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2024-06-28

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精选14篇)

篇1: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xxx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审阅我的申请报告!

本人xxx,x族,现年x岁,现已在此岗位上工作了x年。工作以来,我一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思想,并能服从领导的安排,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与同事们互帮互爱、和睦相处,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因我妻子xxxx在xxxx上班,由于夫妻二人工作地点距离甚远,致使夫妻二人长期分居。而我的大儿子又在xx读大学,女儿在xx念高中,家里经济状况一直也不太好。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常常生病,耳朵也听得不清等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的严重困难。因此,本人特此提出调动工作的申请。

以上是我的情况,请领导考虑我家里的实际困难,帮助我调动工作,让我处理好家庭问题,以便于我和我丈夫都能安心投身到工作中去。恳请领导给予批准!

申请人xxxx

篇2: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审阅我的申请报告!

本人是新和县水利局的一名女水管技术人员,姓名阿米南尼亚孜,维吾尔族,生于1969年5月,现年42岁。于1990年7月毕业于塔大水利系农田水利专业,取得大专学历。于1990年9月被分配到新和县水利局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农业灌溉管理工作,现已在此岗位上工作了22年。现已取得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师职称,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工作以来,我一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思想,并能服从领导的安排,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与同事们互帮互爱、和睦相处,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因我丈夫在养路段上班,由于他的工作性质,需长期工作在外地,不能照顾家里,而我的大儿子又在阿克苏读高中,无人照看。因此,本人特此提出调动工作的申请。以上是我的情况,请领导考虑我家里的实际困难,帮助我调动工作,让我处理好家庭问题,以便于我和我丈夫都能安心投身到工作中去。恳请领导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阿米南尼亚孜

篇3: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你分会申请设备工程专业工程师、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的报告收悉, 经研究, 同意设立“设备工程工程师” (简称“设备工程师”) 专业技术资格, 由你们承担相应的工作。

分会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我会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 依据专业工程师认证管理办法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规定, 负责设备工程师和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确保工作质量, 努力实现社会认可, 积极开展设备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工作。

希望你们尽快制定2009年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长效机制, 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 特别是和各类企业的联系和合作, 做好各项工作, 开创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4: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摘 要:随着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调解这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越发受到重视,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有效地推动了法院的调解工作开展,案件调解率大大提高,大量的诉讼纠纷被化解,社会矛盾被钝化,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调解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好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事调解;申请执行;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23-02

一、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数占申请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和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迅速提升,且与案件调解率成正比,调解申请执行案件类型比较集中,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加大。

(一)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申请强制执行的调解案件多集中在涉及债权债务合同、侵权纠纷和劳动争议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其中以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最多,其次是侵权纠纷和涉及婚姻家庭的财产类纠纷。

(二)执行难度相对加大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应考虑到自己的履行能力,在协议生效后自觉履行,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调解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义务人仍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和规避执行,从而使自己的诉讼利益最大化。另外,相比较判决案件,调解案件在诉讼阶段采取保全措施的比较少,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更大。

(三)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风险加剧

调解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结果的心理预期比判决案件要高,特别是有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对法官、法院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已经做出较大让步,一旦不能自动履行难免会有情绪,在执行中常常会指责法院办案不力,甚至认为法院调解不当或调解有误,进而引起信访、申诉,使当事人之间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矛盾。

二、民商事调解案件不能履行的影响

(一)债权人权益难以保障

在审判实践中,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相互妥协、让步的产物。一般来说权利人之所以愿意让步、同意调解,是不希望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缩短办案周期,尽快实现自己的权益。但调解协议如果得不到自动履行,那么权利人在调解过程中所做出的让步,不仅不会在执行程序中得到恢复,还将面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甚至在执行中有的权利人不得不再一次让步,显然这违背了权利人进行调解时的初衷,使权利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执行难问题不断涌现

民商事调解案件大量涌进执行程序,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法院执行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使一直以来困扰着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更加突出。从理论上讲,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表明双方实现合意最大化,义务人应当自动履行义务,不应有过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调解申请执行案件占执行案件比例升高,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升高,执行难度增大的“两高一难”现象。

(三)司法资源造成浪费

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书的制作只能代表“案结”,并不能代表“事了”。只有调解协议执行完毕,因纠纷而损害的社会关系才会真正得到平复,法院的工作才真正结束。调解案件从法律本意上来讲是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完成的行为,现在却由法院强制执行来完成,这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法律确立调解制度一种歪曲,同时也助长了某些债务人利用法律规避义务的邪气。

(四)调解功能无法体现

调解案件与判决案件同样进入执行程序,使快捷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的立法本意弱化,作为原告的一方以让步自身利益为代价达成调解协议,主要目的就是想尽快实现利益,但调解后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预期愿望没能实现,使当事人对法律丧失信心,造成对法官不应有的误解,执行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思想更加难以沟通,不利于案件的执行。

(五)涉诉信访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当事人因调解协议得不到及时履行,进而对法院、对法官产生不信任,甚至迁怒于法院和法官。当法院经过强制执行程序,仍然无法实现当事人的权益时,不少当事人选择上访的方式,向法院施加压力,以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实现,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法院涉诉信访的压力。

