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2024-06-15

在平凡中铸就辉煌(通用8篇)

篇1: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中铸就辉煌”。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当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候,我的内心不平静了。我不禁思索,即将见证伟大中国复兴的我们应当如何响应党的号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呢?

强国梦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会计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会计人。

王军副部长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以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为支撑,提振中国会计行业的‘精气神’。要努力将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加快建设和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有利于发挥会计文化的导向、教育和凝聚作用,促进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队伍素质,提升会计行业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实现会计强国梦的目标。

身为一名会计,对“会计”一词要有更多的了解。“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代。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

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曾经当过管会计的委吏。据考证,会计在当时的基本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年终伊总核算,月计岁会。后来有人总结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把“会”与“计”两个字联起来,就成为总核算与零星核算的一个综合体了。而如今,会计不单单只是借与贷,它更兼具了预测、决策、评价的职能,结合了法规、计算机等新的元素,成为一门综合学科。

有了理论的指引,实践才会有方向。在实现会计梦想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挑战。

会计工作需要牺牲精神,加班加点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每个月底,每个年关,我们都把这些在别人看来理所应当的休息时间都义无反顾的奉献给了我所热爱的会计工作。当我们陪伴着星星和月亮才回到家时,当我们通宵工作到天亮时,我们都需要一种梦想,这种梦想就是我们的强国梦,我们的会计梦。

会计工作也是默默无闻、枯燥无味的,记得有老财政人说过,会计工作是一件看不出什么明显政绩,可这种看不出的政绩都是最大的政绩,当人们拿着一本厚厚的总决算报表时,可曾想到会计人员付出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我们的事业才得以进步。

会计工作还需要学习精神,会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不仅要以从书本中学习,也要从实践中学习,不仅要向老财政学习,也要向新同事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财经法规。

回想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经历,有许多曲折与艰辛。我将每一次培训都努力学习,将每一次业务都认真对待。每当通宵工作到天亮,看着一个个精准无误的数字,疲惫的身体里却蕴藏着渴望追梦的信念,每当加班加点假期无望,拿着一

张张密密麻麻的报表,心中满载的是对梦想的执着。一年的会计经历,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是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享受着追梦的过程,你面前的困难就变得渺小,世上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

我想说:如果用标点符号去论会计人生,那么,会计人生犹如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就是会计人的行事风格——环环相扣,把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落到实处;会计人生又犹如一个特大的问号,对于每一项经济行为、每一笔经营业务,都必须有一个问号,职业秉性要求我们必须有专业的敏感性,必须无条件地严格履行监督的职能,从繁杂的表象中剥茧抽丝;会计人生也犹如感叹号,会计人生,有太多的心灵自嗟,有太多的自我感慨,会计人的做事与做人是合一的。我们会计人生得平凡、活得不轻,还要肩负当家理财的重任,这就是真正的会计人!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会计人生!“勤恳、负责、奉工、克己、学习、进取”,我想,这就是我们会计人生活工作的写照和缩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和许许多多平凡的会计人员一样在平凡岗位坚守工作、热爱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中铸就不平凡的辉煌!

梦在心头,路在脚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让我们将会计人的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编织到一起,秉持诚信的操守、敬业的精神、进取的态度,执着前行,努力成为一流的会计人,让青春闪光,让梦想成真!让我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携手共进,奏响诚信主旋律,形成圆梦的强大力量,向着构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阔步前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员“二次创业”实录

每一段华彩乐章,都需要全体成员的精诚协奏,每一个成功团队,都需要队友的众志成城,每一段辉煌的历史,总会有一个群体为之奋斗,这群人在特定的环境里谱写辉煌,创造奇迹。景德镇市高新区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无悔的付出,换得了园区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自己奋勇的拼博,使园区在绿色崛起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4年来,景德镇市高新区从小到大,从三类的省级园区到现在的国家级开发区,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战略举措的成果,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克难攻坚的成果,是市委许爱民书记亲力亲为,带头招商引资、落实政策、服务项目的成果。是全市各部门倾力协作、高效服务的成果;更是高新区人在这片15平方公里的工业规划热土上,用他们的真诚架起桥梁,用他们的热忱春风化雨,用他们的效率点石成金,用他们的汗水培育理想,用他们的敬业健步向前,用他们努力创造奇迹的成果……

可以说,高新区是一杆秤,称出了一个个干部沉甸甸的分量。可以说,高新区是一面镜子,还原了一个个党员真实的形象。

建设团队用双手开基立业

作为景德镇市高新区2007年来大开发、大建设的参与者,蔡胜华一直延续着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带着一本图纸、一只笔、一顶草帽和一瓶纯净水,先往项目施工现场转转,看看。对于他来说,走到哪,哪就是他的办公室。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1月份他赴任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时,走 1

上梧桐大道,向西眺望,苍茫而静寂:没有道路,没有厂房,没有高楼,人影也稀稀疏疏,乡间的小道处处是泥泞一片。蔡胜华深情地回忆往昔:“4年了,看着高新区一个个落户企业如呱呱落地的婴儿,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娇美起来,而自己又有幸亲身参与这样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大开发,真是非常光荣非常有成就感!”

2008年,为使省重点项目多晶硅项目能尽快落户园区,市高新区必须在60天内完成项目用地的场地平整。而这所谓的场地平整就是挖土开山。在近60天的决战时间里,从清表、挖方到外运土方填埋,高新人在各施工点处处开花,白天人噪车鸣,晚上灯火通明,他们以工地为家,与建设工人共同奋斗,创造了60天挖山700多亩,运出土方360多万立方的奇迹。

同样,在四川长虹集团投资建设的长虹机电产业项目上也演绎了高新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对接洽谈该项目的过程中,客商要求高新区一个月内提供998亩建设用地,根据项目选址,有三个村庄需要拆迁安置,土方量达600多万立方,为承接好这一重大项目,高新人硬是在一个月内拆迁房屋200余幢,征地1000亩,平整土地600亩,保证了项目在2007年11月18日顺利开工建设,现已形成年产600万台无氟压缩机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达20亿元,目前公司今年又再增资扩改,新上一条年产600万台无氟压缩机的生产线,把项目做大做强。

自2007年以来,新增园区开发面积近5平方公里,基

础设施投入累计达到30多亿元,四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了近十年来总量的70%。先后完成征地约15000亩,平整土地约12000亩,完成土石方约5000万立方米,建成110KV的梧桐变电站、光伏变电站,架设10KV供电线路约20公里,建成深燃、华润两个汽站以及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铺设各类管网60公里,十余条主干道路建成和正在建设,基本形成了四横六纵的道路网络格局。

