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2024-06-04

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精选8篇)

篇1: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XX审计局

“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近来,XX审计局始终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业务的第一要务来抓,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改善审计方式方法,“四强”并进,不断深化今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责。

一是强化审计资源整合。针对预算执行审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特点,该局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上,打破专业科室界限,充分整合审计力量,切实构建起“多位一体、协同作战、发挥整体效能”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同时,实行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审计调查相结合,促进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强化审计重点审理。以全部财政资金为主线,重点关注非税收入征缴、预算资金分配与管理使用、专项资金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效果,抓住农业、扶贫、科技、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财政资金跟踪审计,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审计模式更新。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参与人大预算审议会议,使审计工作从事后走向事前;充分征求区委、区人大、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制定预算执行

审计项目计划; 开展审计调查,制订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四是强化审计纪律改进。将机关作风整顿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先后制定《审计工作纪律》和《审计回访制度》,不断强化廉政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大力提升审计机关的公信力。

篇2: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所谓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可见,预算执行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工作任务重。搞好这项工作需要审计机关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查深查透,务求实效。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每年必审项目,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和改进:

一、在审计目的和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宏观意识。

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涉及到本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本级地方税务部门及其直属分支机构、本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一级预算单位、本级金库及下一级财政等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在审计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责备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齐抓,而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进行审计,如重点加强对财政、地税、金库及拨款收费数额大、所属机构多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就事论事,要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注重抓具有普通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要紧紧围绕本级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切实保证财政预算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有效履行,为政府执行预算和人大监督预算执行提供情况和信息,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在审计范围和内容上应有所侧重

⒈加大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审计力度当前在地方财政预算中专项补助资金存在着金额较大、项目过多、管理失控、使用不当、效益不高等问题。上一级政府财政或主管部门拨付本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一般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通常是对资金的用途加以明确限定,或者要求本级财政为该资金的使用提供配套资金。专项拨款大多是由下级单位通过申报项目取得的,按规定应作到专款专用,但在对预算执行单位审计中发现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级财政财力有限,经常性拨款不能满足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方面的正常需求,致使大量专项资金未投入到规定的项目上去,而是补充了单位的自身经费。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也发现上级要求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因财力不足而迟迟不能到位,甚至出现为应付上级检查对项目资金先拨后抽空转圈的现象,这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后对专项资金补助要加以清理改进,根据需要和可能逐项核定,提高专项拨款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

⒉注重对侵占截留上级财政收入问题的查处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支的划分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目前各级政府之间财力分布纵向不均衡,从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收支状况看呈现出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尤其是县级财政支出负担多,财力来源少,收入缺口大,为防止赤字增大或达到收支平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占截留中央或省级财政收入问题,突出表现在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收和基金混级入库上,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重点关注本级财政、地税、金库等部门有无侵占截留属于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

⒊深入开展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随着部分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和税费改革,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数额大幅度下降,但在财政资金总额中仍占较大比重,因此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不容轻视。要认识到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按照国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监督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违反规定截留挪用,使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⒋加强对预算执行中收支真实性的审计监督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部门单位弄虚作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谎报成绩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历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财政部门将虚列支出的款项及上级补贴的款项通过“预算暂存”等往来户,隐瞒财政收入;地税部门将当年应征的税款漏征欠征延作下年收入;预算执行部门将应上缴的预算收入坐支截留或跨期入帐;一些单位为减少年终结余索取假发票突击列支;财务报告与帐面数字不符,这都直接引发了当年预算执行中收支不实问题的发生。监督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财经法纪,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已成为审计机关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在审计方法上要有所改进、将帐户审计作为切入点并贯穿于审计实施阶段全过程。

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应在当地指定的金融机构只开设一个基本帐户,但由于有的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加上主管部门监督不力,多头开户、公款私存、设置帐外帐等问题仍然存在。开户银行帐户记录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因此,审计机关应从银行帐户入手,通过对照检查银行帐户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资金流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而发现被审计单位有无帐外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线索,并跟踪检查,将其查深查透。实

践证明,实行全方位帐户入手审计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⒉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机构的配合和上下级关系的协调。

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牵涉点多、面宽、线广,因而要求审计机关全体动员、精心组织、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实施整体战略。一般审计机关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要根据具体情况分设财政审计组、地税审计组、金融审计组、农林水审计组、行政事业审计组和企业审计组等若干专业审计组;这些审计组成员都在不同的内设机构中从事审计工作,一方面他们可将日常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掌握的信息成果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进行提供和利用;另一方面各专业审计组之间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各自为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发挥联动效应。对有经济业务联系的被审计部门和单位,如财政部门与预算执行单位之间、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有关的资金往来和经济联系要互通情况、跟踪延查,形成合力,联手出击,这样才能把问题查清查透、不留疑点。同时,上下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强协调,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在“上审下”时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尽量避免重复审计,并对下一级审计机关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从而正确处理好“上审下”与“同级审”的关系。

⒊注重运用专题调研、重点查询和延伸审查的审计方法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应体现出审计机关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选择审计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工作方式。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应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选择一二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份量的专题材料,提交给上级部门,从而达到为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目的。在审计中要坚持检查帐面资料与走访查询相结合的方法,不光看到问题的表面,更要了解问题的实质,如对会计信息失真、报销虚假发票、资金和资产体外循环、谎报瞒报数字等方面产生的疑点,通过走访经办人和当事人进行重点查询,可以揭露问题的本质,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促使其及时纠正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大多是资金管理部门,其存在的一些违法违纪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延伸其下属单位才能核查落实,可见采用延伸审查的方法不容忽视,尤其对接受财政拨款数额大、所属二级机构多的一级预算单位审计时有必要对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从中发现问题线索,揭露深层次的问题。

