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2024-06-01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精选9篇)

篇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古典园林及历史类

1.《园冶》计成著

2.《园冶注释》陈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造园史纲》童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

5.《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著

6.《说园》系列 陈丛周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7.《西方园林》郦芷若 朱建宁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西方造园变迁史》【日】针之谷钟吉著

9.《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 张祖刚著

评:100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按照时间顺序穿起来

1.《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 河南科技出版社

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理论类

1.《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

2.《景观设计学》【美】西蒙兹著,俞孔坚译

3.《总体设计》【美】凯文林奇著

4.《城市意向》【美】凯文•林奇著 方益萍等译 华夏出版社

5.《城市形态》【美】凯文•林奇著 林庆怡等译 华夏出版社

6.《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7.《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8.《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著 江苏科技出版社

9.《世界园林,建筑与景观丛书》薛健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丛书分为《世界景园》《世界

城市景观》《世界住宅》《环境小品》四个分册。

10.《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1.《街道的美学》【日】芦原义信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2.《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美】诺曼.K.布思著 曹德鲲译 中国林业出版社

13.《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托伯特哈姆林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4.《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

15.《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6.《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17.《景观形态学》吴家骅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18.《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刘玉杰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9.《Road Form and Townscape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英】Jim MeCluskey 张仲

一、卢绍曾译 中

建工

20.《绿色尺度》【英】克利夫·芒福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景观游憩学》吴承照著

2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23.《德国景观设计1-2》

24.《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3》

25.《世界景观大全》

26.《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罗伯特霍尔登 中国建工出版社

27.《世界景观设计丛书》弗朗西斯科 中国建工出版社

28.《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 作者:俞孔坚 中国建工出版社

29.《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 作者:章俊华 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

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

30.《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夏建统著

31.《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 詹姆斯 中国建工出版社

32.《广义建筑学》吴良镛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33.《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

3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35.《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实践及图集类

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2.《德国景观设计1-2》

3.《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3》

4.《世界景观大全》

5.《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罗伯特霍尔登 中国建工出版社

6.《世界景观设计丛书》弗朗西斯科 中国建工出版社

7.《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 作者:俞孔坚 中国建工出版社

8.《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 作者:章俊华 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

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

9.《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夏建统著

10.《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 詹姆斯 中国建工出版社

建筑类

1.《广义建筑学》吴良镛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译 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 中国建工出版社

4.《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2: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园冶》 计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人最为熟悉却又是最为陌生的一本书,能通读至尾的而又能读懂的没有多少人!)

《从概念到形式》 格兰特.w.里德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初学园林者要好好研读的一本书!)

《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 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园林者需要借鉴之)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诺曼.布恩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每一个刚刚接触园林设计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中能发现园林设计的乐趣与魅力!)

《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 江苏科技出版社(一版再版证明这本书有多有用了!)

《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 译:俞孔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景观设计而写的,没有废话,只有精辟!)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Carolyn Francis 主编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 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是为谁服务的呢?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被列为做园林设计必研读的一本书)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 著 王求是,高峰 译(也是一本将人的行为习惯与设计相结全的经典著作,其对设计者的影响要远比人性场所要早,可惜没有再版!)《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谈空间的一些方法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简单而又实用!园林的空间组合其实并不比建筑少多少)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著 尹培桐译(有人说日式景观思想根源来源于此,120页的书包含的容量却是1200页)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 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梳理最全的一本书!)

《苏州古典园林》 刘敦桢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曾有一个想法拿着这本书,对着照片去苏州园子里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图文价值套用俗语是五颗星)

《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与艺术结合的体现)《交往与空间》扬.盖尔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不幸的是,这本3小时就能看完的书,你也许要花上一辈子才能真正理解并为你所用;或者,你花上一辈子也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东西付诸实施;又或者,在这3个小时之后,你甚至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应该为之奋斗的真正的设计思想。)

《人性化的城市》扬.盖尔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扬盖尔的每一本书都很让人触动,他让你感觉到,对于城市的反思,是每个人的事情,城市与人是能结合好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设计的。)

《街道与广场》克利夫.芒福汀著 中国建筑工业版社(内容涵盖地知识面是如此地广,绝对能让你大受裨益!)

