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实录

2024-06-30

白鹭教学实录(精选7篇)

篇1:白鹭教学实录

1 白 鹭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读中想象,感受诗意(教学重点)

师: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6~8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几幅画来?给它们分别取个名字吧。

生:共有三幅画,我给它们取的名字分别是:钓鱼图、望哨图、低飞图。

师:这三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同学们选择这幅图画去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在你觉得值得回味的词句上作标记或批注。

(生各自认真读文,并圈画、批注)

师: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什么地方令你回味。

生:我喜欢钓鱼图,作者说白鹭在“钓”鱼,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师: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的不是白鹭,而是一个悠闲的渔翁,静静地站在清水田边,垂着钓竿,悠然地等着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生2:我喜欢望哨图。此时的白鹭就像一个哨兵在放哨呢!

师:那白鹭在看什么?它看到了什么?

生1:它在看远处的风景呢。它被夕阳西下的美景吸引住了。

生2:它在放哨呢。它警惕地看着有没有天敌飞过来。

生3: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它在心里呼唤:亲爱的朋友,快回来吧!

师:你们说得真好!所以作者说——(引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生:我喜欢低飞图。它在黄昏的空中低飞,就像一个翩翩的舞者。舞姿优美,人们被深深吸引。

……

师:同学们的想象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白鹭是那样的美,这些画面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百看不厌。怪不得作者赞美道——(引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美美地读一读,感受白鹭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吧!

赏析:散文诗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这是需要指导学生理解感悟的,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白鹭的三种姿态进行朗读感悟,并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悟白鹭的优雅、闲适,感受白鹭与大自然的和谐画面。这和谐的一幕幕就是一幅幅画,而这画面的主人公就是白鹭。它的韵味尽在其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回味,在想象中感悟,让诗情画意深入人心。

文笔优美的散文切忌零散分析,要引导学生潜心品味,在读中想象,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白鹭的无穷韵味。

篇2:白鹭教学实录

传统教学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上课很少用课件,总认为,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会剥夺学生想象权力,可能这是我为自己的懒找的一个借口,的确,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课件音乐这些辅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鹭》第一课时后,我后悔了。在课前,我查了大量有关于白鹭的资料,在预习时候我让有条件的学生也去网上找找有关白鹭的资料,在第一课时,学生交流自己对白鹭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提到“白鹭很娇小,身高只有54厘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铁色的长喙和青色的脚”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对于一只鸟来说54厘米意味什么,他们通过文字在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画面,他们对精巧的白鹭还是没有一个直观印象,其实,白鹭的精巧对于下面的学习有重要,当然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他们已经看到了白鹭,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描绘,没有亲眼看过的同学始终无法真切体会白鹭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课时我们学习了“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虽然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教学后我找来了一幅白鹭和其他鸟共存的画,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但是从一篇文章的教学来说,还是失败了,如果在上课初出示,我想效果会更好。正如一位名师执教《大江保卫战》时,在品读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大堤时,适时播放了抗洪救灾的真实画面,当同学们看到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不顾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时,当一首《为了谁》在耳畔想起时,我想你不感动都难,这样的视觉听觉震撼,能够震撼心灵,这样的震撼时品读达不到的,这样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是对我们的课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填补文章想象空白处

篇3:白鹭教学实录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郭沫若先生以诗意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适宜,钓鱼、瞭望、低飞时的韵味无穷,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意境:一是形美,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二是意美,美在文中有画、画中有诗;三是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

教学这样的一篇美文,需要着力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朗读、想象、感悟,借助画面、音乐、板书,给白纸黑字着色渲染,让静态语言鲜活跃动,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文本、画面、意境之中,达到“诗情画意两相和”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题与画面,激发诗画情趣

(师课件出示白鹭画面)

师:今天这节课,林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认识它吗?白鹭。从白鹭的名字和这幅画面中,你对它能有多少了解呢?

生:从画面中看,白鹭是一种很美的鸟儿,它的腿特别长。

生:画面中的白鹭,全身羽毛雪白雪白的,它的嘴和腿显得特别长,显得特别高雅。

生:课前预习时我查过资料,我知道白鹭又称“小白鹭”“白鹭鸶”。鸟纲,鹭科。体长约50厘米。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好群居,主食小鱼等水生动物。

师:哦,查资料是很重要的!

