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

2024-07-02

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通用8篇)

篇1: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

当代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李超良

在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政府机关的大背景下,具体负责各级政府办公楼日常运行管理的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正逐步尝试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企业,把政府机关办公楼的安保、卫生、绿化、会务等物业管理工作面向社会外包,以便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少现实问题还需不断加以研究:

一、目前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

一是《物业管理条例》、《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不尽完善,其相关规定主要针对住宅区物业,而写字楼物业尤其是机关办公楼(区)类的特殊物业还无相应条款,一旦管理方、服务对象、物业公司在政府机关内部的财产被盗、公用设施伤人、服务质量等方面发生纠纷,便会出现无据可凭的情况。

二是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立法仍未完成。各级政府的机关事务管理(后勤)工作由于主要向同级党政机关提供内部的保障和服务,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未经法律授权而长期存在是既成的客观事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应机关政务工作发展需要的产物。从中国党政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服务、保障的实际需要来看,因为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授权,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不得不靠行政命令、政府文件作为其管理依据,在对政府机关办公楼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时,其产权人地位、与使用服务对象的关系、对物业管理的监管职能等诸多关系尚无明确的法律界定。

2、经费保障难以规范。

一是尚无相应收费标准。目前物业管理市场以住宅小区为主,房产、物价等主管部门的物业管理收费指导文件也仅用于规范住宅小区管理,政府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收费尚无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业主(机关事务管理局或服务中心、行政处)在选择物业公司时往往采取竞价方式,结果最低价中标往往与高质量服务要求初衷相背离,如不用竞价方式又易出现暗箱操作,滋生腐败,且引入的物业管理质次价高。

二是物业管理消费意识尚须培育。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的消费者是广大的机关公务员,他们长期习惯于福利化服务,由于对物业管理也是一种需付费的商品的意识认识不到位,随意提高服务质量档次、增加服务范围和次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财政支付政策不明。自主管理通过养人搞服务,机关管理成本主要反映为人员工资和各种福利,虽然数额不小,但可以按编制数由财政保障。实施物业管理主要体现为花钱买服务,其费用虽比前者明显降低,但却要超出自主管理不计人员成本后的费用,且由于物业管理范围不

一、标准不一,物业管理定价往往是物业管理公司、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等多轮会商确定。如不针对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制定财政支付政策,其发展前景将很不明朗。

3、物业管理企业运行问题多。

一是物业管理市场发育不足。由于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市场进入门槛低,导致良秀不齐,管理型、专业型、大型、小型各类物业管理企业混杂一起,市场选择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二是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实际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人数不多,具备高级管理资格的人员更少,如2008年深圳市有物业管理项目5981个,但全市物业管理师仅137名。

三是员工流失率高。由于物业管理公司需靠低价位中标来取得市场,其员工工资水平整体偏低,导致了较高的员工流失率,这在机关办公楼的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数倍于物业公司一线员工工资,导致的距离感太大,从事安保、会务的年轻人往往嫌工资太低而频繁跳槽。而对机关而言,管理人员的流动不断,往往意味服务质量的不稳定和风险的形成。

4、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不齐。

一是监管方行政色彩太重。目前,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业主代表,其“办后勤”向“管后勤”的角色转换尚未全部完成,局机关所属处室仍按计划经济色彩设臵,有房产处、设备处、综合(会务处)等,对现代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具体内容、标准研究尚不够,对与物业公司等契约关系尚难以接受。

二是服务对象参与度不高。好的物业管理必须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双向互动,而现实的机关办公大楼物业管理除少数服务对象的投诉外,缺少集中服务对象意见的制度性安排。

三是质量监控体系不全。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具体运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制订监控标准、工作流程控制、强化考核等方面尚需作大量研究。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行业法律法规。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行为、各方关系的研究,尤其要针对办公楼、写字楼的具体特点,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依法管理,建议具体区分物业管理公司类型,将其资质细化。制订针对办公楼(区)的条款,解决目前《物业管理条例》太笼统、不便操作等问题。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地位而言,国家层面应加快立法速度,就各类党政机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用房分配、机关物业管理、公务消费等方面分层级制订标准,尽快出台《机关事务法》或《机关事务条例》。

2、逐步规范经费保障标准。

一要尽快制订相关收费标准。目前,政府物价、房产等行业主管部门对住宅小区、高级写字楼物业管理收费有相应的指导性政策,而对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等特殊物业尚无具体收费标准。具体到政府机关办公楼的物业管理收费,可由省一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物价、房产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办公楼的层数、面积、设备数量、服务项目内容、各地人员工资水平等因素,定期发布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以避免无序竞争,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具体的物管收费标准也使财政部门有了拨款依据。