招商团队用真诚招商引企

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拉开了市高新区大建设、大开发的序幕,但是园区真正发展的动力源泉却来自于一个没有硝烟弥漫的特殊战场——招商引资。作为这个战场的主帅,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胡友林4年来,除了春节七天假,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他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对工作的激情;4年来,高新区有数十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每个项目,从前期招商至后期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胡友林至少需要加班加点地忙碌3个月;4年来,胡友林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外出招商引资的路上,从一个企业奔向另一个企业,从一场会谈到另一场会谈,只要是一出差,除了吃饭、睡觉,胡友林就是在车上和谈判桌上连轴转;4年来,他的招商足迹已踏遍五湖四海,他更是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将高新区的开放形象,把“千年瓷都”的名片,把“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作风,像“播种机”一样,展现到中国发展的最前沿。

如果对这个战场的将士论功行赏的话,那么从事招商引

资工作近10年的区副主任罗文军必定是这个战场上的有功之臣。4年来,在他和胡友林的带领下,市高新区的招商团队不仅外出招商400次,走访企业300余家,洽谈项目近300个,而且他们还始终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把扶持园区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已任。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成立于2004年的江西立信药业有限公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联合金华市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力挽狂澜,引入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专业投资基金——百奥维达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恩颐公司,联手对该公司进行了重组。这一次的重组,由罗文军率领的招商团队鞍前马后,协调服务,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次的重组对于立信来说可谓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一次的重组才有了我们今天

如今经过4年的大招商,市高新区已基本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龙头的机械产业群,以华意压缩、江西美菱、密胜小家电为龙头的家电产业群,以景新半导体、威富尔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群,以祥太制药、新立信药业、新昌南炼焦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产业群,以LED节能、合盛光电产业园为龙头的光电产业群。尤其是陶瓷新材料及制品、航空制造业、白色家电及机电一体化等先进制造业、汽车清洁成为园区内最具规模主导产业。

高新党员用奉献开创未来

4年来,在全区的建设中,全区的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成为了市高新区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市高新区大发展、大建设形成的大环境,也超常规地提升了党员干部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形成了人人“担大任、成大业、比奉献、比业绩”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坚定了真心实意为高新区的事业发展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信念。使全区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尤其是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高新区党组班子成员,正是从那时起,市高新区在班子成员的齐心努力下,正式拉开了大发展、大跨越的序幕;正是从那时起,在班子成员的贯彻落实下,市委、市政府的开放型战略,得到了有力、迅速地实施,将市高新区发展成为景德镇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正是从那时起,在班子成员的奋力拼搏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的高新区,已初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端倪……

假如说,高新区的未来是一座将要入云的大厦,那么一位位区班子成员、一位位区部门负责人、一位位普通的高新员工,及吕蒙乡一名名机关党员、一个个普通的村干部就是大厦脚下一颗颗最坚实的基石。他们的岗位很重要,也很平凡。说他们重要,是因为只有基石深深扎根于高新区这座即将一飞冲天大厦的脚下,才能让它纹丝不动地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说他们很平凡,是因为他们就是一个个平凡的党员,一个个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当作自己人生追求的普通人。只是他们平凡无悔、爱岗无悔,始终抱着知足、珍惜、感恩、尽责的态度,力争把他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事业做得更加完美。

篇3: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光辉历程伟大成就

哈空调始建于1952年,经过55年的发展,公司从一家没有主导产品的小型装配厂, 发展成为中国生产规模最大、完全拥有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站空冷器、石化空冷器、电站(核)空气处理机组和节能换热设备的专业制造公司;企业的产值从几十万发展到超十亿,企业的资产从一千多万发展到十五个亿;公司从一个地方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500家机械工业企业;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

目前,公司总占地19万平方米,拥有多家子/分公司,在哈尔滨、上海建有三处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太原、呼和浩特等地设有办事处,拥有技术研发人员225人,拥有各类先进生产设备2100多台套。2007年中期,公司主营收入达5.05亿,总资产达15亿元。

自主创新 立足科学发展观

哈空调生产的石化空冷器、电站空冷器和空调暖通设备, 都是为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钢铁冶金等行业所必需的配套产品。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空调人凭借着一小根出国人员带回来的翅片管,开始了石化空冷管束的开发工作。从生产设备的研制,到生产工艺的制定,每一项工作都是白手起家。1964年,哈空调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中低压管束,填补国内空白。第二年,又成功研制出了高压管束,替代进口产品,应用在大庆石化。就是这几台管束,历经四十多年仍在正常使用。

如今,公司可设计、制造各类材质和安装形式的高、中、低压空冷设备。公司生产的石化空冷器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产能达千万吨的石化公司和煤油厂,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50%,覆盖率100%。

就象开发石化空冷产品一样,今天哈空调每一类产品,从研制到市场应用,都贯穿着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精神。从电站空冷福哥型间接空冷器的引进消化吸收,到直接空冷器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从双排管到大单排管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从核电站用空调机组实现国产化到走出国门,出口创汇,接受国外用户的检验。多年来,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为中国空冷换热器产品填补了48项空白,产品多次荣获相关部委的表彰和奖励。在空调人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在同行业中第一个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通过了ASME[U2]认证;公司产品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加拿大、巴基斯坦、伊朗、新加坡等国。

目前,公司能够对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各种电站用空冷器产品进行设计、制造和工程总包。2006年,公司设计制造的大型电站直接空冷设备在内蒙古乌拉山电厂成功投入商业运行,首次实现了大型电站直接空冷设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并大大降低了国内电站的建设成本。2006年,公司自行研制的国内第一套直冷单排管生产线投入使用,打破了此类产品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首次实现了大型发电机组空冷岛单排管管束的国产化,产品已经为陕西铜川600MW发电机组配套使用。近年来公司已为国内外各大电厂提供了总装机容量超过8000MW的电站空冷器产品,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生产的核电站大型成套空气处理机组,成功应用于秦山二期核电站、巴基斯坦恰西马核电站等。

2006年,鉴于公司在装备制造业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发改委对公司进行了表彰。

展望未来 谋化“十一五”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在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将大型炼油和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都列为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这些设备的大发展将为哈空调的产品提供巨大的市场。几年来,公司正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技术升级,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篇4:在朝阳行业中铸就辉煌事业

立交桥下的星光——朝阳行业中孕育着新希望

两年前,他来到广州这个多梦的地方,先后代理经销几个热门行业的产品,然而,市场超饱和、劣品驱逐良品、暴利后遗症、消费者信任危机,这些杂症犹如千万条绳索始终捆绑着他,让他举步维艰。几经折腾,终于,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回家了,于是,不得已的他用剩下的钱买了回程车票。在临行的那个夜晚,他露宿天桥下,头枕着唯一的行囊——樟木箱,想起家人的嘱托,品味着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辛酸。泪水和着樟木的香味,划过脸庞。父辈用过的樟木箱是个公认的好东西,芳香、不长虫、无污染。但因为笨重的缺陷,无耐遭人冷落,过时了。忽然一丝灵感闪过郭小鹏眼前:何不取其精华,把樟木箱由好东西变成好产品,重新发掘它的现代价值,做出一番事业呢。一种冲动,让他毅然留在了广州。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广州宝迪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引进意大利先进技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开发纯天然环保产品的高科技企业。面对公司的决策人物,他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用吞樟木为原料,开发吞樟制品,让皮箱变成樟木箱,让胶袋变成樟木袋。根据这一思路,宝迪公司成功推出具有防蛀、祛甲醛的香樟粉包。并赊给他3000元产品,去开发本地市场。产品的面世,得到了市场迅速响应,郭小鹏的销售业绩逐月翻番,营销之路仿佛找到了金钥匙。不到一年的时间,郭小鹏完成了30万元的原始积累,让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立足之地,让他在营销事业中有起飞的平台。