⒋充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审计的工具来完成审计工作任务。预算执行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对象,如财政、地税、金库等部门大多使用计算机进行制证、记帐和编报,其大部分会计核算资料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出的,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就难以达到审计目的。

篇3: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关键词: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预算执行即经过法定程序审查并批准的预算具体实施情况,是将预算计划转化成实际的实施步骤,可以说是实现预算收支任务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开展,对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县级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效率,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选择最为合适的管理措施,不断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效果。

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背景分析

县级财政实际情况,代表了县域综合经济运行实力,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县域经济质量与效益状况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全面了解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确定财政管理重点,如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支出预算情况以及财政收支平衡等。通过分析财政收入结构中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比重,来确定县级财政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报表上支出数据的审查,以及确定是否存在年底支出挂账情况等,来确定县级财政收支是否平衡,以及财政水平真实情况,进而才能做好对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安排。随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将在2015年起施行新的预算法,规定应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预算制度,以求能够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对改善县级财政预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分析

就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来看,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县级政府可以确定自身财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进行分析,最终由审计机关向县委、县政府等提出加强财税管理的意见,例如加强采购管理,做好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通过合理化的建议,已经可以有效对县域财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完善,进一步推动了预算执行的合理化与有效化。另外,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县域财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积极组织收入,不断提高资金调度的合理性,经济预算以收入作为基准来确定支出,从科学的角度来控制好收入与支出的比例。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可以更明确的看到各财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果,应对其财政管理的成绩进行肯定。这样也可以更好的管理审计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促使财税管理人员更积极的配合审计工作,以提高县级财政发展效率为目标,更好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所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主要由本级政府领导与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功能发挥。因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本质上就是对政府管理工作进行审计,但是因为本级政府能够直接对财政预算的确定与调整进行操作,并且财政审计机关同样是政府组成部门,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会受到一定限制。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上下级利益关系,例如地方财税部门通过截留、隐瞒与挤占挪用等方式,对预算收支规模随意进行调节,而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时会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很难实事求是进行披露,执法的效果有待商榷。或者是受财政部门财权约束,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尤其是独立经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因为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难免会影响财政部门审计结果。另外,存在部分政府干部,为获取个人利益,滥用职权阻扰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审计思想意识落后

很多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还是应用时候监督的方式,对于编制、批复、调整、执行以及效益整个过程的审计监督并不能有效落实。就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受传统审计意识影响比较大,受到传统审计工作模式局限比较大,无论是预算执行审计的思想意识,还是目标定位、职能作用以及力度等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并没有起到核查收支、公开透明管理的作用。现在很多县级预算执行审计,没有确立运用审计监督、规范管理以及推动改革的体制,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财政风险不能确定并提出改进意见,整个审计工作缺乏前瞻性与宏观性。

(三)审计机关功能不完善

首先,县级财政审计机关资源整合不合理,对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能结合实际需求统筹管理,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审计部门单独完成,将整个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工作分块来进行,导致最终审计的内容只能相互配凑,但是各版块与审计主体联系都不密切。其次,审计深度不够,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存在人少事多的特点,尤其是一线审计人员数量明显不够,相应能够分配到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人数更少,在加上此板块内容多、时间少、任务重,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可想而知会影响到审计深度与质量。最后,审计特色不突出,现在大多数审计工作要求还停留在预算执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财政支出效益性审计不够,不能有效完成财政支出资金效益的跟踪问效,整个审计工作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另外,还存在明显的适应力不强问题,部分审计人员不能更新掌握国家相关法律、税务政策以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对于财政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不知所措,选择的审计方法、重点以及内容等存在偏差,影响审计的质量。

四、深入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实施措施

(一)明确审计要点

第一,在审计预算编制环节时,应重点审查财政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合理、公平,确定编制内容是否包含各项被审计内容。第二,在审计预算调整阶段,应重点审查各项财政收支是否具有审批手续,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向预算部门批复预算。第三,在审计预算执行环节,应重点审查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确定其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核查财政是否存在不实、应收不收以及超收乱收等情况。对于存在的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向费预算单位拨款等行为,应实事求是进行记录管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第四,在审计财政决算环节时,应重点确定是否将当年财政超支额挂入往来账,以及是否存在人为制造财政虚假平衡等问题。目前县级政府债务风险虽然在整体上可以进行控制,但是大多数债务并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中,脱离了中央以及同级人大监督,局部存在风险隐患。这样在改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对举债主体、规模、用途、方式、法律责任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着手,规范县级政府债务的借、管以及还等行为,将其归纳进预算管理中,提高县级政府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二)加强审计资源整合

第一,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即在政府内部涉及到上级返还补助等转移支付资金,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县级审计机关完成核查工作,并将审计结果上报。同时上级审计机关也可以将部分审计信息传递给下级审计机关,例如专项资金来源渠道以及资金额度等,便于下级审计机关能够更好的掌握财政资金的流动。第二,实现不同区域交叉审计,针对传统区域审计现状,取消人员界限实现跨区域组合审计工作模式,与传统的区域审计工作方式相比,此种方式审计结果更佳,可以避免因为上下级从属关系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第三,结合实际确定审计方式,即结合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政府结构情况,来确定预算执行审计方式,例如将单行的上级机关审计下级财政,转变为同级审计同级,或者上下联合审计等方式,不同的审计方式能够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并且在节省审计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审计人员以及时间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审计,在整体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选择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为目的,将政府间收支划分、资金往来、转移支付、预决算以及年终结算等工作环节中,省财政与市、县财务直接联系,展开相关业务工作。可以合理的确定县级财政支出范围,并且市、县双方不得要求对方但应属自身事权范围内的支出责任,严格按照规范合理划分各自的收入范围。对于财政预算工作的开展,应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与年终决算,其中年终各类结算事项由审计财政与各县财政直接办理,如果市、县之间存在结算事项,必须要通过省级财政办理。