三、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原因分析

(一)当事人层面因素

部分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缺乏诚信意识,无视法律规定和生效裁判的权威性,挖空心思逃避债务,采取能逃则逃,能躲则躲,能赖则赖的消极态度抗拒执行。恶意调解,逃避债务,一些当事人把调解当作拖延债务履行,减轻债务履行义务的一种手段,在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存有恶意,企图通过调解拖延时间使权利人放弃部分实体权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执行阶段的执行和解逼迫权利人进一步让渡权利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导致调解协议难以自动履行,同时也导致调解案件的权利人对法院意见加大,双方当事人矛盾加剧,执行难度增加的不利局面。此外,当事人无履行能力也是部分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原因。

(二)机制上因素

当前调解率高低成为考核法院、法官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调解原则也由原来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变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重视调解并没有什么,但过分强调调解率,忽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一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导致案件调解过程中存在过于强调调解的表面形式而忽视案件实际问题解决的现象,部分案件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矛盾并未真正化解,进而进入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调解和执行工作衔接机制不顺畅也是导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重要因素,审执分离使得司法工作在各个阶段更加专业化,规制了司法权的滥用,但审执过度分离而缺少衔接则影响了审判和执行的质量,受考评机制和业务量的影响,部分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关注调解案件的履行问题,单纯为提高调解率而调解,导致调解质量不高,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增多。

(三)法官层面因素

在审判实践中,受证据因素和考核目标的影响,部分法官为迅速提升案件调解率,规避办案风险,降低改判、发回重审率,在办案中存在“和稀泥”的现象,在没有查清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匆忙主持调解,有的甚至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结果造成了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不满,调解申请执行率上升的现象。调解协议不完善,也是导致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法官在调解协议的内容表述上不够清晰,致使当事人因履行问题发生分歧而申请执行;另一方面,多数调解书中确定的履行制约措施不足,当事人违约履行成本不高,致使当事人容易对生效的调解协议反悔,进而进入执行程序。

四、降低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调解原则,更新调解理念

在案件的调解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申自愿、合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强化对这一调解原则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依法调解、公正调解;要更新调解理念,树立案件调解率和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兼顾的调解理念,在案件调解过程住兼顾执行,能当庭履行的案件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不能当庭履行的案件要制定惩治失信的措施,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二)健全考评机制,细化调解结案考核标准

矛盾的化解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案件调解率能够反映出来的,对于调解案件的考核不能仅看调解协议是否达成,调解率是否提升等。应进一步细化调解结案的考评标准,建立调解案件当庭履行率、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财产保全率、债务担保率等综合考量的考评机制。

(三)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

审执分离是为了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防止司法腐败,但并不是将审判执行截然分开。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应考虑办案效果,兼顾审判执行,应当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在调解结案后,审判法官应及时对当事人进行答疑解惑,并对案件进行跟踪管理,通过电话督促提醒义务人尽快履行义务,延伸调解工作,必要时审判法官也可直接参与到调解案件的执行程序中。

(四)建立财产申报和担保履行制度

在调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债务人在达成调解协议时对自己履行债务的能力做出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财产的数量、处所、银行账户等等,使其对财产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样,即使义务人不自动履行协议导致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也能依据申报尽快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减少执行难度,提升执行效率。同时,对于不能当庭履行的调解案件可以根据需要在调解协议和补充协议上设立担保履行条款,要求债务人或债务人选择的第三人提供相当于债务数额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者质押担保,如到期不能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执行人员可以直接对担保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执行措施,也可以直接对担保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能够尽快执结。

(五)完善立法修订,将拒不执行调解书纳入刑罚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之规定,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民事案件依法进行的一种审判活动,调解书的性质是在法院诉讼活动中进行的、经法院确认、以人民法院名义发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司法文书。它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修改刑法第313条,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使对那些拒不执行调解书的行为进行追究有法可依。实现对拒不执行调解书的当事人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同等的打击力度。

篇5:关于调动工作的申请报告

8.工作服申请报告范文精选

9.公务员工作调动申请报告范本

10.调离工作岗位申请报告

篇6:关于申请更换工作岗位的报告

尊敬的领导:

在组织的培养下,我于 年 月参加工作,并于 年 月进入本单位工作,在单位工作期间,无论组织和领导安排我做何种工作、做何种事情,我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履责尽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然而,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和家庭情况的变化,我遇到了以下几点难以克服的困难,恳请领导给予特别的人文关怀。

目前,我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我近几年的睡眠质量都比较差,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后为失眠症,遵医嘱需要长时间调养身体,工作不能过于费神伤力,否则会对今后的身体健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二是我女儿下个学期就要读高中了,高中学业重,学习压力大,而且高中这三年也决定着她以后的命运,众所周知,我的岗位是比较繁忙的,如果我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也就无暇顾及到女儿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到她以后的发展。三是我和我老公的父母都上了年纪,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而我们两个都要上班,不能很好的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已无法适应工作强度和压力大的工作,为了单位工作更好的开展,我恳请领导给予我调换工作岗位。

以上申请,恳请领导批准。如获批准,我将不胜感激,并以在新 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的实际行动,来回报领导和组织对我的关怀。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某某某

篇7:关于申请解决工作经费的报告

Xxxx xxxx2014年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全街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在去年底,xx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间紧,任务重,不惜代价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确保了“创城”工作的顺利完成。

由于我所是新组建单位,区局全年拨款xx万元,难以正常开展工作,为了弥补工作经费不足,特恳请街道党委、办事处解决工作经费xx万元,以保证我所工作的正常运转。

特此报告,请批示!

