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合同

2024-05-26

粮食收购合同(共14篇)

篇1:粮食收购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___

交售方: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收购方: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年__月__日

一、粮食品种、等级、质量、数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及交货数量

品种

等级数量质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及数量水份杂质时间数量时间数量合计金额:仟 佰 拾 万 仟 百 拾 元 角 分

二、交售方交售粮食,必须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

三、收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售方式:______________

四、运费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验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

六、合理损耗:_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包装要求:______________费用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定金数额: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付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结算方式:______________期限:______________

十、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采取下列_______种方式解决。a:提交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b: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二、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持____份;合同副本____(存____)当事人

交售方收购方名称住所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委托代理人电话电挂开户行账号邮编税务证号鉴证方

主体资格

交售方1. 完成粮食定购任务的农民()2.国有农业、农垦企业的直属单位()经办人:鉴证机关(章)年月日收购方1.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2. 国有农业、农垦企业()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人市收购的企业()4.其他允许入市收购的企业()5.收购粮食资格证明()其他情况

制定单位: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刷单位:安徽省工商局印刷厂

篇2:粮食收购合同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适应新的粮食形势,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粮食生产,粮食增收,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粮食收购合同。

1、甲、乙双方就粮食收购签订早、晚稻收购合同,合同收购数量早晚稻共计吨。

2、为鼓励乙方(合作社成员)增产增收,甲方要求乙方种植优质稻,并向乙方承诺,合同收购价格实行保底,原则上以中等粮标准为基础,在国家确定的托市粮最低收购价高4元/百市斤收购,如市场收购价上涨,甲方则实行随行就市收购,收购质量由甲方根据市场行情确定。

3、甲方在粮食收购期间应做到随到随收,现金结算。

4、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并各执壹份。本合同有效期叁年。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篇3:粮食收购合同

一、存在问题

(一)粮食收购贷款实行保证金办法,加大了企业财务费用支出。

目前粮食购销企业大多较困难,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严重,而企业粮食收购资金均要由银行贷款提供。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收购贷款实行保证金办法,其比例为贷款数5%至20%,即企业实际用于粮食收购资金少于贷款数,从而加大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如我市的政和、松溪两县粮食购销企业为减少企业财务费用,对除地方储备粮、代储粮及订单粮以外的粮食收购主要采取职工集资和向财政借款等办法来解决粮食收购资金,采取边收边销的滚动收购资金的办法来化解粮食收购资金的难题。因而粮食购销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的好处。

(二)由于相关县撤销了农业发展银行支行机构,使得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资金从农业发展银行贷出,再转到当地农业银行提取现金、再将现金兑现给售粮农户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做到售粮款兑付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发放时间同步存在一定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县粮食购销企业的差旅费、邮费及业务手续费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业务的难度。

(三)办理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时需提供粮食购销合同。

由于相关联县地方储备粮收购量少,订单粮收购量不多,加上所处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销区委托收购、以及中储粮公司、省储备粮公司代储粮数量有限,向种粮农民收购的主要是企业自营粮;因而,粮食购销企业在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粮食收购贷款时,按农业发展银行要求,都要提供粮食购销合同,而当时企业尚未开始收购粮食,而合同签订方必须要有一定的资质的企业客户,企业在尚未拿到粮食购销合同时,银行会延长审批期限。

(四)

个别县农业发展银行没有现金出纳柜,而办理提取现金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在建设银行办理,而建设银行是股份制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提取要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续费,因而粮食购销企业提取粮食收购粮款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对策

(一)农业发展银行对自有资不足的企业应实行区别对待。

我市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区,全市所辖十县(市、区),有八个商品粮基地县,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目前,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财务挂账(未占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部分)6 520万元、按现行相关政策仍无法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同时经营性财务挂账还有8 145万元,粮食购销企业资产负债率仍较高,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因此,对粮食购销企业从农村种粮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兑付的粮款,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申请粮食收购贷款时,农业发展银行对企业除实行贷款保证金办法外、对自有资不足的企业应实行区别对待,有其他可供选择,如比照商业银行贷款办法实行资产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

(二)农发行要采取灵活的贷款方式。

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实行国家优惠贷款利率,而农业发展银行承担政策性粮食贷款职能,因而粮食购销企业只有在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基本户,实行“库贷挂钩、资金封闭运行”,才能获得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并享受国家优惠贷款利率;农业发展银行撤销了相关县的农业发展银行支行机构后,为理顺银企业务关系,做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可借鉴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之初,县(市)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尚未成立时,县(市)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调销、储备资金贷款均由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农业银行支行代理。为此,上述撤销了农业发展银行支行的县,可由上级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当地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代理粮食信贷业务。对个别县农业发展银行没有设现金出纳柜的,由农业发展银行委托当地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办理提取粮食收购款现金业务。

(三)采取贷款计划额度制定和优先审批制度。

对于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时需提供粮食购销合同。农业发展银行在夏粮或秋粮收购开始之前,在一定数额、一定时间之内的粮食收购贷款,可由粮食购销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提出粮食收购贷款计划额度,由农业发展银行审核批准后给予优先发放贷款,企业在一定的宽限期内将粮食购销合同补办给农业发展银行,以及时解决粮食收购贷款,确保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

篇4:我省召开粮食收购工作视频会议

隋忠诚副省长分析了2013年吉林省粮食收购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和突出矛盾,并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提出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要服从“两个大局”、坚守“两个底线”,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两个底线”就是坚决防止发生“卖粮难”、“打白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全力打好粮食收购这一仗。

隋忠诚副省长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做好2013年的收购工作,一是按照优先国有企业、兼顾民营和加工企业的原则合理布置粮食收购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确定备用库点,建立分批启动预案,以备及时增设库点,扩大布点范围,把“方便农民售粮,满足区域内农民售粮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可能地方便农民售粮;二是农发行吉林分行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尽快研究细化落实分贷政策的具体办法,做到库点布到哪,贷款发放到哪,及时足额将收购贷款发放给各类承贷企业,做到“让钱等粮”,坚决防止因为贷款不到位,出现不能及时开库、给农民“打白条”问题;三是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吉林省粮食局、农发行吉林省分行要共同承担监管责任,督促各类企业严格执行质价政策,规范库存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四是启动等外玉米省级临储收购政策,确定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01元,收购主体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企业;五是鼓励具备一定实力的加工企业积极开展“粮食银行”试点;六是按照国家临储质价政策,进一步研究采取超常规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松原地震灾区收购进度,敞开收购群众手中粮食;七是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积极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粮食收购政策、安全储粮技术,努力营造有利于粮食收购工作的良好氛围;八是引导农民均衡售粮,有针对地采取定点划片、预约收购等办法,安排农户均衡售粮,倡导粮食降水出售,提升粮食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企业收储和烘干压力,节省费用支出;九是收购期间,吉林省政府成立粮食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做好预测研判,及时协调解决粮食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要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担负起全面组织领导当地粮食收购主体责任。

篇5:粮食委托收购合同(范文)

甲方:鄄城县金翔宇粮食购销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维护正常的夏粮收购市场秩序,经甲、乙双方协商,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现就甲方委托乙方代收购小麦具体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委托收购地点、数量