二要逐步在政府内部实行租金制。美国、澳大利亚政府各机构办公用房都要交纳租金,租金列入部门预算每年交国会审核。这一做法在中国尚无先例,但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可抑制使用单位的过度需求,又可培养公务人员服务即商品的意识,更有利于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考虑到现阶段党政机关的实际情况,有学者建议,现阶段可以对各部门占用超过核定面积的部分收取租金,对企事业单位占用行政房产而不能腾退的部分收取租金,并逐步将租金提高到市场租金水平,抑制各单位过度需求。[3]在此基础上,对各部门核定使用面积内的部分也要逐步收取租金,可以从新组建的机构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办公用房租金分别纳入使用部门和产权部门预算,用于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和物业管理经费开支等用途。

3、大力培育专业化物业管理市场。

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就政府机关办公楼这一特殊物业而言,除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需更要有针对性外,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政府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管理力度。目前,由于建国初期建设的政府办公楼使用寿命到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省、市、县直至乡镇级的党政机关都已建设或正在建设新的办公楼(区),这一类市场规模特别庞大,为促进行业发展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行业主管部门(住建部)应尽快细化物业管理资质标准,启动专项的政府办公楼(区)物业管理市场,将其从住宅区物业管理市场中区分开来。

二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国管局)应制订全国性党政机关物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如保密性工作规定、安全保卫规定、机关会议标准流程、车辆管理规定等等。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针对机关、医院、学校等不同类型物业的特点,从职业经理人、专业人才、操作员工等层面加强培训交流,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依靠高素质队伍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4、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一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党政部门应从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出发,将保障机关运行的绿化、保洁、安保、会务等事务工作交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集中管理,以促进效率提高和专业化市场形成。

二要建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主要是机关事务部门要改革内部职能组织结构,按服务质量监管的要求成立专门的机构。其次要制订各专项标准,如设备维护、安全保卫、会务保洁、车辆管理等各项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再次要加强考核,机关事务部门应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通过日常巡查、月度考核、发放意见征求表、邀请外部专业部门鉴定等方式,对物业管理公司运行情况进行考核管理。

三要严格奖惩、优胜劣汰。奖惩激励机制能有效加强质量管理,保持物业管理公司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可采取整改制、通报制、奖罚制等手段,对物业管理服务进行分类考核,对服务质量好、测评满意率高的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服务对象投诉多的解除合同关系,如此方可保证监管体系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篇2: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

2、自觉爱护大楼内外会议室、楼梯、卫生间、各办公室内部门窗、暖气管道、楼道灯具、墙壁开关、自行车棚、室外草坪、花园、升旗台等公共设施。人为造成公共设施损坏或物品丢失者,由使用单位负责恢复原状或视情况加倍赔偿。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得随意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严禁在楼内焚烧废纸、堆放垃圾。

4、楼内各单位不得随意在门上加锁,不得在室内外墙上钉钉挂物、乱涂乱画;通知布告必须张贴或写在指定的告示牌上。

5、楼内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衣冠整洁端庄,言行举止符合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禁止高声喧哗、唱歌,禁止带小孩上班。下班后禁止小孩和闲杂人员进入楼内。

6、外来办事人员凭工作证、身份证登记后方可进入楼内。大楼内禁止推销人员、收废品人员、精神病患者及其他闲杂人员进入。

7、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楼内,外来办事者所带危险品必须交警卫值班室代管。

8、严禁在楼内做饭、酗酒、搞私人聚会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一切活动;禁止醉酒上班,否则,造成不良后果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9、楼内地下室由所属单位和住地下室的人员负责管理和打扫。禁止在地下室楼道内乱涂乱画、堆放私人杂物和随地大小便。

10、楼内住宿人员必须于晚北京时间十二点前归宿,不得留宿外来人员。

11、上班时自行车、摩托车要停放在楼后停车棚内上锁管理。停车棚由值班保安人员负责管理,上班前提前一小时开门,上班后半小时锁门;下班准时开门,推迟一小时锁门。凡不按要求停放者,保安人员有权随时清理,造成丢失者由停放者自己负责。机动车要停至大楼前划定的停车线内,不得乱停乱靠。

12、楼内各会议室由所属四套班子办公室负责管理,禁止举办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一切活动,否则,造成不良后果者,追究单位领导或当事者的责任。

13、按照责任划分,卫生间水龙头及电灯要随用随关,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下班时要注意关窗锁门,防火、防盗。

