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为了公众的安全

2024-06-27

思品教案-为了公众的安全(共4篇)

篇1:思品教案-为了公众的安全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的表现,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2.以正反事例说明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情感:

1.深感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对不注意公共安全的行为表示反感。

行为:

1.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

2.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有关“注意公共安全”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一、二年级已初步进行过安全方面的教育,如不玩火,防触电;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提防坏人,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内容。三至五年级,结合在活动中造成伤害的事例,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说明注意安全的重要,不仅要注意个人的安全,而且也要注意他人的安全。六年级更进一步把注意公共安全上升到社会公德,注意公共安全不仅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而且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本课开头安排一个“述说”,从学生最熟悉的“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问题说起,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要注意公共安全。

教法建议

为了保证公共安全,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防发生事故。这些措施包括规定禁止在一些地方燃放烟花鞭炮,在有些场所设置公共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安全。教材强调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公共安全标志,保护这些标志,并按有关要求去做。在课文中,画了一组安全标志图,有施工地点的夜间警示红灯,变压器旁放置的“危险,请勿靠近”的安全标志,汽车加油站的“严禁烟火”的安全标志,山道拐弯处的汽车减速标志等。教学时,教师还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补充一些。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这些标志,注意和保护这些安全标志,并按有关要求去做,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全,而且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这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都懂得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弄懂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学生才可能自觉地注意公共安全。

教学设计示例

篇2:思品教案-为了公众的安全

认知:

1.知道热爱祖国就要维护祖国尊严。

2.知道维护祖国尊严应该尊敬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

情感:

1.对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人表示敬佩。

2.感受祖国的尊严,并且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愿望。

行为:

1.尊敬国旗、国徽、国歌。

2.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对外交往中要时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尽力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 “祖国尊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感受才能认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提问:国旗、国歌代表什么?每当升国旗、奏国歌时,你是怎么做的?心里会想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幻灯片,师简介: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欢迎外国元首的迎宾仪式,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三军仪仗队威武雄壮。

(3)7月1日香港主权交接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3.提问: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结: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从此,我们的祖国将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为了祖国的尊严。

板书课题:十一 为了祖国的尊严

二、学习榜样,明白道理。

1.承接。其实维护祖国尊严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

2.教师讲故事《我是中国人》

3.提问:

(1)在美国,吉鸿昌准备往国内寄包裹,美国邮局职员竟然阴阳怪气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无法投寄。”当时,吉鸿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他每逢参加宴会或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什么都要在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

小结:当祖国的尊严受到威胁时,吉鸿昌极为愤慨,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一言一行都显示了中国人的骨气,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4.承接。随着我们祖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或经商,或进行访问,或参加学术交流。那么我们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要注意什么?我们应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梁帆的事迹,了解她是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的。

5.播放课文录音(3-6自然段),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内容及插图,并思考:

(1)梁帆为什么要仔细寻找中国国旗?

(2)梁帆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升挂中国国旗?

(3)活动中围绕升挂中国国旗,梁帆的情感变化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4)人们为什么称赞梁帆是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过渡:梁帆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虽然身在异国,却心系祖国。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时时刻刻想到祖国的尊严,千方百计地维护祖国的尊严,赢得了赞誉。我们应如何做到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6.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归纳。

板书:无论何时何地,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小结:通过学习吉鸿昌和梁帆的事迹,我们懂得了: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尊严,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

2.学生发言,启发学生列举自己从电视、电影、广播中了解的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事例。

四、分辨讨论,指导行为。

借助“议一议”、“读一读”,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去做。

1.议一议(文字投影片)。

对下面四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1)在公园里,小兰和小花看见外国人用一次成像的照相机拍照,就缠着外国人,要求给他俩照一张。

(2)小刚和小强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一位过路的外国人看到后,主动提出给他俩照一张照片,他俩大方地同意了。

(3)少年宫演出结束后,外宾赠送给每个小演员一件小礼物,由于小丽有事出去了一下,没有拿到小礼物。回来后就哭着向外宾要礼物。

(4)一个外国人看见小伟走过,故意把钱包掉在地上。小伟把钱包捡起来,双手递给他说:“先生,你的钱包掉了。”

(组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言时,教师根据发言,进行小结。)

小刚、小强和小伟是对的,他们与外国友人交往,有理有节,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文明有礼的风范,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小兰、小花、小丽的做法是不对的。