篇8:关于无棣县文物工作的调研报告

无棣县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 位于山东省最北部, 地处渤海湾西南岸, 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 也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前沿阵地, 版图面积1998平方公里, 辖6镇5乡, 593个行政村, 44万人口, 与国家第二大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枢纽黄骅港隔河相望, 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 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拥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35处, 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郭莱仪古墓、信阳城遗址、吴式芬故居、大觉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 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的方针。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 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 从不遗漏。

多年来, 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主管部门补助等多种途径, 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 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吴式芬故居、冯安邦故居、大觉寺、张映汉故居、县衙大堂等十余处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 注重使用单位和专 (兼) 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 加强定期检查, 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 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善的保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还没能形成社会共识。

文物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 除了其固有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外, 它还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科技信息、文明信息。在当前狠抓经济发展的形势下,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 与当地政府无关, 缺乏“守土有责”的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 与己无关, 干部群众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

2、文物保护行政执法力量薄弱。

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 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 更缺乏经费, 根本无力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进行保护。随意损害文物, 破坏文物周边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后, 全县登记消失的文物点有5处。

3、经费投入不足, 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 文物保护工作是分级保护管理的, 国保单位可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省保单位可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市、县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以及重要文物点, 应有市、县级财政承担。但目前我县财政基本上只负责部分专项保护支出, 常态性的文物保护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4、文物开发利用不够。

多数文物景点受条件限制展示利用不够, 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坚持有的放矢, 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 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归纳起来,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和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 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 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 充分认识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与旅游的关系。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可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无棣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 使全县人民了解无棣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无棣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激发热爱无棣、建设无棣的热情, 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 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特别是党政一二把手, 要树立“保护文物, 守土有责”的意识, 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同时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 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切实保障文物抢救、保护、管理所需的各项经费。要适当增加日常性、基础性文物保护工作经费, 着力解决古建筑文物保护维修经费问题。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推动文保产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 确保文物免遭破坏。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加大执法力度, 对破坏古遗址、古墓葬和损毁文物的事件, 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 除了给予行政处罚外, 对于犯罪案件, 要立即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决不姑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文物安全保障工作, 不断改善和提高文物单位的安防设施, 在确保馆藏文物安全的基础上, 公安、工商、文物等部门要尽快建立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 依法严厉打击盗窃、走私、贩卖、破坏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篇9: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面临困惑;思路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精神,全面了解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情况

几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普及和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加大了对县域幼教发展的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了《卢龙县2010--2013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建设规范化幼儿园为重点,以强化幼儿园管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了“1个中心,2个示范,3个规范”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相继下发了《卢龙县教育局关于普及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的指导意见》、《卢龙县农村幼儿园评估细则》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推进县域幼儿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效推进了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

为确保“普三”工作落到实处,我县从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系入手,分别建立了行政领导、工作指导和业务研究三套管理网络。行政领导网络由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组成,各级分别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副乡(镇)长、村干部为组长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等工作;工作指导网络由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总校、幼儿园组成,各级分别成立了由局长、总校长、幼儿园园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事、制度建设等管理工作;业务研究网络由县教育局教研室、县直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组成,各级分别设立了副局长、幼教教研员、主管业务的副园长,主要负责幼教课程设置、活动的组织、师资培训等工作。三套网络各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幼教管理体系。

二、经费投入情况

几年来,我县坚持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幼儿家长缴费、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幼儿教育经费,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的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努力保证幼儿教育事业费。2007-2009年幼儿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60.23万元、434.4万元、517.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20.5%、31.5%。二是逐年加大改善办园条件投入。据统计2007-2009年,全县幼儿园建设累计投资461.7万元,其中,县、乡、村三级投入83.65万元;幼儿园收费投入351.29万元;县直单位对口支援6.98万元;社会捐资助教19.75万元。三是整合县内教育资源,挖潜增效。坚持以小学布局调整为切入点,抓住小学撤并的有利时机,把撤后的闲置小学校舍以及乡镇闲置的厂房改建成独立成院的规范化幼儿园,节约了67.19万元的建设资金。近几年,我们对本县大部分国办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到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幼儿园(班)129所,其中市级示范园1所,县级示范园6所,县级一类园29所,县级二类园33所,县级三类园26所,未晋级晋类34所。市、县级示范园、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室内外环境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教育化。这些园所充分发挥了“六中心”的作用,满足了幼儿保育和教育的需要。

三、园所建设情况

我们结合县域实际,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形式建园。一是以小学布局调整为切入点,抓住小学撤并的有利时机,把学校撤并后的闲置校舍改建成独立成院的规范化幼儿园。如赵官庄中心幼儿园。二是对学区校适当合并或集中改造扩建,整合教育资源,利用节省出来的校舍和教室兴办相对独立的校中园。如大道上幼儿园。三是对完全小学划分相对独立区域的幼儿园。如柏各庄幼儿园。近年来全县共利用撤并的校舍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2所,相对独立的规范化幼儿园24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稳步提高,全县3-5周岁适龄幼儿12512人,在园幼儿10786人,总入园率86.2%。其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4226人,入园率98.9%,学前二年在园幼儿4087人,入园率94.1%,学前三年在园幼儿2473人,入园率63.5%。

四、队伍建设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园长、教师等工作人员388人。专任幼儿教师382人,学历合格率为99%。