14、加强联合办公大楼内外的环境卫生管理,由县四套班子办公室与行管科共同管理,行管科负责日常督查并随时通报检查情况。

15、联合办公大楼内部的环境卫生,按四套班子实际占用办公室所对应的楼道面积,以排班值日的形式进行保洁管理,具体办法由各套班子办公室自行制定。楼梯等公共部分的卫生保洁,由行管科负责管理。

16、每周一早晨、每周三、周五下午为楼内、外卫生大扫除时间。冬季除按时进行大扫除外,如遇下雪天气随时清扫。

17、责任划分:

(1)、主楼卫生间:一楼东侧由行管科负责,西侧由畜牧局、统计局、招商局负责;二楼东侧由政府办负责,西侧由人大办负责;三楼东侧由纪检委负责,西侧由县委办负责;四楼东侧由经贸委、经贸党委、交通局负责,西侧由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负责;五楼东侧由机关工委、计生委、外事侨务旅游局负责;西侧由工会、团委、文明办、妇联负责。西配楼卫生间:一楼由信访局负责;二楼由人事局、编委负责;三楼由政协办负责;四楼由发计委负责。东配楼卫生间,一楼、二楼、三楼由财政局负责,四楼由行管科负责。具体负责单位要以排班的形式轮流负责,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期间发生的问题由值班单位负责。

(2)、联合办公大楼前后的草坪、花园、花盆、花架等,由行管科负责管理。

(3)、联合办公大楼前后标语牌、升旗台、旗杆、健身器材、停车棚等,由值班保安人员负责。

18、联合办公大楼内环境卫生要求:

(1)、各办公室明窗净几,办公桌、文件柜摆放协调,桌面整齐干净无乱堆放现象,室内无卫生死角。

(2)、楼道及卫生间经保洁员打扫后,每个办公室要保持所对应的室外楼道清洁无纸屑、杂物等垃圾,室内清扫出的垃圾要倒至垃圾桶内。当日值班人员要监督冲洗卫生间污物并制止不良如厕行为。

(3)、各办公室都应自行配齐拖桶、拖把等清洁工具;保

持盥洗台面清洁,严禁在卫生间盥洗盆中清洗拖把、倾倒茶叶及其他易造成下水道堵塞的废物残渣。因管理不善造成下水道堵塞者,由管理单位自行解决。

19、联合办公大楼外部的环境卫生,按已划定的卫生三包区和公共路段责任区范围不变,按第15条要求及时清扫。

20、联合办公大楼外环境卫生要求:各单位“三包区”、责任区内无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冬季及时打扫并清运积雪,绿化带内积雪堆积高度不得超过50厘米。

21、联合办公大楼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实行督查通报制,由行管科负责检查并在一楼大厅随时通报检查结果;同时,每次通报的结果还将提交县委、政府,将其作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作风建设、年终考核以及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依据记录备案。

22、本办法由县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农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指能够追溯农产品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质量状况的能力。

第三条凡在本省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相关活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宣传,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协调机制, 制定本辖区追溯制度实施办法,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纳入市、县、乡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实施追溯管理的机构、人员,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扶持追溯示范区建设, 配置追溯设施设备, 建立追溯信息平台, 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支持标志标识推广, 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开展。

乡镇人民政府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机制,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责任, 确定专门监管人员, 做好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其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尽快建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按职责建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采集和传输平台, 与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对接。

第六条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生产经营者应当做好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档案, 加强自律和诚信建设,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础工作。

第七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 实行索证索票追溯, 逐步推行电子信息追溯。优先将生猪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 实现农产品生产和进入市场、加工企业前的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可追溯。

第二章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八条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实行生产档案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

第九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 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采购地点、购入数量、产品批准文号、用法、用量、使用和停用日期、休药期、间隔期、使用人等;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情况;动植物屠宰、捕捞、收获日期等,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第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应当配置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 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 出具检测证明。不具备检测条件的, 应委托具有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出具农产品检测证明。

第十一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 应当由所在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在查验生产档案记录后, 凭检测合格证明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证书等质量证明材料, 出具产地准出证明, 产地准出证明随货同行, 与流通环节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接。

第十二条产地准出证明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统一规定格式,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印制。

第十三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 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包装和附加标识标志, 通过标识标志查询码进行追溯。

第十四条动物及其产品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耳标标识, 进行追溯。

第三章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第十五条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第十六条收购、储存和运输农产品时, 必须向供货方索取产地准出证明, 凭产地准出证明和其它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收购、储存和运输。对索取的原件或者复印件票证要建立档案, 并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收购、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和经营者, 要建立进销货台账, 进货台账要如实记录产品名称、数量、来源、供货商姓名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名称、数量、流向等内容, 以备追溯。