收购地点:。收购数量:新产的小麦,以实际收购数量为准。

二、甲方委托乙方代收购新产小麦,甲方支付乙方代购费用元/公斤。

三、代购费用须在收购结束前按实际收购数量结清下欠手续费。

四、乙方必须确保甲方委托收购的小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甲方委托乙方代收购小麦的价格,以当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挂牌收购价格即政府公布的市场参考价格为准。

五、甲方委托乙方代收购小麦所需收购资金贷款,由甲方提供,按具体收购地点,根据收购量提前一星期划拨到乙方所在地农发行帐户,作为专项代收购资金由乙方使用。

六、乙方给甲方代收的小麦品质必须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甲方派员监督化验全过程,出库时在乙方代购点检斤验质,(调拨化验单和发货明细表必须由双方人员签字)。

七、根据收购进度和乙方安排的调出计划,拉运车辆由甲方自行解决,包装、装车费用由甲方承担。

八、在收购期间,由乙方负责收购期间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在拉运期间甲方应严格按规程操作,粮食出库后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均有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并根据需要可签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在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首先应通过协商友好解决,如协商不成时,可依据《合同法》有关条款,在乙方所在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十二、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鄄城县金翔宇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乙方:

篇6:粮食收购合同优质稻购销合同

优质稻购销合同

甲方:四川省县米业有限公司

乙方:县粮油购销公司

为充分发挥“米”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米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现就如何利用各自经营优势,强强联合,形成有机产业链,发展“米”原料基地,保障甲方的原料供应,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双方共同信守。

一、乙方根据甲方需要,发展种植下列稻谷品种:“一类稻”为“丰优香占”;

“二类稻”为“泸香615”、“菲优188”、“”、“”等品种。

二、品种种植区域布局上,乙方要严格按各品种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避免因布局不当造成减产损失。

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甲方协助乙方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乙方应督促农户按甲方制定的《优质稻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确保稻谷品质优良。四、乙方对上述稻谷品种应单收单储。

向甲方提供的稻谷品质必须达到新国标三级以上的标准,品种纯质率达**%以上。五、乙方在二OO七,提供给甲方“一类稻”丰优香占万公斤、“二类稻”万公斤。

六、甲方与乙方对上述品种的结算价格为:“一类稻”比普通杂交稻同期收购价格高**%—**%;

“二类稻”比普通杂交稻同期收购价格高5%—**%。普通杂交稻是指“岗优、川丰、Ⅱ优”等圆粒型稻谷。

七、稻谷购销履约地点为甲方仓库。

八、上述稻谷品种的稻种由甲方统一组织,乙方应提前向甲方提供购种计划,并提交部分购种预付款。

甲方提供给乙方的稻种按成本加购销种直接费用作价,不赚取利润。九、本合同未尽事宜另行协商。

十、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和县粮油总公司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篇7:2#粮食收购合同书

甲方:湖北龙池米业有限公司

乙方:车号:

为了确保完成今年的粮食收购任务,根据龙池米业粮食收购方案,结合粮食市场收购行情,经甲、乙双方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兼顾粮农经济利益的原则,特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如下:

一、收购品种:2010年生产的一类优质稻谷、二类优质稻谷(丰两优系列、华安501、黄华占、6326、杨良优)。

二、收购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按公司当天公布的收购质量标准执行)。优质稻谷必须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二类以上标准(含二类)。

三、合同数量:

四、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按龙池米业当天的挂牌

收购价格执行)。

五、收购方法及时间:

1、乙方将符合收购质量标准的2010年生产的优质稻谷送到甲方院内,经甲方验质员检验合格后入库,数量以地磅称重数量为准。

2、检验、计量后的稻谷一律经输送机输入仓,水

杂超标的按龙池米业当天公布的扣价扣量办法执行;其它指标按国标执行,超标拒收。

3、包装随车退回。

4、售粮时间截止2010年12月31号止。

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负责组织资金和仓容、电子磅、输送机、收购器材、劳力等方面的准备、待乙方货到验收入仓后现金支付货款。

2、乙方负责组织车辆和收购人员,收购符合甲方

质量要求的2010年产一类优质稻谷和二级类质稻,并单送到甲方院内经检验、计量、复检、清杂后输送入仓。

3、乙方所送2010年生产的优质稻谷必须均匀一致,不得异品种互混、不得掺杂使假、不得装头盖面。入仓过程中必须执行龙池米业的业务流程和手续制度,维护

好龙池米业正常的收购秩序。

4、乙方不得在甲方院区内和大门口拦截客户或与农民及其它售粮客户串通完成合同数量,一经发现即取消合同。

七、奖励办法:

1、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乙方单车单号(指定车号)送往甲方优质稻合同数量达500吨以上的(含500吨),甲方按每吨10元付给乙方运输费用(凭售粮发票数量为准);

2、乙方组合车队完成1000吨优质稻的,甲方按每吨5元付给乙方运输费用(凭售粮发票数量为准);

3、乙方组合车队完成3000吨优质稻的,甲方按每吨10元付给乙方运输费用(凭售粮发票数量为准);

4、售粮发票作为返奖依据,不得改动,涂改后的售粮发票为无效发票。

八、未尽事宜:

收购期间粮食价格随行就市,由甲方根据市场周边县市的行情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以上事项如与国家政策相违背,以国家政策为准。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篇8:浅谈对粮食托市收购的会计处理

一、托市收购粮食的相关财务、财政政策

对于托市收购的粮食,粮权在中央,存储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行情择机安排销售,单独核算,盈利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

托市收购的粮食成本由收购价格及收购费用组成,即:收购价格与收购费用(指收购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如:整晒费、入库费、集并费等)之和,收购费用为每市斤0.025元。

托市收购粮储存期间由中央财政给予保管费用和贷款利息补贴,保管费用补贴标准为每年每市斤0.04元(其中:0.035元为受委托收购粮站的保管费用,0.005为监管、质检、集并等费用),利息补贴标准根据入库结算价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二、托市收购粮食的科目设置

1. 在“短期借款”科目下增设“××年托市收购××粮”。

2. 在“商品粮油”或“储备粮油”科目下增设“××年托市收购××粮”;“待核××年托市收购××粮价款”;“待核××年托市收购××粮费用”等明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托市收购粮食的数量、入库成本、实际发生的收购价款和收购费用。

3. 在“政策性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科目下增设“××年托市收购××粮费用补贴”;“××年托市收购××粮利息补贴”明细科目,反映企业存储的托市收购粮食,按规定计算的费用和利息补贴及补贴的拨补情况。

4. 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下增设“托市收购粮销售收入”;“托市收购粮销售成本”明细科目,核算托市收购粮实现的收入和结转其成本。

三、托市收购粮食的会计处理

1. 关于托市收购的账簿设置。

托市收购的粮食应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商品库存和各级储备粮食分开核算,单独列账进行管理。

2. 关于托市收购粮购入的核算。

托市收购粮收购价格按国家规定的当年价格,即:白小麦(国标三等)每市斤0.72元;红麦混麦(国标三等)每市斤0.69元;早籼稻(国标三等)每市斤0.70元;晚籼稻谷(国标三等)每市斤0.72元、粳稻(国标三等)每市斤0.75元。等级差价按国家规定,相邻等级间差价为每市斤0.02元。