《环境设计史纲》吴家骅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既然是史纲,当然是介绍环境设计的发展进程的)

《总体设计》 《城市意向》 k林奇(读后要想想应当以怎样的角度或者方法去观察、体验城市!)

《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 天津大学出版社(景观设计学术地位的提高其实最早归功于这本书了,设计结合自然都已成为我们的设计原则,其实反而我们最忽视的也是自然!这本书要慢慢读,可能对本科生来说读起来有些费劝,但别放弃了!)

《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介绍大师的书!)

《植物造景》苏雪痕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植物造景的必读之书吧)

《杭州园林植物配置》 朱均珍(杭州园林植物是我认为是最好的,而这本书是描述杭州园林植物配置最经典的!)

《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孙筱祥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园林规划设计教材的开山之作吧,原来是北林的邮印本,终于现在也出版了!)

章俊华编的那套日本景观设计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日本园林的几位大师)

绿地系统觉得同济刘颂、刘滨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还不错《美学三讲》 李泽厚著 《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街道美学》 芦原义信著(开拓你设计思维,陶冶你性情,培养你设计内涵的书吧!有时特别推荐读读李泽厚的十年文集,能让你找到些什么)

篇3: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是推行“自主式”学习和培养其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组织方式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完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而对于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参与到科研工作中的程度亦完全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范畴和领域也应该是宽泛的[1]。

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但发展至今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在四到五年本科培养中贯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建设又如何体现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两者谁更为重要,等等,尤其是关于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孰轻孰重的争论,在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中时常出现,也是教师难以拿捏的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大学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践工作的学生,还是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为基本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日后实践中自学理论知识、在理论中探求实践的真谛之基础,是学生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必备素质。而对于教师而言,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科研实践的途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科研的概念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科学研究的问题[2]。

2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因学校差异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包括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同,也包括培养方案的不同,还包括了资金投入的不同,等等,但总的说来较之以前,全国的高校本科生科研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1 缺乏自主研究的意识

我国教育历来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普遍缺乏自主研究和独立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这一现状自然与学生有关,但也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可分离。本科生科研意识薄弱确是事实。以笔者所教授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为例:笔者所在学校是以建筑学为背景下的风景园林教育单位,整个专业的实践性都非常强,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课即为设计课程,每个学期由教师选择两个类型的题目作为设计课程的任务,教师尽量以真题为主,基地环境也尽量选择真实的并且易于学生勘察和调研的处所,最终的成绩评定也是以学生的设计图纸为主要依据之一。五年级上学期是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过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或者学院推荐至相关设计单位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即为毕业设计。每个学期安排的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和学习的过程特点,难度逐渐增加,类型各不相同,每个设计环环相扣。学生毕业后或就读研究生或去设计单位从事具体的工程实践。对于设计水平的追求是学生和教师普遍的目标,而设计水平的提升,从课程的安排上来看,与具体的实践操作是分不开的,实践能力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学生普遍重视实践而忽略理论课的学习,缺乏对于风景园林理论方面的研究确是本科教学中薄弱之处。这种能力上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不重视和科研能力的欠缺。

2.2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有限的科研经费导致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缺乏系统性,科研活动缺乏指导和方向性,从而失去了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机。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前两项都占全了,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实则,除了学生习惯于“被灌输”,老师也习惯于“灌输”,对于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通过引导、教育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从而培养其研究、探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恰恰是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的环节。笔者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及理论课程多年,做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高校教师,深切地体会到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于教师的教学热情起到的重大作用。没有热情,教师的教学如一潭死水;没有热情,学生的学习生活如同嚼蜡。而热情的培养,就需要对知识充满渴望,对于所学之物能有钻研和探究的精神,当然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笔者主讲的课程为大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设计课程(综合性的景观规划比如小城镇景观规划)和一门相关的理论课程(大尺度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两者相结合,在8周的设计课程同时开设理论课,结合设计课实践讲授理论知识和综合性景观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在设计过程中能运用到理论课的知识。实际上,针对某一门课的教学安排,对于亟待提高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法系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学生普遍重视设计课而忽略理论课。一方面由于设计课形式多样,上课时也是针对学生所做的设计进行讲解与分析,因此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而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学生们意识不到这是为设计能力的提升在积蓄力量,热情不足,课后亦不会拓展理论课的知识并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对于风景园林相关理论与历史以及设计思想和思潮也关注不足,没有理论深度的学习则设计水平亦会停滞不前,也没有深度。因此,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如何在课程安排上,尽量能够让科研能力的训练和设计水平的训练挂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科研能力对设计能力的重要程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研以及设计能力的目的。