(三)加强审计管理工作重视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以及“两个报告”质量的高与低,必将会影响审计机关在人大、党委和政府等主要领导及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直接关系到审计机关能否实现“有为、有威、有位”的社会地位。由于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一般需要各业务科室及全体业务人员的集体参与,再加上需要审计的预算执行部门比较多,并且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就需要加强领导并精心组织。第一,在预算执行审计开始前,应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县人大、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征询上述部门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要求,并获得他们的支持。第二,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个部门科(股)室领导任副组长,各个部门科(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工作的调度会,加强信息沟通和功效,在审计的过程中及时的处理各种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解决。第三,根据审计预算执行部门的规模,业务范围,明确各个部门科(股)室的审计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并且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是与其他审计项目以及审计调查项目结合起来,以提高审计效率。所有对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审计纪律与规章制度。

(四)加强所存问题的整改

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揭露和查处一些深层次的、性质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发现财政资金管理当中存在一些内部控制不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明确的一点是作为审计机关,要切实发挥其社会经济的“免疫系统”功能,对于在审计过程中查出的问题应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避免此类问题反复性出现。与此同时审计机关应该在审计结论下达后一定时间内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回访,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并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主管单位回报审计情况。

五、结束语

预算执行审计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现状来看,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存在的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审计管理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从新的角度着手,争取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县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超.进一步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10,20:12-13

[2]饶娟.如何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2,07:28-29

[3]戴红英,张程.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04:14-15

[4]袁崇浩.深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需做到五个“必须”[J].财经界(学术版),2011,01:21-22

篇4: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一、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必须明确两法提出的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四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对预算执行审计时限提出新要求。修订后的《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但没有明确何时提出报告。”在过去的实践中,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定提出报告的时间不一,有早有迟。早的在二、三月份,这样造成审计机关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时间很短,很多事项难以审深审透,审计工作报告质量受到影响。晚的安排在第四季度,从而使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达不到通过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搞好预算管理的目的。新颁布的《监督法》重视这一实际,在报告时间上作了科学安排。《监督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六月,将上一年度的中央决算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上一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第十九条规定:“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也就是说,国务院的审计工作报告必须在每年六月提出,地方人民政府的审计工作报告必须在每年六月至九月间提出。这种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时间的规定,实际上也是对预算执行审计时限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在报告提出之前必须完成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监督法》作出这条规定,既为预算执行审计实施留出了比较多的时间,有利于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必要的覆盖面和审计质量,又使预算执行审计能在人大审查批准决算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

二是对预算执行审计内容提出新要求。《监督法》除在第十七条对预算调整、重点支出调减的审查批准作出原则规定外,根据这些年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预算执行监督方面进行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要求,在同《预算法》、《审计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相衔接的基础上,明确“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1)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重点支出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3)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4)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5)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6)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执行情况。”同时,区别中央与地方的不同情况,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国债余额情况;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这里讲的是人大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规定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作出这样的规定,既有利于突出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又有利于做到预算执行审计更好地为人大加强对财政的监督服务。

三是对预算执行审计效率提出新要求。针对以往国家审计很少讲审计成本,审计实施时间过长的情况,《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这条规定不仅同样适用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而且是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是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提出新要求。两法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从三个层次上提出要求。首先是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提出新要求。《审计法》第四条规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这是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进行规范,要求我们必须围绕预算执行报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而不能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变成包罗万象的一般审计工作报告。其次是在落实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和决议的力度上提出新要求。《审计法》第四条明确:“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这一条还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监督法》第二十条规定: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人民政府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这体现了一旦启动监督程序就一抓到底的立法思想,也表明两法更加注重预算执行审计的效果。再者是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处理提出新要求。《监督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人大常委会听取的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有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这条规定是要求增强预算执行审计的透明度。

二、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形成乘势而上的新思路

在两法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使之既与之相适应,又能推进预算执行审计的不断深入开展。可以这样说,确立新思路,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必然选择。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看来主要应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确立预算执行审计目标。刚开始我们把预算执行审计目标确定为“摸清家底,揭露问题,促进管理”,后来又确定为“促进规范管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这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在看来这种目标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调整和充实。根据两法的规定,我们应当将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定格为“促进实现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改进财政管理”。确定这样的目标,一则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二则符合现实情况和长远要求,三则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

第二,关于构建预算执行审计体系。我们曾经提出预算执行审计要“以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为主线,以对财税等部门组织和参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为重点,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预算外资金审计为补充”,这一体系基本上是可行的,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引导作用。根据两法的规定,以及后来我们强调以支出为重点,现在可以提出构建“以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为主线,以对财税等部门组织和参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主导,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重大支出、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以及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审计为重点,以预算外资金审计为补充”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构建这样的体系,要求审计机关重点关注五个方面:一要关注预算安排的合理性。特别要重视对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情况的检查,了解在财政资金分配中财政权力行使的规范性,看其有无滥用权力的问题;二要关注预算内容的完整性。目前不少地方未将接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列入预算,财政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也不很规范,造成这部分资金失去人大监督。审计机关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既要加强对这部分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又要促进完整反映预算;三要关注预算收支的平衡性。《预算法》规定:“中央政府预算不列赤字;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推进城市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中的资金缺口,又不直接违反法律规定,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投融资公司进行举债。为此,审计机关要在关注预算内资金平衡的基础上,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审计,真正把政府性资金、政府性负债纳入审计视野,使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四要关注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力度,揭示资金闲置而没有发挥效益或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五要关注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一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就要得到严格执行。但目前未经法定程序,自行调整预算、各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相互调剂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怎么样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研究提出积极性的审计意见,以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关于突出预算执行审计重点。预算执行审计,顾名思义是指对预算安排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的审计。从两方面的审计内容看,支出是重点。这在前面已经提到。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去突出这个重点?笔者以为,以支出为重点,就必须沿着资金的流向去开展工作,按照“财政资金到哪里,就审计到哪里”的思路,坚持从财政部门分配和拨付预算资金情况的审计入手,延伸审计部门、单位和有关方面使用预算资金情况,突出对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及效果情况的审计,并加强分析研究,提出积极性的审计意见。这三方面的审计工作要形成一个链条,一环扣一环,力求把情况调查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审计结束后做到审计工作报告重点突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