例1:受上级委托,某粮站2006年收购农户小麦1 000公斤,托市收购价格为每市斤0.72元,款项以现金支付,小麦直接入库。

作会计分录:

借:商品粮油(或储备粮油)——2006年托市收购粮(小麦) 1 440

贷:现金1 440

3. 关于托市收购粮销售的核算。

托市收购的粮食,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销售,销售盈亏按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核定的销售价格、入库成本和销售费用核算后,盈利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核定盈利部分借记“主营业务收入——托市收购粮销售价差”科目,贷记“其他应交款——托市收购粮销售价差”科目;核定亏损部分,借记“应收补贴款——托市收购粮销售价差补贴”科目,贷记“补贴收入——托市收购粮销售价差补贴收入”。

例2:某粮站接上级有关部门通知,销售托市收购粮小麦10 000公斤,销售仓库提货价每公斤1.50元,库存成本价每公斤1.44元,小麦已出库,货款已收到。

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现金) 1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托市收购粮销售收入(小麦)15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托市收购粮销售成本(小麦)15 000

贷:商品粮油(或储备粮油)——2006年托市收购(小麦) 15 000

4. 关于托市收购粮每市斤0.025元的收购费用的核算。

企业收到0.025元收购费用贷款后,可以全部记入:“商品粮油(或储备粮油)——待核销××年托市收购粮费用”和“其他应付款(收购费用)”科目中。实际发生收购费用时冲减“其他应付款(收购费用)”,托市收购结束后,将实际发生的收购费用、预留县内集并费用与0.025元的差额记入“储备粮结算价差收入”或“储备粮结算价差支出”科目。

5. 关于托市收购粮储存期间的保管费、利息补贴的计提核算。

执行托市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粮权在中央,储存期间发生的保管费用与利息由中央财政予以补贴。保管费用补贴标准为:小麦每年每市斤0.04元(其中:0.035元为收储库站的保管费用;0.005为监管、集并等费用);早籼稻为每年每市斤0.035元。利息补贴标准为入库结算价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例3:某粮站托市收购小麦的存储量为500万公斤,按补贴标准计算,1月份应收费用补贴29 167元,利息补贴32 000元。

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补贴款

——托市收购粮小麦费用补贴29 167

——托市收购粮小麦利息补贴32 000

贷:政策性补贴收入

——托市收购粮小麦费用补贴29 167

篇9: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

研究背景

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主要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顺畅国内粮食流通储备体系、保证粮食进出口能力等方面着手。自2004 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5 年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粮食自给率高于95%,粮食生产与进口压力不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顺畅国内粮食流通渠道。2008 年,面对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价格爆涨甚至粮食供应紧张的现象;而在中国,恰逢粮食增产,实际情况是市场粮价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粮农卖粮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粮食流通渠道不畅,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对接存在问题,粮食收购市场中生产者、中间商、终端收购分销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性差。因此,分析并理顺粮食收购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对解决中国粮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型评价执行效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购销形势,为了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和粮价大幅波动,国家于2004年出台并实施了以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到2010年为止,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范围依然有严格规定,一般是主要粮食品种的重点主产区,如早籼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省区;中晚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吉林、黑龙江、广西、江苏、辽宁、河南等省区;小麦则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省。

下面我们以中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区域(安徽、黑龙江、江苏)和非执行区域(山东)为目标,对最低收购价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发现在政策执行前,评价模显示给出的分数显示粮食生产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的开始执行以来,执行区内粮食生产趋势开始逆转,并且持续向好,2008年以后都处于中上水平运行。而作为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非执行区的山东,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反复不定。

总结与讨论

总结:根据粮食种植面积评价体系可知,众多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四个公因子,分别为经济因子、作物因子、自然因子和农村因子,且前两个因子承担了83.3%解释权,所以要对粮食种植进行优化,首先是要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起来,这样才是发展之道,其次是可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增加或缩减部分作物的种植面积。

讨论:由于时间限制以及数据资料的欠缺,例如我国从2005年起才开始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数据量较少。对做回归分析以及预测等,做出了较大的干扰。

篇10:粮食收购合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支持粮食企业开展粮食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规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粮食合同收购贷款的管理,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粮食合同收购,是指在农发行开户的各类粮食企业与种粮农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粮食收购合同(协议),并按合同(协议)进行收购的行为。

第三条粮食合同收购贷款,是农发行向粮食(含食用油,下同)企业发放的,专门用于粮食企业为履行收购合同,预付给种粮农户部分生产性资金所需的贷款。

第四条贷款原则。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应遵循择优扶持,到期归还,专款专用,控制风险的原则。

第二章贷款对象、用途及条件

第五条贷款对象。凡从事粮食合同或定单收购业务的粮食购销企业(含储备)、粮食加工企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经营企业以及其他粮食企业,均可作为农发行粮食合同收购贷款的对象 以下简称借款人。

第六条贷款用途。粮食合同收购贷款是用于借款人为获得比较稳定的粮源,依据收购合同或收购定单预付一定资金给种粮农户进行生产的合理资金需要。

第七条贷款条件。借款人申请粮食合同收购贷款,除具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信用等级达到规定的标准,具体标准由省级分行确定;

二、经营效益好,且有一定比例的自有收购资金;

三、与种粮农户签订具有合法有效的收购合同(定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合同收购的粮食定价合理;

四、诚实守信,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本息,过去两年内或新建企业成立以来无挤占挪用农发行贷款行为。

第八条对具备第七条规定的贷款条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借款人贷款支持:

一、预付给种粮农户的资金中,借款人自有资金比例超过30%以上;

二、借款人预收了一定比例的粮食销售合同定金;

三、粮食生产大户参加了自然灾害保险。

第三章贷款期限、利率、方式及额度

第九条贷款期限。粮食合同收购贷款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内(含6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一年。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到期后,原则上不再办理展期。

第十条贷款利率。粮食合同收购贷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或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相关利率。利率浮动按总行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贷款方式。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参照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相应采用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方式。对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的,按农发行贷款担保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收购合同约定的预付数额之内,或粮食收购价款总额的20%之内,最高不得超过30%。

第四章贷款办理

第十三条贷款申请。借款人申请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应当填写借款申请书,开户行应对借款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说明。借款人应提供本办法规定的能反映和表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保证贷款安全的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贷款调查。开户行应及时审核借款申请人是否属于合同收购贷款对象,所申请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合同收购贷款用途的规定,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对同意受理的借款申请,要及时进行贷前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借款人是否具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规定的条件和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规定的各项贷款条件;

二、借款人提供的贷款申请依据是否全面、真实;

三、收购合同对粮食生产、收购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是否明确。根据合同规定的粮食收购品种、数量,延伸调查粮食生产方的种植面积、技术及诚信情况,分析合同履行的可能性;

四、合同收购的粮食市场供求形势、价格变动趋势,品种是否适销对路、价格是否合理;

五、调查借款人参与粮食合同收购的自有资金到位情况,以及贷款风险补偿能力。

贷款调查人应提出书面贷款调查报告,提出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期限、方式等意见。对采用担保方式贷款的,还应调查担保人的资格、能力,或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价值及其他可能影响债权实现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贷款调查报告连同报告附件按规定报相关部门进行贷款审查、审批。

