资股比,应由该企业向其所在地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四)外商投资企业立项批件复印件;

(五)资信证明。

第九条 交通主管部门按下列程序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和变更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

(一)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本规定提出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本规定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三)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自收到前项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颁发立项批件或者变更批件;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申请人收到批件后,应当在30日内持批件和以下材料向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申请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一)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同、章程(外商独资道路运输企业只需提供章程);

(四)董事会成员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六)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证明文件及资信证明文件;

(七)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省级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对上述材料初审后,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部门。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在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符合规定的,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收到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持立项批件和批准证书向拟设立企业所在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按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申请人收到变更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持变更批件、变更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其他相关的申请材料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申请人在办理完有关手续后,应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以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影印件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取得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批件后18个月内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的,立项批件自行失效。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12年。但投资额中有50%以上的资金用于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期限可为20年。

经营业务符合道路运输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并且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合格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申请延长经营期限,每次延长的经营期限不超过20年。

第十七条 申请延长经营期限的外商投资道路的运输业,应当在经营期满6个月前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上报企业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记录等有关材料,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商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后批复。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歇业或终止,应当及时到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投资者以及海外华侨在中国内地投资道路运输业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交通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暂行规定》(交运发〔1993〕1178号)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交通部/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部(含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已变更)发布日期:2001年11月20日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0日(中央法规)

篇2: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发布文号】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4号 【发布日期】2014-01-11 【生效日期】2014-0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2014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4号

2014年第4号《关于修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的决定》已于2013年12月16日经交通运输部第1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1日起施行。

部长 杨传堂 2014年1月11日

关于修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决定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交通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令2001年第9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条文中所有“交通主管部门”统一修改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有“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统一修改为“商务主管部门”,将第四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中“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第四条中“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第十八条中“对外贸易经济部门或其授权部门”修改为“商务主管部门”。

二、删除第九条第(二)项,将第(三)项修改为第(二)项,将“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三、将第十一条修改为“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在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符合规定的,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将第十七条修改为“申请延长经营期限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在经营期满6个月前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上报企业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记录等有关材料,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商务主管部门后批复。”

五、在第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本省上外商投资审批情况报交通运输部。”

此外,对条文的顺序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2014年1月11日起施行。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发布。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2001年11月20日交通部、外贸部发布根据2014年1月11日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关于修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规范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外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道路运输业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道路运输业包括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第三条 允许外商采用以下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运输业:

(一)采用中外合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旅客运输;

(二)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三)采用独资形式投资经营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货物搬运装卸、道路货物仓储和其他与道路运输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及车辆维修。

本条第(三)项所列道路运输业务对外开放时间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公布。

第四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立项及相关事项应当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外商投资设立道路运输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应当经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发展政策和企业资质条件,并符合拟设立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所在地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投资各方应当以自有资产投资并具有良好的信誉。

第六条 外商投资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主要投资者中至少一方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从事5年以上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企业;

(二)外资股份比例不得多于49%;

(三)企业注册资本的50%用于客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四)投放的车辆应当是中级及以上的客车。

第七条 设立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向拟设企业所在地的市(设区的市,下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内容包括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规模、期限等;

(二)项目建议书;

(三)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

(四)投资者资信证明;

(五)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设施和设备等投资的,应提供有效的资产评估证明;

(六)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拟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除应当提交上述材料以外,还应当提交合作意向书;

提交的外文资料须同时附中文翻译件。

第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业,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扩大经营规模超出原核定标准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拟合并、分立、迁移和变更投资主体、注册资本、投资股比,应由该企业向其所在地的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四)外商投资企业立项批件复印件;

(五)资信证明。

第九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下列程序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和变更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

(一)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据本规定提出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收到前项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颁发立项批件或者变更批件;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申请人收到批件后,应当在30日内持批件和以下材料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一)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同、章程(外商独资道路运输企业只需提供章程);

(四)董事会成员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六)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证明文件及资信证明文件;

(七)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在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符合规定的,颁发或者变更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符合规定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收到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持立项批件和批准证书向拟设立企业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按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申请人收到变更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持变更批件、变更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其他相关的申请材料向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申请人在办理完有关手续后,应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以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影印件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取得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批件后18个月内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的,立项批件自行失效。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12年。但投资额中有50%以上的资金用于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期限可为20年。

经营业务符合道路运输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并且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合格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申请延长经营期限,每次延长的经营期限不超过20年。