2.读一读。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明确国旗、国歌是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尊敬国旗、认真唱国歌,是对祖国尊严的维护,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五、对照板书,总结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热爱祖国就要维护祖国尊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尊敬国旗、国徽、国歌,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希望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刻想着祖国尊严,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板书设

篇3:为了保障明天的能源安全

1 重视储能系统的构筑

此次大会非常重视储能系统的构筑。会议认为:“为保障能源安全, 各国应加强智能电网和能源储存系统的构筑, 同时实施可信赖的能源政策。”会议把储能和智能电网、能源政策并列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三大工作之一。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具有间隙性和随机性, 很难做到安全供应。目前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中, 大都采取电网延伸消纳。其实电网并不具备间歇性电源的消纳能力, 能够消纳间歇性电力的是具备调节能力的常规发电站和间歇性电力用户。靠电网延伸消纳的代价太高, 相比之下, 储能系统更加经济合理。

2 解决能源难题方案应从供应侧转向需求管理

大会认为:“鉴于世界能源重心已经转向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 解决能源难题方案应从供应侧转向需求管理, 通过发展技术和补贴政策等支持能源平衡供应。”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能源和电力需求旺盛, 新增能源和电力的成本和价格高, 增加供应和压缩需求相比, 进行需求管理压缩需求更经济合理, 而压缩需求就要提高需求侧的技术水平并对需求侧给予必要的补贴。

在需求侧管理工作方面, 我国在近20多年来做了不少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能源价格、电价偏低, 各种能源之间的比价不合理, 例如油、气价格高, 电价低, 用能向电力倾斜, 需求侧管理受到极大影响。要开展好能源、电力需求侧管理, 必须使能源、电力价格合理化。

3 重视能源公平

大会通过的《大邱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 强调当今世界为应对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能源可持续增长三大难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重视能源安全, 重视能源可持续发展, 但往往容易忽视能源公平。

美国、加拿大两国的人均能源消费为10吨标准煤, 欧洲和日本约为5吨标准煤, 我国还不到3吨标准煤, 许多发展中国家更低;美加两国人均消费电量1.4万千瓦时, 欧洲和日本为7000千瓦时, 我国2012年只有3600千瓦时。现在世界上还有几十亿人口靠原始的薪柴传统做饭和取暖, 几十亿人口没有用上电。

我国是世界上用薪柴做饭、取暖的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我国对农村电气化非常重视, 目前99%的农村用户已经用上电, 今年预计可以消灭无电户。我国为解决用电公平, 已经实行阶梯电价。所以从全球来看, 能源公平比能源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能源公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 要处理好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宣言》指出:“寻找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点是当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如果操之过急会影响经济增长, 反之, 则会使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止步不前, 怎么实现两者间的平衡是当前的一个难题。

欧盟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很高, 实行补贴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但欧盟国家这几年出现经济危机, 补贴逐步减少使新能源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由于目前对第三次能源大转换尚不明朗, 在这种情况下, 要处理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属不易。

5 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任务不同

《宣言》指出:“各国都应该改善本国的能源结构, 以满足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 同时要通过发展碳捕捉及排放技术来完成全球温室气候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应扩大绿色能源生产和使用, 发展中国家则应加强本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能源平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能源合作, 促进能源平衡, 这是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宣言》中的这些表述与气候变化公约中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一致。这个原则在气候变化的历次会议上颇有争议, 在此次大会上取得了共识。首先改善本国能源结构, 应当满足未来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要, 在能源结构改善中, 既要发展绿色能源, 也要发展化石能源的碳捕捉技术, 化石能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在配备了除污、除碳设备后可以做到与新能源一样清洁、低碳, 只要它们的成本低于新能源, 应当作为第三次能源大转换的内容之一。

在第三次能源大转换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确实应当不同。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两次能源大转换, 在能源使用上已经没有薪柴的原始利用;煤炭消费比重不高, 且主要用于燃煤发电, 一部分作为工业原料;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的比重很高;水电资源已开发完成。它们可以全力以赴发展绿色能源, 应该承担起减排温室气体的任务。

发展中国家使用薪柴的数量较多, 煤炭消费比重很高, 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低, 水电资源开发水平还比较低, 用能用电水平还很低。应当加强本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加快天然气、水电资源的开发, 用低碳、无碳能源替代煤炭, 这样可以改善本国能源结构,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6 重视能源多样化

此次能源大会并没有盲目追捧可再生能源, 而是重视能源多样化, 并表示化石能源在未来仍占主导地位。近年来把能源大转换提上议事日程, 并不是因为石油、天然气的枯竭, 而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为了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为了控制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