3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本科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是本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法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笔者认为,所谓的“高级专门人才”,指的是既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也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才能称为高级人才。而专门人才应该是涵盖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人才[3]。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基本保证。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科研方法,能够针对本专业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并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热点、冷点、疑点、难点等等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敏感性,通过正确的手段分析、整理信息,获取需要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学生继续深造或更好地从事实践工作的基础。本科阶段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是研究生阶段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了解本学科理论思潮、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本科阶段的学习为研究生阶段打下了必备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研究生阶段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才能更充分地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践工作提供了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创新的目的[4]。

4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本科生接受科研训练并从事科研活动,是本科生所应享受的基本学习权利。这种权利广泛体现在学生有权使用学校图书馆各种学习工具、学校的电子书籍和网络搜索、各种期刊杂志,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享有学校和教师应为其提供各种科研活动的机会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机会,等等[5]。

4.1 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框架

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并主动去了解知识,教师转变成配角,仅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传统的风景园林教学更多地采用由老师来带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甚至是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占到绝对重要的位置。这种教育理念往往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缺乏热情,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被动的学习必然带来学习效率的低下,很难达到知识建构所应有的密集度的要求,因为完全靠老师讲授,毕竟授课时间有限,所涉及的知识深度亦有限。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退而成为服务者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工作的主人,必然能够大大改进上述弊端[6]。

在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能够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未知的领域;而学生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这样的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进行,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从而逐步达到“高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的境界。这是一种终极的目标,是对自我最大程度的认同[7]。

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参与实践,从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实践检验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风景园林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践结合紧密。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地接触实际工程,才能最好地检验自我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通过把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设计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实际工程的操作过程,即所谓的“真题假做”。通过一个真实的基地,设定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即所谓“假题真做”;或学生通过科研课题参与到解决某一现实问题中,经历了解、分析、协调、决策的一个过程,比如某些综合性景观研究课题如小城镇综合景观或者交通要道的综合景观设计;等等[7]。

4.2 注重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模式

避免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现象,是风景园林教学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理论课的设置忽视了课程设计的存在,不能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设计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结合,导致学生上理论课时无精打采,甚至觉得无关紧要,而在做设计时却又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理论课应与设计课相辅相成。理论课为设计课提供基本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有助于设计实践获得理论飞跃;而设计课为理论课的付诸实施提供了机会与实践,也为理解深奥的理论提供深入浅出的案例。事实上,应该把这样一种课程模式变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即理论课与设计课的关系如果处理恰当,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专业问题思考空间,以及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的机会。

充分利用设计课的授课特点,开展研究型教学。风景园林专业课授课形式历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在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背景下,如果能适时地开展研究型的教学,将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风景园林专业授课形式自由,可以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每个阶段的草图往往都采取学生汇报、老师提问然后答辩的方式,跟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非常具有专业特点,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特点进而把它变成特色,即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主题,进行师生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这个主题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无法理解或无法掌握的设计思潮,还可以是其他优秀案例或者大师作品的探讨与剖析,等等。如此,学生逐渐具备研究探索的基本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6]。

成立课后学术兴趣小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学校都会设置专门针对本科生的SRTP科研训练项目,该项目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由本科学生自主自由申请。前几年,对此项目申请的学生甚少;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充裕和学生科研意识的逐步提高,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参加一项SRTP的科研训练项目。该项目的自由度非常大,申请的课题亦无限制,堪称最自由、普及率最高的一项科研活动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立项、确定研究内容,再自主寻找一位指导老师,也可以是老师组织一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从事某项课题的研究,等等,形式多样,组织自由,由学校提供经费。笔者每年都会带一期SRTP的项目,如2012年成都市最大的民生工程莫过于“北改”,学生抓住了这一热点问题,在“北改”的范围内选定了“曹家巷”这一典型的“城中村”进行深入研究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和经典案例,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并对曹家巷某一地段进行详细的景观改造和设计,把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由于学校提供科研经费,这样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更细致地对实地进行调研,也减轻了教师在经费方面的负担。