第十五条贷款发放。经审查、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开户行应通知借款人及时办理贷款手续,统一使用总行制定的借款合同文本和借款借据。除执行合同文本规定的要素和条款外,还要在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的条款中增加“贷款只能用于支付给粮食生产方为履行收购合同的生产性资金的需要”和“借款人不能按约期归还贷款时,贷款人有权从借款人的财务资金账户中扣收,并停止发放新的粮食合同收购贷款”等内容。

第十六条贷款收回。开户行应于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到期10个工作日之前,通知借款人筹措资金按时归还贷款。借款人按收购合同约定收购粮食时,可向开户行申请粮食收购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短期贷款以及加工企业粮食收购贷款等,经审查、审批同意向借款人发放相关贷款的,开户行应同时收回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对经审查、审批不同意发放相关贷款的,借款人应及时偿还粮食合同收购贷款。

第十七条粮食合同收购贷款的审批权限由省级分行确定,与各类企业贷款审批权限规定不一致的,按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办法的审批权限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贷款检查与监督

第十八条贷款使用。粮食合同收购贷款的使用,原则上由借款人凭与种粮农户签订的收购合同,根据借款人支取资金额度的大小,经农发行客户部门审核后办理款项支付手续。

第十九条贷款使用的检查。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要定期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粮食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解,检查借款人是否有专人督导粮食生产大户按收购合同约定组织生产 监督借款人是否根据粮食生产进度及时提供播种、生长、收获情况的检查报告,并向签约的粮食生产方认真调查核实其内容的可靠性。一旦发现签约粮食生产方或借款人转移挪用粮食合同收购资金,应立即采取措施收回贷款,并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有关条款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对借款人违反本办法和借款合同约定的,开户行应当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信贷制裁。农发行及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油脂合同收购贷款,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农发行总行负责解释、修改。未尽事宜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篇11:粮食收购会议讲话

刚才,我们集中收听收看了全省夏粮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省农发行及中储粮分公司的领导都分别进行了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服务夏粮收购工作的好措施、好办法。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就今年夏粮收购政策、夏粮收购各项服务工作以及各级、各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帮助解决的问题、采取的工作措施进行了具体地安排部署。下面,结合我市形势,就贯彻落实好省长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的夏粮收购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今年夏粮收购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意义

一是夏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去冬今春,全国小麦主产区出现持续低温天气过程,苗情转化受到一定影响,我省4月中旬还发生了“倒春寒”天气,对小麦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后期通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加之小麦灌浆期遇上有利天气,促进了苗情由弱转壮,夏粮生产形势较好,丰收在望。我市夏粮生产与全国、全省一样,早春小麦生长受极端天气的影响,问题偏重,但是,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强化麦田后期管理,目前,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如果近期不发生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夏粮总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当前市场小麦价格明显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为1元/斤左右,明显高于年一等白麦国家最低收购价0.94元/斤。其它小麦主产区小麦价格虽有差异,但整体处于高水平,给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启动执行带来了难度。

三是收购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我市是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由于市粮食局和中储粮直属库的共同努力和良好服务,我市连续多年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10亿公斤左右,其中一等白麦比例占92%以上,加之我市位于、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大批商业企业和粮食经营者竞相来我市收购粮食。今年的执行预案改变了过去由中储粮一家作为执行主体的情况,增加了中粮集团、华粮集团等最低收购价执行企业。因此,今年参与夏粮收购的主体,不仅有中储粮、中粮、华粮,而且有地方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农村经纪人及其它企业。收购主体的增加,使得夏粮收购形势将比前几年更加复杂,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将进一步增加粮食市场监管和工作协调的难度。

上述情况充分表明了我市夏粮收购形势的复杂性和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务必高标准完成夏粮收购工作。

二、当前急需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夏粮收购准备工作。目前,夏粮收购准备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三个到位。首先是仓容准备到位,全市已准备有效仓容15.8亿公斤,每年我市夏粮收购量在10亿公斤左右,能确保农民售粮的需要;其次是收购网点准备到位,初步安排粮食收购网点192个,我市现有农业乡镇90个左右,基本做到一个乡镇两个收购库点。收购库点的设置既要方便农民就近售粮,又防止局部库点过多过滥,造成恶性竞争。第三是收购人员培训基本到位,已培训粮食保管员、检验员、统计员和执法人员400多名。各收购库点要继续查漏补缺,做好收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做好收购资金的调度衔接。近几年,市农发行和中储粮直属库,在确保资金调度上,做了很多工作,做到了上级和库点的基本满意。今年一定要加倍努力,严格按照省农发行和中储粮分公司的要求,加强资金统筹,合理解决资金需求,确保收购资金不断档,严禁给农民“打白条”。

三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对各收储库点的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严把粮食收购资格准入关。依法对全社会各类粮食收购主体进行监督检查,规范粮食收购市场主体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促进和保护收购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有序竞争。

四是提供便民优质服务。各收购库点要转变工作作风,变坐等收购为上门收购,积极入乡入村收购粮食。收购期间,所有收购点要适当延长收购时间,积极创造条件增加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搭建凉棚,免费提供茶水,提供防暑药品,提供休息避雨场所等。要简化粮食入库手续,公开质量检验,保证准确计量,加快结算速度。各收购库点要早开门迟打烊,保证合格的小麦当天收完。由于今年农民种粮成本有所增加,所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体谅农民的艰辛,真正把国家提升的价差直接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五是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两台一报”等新闻单位要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配合夏粮收购工作,做好系列宣传报道。粮食系统要发挥通讯网络信息发布的作用,搞好政策宣传和信息服务,让农民群众、粮食经纪人和收购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各粮食收购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做到政策上墙、样品上柜、挂牌收购,使农民交售“放心粮”、“明白粮”。在夺取来之不易的丰收后,真正使农民增收。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夏粮收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切实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加强领导。市政府已经成立“市夏粮收购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多个部门为成员,参会的各部门都是成员单位。希望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等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地配合粮食部门开展夏粮收购工作。

二是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夏粮收购主渠道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粮食局要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维护好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农发行要积极为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提供信贷支持,保证夏粮收购资金需求。今年要将重点放在“及时”上,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因为不协调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影响夏粮收购。中储粮直属企业作为国家委托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责任主体,对其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小麦的数量、质量和库存要管理到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其在夏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跟踪调查。夏粮收购期间,政府相关部门、粮食局、农发行、中储粮等单位要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收购工作,发改委也要搞好牵头、协调,及时了解和掌握收购工作进展情况。对收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调研,采取妥善措施,必要时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让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了解问题的实质,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粮食局要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加强管理和指导,督促辖区内各类粮食收购企业,建立健全粮食经营台账,及时报送粮食购销存等基本数据和相关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完整、及时、全面,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志们,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政策已经明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继续发扬我市往年夏粮收购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全市夏粮收购工作,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 粮食直补工作总结

★ 乡落实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自查报告

★ 农资综合直补实施方案

★ 集团公司会议讲话材料

★ 依法行政会议讲话

★ 纪律会议讲话

★ 开学会议讲话

★ 设计院年终会议讲话

★ 优生会议讲话

篇12: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审批:

1、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及审批概况

所有在本市内从事向粮食生产者收购粮食的粮食经营者必须经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资格,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进行粮食收购。申请从事粮食收购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粮食经营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经营资金筹措能力:个体工商户经营资金在3万元以上;法人、其他经济组织经营资金在20万元以上。

(二)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个体工商户拥有或租借5万公斤以上粮食仓储设施,并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拥有或租借20万公斤以上粮食仓储设施。仓储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租借的仓储设施,期限应在一年以上。

(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保管能力:具备与所经营的粮食品种和规定的检验项目相适应的粮食检验仪器设备和开展检验工作的场地。一般收储企业必须具备检验粮食等级、水分、杂质等常规指标的仪器设备;储备粮存储企业还应具备检验粮食储存品质和卫生指标的仪器设备;具有或聘用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和保管专业人员。

2、办理程序

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申请粮食收购资格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重庆市粮食收购资格申请表》,提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申请材料。

(二)受理。对属于本辖区管辖范围的粮食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提交材料齐全,并合法有效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之日即为受理。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可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不能当场更正的,应及时告知申请者需要补充、修改完善的内容,补正之日即为受理。

(三)审查。自受理之日起,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对申请者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仓储设施、检验仪器和设施进行实地核查,也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询问。

(四)决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须在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者作出答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发给《粮食收购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向申请者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者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3、法律依据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4、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

申请粮食收购资格时,须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仅限新设企业)复印件;

(2)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资信证明;

(4)企业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期限一年以上的有效合同;

(5)出具粮食质量检验、化验仪器、计量工具的发票等证明;

(6)保管人员、检验人员从业资格的有效证件。

原来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经营者须同时提交上一粮食购销情况年报表。

5、规定时限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须在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者作出答复。

6、办理结果查询

江北区粮食局业务管理科电话:67855042

7、咨询方式

篇13:粮食收购合同

从2004年开始, 我国陆续实行了包括最低收购价收购和临时收储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2004年,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继续做好农民增收的工作, 同年5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的意见》指出:“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一般情况下, 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 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 要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 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 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 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同年, 制定了早籼稻、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和执行预案。之后, 又制定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和执行预案。2006年,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 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础上, “对不实行最低收购价的主要粮食品种, 在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较多时, 政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供求”。从2007年开始, 国家先后对玉米、大豆、油菜籽、小麦和棉花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 帮助农民解决粮价下降、“卖粮难”问题。

截至目前, 众多学者已对我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该政策是2004年以来, 在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背景下, 为了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而在粮食主产区实施的一项宏观调控措施。[1]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也有需要改进之处。一是用双差分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大多数粮食品种存在托市效应。[2]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储备安全、活跃了粮食购销市场, 还有利于提高粮食部门的福利, 弥补市场开放对生产者福利损失。[3,4,5]以小麦为例进行分析, 在粮食主产区执行托市收购政策的托市效果, 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非执行区。[6]二是托市收购政策尤其是最低收购价政策, 给中央财政和各级粮食储备极大的压力,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旱涝保收”, 使其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减弱。[7]另外, 托市收购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效应、对价格的滞后效应也不可忽视。[1]针对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显现的问题, 有必要制定科学的最低收购价, 既保护农民利益, 又不至于导致通货膨胀, 尽量减少对市场价格的扭曲, 并鼓励多元化主体积极入市收购, 打破中储粮及地方储备粮企业的垄断局面。[8,7]并竭力打造粮食改革的“升级版”, 实施“目标收购”政策, 使粮食补贴真正惠及到农民个人。[9]

众多学者所作的研究, 为我国不断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何正确看待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产生的影响, 对未来我国粮食支持政策的前进方向尤为重要。

粮食托市价格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 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但是面对粮食连年增产带来的粮价持续下降和农民“卖粮难”问题, 为了稳定国内粮油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背景下, 我国分别从2004年和2008年起, 在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 两者逐渐构成我国关于粮食的托市收购政策的主要内容。

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两大政策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 由国家每年在综合考虑粮食的市场价格、种植成本、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 制定粮食的托市收购价格 (包括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存储收购价格) 和执行预案, 当市场粮价高于托市收购价格时, 则继续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调节供求方面的作用, 托市收购预案不启动。如在2010年, 我国制定的稻谷托市收购价格为0.93元/斤, 但是当年市场上的粮食价格高于0.93元/斤, 所以当年未启动托市收购预案;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规定的托市收购价格时, 启动托市收购预案, 由中储粮企业作为收购主体入市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 拉动市场粮价回升, 直到市场粮价高于托市价格时, 政策性收购结束。

托市收购的粮食纳入国家粮食储备库, 在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托市收购价格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但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 (见图1) 。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开数据整理) (注:红小麦和混合麦的历年变动趋势相同)

由图1可见, 小麦和稻谷的托市价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表明国家扶植农业、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决心。2008年之前,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处于尝试阶段, 小麦和稻谷的托市收购价没有发生变化。2008年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粮价下跌幅度大, 我国两次提高托市价格, 年初确定的价格为白小麦0.75元/斤、红小麦和混合麦0.7元/斤、早籼稻0.75元/斤、中晚籼稻0.76元/斤、粳稻0.79元/斤 (表1中所示为第二次的定价) 。白小麦的增长幅度则在2009年到达最大值, 增幅13%, 达到0.87元/斤;红小麦和混合麦价格提高0.11元/斤, 增幅高达15.3%;稻谷的增幅在2009年也达到一个高度。这主要是政府力图减轻2008年后粮食生产成本和物价上涨对农民的不利影响所做出的努力。为了调整粮食结构的平衡以维护粮食安全, 我国确定, 粳稻在2011年的托市价格同比增长高达21.9%, 是粳稻2004—2014年提价最高的一次。

粮食托市收购价格自制定以来, 总体上呈不断攀升状态, 但是我国也在适度调整粮食的托市收购政策, 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托市价格的变动幅度。从2012年以来, 各主要粮食作物托市收购价格的增长幅度逐渐下降, 如2014年小麦和稻谷的托市收购价均有小幅提高, 但是增长幅度都不比前几年, 这主要是考虑到近两年粮食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做出的调整。例如, 2014年, 河南农户的小麦平均种植成本约在462元/亩, 比2013年减少33元/亩。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理论分析

1.供给—需求理论分析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 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政策性收储, 来调节市场上的粮食供求平衡, 以此来调节市场粮价。粮食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小于1的, 体现在供需曲线上, 就是需求曲线D的倾斜度较大。这意味着国家只要收购较少数量的粮食, 使得市场上的粮源小幅减少, 就可以拉动粮价较大幅度的回升 (见图2) 。

当由市场配置资源时,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和Q线, 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点是E0, 粮食均衡价格为P0, 均衡数量为Q0。当P0价格低于托市收购价格时, 粮食托市收购预案启动, 由中储粮及规定的粮食企业以托市价格入市, 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假设需求量不变, 即D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政策性收储使得市场上的粮源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由需求曲线和新的供给曲线决定的粮食均衡价格不断提高, 直到市场粮价高于托市收购价格。若供给曲线移动到S1的位置时, 市场粮价高于托市价格。此时,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退出市场。由于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只需收购 (Q0-Q1) 的粮食, 就可以使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1, 粮价从低于托市价格的P0, 回升到托市收购价格之上的价格P1, 农民收入也由原来的Q0×P0, 上涨到Q0× (P1-P0) 。可见,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在拉动市场粮价回升、保障农民收入方面的效果很显著。

