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

2024-06-28

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共8篇)

篇1: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

初中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教材简析(以八年级为例)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第一节:关爱生命 远离毒品。第二节:防治近视。第三节:合理饮食,强身健体。第四节:肥胖症与减肥。第五节: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第六节: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自我意识发展。第七节:10年后的我。第八节: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增强学生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毒品,加强预防传染病。强调和学生讨论和沟通的过程,更多的以心灵的感化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

2、难点:增强学生自控能力,不受毒品的危害,使身体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遇到不愉快的事,学习冷静思考。巩固学生各方面常识的理解,让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以中学心理健康教材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咨询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健康教育课教材具有自身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淡化理论,强化行为为指导和行为训练,教学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出国留学网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入手,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利用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纠正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学生对自己与环境有新的认识,以达到对生活有比较良好的适应;

2、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问题事例,教育警示学生。

3、开展主题教育,确立主题后,学生分别准备材料,集体展示,进行总结;从主题设计始,经活动实践,最后交流体会;

4、利用故事,创设情境,讲解点拨。讲解中有信息、有知识、有思想、有新的语言;

5、讲述生动故事,使学生从中明白事理,要求故事真实、贴切、新颖、灵活;

6、把大的主题分成几个小专题,每组学生只讨论一个小专题,最后集中交流;

7、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小品之中,确定主题后,由学生自编节目,自行分配角色,自己演出,然后大家讨论,升华主题。小品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有音乐、唱歌、舞蹈、相声、快板、比赛、游戏穿插其间。

五、教学进度

第一课:关爱生命 远离毒品

第二课:防治近视

第三课:合理饮食,强身健体——平衡膳食宝塔

第四课:肥胖症与减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

第五课: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

第六课: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自我意识发展

第七课:10年后的我第八课: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

篇2: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

继续加强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校本化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全面提高我市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加大对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策略的研究,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继续完善“大市联动、校际联合开发”的体育学科教研机制,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网络教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学校体育整体、协调、科学、健康发展,使学校体育教学在行动研究中积极挖掘经验,走向成熟,形成特色。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专项学习与研究

1.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科学实施体育新课程,全面提高我市体育学科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2.开展校本化实施“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专题研讨,把阳光体育实施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开展进行完整设计和研究;

3.继续以江苏省立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性设计研究和学习。

4.继续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初中基础运动能力教学”、“高中模块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与研究;

5.以体育课堂有效教学“预社与生成专题研究”为抓手,规范教学行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全面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

1.继续做好“五个一工程”的推进工作。提倡:“每一位体育教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工作五年以内每一位体育教师每一学期开设一节校内公开课;工作五年以上每一位体育教师每一学年开设一节校外研究课;每一位区级以上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一学年开设一节区以上示范研究课;每一所学校体育教研组每一学年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精品课(经过教研组共同研究和讨论后形成相对成熟的示范课);”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体育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建设与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学习沙龙。引导青年体育骨干教师每人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书,每年上一节研究课,每年写一篇较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3.组织小学教师观摩江苏省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组织中学教师观摩**市中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加深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与艺术的理解;

(三)开展专项工作

1.加强省“十一五”立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中期检查与汇报相关研讨;

2.开展有关“小学运动基础能力教学”和“初中基础运动能力教学”的专题研究,力求突破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形成定期研究制度;

3.以“高中模块教学、初中基础运动能力教学、小学主题单元教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为抓手,准确理解“初中基础运动能力教学”的问题,把“初中基础运动能力教学”与“2+1工作”进行有效地联系;

4.开展“**市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征集、评比工作;发挥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指导性、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的作用,把论文评比的切入口与我市专题研究有机结合。

5.加强羽毛球教学研究,开展羽毛球教学专项、专题课堂教学研究,力争形成特色和典型经验;

6.协助体卫艺教处做好全面推进实施《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研究工作;

组织开展**市中学体育教学优质课评比。20xx年9-10月完成各辖市区、局属学校分区选拔赛;20xx年11月完成**市大市中学体育教学优质课评比;

(四)加强资源建设,丰富教研活动

1.大力推进**市中小学“春晖工程”建设,进一步总结我市优秀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继续开展“精品课”选拔录制工作,努力构建可以共享的**市优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库;

2.优化网络建设,完善**市体育教研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加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3.开展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完善“雨浓驿站――体育教师家园”建设,继续发挥“雨浓驿站”在现有常州学校体育中的影响,促进与教师交流途径的畅通,促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4.加强区域联动教研机制建设,完善“大市联动、校际联合开发”的校本教研活动,整合各辖市区教研室^专~家和相关教研人员的人力资源,引导本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三、工作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完善高中、初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学习活动制度化建设;

2.开展**市中学体育教学优质课评比分区选拔赛;

3.开展羽毛球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开展**市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征集工作;