第十八条收购、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和经营者, 在收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着色剂、消毒剂等物质, 保持初级农产品的原始性状。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各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开展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第二十条各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实际, 对实行产地准出证明管理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巡查。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判,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防范工作。

第二十二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县级农业 (牧) 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农产品产地追溯工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根据农产品生产者申报产品的种类、数量、用途等, 及时派出监管人员, 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 必要时可以抽样检测。

第二十三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本区域追溯台账, 详细记录准出农产品相关信息, 建立基础追溯信息库。

第二十四条农产品产地准出实行报告备案制度, 生产者在农产品出售前应当向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备案, 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各级监管部门不得向监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五条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真实全面记录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农事操作和质量控制情况及产品销售对象, 记录应保存2年 (含2年) 以上。

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承担农产品追溯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并督促整改。

第二十六条对追溯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当事人负责召回、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篇4: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根据《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三重职责:一是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地区政府明确由政府办公厅(室)履行此项职能,也有少数基层政府指定设在监察部门的政务公开办公室或政府法制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二是承担着本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任。三是承担着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本身政府信息的义务。但从《条例》施行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主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载体——各级政府网站),省、市、县三级政府办公厅(室)总体情况均不理想。从31个省级政府和366个地级市政府(含省级辖区)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来看,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多数政府网站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中无政府办公厅(室),这在省级政府办公厅中尤为突出;在中国软件产品中心发布的2009年政府网站测评中排名靠前的不少政府办公厅也未主动公开自身信息,不能不说是遗憾。二是以政府代替办公厅(室),点开部门网站的政府办公厅(室)就是政府主网页,如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的信息公开目录实质是河北省政府(除办公厅的职责、领导及人员分工外)的信息公开目录。三是相当部分有政府办公厅(室)的名录,但信息公开不全,只公布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责、领导分工和内设机构。四是少数按照行政机关的要求主动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但由于缺少规范,栏目设置不一,信息量差异很大。求同存异,共同的目录为:机构职能、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工作和其他栏目;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业务工作内容和政策法规内容的把握上。如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包括十二项之多: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建议提案办理、政务督察、信息新闻、电子政务、财务审计、安全保卫、对外经济协作、行政服务、大型活动和应急管理;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只有公开招聘、录用通知、公告三个子栏目;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则包括了民生信息、社会管理和人事信息等政府本级信息;河北邯郸市政府办公室的业务工作包括了领导活动、会议讲话、工作部署、公告公示、突发公共事件和政府大事记等方面。

二、规范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具体设想

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承担起本级政府和指导面上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职责,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无愧于《条例》赋予的使命。从全国各省和部分地级市已公布的政府办公厅(室)“三定”规定来看,在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均强化了政府办公厅(室)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职责,这无疑是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福音。尽管各地情况不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的职责不完全相同,但在保留一定自主权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应“上交”政府的四项工作

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能看,下面四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工作应上调到政府层级中去。一是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原则上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当然要剔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内部管理的文件。二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实际从事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尽管省级和地县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相应的政府应急委的办事机构,但从《条例》的要求看,其主要内容应纳入政府级信息公开内容。三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具体负责的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重点工作会议等会议同样应放在政府层面主动公开。四是电子政务工作。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牵头的电子政务因涉及到各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等,而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办公自动化和政府网站建设,故应放置到政府层面。

(二)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根据《条例》,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共性职能和部分地区成功实践提出共性栏目设置规范,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子栏目进行适当增加或删除。以地级市为例,市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1.机构设置概况

⑴机构职能(“三定”规定);

⑵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分工;

⑶内设机构(应公布联系电话和负责人);

⑷下属单位(如有)。

2.政策法规(只放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职能及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相关的内容)

⑴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保密法等);

⑵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如《条例》、**省实施《档案法》办法等);

⑶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政府规章);

⑷规范性文件(各级各类规范性文件);

⑸政策法规解读。

3.业务工作(根据职能不同可以增或减子栏目)

⑴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阶段性计划等);

⑵工作简报(如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和督查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简报、调研资料等;如内容较多可分别单列子栏目如公文办理、建议提案办理、督查工作、调研工作等);

⑶领导讲话(只放办公厅(室)领导涉及办公厅(室)职能等方面的讲话);

⑷工作总结(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工作小结;办公厅室业务工作专题总结);

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⑹市长信箱、人民来信办理;

⑺市长公开电话办理等工作;

⑻其他业务工作。

4.其他

⑴其他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布的政府信息

①加强自身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文件;

②各类动态政府信息;

③其他类;

⑵资料下载

①政府办公厅(室)使用的A4通用模板和方正字库;

②政府办公厅(室)公文受理名单等等;