近几年,我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大部分是从小学转换过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水平较低。根据此情况,我们分别制定了幼儿教师长期和短期培训计划,并把它列入全县幼教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了全县幼儿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网络。

一是开展脱职培训。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举办师资脱产培训班,集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充实壮大幼教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开展以继续教育为内容的在职岗位培训。我们按学期制订了“六科”教学法短期培训计划,利用双周的星期日或暑假以总校为单位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法培训,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识讲座与骨干教师示范课相结合。

三是开展岗位提高培训。组织16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河北省幼儿教材教法培训活动。我们以学区为单位成立了幼教中心教研组,每单周的星期六按学区组织全体幼儿教师进行岗位练兵活动,寓提高教师素质于各项练兵活动之中。

四是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培训。200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如:幼儿园教育纲要培训,幼儿一日活动组织培训,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培训,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幼儿教师自制教育培训等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目前,全县幼儿教师专业达标率99%,比2007年提高了20%。通过“三学”、“六法”考试的教师占90%,胜任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达到了98%。

五、保教质量情况

1.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幼教法规建设,是幼教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这“一纲两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卢龙县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总体规划》和近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县教育局对各类型幼儿园(班)实行登记注册制,强化了对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全县统一印发了“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教职工行为规范”、等16种。使幼教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2.加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全县统一制定了《卢龙县标准化幼儿园档案管理及资料目录》,从上级文件、办园条件、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科研、卫生保健、教师成长档案、幼儿成长档案等八个方面作了明确要求,使全县幼儿园在档案管理上做到了科学化。

3.定期督导评估,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秦皇岛市幼儿园定期评估与考核制度》,结合县域实际,我县每两年对申报的各类幼儿园进行全面的评估认定。通过评估,使各幼儿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得到提高。对管理不善,质量下降的幼儿园,取消相应类别资格,降低收费标准。

4.加强教科研机构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园本研究,实现有效教研。教师首先进行实践反思,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个人和教研组的研究主题;通过上研究课,进行评课议课,实现同伴互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争取教研员和幼教专家的专业引领。园本教研深化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使课堂教学和区域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二是以幼教科研促提高。几年来,结合本县实际,先后进行了“幼小衔接”、“综合主题教育”和“幼儿科学识字”等课题实验研究,多项成果获河北省教研成果奖、全国创新能力发展检测优秀成果奖。这些教改实验成果已向全县推广,直接服务于学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服务于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六、影响和制约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普三工作的深入开展,几年内,我县幼教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的来看,还存在许多明显制约幼教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基本设施建设有待规范化。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缴费来维持园所正常的运转。因为投入不足,且收费偏低,幼儿每人每月最多只收29元,办园条件得不到很好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幼儿活动室,缺乏必要的功能室,常规保育教育设施普遍偏少,存有低成本运作的现象。

2.教师配置和管理有待标准化。目前我县学前教师配置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师幼比例不符和要求。二是有的乡镇教师学历不合格,个别教师没有培训上岗合格证。三是教师配置缺乏稳定性,有的幼儿园、幼儿班教师和低年级教师轮换。四是教师年龄老化。受县(市、区)教师分配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多年“只出不进”,教师年龄中、老年偏多。

七、关于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各乡镇中心园根据本园实际,拟定设备添置计划,及时增补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和品行培养的教玩具,使办园条件逐年提高。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各幼儿园(班)进一步加强室内外环境建设,注意与小学的区别,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纳入工作范畴,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把五大领域的课程开齐、开全,采取多种形式,游戏贯穿课堂活动始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园实施《纲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10:关于请求工作调动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洪江市委、市政府领导: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申请报告!

我名叫贺湘波,男,苗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6年10月出生,系洪江市人(家住洪江市农业发展银行大院)。

2010年6月,我毕业于怀化学院,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年通过省公务员招聘考试,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于2010年11月被分配到通道县双江镇人民政府工作。同时,被借调县组织部干部信息室工作至2012年1月。2012年2月因本人申请回双江镇人民政府工作至今。担任党政办文秘一职。工作期间,热爱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工作积极肯干,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工作成绩突出,赢得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我于2012年1月结婚,爱人何沁颖,系洪江市沅河镇中心学校教师。婚后,我俩两地分居,对各自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再者,我两都是独生子女,我家中祖母年事已高,常年疾病,而父母均已到天命之年,也疾病缠身,侍奉祖母和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安心工作,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特此报告,恳请领导考虑我的实际困难,准予我调入洪江市工作为谢!

当否?请批示!

篇11:关于申请招聘工作人员的报告

Xx局: Xx市xx所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着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维护xx安全作业秩序、安全宣传教育、xx牌证管理等职责。Xx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制定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具体政策、法规;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核发牌证;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年检、年审、季节性检验和其他安全生产检查,纠正违章;勘察、处理农机事故并提出防范措施;负责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事故的技术档案管理和农机事故统计,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所,全额事业单位,编制xx人。实有职工xx人,其中大学学历xx人,大专学历xx人。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上xx人,35—45之间xx人,35岁以下xx人。男性xx人,女性xx人。本内没有自然减员情况。

二、申请增人理由

截止2002年底,业务拥有量为xx台;还有十几万台其它农业机械,且农业机械还在大幅度的增加,管理量非常大。我单位96年以来只招聘了1名财会人员,缺编xx人,目前只有xx人正常工作,xx人提前离岗,且人员结构老化。按照《行政许可法》、《拖拉机登记规定》及工作规范和《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其工作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单位现有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正常办公需要,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急需增加新的人员。