十月份

1.对“十一五”立项课题子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专项指导;

2.做好省“十一五”立项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建设研究》中期检查与汇报相关研讨工作;

3.开展**市中学体育教学优质课评比分区选拔赛;

4.开展羽毛球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市中学体育教学优质课评比;

2.组织小学教师观摩江苏省小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1.完成**市学校体育论文评比工作;

2.开展**市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

3.大课间“校本化开发、主体性设计”专题研讨;

一月份

1.实施《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题研究;

2.小学体育主题单元教学专题研究;

篇3: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

一、对当前“单元教学计划”的质疑

当前, 不少人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体系的认识是这样的:水平五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学时教学计划。进入课程改革实验以来, 在这样的课程教学计划体系指导下, 大家开始对每一计划进行制定与实施, 这其中特别是对单元教学计划, 从当前众多的文献资料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所制定的“单元教学计划”学习目标指向的是模块的学习目标, 即单元学习目标等同于模块学习目标。

2.默认一个单元学习时数为18学时, 即单元学习时数等于模块学习时数。

3.在这样的“单元”中, 教学内容也是按照模块内容来确定的, 即“一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 也就是说单元学习内容等于模块学习内容。

大家知道,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每一科目又由若干模块组成, 即某一科目=模块1+模块2+模块3+……换言之, 模块成了科目的基本构成单位。在实施教学时, 我们理应根据有关要求来建构每一模块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但在当前实际操作中, 却使用了“单元”, 并完全依照模块的教学计划要求来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由此可见, 不少人已经把模块构建及所制定的计划与单元教学计划看做是一回事。这种做法, 让我们产生了如下一些疑问:其一, 单元与模块是否一回事?其二, 在课程实施中, 为什么不根据课程对模块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其三, 模块的构建及其教学计划的制定难道不可行?

二、模块与单元的关系

“模块”的概念首次引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 但对“模块”做出系统阐述的文献资料却甚少。笔者以为, 认识模块与单元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 从其他行业与学科来看模块与单元的关系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对模块与单元的关系有如下三种解释:

(1) 在条码编制行业中认为模块是小于单元的。

(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模块”的解释是, 模块等同于单元。如果《课程标准》同意这种关系, 则根本无需再提出“模块”这一概念, 继续沿用“单元”的概念即可。

(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 (必修) 》的目录来看, 模块是大于单元的, 一个模块是由9个单元组成的。

对模块与单元关系如此不同的解释可能与不同领域的特点有关, 但对普通高中课程来说, 应该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否则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产生混乱的局面。

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来看模块与单元的关系

“ (学习) 单元”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首次出现, 并且是这样描述的:“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据此, 我们可以从逻辑、性质来理解模块就是学习单元。对此大家并无歧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为课程 (科目) 教学计划体系是这样的:水平五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学时教学计划。其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完全按照模块的要求来制定的。大家知道如今模块是科目的基本构成单位, 也就是说把模块教学计划称为单元教学计划。由此,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单元等于模块。但人们不能不问:学习单元与模块是一回事吗?

我们对“模块是学习单元”这样的认识是赞同的, 或者说模块是特定的学习单元, 因为在本科目中, 对模块已经作出了一定的界定, 特别是教学时数, 而对学习单元则没有, 或者可以这样说, 大于或小于18学时的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单元。因此, 反过来讲, 学习单元就不一定是模块了。仅从学时这一点来说, “学习单元等于模块”这一结论就不对, 其他方面也就不必再去比较了。所以, 把进行模块教学的计划称为单元教学计划, 就不妥了。

至此, 笔者认为模块与学习单元的关系应是这样的:模块是学习单元, 但学习单元不一定是模块。

三、制定模块教学计划的条件分析

如前所述, 通过模块进行教学所制定的计划不能称为单元教学计划, 而应称为模块教学计划。大家知道, 一个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有条件的, 即要具备:学习目标、学习时数、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等。

1. 每一模块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在高中三年中每一名高中生体育与健康这门科目学习必修学分为“11个”, “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且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1个学分”。以学生每一个模块学习都能获得1个学分来推算, 每一名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科目必修模块数应为11个。而本科目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 的达成就是通过这11个模块来进行的。要达成课程总目标, 每一模块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是肯定的。如果不根据《课程标准》与有关要求对每一模块的学习目标作出科学、合理地确定, 3年后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总目标就很难说了。因此, 每一模块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 每一模块都有确定的学习时数

一个模块的学习时数, 原则上为18学时, 也就是说, 在18个学时这一时间段内每一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要完成的。

⒊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

模块学习内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模块所确定的项目 (包括健康教育) ;一是指这一项目每一学时的具体学习内容。每一模块的项目确定方式有二:其一, 是根据课程规定的内容来确定;其二, 是由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项目自己选定。因此, 对于每一模块来说, 无论是项目, 还是每一学时的学习内容, 都是十分明确的。

