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美文

2024-06-07

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美文(共4篇)

篇1: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美文

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散文

如果你去过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参观,见识了那儿精致的瓷器和华丽的丝绸,你一定会被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做工折服,你会忍不住称赞,制作者真是伟大,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我们制作出了如此精美的器物。

瓷碗的功能本来是盛饭盛菜,满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其实不用瓷碗,用陶钵、竹筒或铁制的碗都可以盛饭,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制作精美的瓷碗呢?

原因就是,人们制作一个物件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用,还有它的美观,具有观赏价值,他们在自觉而为的过程中乐此不疲。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器物精神。我们热爱一份工作,在其中注入了情操和人生态度。我们享受这份工作,就会倾尽心思将它做好,做得完美。

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样一种器物精神,为什么呢?试想,假如我们只是将我们的工作看作一份普通的工作,完全为了糊口而去做它,那么在完成这份工作后,除了获得不多报酬,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然而如果我们愿意在其中投入我们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得到的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精神的享受与更多的人生乐趣。这样,这份平凡的工作就看起来不那么平凡了,它会变得十分有意义。

在杭州解放路,有一家叫奎元馆的饭馆。许多人为了吃这家饭馆的面,不惜排上一个小时的队。这家饭馆的生意之所以火,不仅是因为它曾上过一档美食节目,还在于它做的面的正宗美味。这家饭馆主打美食叫片儿川,是杭州的一大特色菜,经常出现在杭州各大餐馆的菜谱上。相传,片儿川是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写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启示。煮面时,笋片、肉片与雪里蕻菜均要用沸水汆煮,再加面条烧制。由于汆与川在杭州话中语音相近,所以,时间一长,片儿汆便成了片儿川。有人尝后,曾无限感叹地说:有笋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烧面神仙口福。

奎元馆的老板不仅做菜做得拿手,在打理这家饭馆上还很有态度。首先,饭馆的卫生状况非常令人称赞。饭馆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认真打扫卫生,将这家饭馆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一干二净,就连厨房的吊扇也擦拭得一尘不染,更别说客人用餐的地方。如此一来,客人在饭馆就餐时,既品尝到了美味,又感受到舒适的环境氛围。

从这家饭馆的经营之道来看,即使一个平凡的职业,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它甚至可以不以营业额为目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经营饭馆,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器物精神大抵如是,你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艺术来做,享受做这份工作的乐趣,而不是为工作所累。同时,你又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舍得在其中投入很多精力,将它打造成一个高质量的吃饭场所,让人在吃饭的同时感受到温馨的氛围。这样,一份平凡的工作就显得不平凡了。

倾尽心力,只为做一件事,并且将它做好,做出名堂来,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之所以会感到无聊,感到疲惫,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将工作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而没有将其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状态满格地投入其中,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只有保持巨大的热情,充满兴趣地工作,工作才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收获。

获得奥斯卡奖的日本影片《入殓师》,讲述了一个落魄的大提琴演奏家的故事。这位大提琴师所在的乐团解散后,他被迫返回家乡,在家乡找了一份在殡仪馆做入殓师的工作。这份工作整天要与尸体接触,既枯燥又乏味,大提琴师还遭到了妻子的误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份工作,而是对工作全力以赴,并爱上了这份工作。慢慢地,他的尸体面部化妆手法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完美。他将一具具遗体打扮得就像活人睡着了一样,受到了客户的好评。这名入殓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交流。

再看我们身边各行各业中的那些优秀者,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就会发现,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操和热爱,就像制作一件精致的瓷器,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每个平凡人要想活得出彩,就必须爱生活,懂生活,赋予生活无限的乐趣。

篇2:生活陶艺设计中设计师的情感注入

关键词:生活陶艺,设计,情感,设计师

引言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阐述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而用艺术相互传递感情。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艺术传达各种感情,用感情作用于人,这无疑是抓住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这里所指的感情即是指艺术家自身所体验过的能感染欣赏者的审美情感。

就生活陶艺而言,要想设计出好的作品,我们必须去掉内心的遮蔽,用心去感受和真诚地投入。在制作时应该将一些被忽视的有意味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如在辘辘车制品上所体现速度、力量、生命的痕迹,以及泥的多变和火的创造力等。而在设计阶段,高科技发展带来人类的孤独、疏远和感情的失衡与人类高情感需求之间的平衡便是由设计师将自身情感注入到作品中才得以实现的。