郭小鹏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是:首先,投身朝阳行业是芝麻开门的秘诀,朝阳行业的产品有很大市场号召力,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很强烈,切身的感受是有多大力能出多大量;其次,产品认同感强,香樟粉包是樟木箱概念的延伸产品,消费者认同基础好,目前市场上同效产品含萘、对二氯苯的化学品居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再次,产品正处在成长期,市场空间大;第四,产品的销售面广,不仅可以通过店铺、商场进入千家万户,而且一些家俱商和酒店业有较大的批量消费,市场容易做大;产品薄利多销的价格定位,也是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植物香樟的产品理念——造福于人等于赐福于已

营销的最高境界不是成功地推销一种产品,而是产品理念得到最大范围的认同。一份环保产品的销售,收获着双重的喜悦,既有业绩又把健康送给了消费者,营销的信心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增强,产品的生命力得到提升。郭小鹏入主宝迪公司天然吞料项目部后,以“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为理念,成功开发吞樟系列产品。第一,将吞樟粉包制成精美“红心”挂件,适应了以挂摆为主流现代储物方式,突出了产品使用舒适度,提高了产品美观度,避免了原有产品与衣物混合储藏的缺点,提升了产品美誉度,使产品更贴近健康之家。第二,推出“祛甲醛、防虫、驱蚁”双效吞樟粉剂,当前木地板装修污染严重,在使用过程中,甲醛弥散、蛀虫窝生、蚁害入侵,大有成为隐形杀手之势,用破坏装修来除害又成为人们不情愿之举。双效吞樟粉剂正是顺应这种需求,在施工阶段进行铺设,无疑是预先埋伏了一支生力军,祛甲醛,消虫害,成为居住健康的保护神。其三,加大科技含量,推出“高效甲醛清除剂”。针对现代木制家居用品甲醛危害严重的情况,以100%天然香樟提炼,经三次分离、二次蒸馏、精选、复配精制而成的甲醛清除剂,不含萘、对二氯苯等物质,特别是其渐次挥发的特性,与甲醛挥发基本保持同步,成为市场上独树一帜的祛甲醛天敌。对新装修木制家什,以及家具后续保养起到明显的祛甲醛功效。高效甲醛清除剂一经推出,后来居上,成为吞樟系列产品的龙头。

好产品是成功营销的基石。新的产品组合,为市场营销打开了新的天地。“挂件”走进了日用生活圈、“粉剂”为在建工程服务、“清除剂”替新置木制品善后,新的系列产品真正全方位介入了人们的健康生活。郭小鹏清楚记得营销东莞某镇星级宾馆的过程:起初,这家宾馆负责人根本就不愿意花费没有预算的开支。于是郭小鹏耐心解说产品功效和健康理念,指出豪华宾馆首先是环保宾馆,享受豪华首先是享受健康。最后,那位负责人被说服了。面对十万元的定单,郭小鹏坚信是产品的健康理念打动了宾馆负责人。开业后,宾馆以环保概念,得到客户青睐,各方赞扬,始终保持了很高的入住率,其中一个奥秘就是在宾馆的地板下和衣柜间都活跃著宝迪香樟产品的身影。正应了一句话:造福于人就是赐福于己,郭小鹏也成功迈入百万富翁的行列。同时,他将在近期与国外公司合作,推出纯天然祛甲醛车用清新剂,向高端客户进军。

穿越飘香的酒巷——天然香樟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篇5:平凡铸就辉煌 精彩就在身边1

禾加小学 冯金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参赛选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铸就辉煌 精彩就在身边》

曾经,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校里,因为办学条件差,一年来,已经先后走了七八位老师,当第十位老师也选择悄悄离开的时候,乡亲们寒心地说:再也不会有第十一位老师留下来了!乡里实在派不来老师,只好临时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暂时代一段时间课。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书到了,在她含泪告别纯朴的山民走下山坡的时候,她的身后,突然传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声音在山谷间低回转诵,久久不绝,那是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诗,年轻的女大学生回头望去,顿时惊呆了:几十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那高高的山坡上,有谁能受得起那让天地也为之动容的长跪啊。顷刻间她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纯真而又无奈的挽留啊!

女大学生的灵魂在那瞬间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她毅然决定放弃山外的诱惑,重新把行李扛回了小学校。她成了山村小学的第十一位老师。以后的日子里,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读初中,念高中,上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这个故事让我感动得流泪了。此时,我的耳边仿佛还回荡着孩子们那童稚的声音: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这声音真叫人感动!谁不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谁不愿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岗位是讲台,职业是教育,做这样平凡、普通甚至不为人理解的工作,能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吗?我想,毋需我多言,那位年轻的女大学生已经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血、乃至自己的的生命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艰苦而平凡的教师生涯是神圣而庄严的!

怀揣着这样的一份信仰与感动,我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曾记得,初到学校时的迷茫和无奈:锈迹斑斑的铁钟哼着哀婉的歌,斑驳的土墙静静地僵立着,乡亲们的脸上写满了艰苦生活留下的深深皱纹,孩子们的眼睛还没能被知识点亮.......然而,在这里,就在这里,我发现了真正的老师,真正的好老师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不在书本里,也不在电视屏幕上,爱岗敬业,师德师风,也不仅仅只是高举的旗帜,它就体现在我们身边,精彩在我们的队伍里: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汪感动的泪水,一次倾心的交谈,都在体现着老师的风采和内蕴。是的,就在这样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里,我认识了这样一位老师,认识他时,他已年近50,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学校已有了近30年的教龄,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转正,他的妻子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三口,仅靠着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支撑着,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他曾告诉我了这样一件事:女儿在西安上大学,母亲去看她。在大学校园里,母亲一眼就认出了女儿,因为在花枝招展的女大学生中,女儿的衣服寒酸得实在太显眼,脚上穿的鞋是手工做的,没穿袜子。看着女儿被冻得通红的双手双脚,母亲狠心从给自己看病的钱中拿出了100元,让女儿买衣服鞋袜。几天后,女儿回家了,穿着一件花30元钱买来的衣服,依然光脚穿着布鞋,却将剩下的钱全部交还了母亲。这位民办教师讲到这里,哽咽着说:“看着女儿简朴的衣着,看着老伴瘦弱的身体,我心里有愧呀!”然而就是这位愧对家人的民办教师,却让他的学生成绩年年名列前茅。曾经有过很多人劝他改行,甚至开出高薪准备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们穷地方的孩子们可怜,他们更需要老师。他还说:我们,我们当老师的,我们的价值,怎么能能只用金钱来衡量呢?“我们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这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透过这句朴实的话语。我读

懂了这位生活贫困却精神富有的乡村教师的信念——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一切!