⒋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有相应的教与学策略

策略是为了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具体方式及进程安排等。或者说, 就是“怎样教与学”的问题。具体地讲,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模块教与学的研究与安排;二是对每一学时教与学的研究与安排。对此, 虽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造成大家对这两方面的认识与具体做法不尽相同, 但是为了促进每一模块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面对模块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时, 首先想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这是搞好每一模块教学的前提与保证, 并且每一模块学习后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确认学分, 还有每一模块的学习又要为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策略, 目标的达成也就无法保证。

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模块教学计划的制定完全是可行的,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模块教学计划应成为课程教学计划体系的基本成分

模块教学计划的制定既然是可行的, 那么它在如今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体系中的地位又如何呢?笔者以为, 它应成为课程教学计划体系的基本成分, 理由如下:

1. 从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来看

前面分析, 模块教学计划的构建是可行的, 那么再基于“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这一结论进行逻辑类推, 模块教学计划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课程教学计划体系的基本成份, 而不是单元教学计划, 这是相映相衬的。

2. 从模块教学计划与水平五教学计划、学时教学计划的关系来看

“水平五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 并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从三年对五方面水平五具体目标的内容标准具体化做出的统筹安排, 即“内容标准”→“水平五教学计划”。“水平五教学计划”制定后, 紧接着就要制定各个“模块教学计划”, 即“水平五教学计划”→“X X模块教学计划”。根据“XX模块教学计划”中确定的具体学习内容与学时目标等, 制定“学时教学计划”。因此,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平五教学计划”→“XX模块教学计划”→“XX学时教学计划”。

从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看, 模块教学计划应是课程教学计划体系的基本成分, 且是“水平五教学计划”的下位, 是“学时教学计划”的上位。

3. 从课程实施模块教学统一性来看

课程教学实施是通过模块进行的, 但现在实际上却用单元教学计划来替代。暂且抛开其他不论, 为何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不把单元作为科目的基本单位呢?即“学习领域→科目→ (学习) 单元”。从某种意义上, 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是完全可以这样去构建的, 而且也能使人容易理解。若这样的话, 从教学策略角度来说, 可以把一个大学习单元分为若干小学习单元;计划名称也可得到统一。可是, 《方案》并没有这样去做。在此情况下, 如果规定把通过模块教学所制定的计划称之为单元教学计划, 使之统一起来, 也是可行的, 但未见界定或说明。如今两者不统一, 使人混淆不清, 产生疑问。因此, 从课程统一的角度来看, 也应称之为X X模块教学计划。

篇4: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

18+

年轻,更要储备健康资本

年轻可不是挥霍健康的资本,把握青春的大好时光,尽情享受的同时,很多年轻女孩已陷入熬夜、节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其实,只要注意身体的“排毒”动作顺畅,就能保证健康和美丽兼顾哦!

计划1:垃圾食品断食计划

在这个年纪身体的包容性还很强。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吃喝,这样就很好。为了避免快餐、甜食、通宵狂欢不知不觉造成酸性体质,让你变得疲劳、皮肤粗糙、体重增加,打好营养的基础非常重要,建议一周一次,至少2个月能有5到6天时间,做一下“垃圾食品断食”,油炸烧烤、刺激性的酒精、咖啡等在此期间忌口。

计划2:多吃维C大餐增强抵抗力

维生素(:可以缓解压力,所以建议在忙碌的日子里每天多加几份“超级维C”餐,除了奇异果,食谱当中还可以多来些青椒、西兰花、球芽甘蓝和橙子。因为一旦缺乏了维生素c,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影响对铁的吸收。

计划3:锻炼腹肌远离便秘

不吓唬你哦!便秘高发的年龄已经明显提前,甚至有16岁的年轻女孩开始加入“难言之隐族”。人_便秘,体内的老废物质就难以排出,不仅使我们的肌肤变差、人发胖,年纪大了还可能造成高血脂,导致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甚至引发大肠癌。为了消除便秘,女生们特意多喝水多喝牛奶,吃生菜水果(特别是香蕉)。其实,这样做只会造成反效果!凉性的食物只会使肠胃功能变差,演变为“拉肚子”。解决便秘,不妨养成锻炼腹肌的好习惯。仰卧,双脚抬起与地面垂直,再放下。还可以用右手手心轻按下腹部,慢慢地顺时针画圈,边做边吐气来按摩。

计划4:每天保证喝8杯矿泉水

通宵迎考常常需要炸鸡和咖啡相伴,因此身体需要足够的水分来将多余的胆固醇和毒素(比如咖啡因)毫无阻碍地排出体外。每天最好能喝下2升,也就是8杯水,推荐富含基础矿物质(钙、钾、镁、铁、锰)的矿泉水,帮助身体自动过滤掉有害物质。易导致产生酸性物质的汽水和红茶则应该避免多喝。

23+

养成乐活好习惯

告别校园,刚刚踏入社会,在这个时期养成乐活好习惯,将决定你将来的健康状况。因为,一旦过了25岁,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就会逐年降低,早早开始行动吧,用正确饮食和适当锻炼延长自己的盛放期!