实际上能源大转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大转换不等于只用新的替代能源, 完全不使用旧能源。例如第二次能源大转换是用油气替代煤炭, 可是直到今天煤炭还在使用。

石油、天然气除了常规天然气外, 还有非常规天然气, 据保守估计, 石油、天然气至少还可以供应200年, 此外还有可燃冰, 数量大大超过常规和非常规气资源。所以在第三次能源大转换过程中, 不仅要利用可再生能源, 也应当利用煤炭和气体能源, 煤炭和气体能源加上碳捕捉技术, 可以做到和可再生能源一样“绿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执行秘书伊沃·德波尔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这一问题的总结:“目前的现实是, 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我们依然要依靠其他技术, 甚至包括碳捕捉技术, 在这个复杂的解决方式路线中, 天然气是能源转型的一个过渡形式。重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引发这种能源转型。”

7 引导用户参与并优化用电行为

大会在谈到智能电网时说:“各大能源巨头在重视能源开发的同时, 纷纷展示智能电网的构想, 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从发电站到家庭的全程参与, 以便灵活地分配电能、节能资源。”

智能电网是什么?智能电网的目的是什么?22届世界能源大会抓住了要害, 智能电网区别于传统电网的地方在于节约资源。全球公认为智能电网7个主要特征中, 最主要的特征是:与电力用户互动;其余6个是:多种电源送电需求;支持新型电力市场;满足高质量的电能需求;优化资产利用, 提高运行效率;自愈;反外力破坏和攻击。

传统电网最大的问题是:电力工业是为用户服务的, 但是电力用户未能参与运行;智能电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电力用户互动, 节约资源。所以智能电网可以说是智能输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用户。

如果智能输电、智能配电已经很完善, 但没有实现智能用户, 还不能称为智能电网。智能用户, 是要把有关用户的信息传输给用户,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用电时间和用电电价, 使电力使用能节约资源, 有利于环境保护, 而且允许自主发电。只有做到了智能用户, 智能电网的投资才能发挥效益。

8 传统发电领域要更新升级

大会认为:“传统发电领域, 各项火力和核电项目也在不断更新升级, 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少碳排放与污染。此外, 各种能源储存系统的升级换代, 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存储提供了可能。”核能技术的研究和储存系统的研究属于非传统能源发展需求研究的, 各国都会尽力而为, 但传统发电领域的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的升级换代研究以及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往往不受重视。

实际上,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如此高的煤炭消费量非短期内所能替代, 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正在快速上升, 煤炭和天然气在第三次能源大转换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扮演重要角色, 燃煤电厂还要发挥重大作用。德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之后发现仍然需求传统的火电厂。

篇4:公众的安全……

市场经济本来就具有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有时需要政府和社会去调节贫富失衡。问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权力和资本的结合让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再加上中国法制建设的薄弱、权力缺乏监督和制衡、特有的圈子文化,渐渐的形成了牢固的特殊利益阶层。更可怕的是,下层向上跃升的通道也被堵塞。本来教育是自古以来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而如今大学毕业生沦为蚁族。因教致贫的案例也不鲜见。在一个撕裂的公共空间里,穷人和富人都感受不到安全。穷人担心未来的经济保障,甚至进行一些极端的抗争。富人害怕财产被剥夺。越来越多的入选择移民。

蒙蔽——

不安全感源于未知和不确定性,当公共空间里的信息不透明。真相总是在蒙蔽中,人们就常会感到不安。同样,当市场规律常被扰乱,人们无所适从,也难以有稳定的感觉。

毒奶粉、矿难、包括非典刚爆发时的瞒报。都曾在公众中引发恐慌。由于官本位思想依然在中国根深蒂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念导致对于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习惯于遮遮掩掩,认为控制了舆论就能避免事态的扩大。但在目前的信息社会这是不可能的,反倒会引起更大的恐慌。

挤压——

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被我们压缩在三十年内完成,必然造成急功近利思潮的泛滥。无度的攫取资源、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政府大搞GDP崇拜,一切为经济增长数字让路,民主法制和道德文明建设严重滞后。折射到个人身上就是拜金主义盛行、信仰缺失、寡廉鲜耻。

三氯氰胺、地淘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能体现社会上普通存在的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心态。为了钱。其他人的性命都可以牺牲,这完全遵从霍布斯的丛林法则。在极度压缩的空间里,人类的动物本能充分暴露。

上一篇:廉政警句与领导格言下一篇:2017年电石事业部机修车间主任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