生:我发现“白鹭”的名字很有讲究。“白”是说它的全身羽毛雪白,“鹭”是说它是一种鸟儿,是鹭科的鸟儿。

师:是呀,白鹭是如此的美丽,难怪我们一见它就生爱慕之心。其实呀,也不仅仅是我们喜欢它,早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在诗中这样描写过它———

生:(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这节课,林老师就将诗中的那一行白鹭,邀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郭沫若先生笔下这篇优美的散文———《白鹭》。

(生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白鹭是一种很美的鸟儿,《白鹭》是一篇很美的课文。课题是以物名为题,题目带给读者美的遐想。导入新课中,我辅以一幅优美的白鹭画面,引导学生把白鹭的名字与画面结合起来,把课前搜集的文字资料与眼前可视的优美画面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整体感悟白鹭的诗情画意。美的名字悦耳,美的画面悦目,美的文本在召唤着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这篇美文的情趣。】

二、颜色与身段,感受诗画外形

师:大家已经充分地预习了课文,谁愿意先带我们到课文的第2~5自然段中,看看作者笔下白鹭的样子呢?

(师指名读第2~5自然段)

师:看到白鹭的样子了吗?请先用“”在文中画出白鹭的样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白鹭什么样的外形呢?

(生自读、自画、自悟。)

生:我画的是第5自然段:“那雪白的蓑毛……深一点儿则嫌黑。”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白鹭的样子。它全身的蓑毛是雪白色的,白得很纯洁,没有一点儿杂色。它的体型是流线型的,看上去很柔美舒服。它的喙,就是它的嘴,长长的、扁扁的、尖尖的,是铁色的。它的脚很修长,天生的一双模特长脚,颜色是青色的。

生:读了第5自然段,我感觉这白鹭实在是太美了!它的体型、喙、脚,长短适宜,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它的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总之一句话,它美得恰到好处。

生:读了第5自然段,我感觉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生:读了第5自然段,我感觉白鹭的外形特别美,特别精巧,像一幅画一样,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师:是呀,读了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师指名读,生齐读,看着画面背诵。)

师:读了课文的第2~5自然段,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白鹭的样子。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生: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生:作者采用对比方法来写,是想衬托出白鹭的美常见,说明它的美因为常见,而常常被人忘却。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对白鹭美的关注。

师: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师板书:颜色身段两相宜)

【教学意图: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描写白鹭外形最精彩的一段,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白鹭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的体型、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但作者意犹未尽,进而采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邻家女之美的笔法,以“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的比较夸张,写足了白鹭长短适度,深浅合宜,实在精巧至极!

上述教学片段之中,我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解读的是课文第5自然段。

第一步,自读,自画,自悟。读描写外形的段落,画描写外形的文字,悟文字背后的画面。这一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充分自主解读的时间,学生们很快捕捉就到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沉浸到这段文字之中,展开自读自悟。此刻白鹭的外形之美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视像之中,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点,这为接下来的感悟交流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交流,倾听,重建。引导学生读自己所画的语句,说自己的感悟;听他人的感悟,重组自己的阅读体验,重建自己的内在视像。学生彼此间在感悟交流中,就把白鹭的外形之美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个性化,加上课件中画面的直观验证,一幅颜色、身段精巧完美的白鹭画面,渐渐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为接下来的熟读成诵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朗读,内化,积累。美的文字,美的画面,需要反复朗读品味,需要深入内化积累。指名读、齐读,以声传情,熟读成诵;借助画面试背,把文字印刻在画面中,把画面印刻在脑海中,内化积累下来的诗意文字变得形象可视。】

三、钓鱼、瞭望与低飞,品味诗画姿态

师:白鹭颜色身段两相宜,它的外形是如此完美精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它的另一种优雅的姿态吧。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看看自己的脑海中能出现几幅画面。

(生自读、想象。)

生: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我看到了三幅画面,白鹭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沉浸在这三幅画面之中,好好地欣赏欣赏白鹭钓鱼、瞭望、低飞的画面。先齐读第6自然段,走进白鹭钓鱼图中。

(师出示文字和画面,生齐读。)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钓鱼图?