计划1:零食改坚果

把饼干蛋糕这些零食换成每天一把综合果仁。果仁富含维生素B群,在身体负荷重的时候能提供优质能量。果仁还富含镁,能帮助人稳定情绪,所含的钾和铁则可以预防疲劳,锌能抵抗传染病的侵袭。此外,无花果干和杏子干也具有类似功效,可以和果仁混搭来吃,让这份餐问小食变得更加酸甜可口。

计划2:通宵过后及时消肿

初入职场的你干劲十足,加起班来通宵达旦,长此以往,机体必然要抗议,尤其在通宵加班后的第二天特别容易水肿。土豆能帮助解决这个难题,它不仅能带来饱胀感,还是地道的碱性食品,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可以帮助漂清身体中多余的水分,促进各种细胞代谢活动,对身体排毒的过程起到重大的作用。

计划3:泡盐水澡告别生理痛

人是靠血液运送氧气、水、白血球和免疫物质,才得以维持各器官的机能。当下半身血液循环不良,子宫、卵巢等部位就无法分泌足够的女性荷尔蒙,导致生理不顺或生理痛。有条件的话,在非经期可以多泡澡,还可加入天然盐或生姜来温和下半身。盐的性质属温热,能让身体变暖。

28+

小补正当时

事业渐入佳境,也许还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你常常忙得顾不上自己。心情烦躁、腰酸腿疼,压力之下常常会忽视自己的健康,其实这个阶段的女性正需要更多的能量和不同营养物质的补给,从现在开始,多多宠爱自己吧!

计划1:多吃海鱼保持好心情

烦躁时多吃较肥的鲱鱼、鲑鱼和鲽鱼,这些都是维生素D含量特别高的鱼类,维生素D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尤为显著。另外在涂好防晒霜的前提下,要多多让皮肤和阳光亲密接触,身体就会制造维生素D,每周再吃2次海鱼,坏情绪更容易远离。

计划2:每天运动14秒舒经活络

肩颈酸痛不知不觉找上门来,通常是身体冰冷和湿气引起的。在脸盆里倒入41℃至42℃的热水,把双手放进脸盆里,让水浸过手腕,泡10—20分钟,如果水变凉,就再加些热水。工作间隙还可以在座位上做做肩颈放松动作,双手在胸前互勾,双肩放松,双手用力向外拉,维持7秒。接着,双手互勾放在脑后,同样用力向外拉7秒。

计划3: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我检查

即将步入30岁的女性生理机能开始衰退,乳房脂肪逐步减少,原先做人的“事业线”不再丰润坚挺,更让人头疼的是乳腺疾病也找上门来,最好在每次月经周期后的第七天到第十天进行乳房自我检查,用中间3个手指的指腹紧贴着皮肤,由外向内顺时针方向按摩检查,如果有结节应及时就医。

计划4:学做美昧养生蔬菜汤

好喝的洋风蔬菜汤,能为身体补充各种丰富的营养。1个小洋葱、1根胡萝卜、1根芹菜、1把玉米粒和1棵西兰花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烤饼模子里;淋上1汤匙橄榄油,放入200℃的烤箱烤25分钟;还剩10分钟的时候加入250克小番茄;出炉后装盘,浇上300毫升的高汤,撒一些帕尔马干酪更美味哦!

篇5:一年级校本课程计划

本学期我兼任一年级校本课程(跳棋)教学。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知识还比较浅显等特点,制定计划如下:

一、跳棋概述:

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

跳棋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一玩就懂,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下过跳棋。跳棋在香港跳棋被称为“波子棋”。关于跳棋的第一本书早在一五三一年就已经在威尼斯出版。目前在跳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跳棋在许多国家受到欢迎。国际跳棋联合会已经有五十多个会员国。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学习跳棋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就无法学下去,更谈不上学好了。

2、会两个孩子单跳,知道简单的跳棋技巧。

3、培养孩子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动手操作法

演示法

四、教学时间:

周二下午第一节、第二节(单周上)

五、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1、重在兴趣培养。

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兴趣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就无法学下去,更谈不上学好了。

2、尽快缩短距离。

前几节课上课前点名,目的是认识孩子,尽快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孩子刚到时,主动用热情的语言跟他们打招呼、问好。课前、课间、课后尽量多和孩子交谈。课后主动跟他们道别,告诉他们你今天跟他们在一起很愉快。跟一些兴趣不浓的孩子有一些约定(如下次来了我要跟你比赛等)。