③友情链接(可直接点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内其他城市政府办公厅(室)、所属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厅(室))。

三、加强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条例》赋予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职责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保障机制是否健全。

(一)明确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人。各级政府办公厅(室)作为协助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的机构,要把本级政府、面上指导和本办政府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班子要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严格按照《条例》和本地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要求,明确本办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工作的机构和责任人以及分管领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机构负责、有责任人负责。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生成和发布同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按照《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内部考核、错误信息澄清、对外发布协调、过错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完善信息生成、制作、保密审查、发布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一时间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在法定的期限内得到有效处置,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取信于社会和公众。如为保证各类文件的及时有效公开,有效的做法是在发文稿纸上增设“可否公开”、“在何种载体上公开”等栏目,在文稿起草、审核阶段就同步考虑公开工作;其他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核、批准可按保密审查的要求设计相关表式,以便及时运转和明晰责任。

(三)加大考核和督查。一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其内设机构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按月或季公布信息提供和录用情况,年终与全年绩效考核挂钩,奖优罚差。二要发挥督查、责任追究的效应。对接近《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规定应主动公开而未公开的处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要及时提醒,发生3次及以上超限的应通报批评,情节恶劣的应予责任追究。

篇5:政府办公室机关宿舍管理制度

2.宿舍大院适当收取管理费。

3.爱护公物,损害公物照价赔偿。教育小孩不要损害花草树木。

4.爱护室内设备设施,未经批准不准随意改变房屋结构,擅自搭建任何建筑物和擅自更改电路、供气、水、排污管道等项目,确需更改的,须征得主管部门同意方能办理。5.节假日安排值班,由楼长负责。

6.自觉遵守大院的作息时间,大门开关时间,春夏季:早上5:30开门,晚上12点关门;秋冬季:早上6:00开门,晚上11:30关门。

五、楼长职责

1.抓好卫生检查,每季度一次。单元评选好的住户,每半年一次,并及时上报,年终进行表彰。

2.协助居委会、行政处抓好文明院的建设。3.调解邻里纠纷。

4.做好本单元、本栋楼的安全保卫工作。

篇6: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管理论文

办公自动化 管理 知识经济 制度创新

一、技术还是管理?

对于一个社会,管理和技术同等重要,但技术和管理的结合部比二者更重要。这是最新的“知识经济”理论提出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创见。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一直被混淆的观点:人类的首要和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技术而是为了追求知识,知识只有在具有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被获得。此外,现实的情形是,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人们可以买到技术但却不能仅靠金钱买到效率,(我们有太多的用钱堆砌起来的信息系统,在那里人们见惯了高技术与低效率畸形并存)。但尽管世人对技术成果必须经由管理创新才能发挥作用不持异议,但如何使技术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成果实现管理创新却是令所有人困惑的问题,而“知识经济”理论所提出的“知识管理”的探讨,令人信服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与核心精神。

二、知识与创新

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与创新具有怎样的特征与意义?美国《福布斯》杂志1998年4月22日题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1很好地阐述了这一论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

知识与信息

文章指出,知识不同于信息,并且,“知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具体涵义和目的是: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促进创新。其产生的过程及在信息时代的运用的具体目的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无形资产胜于有形资产

知识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正是隐性知识对发展具有潜力,但是目前能管理隐性知识的技术却很少,知识管理的创造性就是体现在使隐性知识发挥巨大潜力的过程中,知识管理要开发提供处理隐性知识的技术“把隐性和显性知识进行处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和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上述意义而言,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将重视无形资产更甚于有形资产。

(二)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特征:

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

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属于管理经营范畴,其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共享知识的机制,培养集体创造力。作者特别指出“创新和创造能力属于经营过程,但是以前几乎没有那个公司持这种观点”。

三、知识管理与管理创新

(一)成就与反思

自1985年以来,我国制定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与发展的国家规划,政府各部门开始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的引进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进程。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显示了我国为在下个世纪初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而为之奋斗的决心。此后,在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经过了奠基、初创的阶段,已进入成熟期,然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是否在实质上提高了我国政府的管理效率?在那些具体的方面提高了效率?在那些方面没有?从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来看,目前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是有效益的还是低效益的?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效益,包括当前的和潜在的效益?