2.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

从福利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分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两个角度 (见图2) 。当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是P0和Q0时, 消费者剩余为线段P0E0以上、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是P0AE0部分。当粮食托市收购预案启动后, 由新的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所决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P1和Q1。从政府角度看, 托市政策的实施中政府需要支付P1× (Q1-Q0) 的部分, 而此时的消费者剩余是P1E1以上、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 相比之前, 消费者剩余减少了P0P1E1E0的部分。因此,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执行, 对粮食消费者是不利的, 表现为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提高。生产者剩余为P1CA, 生产者剩余增加了P0P1CE0。由此可见, 托市政策的执行使粮价提高, 有利于生产者即种粮农民的收入增加, 并能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促进粮食增产。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效果评析

1.对粮食价格的托市效应显著

当某年粮食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市场上粮食的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托市价格, 农民面临“卖粮难”问题时, 粮食托市收购预案启动。供给-需求理论分析中的结果表明, 托市政策最终既提高了粮价, 又能保障农民收入。东北产区作为我国执行托市收购政策中粳稻和玉米的粮食主产区, 托市政策对后市粮价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

2009年, 国家临时收储玉米政策执行后, 仅1—4月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就达到12.9%。2014年, 新季粳稻的大量上市, 使得东北产区稻谷市场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 为保障农民利益, 从10月末开始, 我国先后在东北地产启动玉米临时收储预案和最低收购价预案。托市收购的执行, 对该地区市场上粮食价格的托市作用已经开始显现。10月26日, 黑龙江绥化城东农资供应站2014年产二级粳稻谷收购价1.35元/斤, 到11月27日, 收购价上升到1.43元/斤, 12月10日上涨到1.47元/斤。而在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 10月26日, 标一东北米收购价2.37元/斤, 到12月10日, 标一东北米收购价2.4元/斤, 有小幅上涨。可见, 托市政策的实行活跃了稻谷粮食购销市场, 起到托住市场价格的作用。其他受影响较小的地区, 市场粮价也上升在1.55元/斤左右, 减小了粮价过低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托市政策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 其后期影响促进粮价的抬高, 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 对作为粳稻主产区的东北地区有显著影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资料, 2012年受托市政策的影响,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384元、8598元、8604元。同期全国平均为7917元, 同比增长10.3%、14.5%、13.3%, 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3.5%。收入水平的提高, 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 维护农民利益, 也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 缩小基尼系数, 构建和谐社会, 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2.严重扭曲市场机制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对于支持市场粮价的作用值得肯定, 但是也对市场机制造成了严重扭曲。一是托市收购价格上升, 容易给农民造成一种错误的粮食价格预期, 认为粮价会不断攀升而不会下降, 扭曲了真实的市场价格, 造成农民惜售心理和许多企业囤积居奇、“出库难”的现象, 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二是随着国家收购的粮食越来越多, 储备量充足, 能有效地调节市场供求、稳定粮价, 但是托市价格本身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 近来却倾向于成为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市场“政策化”倾向明显, 制约市场调节价格功能的发挥。而降低收购价格又面临重重困难, 易给农民和粮食委托收购企业带来严重打击, 因此, 探索粮食补贴与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脱钩的政策措施任重道远。

2011年, 我国托市收购政策对小麦制定的最低收购价上涨幅度较大, 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涨幅分别为5.6%、8.1%、8.1%, 使农民对市场粮价的预期很高。作为产粮大省的山东, 2011年夏粮继续丰收, 但是收割后近一个月小麦仍堆放在仓库中, 原因是农民“惜售”心理作用, 认为相比2010年0.95元/斤的开秤价, 1.04元/斤的收购价格还有待提高, 导致粮食收购难度加大。2012年, 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 国内粮价在2012年已经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但为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国及时启动了玉米临时收储和水稻托市收购, 而且保护性收购价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长期高于市场价, 造成市场信号的扭曲。不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歪曲了粮食市场预期, 粮商普遍空仓观望, 农民往往等待高于市场价的粮食托市价格的执行, 手中有粮却不卖的现象严重, 严格影响市场正常运行。国内托市形成的高粮价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我们亟需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 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

3.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产量和质量有保障

托市政策的制定让农民可以种“放心粮”, 因为即使市场价格很低, 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 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及时执行, 他们仍然能够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托市价格出售手中的粮食, 避免了粮价过低带来的利益损失。所以农民可无后顾之忧, 促使他们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以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为例, 国家对东北三省的粳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并把该地区玉米纳入临时收储政策之中, 对促进稻谷和玉米的播种和增产起到了很大作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由图3可见, 自2004年以来, 东北三省稻谷和玉米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曲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04—2013年, 东北三省稻谷播种面积从2732.1千公顷, 增加4551.5千公顷;玉米的播种面积由6679.8千公顷, 到突破11192.2千公顷。从粮食产量上看, 2004年的稻谷产量为1969.1万吨, 2013年上涨到3290.7万吨, 增幅超过67%。而玉米产量从2004年到2013年实现3829.2万吨到7555.3万吨的飞跃, 增幅近80%。播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粮食产量的增收与粮食的托市收购政策密切相关。

不仅粮食产量大幅上涨, 粮食质量也极大提高。就玉米来说, 根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于玉米的收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对实际水分、杂质高于标准规定指标的非标准品玉米, 必须烘晒整理达标后方可入仓储存, 不符合标准的玉米不得入库。玉米质量差, 农民就会赔钱, 所以农民往往选择优质种子制种玉米, 并经过严格的精选、晾晒出售玉米。每年的《中晚稻收购价执行预案》也表示, 以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 相邻等级之间有价差, 农民为了获得差价, 努力提高粮食质量等级。农业支持政策是促进粮食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托市政策的实施, 对提高我国粮食储备总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有双重意义。

东北地区只是一个典型, 在全国粮食主产区, 农民的积极性也都有很大提高。2004年之前, 受粮价低迷和耕地面积较少的双重影响, 导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从1999年的511亿吨, 下降到2003年的413亿吨, 国内粮食供求关系极度失衡。从2004年开始至2014年, 中共中央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强调农业问题的战略地位, 坚持不懈地推行粮食托市政策, 全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根据最新《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 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 实现了从2004年的43069.5万吨, 到2014年粮食产量的“十一连增”, 告别了1998年以来逐渐下降的态势 (见图4) 。粮食产量的连增, 既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粮食大国的地位, 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储备安全, 也为平抑市场粮价波动作出了保障。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4.给中央财政施加了极大压力

(1) 中央财政承担对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的相关补贴。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粮食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 中央财政承担着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入库当月起的利息和保管费用 (质检、监管等日常费用及损耗) 补贴, 省内跨县集并、跨省移库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出入库费用、运输损耗、保险费用等) 补贴。虽然托市收购的粮食会以顺价销售的原则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公开竞价销售, 销售所得利润交付中央财政, 但相应的亏损也由中央财政承担。