4.3 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注重新生的培养。笔者所在单位的风景园林专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均要加试美术,作为测试学生基本的美术功底并实行淘汰制,加试成绩作为淘汰小部分美术不合格的学生的依据。实际上,笔者认为,除了美术加试外,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新生的科研能力。一年级是基础,既是专业课的基础学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建立科研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应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差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并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学校的SRTP项目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并没有明文限制一年级新生不能参加,但由于一年级新生往往对专业了解的程度和专业学习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学生在自由组合时不会选择一年级的同学,而老师在组织科研小组时也不会过多地去考虑一年级新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组织存在很大的空白,而一年级是建立科研思想、确定科研意识的关键时期,应该在一年级阶段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从事科研活动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与知识准备。

结合设计课实现多专业学科配合。风景园林专业应涉及建筑、城市规划、生态学、管理、旅游、美学、植物、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阶段应有的放矢地涉猎这些领域,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跨专业地学习相关知识。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专业课即设计课中结合某一设计专题实现多学科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其他学科,提高科研水平,同时也学会综合运用、多专业配合的能力。例如,高年级的综合景观规划可以与其他专业联合开课,比如管理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完全跨越建筑学的领域来设置。联合开课可以是开放式地选课机制,如允许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选课,也可以是开放式地教学,如其他专业的老师作为辅讲老师,共同为这个设计服务,提供新鲜的血液。如此以来,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风景园林学的博大精深,也能让学生领会风景园林的研究应需要涉及广博才能做到深入,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为其日后自主学习和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设计课与专项研究结合。可以在五年的专业学习中建立专项研究机制,主要是结合设计课进行。专项研究由系列的课题组成,课题由浅入深、由简而难,根据每个设计任务来安排。专项研究可以是深入研究某一理论思潮、当前关注热点,也可以是社会调研。在做专项研究时,应与设计课程相结合,作为设计课的理论补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并利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完成专项研究的任务,尤其是英文阅读和检索应该成为主要的训练工具,通过英文的阅读可以了解世界同领域的先进水平和经验。

风景园林是一个涉及专业非常广博的学科,除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外,多学科融合也是其显著的特点,是一门需要用毕生的努力才能领略其风姿的学问。以一位职业风景园林师从业的角度来看,工程实践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研究的精神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品质,其职业生涯是无法走得更远的。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地机会,让他们在未来从事风景园林相关的各类工作时能够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是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的。事实上,这些素质就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才是“授之以渔”之道。

参考文献

[1]陆伟.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33-38

[2]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2):95-101

[3]王根顺,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44-48

[4]张倩.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10-17

[5]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

[6]刘拥春,许先升.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建构[J].中国园林,2010(2):74-77

篇4:大学生必读书目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大学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轨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行列,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1]。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必读书目”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旨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2]。尽管“必读书目”的有效实施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笔者就“必读书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便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调查过程及数据统计

(一)调查对象

本文将对来自不同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分成抽样的方式,按照入学年限长短,分大一、大二、大三、三个阶段。

(二)调方查过程与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访谈方式,从学生心目中对“必读书目”的认识、“必读书目”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必读书目”实施的效果这三个维度对“必读书目”在高师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调查报告总计300份,分别给大一、大二、大三分发100份,回收率为98%。

(三)数据统计

三、现状分析

由表1可见,学生对“必读书目”的课程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学生认为“必读书目”是课外读物,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必读书目”看作一门实践课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了解不够。