3、掌握课时节奏。

以间周两节课,每节40分钟。每课主题内容不超过20分钟。组织孩子下棋前需讲明要求,克服一些不良行为(如炒子、用子敲棋盘、拿子姿势、胳膊放在棋盘上、说话等)。

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内容。尽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个别学得慢的孩子,要注意个别指导,使其尽快跟上。

4、概念表达清楚。

根据定义、棋理,用简单准确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达清晰完整。

如:-------要分步、反复讲解,反复练习,不要急于求成。

比喻。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用一些小动物来比喻。

如棋子就是小袋鼠,小袋鼠喜欢跳,棋盘上的白格是水空,黑格是草地,小袋鼠只能在草地上活动、游戏、5、时刻注意孩子

当你到达授课地点后,你的全部注意力就都应在孩子们身上。

课前,跟每一个刚进来的孩子打招呼、相互问候,表现出见到他们非常高兴。

课中,注意每个孩子的听课情况,是否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是否听得明白。哪些孩子已回答过问题,哪些孩子没举过手。哪个孩子在玩棋子,哪个孩子在说话等等。

课间,孩子们有无危险行为,是否追逐打闹,每个孩子在干什么,说什么。他们与家长的情况如何。

下棋,是否认真思考,能否把讲过的内容应用于实战,下棋中有何问题。输了棋有何反应,赢棋后作何表情。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认真观察孩子们的情况,了解他们的习惯、脾气、性格。你对他们了解得越深,他们就越喜欢你。

6、表扬鼓励为主。

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要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与表扬。对上台回答问题的每一个孩子加以表扬,使他们觉得上台回答问题是老师的一种奖励。

对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提醒他们,一定要有耐心。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跳棋

校本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游戏简介

历史介绍

术语介绍

游戏目标.行棋规则

行棋范例

规则、胜负判定方法

走棋

技巧说明

开盘技巧

中盘技巧

收官技巧

简单的两人对跳

简单的两人对跳

简单的两人对跳比赛

棋手感悟 在中国发展

在俄罗斯发展

国际跳棋

flash游戏版本.21

练习

篇6:一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游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学资源。教师把它作为可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数学智力游戏、数学幽默故事、数学游戏题等,学生在了解数学历史、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产生了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数学游戏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力。

二、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具体措施:

1、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做课件、实物操作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学习数学家的研究精神,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4、增加实践的机会,校本课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三周

1、华罗庚的数学故事

2、数学阅读:好习惯,早养成

3、数学游戏:排队问题

第五周

1、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2、趣味数学:有趣的火柴棒

3、数学游戏:击鼓传花

第七周

1、数学家钱学森的故事

2、数学与生活:植树问题

3、数学游戏:过河

第九周

1、智慧阅读:聪明的小男孩

2、趣味数学:一笔画出图形

3、数学游戏:图形的拼组

第十一周

1、故事阅读:一枚硬币

2、数学游戏:模拟跳蚤市场

第十三周

1、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2、趣味数学:奶奶过生日

3、数学游戏:火车钻山洞

第十五周

1、数学故事: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2、数学游戏:合理的利用时间

第十七周

1、数学家的故事:牛顿忘我的工作

2、智慧阅读:巧取王冠

篇7:一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兴隆完小

古莎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礼貌用语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三、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本课分为三部分。

四、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礼貌用语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礼貌用语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礼貌用语,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礼貌用语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礼貌用语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礼貌用语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礼貌用语。

篇8: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一

通识教育发展于美国, 现今已发展得非常成熟。特别是以实施全面的通识教育为理念的美国文理学院, 其通识课程更具特色。因此, 研究和借鉴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 尤其是其通识教育观念的发展历程, 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 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在通识教育发展历程上所处的经济、文化、政治条件不一样, 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也不同。所以, 中国大学不能盲目地以美国大学为参照系改革自身的通识课程模式, 而应立足客观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继承本国传统优秀教育观念的同时, 批判性地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观念和课程模式, 以正确的通识教育观念指导通识课程模式的构建和改革。

因此, 总结和学习美国优秀文理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经验, 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取长避短, 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调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 对当前美国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观念和通识课程模式进行研究, 希望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探索出一条把中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的道路。

一研究背景

美国文理学院是一类具有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 是美国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 美国共有4000多所高等院校, 文理学院所占比例尽管不高, 但却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伯顿·克拉克认为美国文理学院是“与众不同”的学院, 他指出, “在巨型大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 这些小学院在美国社会中仍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许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私立文理学院是美国教育系统中的浪漫元素。”