(2) 国家托市收购的粮食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2008年, 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的粮食共4202.7万吨, 2014年则高达12390万吨。政策性售出的粮食快速增长, 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得中央财政负担过重:一是, 所需要的各种补贴费用数量大, 如标准的保管费用补贴为每年100元/吨。以此标准, 中央财政在2014年共需拨款123.9亿元用于入库粮食的保管;二是, 如果国家公开销售的粮食价格低于托市收购价, 那么, 中央财政将会遭受极大的亏损, 威胁中央财政安全;三是, 受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 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的补贴也会增加。所以, 亟需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 规定合理的托市收购数量, 既能维护农民的利益, 又能保障中央财政安全。

5.粮食加工企业继续生产艰难

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为粮食价格提供托市支持, 使得市场粮价逐渐攀升;托市政策规定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使得农民更倾向于把粮食卖给国库;市场上的粮源迅速减少, 使得粮食加工企业所需粮源出现短缺, 因此增加了粮食加工企业的成本, 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尽管政策性收购的粮食最终会通过顺价销售的原则, 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开拍卖, 但顺价销售是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 加上合理费用和最低利润而形成的, 在市场粮源不充足时, 大量企业竞价抢粮, 无疑又给粮食加工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 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粮源不足, 已使得不少小型粮食加工企业破产。

比如, 酒精加工企业, 东北地区在正常年份, 较大规模生产1吨酒精可获净利润100—200元, 但2009年后, 受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 每加工1吨酒精则亏损100—200元。根据黑龙江富坤粮食加工有限公司的《概况及发展前景》报告, 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缺少资金, 原粮收购不足和缺少稳定的原粮供应等问题, 也与托市政策带来的影响息息相关。吉林一家非常有名的玉米加工企业, 其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 现在由于出现国内外粮价倒挂现象, 东北玉米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使得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大下跌, 如今这个企业已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 对托市政策对粮食加工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政府应对亏损严重的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收优惠, 减轻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 提升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结论

托市政策是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实施的一项宏观调控措施, 对支持市场粮食价格、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实现我国粮食“十一连增”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托市政策的执行、托市价格的逐年提高, 该政策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被掩盖、中央财政压力大、众多粮食加工企业濒临倒闭等, 抑制了我国农业和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肯定托市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 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和改革粮食支持政策。建立合理的托市收购价格, 规定托市收购粮食的合理数量, 对粮食加工企业的补贴力度应能切实保证企业利益, 并逐渐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试点工作, 以差价补贴农民, 可有效减轻托市政策对市场的扭曲,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是, 差价补贴的依据还需不断完善, 是否对主要粮食作物也采取此项措施还值得研究。对此, 可借鉴较早实行直接补贴制度的美、欧、日、韩等国的成功经验, 坚持不懈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光焰.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效应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 (6) :35-36.

[2]王士海, 李先德.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 2 (4) :1 05-1 1 1.

[3]朱满德.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及改革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 1 (4) :390-394.

[4]施勇杰.新形势下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6) :76-79.

[5]叶慧, 黄宗煌, 王雅鹏.开放条件下粮食政策实施的福利经济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08 (4) :1-6.

[6]张建杰.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J].经济经纬, 201 3 (5) :60-65.

[7]贺伟.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1 0 (1 0) :32-36.

[8]田建民, 孟俊杰.我国现行粮食安全政策绩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 0 (3) :1 1-1 5.

篇14:粮食收购合同

关键词:粮食收购市场 粮食流通环节 信息不对称 市场效率

A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efficiency of China’s grain purchasing market

Gui Xuewen Ding Jielan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circulation taches and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the author expounds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impact of the inefficiency of China’s grain purchasing market as well as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it.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grain purchasing market and raising farmers’ income,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farmer’ s literacy of market Information,reinforce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meliorate the structure of grain purchasing market,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 of grain purchasing market,perfect the grain minimum procurement price policy,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in futures market.

Keywords:Grain Purchasing Market Grain Distribution Tach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Marke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76-03

1.引言

粮食问题一直是倍受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粮食流通体制一直是受关注和改革的重点。经过几轮制度变迁,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搞活粮食流通、保证市场供应、调节粮食供求、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我国的粮食收购市场是粮食流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粮食收购市场失效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有利于粮食流通体制的完善和建设高效率的粮食市场体系,还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2.我国粮食流通环节及其组织结构

根据粮食的流通渠道,我们把粮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转过程划分为粮食收购、粮食加工、粮食批发、粮食零售四个环节。我国的粮食流通渠道如下图所示。

本图描绘了粮食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以粮食加工为界,把粮食流通市场划分为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销售市场,相对应的环节为收购环节和销售环节。粮食收购环节是指粮食从生产者到粮食加工环节之间的若干买卖行为。粮食收购环节是离粮食生产最近,离消费者最远的环节。随着粮食收购环节逐步走向市场化,粮食收购环节的卖方(粮食的出售者)是粮食生产者,由千千万万个粮食生产农户或者粮食种植公司组成;其买方是由粮食部门(包括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经纪人(即“私人粮贩”)、米业公司,其中粮食经纪人往往根据规格的不同担任批发商或者零售商的角色,米业公司也往往兼任批发商角色。

3.我国粮食收购市场失效的表现及其影响

3.1 我国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亦称败德行为),是指在买卖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活动中,信息优势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信息劣势方的效用的行为[2]。在粮食收购的交易中,买方(主要是指粮食经纪人和米业公司)在自身文化素质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与粮农相比都处于优势地位,且买方离粮食销售市场更近,能够更及时地掌握销售市场的信息,所以买方和粮农相比占有很大的信息优势。他们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横向形成价格联盟,共同压低粮食的收购价格,然后再高价售出,赚取其中的差价。另一方面,他们还同粮食销售环节联合,形成纵向联盟,利用粮农的信息弱势和在市场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方面的欠缺而共同压低收购价,剥夺农民的收益。

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道德风险不仅直接剥夺了粮农的部分收益,而且这种不当行为使得国家宏观调控时的一些对粮农有利的政策的实施受到阻碍,这样使得粮农利益受损、种粮积极性受挫、在市场中弱势地位强化;与此同时,粮食收购市场买方这种低价购入高价卖出的行为,会引起粮食收购市场买方之间在再次出售粮食时的价格竞争,这种竞争很有可能演化成价格战,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而粮食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必然对整个物价形成严重影响,干扰整个市场运作效率。

3.2 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步性。

所谓同步性,指的是当供需形势发生变化时,市场主体倾向于采取一致的供给行为或需求行为[3]。在粮食收购市场同步性的作用下,如果市场传言认为粮食短缺,则不论实际是否短缺,只要大家都相信短缺,都会减少销售和抬高价格,市场就会营造出“真正的”短缺的气氛,这种短缺反过来又“证明”了传言的正确,并易形成恶性循环[4]。市场主体的同步性依赖于市场氛围,不管市场氛围和真实的粮食供求状况是否一致,众多缺乏正确决策能力的小型市场主体都会迅速依据市场氛围作为决策依据,要卖都卖,要不卖都不卖。在价格表现上,往往涨或者跌的起动很快。