由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设置“必读书目”是必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且认为非常必要的大三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大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特别是优秀生)从读书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对大学生的阅读现象作了分析:学习压力大,寻找精神愉悦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术专著与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经典名著学术专著语言晦涩难懂,针对性太强。喜爱休闲娱乐时尚阅读者多于喜爱大学生必读书目,对小说畅销书籍的购买远超于对经典名著学术名著的购买,甚至有些学生表示对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一无所知,对书籍的观念认识的转变也是导致对必读书目阅读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在的社会是“快餐社会”,一切都提倡快速效率。因而,“快餐阅读”席卷来袭。就业压力,社会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动摇着大学生潜心读书的“定力”。快速阅读,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必读书目”内容合理,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必读书目”内容提出质疑,这反映出大学生“必读书目”内容依然存在不足,制度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必读书目”实施前的指导工作不到位;大学生对“必读书目”重视程度不够;“必读书目”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现行的“必读书目”考核方法不尽合理;“必读书目”对于高师学生实施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读书目”的改革需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宏观上需要建立明确可行的“必读书目”课程的评价体系,微观上需要更新必读书目目录;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指导教育;从“必读书目”的整个实施过程着手改革。

四、对策方案

(一)必读书目的选取应当遵循针对性、经典性、全面性、合理性原则

1.书目对象的针对性

书目对象是大学生,所选书目必须以大学生的所需为出发点,当代大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强烈,而不像中小学生只是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的启蒙,大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以及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注重专业,可以设定“专业书屋”专门收集专业书类,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当代大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难免出现过激思想,所以在必读书目的选定上需要着重注意所选书目思想上的正确性和乐观性,尽量直接帮助科学世界观和完美人格的塑造[3]。书目应针对其特点,做到程度适当、深浅适宜、量力而行。而且根据其书目对象的法杖特性欲层次不一还应该遵循正面教育原则,也就是书目内容应具有强烈的正面导向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对于那些格调不够高,正面吸引力不够强的作品均不宜入选。

2.书目内容的经典性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能流传至今都是经历了两大考验,一是时间;二是读者。因此,经过文化积淀作用,历久而弥新的名著,由于蕴藏丰富淳厚的内涵,常读常新,它就有了经典性。

3.书目内容的全面性

书目的选定应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并存,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以确保其完整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文坛四大名著,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概貌,这四部就是历史的、民族的、人文的经典,我们不能不选。宗教作为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应该让我们大学生去认识了解它,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地区那么多人信仰它,既然它能作为一种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存到至今,就说明其中一定有它的合理成分。当然,我们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但我们的学生全面的了解世界文化的渊源也是应该的。经典性的体现于把我层次面很多,在编制书目时我们应该慎重把握应该综合考虑。

nlc202309011706

4.书目的结构合理性

现代人才的培养注重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融会贯通、兼收并蓄的通才。书目的合理性也是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学科内容选取上主次分明、搭配合理;其次是文献数量与各科配比上安排合理恰到好处。虽然之上说来简单,但是因人、因校、因地而存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困难[4]。现代教育原则是,着眼整体,着眼未来,在学科内容选取上以人文科学为主、兼顾科技;以中国文化为主、兼顾世界;以传统经典为主,兼顾未来。

因此,“必读书目”在选取上,首先,专家教师能够从全局把握书目的内容,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其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从实际操作方面,对“必读书目”实施进行指导,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必读书目”的重视程度;最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必读书目的确定,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喜好,对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还使必读书目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二)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教育指导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系统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真正的懂得,接受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读书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读书除了知识的获取外,更重要的是思考。无论阅读必读书目还是其他书目,只有思考才能充分地获得价值。本着获取知识获得智慧的目的,不用单一的去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学术专著,休闲娱乐书籍,只要你能够选择性的吸收精华,同样是不错的。阅读书籍,本就该广泛涉猎。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态浮躁,既需要阅读好书籍来调节,同时也老师的精心指导,二者互相促进。高校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可以定期开展 “读书月”,讲座等活动,开展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讲座,介绍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意义,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书目[5],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调动同学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好书。让大学生能在繁华热闹的社会中,学会修身养性。

(三)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

1.成绩考核

(1)多数学校采用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系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2)学生应在《必读书目》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3)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必读书目》中选读8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4)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5)各学院应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教务处将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所在学院应督促其利用课余时间重读或另外选读。

2.组织管理

《必读书目》应是为常规教学任务之一,有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成绩通过者,取得相关学分。教务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统一进行网上成绩录入、成绩单打印和留存。同时编写专业“必读书目”阅读指南,其中包括,书名、目录、本书的精髓及概要、本书的价值及简要评析、拓展延伸阅读等内容。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 “必读书目”的实施现状,总结出“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课题项目】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师范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与管理评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远成,尹季.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与管理评价[J].教育探索2005,(11):19.