生:我看到在一块清水田里,有一只白鹭站在水田中,自在悠闲地钓着鱼。

生:我看到在清水田里,有两只白鹭在钓鱼,一只嘴里叼着一条鱼,一只正在静静地观察水面,似乎在悠闲地等着鱼儿往自己身边游来。

师:有谁看到的是一幅动态的钓鱼画面呢?

生:我看到在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它发现鱼儿,伸长脖子,用长喙迅速啄住小鱼,然后美美地、慢条斯理地享受了一餐。

生:我看到有一只白鹭正站在清水田的水草旁边,它正在专心致志地等着一条小鱼儿游到自己的嘴边。水面上漾起了波纹,白鹭知道小鱼儿来了,它用自己尖尖的长喙只轻轻一啄,就把小鱼儿叼了起来。不过,它并没有狼吞虎咽,而是伸长了脖子,优雅地环顾着四周围。

师:读文章,就要这样让文字化静为动。如果我们将这幅钓鱼的动态画面再慢慢地定格下来,你就会看到“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这句话中的“玻璃”是什么?“框”是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画怎么样?

(师课件出示“玻璃”“框”“图画”三个词语)

生:这里的“玻璃”是指田里的清水,水清得像玻璃一样透明。

生:这里的“框”是指这块清水田边的田埂。

生:我觉得这幅图画实在太美了,水很清,草很绿,白鹭钓鱼姿态很优雅。

生:我觉得这幅图画中的色彩很和谐,蓝天碧水,绿草白鹭,欣赏这样的画面觉得很舒服。

生:我觉得这幅图画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非常自然,非常优美。

师:这么优美的画面,当然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了。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一同走进课文第7自然段,来欣赏白鹭瞭望时的姿态。

(师大屏幕出示文字和画面,指名读。)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瞭望图?

生:我看到在晴天的早晨,一只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晃来晃去,看起来不大安稳,但它却很悠然地立着,这是它的一种特别爱好。

生:我看到在大清早,一只白鹭飞出鸟巢,落在小树的绝顶上,树顶的枝条似乎承受不住它的重量了,摇晃起来,看上去它似乎就要掉下来了,可是它却能悠然地随着树枝摇晃,好像在练太极。

生: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白鹭,静静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一阵微风吹过,树枝轻轻地摇晃起来,看上去不大安稳,可它却悠然地立着,似乎在枝头上自在悠闲地荡起了秋千。

师:请猜一猜:悠然立在枝头的白鹭,在做什么呢?

生:它是在瞭望远方,大概是在欣赏早晨的美景吧。

生:也许它想站在小树的绝顶上瞭望远方,等待早晨出去觅食将要归来的同伴呢。

生:也许它是在瞭望远方,正在思考自己今天将要旅行的地方。

生:也许它站立在枝头根本就不是在瞭望什么,这仅仅只是它的一种嗜好而已,课文中就是这么说的———“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生:也许这只白鹭立在小树的绝顶上,正在呼吸清晨新鲜的空气,正在为自己梳妆打扮,它也在像我们人类一样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呢。

师:你觉得白鹭这幅瞭望图怎样?

生:这幅瞭望图很美,画面中的白鹭自在悠然。

生:这幅瞭望图很美,画面中的白鹭显得是那样高雅脱俗。

生:这幅瞭望图很美,它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师:是呀,不管这只白鹭是不是在瞭望,我们一样真切地感受到它的自在悠然。这幅自在悠然的画面,当然值得我们再好好地回味一番。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生齐读。)

师: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8自然段中,来欣赏白鹭低飞的姿态。

(师课件出示文字和画面,指名读。)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低飞图?