上述问题很少被认真提出,而且也很难回答。众所周知,我国的办公自动化是靠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而不是以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特别是管理方案的创新为支撑点。以这样的方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是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目前我国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的效益既没有被重视也没有被普遍地进行评估。在政府管理领域内缺乏新理论和新思维。

不容否认,我们对上述问题尚未能作出科学和明确的回答。特别是当研究的领域不仅仅涉及纯技术层面而且涉及到政府管理以及其间的复合关系时。对于在政府领域内,如何使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转化为效益成果,当前特别需要各领域专家作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探索与创造性的思维。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管理的创新。前述知识管理就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切入点,是任何变革都必须具有的理论准备。

(二)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

人类社会仍处于前信息社会,在发达国家,为信息技术时代所作的管理变革也只是初露端倪,但我们已经能够发现一些特定的征象,它们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变革:

组织结构的改变

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逐级上传下达方式基础上的传统金字塔式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包括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正在逐步解体,有时可能会发生突变。七十年代,以阿尔文.托夫勒等为代表的未来学家对社会信息化特征作出过预测2,这些远见卓识的观察和判断以惊人的准确性预言,将产生符合时代节拍的新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呈现出频率越来越快的不稳定性,非常规部门快速增长,职能部门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为解决一个专门问题而一用即弃的小组在其中“时隐时现,快速来去。”新的组织形式将是暂时性很强、适应信很强、变化迅速的,充满着稍纵即逝的基本单位和流动性极强的个人。相应的信息系统体系的建设也应是具有灵活性和强适应性的体系,特别是它导致重要的观念改变:过去一直认为并强调人――机系统要适应人和机构的要求和工作特点,而现在,情况变得模糊了,人和系统要更多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性的特点,更具体的说,是人在改变、要求人作更多的改变。工作岗位的流动与业务过程的多层面交互性

组织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例如,今天美国的工作场所的非全日制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同时,衡量工作结果的方式和观念也大大改变,目前已有3/4的比率的工作脱离了按“岗位付酬”的旧观念与旧制度,转而为按“业绩付酬”。

传统官僚组织包括政府和大企业组织的科层制的典型特点是严格的专业分工、部门分工下的业务过程,在信息技术时代将大大改观,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跨专业学科、跨部门和跨地域的多层面的交互式业务过程。体现在软件开发方面,有大量的关于“群件”的产品出现,适合不同层面的交互性业务过程:一项设计或一个总体方案是由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人实时交互进行的,教师与他的学生动态、交互式完成授课,商家更多地与顾客群体一起在相互切磋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在所有这些活动的背后的支撑基础设施是环球信息网络。

知识型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

“知识型工作人员需要领导但不承认等级”,这是被称为美国管理理论界的泰斗的彼得.德鲁克早在30年前就指出的。3他说,知识与任务而不是与等级相关,“任务决定一切而不是取决与姓名、年龄,或科目的预算,或从事这项任务的个别人的等级……所以知识必须象一个小组一样地组织起来,其中由任务来决定谁负责、什么时候、负责什么、负责多长时间”。

(三)支持管理创新的系统特点

由上述信息时代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真正的管理创新必须是与这些变化相一致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灵活应变性

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信息系统结构都应以灵活应变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单纯数量上的增减并不能显示改革成就的主要性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93年9月一期对美国政府改革的评论文章4中指出“改革需要策略变化,消减工作人员只是精简机构的短期设计,当时间到来时,需求会使机构增加,这种作法不甚明智”。同样的意见也可适用于我国今天的政府改革。

开放交互性

同样,业务变化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都以能适应和支持开放性和交互性为性能衡量指标。其长期潜在的好处是这样的系统和工作特点是促进知识交汇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新的。

知识中心性

等级威权正在信息时代的面前逐步瓦解。知识威权重于等级威权。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是管理科学研究和信息系统构造的中心课题。与我国传统的尊重知识分子的观念不一样,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身份,有时还演变为一种等级身份,而知识管理不重视等级身份重视的是知识,一切围绕知识组织起来,既不为等级所阻隔也不为专业所阻隔。围绕知识的任务一旦完成,组织的使命也就结束。所以,支持知识中心的组织机构或信息系统是最有创造性的系统。

(四)知识管理系统与网络

上述关于支持管理创新特征的系统,即具有知识管理能力的下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一定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系统,正是因为只有在Internet上才具有支持我们所说的创新特征的充分能力:灵活应变、开放交互和知识中心性。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对基于Internet 网的“网上政府”或“网上办公管理”作前瞻性思考的恰当时机,需要实际地去预见其潜力和风险,作出我们的积极响应与对策。

四 政府与管理创新

政府能够对管理创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其主要作用不是拨款花钱而是建立促进思想和理论的制度创新机制。另外,政府本身也是管理创新思想理论的巨大源泉。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在93年起相继宣布了被称为“重塑政府”理论的改革总计划,报告中宣称,需要将政府带入信息技术时代,改革的核心是在政府领域内引入市场文化。改革依据的理论大纲是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一书。其正式文件是副总统戈尔办公室于93、94年发布的三个重要文件5,《国家绩效评价报告:创造优异的领导与管理》、《国家绩效评价报告:政府服务的改革建议与行动》