[2]张玉斌.50部必读的中国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6.

[4]黎平辉.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转变下高师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69.

[5]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视野[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58.

【作者简介】

曹宇巍(1982— ),女,黑龙江鹤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赢(1991—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

篇5:社会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一、社会学概论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郑杭生 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3为必读书目,2为任选书目;对象:大一学生。

二、社会学理论

4、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

5、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

6、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布赖恩〃特纳 编:《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 任选其中两本精读;对象:大二学生。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

8、艾尔〃巴比:《社会研会方法》,华夏出版社。

9、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Matthew B.Miles & Michael Huberman:《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

※ 分别从8、9,11、12,13、14中任选一本(共三本)精读;对象:大

一、大二学生。

四、社会统计学

1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6、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7.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戴维〃K.希尔德布兰德 等:《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 分别从16、17和18、19中任选一本(共两本)精读;对象:大

二、大三学生。

五、重要分支社会学

(一)经济社会学

20、汪和建:《现代经济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周长城:《经济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弗兰克〃道宾:《经济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4、尼尔〃弗雷格斯坦:《市场的结构——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5、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经济学与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6、斯梅尔瑟、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手册》,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 从20、21中任选一本,从22、23、24、25、26中任选两本精读;对象:大

三、大

四学生。

(二)组织社会学

27、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8、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9、张永宏 主编:《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0、沃尔特〃鲍威尔 等主编:《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李友梅 等主编:《组织管理与组织创新——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文选》2008年。※ 从27、28中任选一本精读,从29、30、31中选读部分论文精读;对象:大

三、大四学生。

(三)政治社会学

32、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33、基思〃福克斯:《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 从32、33中任选一本精读;对象:大三学生。

(四)社会分层与不平等

34、边燕杰 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35、边燕杰、吴晓刚、李路路 主编:《社会分层与流动: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戴维〃格伦斯基 编:《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37、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8、陆学艺 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从34、35、36、37、38中任选2-3本精读;对象:大

三、大四学生。

(五)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39、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和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0、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41、邓大松:《社会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42、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2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43、哈特利〃迪安 等:《社会政策学十讲》,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4、肯〃布莱克默 等:《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5、熊跃根:《社会政策:理论与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6、彭华民、景天魁:《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 从39、40、41、42中任选三本精读,从43、44、45、46中任选三本精读;对象:大

二、大三学生。

六、社会学专业杂志

47、《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综合)

※ 前三本杂志为社会学专业学生必读杂志;对象:社会学所有年级的学生。

※※ 上面有些著作没有注明出版年份,请找相应的最新版本。

篇6: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序号书目 作者 出版社 文学、文化类 出版时间 1 红楼梦 2 文化苦旅 3 穆斯林的葬礼 4平凡的世界活着 6 拯救与逍遥 7 安娜·卡列尼娜 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草房子 10 长袜子皮皮 11 城南旧事 12 女儿的故事 13 呼啸山庄 14 简爱 15 美的历程飘人性的弱点 18 人性的优点 19 沟通的艺术 20 登天的感觉 21 生活的艺术 22 方与圆人生三绝 24 托起明天的太阳 25 细节决定成败 26 靠自己去成功

激活你自己:可以平凡不

能平庸

曹雪芹、高鹗 余秋雨 霍达 路遥

余华 刘小枫

列夫?托尔斯泰 尼?奥斯特洛夫

斯基

曹文轩 阿斯特丽德·林

格伦 林海音

梅子涵 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李泽厚 玛格丽特·米切

励志类

戴尔卡耐基

岳晓东 林语堂 丁远峙 高阳 王桂儒 汪中求 奥里森·马登

刘兴旺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2008年7月 2001年4月 2005年1月 2012年3月 2002年1月 2007年7月 1956年12

月 2008年6月 2009年6月 2009年10

2008年5月 2009年8月 2010年8月 2010年6月 2008年3月 2010年6月

2008年1月 2010年4月 2009年11

2008年2月 2012年1月 2007年10

2008年5月 2009年7月 2004年2月 2010年7月 2006年6月

教育类

(英)约翰·洛28 教育漫话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新教育之思

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

批判

素质教育在美国 33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

者对话 34 爱心教育

大教学论 36 民主主义与教学 37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39 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