第四,关于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率。这是一个新问题,过去我们很少研究,现在看来也非解决不可。怎么解决?笔者觉得首先应该分析一下提出审计效率问题的原因:从外部讲,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现场实施审计的时间太长;从内部讲,我们确实也需要加强审计效能建设。在明确这一点的前提下,我们要研究怎么去提高审计效率,缩短在现场实施审计的时间。现在看来,提高审计效率关键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审计人员的现代审计理念,帮助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具体地讲,一要加强审前分析,在进行多维分析、把握总体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主攻方向;二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切实体现突出重点的方针,做到始终围绕重点开展工作;三要切实推进包括审计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在内的审计技术进步,突出抓好计算机审计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应用。既要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发挥其辅助审计的作用;又要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实现必要的联网审计;还要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对象,开展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软件的审计。

第五,关于凸现预算执行审计效应。预算执行审计应当对规范财政资金的运行、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很好作用,但现在一些问题屡查屡犯确实对这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当然,现在人们所说的屡查屡犯与实际情况的屡查屡犯不完全相同。由于审计机关每年确定的审计对象不同,而每年查出的问题有些相同,这不能叫屡查屡犯,只能认为是查出同一类型问题。如果同一被审计对象,每年都查出同样的问题,才应该认定为屡查屡犯。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审计都应当起到威慑作用。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威慑作用还不够。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三方面的制度:一是督查制度,即对被审计单位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二是公告制度,即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布,同时向社会公告各项审计结果。这样可以促进搞好整改工作,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决议;三是问责制度,即实行对预算执行审计所查出问题的问责,并视情况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以起到惩戒威慑作用。如此从制度上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发挥作用,其效果才能凸现,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新举措

(一)加强统筹谋划,坚持逆向思维,从需要出发安排审计项目。现在有些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搞得不怎么好,责任不在审计人员,也不在审计机关的各个业务部门,主要是因为领导没有好好统筹谋划。统筹谋划是搞好预算执行审计的关键,也是先决条件,特别是在《审计法》明确提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的要求后更应当做到这一点。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计划或者说策划是很重要的。对预算执行审计我们要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来策划,也就是说要从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做好最后的审计工作报告来考虑和安排工作,研究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并抓好计划的执行。这样,才不至于在审计结束时总感到还有什么没有做好,或者差了什么,使报告的内容不丰富,不能满足政府和人大的要求。

(二)加强组织协调,坚持整合审计资源,实行一体化审计。《监督法》对审计工作报告时限的规定给预算执行审计留下较多的时间,这对我们组织好预算执行审计比较有利。我们在作好计划的基础上,应该围绕预算执行组织开展各方面的审计,在预算执行审计这个大框架下整合审计力量,做好各自的工作,做到一切着眼于突出预算执行审计这个主题,一切融入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一切充分考虑满足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实现各个方面、全部财政性资金一体化审计。这样,才能既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又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丰富、形成整体效应。

(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齐抓共管,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依托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由一把手挂帅、实行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体系,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才能搞好。在强化这个组织领导体系的同时,当前必须明确预算执行的跟踪督查部门,以加强跟踪督查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明确由相关部门负责进行预算执行审计问责,促进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制度,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篇5: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方向,在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功能也日益增多、审计方法要日益改进、审计角度应不断调整。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变化。主要表现在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时间和当审计计划不一致;预算监督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不再局限于预算单位;预算审计的内容要求不断深化;审计手段和方法创新力度不够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和变化,如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应作适当的完善。

一、审计时间安排上突出“早”字,努力使审计成果体现在“两个报告”上。上级审计部门年初应早下达审计计划,统一项目的审计时间应尽量要求在向本级人大提交报告前结束。本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整体性,根据年初拿出的总体方案,围绕当财政审计的重点和专题来确定审计对象,根据确定的审计对象来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计划,使整个项目计划整体划一,突出整体性。在财政审计这个综合平台上,审计组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使当年的审计成果尽可能的归入财政审计报告之中,以完整客观地反映出财政资金使用的全貌。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利用。

二、审计人员调配上力求“强”字,构建全新的审计组织体系。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组织方式,应在局长或业务副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金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科室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

三、审计对象选择上坚持“广”字,更好的拓展审计范围。预算管理改革后,按照改革后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和主要流向,财政支付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财政审计不仅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把预算支出作为审计的重点;也要把游离于预算管理体系外的政府资金全面纳入审计范围,实现对全部财政资金的全方位审计。审计中除了应继续加强对负责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财政部门的审计外,要根据财政资金的走向,强化对代理预算拨款和支付职能的专职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国库支付中心等)的审计,促进规范和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同时对面广量大的具体用款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审计,确保每年有一定的审计覆盖面,促进有关部门依法理财、遵纪守法。