6、《国家绩效评价报告:顾客至上――为美国人民服务的标准》7。上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趋近于收支平衡的局面。众所周知,美国近年来经济的良好态势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的成果:一是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二是美国政府改革成功地减少了政府赤字,提高了政府效率。此外,美国企业界围绕信息技术也提出过很多相应的管理创新理论例如“重理”理论等,其作用都使技术方面的成果经由管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比较我国的情况,在理论界几乎没有提出过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围绕信息技术的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论,人们习惯于把管理与技术问题分开来,由不同的人去处理,衡量技术标准的焦点主要是放在技术的新、高程度方面,而忽视了管理创新才能产生的知识开发与知识运用。这应该说是我国自从1985年信息化进程中最大的不足。

篇7:县政府办公室印章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办公室印章管理,维护印章的严肃性,确保印章使用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涉及的印章包括:县政府印章、县政府钢印、县政府办公室印章、县政府机关党总支印章、县政府法制办印章、县政府办公室财务专用章,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县政府电子印章、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县政府办公室电子印章、市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县政府法制办电子印章。

二、办公室管理的各类印章,根据工作需要指定专人保管。县政府办公室财务专用章由县政府办公室财务室负责保管;县政府法制办印章由县政府法制办负责保管;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县政府及办公室电子印章、由县政府办公室政务专网管理员负责保管;其余印章由办公室机要室负责保管。各类印章应存放于保险柜中,由印章管理人员妥善保管钥匙,不得外借或委托他人保管。

三、印章管理人员负有重要的政治和法律责任,必须政治可靠,品德优良,业务熟练,保守秘密,坚持原则。印章管理人员出差或请假,须报请主任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指定专人代管,不准自行委托他人管理。印章管理人员变更时,由办公室负责负责人监督,履行印章管理交接手续。印章管理人员对印章要经常检查,及时清洗,始终保持字迹清晰,严防损坏或遗失。

四、办公室管理的各类印章,主要用于以县政府、县政府党组、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机关总支、县政府法制办、县应急办名义印发的各类文件,需要加盖印章的报表、介绍信、邀请函、有关证件、干部职工因公因私出国审核件、签定合同或协议、贺电唁电,以及其它需要加盖印章的资料等。

五、使用印章必须履行审批手续。使用印章应坚持“先批准、后用章”的原则。县政府印章、县政府钢印的使用,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县政府办公室印章的使用由办公室主任批准;县政府机关总支印章的使用由机关总支书记批准;其他印章由各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无主要负责人的,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批准;批准人应当在公文送审稿或用章资料原件上签字。事情特急而批准人又无法签字的,经请示批准人同意后,可先加盖公章,同时将盖章后的材料复印备存,并注明请示人、请示时间,事后补办签字手续。未经批准,印章管理人员一律不得擅自盖章。

六、电子印章的管理、用印审批参照实物印章执行。政务专网管理员应妥善保管电子印章密码,严防泄密,一旦发现印章的使用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办公室主任和上级部门报告并协助查明情况,及时妥善处理。

七、印章管理人员用印之前,要做好检验、核对工作。属于公文用印的,要核对公文版头、标题中的发文机关以及落款处的发文机关名称是否一致,并对文件内容进行详细审核,检验是否有错印、漏印,并核对份数,经检验确定无误后方可用印。做到不漏盖、不多盖,严禁在空白介绍信,空白便函,空白证件等上用印。

八、印章使用要规范,做到端正、清晰、美观,保证印章环形字组或横排字体端正无斜,坐落大方,用印位置准确,严禁出现颠倒、歪斜或重印。

九、中心印章试行使用登记管理。用章人员认真填写《盖章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时间、用印单位或人员、文件名称、单位、数量、批准人姓名、经办人姓名等。(各类资料盖章须留文存档,使用人向印章保管人员提供一份盖章资料复印件,以备查阅,盖印资料超出三张的提供清单。)

十、印章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印章管理,任何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本制度程序使用印章,未经本制度规定的程序,不得擅自使用。对未经政府负责人和主任同意擅自用印或将印章擅自委托他人代管的,发现一次调整工作岗位,情节严重的予以调离,并严肃追究政治、法律、经济责任。

县人民政府

篇8: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

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制订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六日