生:黄昏的空中,一群白鹭在乡村小树的枝头低低地飞行。

生:夕阳西下,一群白鹭在乡村的清水田上空轻轻地盘旋,姿态优美极了。

生:黄昏的乡村,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白鹭的身上,一群“白鹭”变成了“金鹭”,它们低低地在湖面上飞过,我想起了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是“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多么美的意境,多么美的画面!要知道这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在乡村生活中也是难得一见的,今天我们有幸在文中读到了。让我们把这诗一样的画面印刻在脑海中。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课文第6~第8自然段中,欣赏了白鹭钓鱼、瞭望、低飞的三幅画面,感受到了白鹭优美高雅的姿态。让我们伴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再次走进三幅画面之中,去亲近白鹭。

(师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生闭上眼睛想象美的画面。)

(师板书:钓鱼瞭望悠然立偶尔低飞乡村里)

【教学意图:课文的第6~8三个自然段,以优美凝练的文字,逼真传神地渲染出三幅充满韵味的画面———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在教学这三个自然段时,需要凸现文字和画面的有机结合:从文字入手,凭借想象,再现画面;借助画面,回归文字之中,欣赏品味文字与画面的美。这样引导学生在美的文字中走个来回,文字裹挟着画面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文字因画面的填充而变得异常丰满,细读因文字与画面的结合而变得格外饱满。

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细读好文字与画面的。

第一步,将文字转化成静态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让抽象的书面文字,变成形象的可视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钓鱼图?”“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瞭望图?”“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低飞图?”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站着钓鱼”“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不大安稳”“悠然”“低低地飞”等词句,一幅幅白鹭的画面渐渐地浮现于文字的背后,文字被读活了。

第二步,将文字转化成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填补,让静态的画面鲜活起来。“有谁看到的是一幅动态的钓鱼画面呢?”“请猜一猜:悠然立在枝头的白鹭,在做什么呢?”白鹭怎样钓鱼、白鹭在瞭望些什么,这些文本中的空白点,正是可以引起读者遐想的空间。学生们在各自的文本想象视界里,会鲜明地注入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一幅幅白鹭动态的钓鱼、瞭望、低飞的画面清晰地浮现于文字的背后,画面被读活了。

第三步,欣赏画面,品读文字。从文字到画面解读,阅读进程在线性地展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在读者眼前勾勒出的可能就是一幅画、一卷画。从画面到文字品读,阅读质量在点、线、面上得以综合提升,画与文相映。文本的内容、情感空白,被视觉、听觉填补,学生品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同时包含着画面与情感。】

四、如诗与如歌,欣赏诗画韵味

师:白鹭的颜色、身段是这样的完美,钓鱼、瞭望、低飞的姿态是这样的优美,可有人偏偏感到它的美中不足———

(师大屏幕出示第9自然段)

生:白鹭不会唱歌。

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师:为什么说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呢?

生:因为白鹭的颜色、身段是那样的适宜,它在钓鱼、瞭望、低飞时的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欣赏它的美,就像欣赏优美的歌曲一样。

生:白鹭的颜色、身段是那么的适宜,它钓鱼、瞭望、飞行时是那么的高雅脱俗、充满韵味,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就像优美的歌曲带给我们的享受一样。

生:我们欣赏白鹭那优美高雅的身姿,就像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所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师: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在作者眼里,白鹭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歌,它还是———

(师大屏幕出示第1、第10自然段,生齐读。)

师: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生: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

师:请你再给我们读读白鹭的颜色、身段,看看它是不是像诗一样精巧呢?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生: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是因为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不仅像诗一样精巧,还充满着美的神韵,让人看不够,看不厌。

生:因为白鹭本身优美得像一首歌,给人美的享受,充满着韵味。

生:因为白鹭在钓鱼、瞭望、低飞时,姿态是那么优美,像诗一样高雅脱俗、充满韵味、让人遐想,带给人韵味无穷的享受。

师:请你再给我们读读白鹭钓鱼、瞭望、低飞时的姿态,看看它是不是像诗一样韵味无穷。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师板书:如诗如歌美至极)

师:读着《白鹭》这篇优美的散文,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白鹭颜色身段两相宜,外形精巧如诗;白鹭钓鱼、瞭望、低飞充满韵味,姿态优美如诗。如诗的白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最后,请齐读板书中的小诗,感受白鹭带给我们的诗情画意。

白鹭

颜色身段两相宜,

钓鱼瞭望悠然立。

偶尔低飞乡村里,

如诗如歌美至极。

【教学意图: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外形精巧如诗,姿态优美如诗,如诗如歌完美至极。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白鹭的世界,感悟白鹭本身是一首歌,是一首精巧、韵味无穷的诗呢?白鹭、歌、诗,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成为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着力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解读好白鹭“如歌如诗”。