四、审计方式上务求“新”字,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做到“三结合”即:一是将上级统一安排审计(调查)项目和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二是将以部门单位的审计为主线和以问题为主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将查找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三注重”即:一是注重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运用ao审计系统进行辅助审计,积极发挥运用ao审计系统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收集、筛选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二是注重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监督方式,促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三是注重绩效审计,由单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向全面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转变。预算执行审计既要关注财政资金收支“实不实”、“对不对”,更要关注用得“好不好”,将效益审计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统一起来。

五、审计成果(两个报告)上注重“深”字,多做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过去我们实施预算执行审计,一般都是以审计本级财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都是延伸审计,即使是一些专项审计调查,也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审计揭示的一些问题年年都是“老面孔”,所提建议也是微观的、一般性的,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篇6: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一、审计内容上应注重四个突出, 实现四个促进

(一) 突出民生审计, 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一是认真抓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工程、新农村五件实事等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的跟踪审计监督, 确保专款专用, 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和谐发展。二是认真开展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 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 突出效益审计, 促进资金效益发挥

一是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拓展审计内容, 力求在效益审计方面有更大突破。二是抓好财政有关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 如中央、省下达的拉动内需资金、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等资金的审计监督, 努力提高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着力推进财政绩效预算编制工作, 促进财政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 突出管理审计, 促进财政规范管理

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审计, 加大政府采购管理力度, 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坚持应采尽采、管采分离和预算约束, 进一步强化和实现依法采购、强化监管和运行机制, 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审计, 推进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 强化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主体的责任,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三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审计, 确保部门单位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 严格治理一切账外收支和“小金库”行为。四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审计, 增强财政对重大支出项目的监管, 充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审计, 推行建立预算与资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建立国有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模式, 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营性收入实行委托招租, 收入纳入单位预算, 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四) 突出风险审计, 促进财政良性运转

一是加强对县本级财政运行中收入风险、债务风险、担保风险、融资风险的审计监督, 进一步增强财政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县级部门预算单位财务运转状况的审计调查, 全面摸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其家底状况, 揭示部门财务管理漏洞, 剖析存在原因, 着力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

二、审计方式上应注重四个结合, 实现四个转变

(一) 坚持收支审计相结合, 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

针对县级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个体私营税收占有较高份额这一特点, 普遍开展税收审计难度较大, 加之当前县级审计机关人员少这一状况, 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坚持收支审计相结合的基础上, 除有重点地开展收入专项审计外, 审计的工作重心应向支出审计为主转变, 加大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及其效益审计的力度, 努力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 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向审计调查为主转变

从县级审计机关现状分析来看, 要在三四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广量大的同级审工作, 并能取得较好的审计工作成果, 就迫切需要在运用正常审计方法基础上, 尽可能多地运用审计调查这一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发现财政审计问题和相关的信息资料, 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因此, 在对财政预算执行主体的财政、税务部门以及重点事项审计时, 将采用审计方式进行。对其他专题将积极推行行业性、系统性的审计调查方式, 改变过去由单一项目审计转变为综合项目整体推进, 做到有重点地查问题与有针对性地提建议统一, 不断增强审计成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更好地提升审计质量, 促进各方重视财政审计工作。

(三) 坚持传统审计与计算机联网审计相结合, 向计算机联网审计为主转变

在传统审计技术基础上, 应根据财政审计数据量大、面广、且相对稳定的特点, 努力转换审计的思维方式, 充分运用审计数据的多维分析技术, 积极探索构建财政审计总体分析模型, 力求站在一定高度上把握总体, 从观察趋势、选择重点, 到运用钻取、掌握明细, 直至发现线索、引导延伸, 查出问题, 真正实现从“瞎子摸象”转变为把握总体, 从进点后摸索线索转变为带着线索进点这一崭新的审计方式转变。积极利用联网审计的功能, 详细分析联网单位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科学收集, 认真加工整理, 以充分发挥财政财务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作用, 着力实施联网审计和动态财政监督,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的效能, 大力促进部门单位加强财务核算,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不断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促进财政财务良性运转。

(四) 坚持财政总预算审计与部门单位预算审计结合, 向部门预算审计为主转变

在把握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审计的基础上, 应把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和精力放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上去, 进一步扩大财政预算资金审计的覆盖面, 充分发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

三、审计效果上应注重四个加强, 实现四个扩大

(一) 加强审前调查, 着力扩大审计质量成果

切实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放大审前调查的空间和时间, 认真选择确定好财政审计的重点专题和内容, 研究编制好财政审计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 大力促进财政审计质量的提高, 确保财政审计能做到常审常新。在重点专题选择上,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突出问题, 特别是要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 揭露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因此, 一方面要着眼全年布局, 在排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 就考虑围绕财政审计这一中心项目, 安排好配套项目, 以拓展审计范围, 扩大财政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财政审计实施前, 紧紧围绕财政“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确定每年财政审计工作新的侧重点, 注重把政府关心、人大关注的问题纳入到审计方案中去。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科研项目内审的现状, 针对内审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加强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 保证科研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等学校;科研

(二) 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扩大审计资源力量

财政审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如何组织实施, 做到有序运作至关重要。为此, 必须继续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任务、审计程序和审计要求, 使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一是成立“同级审”审计小组, 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分管领导各分工一块, 全局人员全部参加, 真正形成全局上下一起上的工作机制, 集中人员, 集中时间, 集中精力开展同级审。二是细化工作目标, 明确分工任务, 建立审计分组, 对各分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细化, 保证整体审计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三是严格审计要求。坚持“统一计划、划定范围、分工审计”的原则, 统一领导, 分块实施, 加强协调合作, 做到不重不漏。四是规范审计工作程序要求。坚持依法审计, 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和法定程序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三) 加强创新协调, 着力扩大审计效率效果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而且是年年审、年年要有新成果。因此, 加强与政府、人大、财政、税务及其部门预算单位的沟通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 服务

