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模式研究

2022-09-12

1 引言

大数据拥有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价值密度低、产生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难以运用常规手段进行处理。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处理难度催生了目前成熟有效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审计机关针对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开展的审计业务, 在大数据时代的预算执行审计中, 审计单位往往会同时面对数十个部门和单位, 比如重庆市审计局行政事业处在进行2016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时的审计对象是包括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在内的55家市级部门和单位。考虑到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同时, 为了有效地增强审计效率, 新的审计模式也应运而生, 能够很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模式经历了手工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审计的发展历程。王素梅[1]认为非现场审计是现场审计在风险导向审计和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的必然。魏祥健[2]研究了云审计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 并分析了协同审计模式的实现方式。郑伟[3]等通过分析审计模式发生的变化, 审计能力提升的方向来研究大数据给数据式审计模式带来的影响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应用效果并设计了效果评价指标。

综观上述文献, 大多数研究没有涉及具体的审计业务和审计对象, 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有鉴于此, 本文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 剖析新的审计模式, 并对新模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2 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模式

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模式应当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非现场审计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被审计部门和单位的数据采集起来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 并利用数据审计手段进行审计。现场审计则是按照非现场审计的结果到被审计部门和单位进行实地验证与审计, 为审计结果提供最直接的审计证据。

非现场审计的作用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加高效的实施审计疑点发现, 使得现场审计的目的性更强, 能够极大地减少审计工作量,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并使得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实施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现场审计和传统审计模式类似, 但由于可以获取非现场审计的数据支持, 使得审计目的性更强。传统审计模式是对被审计部门和单位进行抽样审计, 而现场审计是根据非现场审计中得到的审计疑点进行审计疑点的取证。

大数据技术主要运用在非现场审计阶段, 主要目的是更加高效的寻找审计疑点并为后续的现场审计提供指引与数据支撑, 最后由现场审计结果为最终的审计报告提供审计证据。

3 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模式带来的影响

3.1 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模式为审计工作带来的裨益

(1) 提高了审计效率,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家乃至数十家被审计部门和单位的数据进行同时处理, 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 非现场审计的结果能够为现场审计提供指导, 使得现场审计的针对性更强, 只需要按照审计疑点进行取证, 能够极大地减少审计工作量。

(2) 提高了审计准确度, 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以往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工作量大等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进而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在新的审计模式下, 审计人员可以对被审计部门和单位的所有数据进行审计, 较传统的抽样审计而言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度, 减少了漏网之鱼存在的可能性。

(3) 降低了审计成本, 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 由于被审计部门和单位数量多, 且地理位置较为分散, 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出差, 进而产生了出差补贴、差旅费等费用提高了审计成本。在新的审计模式下, 审计人员在进行现场审计时按照审计疑点进行按图索骥, 相较于传统审计模式下每个部门和单位都必须进行实地审计的情况, 能够极大地减少差旅费用, 进而降低审计成本。

3.2 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模式为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1) 对审计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的同时,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IT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往往会有IT技术人员辅助审计人员展开审计工作, 但由于IT技术人员往往对审计工作业务缺乏了解, 在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自己动手, 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对数据规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独特的业务特点, 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面对数家乃至数十家被审计部门和单位, 由于被审计部门和单位财务软件不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凭证摘要格式不统一等问题, 都会使得审计人员得到的数据格式存在差异, 无法直接进行审计。在新的审计模式下对数据规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清洗工作。

3.3 为数据审计规范性提出了挑战

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数据审计需要设置审计指标, 但目前缺少数据审计以及预算执行审计指标等的相关规定, 使得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运用大数据手段缺少可参照的依据, 不利于大数据技术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预算执行审计提供技术支撑, 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预算执行审计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该审计模式为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并对预算执行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预算执行审计,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非现场审计的理论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5 (12) .

[2] 魏祥健.云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 2014 (06) .

[3] 郑伟, 张立民, 杨莉.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 2016 (04) .

上一篇:基于陶瓷设计中对时尚元素的运用研究下一篇:连续性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