赏识你的学生 41 教育的奇迹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

想的回应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

想录 44 爱心与教育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46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

想录

班主任工作漫谈 49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50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

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51 情境教育的诗篇 52 不跪着教书

100个基层教师的口述

克著,徐诚、杨

汉译

苏霍姆林斯基

朱永新

冉再飞 黄全愈 朱慕菊 李镇西(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联合国教科文组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

洋生译,)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孟繁华朱永新

朱小蔓 于漪等 李镇西 高万祥等 窦桂梅等 于漪等 魏书生 陈向明 钟启泉等 李吉林 王栋生 李默、刘肖

河北人民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南京师大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四川少儿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1998年 1984年6月 2007年1月 2011年3月 2010年8月 2002年6月 2011年2月 1999年 2001年 1996年

2003年

1998年2003年 2004年 2000年 2000年 1998年 2000年 2000年 2000年 1995年 2001年 2001年 2004年9月 2004年 2004年1月

当代教育新理念的途径及

实践

教师职业礼仪 56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爱的教育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

堂捉虫”手记 59 听韩军老师讲课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61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62 听袁卫星老师讲课 63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64 语文教育门外谈 65 案例教学指南 66 数学的源与流 67 数学教育学导论 68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69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基本

训练

现在外语教学 71 数学与教育 72 数学与哲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

经典案例 74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何齐宗 金正昆 张万祥、万玮

亚米契斯

各科教学窦桂梅 韩军 余映潮 李镇西 袁卫星 窦桂梅钱理群 郑金洲.张顺燕 罗新兵、罗增儒

欧阳新龙、肖川 金成梁 束定芳、庄智象 丘成桐、杨乐、季理真

张景中 张莉、陈秋宾

雷玲

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湖北教育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10年8月 2010年1月 2005年10

月 2009年11

2004年 2006年 2006年 2005年 2005年 2005年 2003年 2000年 2003年12

月 2008年11

2012年2月 2005年10

篇7:金融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必读书目

《巴菲特:从l00元到160亿》 [美国] 沃伦·巴菲特(1930-)

《金融炼金术》 [美国] 乔治·索罗斯(1930-)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德国]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1906-1999)

《证券分析》 [美国]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

《漫步华尔街》 [美国] 伯顿·麦基尔(1933-)

《克罗谈投资策略》 [美国] 斯坦利·克罗(1928-)

《艾略特波浪理论》 [美国] 小罗伯特·鲁格劳特·普莱切特(1949-)

《投资学精要》 [美国] 兹维·博迪(1943-)

《投资艺术》 [美国] 查尔斯·艾里斯(1941-)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美国] 约翰·迈吉(1912-1987)

《金融市场技术分析》 [美国] 约翰·墨菲(1934-)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美国] 埃德加·E·彼得斯(1952-)

《专业投机原理》 [美国] 维克多·斯波朗迪(1952-)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美国] 吉姆·罗杰斯(1942-)

《逆向思考的艺术》 [美国] 汉弗莱·B·尼尔(1904-1978)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美国] 范·K·撒普(1945-)

《伟大的博弈》 [美国] 约翰·斯蒂尔·戈登(1944-)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美国] 小弗雷德·施维德(1901-1966)

《共同基金常识》 [美国] 约翰·鲍格尔(1929-)

篇8: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1 寒地景观认知理念

1.1 寒地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探索

景观认知, 是人们对土地空间科学的认识与诊断, 专业的反映和描述土地的特征和用以规划的要素, 其成果决定人们的行为[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环境的感知和表达是人们对于景观认知的绝对性因素, 因此, 立足本土的利用、改变和营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是我们培养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黑龙江地处我国的最北部, 一年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处于冬季。如何能依托本土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特点来进行人才培养, 使我们的教育带有黑土地的特征, 是我们开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根本。适合寒地的建设材料可用的资源不多, 植物种类也相对稀少、植物运用单调,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找到专业发展的价值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寒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寒地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原因, 长期以来景观设计发展缓慢。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随着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如何展示寒地地域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具体的做法是制定三个专业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 共67学分;专业方向模块, 共57.5学分;专业能力模块, 共56学分) , 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2 寒地风景园林课程体系的建立