1. 回归文本,再读再悟。

作者说白鹭本身是一首歌、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样的比喻虽然显得很抽象,但只要把它放入文本之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字之中读一读、悟一悟,即可解读出白鹭如歌般的美妙、如诗般的精巧且充满韵味。这是回归文本,再读再悟的第一个层次。当学生理解到“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时,当学生理解到“白鹭在钓鱼、瞭望、低飞时,姿态是那么优美,像诗一样高雅脱俗、充满韵味、让人遐想,带给人韵味无穷的享受”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再一次品读课文的第5~8自然段。虽然这些段落学生已经熟读成诵,但在此又一次品读,其内涵又升华一层。这是回归文本、再读再悟的第二个层次。

2. 利用板书,传达诗意。

在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中,我根据文本中所传达出的浓浓诗意,精心设计了一幅七言绝句的板书———“颜色身段两相宜,钓鱼瞭望悠然立。偶尔低飞乡村里,如诗如歌美至极。”这幅板书浓缩了全文的内容,并且随着教学流程自然地出示。在教学的尾声处,这幅板书成为总结全文、传达诗意的最佳凭借。

《白鹭》一文,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中有画巧融合;《白鹭》课堂,既品味语言,也欣赏画面,诗情画意两相和!】

篇4:《白鹭》教学反思

郭沫若是位诗人,他发现了寻常之鸟——白鹭的不寻常的美,并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高雅脱俗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白鹭的满心喜爱与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

读《白鹭》这篇精美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享受着鸟的美、语言的美、情怀的美。于是,教这篇课文时,我带着学生细细品读了文中的每句话。“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每读完一节,我就这样问学生。没有框制约着学生,学生的发言是对文本最直接的感受。

学生感受到了白鹭颜色配合的适宜、身段大小的精巧,白鹭觅食的闲适、栖息时的悠然、飞行时优雅;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一首无声的歌;并通过现场创作真正感受到白鹭的美。

篇5:白鹭教学反思

1.首先以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与学生谈话,问学生是否见过白鹭,其中有一位学生描述了她所见白鹭的样子后,我顺势引入本篇文章,通过学习,来发现白鹭的美。

2.我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悟,效果不错。

3.利用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这三幅优美的图画,并起一个名字,学生很积极,答案也很多,最后我再进行总结。

不足之处:

1.忽略了让学生朗朗读书。在品析时,未让学生理解后再读一读。

2.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应该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篇6:《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教学反思1

本课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食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发现细节、发现学习的快乐、发现人生的目标、发现努力的方向。

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自我发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信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白鹭》教学反思2

《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一、教学效果

1、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是怎样的呢?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2、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样的评价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结尾)引导发现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3、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面?边读边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焦:颜色美 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 栖息 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语言美和白鹭的美!

4、合作探究,启发想象。

探究一: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探究二:白鹭在清水里“钓鱼”,怎么理解?

探究三:本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如诗句般的语言,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白鹭》教学反思3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白鹭》教学反思4

教学《白鹭》时,因为学生生活经验有限,或者生活地域不同,对白鹭缺少直接的接触和直观的感知,所以我在教学中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白鹭优美的外形,及其生活画面的图片展示,配以舒缓的音乐,给学生以丰富的试听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二是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美和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意美。三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白鹭的精巧如诗,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孕育出独特的感悟和想象。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了白鹭的美,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收获。

《白鹭》教学反思5

《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主要从精巧的外形精美的生活两方面展开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主要讲了白鹭的外形,我从色素和身段两方面深入文本体悟白鹭的美,色素的适宜表现在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身段的适宜体现在,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一切都恰到好处。第3段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形成了对比,更突显了主题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外在美的神韵。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段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题名。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觅食图(水田垂钓图)”、“栖息图(清晨望哨图)”、“低飞(黄昏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清晰明了,开头、结尾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了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让学生对文本有理清思路,迁移指导自己的写作。

回顾本堂课也有些许不足之处:

1 对文本外形描写扣的有些细,有些碎,文本解读段落间的的融合粘度不够高,语言不够诗意化。

2 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导的多,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未能真正体现,主体性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在教学机智上也有欠缺。