第十七条 申请延长经营期限的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在经营期满6个月前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上报企业经营资质(质量信誉)考核记录等有关材料,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商务主管部门后批复。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停业、歇业或终止,应当及时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投资者以及海外华侨在中国内地投资道路运输业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条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本省上外商投资审批情况报交通运输部。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1年11月20日起施行。交通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暂行规定》(交运发〔1993〕1178号)同时废止。

篇3: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建设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 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不仅有赖于道路运输车辆装备水平, 客、货运输站 (场) 环境, 机动车维修技术等硬环境的改善, 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这一核心支撑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 决定运输市场秩序的好坏, 只有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作用,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运输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目前, 我国已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800万人。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业、择业、就业机会的同时, 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经营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制度, 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2 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从业资格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定义为六类, 即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以上六类人员其中客、货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上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从业资格证是国家对公民发放的一种行政许可。

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取得从业资格的比例是相关企业获取行政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业资格证不是行政许可, 但是国家鼓励和引导这些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获取从业资格证。

3 关于营运驾驶员从业类别的调整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营运驾驶员分为旅客运输驾驶员、货物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三类。舍去《营运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中要求的, 大客运输驾驶员、汽车列车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 (列车) 驾驶员三类。

这种调整既符合管理权限, 也符合不同职业驾驶员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允许驾驶什么样机动车型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 在驾驶执照上区分。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根据客、货、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知识要求的不同, 确定为三类驾驶员。

4 关于管理权限

交通部负责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 并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除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 管理工作。

这就是说, 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权在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 考试权、发证权在市级交通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在同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 具体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它包括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行政执法主体。因而是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赔偿的主体。

5 关于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资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获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资格, 而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是获准驾驶机动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运输活动的资格, 要取得经营性驾驶员从业资格, 应该首先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因此, 可以说驾驶资格是从业资格的前提, 从业资格是驾驶资格的延伸。

此外, 驾驶资格与从业资格两者在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与普通驾驶员相比,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除了比普通驾驶员更娴熟的驾驶技能和更高的职业素质外, 还要求了解掌握相应的道路运输法规和道路运输业务知识, 这是因为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承担着公共承运人的任务, 在运输生产第一线为旅客和货主服务,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运输质量, 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6 关于培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培训工作由具备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负责, 属民办非学历教育, 使用交通部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 聘用有准教证的理论教师和教练员任教。各级交通主管部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从事从业资格考试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参与培训经营活动。

道路危险运输从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 持培训证明报名参加考试。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实行自愿的原则, 自主选择有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便于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督。鉴于危货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 要求危货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后, 参加考试。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培训是根据许可法的要求制定的。

目前, 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 在利益驱动下, 产生了执法偏差。一是培训机构设在自家部门;二是强制实行培训。没有严格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7 关于考试

国家对公民发放的行政许可实行考试制度。《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考试工作规定四统一, 即统一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

为保证考试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准入关

严格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的报考条件报名, 严格审查所需备件, 认真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不准报考, 把好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

(2) 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运行监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守各项运输法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全驾驶, 文明服务。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每年信誉考核工作。

(3)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制度

对发生重大事故, 累计计分超过规定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吊销;对符合注销条件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注销,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关。

(4) 从严考试制度

按照许可法的要求, 对公民发放行政许可国家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合格是发放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一是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时间组织考试;二是要严格按考试程序组织考试;三是要从严执行考试纪律。

为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考核员队伍。有这样的考核员负责考试, 才能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只有公平才能公正, 只有公正才能公开。一要实行计算机考试, 计算机随机抽题, 弥补笔答考试的缺欠;二要公开考试成绩;三要杜绝“人情证”。

摘要:就如何认真贯彻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进行了阐述。

篇4:加强道路运输管理浅析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

一、道路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区域性经济形势逐步改变,其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对道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这么大的道路运输网络,需要有规范的、系统的、有显著职权层次的执行机构来完成对道路运输领域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服务,包括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以此来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目的。

二、道路运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运输管理模式缺乏规范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运输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信息传达不够及时到位、难以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运输管理需要信息化等。

(二)运输管理措施尚待落实

各级单位对车链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各级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一系列运输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还不够彻底,对一些突出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更有一些单位存在执行效率方面的問题,导致一些问题仅停留在口头答应解决的状态,不利于运输管理。

(三)运输管理权责关系不明确

由于国内运输管理模式落后,相应的部门体制与职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管理方面,运管部门和很多单位如公安、城建、农机等部门很多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职权交叉现象。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