篇12:关于申请调入工作人员的报告

范文一:

关于请求将李泓江、赵生华同志调入我镇工作的报告

竹府〔2011〕125号

竹园镇人民政府

关于请求将李泓江、赵生华同志调入我镇工作的报告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因我镇工作需要,特申请将李泓江、赵生华同志调入我镇工作。拟调入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李泓江,男,汉族,1989年10月出生,四川青川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于沙洲镇人民政府工作,期间曾在党政办工作,后任社会事务与计生办公室负责人。2011年被中共青川县委评为2011“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中共沙州镇委员会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 ”。

赵生华,男,汉族,出生于1983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大坝乡人民政府任职,期间任党政办主任及专职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乡党政办、综治办、团委、项目、驻村等工作。

以上两位同志的调动申请已经原单位同意,并经过我镇党委会讨论,决定同意两位同志调入我镇工作。

特此报告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竹园镇党政办)

范文二:

柘荣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申请调配新农保工作人员的报告

中共柘荣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

篇13: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关键词:调查概况,情况分析,原因,对策

班级是学院的基本细胞,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 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质量。为进一步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 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现对班主任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班主任能力素质、班主任培训等方面的内容。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报告。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班主任工作情况和对其培训的现状, 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 共发放了96份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92份, 回收率达到了96%。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 班主任个人情况

受不同原因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会通过不同方式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 在工作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了解班主任工作者的情况, 有利于开展班主任队伍素质建设工作。调查显示, 老师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方式有14%是主动申请、78%是教学系选派、8%是临时补缺。

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有33%的是3年以下, 25%的是3~5年, 32%的是6~10年, 11%的是10年以上。

对于目前所从事的班主任的工作, 有5%的老师表示感到“轻松愉悦”, 27%的感到“比较轻松愉悦”, 18%的感到“一般”, 25%的感到“比较有压力”, 24%的感到“压力很大” (如图1) 。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近八成班主任老师是由教学系选派, 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很少;而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将近九成在十年以下;将近半数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比较有压力或压力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 注重班主任老师自身建设, 倡导更多老师走入班主任队伍, 并且要努力让老师自主申请上岗。同时, 要完善学校资源和各类设施, 提供条件让班主任老师找到排解和放松的方式, 才能让老师有优良的工作状态。

(二) 班主任工作遇到的难题

问卷中, 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认为最难开展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班级集体的形成、班委团队的建立、班级典型的树立、班级活动的策划、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班级德育工作。参与调查的老师对以上几项工作所选人数依次为24人 (占26.09%) 、23人 (占25%) 、22人 (占23.91%) 、24人 (占26.09%) 、38人 (占41.30%) 、23人 (占25%) (如图2) 。

还有班主任老师反映, 班级突发事件中一些问题最难难处理, 包括: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的处理、心理问题、迷恋网络、厌学逃学、学生安全问题。对这些问题表示最难处理的老师人数依次为25人 (占27.17%) 、50人 (占54.35%) 、36人 (占39.13%) 、45人 (占48.91%) 、14人 (占15.22) (如图3) 。

从上面两图可以看出, 在班主任工作难以开展的几项中, 以“班级日程工作的管理”尤为突出;在班级突发事件当中, “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厌学逃学”两方面最难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开展班主任培训和学习工作中, 要注重以上凸显的问题, 加强针对性学习和培训, 帮助班主任老师客服工作中的困难。

(三) 班主任素质和能力建设

1. 班主任自身素质和能力

参与调查的老师表示, 自己迫切需要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能力:学生心理、行为的分析与指导, 对学生思想教育指导, 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技能, 相关政策与法规, 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策划与指导。详细来说, 迫切需要提高以上不同方面能力的老师人数依次为60人 (占65.22%) 、30人 (32.61占%) 、40人 (占43.48%) 、13人 (占14.13%) 、23人 (占25%)

参与调查老师表示对自己班主任工作投入和效果情况的整体感觉是, 28%认为“投入多, 但效果不好”, 53%认为“投入多, 效果也好”, 13%认为“投入不多, 但效果好”, 11%认为“投入不多, 效果也不好”。

关于所设问题“您认为当前班主任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的回答, 我们设计的选项有: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 班级建设的技能、技巧, 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 创新能力。对于这几项能力, 所选老师人数依次为36人 (占39.13%) 、52人 (占40.22%) 、58人 (占41.3%) 、37人 (占42.39%) 、34人 (占43.48%) 、14人 (占44.57%) (如图4) 。

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时候, 班主任老师有78%的选择“寻求领导和同事帮助”, 16%的选择“上网查询”, 有6%的选择“回避问题”。

以上结果表明, 老师作为班主任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心理、行为的分析与指导”和“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技能”两方面的能力。同时五成以上老师认为在工作中“投入多, 效果也好”。普遍意义上, 老师认为班主任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其次是“班级建设的技能、技巧”。而当遇到困难时候仅有6%的老师会选择回避问题, 其他老师都能通过有效途径解决问题。

2. 班主任工作效果的因素与衡量

在老师看来, 决定班主任工作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有:对学生的热爱、工作技能与方法、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职业成就感驱动力、生源素质、学生家庭教育环境。选择以上不同因素的老师人数依次为55人、56人、24人、19人、47人、27人。