美国文理学院的雏形源于早期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院模式。自1636年哈佛学院建立到19世纪末的200多年里, 文理学院一直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核心, 在美国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初步建立后, 文理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逐渐被取代。卡内基教学促进会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把文理学院的特点描述为:办学重点在于学士学位课程, 学士学位授予量占所有学位授予量的50%以上, 文理学科领域所授出的学士学位占所有学科所授出学位的50%以上。据2005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统计, 美国文理学院有287所, 占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6.50%, 入学人数527533人, 占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入学人数的3.00%。与综合型大学相比, 文理学院规模小, 但办学特色鲜明, 而且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在美国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教育界历来都很重视文理学院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尽管通识教育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但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却始终不甚理想。美国文理学院一直以本科教育为主,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维, 其通识课程很具特色。帕斯卡瑞勒等人的研究指出, 文理学院在本科教育方面有很多优秀的、独特的做法, 因此文理学院确实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教育大国, 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 中国却不是一个教育强国。如何实现中国教育强国之梦?本文通过对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系统研究指出, 如果我们可以借鉴其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 结合中国现实国情, 在继承本国传统优秀教育观念的同时, 批判性地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观念和课程模式,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体系, 不仅能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 也能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教育强国之梦的道路。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强化特色意识, 重视特色建设, 确立和实施学校特色化发展战略, 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 美国文理学院的有益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对通识教育相关文献的查找中, 笔者发现学者们所关注的基本上是研究型大学, 具体地说是少数几所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 而对实施全面通识教育的文理学院的关注有限。笔者在资料搜集中发现, 我国对美国文理学院的研究主要是从2004年开始, 目前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不多, 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本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对美国文理学院的理论研究。目前, 国内学者对于通识教育的研究视角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既有研究美国通识教育史、理念、本质的, 也有探讨我国通识教育发展困境的, 总体来说, 有针对性地分析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许多学校还停留在一些表面的工作, 并没有从实质上去寻找通识教育的精髓, 因此, 通识课程在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而美国文理学院的教育理念正是全面地实施通识教育, 所以其通识教育课程极具特色, 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提供良好的借鉴。

教育观念与课程模式之间既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 但由于理论和实践是有距离的, 所以, 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间接联系。本研究认为教育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是它们赖以维系的纽带, 而由于教育观念具有社会属性和时代属性, 教育观念和课程模式之间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 主要表现为一对多或多对多。

在中美大学教育观念和课程模式的对比研究中, 不应只侧重于单纯的模式比较, 因为模式只是外在形式, 教育观念才是内在本质, 对模式的研究和比较有助于凸显教育观念的不同。而认识到教育观念和课程模式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中国大学正确看待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从而有选择地借鉴, 并根据中国国情和学校特色建立自己的教育观念, 创建与此观念相呼应的课程模式。

二概念解析

1. 文理学院

本文研究的文理学院是指美国的文理学院。《教育大辞典》第3卷对文理学院的定义为: (1) 仅设文、理系科的高等学校, 以实施博雅教育为主。有些亦提供某些专业性教育, 如音乐、美术等。学制一般为四年, 有权授予学士学位。少数学校在某些基础学科领域亦可授予硕士学位。 (2) 设文、理系科的学院。芬斯特在《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中从功能的角度为文理学院下了定义, 认为文理学院是指处于综合性中学和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学校, 它的基本功能是为学生打下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的基础, 但同时也可以设置专业性的课程。它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初步实现专业化, 搭建中学和大学的高层次专业化课程之间的桥梁。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四年制文理学院, 属本科学院的第一类, 主要招收18~24岁的全日制学生, 且每年至少授予10%的艺术与科学类学士学位, 涉及领域包括艺术、人文、语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授予不多于50个硕士学位、不多于20个博士学位的文理学院。

美国文理学院 (也被称为“自由学院”、“博雅学院”等) 的特色就是注重全面的综合教育, 课程设置包括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门类。最新的卡内基分类把目前美国高校中的125所学院划入文理学院这一类。这125所文理学院都是历史悠久的名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今天, 依然坚持教学型大学的办学模式, 秉承博雅教育的教学理念, 以“小而精且独立”闻名。

文理学院的英文原文是Liberal Arts College (LAC)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arts不应简单地理解成“艺术”, 而应该是素质、能力和思想等因素的综合“软实力”。文理学院的目标不在于教会学生某些具体的谋生技能, 而是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文化人。由于文理学院主要提供本科教育, 因此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 而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忙于科学实验和论文发表。同时, 文理学院的规模小, 师生间互动密切, 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绝大多数文理学院只招收全日制学生, 实施全面的本科教育, 仅有29所学院是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存的。在许多美国人心里, 文理学院代表着经典的、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这使一流文理学院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院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美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高校排名机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在每年发布的排名中会单列出文理学院一项, 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对文理学院本科教育的重视。