3 对文本解读挖掘的太细,重难点把握不凸显,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本文是一首散文,应该在文字的品读上下功夫,但课堂上在读的方面形式单一,字品词析句方面没有深入体悟语言的唯美性。

改进措施:

课堂上应该使用减号,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抓住重点,高效课堂,找主线拎起全文,课堂上应该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自发学习,尝试不同阅读方式,多种形式去朗读,以读促悟,体悟语言之美,必要时要迁移运用,语言训练。

教无止境,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我一直在路上。

《白鹭》教学反思6

《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绝美的外形。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题名。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在欣赏“钓鱼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慢慢的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此时我再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将意识到: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在欣赏“瞭望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登高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瞭望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欣赏“低飞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在课堂上我用精当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一次又一次为学生营造了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品味语言作了很好的铺垫。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殿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言文字意境。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赞美白鹭。由于教师语言的诗化、适时的引导,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达被引发,因而他们能情不自禁地出口成“诗”了。

虽然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脱离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乱了,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的不够。在教学机智上我觉得我是很欠缺的。

总之,教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白鹭》教学反思7

《白鹭》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传统教学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上课很少用课件,总认为,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会剥夺学生想象权力,可能这是我为自己的懒找的一个借口,的确,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课件音乐这些辅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鹭》第一课时后,我后悔了。在课前,我查了大量有关于白鹭的资料,在预习时候我让有条件的学生也去网上找找有关白鹭的资料,在第一课时,学生交流自己对白鹭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提到“白鹭很娇小,身高只有54厘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铁色的长喙和青色的脚”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对于一只鸟来说54厘米意味什么,他们通过文字在头脑中很难形成一个画面,他们对精巧的白鹭还是没有一个直观印象,其实,白鹭的精巧对于下面的学习有重要,当然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他们已经看到了白鹭,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描绘,没有亲眼看过的同学始终无法真切体会白鹭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课时我们学习了“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虽然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教学后我找来了一幅白鹭和其他鸟共存的画,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但是从一篇文章的教学来说,还是失败了,如果在上课初出示,我想效果会更好。正如一位名师执教《大江保卫战》时,在品读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大堤时,适时播放了抗洪救灾的真实画面,当同学们看到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不顾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时,当一首《为了谁》在耳畔想起时,我想你不感动都难,这样的视觉听觉震撼,能够震撼心灵,这样的震撼时品读达不到的,这样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是对我们的课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填补文章想象空白处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郭老在描绘白鹭时这样写到“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地绝顶,看来象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地鸟少有地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尤其是作者最后一个问句,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文字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早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在知道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作者问号的答案:“它真的是在瞭望吗?也许?”“也许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早晨那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

《白鹭》教学反思8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白鹭》教学反思9

《最后一只白鹭鸶》是一篇现代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也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文章从一只渴望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白鹭鸶的视角,最后以一群“痛心疾首”的环保人士大声疾呼作为结尾:揭示了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要求还给大自然原来的面貌的故事。

这一课是胡老师用我们班学生试讲了,我只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讲解。再次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白鹭》教学反思10

一、教材简介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白鹭是借物咏怀,以歌赞白鹭的洁白无瑕、美的动人,赞美自然,批判丑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四、教学理念: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出示)——

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漠漠水田飞( ),阴阴夏木啭黄鹂。

指名补充,齐读诗句。板书:白鹭 同学们了解白鹭吗?

⒉指名介绍白鹭。出示图片。

师: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甚至觉得“白鹭本身就是一首诗”。板书:诗

二、品味。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精巧的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画卷。

1.仔细听老师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学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3.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钓鱼”“图画”——静)

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媒体映示:清水田里静静钓鱼)你能读一读吗?

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

A.赏析“瞭望”: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如果他真的是在瞭望,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

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

B.请男孩闭上眼睛,听着女孩的朗读,展开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树绝顶,白鹭悠悠瞭望之图吧!看到了吗?(男女生交换朗读)

(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乐事”——颜色美,动态美)

A.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

(4)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

板书:韵味无穷

提议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5)看,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写白鹭的诗,谁来读一读?