篇6:演讲稿:铸就平凡中的辉煌

曾有人这样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他的人生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我的价值观就是: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干好每件份内之事。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岗位,这就是我在平凡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也许会有人讥笑:真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我不会反驳,但也不会改变初衷。我始终坚信,个人的价值就像小草,渺小而不卑微,能成就辽阔无垠的草原,就像水滴,柔弱却利万物,能汇成波澜壮阔的海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普通的价值,那么,无数个平凡就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成了非凡。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投身财政事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的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实现财政事业飞速发展。

什么叫做爱岗,怎样才算敬业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当你接到工作任务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私奉献的这种精神始终浩然长存于天地间。从王进喜、时传祥到任宏茂、李增亮,平凡岗位上涌现出众多楷模.比比他们,想想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岗位,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做好本

篇7: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信合事业的辉煌》。

有一哲人说过:即使再平凡的人,也是一颗非凡的生命。因平凡而闪光的生命,那就是一颗星星。生命因燃烧而发光,永远照亮别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无数个平凡而闪光的生命,无数个勤奋工作,公而忘私的奉献者,他们一直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气魄,但他们有的是一个信念,为信合事业服务,为信合事业添光彩,为信合事业的辉煌。

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常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并由衷得感到骄傲,这种自豪感之所以油然而生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是一名信合人。也许属于我们信合员工的生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不会有花前月下的种种浪漫。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重要的是我们从汗水中收获到生命中最沉甸的果实。

不错,同外界的缤纷世界相比,我们金融系统的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总有统计不完的数据,理不完的帐,一天的工作

千篇一律,周而复始,实在乏味。刚参加工作时的我也曾经困惑,这样的工作这么琐碎,怎么能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呢?可当看到周围的老同志默默无闻的工作,兢兢业业,我理解了。

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收收放放,点钞记账”。我们在收收放放、点钞记账中,促进了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收收放放,点钞记账中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保障了资金这个国民经济运行血液的畅通。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与平凡,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地善待每一位客户。”在日复一日的迎来送往中领略到了服务的魅力,体会到了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的真正内涵。

于是,我用脚踏实地的工作去收获事业的成功,凭自己的努力进取去拥有幸福的生活。每当客户从我手中接过存单露出满意的笑容,我明白我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每当客户拿着破碎不堪的零钞从我这里兑换,对我表示无比感谢时,我明白我热情周到的服务已深深打动了他的心;面对客户不厌其烦的问询,我耐心的讲解迎来了客户的存款;此刻我心中丝丝甜美油然而生。我们要把柜台服务质量提高延伸

到客户心里,要把上班服务延伸到下班服务,要把服务范围从老客户延伸到新客户。

我们的事业是神圣的,我们的前程是锦绣的,我们的明天是辉煌的,我们有信合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大气豪情,有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系,有多年来与广大农民兄弟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有勤劳朴实、乐于奉献的广大信合员工,有省内外农村合作成功的典范,我们有理由坚信信合事业一定会光芒万丈!

或许平凡的岗位无法使我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我们同样在成功中收获喜悦,在付出中厚积薄发。当信合事业踏着时代主旋律腾飞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信合人用平凡铸就的辉煌。这里,也是我们迎接挑战,笑对竞争的战场”。让我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全部的光和热,共同铸就信合事业的灿烂与辉煌!

谢谢大家。

倪高峰:谢谢你了,帮我修改一下,这篇写的太深奥了,我也不方便背,我提点小建议:你帮我酝酿后修改:

1.可不可以把第二段删掉,也就是“有一哲人说过”。太难的记了。..2.一定要帮我编一个感动点的小事例。

3.我想把我的父亲也是老新合加进去,这样真一点点,以前没通讯工具,没车,下乡走几天,很辛苦的,现在我接过接力棒,珍惜现在。

篇8:开放,铸就辉煌

地球村——我们亲切地称呼这个所居住的世界。

世界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过, 美国次贷危机, 中国跟着感冒发烧;南方发生雪灾, 北京菜价跟着涨三成。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联想的总部竟然是在美国,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几乎可称得上世界工厂, 中国新经济领域著名的"新企业"背后大都有着海外风险投资的身影。我们也很难去区分商品的国界:一架美国波音747客机需约450万个零部件, 这些零件来自6个国家成千上万的企业。

开放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改革开放30年来, 交织在中国身上的目光是复杂多样的:佩服、羡慕、嫉妒、担忧、恐惧……兼而有之。但无论是哪种看法, 就算中国被误解成只是一条到处张牙舞爪的"龙", 我从中也能感受到欢欣鼓舞, 因为比起百年前的"东亚病夫"来, 世界起码已经正视中国的"大国崛起"。而这个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正是起始于中国将"开放"树为基本国策的那一刻。

国际上目前普遍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和印度将在21世纪中崛起为新的世界性大国, "龙象之争"将成为世界舞台的新生主剧目。事实上, 中国和印度在内里还是有着很多的差异, 但在"开放"才能带来国家崛起的这一点上却有着惊人的共识。2007年,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发表主题演讲:"只有开放兼容, 国家才能富强"。印度总理辛格立刻在其国内表示:希望温家宝总理的这篇演讲稿成为"印度举国上下人人捧读的基础材料"。

其实也不仅仅是中国和印度,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整个世界都意识到这是一个以开放为主流趋势的全球化时代, 也都努力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个开放的世界。日本是个典型例子, 国小, 资源少, 人口众多, 背负二战包袱, 也不像新加坡那样拥有交通咽喉的地利, 但依赖国家的开放, 依赖大多数拥有大国心态的国民的人生开放 (日本在经济大萧条前每年出国人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 进而融会东西方之长, 把握机遇, 得以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对宏观"开放"没有分歧的形势之下, 今日之中国能否继续大国崛起, 能否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有利的一环, 能否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 乃至内地能否与另一体制的台湾找到和平统一的共同基点, 以及与港澳在"50年不变"之后走向共荣……这都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继续开放下去, 而更多地在于"开放"能否在更广阔的层面深化——即我们大多数个体能否将"开放"定为个人的"基本国策", 能否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人, 取得自己开放的成功, 并最终汇融成民族和国家整体的开放, 进而才能解决一切重大问题。

从封闭式经济到开放式经济:中国经济在"文革"时期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 中国的开放当然首先得益于经济的开放。30多年来,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有益补充"、"重要组成"、"主体地位"三个阶段变化。同时, 外企大量涌入, 世界500强企业几乎全部到中国投资。中国自身也受益良多, 2007年GDP已达到3万多亿美元, 比30年前增长了17倍;国际贸易2007年则达到2万多亿美元, 约为开放前1978年的200倍。中国人在开放式经济中, 还诞生了大批的开放人群体。据估计, 中国目前约有一亿五千万的创业者、专业人士、中介机构人士、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等,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面向市场经济的职业群体。这批新阶层群体没有"铁饭碗"和"皇粮"可依赖, 都必须走向自由工作和生活的开放式人生。