项目

一、前言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近年来, 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 使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出现了多元化的新趋势, 而这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开展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注重宏观效应, 突出审计重点, 着力发挥审计卫士和谋士的作用, 努力使审计结果取得政府最大的支持和肯定。二是要紧紧把握人大以及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开展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注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 突出民生审计, 着力提高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份量, 以取得人大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三是要紧紧跟住财税改革和管理动向开展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注重审计创新, 突出管理效益审计, 全面促进财税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 以赢得财税部门的欢迎和配合。

(四) 加强整改公示, 着力扩大审计效应

一是加大审计检查执法力度, 在对重点问题、重点部门、重点事项审计处理上, 做到该严肃处理的要严肃处理, 真正发挥审计的震撼力。二是加大审计决定和报告的执行力度, 对审计出具的报告和决定, 必须按时保质地执行到位, 保证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大审计公示力度, 扩大审计结果公告范围, 充分提高审计的影响力。

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如在立项阶段, 投标立项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往往不符。某省2006

高校科研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篇7:谈谈如何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一)预算执行审计要跟紧改革发展的形势,不断提高审计的开拓创新能力。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要围绕大局,紧跟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善于把握时代特点和形式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审计理论、制度、机制创新。预算执行审计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能够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其次是要能够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握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再次是要能够经常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并从与被审计单位交往的过程中吸取切实可行的审计方式和方法。

(二)预算执行审计要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依法审计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审计干部自身行为,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依法审计能力的具体体现:首先,要求我们具有较全面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熟悉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次,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现行的审计规章制度,用法律法规制度来推动和管理我们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解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广、内容多、提供大案要案线索难等难题。要细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与重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预算执行审计要起到“龙头”作用,必须提高协调配合的能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牵涉的部门较多,点多面广。需要预算执行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协调配合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善于处理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审计组内部的关系,做到各小组审计人员合理分工,齐心协力,平衡发展。

(四)预算执行审计要克服审计力量不足,必须提高用业务骨干带全员的能力。首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抓好业务骨干、主审和审计小组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要带好队伍,善于凝聚人心,善于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组的整体作用,充分调动每位预算执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和谐社会”气氛。

(五)预算执行审计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预算执行审计应当设置和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收集各职能部门、各级审计机关反映的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有关的信息,并把防范审计风险的内容,落实到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实施方案中;其次预算执行审计也要打破职能机构、项目地域的界限,实现审计工作的统筹安排和“一体化审计”的工作格局,达到审计资源和审计信息共享。

(六)预算执行审计要丰富不断变化的审计内容,提高改进审计方式与方法的能力。要按照审计署、省厅五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丰富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积极推行财政效益审计。对政府所组织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防止损失浪费。要找出影响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益。要从财政资金安排的走向、使用的效果方面重点查处严重损失浪费的问题,加大预算执行审计的力度。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运用好审计机关内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充分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不断改进预算执行审计的

方式与方法的目的。

二、深化预算执行审计要重点把握的五个方面

(一)把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严格依法审计、严肃查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损失浪费问题和屡查屡犯问题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近几年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维护国家利益,严肃预算管理,加强对部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部门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因此,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和屡查屡犯问题的查处力度,重点关注预算管理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着力反映预算编报、预算分配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审计重点内容包括,编报虚假预算、虚报冒领预算资金问题;利用职权,隐瞒转移、挤占挪用财政资金,为本部门或单位谋取利益问题;私存私放资金,滥支滥用问题;违反政策和规定建设楼堂馆所,违规发放工资外津贴补贴;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违规收费及截留、坐支非税收入问题;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大量滞留、闲置财政资金,影响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审查部门预算是否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单位和资金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是否存在结余资金未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部门预算的编报是否存在项目安排缺乏科学论证规划,项目支出预算脱离实际,项目支出脱离项目支出预期目标。进一步深化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加强对重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审计,促进部门加强和改进管理,使一级预算单位管理基本达到规范,二、三级预算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

(二)把促进部门自查自纠、整改提高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履行审计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揭露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利益。但揭露问题,不是审计监督的唯一目的,揭露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揭露问题,促进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整改提高才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转轨期,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还存在,各种违法乱纪的问题还大量存在。而现阶段的审计力量还有限,解决财经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包括发挥被审计单位的作用。而对被审计单位来讲,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知道有问题,要采取正确的积极的态度,不护短,不袒护,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地去查找、主动去进行纠正、主动进行整改,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达到提高管理水平,杜绝违法违纪问题发生的目的,这才是治本的办法。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提高,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时候,转变观念,把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审计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审计,调动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促进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把促进部门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促进部门依法理财和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本的审计内容。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尤其是内部财务管理,对于提高机关管理水平,推动机关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各种违纪问题,维护财经纪律,促进机关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部门内部管理松懈、财务管理薄弱,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核算不规范,不依法办事,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部门预算执行中,要把管理问题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推进管理审计。要注意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政策法规和财经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会计核算是否按制度和规范要求执行,是否存在有制度不执行、执行制度不严格的问题。通过审计,促进部门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制度,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要重点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是否健全,会计记录和财务核算、往来账款和关联交易是否真实合法的问题;检查部门是否根据年度工作计划,预计年度资金需要量,科学编报预算;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加强项目规划和管理,避免预算资金闲置,努力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是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行政成本控制,提高行政效能;是否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实行财务公开;重大开支项目,是否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基建工程规定实行招标的,是否实行招标:物资设备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的,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等等。