媒体映示:

白鹭

寻常

铸就了不寻常的美

像画一样悠然

如歌一样优美

似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你感受到了什么?(白鹭很美,似精灵……)

其实,白鹭的韵味还不止这些,请欣赏白鹭带来的优美画卷!(媒体映示白鹭各种形态的图画)

愿意拿起笔,也写一两句诗来赞美白鹭吗?

学生写诗,交流,老师点评。

三、总结。

1.白鹭,素雅而和谐,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宁静、悠然(媒体映示画面,播放音乐)此时,在你内心深处,你还想由衷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韵味无穷的诗。

媒体映示:

白 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素雅 和谐

清水田里 静静钓鱼

小树绝顶 悠悠瞭望

黄昏空中 低低飞翔

……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四、练习

1、说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蜜蜂采蜜,高山流水,滴水穿石)

2、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同样是写鸟的文章,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给我们什么感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16 白鹭

钓鱼 瞭望 低飞

韵味无穷

教学反思:

郭沫若是位诗人,他发现了寻常之鸟——白鹭的不寻常的美,并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高雅脱俗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白鹭的满心喜爱与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读《白鹭》这篇精美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享受着鸟的美、语言的美、情怀的美。于是,教这篇课文时,我带着学生细细品读了文中的每句话。“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每读完一节,我就这样问学生。没有框制约着学生,学生的发言是对文本最直接的`感受。学生感受到了白鹭颜色配合的适宜、身段大小的精巧,白鹭觅食的闲适、栖息时的悠然、飞行时优雅;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一首无声的歌;并通过现场创作真正感受到白鹭的美。

《白鹭》教学反思11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我不懂。

师:你把这一句话读一下,好吗?

生:(读)“人们说它是在暸望,可它真的是在暸望吗?”

师:读时要注意句末的问号。(映示投影)大家先读读这两句话。

(1) 人们说它是在暸望,可它真的是在暸望吗?

(2)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这两句话用的都是问号,所起的作用相同吗?

生:第(2)句是反问句,意思只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第(1)句则不同,是文句,答案是不明确的,表达出作者的疑问。

师:人们说它是在暸望,你们认为呢?

生:我觉得它是在暸望,要不然,它为什么要站在小树的绝顶呢?

师:它难道也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生笑)大家联系课文再作思考。

生:我觉得白鹭不是在暸望。如果是在暸望,神态不可能悠然。(师插话:那会是什么样儿?)要么机警,怕有敌人侵犯;要么焦急,盼亲人归来。

生:还有一点,如果说白鹭在暸望,似乎就少了一份韵味。课文中写白鹭是一种高雅脱俗的鸟儿,即便是休息,也要拣最高的地方。这才显得韵味十足,使人浮想联翩。

师:这两位同学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发表见解,有理有据,值得大家学习。

反思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我捕捉了学生思维的疑点,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解疑。我让学生先读句子,然后扣住一个标点符号在比较中引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能够把一个具体的句子置与整篇课文中去研究、分析,既联系课文内容,又结合生活体验,自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种讨论促进了思考的深入,让学生领悟到了解疑的过程,使学生学有所得。这一片段教学教为成功。

《白鹭》教学反思12

成功之处:

1.首先以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与学生谈话,问学生是否见过白鹭,其中有一位学生描述了她所见白鹭的样子后,我顺势引入本篇文章,通过学习,来发现白鹭的美。

2.我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悟,效果不错。

3.利用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这三幅优美的图画,并起一个名字,学生很积极,答案也很多,最后我再进行总结。

不足之处:

1.忽略了让学生朗朗读书。在品析时,未让学生理解后再读一读。

2.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应该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应该多训练学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如男女生比赛读。

《白鹭》教学反思13

第一课时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如下:

1、导入时白鹭的图片展示时间太短,对于没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白鹭的孩子来说印象仍然不够深刻,应该在诗词导入后继续展示对白鹭的说明性介绍。