而关于衡量班主任工作好坏的标准, 有6%老师认为是“所任班级获得的荣誉”, 7%的认为是“考试成绩”, 65%的认为是“良好的班风”, 22%的认为是“学生家长的满意率” (如图5) 。

调查显示, “对学生的热爱”和“工作技能与方法”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班风”是衡量班主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3. 班主任素质和能力建设

当问及所需培训的内容的时候, 老师反映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培训: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 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班级管理能力与技巧, 问题学生的诊断和教育引导, 新的教育思想, 其他。具体来说, 选了以上几方面培训内容的老师人数分别为21人、57人、30人、49人、30人、25人、3人 (如图6) 。

培训的时间, 参与调查老师有38%认为要“每学期开学定期培训”, 44%认为要“每学期末定期培训”, 18%认为要在“假期中的集中培训”。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今后开展班主任素质和能力建设, 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老师意见加以借鉴、有针对性的开展。例如, 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各类培训、加强评估与考核并做好奖奖励工作。再如, 根据老师反映的情况, 可以开展一些专题培训或讲座, 主要是“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管理能力与技巧”等其他方面的主题培训, 让班主任能有更多条件学习所需知识。

三、通过对我学院班主任的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得到如下的结论

1.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 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要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更需要班主任投入大量的精力, 所以, 班主任的工作压力非常大。2.班主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 在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时候, 除个别班主任选择回避问题以外, 其他的班主任都能主动出击, 积极想办法, 寻求帮助解决问题。3.大部分班主任认为, 解决由于学生心理因素导致的班级突发性事件是最难处理的, 因此学生心理、行为的分析与指导是班主任迫切需要提高的工作能力。4.班主任的创新意识不强, 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很少一部分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应该具有创新能力, 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则认为具有班级建设的技能、技巧、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 其实, 时代在进步,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才能管理出一个文明、向上、进步的班级。

四、改进意见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 我们学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1.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整体水平。让班主任认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使大家自觉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管理好班级大家坚实基础。2.开展经验交流会,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鼓励每位班主任都把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起来, 在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经验, 互通有无, 相互借鉴, 共同进步。3.举办特色管理培训班。我们要培养班主任的创新意识, 传授他们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 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 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用优势视角对待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处或多处闪光点。4.采用走出去、迎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组织班主任到先进院校进行考察学习, 亲身感受那里的先进管理模式。由于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走出去进行实地学习, 我们会邀请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班主任来我院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做到培训面全覆盖。

篇14:关于工作服的申请报告

一、情况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德惠市开展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是把握三个环节、强化三个保障、 完善三种机制 。

1.把握三个环节 。

(1)信息通达是基础。在信息通达上,德惠市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专人负责。财政局相关科室指定1人为信息传递员,负责本科室相关信息的归集和传递。二是坚持统一管理。对乡镇的信息传递统一由乡财科负责,财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和财政局拨付到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由局内相关科室负责,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乡财科,并履行传递手续。三是坚持网上传输。利用财政内网,乡财科及时将收到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各财政所,财政所对各类信息进行下载、分项目装订成册。财政所通过财政内网把资金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等,及时向市财政局反馈,确保了信息畅通。

(2)公开公示是关键。未实施监管前,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发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规、不合理、不透明、不公正现象,甚至被虚报冒领。究其原因,主要是暗箱操作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十分注重抓好公开公示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公开公示是确保资金拨付和发放到位的关键环节,是防止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能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就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否则,群众就会提出异议。在实际工作中,德惠市制定并认真执行公开公示制度,明确公示主体、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时间。总的原则是“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监管时,重点监管公示主体落实执行公开公示制度的情况,对公开公示内容不完整、公开公示时间不足等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其重新进行公开公示。市乡两级都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专人负责接受举报并认真处理,把握住了关键环节,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3)抽查巡查是手段。德惠市始终把抽查巡查作为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抽查巡查的具体内容是:对补助性资金,主要是查发放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补助对象是否符合补助条件,补助标准是否符合上级规定。对项目资金,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工程招投标是否全程公开,完工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对乡本级安排的资金,主要看是否执行计划,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按规定使用。抽查巡查面不低于5~10%。

抽查巡查时以上级相关政策、资金文件、管理办法为依据,选派熟悉和掌握政策的工作人员,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村屯,进家入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并将抽查、巡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填写监管记录表,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按要求上报并妥善保管。

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多、额度大、范围广、变动频;而乡镇财政所人员少、任务重,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的做法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项目,把新实施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作为重点进行监管。二是重点人群,将负责登记补贴资金名册或发放补贴资金的部门和责任人,作为重点监管目标。三是重点区域,把虚报、冒领、骗取补贴资金易发村屯和站所作为监管的重点。四是重点环节,把容易发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的工作环节作为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管。

2.强化三个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德惠市市、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财政所增设资金监管员职位,分为专职和兼职资金监管员,总共2—3人,并聘请各村文书作为协助监管员。明确岗位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对监管员进行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2)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德惠市制定和完善各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监管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经费保障。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经费不单独核算。为了解决财政所的经费问题,德惠市自2009年起,在乡镇年度财政预算中每年为每个财政所单列经费3万元,年中和年末还根据各乡镇财政所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不同数额的追加。由于市财政财力有限,经过努力,向市政府争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20万元,从2011年起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3.完善三个机制 。