1 题材的选择方面

传统生活陶艺追求的是“实用+美”的品质,遵从形式服务功能的法则,我们的先民曾经在这一领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而对于现代生活陶艺的设计师来说,从构思、泥的选择、釉的配制、表现方法甚至烧造、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参与设计,并在不断地制作中挖掘、强化、升华与自己情感和个性相吻合的媒介特征也并非易事。

首先,将民间文化符号融入到陶艺作品中常被众多设计师采用,通过抽象陶艺语言来寻找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象符号,陶艺形体的抽象、扭曲、肢解、整合等形式上的变化,造成了结构的新组织,将民间文化中的剪纸、年画等艺术融合到陶艺语言中,是为消除陶艺形式语言的不足,同时也提下了民间艺术创作中的“以色扶形”的观念,如设计师将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年画、木刻等传统图样植入已塑造好了的规矩坯体上,通过刻、划、剔、刮、颜色釉等操作工具,进行图案花的移植和创造,体现了作者对民间艺术语言的直承与定位。图(1)《年年有余》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的鱼篓的形式,将民间传统的剪纸跃然于其上,一股浓重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作品和民间的吉语风俗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感觉到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人性的渴望与眷恋。

另外,用传统的符号,现代的语言来创作作品。利用传统陶瓷风格的重新演绎去产生不同的形式,或古朴,或新潮,或简约,或豪华。中国味或多或少,或明示,或暗喻。例如图(2),就有“传统现代化”的味道,使作品表现出了淡淡中国味,浓浓现代风。都是传统的东方元素,现在把它们加以新的包装和布置,作为一种装饰,放在现代的造型元素之中,表示新、旧、中、西相融。这种形式的做法就是在现代生活陶艺中加一点中国味道,在设计中探索和提炼含有中国元素的现代语言。总的来说,利用传统文脉,采用现代手法来制作,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2 造型方面

生活陶艺作为一种实用性陶瓷产品,最能体现有用性特征的要素就是造型,但功能并不完全决定工艺造型,否则对于紫砂壶根本没有必要衍生出那样多的造型。陶瓷艺术领域大量存在的仿生造型,更证明了在工艺造型的领域中并不完全奉行功能主义的原则。

为形式而形式是形式主义,往往导致矫饰与空疏,落于俗套。造型语言来源于生活,设计师不应该屏弃生活,应从生活中发现新的造型语言与形式组合,来丰富自己的语汇,这样才能避免装饰语言的雷同与空疏。

2.1 运用具有趣味性的独特形态

趣味性简单地说是指情趣、有趣、童趣,是人性化、感性化的产品形式。一位日本设计师根据故乡一位老人能使枯木开花的传说,设计了“枯树的花瓶”:花插由许多陶质的“小树”组成,这些“小树”可自由地组合在基座上。这个设计充满了自然情趣,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人而言,它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情趣”化的产品来点缀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并在趣味化的形态所带来的幽默与滑稽、情趣与韵味中释放精神生活压力。图(3)中所示陶艺灯具,古朴的韵味让我们找到一种生活的情趣,对现代人而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2.2 运用生物的形态

我们从弗洛伊德对人的本性的心理分析可以得知:人具有向往和追求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本能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物的感性往往体现在该物的形态是否富有生命力,这或是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或是自然生态物,或是想象的生物,或是抽象的一种张力等。图(4)中带有甜美水果味的生活陶艺色彩艳丽,充满自然情趣。因此,我们可以把仿生学的原理也运用进来。

生活陶艺之所以具有广泛的艺术实践价值,正是由于它是高度概括了生活和自然的美的感受,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表现语言。当然,对不同的设计师来说,潜在的装饰度和目的性的差别,也必然使其艺术作品面貌千差万别。

3 色彩心理

当人们感知一件产品时,首先对色彩最为敏感,它比造型更具冲击力。但色彩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器皿的造型、装饰的纹样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生活陶艺中,色彩必须借助和依附于造型才能存在,必须通过形状的体现才具有具体的意义。而色彩一经与具体的形状相结合,便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特征,往往起着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相对形态和材质来说更趋于感性化。

对于生活陶艺的设计而言,色彩可以实现其审美性能和实用性能,色彩运用的最终目的也是情感的传递,恰当的色彩运用能增加生活陶艺的吸引力。由于人们生活经历、性格、年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社会意识等不同,都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喜爱,设计时应该把人的各项情感因素加以考虑,结合人的个性与共性、心理与生理等各种因素,并充分考虑色彩、人与空间的关系。像陶瓷灯罩、花插等生活陶艺的色彩纯度就可以高一些,甚至可以使用鲜亮的纯色,对现代生活环境的整体色彩效果起到调节的作用。如图(5)摆在餐桌上的餐具,色彩艳丽,图案活泼,打破了以灰色为主体的家具的僵局,整个生活空间都跳动起来,使居家中的人们不再沉闷、烦躁,而变得轻松、愉快。