(四)运输管理缺乏效率

单位在职人员观念不够新,思想存在问题,缺乏工作热情,业务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缺乏一定的正规教育,存在办事效率不高、拖沓甚至推托的现象。

(五)运输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运输管理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办事能力素质、知识储备素质等。目前,还有一部分在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打、骂等不文明行为,素质有待提高。

三、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措施

(一)加快运输管理机构编制体制改革

要想实现整个运输管理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加快运输管理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模式,去粗取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对道路运输涉及的所有经营者、管理者及其行为进行统一的监督、组织和协调,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狠抓信息化工作推进,在运输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技术,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运输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区域性管理机制差异,便于地方部门交流沟通,实现各部门间相互配合。

(二)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

一是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要提高对落实的认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深入实际,时刻不忘落实工作措施,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工作措施流于形式。同时,还必须有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为党尽责、为国做事的忠心。

二是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要针对问题抓落实。运管的职权范围非常广,涉及面众多,在工作措施的落实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在所难免。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问题重点解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工作措施的落实。

三是狠抓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各级部门工作人员要团结一心,协调工作。由于管理机制的落后、权责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很多工作中牵涉的部门不止—个,需要的力量也不止一点,所以需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实际,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齐心协力解决好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狠抓职权关系明确进程,充分发挥各级部门职能

要调整各级部门的职责权限,保证各级部门权责一致,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上级监管部门要组织督查小组,加大监管力度,发挥上级督查作用。

(四)设立部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国内运输管理网络牵涉众多,管理人员数量很多,而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推行部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十分必要。这种制度能够发挥对整个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能够有效考察在职人员行为表现与部门所要求的职责规范是否拟合。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部门内部人员管理的各个方面,有助于部门内部作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篇5: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道路旅客运输投资人”诚信考核实施细则

根据渭运管发[2011]100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客运投资人的参营行为,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促进公司客运投资人经营管理和遵章守规意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 服务社会,确保客运市场健康、有序、长期稳定发展,特制定以下考核细则:

一、为确保考核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及时解决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做好投资人诚信考核工作,公司成立客运投资人诚信考核领导小组。

二、投资人诚信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周期为每年的11月1日至下年的10月31日。

三、投资人诚信考核的各项工作分别由公司车辆业务部、客运总站及客运分站进行考评,采取月考评、年汇总的办法,规范、真实的做好所有投资人诚信考核管理工作。

四、根据渭南市道路旅客运输投资人考核办法,道路旅客运输投资人诚信考核实行计分制,考核总分为100分。

在考核总分中安全生产指标为25分,遵法守规指标为15分,服务质量指标为15分,企业管理指标为10分,学习培训指标为10分,社会责任指标为25分。

五、投资人诚信考核实行计分制,按公司道路旅客运输投资人 1

诚信考核评分表之计分标准计分,结合公司实际分别由以下各科室考核。

(一)安计科:负责审核填报安全生产方面情况(25分)

1、交通责任事故(12分)

2、车辆技术状况(4分)

3、驾驶员情况(2分)

4、遵守行业有关安全管理规定(7分)

(二)车辆业务部、客运总站及各客运分站负责审核填报投资人遵法守规(15分),服务质量(15分),企业管理方面(10分),学习培训情况(10分),社会责任五方面情况(25分)。

1、遵法守规:投资人遵法守规,考核周期内无违法、违规行为得15分,否则,按下列情况扣分,扣完15分为止。

① 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次扣3分;

② 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次扣5分;

③ 恶劣违法行为,发现一次扣10分;

④ 恶意炒作、私自非法转让承包车辆或参营股权的,年度诚信考核不合格。

2、服务质量:投资人经营车辆运输服务优良,未发生服务质量事件得15分,否则按下列规定分别扣分,扣完15分为止。

① 一般服务质量事件,发现一次扣3分;

② 恶性服务质量事件,发现一次扣10分;

③ 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年度诚信考核不合格。

3、企业管理:投资人认真履行参营合同,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管理,服从企业管理,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得10分,否则,按下列情况考核,扣完10分为止。

① 履行合同,参与管理,行使权利义务情况;(5分)

② 服从公司管理,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情况。(5分)

4、学习培训:投资人及其司乘人员服从管理,积极参加公司各项会议活动,按时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得10分,否则按下列情况考核,扣完10分为止。

① 参加公司各项会议、活动情况;(2分)

② 参加公司学习例会情况;(4分)