(四)把监督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效益审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没有成型的方法。尤其是在部门预算管理中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社会对审计机关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仍抱有很高期望值的情况下,开展效益审计要注意与真实合法审计相结合,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要在开展以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目标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管理和效益方面的分析成分,评价公共支出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的建议,稳步推进部门公共支出的效益审计。当前开展效益审计,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示部门决策失误、损失浪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促进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同时,要关注部门行政效能问题,结合建立问责制度,选择特定项目,探索开展好部门行政绩效的评估,从而促进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社会行政效果的最大化。

篇8:XX审计局“四强”并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近年来, 我国各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党组的领导下, 坚决贯彻审计工作“二十字”和派出审计局“十六字”工作原则。在审计工作中, 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 注重查处重大违规违法问题,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审计的成效和影响不断扩大。但从近些年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看,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部门在预算管理和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2004—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数据研究, 总结出我国面临的问题, 并进行成因分析和提出策略建议。

1 预算执行审计历史回顾

我国1982年的《宪法》第91条规定“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 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这是我国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渊源。

198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第13条规定: “对财政计划、信贷计划的执行及结果, 进行审计监督”并列为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通过行政立法, 把预算执行审计规范为对财政计划执行及结果的审计。

1994年8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总则第4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工作报告”。这是第一次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 确立了预算执行审计独立的法律概念。在该法中, 预算执行审计被规定为每年必须进行的法定审计。

2 2004—2012年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自2004—2013年公布的全部关于中央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即2004年第5、第6和第7号, 2005年第3号, 2006年第5号, 2007年第6号, 2008年第7号, 2009年第12号, 2010年第19号, 2011年第31号, 2012年第32号, 2013年第27号公告。本文统计的有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所涉及的财政资金的范围仅指这12份公告中所涉及的资金。由于发改委和财政部在预算执行过程以及职能的特殊性, 本文的数据统计中剔除了这两个部门的相关数据。

2. 1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公告总体分析

部门预算审计公告披露的内容中,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其揭示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涉及的财政资金规模。

( 单位: 万元)

注: 数据来源于国家审计署 2004—2012 年 9 年间 “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中所披露内容的整理和统计。

从“各年度违规金额总计”一栏可以看出, 2004—2006年呈现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 主要是被审计部门数有大幅提高。2006—2008年, 违规总金额有较明显的下降, 但2009年的违规金额总数达到了近些年的最大值, 可能与披露部门数较多和审计力度较大有关。相较而言,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这三年数据较稳定。

2. 2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这12份审计公告中所披露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在分类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分类的主要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实施条例》, 把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违规违纪资金根据重要性水平 ( 违规金额的大小、违规事项涉及的部门个数) 和经济实质原则, 将2004—2012年9年间审计公告揭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归类。具体内容, 如表2所示:

本文对12份审计结果公告中涉及的问题财政资金的金额进行了统计、计算以及分析, 具体的结果见表3。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某年度的某违规事项违规金额比例 = 该年违规事项的违规金额÷该年度的违规资金总额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违规资金比例最高的都在“年初预算未细化”这一项, 比例分别为55. 28%、51. 18%、38. 11%、32. 65%、32. 17%、52. 83%、35. 88% 和53. 02% , 说明部门预算在资金分配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需引起相关部门注意。相比较而言, 在11个项目中, “支出未纳入预算管理”和“未经批准改变资金用途”通常为本年份中比例最小的两个项目。

表3的数据还表明, 随着审计力度和披露力度的增强, 部门预算执行涉及的违规事项有些得到了改善, 如“扩大预算支出主体”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有些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如“年初预算未细化”, 比例涉及金额仍然居高不下, 因此, 在进行财政资金预算执行审计时, 应当首先将有资金再分配权的单位或部门的预算管理纳入监督范围。顺着资金走向, 具体审核财政在拨款时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项目预算作为基础, 监督在资金运行中缩短再分配环节, 减少中间滞留时间, 保证及时到位, 并且对项目进行跟踪问效, 查找问题, 最终促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 单位: % )

注: 根据国家审计署 2004—2012 年 9 年间 “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中所披露内容的整理和统计。

3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目前面临的问题

3. 1 审计监督机制落后

预算资金滞留、超预算列支及虚列支出等问题都是由于缺失审计监督而造成的, 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现行审计工作主要还是以事后审计为主, 事前控制很少, 手工查账运用较多, 而借助信息系统审查的方法运用不普遍, 导致效率不高, 结果精度不高, 效果不佳。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审计并不重视对预算编制的审计, 审计的着重点还是在每年的执行情况上, 但实际情况是, 部门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3. 2 审计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审计环境也随之变化, 审计对象作假手段和工具也更加先进, 这无疑增加了审计风险。从当前审计情况看, 审计人员对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相应的措施不到位。受到审计时间、权限等问题的制约, 当前的审计往往只重视财政资金的静态审计, 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动态审计, 审计的深度、广度不够, 无法把财政资金的运用与相关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3. 3 审计成果分析深度不够

审计机关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时, 对普遍性、趋势性问题缺乏敏感性, 仅仅停留在账项违法违规问题上, 没有对审计结果进行深入思考, 着眼于微观层面而忽视了宏观问题, 提出的建议不具有宏观性与长远性, 所以很难被政府采纳, 对于推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效果不明显。

3. 4 审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 并且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缺乏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知识与技能, 严重影响审计业务的开展。甚至极少数审计人员贪图个人利益, 以国家利益做交换, 其在履行审计职责时, 抛弃客观公正的立场, 有意偏袒违法违规的被审计单位。