从国内化到国际化:曾几何时, 中国人的流动主要局限在国内。如今, 开始大量走向国际的中国人已经遍布全世界。中国在海外有5000万的华侨, 其中至少有3000万加入了当地国籍。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中国2014年仅出入境旅游人数就达到8000万人次。2014年, 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将超过140万, 而回国总人数也将超过40万。此外, 中国人同跨越国界的有色人种的交往也日渐增多, 涉外婚姻不再是新闻, 如2014年上海市民政部门办理的涉外结婚登记就有2960对, 共涉及55个国家和地区。

从区域人到国际人:世界越来越平, 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 地域和国界不再成为区分人的标志, 欧盟 (国家层面) 、跨国企业 (企业层面) 、互联网 (技术层面) 、多重国籍 (个人层面) 等各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际人因此成为一个热门群体, 跨国公司职员、涉外工作者、华侨、留学生、外籍人士成为其主要来源:如篮球巨星姚明红遍美国并成为当地球队核心, 泛华传媒的CEO潘杰客曾自称为世界公民, 从事投行的美林证券中国区主席刘二飞常常一个月穿梭十几个国家,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中国公司的掌门人绝大多数都是国际人。当今中国活跃着一大批跨越东西方的国际人, 他们正在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而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跨国化也促使具有跨文化环境操作能力的文化混血人大量地涌现。

整个中国的人生开放现象, 已经如此醒目和广泛。从农民到大学生再到企业家, 从生活饮食到就业求职再到自主创业, 从某种程度上说, 已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够置身于"开放"大潮之外。中国开放的深化和发展, 必然呼唤一场个人层面"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 "开放"的最终命运, 都必须要落实到个人开放上。

而个人的开放, 说到底是心态的开放。

对于个人来说, 在这样的开放时代, 要想获得个人的成功, 掌握自己的命运, 或者与时代俱进、与世界同步、与他人和谐, 甚至只是不想孤立于世界之外, 都必须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式的人生。

开放人生就是开放视野、开放舞台、开放信息、开放机会、开放成功!开放的人生与封闭的人生, 两个视界, 两重天地。开放的人生, 如流动的清泉, 唯有源头活水来;封闭的人生, 如死水一潭, 终究会变质枯干。只有开放自己, 解放自己, 才能自主自己。

开放心态一:兼容

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就是一种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开放心态。这种心态有容人的肚量, 能够容忍异己, 欣赏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所谓"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这就是容人。

还有容事的开明, 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 包容甚至是错误的"异见", 当然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恶意批评而影响主观判断。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 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有包容差异的头脑, 并且还善于利用各种差异所带来的机会。

杰普培训曾被某些媒体称为"中国高端IT培训第一品牌", 在海外呆过13年的CEO赵敏谈到自己之所以选择高端IT培训作为创业方向, 就是因为发现了中美之间IT业的差异。

赵敏曾打算做软件业, 但他在国内接触不少IT企业后却改变了主意。他发现中国IT企业的高端业务都很急需人才, 这个缺口跟美国的情况差不多。但差异就出现在高端IT人才培训上, 中国不但缺乏人才, 而且缺乏相应的培训, 层次低、不规范、不具规模, 可以说高端IT培训几乎为零。因此, 赵敏意识到这是个巨大商机:"我们一起回国的六个人, 在国外都有很丰富很全面的实践以及教学经验, 为何不把自己多年的技术和经验, 传授给国内更多的IT行业人士呢?这似乎比自己亲自去做编程更有意义。"

兼容差异、开明包容的开放心态, 正是这个浮躁社会所急缺的, 也是开放型成功者所拥有的共同特质之一。

微软的企业文化很著名, 他们的企业文化当中就有一条叫"开放式交流"。它要求所有员工在任何交流或沟通的场合里, 都能敞开心扉, 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就算大家意见不统一, 也一定要表达出来。否则, 公司可能会犯错误。

不排斥交流, 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 并且能够理解甚至认同不同人、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的差异性, 这就是一种心态的开放。心态不兼容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利益对立的双方, 如医患矛盾、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矛盾;还存在于各个方面。如有些人一听到有人说几句国外的优点, 立刻把人判定为"崇洋媚外", 并且彻底贬低留学的作用;也有些"海归"则自以为喝过"洋墨水", "取经"归来高人一等, 总感觉"外国的月亮才是圆的"。

这都是不兼容、不开放的心态。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一个心态开放的人, 只会以公正的态度, 在能力、品德、价值观等各方面去衡量人, 很少以是否在海外留过学来判断人。就如大多数跨国公司挑选人才, 更多的是看对方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有没有相应的职业道德, 而不会问对方是"土鳖"还是"海归"。能力是任何讲究效率的公司都最看重的。

开放心态二:进取心

如果有一种力量能使我们本能地张开双臂去迎接人生, 那就只能是我们的进取心和志向。进取心总是促使我们打开人生大门, 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也是开放式心态的主要构成。

进取心可以包含很多词语的含义:雄心与野心, 志向与欲望等。个人有强烈的进取心, 才能有改变现状的强烈动力, 才能对在这个世界上实现自己的抱负怀有兴趣, 进而寻求并肩作战的伙伴和朋友, 接纳各种思想、方法、技能, 越挫越勇, 做出各种各样的人生努力。

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空中网的创始人杨宁就是个进取心非常强的人。1998年, 他斯坦福大学毕业, 不顾家人期望他留在美国的意见, 毅然和周云帆、陈一舟回国创业。当时, 雄心勃勃的杨宁甚至要给这个网站取名为"中国人", 但因为"中国"这两个字无法注册, 他才不得已才把名字改为Chinaren。

互联网寒冬到来后, 杨宁和Chinaren网站都难逃厄运, Chinaren被迫连同200多名员工, 加上几个创始人一年的工作合同, 一起卖给了搜狐。这是一个让杨宁终生难忘的日子, 但他的进取之心依然没有熄灭。两年之后, 在北京后海一间平房里, 一个十几个人的公司成立了, 名字叫做空中网。

当时, 杨宁和周云帆卖掉搜狐的股票, 加上一个朋友的投资共带着50万美元就上了路。"我们的很多竞争对手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现金在银行放着"。资金成了首难, 杨宁和周云帆首次创业的投资方包括高盛在内, 都拒绝再次投资。但杨宁和周云帆没有放弃, 奔赴香港中环一个楼一个楼的"扫楼"找投资机构。一个星期之后, 碰壁无数次的他们遇见了当时在香港德丰杰工作的张帆, 但张帆的推荐依然被董事会拒绝。最后, 张帆直奔美国找大老板改变了空中网的命运。张帆后来回忆说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强烈的进取心, 所以在"香港只见了一面, 直觉上我就已经决定帮助他们"。