2.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英文表达为“General education”, 国内也有人翻译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或是一般教育。通识教育这一译法, 最早为台湾地区的学者所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被我国大陆地区的学者所接受和认同。

与“General education”相对的是“Special education” (专业教育) 。哈佛大学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指出:“教育可被广义地分为general和special两个部分……这两方面不能割裂或对立。”加州大学的莱文指出:Special education侧重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 而General education侧重于知识的“宽度”。因此, “general”和“special”不是指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而是与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等问题有关。可见, 对“通识”有两种理解, 即“可融会贯通的知识”和“适用于所有人的知识”, 前一种理解侧重于知识间的关联性, 指学科的融合与互相渗透;后一种理解强调知识的适用性, 指没有文化的阻隔。但无论是哪一种理解, 都体现出对教育内容的重视。

追根溯源, 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 也译为“博雅教育”) 始于古罗马时代, 1828年的《耶鲁报告》肯定了其价值。不同历史时期, 人们对自由教育的理解会有差异, 然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 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西方教育界的肯定和推崇。今天, 自由教育依然被当作美国高等教育的精髓。自由教育不强调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单一学科的知识或职业技能, 而在于通过提供广泛的内容, 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典的博雅教育, 是以培养“理智的自由人”为目标的, 其教育对象以上层社会的“有闲阶级”为主, 以“七艺”, 即文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术、天文、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教育以及19世纪由纽曼提出并在欧洲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由教育都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兴起的通识教育思想的理论源泉。事实上, 自19世纪通识教育被提出以来, 对于通识教育的内涵, 学者们观点不一。我国学者李曼丽搜集和整理了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本文借鉴了我国学者李曼丽女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就性质而言,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 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 公民意识的培养, 健全人性的熏陶以及一些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人生知识, 以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心等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通识教育代表了西方的大学教育观, 这种教育观贯穿于整个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纽曼、赫钦斯还是布鲁贝克、博耶都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可以说通识教育是西方大学的文化代表, 它本身就是一种大学精神的体现。

通识教育的概念随历史的发展而演变, 在不同的教育时空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大体上包含两层含义: (1) 物质层面, 通识教育告诉人们如何做事; (2) 精神层面, 人们通过创造性活动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并超越人的存在本身, 通识教育告诉人们怎样做人, 因此与职业教育、专门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目标存在很大差别。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 通识教育被许多人视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境界。

在大学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今天, 存在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 重视学科专业的划分, 从而忽视知识的整合和融合的现象。这样使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在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时感到难以适应, 同时, 过分重视专业化教育往往导致忽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结果是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自我、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很难产生全面的认识, 缺乏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所需的道德、情感、智力、体力的全面发展。而通识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有关普遍内容的教育, 不仅包括基础科学知识的传授, 公民意识的培养, 健全人性的熏陶, 还包括一些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生知识, 以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体与精神等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在美国, 大多数文理学院实施纯粹的自由教育, 不强调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虽有少量学院设置了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 但仍以自由教育为重。课程的设置通常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类, 学生需要学习丰富而广博的课程, 如英语、文学、外语、生命科学、数学、哲学、宗教、物理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视觉和表演艺术、地区种族和文化研究、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等。学生在文理学院接受教育后, 或迈向社会参加工作, 或进入研究生院进一步深造, 都相当受欢迎。文理学院通常的做法是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自由教育。如科比学院必修课要求学生按顺序学习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四大学科的若干门课程。选修课则可以按顺序选择每一学科的任何课程。例如, 在艺术里选修“创造性的表达”、在人文科学里选修“判断力和信仰”、在自然科学里选修“探索的过程”、在社会科学里选修“社会分析”等。还有一些文理学院则没有规定必修课程, 几乎完全实行选修制。例如, 阿姆赫斯特学院的学生就是在33类学科和2个研讨课中自由选修。33类学科主要包括了美国研究、人类学与社会学、艺术和艺术史、亚洲的语言和文明、天文学、生物学、黑人研究、化学、古典名著、计算机科学、写作、经济学、英语、环境研究等。33类学科下又开设了800多门课程, 2个研讨课下又开设了若干不同主题讨论课, 每个主题下又开设若干门讨论课。此外, 圣·约翰学院至今仍实施赫钦斯的名著经典课程。学生在读期间要通读文学、数学、哲学、神学、科学、政治学、音乐、历史、经济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因为圣·约翰学院的教育者们认为这些名著体现了永恒而普遍的价值, 值得所有学生精读熟记, 反复背诵。圣·约翰学院的名著经典课程广受好评, 在2005年的《普林斯顿评论》“学术气氛最好的本科院校”排名中位居前列。