2.1 专业通识教育体系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 “大学无不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为目标, 他们具有较为完满的人格追求, 有别于专门教育训练出来的思想狭窄, 单薄的技术专才”。只有接受了良好的专业通识教育,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同时具备更长远的目光, 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更适合的生态建设。

2.2 专业基础教育体系

风景园林专业虽然大多数脱胎于建筑学、城乡规划或者农林专业, 但也保留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包括两个方面:1) 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如艺术、文学、生态、规划等;2) 要有和其他专业一样保障专业顺利学习的专业教育体系, 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都属于设计类专业, 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是建立在一个平台上的, 比如绘画、表现技法、设计原理等课程,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充分调动师资和一切教学资源进行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保障三个专业共同进步和发展。

2.3 专业设计课程教育体系

专业设计课程在强调“景观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以功能性为基础, 创建适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强调基地认知—内容策划—方案设计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环境的认知和自然因素的运用。寒地的景观设计有着许多制约因素, 我们的培养建立在寒地应用的基础上, 带有地域的特征。比如植物的应用或者材料的选择, 只有对环境认知深刻才能做出有意义的、适合的设计。专业设计是基于对土地的理解和改造基础上的一种有专业意识的行为, 教育学生热爱土地, 热爱自然, 正确认识、理解并尊重地域文化, 以及怎样面对我们设计的土地和土地上所有的, 并沉积下来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培养学生做设计的根本。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在尺度上要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 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尺度概念, 要熟悉尺度范围。由小尺度转入大尺度教学时学生会有很多困惑, 表现在对空间的把握不准确、设计内容的形态以及空间的不确定因素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入相关的教学推进。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 归纳为理论 (课程内容介绍、应用方法) +实践+理论 (内容归纳、提炼) 的方式,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联系起来, 以引导为主, 在实践中逐步渗透理论知识, 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比如在公园设计中先领学生到公园中从基地、布局、交通等多方面进行实地调研, 再从每个角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回来后组织学生进行PPT调研汇报,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从内容到形式上做到循序渐进,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4 专业能力教育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学 (景观学方向) 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围绕“寒地”来进行设置, 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以学生动手能力强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专业设计课中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并设置各项实习和专项社会实践等, 让学生了解适合寒地的景观设计方法和内容。并利用各种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来进一步提高实践锻炼的能力。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学 (景观学方向) 学制5年, 执行“4+1”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学生的最后一年要在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更多的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 进一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也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分布图见图1。

3 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 其教育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 培养的学生要懂得很多交叉学科甚至是潜在的知识, 这是保障社会职业需求和专业能够发展的关键。同时学生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决心。21世纪是生态、环保的重要建设时期, 以此为契机, 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立足本土、从实际出发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摘要:通过对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院校的办学现状分析, 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学 (景观学方向) 课程设置为例, 说明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地域, 从实际出发, 通过课程设置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自身教育特色、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晖, 瞿伟廉.景观学地域性的研究实践与专业教育的融合[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123-127.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 2004 (8) :26.

篇9: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英语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目

1.Geoffrey Chaucer, The Canterbury Tales

2.John Bunyan, The Pilgrim’s Progress

3.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4.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

5.Charles and Mary Lamb, Tales from Shakespeare

6.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7.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Vanity Fair

8.Jane Austin, Pride and Prejudice

9.Charlotte Brontë, Jane Eyre

10.Emily Brontë, Wuthering Heights

11.George Eliot(Mary Ann Evans), The Mill on the Floss

12.Robert Louis Stevenson, Treasure Island

13.Joseph Conrad, Lord Jim

14.Henry James,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5.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E.M.Forster, A Passage to India

17.George Bernard Shaw, Pygmalion

18.David Herbert 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19.Virginia Woolf, To the Lighthouse

20.Herman Melville, Moby Dick, or the Whale

21.Harriet Beecher Stowe, Uncle Tom’s Cabin

22.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23.Mark Twain(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24.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25.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

26.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27.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28.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29.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1

上一篇:初三优秀叙事作文700字下一篇:关于以战争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