③ 参加公司业务培训、考核和运管机构培训情况。(4分)

5、社会责任:投资人及其司乘人员服从公司调度,积极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无越级上访、霸运等行为,得25分,否则按下列情况考核,扣完15分为止。

① 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方面;(15分)

② 维护行业稳定情况。(10分)

六、业务主管领导对各部门审核填报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总,作出审核意见,经考核领导小组批准后,按规定上报县运管所。

篇6: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

《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2号),进一步加强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适应我国核能和核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规范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行为,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起草制订了《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6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已于2010年10月8日经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宣传贯彻《规定》,现将起草、制订的必要性和主要问题作如下介绍。

制订《规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核能和核技术在工程、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政策的实施,放射性物品的运输规模和种类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由于核电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等高风险放射性物品的运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放射性物品运输的环境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保证我国对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有效监管和规范管理,2009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562号令,发布了《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承运放射性物品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运输资质。承运人的资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邮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放射性物品非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具体条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制定”,交通运输部是全国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许可和监管等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

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环节及运行环境复杂、潜在风险高、监管难度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由于放射性物品种类繁多,不同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和潜在风险不同,故《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实现对放射性物品运输的科学、高效监管。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涉及托运人、承运人、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员以及运行环境等多个要素,如何落实国务院条例要求,规范各自的职责,强化履行义务,确保放射性物品的运输安全,有必要针对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制订《规定》。

同时,由于2005年交通部出台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交通部第9号令),是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和《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6号)制订的,规定中虽然有涉及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内容,但其中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内容很不全面,尤其本次国务院发布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对非经营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许可增加特定的要求,故也有必要单独制订《规定》。

综上所述,依据专项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单独拟定《规定》,解决许可条件、加强对承运人的监督检查,以及规范运输行为,保障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安全,尤为必要。制订《规定》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原则

放射性物品危害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在制定《规定》时,始终将安全意识贯穿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无论是对运输经营业户的许可,还是从业人员的准入;无论是托运人的托运手续,还是承运人受理启运。始终坚持安全运输是基本要求,如果没有切实的安全保障,任何企业和单位均不得从事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

2、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原则

在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中的托运和承运环节,涉及环保、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规定》中的条款,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基础,对于法律有规定就设立、没有规定就不设立;有法律依据就做具体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则不做增加规定。不增加管理者的负担,但也不推诿管理部门的责任。

3、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在起草《规定》的过程中,既强化了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责,如许可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托运人管理等,同时又强调了依靠其他部门,特别是公安和环境保护部门的作

用,如从业人员的核知识培训、设备及货物辐射水平检测等,以利于在今后的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形成合力,确保运输安全。

4、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强调了,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在《规定》制订的过程中,根据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通过“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区别对待;许可机关按类或品名进行许可,严把准入关,实现对放射性物品运输的科学、高效监管。如在《规定》中对一类放射性物品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的许可,依据《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增加了相关的许可条件。

几个强调说明问题

1、关于适用范围

首先,《规定》第二条规定“从事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活动的,应当遵守本规定”。这条规定明确了,《规定》不仅适用“从事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而且也适用“为本单位服务的非经营性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活动”。同时强调了,适用包括非法运输在内的一切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这种表述,改变了其它一些规定的表述方法,使《规定》的适用范围,更加完善、科学。

其次,第三条明确了本《规定》所称的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对低于国家规定豁免值的放射性物品,不在《规定》范围之内。并对“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专门作了定义。

2、关于行政许可的资质要求

依据国务院《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国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企业和单位分别给出了资质条件。但不管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的,要求具备5辆以上专用车辆,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依法经定期检定合格的监测仪器。因全国各地有大量放射性药品的运输任务,而每次运输重量均有限,考虑到对运输车辆的界定以及实际现状,专门提出“核定载质量在1吨及以下的车辆为厢式或者封闭货车”的要求。

对于非经营性单位,由于长期具有核与辐射的运输和使用经验,除规定《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其要求的条件以外,可以自有车辆数少于5辆。

3、关于放射性物品运输

由于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不同于一般危险货物,托运人一般都是从事放射性物品生产、销售、使用的单位,具有较丰富的核与辐射知识和经验,所以对其托运人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将其相关条款引入本《规定》。且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进一步强调了对托运人的有关托运放射性物品责任和义务,并规定了承运人拒绝承运的相关条件。考虑到放射性物品运输车辆在不进行放射性物品运输时,就是一台普通车辆。为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规定》对放射性货物运输车辆运输普通货物的条件做了规定。