根据调查发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文理学院对通识教育在数量、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通识教育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多数学院其通识教育的比例占到本科课程的1/3到1/2, 优化了课程结构, 而且增加了指定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 更加强调写作、口头交流及数学课程等。为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通识教育中专门设有计算机课程。由于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主流, 因此, 跨学科和课程的整合在文理学院中变得十分普遍。此外, 目前大多数文理学院采用分布必修的课程模式, 但分布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一些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还展现出独特特征, 如有的学院明确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体验学习”;有的学院要求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外, 还要参加某些政府部门或教会的服务;有的学院对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有明确规定;有的学院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活动 (讲座和艺术表演活动等) ;有的学院还规定, 学生要对参加的活动作书面或口头的报告;有的学院开设了全校范围的“问题晚餐”, 在此期间会邀请全国知名人物出席, 学生和教师须就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调查还发现, 出于对各种因素的考虑, 学院会经常性地修订其通识教育课程。从广义上来说, 学院修订通识教育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包括竞争、评审、职业发展等因素;从狭义上来说, 是为了满足学院自身的发展, 包括解决学院内部的学术和体制的问题。

总体来说, 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有以下两点: (1) 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交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最优秀的通识教育没出自哈佛、耶鲁, 而是出自于以威廉姆斯为代表的小型学院。那里坚持小班授课, 一门课有十个学生一起上课就已经算是大课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老师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书籍、讨论问题以及合作研究。对比起来, 通识教育的推行在中国高校中时常遭遇困难, 其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能长期深入地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和分享的教师。 (2) 以生为本, 学校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最优良的条件。哈佛的本科生教育曾一度排名下滑, 原因主要是学校过多地将精力放在商学院、法学院等职业教育上, 而忽视了通识教育的发展, 这也促使了哈佛的全面反省。实际上, 在美国的自由人文教育中有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是教学课程的安排, 它强调文理交叉课程、核心课程、原典阅读课程等;其次是独特的宿舍文化, 导师和舍监会在宿舍内跟学生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密切而深入的交流, 学生也会以宿舍为基础组织各种活动和讨论;再次是学生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参与社会实习, 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这三类活动都会得到教授、管理部门乃至校友的大力支持。

在通识教育的操作层面, 国内高校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教学环境与国外相比, 还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根据笔者对所在大学的研究, 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中, 以下几点较为重要:首先, 通识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常体现为对他人观点的理性思考, 特别要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但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只限于原典阅读, 还需要大学生接触现实世界并学会反思。其次, 高校的通识教育应强调对审美观的培养。为此, 通识教育中应包含大量与美育有关的课程和活动, 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体验馆等, 甚至还要学会亲近大自然。此外, 通识教育还应强调学生品德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接受不同观点、学会宽容, 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尤其是要让他们学会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有争议的问题, 并能尝试着自己寻找改善现状的途径。因此, 特别是在理工科大学中, 通识教育还应注重“在做中学”以及全面而深入的田野调查, 从而加深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 密切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最后, 通识教育应强调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识教育应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 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创造社会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学会相互合作。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在教学实践中, 通识教育的全面实施还有一定的难度, 但可以采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的做法。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先招募一批有志于通识教育的教师, 根据实际情况, 以一定的比例配备相应的教师与学生来组建“试点班”。在“试点班”中应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密切交流, 在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和经典名著研读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研究工作并学会在研究中学习, 支持学生自行组织社团, 鼓励学生到社会各个部门去实习。通识教育的方式不必遵循某一固定模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保持本土特色及鼓励创新, 其成功的标志不在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全面设立, 而在于培养出全面发展同时又有责任感的人才, 因为衡量一个好大学的标准之一便是它究竟能培育出多少栋梁之才。

3. 课程模式

关于课程模式的含义, 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大词典》将课程模式解释为课程类型, 指出, 课程类型 (Curriculum types or categories) 也称“课程模式” (Curriculum models) 。也有学者认为:“课程模式是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具有基本课程结构和特定育人功能的、用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

笔者认为, 要弄清课程模式的含义, 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模式。其实, 模式与模型是有关系的, 但两者有很大不同。模型可分为实物模型和非实物模型, 前者指与原型有着相似结构、相似物理性质或相似过程的模型, 后者多为抽象层面, 如数学模型、思维模型等。而模式除有“模”的含义外, 还包含“式”, 即指样式、形式。因此, 模式的含义比模型更宽泛, 它更侧重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概括性和代表性。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论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 (课程) ”一词, 意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我国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对于课程模式, 《教育大辞典》给出的相应解释是:亦称“课程类型”, 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 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

综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课程模式是一种课程范式, 具有典型性和简约性, 这种课程范式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且适应于某类特定的教育条件。因此, 课程模式既是一种结构模式, 也是一种功能模式, 它既要规定课程的基本构成又要设定其相互关系, 同时这种范式的构建又是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向的。

上一篇:公司新员工个人辞职报告下一篇:感恩的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