4 材质与肌理美

设计一件生活陶艺产品,除了形式上的独特及具体形象的反复推敲之外,也要考虑材料特性即材质美的体现,这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陶瓷材质表现出来的柔软性、可塑性感染了设计师。陶艺的中空要求使泥条在盘筑,泥片在拍板、卷捏过程中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表现力,使造型上能产生无限的变化和偶发性的泥性肌理。

像陶器质地厚重,釉色朴素,具有重量感与安定感,而且手感舒适,便于把玩、端详,易与使用者产生亲近感,尤其是对于身处工业化社会的现代人,整天面对批量的工业化商品颇为厌烦,却又无奈!但当他们接触富有手工韵味的陶艺时,对他们的心灵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如图(6)日本会田雄亮在1987年所做的抽象陶壁《风的城府》,其所用材料是普普通通的泥土,但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陶土材料所能构成的肌理特性,加之起伏凸凹的高低差及优美的色彩组合,使作品具备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另外,能够体现生活陶艺材质优势的还有它的“肌理”美。

“肌理”,在词典上解释为皮肤的纹理,在陶瓷装饰上则被认为是材质的质感,亦即陶瓷材料的性质、质感,或艺术家在造型上留下的操作痕迹。其中,一类是用眼看得到,无须用手摸就能感觉到的。此类肌理形式很多,如陶瓷表面的花釉等;另一类触觉肌理,即用手抚摸能感觉到的有凹凸起伏感的肌理。在适当的光源下,视觉也可以感知这种触觉肌理。例如:陶瓷珍珠釉、材料表面凹凸的纹理,以及在绘画、雕塑、陶瓷设计中运用种种技法如粘、拼、编织、揉搓、雕刻等方式来构成的各种肌理形态,见图(7)。可见,肌理形态在现代生活陶艺制作中的运用非常普遍。

通过“手”对材料的调整和改变,可以增加生活陶艺自然神秘或温情脉脉的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5 装饰

装饰,是一种通过无意识而发现的最初的审美感受,如原始陶器上的绳纹是为了加固器壁而捆扎留下的痕迹;席纹是陶坯放在席上待干时而印上去的;篮纹是粘土涂在容器上烧制时留下的纹样等等。原始先民通过这些发现,经过多次改进和创造,在粗拙的原始陶器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实用、更美观、更精美的陶瓷。

陶瓷装饰不仅是平面的,也包括立体的;不仅是附加的,还可以在制作中形成。一件精美的生活陶艺,其造型与装饰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现代生活陶艺如器形类、雕塑类、综合材料类的陶瓷作品中,有的采用表面装饰,例如:瓶类的花面衬底;有的采用满地彩造成密实丰富肌理之感;有的则以雕刻作为衬底,有触觉肌理感。图(8)所示雕塑类陶艺灯造型本身就非常优美,衣饰部分在颜色釉的基础上又做镂空处理,更加突出了它作为灯具的实用功能,使得整个造型和装饰十分和谐。这些触觉肌理除了与光泽材料形成对比而产生形式美感之外,还在手感方面体现了使用的舒适、防滑、易把握等功能方面的价值。

“装饰给眼睛提供了一桌宴席,但又不要求对每道菜都得品尝。”(贡布里希语)最能体现“装饰性”的要素是工艺图案。它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却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图案只是这个工艺品上的图案,在许多时候它是与工艺品同时产生的。像图(9)宋代哥窑瓷上的图案,是釉面均匀分布的一些裂纹,俗称“开片”(冰裂纹),它本来是烧制技术不成熟产生的一种缺陷,但后来被人利用和改进后成为特殊的装饰图案。这种图案与哥窑瓷同时出炉,就像是瓷器上的天然纹饰。

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不仅仅看重陶瓷产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更多的是欣赏陶瓷产品的形式美、材质美,同时也希望陶瓷产品应具有“时代性”,能感受时代的变迁;具有“社会性”以满足不同地域、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的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具有“民族风格”以展示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维方式所带来的人文气息。在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不能忘记产品的社会效果。将实用、经济、美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才能反映出产品的整体美。