人生犹如一次大海远航, 不知道终点, 也无法回头, 我们甚至可能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行驶, 当然也无法规划和勾勒出未来蓝图。但是没有关系, 在我研究采访的这数百位成功者当中, 不少人进入现在的行业, 做现在的事, 完全是一种偶然。当然, 没有偶然的是这些人从还没有成功之前, 就对建立事业充满了强烈的持续的渴望。

这种渴望也就是进取心, 进取心与目标的区别在于, 它指向一个前进的方向, 却没有具体的落点和彼岸。所以, 大多数开放型成功者的人生也常常充满了灵活的转型和转身, 他们不会把自己封闭在某一行业、职业、专业上, 就算不到现在这一领域创业, 他们将来也一定会在另外一个行业创业。他们所强烈企求的只是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功而已。

因此, 我们的人生也许不一定要拥有一个可以终生不变的目标, 但一定需要有进取精神, 像一枚永远向上向前的指南针。也许眼前大雾迷茫, 也许看不到前面的终点, 但我们依然要昂着头, 注视着未来的大方向。

开放心态三”学习

别人流血, 自己得到教训, 这是代价最小的教训;自己流血, 自己得到教训, 这是代价最大的教训;自己流血, 别人得到了教训, 自己还没有得到教训, 这是最可悲的教训。

开放心态就要求善于积极主动学习和借鉴成功者, 能够与优秀者为伍, 就如同与鹰共翱翔, 避开失败者验证过的教训。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常常自称有个"病根"——"从小就喜欢学先进, 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好给中国最牛的人写信。"而1993年万通逐步成型时, 他就曾把万科的王石当成榜样, 若干年后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学习万科好榜样》, 他说:"基本上我相当于做一个傻瓜董事长, 凡是公司有什么事不清楚我说你们去万科看就完了。"

冯仑第一次见到王石是1993年, 当时他们6个创业合伙人刚掘到第一桶金组建了万通集团, 双方在王石的办公室谈了一个下午。冯仑后来回忆说:"我们是热血青年的谈法, 不谈别的, 就谈自己的理想。聊的过程中, 王石就提了很多问题, 归结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质疑我们的理想主义激情, 建议我们想清楚, 我们6个人合作, 究竟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还是理想基础上。我们当时比较相信自己是建立在理想基础上的事业伙伴, 但王石说:"不可能, 你们将来早晚会碰到利益冲突。"再就是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问题, 他主张我们专注于房地产。"

1996年, 万通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合伙人离开了, 公司的业务也遇到很大的危机和调整。这时, 冯仑在北京再见王石, 一起吃饭, 由于这时遇到了问题, 才回想起王石当年讲的有些话很对。冯仑这才意识到学习先进的真正作用:"我们便成了好朋友, 他和万科成为我随时随地观察和学习的榜样。"

西方有句名言:"与优秀者为伍。"日本有位教授手岛佑郎, 研究犹太人的财商, 得出的结论是:"穷, 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他后来还以此作书名, 写成了一本著名的畅销书。

心态开放强调的不是环境决定人生, 而是应该摆脱不利环境, 主动进入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个这样的典型事例, 大多数人选择到更发达的国家留学和游学也是基于这样的心态。如果出国留学不能够得到更好的熏陶、教育、学习、锻炼, 自然也就失去了出国的意义。

1994年以来, 先后有180多名北大、清华保安通过自学方式获得了大专、本科文凭, 其他高校也不乏类似的例子。"到北京当保安, 圆你大学梦"也成为了清华保安队在外省市招聘保安的广告语。《北京青年报》甚至不无夸张地评价说:以前, 从北大、清华毕业的成功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往往说:"是北大、清华培养了我。"如今, 一些曾经在北大、清华当过保安的人, 也会自豪地说:"是北大、清华培养了我。"

高校为什么会出现保安自学现象?是因为高校的保安跟其他地方的保安有区别吗?当然不是!专家的分析普遍认为:这是因为环境与动力的原因:其一, 高校的环境适合学习, 如果是在酒店和市场, 环境嘈杂, 就不适合看书;其二, 高校有好的学习风气, 年轻的保安会以大学生为榜样;其三, 高校提供学习的便利, 高校有图书馆, 有教材和书, 有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 也有成人教育学院。

绝大多数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于学习者, 这种方式可以体现为进名校、拜名师、出身名门;也可以体现在自学能力上, 中学没有毕业可以自学成才, 白手起家,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做人和做事都一样是种宝贵的学习。

尚诺集团 (我爱卡)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涂志云曾谈到去世界名校学习的收获:"1997年, 我去了斯坦福商学院, 斯坦福给了我一场彻底的创业洗脑。斯坦福的创业精神非常根深蒂固。那是个创业大本营, 人人拿着计划书, 不是在找投资, 就是已找到投资, 要不就在创业投资公司工作。受环境影响, 我先在美国的网络营销公司Digital Impact做兼职, 后来从学校休学全职工作, 成为公司的营销科学家。"

开放心态四:灵活

一个拥有开放心态的人, 通常也不会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

心态不开放, 便会意识不到形势的变化, 只认一个理, 只信奉一元的价值观, 一条道走到黑, 或者说一棵树上吊死。其实, "条条大路通罗马"、"战术是灵活的"、"事情是可以变通的", 只要合理, 就不拒绝改变, 这才是开放者所应有的心态。《易经》里不是说"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吗?

曾担任过微软中国区主席和盛大公司总裁的唐骏, 曾在我《缤纷海归》一书中撰文谈人生感悟。这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就将"父亲盖房子"列为少年时代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事之一。

他说:"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 全家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盖房子上。因为在城里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爸爸用了数年的时间和无数的心血跑各种关系, 打擦边球, 终于在江苏常州的城郊买下一块地建成了房子。这件事对我来说, 让我知道了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 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难做成事情, 一种方法不行, 还可以用别的很多方法。"

后来, 唐骏大学毕业后非常想出国, 他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 但北邮出国名额已经用完。于是, 他就给北京每个高校打电话, 询问有没有剩余的出国名额。当打听到北广还有出国名额时, 他就拿着考研成绩单要求转入北广读研。北广老师说:"你考虑清楚, 尽管我们有名额, 但你错过了时间, 出国还要由教育部批准。"唐骏还是没有放弃, 他打听到教育部主管此事的是李司长, 就在教育部门口站了整整几天。早上见到李司长就说"李司长您早";中午出来则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下班的时候便说"您下班了"?等到第六天, 李司长终于告诉他:你可以出国了。

俗话说"树挪死, 人挪活", 在社会底线认可的前提之下, 没有什么不可以调整, 重要的是要能"活"。不要怕改变, 更可怕的是成为生活的奴隶!毕竟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 而非这个社会来适应你。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初, 当大多数人都还在迷恋机关铁饭碗时, 不少人就因为敢于"下海"、"出国"、"创业"、调整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取得成功。譬如王中军在物资出版社第一个辞职当个体户, 这是体制内跑到体制外, 他后来创办了华谊兄弟;再如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 初中毕业时到开滦煤矿当了七年井下维修工, 后来考上大学读研读博留学并成为大学教师, 再后来"下海"在美国创办三普证券, 并于1997年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 再后回国在著名证券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最后甚至去电视台当起了财经节目主持人。