3. 5 对审计部门报送审计结论的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

审计结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准确性通常会受到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影响, 但目前我国对此的约束机制并不健全, 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3. 6 审计查处问题整改落实不力

审计整改工作一直是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虽然近些年得到了部分重视, 但“屡审屡犯”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审计机关每年都要求被审计单位汇报上年审计决定的整改情况, 但被审计单位对此并不重视, 敷衍了事的情况普遍存在。

4 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 1 中央部门数量众多且管理混乱

由于历史因素, 中央部门所属单位数量众多, 机构结构复杂, 虽然中央在不断地采取改进措施, 例如精简机构及人员, 实行编制管理等, 但效果缓慢并且片面, 整体效果有限, 很多机构管理不到位, 精简部门之后又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增加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难度。

4. 2 审计独立性不强

我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由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的体制, 审计机关的人、财、物都掌握在政府手中。虽然编制和实施财政预算的任务是由财政部门负责, 但最终的决定权却在政府手中, 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际上是在审政府, 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4. 3 审计法律法规滞后

预算执行审计立法滞后: 现行的《预算法》还是1995年1月颁布实施的, 距今已有将近二十年时间, 很多内容已经过时, 不能适应我国现行经济的发展要求, 亟须修改。预算执行审计处罚规定滞后: 虽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已经颁布很多年, 但是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 所以该条例形同虚设。预算执行审计规范化建设滞后: 目前与预算执行审计有关的审计准则、工作规章制度、评价标准等还未建立健全。

4. 4 项目资金分配制度存在弊端

很多部门申报项目预算并不是根据部门工作需要, 而是想方设法多报预算, 常用的方法是多设项目, 通过大量的项目扩大预算基数, 预算编制工作已不是纯粹的资金需求预估, 演变为部门间的政治博弈, 还依赖于部门间讨价还价的能力。项目目标设置不合理, 申报过程不科学, 项目评审走过场等问题普遍存在, 虽然一直在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但中央各部门尚未建立规范的预算内部控制制度, 项目预算混乱, 财政资金被挤占和挪用的情况严重。

4. 5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缺乏科学的标准和定额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决策时缺乏科学公正的评判程序, “跑部钱进”、“钓鱼工程”等现象频现, 从而滋生了腐败现象。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比较粗放,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中央部门很难把所有资金的运用情况搞清楚, 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人要钱用钱, 无人问绩问责”,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跟踪监督不到位。目前,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没有编入地方预算, 地方财政部门也以“上级拨款”为借口, 来规避人大、审计部门的监督审查, 这部分资金已然是监督的盲区。

4. 6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制约预算执行审计的成效

不少审计人员在做预算执行审计时, 仍偏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对于效益性审计, 仅仅只有一个初步想法, 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同时, 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不足, 难以胜任预算执行审计需要。此外, 审计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 行政人员偏多, 专业人员欠缺, 人员业务能力单一, 复合型人才较少, 又由于编制等因素, 高素质人才进不来, 不适合干审计的又出不去。

5 改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5. 1 审时度势, 确定科学的预算执行审计目标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的财政支出方向发生大转变, 加大民生工程投入, 将改革成果惠及民生。虽然现行体制下财政支出改革的成果逐步显现, 但是与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相距甚远。因此, 这就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做出相应调整, 改变过去的“跟进式”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要树立公众受托人意识, 从受政府委派审计转到受公众委托开展审计, 要对人民负责。预算执行审计还要树立政府监督人意识, 通过审计促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促使财政体制走向“公共财政”和“阳光财政”。

5. 2 对各预算部门的全部财政财务收支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按照政府审计部门制定的审计目标, 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应放在签审部门决算、规范财政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 所以, 审计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预算执行审计, 应当扩展到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全部经济活动。与之相对应的, 部门决算审计也不能只限于反映当年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 应当扩展到完整、系统、真实地反映政府部门全部财务活动和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等情况。要实现相应的审计目标, 只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是远远不够的, 要扩展当前审计范围, 督促各政府部门遵循《预算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制度上明确对全部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查, 真实、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以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5. 3 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 积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公共设施项目、经济建设项目、国债项目逐年增加, 此外, 财政预算收支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政府和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上升, 审计的难度不断加大。并且,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承担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各派出局, 如果不能分清审计的主次, 只是一味地扩大审计面, 这就很难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难以发挥审计作用。因此, 各派出机构要摸清被审计部门情况, 统筹规划, 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 抓大放小, 把握主要问题与宏观问题。

5. 4 加快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要以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方式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技能, 熟练掌握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机关应重视人才的引进, 在公平公正原则上, 严格按照聘用程序, 真正引进一批高素质、宽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充实审计队伍。

摘要:国家审计公告披露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审计结果的整改情况。这些信息表明, 虽然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力度逐年加大, 审计结果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 但实际纠正效果与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偏差, 问题屡审屡犯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也折射出我国部门预算存在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比较2004—2012年审计公告数据, 探讨了我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等建议。

关键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审计结果公告,现存问题,成因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实.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大有必要[J].中国审计, 2002 (12) :29-30.

[2]李顺明, 杨清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55-58.

[3]夏素梅, 王璐, 王耀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2 (4) :6-8.

[4]陈澎.强化部门预算审计监督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4) :71-72.

[5]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 (第2版)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217-241.

[6]赵玉荣, 董雪艳, 崔红.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 2008 (10) :181-183.

[7]许贺文.企业效益审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财会研究, 2007 (10) :69-70.

[8]谢加涛.我国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有效性实现的对策研究——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视角[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 2012.

上一篇: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下一篇:南溪未来五年规划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