6 结语

人的生活不只是局限在某种单一的情感之下,人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活陶艺不仅仅是在釉色上、造型上、材料上的创新,它还蕴含了一种抽象的感情在里面,也就是人对物的感情。正是这种情感的注入使得人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摆脱工作带来的压抑感,或者是机械的功能带来的麻木感,使人们无时无刻不感到体贴,对产品的喜好也会随之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陶瓷这一媒介为人类构建一座与产品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林冰.现代陶艺创作的情感因素.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3)

[3]易中天.艺术的特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36

[4]冯美庭.陶瓷艺术设计的色彩与情感.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术论文集.1998:58

[5]李正安.陶瓷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篇3: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怀

如果你去过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参观,见识了那儿精致的瓷器和华丽的丝绸,你一定会被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做工折服,你会忍不住称赞,制作者真是伟大,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我们制作出了如此精美的器物。

瓷碗的功能本来是盛饭盛菜,满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其实不用瓷碗,用陶钵、竹筒或铁制的碗都可以盛饭,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制作精美的瓷碗呢?

原因就是,人们制作一个物件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用,还有它的美观,具有观赏价值,他们在自觉而为的过程中乐此不疲。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器物精神”。我们热爱一份工作,在其中注入了情操和人生态度。我们享受这份工作,就会倾尽心思将它做好,做得完美。

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样一种“器物精神”,为什么呢?试想,假如我们只是将我们的工作看作一份普通的工作,完全为了糊口而去做它,那么在完成这份工作后,除了获得不多报酬,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然而如果我们愿意在其中投入我们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得到的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精神的享受与更多的人生乐趣。这样,这份平凡的工作就看起来不那么平凡了,它会变得十分有意义。

在杭州解放路,有一家叫奎元馆的饭馆。许多人为了吃这家饭馆的面,不惜排上一个小时的队。这家饭馆的生意之所以火,不仅是因为它曾上过一档美食节目,还在于它做的面的正宗美味。这家饭馆主打美食叫“片儿川”,是杭州的一大特色菜,经常出现在杭州各大餐馆的菜谱上。相传,“片儿川”是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写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启示。煮面时,笋片、肉片与雪里蕻菜均要用沸水汆煮,再加面条烧制。由于 “汆”与“川”在杭州话中语音相近,所以,时间一长,“片儿汆”便成了“片儿川”。有人尝后,曾无限感叹地说:“有笋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烧面神仙口福。”

奎元馆的老板不仅做菜做得拿手,在打理这家饭馆上还很有“态度”。首先,饭馆的卫生状况非常令人称赞。饭馆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认真打扫卫生,将这家饭馆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一干二净,就连厨房的吊扇也擦拭得一尘不染,更别说客人用餐的地方。如此一来,客人在饭馆就餐时,既品尝到了美味,又感受到舒适的环境氛围。

从这家饭馆的经营之道来看,即使一个平凡的职业,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它甚至可以不以营业额为目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经营饭馆,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器物精神”大抵如是,你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艺术来做,享受做这份工作的乐趣,而不是为工作所累。同时,你又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舍得在其中投入很多精力,将它打造成一个高质量的吃饭场所,让人在吃饭的同时感受到温馨的氛围。这样,一份平凡的工作就显得不平凡了。

倾尽心力,只为做一件事,并且将它做好,做出名堂来,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之所以会感到无聊,感到疲惫,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将工作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而没有将其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状态满格地投入其中,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只有保持巨大的热情,充满兴趣地工作,工作才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收获。

获得奥斯卡奖的日本影片《入殓师》,讲述了一个落魄的大提琴演奏家的故事。这位大提琴师所在的乐团解散后,他被迫返回家乡,在家乡找了一份在殡仪馆做入殓师的工作。这份工作整天要与尸体接触,既枯燥又乏味,大提琴师还遭到了妻子的误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份工作,而是對工作全力以赴,并爱上了这份工作。慢慢地,他的尸体面部化妆手法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完美。他将一具具遗体打扮得就像活人睡着了一样,受到了客户的好评。这名入殓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交流。

再看我们身边各行各业中的那些优秀者,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就会发现,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情操和热爱,就像制作一件精致的瓷器,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每个平凡人要想活得出彩,就必须爱生活,懂生活,赋予生活无限的乐趣。

篇4:在科学探究中注入人文情怀

其实,每个活动都是教师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可以从这个活动中解读出教师独特的设计思路:在对树叶的科学探究中注入人文情怀,让小小的树叶充分体现一种生命的力量。就这个活动而言,它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每一片树叶都是有生命的