(1)部门联动机制。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来自上级多个部门,在乡镇由各站办所发放,单靠财政一家是管不了、管不好的,必须相关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在县级,一是财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动。如,为了创新公开公示手段,2011年10月,财政局与市纪检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的通知》(德纪发[2011] 3号),明确规定了公开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要求各乡镇把落实情况和公开公示内容的电子版分别报市纪委纠风室、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财科)。二是财政局内各科室联动。乡财科与局内各相关业务科室经常沟通,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如,对乡镇在监管中反馈的问题,涉及局内其他科室或市直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乡财科及时协调主管业务科室或业务主管部门拿出意见后,再反馈给乡镇财政。财政局各业务科室都把拨付到乡镇的专项资金监管作为科室工作内容之一,坚持跟踪问效。三是上下联动。县级处在省县乡三级的中间位置,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在监管工作中,德惠市一方面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勤请示勤汇报,求得上级的指导,吃透上情;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吃透下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加强检查指导。通过努力,形成了上下齐动的良好局面。在乡级,一是财政所与相关站所联动。如,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各乡镇都是由纪委书记牵头,财政所长协助纪委书记做好协调督查工作,拨付、发放资金的站所负责提供依据文件、政策规定和发放名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验收,乡镇农经中心负责输入微机和传送到电子显示屏上。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公开公示不到位问题,也解决了“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问题。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乡镇各站所都掌握着大量与惠农资金有关的信息,财政所主动与这些站所或经办人员联系,取得信息,为开展监管奠定基础。如岔路口镇财政所,事前从派出所取得全镇农业人口的户籍信息,在监管发放到户、到人的各种补助时,核对起来非常方便。

(2)点面结合机制。监管工作一开始,德惠市岔路口镇财政所就被确定为财政部资金监管工作联系点。三年来,监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岔路口镇先行一步,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及时总结点上的做法和经验,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经过面上的实践,总结升华为基本路数和工作制度。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继岔路口镇之后,德惠市又抓了大房身、米沙子、天台等典型,形成了巩固老点,提高水平;培育新点,梯次跟上;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3)奖补激励机制。德惠市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年考核一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德惠市把本级安排的监管工作经费和省厅的专项补助统筹使用,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年度考核进行奖补。2011和2012两年,分别进行考核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励经费多的在4万元以上,中等2—4万元,最少2万元以下。乡镇聘请村会计协助搞监管,一般平均每人每年给500元补助,也实行以奖代补。如岔路口镇聘请19个村文书,镇政府每年拿出1万元,根据工作实绩,分三个档次发放。监管经费实行以奖代补,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能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开展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工作干得不好,则既没面子又没钱。

(二)主要成效。

1.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实。一是资金监管工作把原来的事后检查监督前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不仅加大资金拨付后的抽查巡查,尤其注重资金发放前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偏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追回了违纪资金。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追缴骗取、挪用惠农政策资金86.2万元。三是监管工作抓住典型违纪案件公开曝光,广泛宣传,起到了警示、威慑作用,使个别想搞歪门斜道的人不敢搞。

2.带动了党风政风好转。一是把公开公示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惠农政策落实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减少或杜绝了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乡村两级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惠农政策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查处违反惠农政策案件46件,处理违纪党员干部58人,遏制了监管前违反惠农政策案件频发高发势头。三是乡镇财政干部职工把服务农民寓于监管工作之中,深入村屯,走家串户,在开展抽查巡查的同时,倾听群众呼声,为村民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的称赞。

3.促进了干部素质提升。一是观念转变工作转型。通过学习教育,乡镇财政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对资金监管从不自觉到自觉;乡镇财政所工作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二是业务素质提高。通过以会代训、办班讲课、平时自学,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懂监管、会监管、善监管的人越来越多,资金监管工作质量越来越好。三是事业心责任心增强。乡镇财政干部职工不负财政部重托和广大农民期望,以搞好资金监管、服务广大农民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经常加班加点,发现疑点紧盯不放,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愧为财政一线的尖兵。

二、问题

回顾总结德惠市三年的监管实践,主要问题是五个不适应 、三个不协调 、两个不配套 。

(一)“五个不适应” 。

1.思想认识与监管职能不适应。一是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业务工作忙、没有时间搞监管”,“信息不掌握、没有办法搞监管”,“业务素质低、没有能力搞监管”,“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没有处罚权,不愿较真儿搞监管(犯不上得罪人)”等模糊认识。二是在乡镇领导和干部职工中,存在着监管限制了乡镇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特权”,触及了个别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说:“都是一样的乡镇政府人员,你为啥监管我。”

2.管理体制与监管责任不适应。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吉发[2005]20号)确定:“乡镇党政机构原则上设‘三室一所’ ,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 。财政所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县乡共管、以县财政管理为主变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这种管理体制对乡镇财政行使监管职权十分不利,监管职能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如,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前要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有的乡镇领导说情,有的乡镇领导反对,有的乡镇领导向财政所施压。

3.干部队伍与监管任务不适应。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政策条文多、基础数据多、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是:一是人手少,德惠市平均每个财政所4.5人,有的所只有两个人,只能维持正常工作,顾不上资金监管工作。二是年龄大,德惠市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6.7岁,50岁以上的33人,占36.3%;三是素质低,德惠市乡镇财政干部中,财会专业毕业的41人,占45.1%,专业知识欠缺,不胜任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占一定比例;四是没资质,德惠市乡镇财政队伍中,事业编占42%,这些人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4.制度安排与监管要求不适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要求:“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而现实的情况是,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有些不由财政所经办,资金分散在主管业务部门;项目种类过多、过细,增加监管工作量,增大了工作难度。