开放心态五:沟通

著名的励志大师卡耐基先生说:"一个人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中国相关的流行语则更多, 如:"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也就是说善于与人精诚合作才能顺利地取得成果。

我们如何积累人脉资源?如何保持人际关系的资源?一个创业者如何招揽人才建立忠诚的团队?一个雇员如何融入一个团队, 如何在这个团队中受欢迎?……

《论语》里, 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话真真说到了与人沟通、合作的大智慧和根本原则。将自己接受和不接受的都"推己及人", 而非以自己一时的狭隘心态与人相处。以开放的心态体会他人内心, 替他人先想到, 别人自然也会从心底接受你。

美国、欧洲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围墙, 学校通常与社区融为一体, "哈佛园"可算是特例。美国的国会和白宫, 也只用灌木或者铁艺间隔, 并不阻挡建筑与社区的融合以及游人的参观留影。这也让人常常想起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许多人常常问:中国学生为什么比西方学生普遍要听话、内向、被动、循规蹈矩、个性意识差、缺乏创造力?换句话说, 为什么西方学生总要显得开放一些?

"围墙"就是回答。

中国从封建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所积蓄的"围墙"文化, 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有客观的体制原因, 也有许多主观原因:譬如基于私利, 许多个人、部门、企业希望通过"围墙"形成自己的垄断利益。

逝世多年的傅斯年先生, 学生时代是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 教师时代曾做过北大代理校长和台大校长, 他对大陆的大学与美国名校、台大的区别曾有过一些偏激却不失一些道理的比较, 也可算是一家之言:

"大陆的大学, 即使是名牌大学, 培养的也是螺丝钉;美国的名校和台大, 培养的是人才。大陆的大学, 即使是名牌大学, 也比较像职业学校或技术学院;美国的名校和台大, 培养的是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的领袖人才。大陆的大学, 尤其是名牌大学, 很像是在开店开公司;美国的名校和台大则把自己看得很重, 看作是学术殿堂。在美国和台湾, 大部分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由学校和民间的知识分子推动;在上海, 知识分子是这样的幸福, 一切事情都只需要等着上海市政府做, 知识分子读书只不过是为了赚钱、结婚、传宗接代而已。这也不奇怪, 丛林里的猩猩猴子也是这样呢。"

开放心态中的沟通, 就是打破围墙, 活跃个性,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开放, 铸就辉煌

王中军创办的华谊传媒集团是中国内地民营影视业的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 华谊原来是家广告公司, 其早期资本积累来源于广告业务。

1994年, 王中军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后, 回国在北京国际饭店成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刚开始公司做一本小杂志, 刊登一些广告, 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 生意勉勉强强。

王中军和华谊公司的转折点就是说服中国银行, 让其全国15000多家网点将五花八门的标识统一为红标黑字白底, 实行标准化、网络化的管理。随后, 华谊接下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华夏卡的标准化规范项目, 在成立的第三年, 便跻身成为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列。

华谊能够抓住这个市场空白, 并不是因为善于创新, 而仅仅因为眼界的开放。王中军总结说:"这是很简单的方式, 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而中国没有。这也不是我的创新, 而是我学别人的方式。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 只要你认真执行"拿来主义", 然后依照国情和自己的经济实力, 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就可以了。"

"拿来主义"在互联网企业中更为通用。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就是靠对美国"硅谷"商业模式和企业制度的"拷贝", 进而获得风险投资, 最后获得成功。再如马化腾虽然没有出过国, 但他眼光开拓, 看到了以色列人开放的聊天软件ICQ, 于是就从做ICQ的中国版——QQ起步, 由模仿到借鉴再到创新, 最终因为过人的眼光, 而成为了著名企业家和亿万富翁。

许多人就是因为视野和眼界的开拓而成功创建事业, 这种现象尤其在海归中普遍性地存在。通常而言, 眼界是指我们视野所能到达的范围, 也就是见识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有两个解释:其一, 视觉, 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见和识, 这是它的基本义;其二, 视野, 我们能够观察或认识到的领域和范围, 包括我们各方面的认知范围, 这是延伸义。

中国有句古话:"见多才能识广"。心态的开放, 需要眼界的开放。佛教哲学说:我们不仅仅要用肉眼看世界, 还需用心眼看世界。反过来也一样成立, 有肉眼才有心眼, 心眼又反过来指挥肉眼, 两者相辅相成。

开放, 首先需要超越自身的盲点, 善于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 尽可能地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

余隆曾获得2003年"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他是当今世界乐坛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出人意料的是, 他在上海音乐学院等指挥系开讲座, 讲的最多的却是音乐指挥以外的事情。

余隆后来谈到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说这些让他们感到很新鲜, 是因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历来都是专业至上, 大部分人对班集体工作持轻视态度。我则一再强调不要以为上指挥系只是学指挥, 人的塑造应该全面, 不要放弃社会提供的任何机会, 因为作为指挥总会面对大量的组织工作, 需要有领导才能。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 要多读书, 认识到开卷有益。

开放还要善于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改革的脉络、行业的动态热点, 拥有超前的眼光。任何时代, 务实者为俊杰, 应时而动, 与时俱进, 审时度势, 都有个"时"字, 把握好时机通常能取得长远的胜利。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条成功的领导艺术:"领导者要有认清时代潮流的眼光和预知环境变迁的能力, 才能想出因势利导的方法, 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说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长一只眼, 盯住领导就够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则需要长两只眼, 一只眼盯住员工, 建立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能、能够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另一只眼盯住用户, 市场是所有员工的上级……但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企业还要长第三只眼睛, 那一只眼用来盯住国家政策。"

央视经济频道的《赢在中国》是中国最受关注的财经节目之一。这档节目吸引了十几万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三千多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数十位包括马云、李彦宏、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而这个节目的创意, 正来源于总制片人王利芬在海外的见识和思考。

当时, 王利芬来到美国布鲁金斯协会下的中国中心从事电视研究。在CNN总部最大的演播室, 整个编辑、加工、播出、商业开发的高效流水作业, 让她大受触动——她甚至觉得中国的电视节目就像是手工作坊里的产品。随后, 她受到NBC黄金档节目《学徒》的启发, 开始思考将来可以借鉴美国模式办一档中国的商业人才选拔的电视节目。

可是, 王利芬这个创意之所以能够成功, 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眼界开放, 而是进一步的脑界思考:"完全照搬必死无疑。因为美国《学徒》中价值观的东西会受到中国观众的心理抵抗。"王利芬思考过后, 终于找到一个中国化的主题——"励志、创业", 由此大获成功:"前者是中国人奋斗精神的承传, 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待, 后者是今天中国向商业社会推进过程中个人实现价值的最好舞台。"