活动前,孩子们观察过幼儿园银杏树的变化,活动中观察的每一片树叶都是他们亲手捡起的“朋友”。因为是朋友,所以要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给它画一张像,赋予它一种身份,因而观察记录单就变身为“小树叶的身份证”。孩子们在给小树叶起名时,用自己能想到的各种词语进行表征,有的迫不及待地告诉旁边的同伴和教师:“我的小树叶叫小乖乖。”“我的叫点点。”……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里,一片片看似静止的树叶都是灵动的生命,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在观察活动中,有时我们更多地会把一株植物、一个动物当成“物”,我们会去关注它们的形态、结构、功能,也习惯于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概括总结它们的不同特征,却从未想过用心去端详和刻画一片叶子,去发现它不同寻常的美。因此,这个活动的价值在于体现一种生命的力量,哪怕是一片微小的落叶也应得到尊重,引导孩子们热爱生命和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在活动中自然地渗透。而这种情感教育和科学探究是相辅相成的,幼儿珍视手中的树叶,也使得他们的观察更细致、更深刻,更富有人文情怀。

二、每一片树叶都是有特点的

这个活动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著名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哪怕再微小、简单的生命,一旦将它放大,你就会发现它是那么独特。教师问孩子:“你的银杏树叶是什么样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好奇:孩子会有怎样的发现?教师引导孩子用铅笔在叶子外围描画它的轮廓,再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它的特征。我们担心:一支普通的铅笔怎么表现叶子的色彩变化和细部特征?

当教师用投影展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叶子画像时,当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叶子朋友的特征时,我们被折服了,更被感动了。“我的叶子的叶柄有点长,叶子的上面有一个深色的圆点,上面有点黄,下面又变绿了……”当一个孩子指着自己画的叶子娓娓道来时,我们惊叹于他的洞察力。再看一张张叶子的“身份证”,有的像写意画,简单的几笔勾画出叶子特有的纹路;有的像工笔画,每一个细节甚至叶子颜色的深浅变化都用线条来表现。这时,我们不由得感叹:每一片树叶都是有特点的,每一个孩子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儿童真的有一百种语言。

在结束自主观察和表达的环节后,教师提出问题:“两个小朋友的叶子一样吗?”她继而引导幼儿发现这些虽然都是同一棵银杏树上的叶子,但都是不一样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又引导幼儿玩起“小树叶捉迷藏”的游戏,幼儿相互交换“小树叶身份证”,根据记录单在小组内寻找相对应的银杏树叶。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幼儿细致观察、逆向思维、向同伴求证的能力。

活动开始,幼儿通过看、摸、闻多种感官感知银杏树叶的基本特征,接着自主发现每一片树叶的特点,自然而然地感知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是非常深奥的哲学道理,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建构起了对世界的有意义的理解。

三、每一片树叶都是有故事的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过:“这个世界的脾气特别古怪,我们必须凝视它,它才有可能把大门打开,让我们看到里面的风景;如果我们不去凝视它,它的大门永远是紧闭的,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久久地凝视一片叶子,去发现隐藏在叶子里面的独特风景,去领略每一片叶子的生命故事。

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用图片帮助幼儿了解一年四季银杏树叶的变化,接着提出问题:“叶子落下来会怎么样?”孩子们七嘴八舌:“会腐烂。”“会长出新的叶子!”……随后,幼儿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声中欣赏科学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进一步了解树叶的四季变化,丰富有关落叶的经验。《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绘本,通过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故事中的每片树叶也是有名字的,随着季节的更迭,叶子之间发生着简单亲切而又寓意深长的对话:“我们一个一个都不一样啊!我们的经历不一样,面对太阳的方向不一样,投下的影子不一样,颜色当然也会不一样。”“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清新的画面,简洁的语言,教师柔声的朗读将幼儿带入一片叫作“弗雷迪”的小叶子的生命历程中。这时,无论是孩子,还是观摩的教师都不再是一个生命的旁观者,都被故事所表达的生命的价值所感动——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生命以一种形式结束,又以另一种形式开始。也许,幼儿无法深刻地感知故事中蕴藏的人生道理,但至少他们知道一片叶子的四季变化、何去何从,从他们安静、专注倾听的神态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些许感动。每一片叶子、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在讲述着自己的生命故事。

上一篇:快乐座右铭下一篇:商超促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