2、基于自身对郭沫若的偏见而对作者只做郭沫若简单介绍是很大的失误,不能完全以个人喜好代替孩子做出选择。

3、在第一个重要问题的引导上不够明确,应把白鹭在作者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改为印象,顺便点明第一句话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同时把文章首尾两个句子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诗以及散文诗的不同,并简要介绍什么是散文诗,进而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4、体会第四段时应与第三段结合起来,其他三种鸟类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而白鹭却因为它的适宜反倒让人习惯了它的朴素之美。联想到一句话“久入芝兰不闻其香”。

5、讲解第五段时可以把郭沫若化用宋玉的这四句话的典故说一说使白鹭在作者心中的形象类比美人在宋玉心中的形象。并反问同学白鹭果真如作者所写到的那样一丝一毫都不能增减吗?从现实的角度看这样微小的差别真的能影响到白鹭的适宜之美吗?答案显而易见,现实角度是不能影响的,而作者这么写是因为此时的白鹭已经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白鹭,而是用文学的手法对白鹭形像的一种升华,白鹭在作者的心中是那样的完美适宜,恰到好处。就好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也从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6、结尾总结时关联到本单元导语一花一鸟总关情,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只寻常的白鹭寄托着作者的情感。

7、指导朗读时应该再细致一些,把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读出来,比如要读出第一段的赞美,读出第二段的色素、身段与适宜之间的关系,读出第三段对其他三种鸟类的否定,读出第四段对白鹭寻常反倒引人忘却的遗憾等。

第二课时出现的问题:

1、整篇课文学完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从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做一个整体的梳理,避免两个课时造成内容割裂。

2、学生赏词析句的能力不强,不能主动找出课文中精妙的词语和手法,仍需要老师带领,今后重点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抓取关键词进行赏析的能力。

《白鹭》教学反思14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边阅读边理解,边内化边尝试着表达。

例如:在学习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一下白鹭的样子,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出的白鹭是什么样子,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和自己的语言比较一下课文语言好在哪里,最后让学生尝试着用课文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语言的模式描写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这种做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二、以问题为引领,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学习课文第6至9自然段之前,先提出问题: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阅读课文。这样图文结合很快孩子们就归纳出了“钓鱼图”“瞭望图”和“低飞图”。然后引导孩子们品析课文内容。

三、抓住关键词品析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钓鱼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边读课文内容,边联系插图想象画面之外的内容:一位老渔翁悠闲地在垂钓,这位悠闲的老渔翁慢慢地变成了学生们在插图中看到的白鹭的形象,这时候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因此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学会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之一——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四、对文本的研读有助于我们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走出文本,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美,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之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虽然我课前自认为完美的教学环节,但是到了课堂上出现了突发性的事件,而这些突发性事件脱离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乱了,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还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得不够。在教学机智上我觉得我是很欠缺的。

如果我再教学本课,我会充分地把自己的预设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课堂上突发事件所引领,以至于让自己的备课心血白白浪费。

《白鹭》教学反思15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这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真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欣赏美。让学生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体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申有画,韵味无穷”的意境没,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申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7:观白鹭

我们驱车抵达白鹭的栖息地, 远远地驻足观察。白鹭又称鹭鸶, 是水鸟中的贵族。“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们的赞美早就成为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

白鹭天生丽质, 身体修长纤瘦, 有细长的脖子和腿, 嘴是黑色的, 脚趾是黄色的, 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 犹如高贵的白雪公主。它喜欢吃小鱼、小虾、青蛙等水生动物。白鹭平时都是寂静无声的, 只有在繁殖期的巢群中, 才会发出呱呱呱的叫声。

我们怕惊扰到它们, 只能远远地在江畔用望远镜、照相机观察。江面很宽, 一群白鹭约五六十只, 多数在岸边休息、纳凉。有十几只鼓动着两个宽大的翅膀, 从容不迫地贴着江面飞翔, 还有几只勤劳的在捕鱼。

捕鱼的时候, 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 犹如一位身着蓑衣的渔翁, 眼睛机警地望着水里活动的鱼儿, 极其突然地用利嘴向水中猛地一啄, 将小鱼准确地啄到嘴里, 就像一个无情的剑客, 又快, 又狠, 又准。

捕完鱼, 它又懒懒地站在那里了。这时, 秋风微起,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此情此景不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嘛!

上一篇:幼师学期总结范文下一篇:2011年11月大学生党课思想汇报:培养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