5.监管手段与繁重任务不适应。资金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手段显得落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三个不协调” 。

1.上级财政部门内部机构之间不协调。有些财政资金本应该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而中央和省财政在制发文件时,不从方便资金监管考虑,把财政资金发放权给了业务主管部门。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原来是村提留,农村税费改革中改为农业税附加,取消农业税后变成政府转移支付,纯是财政资金,却从财政拨到综改办、再拨到乡镇农经中心发放,乡镇财政所不掌握;再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原来在县级兑现奖补,后来一律上收到省里结算,不仅乡镇财政所不知道,县级财政也不知情。

2.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协调。一是管理机构不统一。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有的市(州)、县(市、区)设有专门机构,有的则由某个处、科(室)兼管。二是职责范围不统一。财政部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乡镇财政……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模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 。而在吉林省,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一直在农业部门管理,由乡镇农经中心经办,乡镇财政无权管理,何谈“加强”。三是资金渠道不统一。用在同一项目上的资金,上下级来源渠道不一致。如农户科学储粮补助,中央财政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走经济建设司,省财政走粮贸处,县级没有粮贸科则由企业科负责;而县级配套资金,有的在预算科直接列支,有的走农财专户。再如机械深松整地补助资金,分别来自农财、经济建设、农发三个部门。

3.同级部门之间不协调。一是在县(市、区)级,财政部门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对资金监管工作在思想认识上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具体行动上不一致,有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有的则消极怠工、推诿搪塞,甚至不接受监管,德惠县就曾发生农业部下达的专项资金违纪不接受财政处罚的案例。二是在乡(镇、街)级,站办所之间不协调表现得更加突出。有的站办所认为是财政所多事,说风凉话、挑拨离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两个不配套” 。

1.法规与职能不配套。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属行政执法,需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以前凭的是《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自2012年5月1日施行的《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69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或受上级政府财政部门委托,依法实施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并未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缺少法规制度依据和规范。

2.权利与责任不配套。财政部赋予乡镇财政监管财政资金的责任很大,而乡镇财政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却没有处罚权,只能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责任大,权利小,有的问题查实后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弄得财政所及监管人员里外不是人。

三、建议

(一)努力构建“大监管”工作格局。

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财政部令颁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把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及其他文件提升到法规层面,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为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提供法规制度依据。

2.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都要牢固树立大监管理念,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与履行财政资金分配职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切实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形成财政部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联动”的同步监管机制,彻底改变“重分配、轻监管”,“重投入、轻绩效”的情况。如,出台惠农政策要考虑便于监管,与其他部门会签文件要有利于监管等。

3.创造资金监管良好环境。资金监管舆论氛围不浓、社会环境不优,是乡镇财政开展监管工作一大障碍。建议采取内外同步的举措,大力扫除各种障碍。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造成一种声势,形成一种舆论,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不断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支持监管工作,为资金监管打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对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站在维护强农惠农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惩治打击腐败的高度,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切实履职尽责。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所机构设置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办公条件差、监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加强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1.理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为“三权”上划,至少也要双重管理以县财政管理为主。

2.增加乡镇财政所编制。应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乡镇规模(耕地面积、村数、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按系数计算方法配备和充实。同时,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增加和吸纳新人,重点考虑财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兼顾虽不是大学学历但有多年财会工作经历的人员;杜绝和尽量减少既无专业又无实践的“关系户”进入。否则,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就不能进入更高层次。

3.健全完善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培训机制。紧紧围绕乡镇财政工作中心任务和资金监管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内容,分层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实行轮训。省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科长、乡镇财政所所长,市(州)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除科长以外的其他人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员,县(市、区)级负责培训乡镇财政所未接受上级培训的人员。建议省财政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业编制身份的财政所人员举办资金监管业务专题培训,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持证上岗。

4.为乡镇财政所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德惠市2012年高龄老人(1257人,年领取补贴142.9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4230人,投入455.9万元)、不缴费直接领取新农保基本养老金村民(91622人,领取金额6246万元)、革命伤残军人(4986人、领取金额1399.3万元),合计达102095人,年补助资金达8244.1万元。经常发生老人去世后家属不主动及时报告,继续领取补贴补助现象。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后,至少每年采集核对一次指纹,发现人员死亡即停发补助,减少多领补贴问题的发生。

5.加快资金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搭建全省统一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开发涵盖面广、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软件,把各项惠农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申报审批手续、资金分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拨付领取情况、监管工作记录等信息全部纳入,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三)着力解决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目前,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多个部门对“三农”“撒胡椒面”式地投入,既不能集中资金办大事、投资效益不佳,又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建议搞好支农补贴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长远规划,稳步增加惠农补贴总量,优化财政支农补贴品种结构。中央和省级财政应明确规定,对分配到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由县或乡镇财政一个“漏斗”向下。如,把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高龄老人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等补助资金收回,由乡镇财政所“一折通”发放。再如,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合并为一项补贴,把农财、经建、农发的深松整地补贴整合发放。

(课题组成员:李建国、王沛才、曲祥仁)

上一篇:在线课程学习总结下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