关于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2009年7月)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 规范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 提高中央投资及地方配套资金的使用效益, 近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发改电[2009]137号) 。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要求, 现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确立工作原则, 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战略部署, 把握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保增长、促发展工作重点, 严格遵守科学民主、公开公正、廉洁高效三项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滚动储备, 审核规范、完善手续, 职责明确、加快推进, 监督有力、注重绩效”的方法和流程, 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切实做好使用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资金补助或贴息的项目, 以及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项目管理工作。

二、加强规划引导, 注重项目储备

(一) 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有关行业规划, 编制完善相应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要体现当前以投资为扩内需重要手段、以项目为保增长主要抓手的工作特点, 明确规划期发展目标和投资规模, 制订分年度实施计划, 能够将规划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应当同时编制规划项目名单。坚持规划许可制, 凡是不符合专项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安排中央投资。

(二) 申请列入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计划的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各地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根据相关专项规划及国家、省年度投资计划安排要求, 协助项目业主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编制地方及行业年度申请中央投资计划方案, 并按要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经审核合格后列入省级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储备库。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 原则上应当从省级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取。

(三) 省发展改革委对列入项目储备库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征求行业管理部门意见的应当征求同级行业管理部门意见。评价时可根据情况委托专业机构评估或组织专家评议。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先进性、示范带动效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等方面因素, 注重掌握项目实施成熟度及地方配套能力情况。原则上优先安排在建项目, 新开工项目应当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 在落实建设条件、安排投资计划后能够立即开工建设, 严禁安排已完工项目或接近完工项目。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确定项目重要性程度, 进行优选申报。

三、规范项目审核, 精心组织申报

(一) 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必须贯彻投资体制改革精神,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履行项目审核、土地审批、环评审批等程序, 保证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在把好项目审核关的同时, 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服务, 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度投资工作部署和具体安排, 牵头组织全省中央投资项目年度建议计划编报工作。中央补助地方的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 由省直接分解安排投资的项目, 需要各级地方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应当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直接将中央补助投资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 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三) 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 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

2.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

3.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或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5.项目单位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6.配套资金证明, 包括合法有效的地方配套资金承诺文件、银行贷款承诺文件、企业自筹资金承诺文件等, 资金方案与投资计划应当平衡, 其中需要地方财政配套投资的应当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并出具书面文件;

7.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8.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

上述文件报送时能够提交原件的应当提交原件。不能提交原件的, 可提交经当地有权进行审核的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盖章确认与原件一致的复印件。

(四) 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应当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的最新版本“中央投资项目编报系统软件”填报相关电子数据, 按要求导出数据库文件并用光盘刻录后, 与纸质文件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五) 省发展改革委将审核合规的项目及附件材料按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并做好后续跟踪等工作。

四、做好项目服务, 推进工程建设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资金, 按照职责分工,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确保中央投资项目加快启动并顺利实施, 及时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 抓好计划执行。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文件规定时限转发、分解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中央投资项目计划一经下达, 必须依照执行, 原则上不予调整。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 原项目计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 应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调整决定;原项目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直接安排的, 应报省发展改革委作出调整决定, 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涉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 省发展改革委经商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后作出调整决定。

(三) 落实建设条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的配套承诺积极筹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地方债券要优先安排用于扩大内需中央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在投资计划下达后, 要按照项目计划、项目预算、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进度拨付资金, 核实、确认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要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 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 在中央投资引导下, 确保各类配套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在配套投资筹集过程中, 不得加重群众负担。国土资源、环保、建设等管理部门要落实好中央投资项目用地、环保等各项建设条件, 快速办理相关手续。通过各地、各部门及项目单位共同努力,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按序时进度完成下达的投资计划任务。

(四) 坚持制度保障。中央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有关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职权或不正当手段干预、干扰工程建设。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 不断完善招标投标实施细则, 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体系;优先采购国内产品, 严控进口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加快实现信息公开和跨地区跨部门共享互通。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保障中央投资项目有序实施。

五、加强全程监管, 实行绩效考核

(一)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重点抓好项目稽察、进度督查及综合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各级监察部门重点抓好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监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重点抓好财务管理、工程预决算审核、跟踪问效及资金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各级审计部门重点抓好资金使用、工程审计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依法做好行业监管工作。

(二) 要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监督检查提出的要求, 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将中央的政策执行到位。

(三) 要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已下达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提出的三个“百分之百”考核目标, 并以此为参照做好后续中央投资项目目标考核工作。

(四) 要坚持项目进展报告制度, 项目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向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按时报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五) 对违反前述管理规定的, 省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责令限期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屡纠屡犯和整改不力的, 将采取收回或暂停安排中央及省补助投资等惩戒措施。

(六) 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中央投资项目绩效考核, 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中央投资项目年度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检查和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并与下一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安排挂钩。

上一篇:市场营销策划文案下一篇:考研化工原理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