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步性暴发性很强,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或者对人们预期的价格波动有很大的放大效应。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改变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从而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并且,粮食收购市场主体的严重同步性限制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市场主体数量大,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一旦价格发生波动,往往来势很猛,很难控制,再加上市场氛围的原因,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量很难估算,所以到底保持有多大规模的储备,才足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成为难题[5]。

3.3 最低粮食收购价对粮价具有扭曲效应。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为保护粮农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粮农的粮食[6]。而我国对已收购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惟一处理方式是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连续竞价集中销售,这种方式易形成对市场粮价的打压,从而使得粮价批发市场出售价格下降,从而带动粮食收购价格的下降,这样又得再次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最低收购价—抛售—打低价格—继续最低收购价的怪圈,这也就是所谓的“滚雪球”效应[7]。

一方面,这种“滚雪球”效应使得粮食在批发市场进行连续竞价集中销售时,价格被打低,从而带动影响整个粮食市场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最低收购价对价格的扭曲效应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了新的问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手段,虽然它的实施保证了粮农的利益,但是却不利于整个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还会增加财政支出。

4.我国粮食收购市场的失效成因

4.1 粮农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方面,粮农自身的信息素质低。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的欠缺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粮农对市场信息的捕捉不如粮食市场其他主体那样敏感。另一方面,过多的流通环节使得粮农远离市场,市场信息传递到粮农具有滞后性。这些原因造成的粮农在交易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方,再加上粮农对市场的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都有欠缺,所以就很容易导致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道德风险。

4.2 粮食收购市场的主体发育不完善。

作为粮食收购市场卖方主体的大部分粮农的种植规模较小,再对市场信息不不敏感,当粮食价格变化时,他们往往参照左邻右舍的情况行事。而作为买方来讲,他们大多是由个人或者小型公司组成,所以他们大多对市场的认识能力不足,处于极度不完全信息状态中,在经营中往往以市场传言作为决策依据,并且其经营行为对供求变化的反应不够准确,容易“跟风”,由这些主体组成的收购市场上极易创造出“虚假”的市场氛围(虚假的过剩或虚假的短缺),容易诱发“主观制造”的同步性[8]。

4.3 市场监管能力弱,宏观调控滞后。

粮食收购市场主体数量过大,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旦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有利可图时,贩粮的个体私商就会大量涌入。并且在粮食收购市场的准入制度上不是很完善,这样就给粮食收购市场的买方留下了道德风险的机会。另外,用粮食最低收购价来达到宏观调控粮食收购市场价格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提高我国粮食收购市场效率的对策分析

一个运作高效的粮食收购市场的建设离不开市场的买方和卖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为粮食收购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应该提供自身的信息意识,其中粮农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经济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而作为买方的粮食经纪人、米业公司等更应该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市场经济竞争的公平公正原则。但是农民利益的保证和粮食流通主体行为的规范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和强有力的规范作用。

5.1 提高粮农的市场信息素养,加强农村信息服务。

提高粮农的市场信息素养是降低粮农对市场信息的劣势的直接措施。目前,在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加强对粮农生产的技术指导,但是在引导粮农关注市场方面做得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农直接参与了市场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唯有依靠信息才能发展健全,只有把握好了市场信息才能把握好市场机遇,市场信息是粮农增收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该去积极地引导粮农关注市场信息,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粮农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引导粮农养成良好的市场信息意识,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与培训;并且,政府还应该尽量及时给粮农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建立方便的农业信息咨询部门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将市场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农民,政府也应该积极鼓励和发动一些组织和社会服务团体参与到粮农市场信息的服务的活动中来。政府同社会组织一起努力,建立以网络、媒体为主渠道,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传导为带动的省、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和传播渠道,将信息送到农户。

5.2 改善粮食收购市场结构。

使粮农尽可能的直接面向市场,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降低粮农信息劣势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接面向市场,减少了众多的中间环节,对作为生产者的粮农来讲对市场信息直接做出反应,这样就省去了搜集信息的中间环节。

但是粮农直接面向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毕竟粮农的市场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都还欠缺,这就探求一些新型的面向市场模式。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和粮农建立起伙伴关系,成立以粮农为主体的经济实体,赋予粮农讨价还价能力,其中政府在新技术采用、销售渠道拓展等经济活动中应起带动和协调组织作用。

5.3 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制度。

为了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的买方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粮食收购市场的准入制度。不仅应该对粮食收购活动中的证照发放严格把关,把粮食收购活动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程序,还应强化对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培训考核和证照管理,拓展经纪业务空间和提高买方的职业素质。并且,还要加强对买方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加强买方自律组织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并建立起正常的对买方合理诉求的组织和渠道,使粮农能积极反应问题。

另外,近年来粮食收购市场买方中,粮食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的制度建设的完善提出了新的难题。虽然在一些地方性粮食局出台了粮食经纪人的业务规范暂行办法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收购市场准入和管理体制。但是全国统一的粮食经纪人的专项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还没有出台[9]。因此,要尽快制定有关粮食经纪人的专项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逐步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促进和指导粮食经纪人事业健康发展。

5.4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针对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滞后性,建立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与粮食直补政策的联动机制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即对粮农是否给予补贴及补贴多少,要以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实际平均收购价为依据[10]。

当前者低于或等于后者时,不予补贴;反之,则按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给粮农。粮农获得补贴后,仍然按市场价格出售粮食,收储企业也按市场价格收购粮食。这样可以使粮食价格真正由供求决定,形成真实的价格信号,避免最低收购价对粮价的扭曲效应,并且可大大提高补贴的效率,使粮食直补政策具有弹性,可避免“滚雪球”效应,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对最低收购价粮食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连续竞价集中销售方式对粮价形成的打压,已经形成及正在形成的最低收购价格粮食则需建立分流机制。可以采用以下途径:①尽快分品种建立中央粮食批发市场,在竞价销售时,根据市场价格制定合理底价,避免底价以下的粮食销售;②通过固定渠道直接进入乙醇生产等用作工业生产资料;③必要时增加粮食出口,缓解国内粮食市场压力[11]。

5.5 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建设。

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和保值功能,在提供价格信息、保护农民利益、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2]。粮食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粮农在粮食收购市场中,能按照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并且是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中介机构不发达,粮农无法参与期货市场以及由于信息素质弱,无法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生产两个问题,使得其功能发挥受到制约。

对于前一个问题,政府应该引导和组织成立粮农合作组织以使粮农参与到期货市场,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鼓励粮农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分散耕作的农户,可以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农户入股的形式,由粮农自发成立合作社,集中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13]。对于后一个问题,政府除了在提高粮农的信息意识和提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意外,为了保证价格的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还应该就农产品信息统计和发布环节进行整合,形成全国统一的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等各类信息于一体的信息系统[14]。

参考文献

[1]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解读《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http://www.agri.gov.cn/jjps/t20070921_893953.htm)

[2] 桂学文,娄策群.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4][5][8]冀名峰.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同步性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6]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 (http://www.gov.cn/2007lh/content_543328.htm)

[7][10][11] 杨光焰.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基本思路[J].中国粮食经济,2006(7)

[9] 07-11-21 期货参考——规范百万粮食经纪人.豆瓣网,2007(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23791/)

[12] 章寿荣.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8(1)

上一篇:英语感叹词意思及其应用下一篇:电动机a检修作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