譬如机遇, 在视野之内, 你看到了, 也知道了, 但你会不会利用这个机遇, 却还很难说。因为我们能否把握和利用机遇, 还取决于我们能否对机会迅速敏感并得到重视, 以及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对于不懂古董的人来说, 无论多少古董摆在面前, 战国铁器可能只是劣质的破铜烂铁, 唐宋古画只是发了霉的废纸一堆, 明清陶瓷则只是一些坛坛罐罐。《赢在中国》则是对机遇的阐述, 让无数心怀创业梦想的人看清楚机遇为何物。

陈索斌是一个"海归", 但他在美国留学取得的是经济学硕士学位, 跟"蜡烛"毫无关系。在创业之前, 他甚至从未与蜡烛行业有过任何接触。然而, 他却选择了时尚蜡烛作为创业方向。一切要从1993年一天晚上说起, 陈索斌在朋友家中遇到停电, 朋友的妻子找出一截红蜡烛点上。烛光下, 红彤彤的蜡烛冒着黑烟, 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就在旁边抱怨:"如今卫星都上天了, 怎么蜡烛还是老样子, 谁要是发明不冒黑烟的蜡烛, 说不定能获得诺贝尔奖。

相信对蜡烛黑烟的抱怨, 不只陈索斌一个人听过。但是, 陈索斌与大多数人不同之处在于, 他在"耳动眼动"之后还"脑动"过。不久, "金王"无烟蜡烛面世, 再不久, "金王"成了中国的时尚蜡烛之王, 陈索斌成了亿万富翁。

能够促使我们大脑开放的莫过于思维开放。

其一, 要有思维的敏感, 善于发现, 善于判断, 善于挖掘, 并对新事物、新机会、新方法、新策略保持敏感。敏感其实就是发现机遇的能力, 在创业领域就是商业嗅觉。经商要善于捕捉商机, 写作要善于抓住灵感, 作战要善于把握战机, 这是一个成功者必要的灵感。不过, 没有什么人的商业感觉是完全天生的, 如同狗的鼻子虽然灵敏, 嗅觉依然还是比不上经过后天训练的猎犬。

其二, 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方面, 中国人尤其需要加强发散、逆向等思维方式, 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 一般而言, 是指从功能、属性、因果、横向进行思维的发散, 甚至包括进行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 这需要一个人有丰富的想象力。譬如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发现地球的万有引力。

鼎晖公司之所以能够投资早期的南孚和蒙牛, 据说就是因为其公司投资总裁焦震两次思维"发散"。1997年, 焦震去天津了解朋友介绍的一家电池企业, 这家企业并不是南孚。但在后来, 焦震在调查中偶然听到一帮大学生聊天时提到南孚电池特别好用, 这使得他对南孚产生了特殊兴趣, 最终决定转而投资南孚电池。

焦震从不喝牛奶, 有一天在超市里他却偶然发现牛奶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 焦震通过高级经理王霖再通过关系找到内蒙古的朋友, 经过多人牵线去主动接触牛根生和他的蒙牛集团。其时蒙牛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急需发展的资金, 双方见面交谈的感觉也很好。于是, 鼎晖联合摩根斯丹利、英联在2002年投资蒙牛2597万美元, 持有32%股权, 这成为了一个投资业的经典案例。

逆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它强调了人们要敢于与固定的思维方向"反其道而思之", 一般可分为反转、思维转换、缺点逆用三种类型。有名的"司马光砸缸"说的就是逆向思维, 有人落水, 一般人的反应是"救人离水", 而司马光却"让水离人", 并由此救了同伴性命。类似的例子还有人人都知道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一次演讲当中, 曾用幽默的逆向思维方式诠释他成功的秘诀。他说事业要经营得好, 就是别人要的东西, 他都弃之如敝屣:

"讨论会的时候, 百分之八十、九十的人说同意, 完了, 我一般把这种想法扔到垃圾堆去。因为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同意的东西, 我的竞争对手也一定会想到, 会认为这是好东西。"

其三, 要有多元的思维, 培养综合全面的个人素质。这是一种社会趋势。企业对于应聘者要求, 趋向"一专多能";现代家庭对成员的要求, 倾向于"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社会对于学者的要求, 已是"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 晓天文地理、世事人情;明是非黑白、变迁兴替", 并且能够带来实际的社会效应。否则, 只能算是专家, 不是学者, 更非大师。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的高志凯曾做过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副总裁, 也在联合国秘书处和香港证监会等机构任过职, 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成功人士。高志凯就认为, 他青年期最重要的两次人生"教育", 都是关于开放胸怀的教育。他的第一次经历是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高志凯曾陪同李先念、胡耀邦等领导人出访国外, 还陪同邓小平会见过尼克松、布什、蒙代尔、基辛格等外宾。由于"经常参与很多最高领导人重要讲话第一手的记录和整理, 很多国家的战略方针必须熟记于胸"。这对高志凯的开放胸怀锻炼就非常大, 他甚至认为"这对我一生都影响深远"。他的第二次经历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留学。开学典礼, 耶鲁法学院的院长Calabresi首先就问:"同学们, 你们来耶鲁是为了学懂法律条文的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院长立即说:"那你们不用到耶鲁来。"有的人问:"那我们是来学什么?"院长回答说:"你们是来学习如何制定法律。"

"耶鲁培养的不单是律师", 更重要的熏陶学生拥有国家领袖般的胸怀。所以高志凯认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耶鲁会出产这么多政治领袖:美国前总统福特、老布什、克林顿和现任总统小布什、副总统切尼……"这种强调胸怀一定要广阔的教育也让高志凯受益很多, 甚至可以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开放人, 胸怀开放是其重要原因。

人生情境向来有三境界之说, 首先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再后看山非山, 看水非水;最后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实际上, 山永远是那山, 水永远是那水, 而人之所以有视野中的变化, 是因为心态和胸怀有了变化, 所以个人的情感和反应也有了区别。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是类似于西方哲学家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观点。自然境界是在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道德境界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 也就是利人利己的原则下求解人生意义。最高境界则是天地境界, 便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心胸来自有视野, 心态开放的最高境界就是胸怀开拓。开拓心胸跟树立目标和理想的区别在于, 这更强调一种人生格调和境界。人生在世, 境界向来有高下之分, 与你所拥有的富贵名利无关。

中国的古话说:"吞舟之鱼, 不游细流。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李嘉诚曾经有一句名言:"我李嘉诚在商场上只有对手, 没有敌人。"

2000年3月3日, UT斯达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当天市值便冲到70亿美元。他所开创的"小灵通"神话, 早已经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风云史。1985年, 吴鹰带着30美元只身前往美国新泽西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一天, 他的美国经理问他, 将来想干什么, 吴鹰不经思考就立刻回答:创办一个1万人的高科技通信公司。

吴鹰的口头禅是:"做大事就要有大胸怀。"成就吴鹰人生的, 正是他自己的胸怀。数年之后, 吴鹰创业, 实现了过去的梦想。现在, 吴鹰又做起了投资人, 正在实现自己新的理想。

上一篇:下乡推广活动建议下一篇:岳阳市一幼儿园谌可欣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