由于运输一类放射性物品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承运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应对出现的问题,要求“托运人对放射性物品运输中的核与辐射安全负责”,以确保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

4、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篇7:道路运输站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和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活动,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货物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货物运输和道路货物运输站(场)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货物运输活动。道路货物运输包括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本规定所称道路货物专用运输,是指使用集装箱、冷藏保鲜设备、罐式容器等专用车辆进行的货物运输。

本规定所称道路货物运输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是指以场地设施为依托,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理货等功能的综合货运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

第三条 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四条 鼓励道路货物运输实行集约化、网络化经营。鼓励采用集装箱、封闭厢式车和多轴重型车运输。

第五条 交通部主管全国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六条 申请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运输车辆:

___车辆技术要求:

(1)车辆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2)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载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

___车辆其他要求:

(1)从事大型物件运输经营的,应当具有与所运输大型物件相适应的超重型车组;

(2)从事冷藏保鲜、罐式容器等专用运输的,应当具有与运输货物相适应的专用容器、设备、设施,并固定在专用车辆上;

(3)从事集装箱运输的,车辆还应当有固定集装箱的转锁装置。

(二)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1.取得与驾驶车辆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___年龄不超过___周岁;

3.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道路货物运输法规、机动车维修和货物及装载保管基本知识考试合格,并取得从业资格证。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 申请从事货运站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货运站房、生产调度办公室、信息管理中心、仓库、仓储库棚、场地和道路等设施,并经有关部门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二)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安全、消防、装卸、通讯、计量等设备;

(三)有与其经营规模、经营类别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八条 申请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含设区的市所属区运输管理机构,下同)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申请表》(见附件1);

(二)负责人身份证明,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

(三)机动车辆行驶证、车辆检测合格证明复印件;拟购置运输车辆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包括车辆数量、类型、技术性能、购置时间等内容;

(四)聘用或拟聘用驾驶员的机动车驾驶证、从业资格证及其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申请从事货运站经营的,应当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道路运输站(场)经营申请表》(见附件2);

(二)负责人身份证明,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

(三)经营道路货运站的土地、房屋的合法证明;

(四)货运站竣工验收证明;

(五)与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专业证书;

(六)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本。

第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和本规定规范的程序实施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和货运站经营的行政许可。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道路货运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___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货运站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___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决定书》(见附件3),明确许可事项。在___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上注明经营范围。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货运站经营申请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许可决定书》(见附件4),明确许可事项。在___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上注明经营范围。

对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经营不予许可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三条 被许可人应当按照承诺书的要求购置运输车辆。购置车辆或者已有车辆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实并符合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

第十四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货运站经营者应当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设立子公司的,应当向设立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经营许可;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设立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

第十六条 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在终止经营之日___日前告知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并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变更许可事项、扩大经营范围的,按本章有关许可规定办理。

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经营者变更名称、地址等,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 货运车辆管理

第十八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货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货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货运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为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指定车辆维护企业;车辆二级维护执行情况不得作为路检路查项目。

第十九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定期进行货运车辆检测,车辆检测结合车辆定期审验的频率一并进行。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在规定时间内,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的规定进行检测,出具全国统一式样的检测报告。并依据检测结果,对照行业标准《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评定车辆技术等级。货运车辆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车辆技术等级在《道路运输证》上标明。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货运车辆进行审验,每年审验一次。

审验内容包括车辆技术档案、车辆结构及尺寸变动情况和违章记录等。

审验符合要求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道路运输证》审验记录中注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设施、设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营运车辆技术检测标准对货运车辆进行检测,对出具的车辆检测报告负责,并对已检测车辆建立检测档案。

第二十二条 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

第二十三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分别建立货运车辆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并妥善保管。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内容为: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管理档案主要内容为:车辆基本情况、二级维护和检测情况、技术等级记录、车辆变更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办理过户变更手续时,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将货运车辆技术档案完整移交。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经营者车辆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篇8:道路运输管理研究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3]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篇9: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探究

【摘 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生产财产安全性的高低,对事关区域的社会稳定、和谐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由于危险货物运输本身所具备的危险性、高危险性,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行业管理中,危险货物运输也是管理的重点方向。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由于危险货物本身易发生事故的特性,危险货物运输不能使用普通货物运输管理的方式;其次,由于危险货物需要特殊的运输条件,能够充分地掌握危险货物的性质。因此,不是任何运输行业都可以运输危险货物。尤其是对个体经营的运输户而言,更不能承担危险货物运输;其次,在装运货物时,严厉禁止将其与普通货物混装,这是必须强化管理的关键点;最后,由于危险货物本身的稳定性处于一定的临界点,所以要根据危险货物本身的特殊要求与规定来进行货物的储存于运输。若稍微出现了一定的操作错误、偏离,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危险货物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人员伤亡。

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面临的问题

2.1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专业化程度不足,企业规模小

目前国内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很多,但是综合来看,大部分企业专业化程度缺乏,并且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导致出现市场混乱,产业过于分散的局面。在进行危险货物运输时,考虑到繁多的货物种类,对车辆的技术、应急方案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源,也就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大多数企业都是股份量制,相当于个体经营的模式,因此,很难对运输车辆的配套与更新提出强而有力的管理机制,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一度处于布局分散、专业程度地、规模小的尴尬局面。

2.2技术等级偏低,车辆单一陈旧

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存在运输车辆单一,技术等级偏低,相应的设备陈旧、不配套等局面。对于绝大多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而言,除开室友运输、部分危险品运输拥有专业车辆以外,大部分企业在运输危险货物时采用的都是改装车辆或普通车辆,企业过于专注眼前效益,忽视了车辆安全性能。另外,企业没有响应的配套监管制度,导致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程度无法及时掌握,不能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常常出现“带病”出车的现象,从而为道路上的运输买下了安全隐患。

2.3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

由于很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领导层本身知识能力欠缺、自身素质不高等,导致企业缺少必要的管理方法,过于注重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危险货物知识缺少必要的学习和安全方面的教育,缺少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很多企业都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事故处理,忽视了事前、事中的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过于淡薄。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根本就没有能力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缺少安全管理人员,也是无法落实安全教育的原因之一。

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改进对策

3.1借鉴国外危险货物运输经验

国内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较高的行业管理标准。根据运输角度对于不同的危险货物进行合理分类、针对危险货物的类别,选择恰当的运作环境,以此来降低运输过程中危险货物的风险系数。另外,对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评审,做好严格的培训,检验其资质是否符合行业要求,并且建立出相应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3.2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从目前国内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发展来看,大多数企业所具备的运输技术要求都达不到标准。因此,各级交通、公安部门,应当做好专项的危险货物运输市场整治,严格控制市场的准入关卡,企业必须通过合法的方式才能够获取经营权利,如此才能够还给市场一个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3.3针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建立相应的控制体系

无论是何种检查监督体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第一,危险货物在运输操作当中,无法做到任何时间段的检查;第二,就算问题检查出来,但是处理已经存在的隐患,必然会加大成本的投入。所以,事前预防性措施的采取,不仅是做好事后的监督与检查,更多的是通过运输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4建立相应的规则制度,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在相关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需要合理的布置危险货物企业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来看,需要规划出相应风险最小的运输网络,并且建立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出现。另外,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可少,以此为基础,才能够真正做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3.5制定惩处条例,建立合理的检查方案

对于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抽查与定期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资格进行审查,审核其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严格的操作;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有无欠缺;日常运输管理中,有无演练记录、安全应急预案等。对于不符合从业资格的单位,必须勒令其限期调整,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罚。

3.6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提供基础

对于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需要利用第三方运输理论来加以整合,通过专业化的运输公司来管理危险货物运输。这样有利于改变当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专业化程度低、运输规模小等局面,提升危险货物运输的集成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保持与提升;另外政府交通道路局的监督、保障,也为安全运输提供基础条件。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技术也为现代危险货物运输提供了管理与监控的有力支持。

3.7先进的设备与管理技术的采用

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的采用,有利于建立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上,尽可能安装GPS,避免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地找准位置。所以,实现要求各地区网和各企业网之间的联网,实现信息连通,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事故,这也是当前高效、安全处置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通过努力,将各个环节可能发生事故的几率降至最低,就算发生了事故,也有能力将事故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

总之,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中,必须做到严谨、细致,并且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确保运输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离不开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虽然每一个部门的利益渠道不同,实施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也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在顾忌各个部门利益,不损害部门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财产不受到任何影响,保证其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中国商贸,2011,(17):77-78.

[2]刘利民.浅谈加强整体运输全过程管理对提高运输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7):96-97.

上一篇:康乐街道小学2014年12月火灾防控工作小结下一篇:乡村乐园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