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家庭教育

2024-04-09

浅谈幼儿的家庭教育(精选8篇)

篇1:浅谈幼儿的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做法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做法,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将时时刻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养育子女的过程,就是对孩子启蒙教育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从空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它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许多年轻家长的重视。然而,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使幼儿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得到良好效应,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试析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环境的质量怎样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幼儿父母能够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不仅有利于个性的陶冶,而且由于父母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对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反之,紧张的家庭关系,经常吵闹的父母,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对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心理健康,更会对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

二、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与子女情感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家长常常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当然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不然,比如:鲁迅先生在教子时,曾经说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能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引导,需要教育。

三、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坚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这时的家庭教育应为孩子设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励和表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幼儿期的孩子本来就是自信心不足,当他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表扬时,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而当得到父母批评时,自信心就会下降。比如:看孩子画画,即使孩子画得不太好,也不要说“呀!你画得真丑,真难看”,这样,对孩子就是一个打击,孩子也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兴趣,而应该对他说:“你画得很漂亮,很不错,如果把这里再改一下,那就更好看了。”这样,既树立了孩子的信心,又帮孩子改进了不足,也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人们常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可是,在教育孩子上,却很少考虑到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当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孩子跟上别的孩子的脚步,并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齐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结合孩子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与特长,就让孩子在哪方面好好发展。

五、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有的家长却不懂或不尊重儿童的天性,他们既不让孩子玩,也不教孩子玩,把孩子玩的权利毫无道理地予以剥夺。而成功的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玩,并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比如:秋天来了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我们就让家长组织孩子一起去公园里观察树叶的变化,然后让他们每人捡几片形状不同的树叶带回家,引导孩子在玩树叶的`时候,先按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不同进行分类,再让孩子玩树叶印画,树叶贴画,他们用树叶贴出了内容丰富的图画,有房子、动物、植物等。家长们高兴极了,都说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很高,几片树叶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六、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苦难

吃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词。然而必要的苦难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痛苦训练,并说道:“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根植于儿童的心灵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感受的性质固然不明白,但一旦获得了,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彼此和谐的。”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必立即出面解决,而应该给孩子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比如说,当孩子摔倒了以后,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又是扶,又是心疼,而是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当孩子在学知识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要学会不要过早地出现,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要养成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解决面临困难的习惯。要让孩子在吃苦的过程中养成对吃苦、苦难的正确的态度和意识。也就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七、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楷模

幼儿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孩子的人格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家长思想修养高,作风民主,孩子就容易养成独立、直爽、开朗、协作、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专制严厉,思想陈旧,趣味低级,孩子就容易养成顺从、消极、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

总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结合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从以上几方面做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其全面素质。并且,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对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更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篇2:浅谈幼儿的家庭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环境的质量怎样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幼儿父母能够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不仅有利于个性的陶冶,而且由于父母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对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反之,紧张的家庭关系,经常吵闹的父母,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对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心理健康,更会对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

二、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与子女情感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家长常常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当然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不然,比如:鲁迅先生在教子时,曾经说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能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引导,需要教育。

三、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坚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这时的家庭教育应为孩子设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励和表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幼儿期的孩子本来就是自信心不足,当他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表扬时,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而当得到父母批评时,自信心就会下降。比如:看孩子画画,即使孩子画得不太好,也不要说“呀!你画得真丑,真难看”,这样,对孩子就是一个打击,孩子也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兴趣,而应该对他说:“你画得很漂亮,很不错,如果把这里再改一下,那就更好看了。”这样,既树立了孩子的信心,又帮孩子改进了不足,也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人们常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可是,在教育孩子上,却很少考虑到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当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孩子跟上别的孩子的脚步,并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齐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结合孩子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与特长,就让孩子在哪方面好好发展。

五、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有的家长却不懂或不尊重儿童的天性,他们既不让孩子玩,也不教孩子玩,把孩子玩的权利毫无道理地予以剥夺。而成功的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玩,并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比如:秋天来了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我们就让家长组织孩子一起去公园里观察树叶的变化,然后让他们每人捡几片形状不同的树叶带回家,引导孩子在玩树叶的时候,先按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不同进行分类,再让孩子玩树叶印画,树叶贴画,他们用树叶贴出了内容丰富的图画,有房子、动物、植物等。家长们高兴极了,都说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很高,几片树叶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六、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苦难

吃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词。然而必要的苦难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痛苦训练,并说道:“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根植于儿童的心灵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感受的性质固然不明白,但一旦获得了,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彼此和谐的。”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必立即出面解决,而应该给孩子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比如说,当孩子摔倒了以后,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又是扶,又是心疼,而是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当孩子在学知识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要学会不要过早地出现,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要养成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解决面临困难的习惯。要让孩子在吃苦的过程中养成对吃苦、苦难的正确的态度和意识。也就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七、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楷模

幼儿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孩子的人格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家长思想修养高,作风民主,孩子就容易养成独立、直爽、开朗、协作、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专制严厉,思想陈旧,趣味低级,孩子就容易养成顺从、消极、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

篇3:浅谈幼儿的家庭教育

一、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有人说“会跳舞的女孩最美”。我认为的确如此!女孩子, 从小就该跳芭蕾, 培养气质、风度与美感。哪怕什么都不跳, 只要穿上漂亮的芭蕾小裙, 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 随着节奏摆摆手, 都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幼儿舞蹈里有优美的舞姿、有诗情画意的构思、还有活泼可爱的造型和悦耳动听的音乐。孩子在舞蹈课上, 跟着老师边唱边跳, 可以尽情的表演, 发自内心的去感受舞蹈所带来的快乐, 这难道不美吗?不同的舞蹈还会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意境。例如, 在我的小班舞蹈课上, 有一个小舞蹈《模仿练习》, 就是让孩子们模仿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小兔子、小鱼、小马等等, 每次看到孩子们都在瞪大眼睛很认真的表演, 我都会觉得他们很美很可爱!再比如, 我们学校另一个舞蹈《妙女飞花》, 是较大一点的孩子们表演的。它表现的是《红楼梦》中十二金钗在一起嬉戏玩耍的一个表演性舞蹈。表演者手持古代的圆扇, 头戴金钗, 从服装到动作都完全按照舞蹈的意境。表演时, 小演员们要想象自己是那《红楼梦》中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的妙龄少女, 每一个动作都要能体现剧中人物的俏皮可爱, 秀气柔美的气质。在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 孩子们就会知道什么是美?怎么才能更美?更重要的是, 孩子们多跳舞也可以使他们胸心更宽广, 通过舞蹈来感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激发了少儿对亲人、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个完整的集体舞, 必须是由不同的动作、节拍和不断流动的队形组成的。孩子们在训练中, 可以逐渐明确上下、左右、前后、正前方和斜前方这些具体方位, 这样又提高了幼儿的空间感。孩子在舞蹈课上通过不同舞蹈的训练, 反复练习其中的动作与节拍,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感和自身的协调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当舞蹈演员时, 每当我站在舞台上, 接受全场观众的掌声与呐喊时, 那一刻我是无比自豪的!跳舞真正的收获, 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技巧, 而在于你收获了多少自信!舞蹈一定能让人信心倍增!我在教学中, 会通过队形的调换, 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在镜子前面, 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有时, 我也会让跳得不错的孩子当“小老师”, 给全班同学做示范, 给她单独表演的机会, 并且给予真诚的赞扬,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们对舞蹈有了自信, 自然也会对舞蹈课更加有兴趣。

跳集体舞就和打篮球、踢足球一样, 是需要团队合作的!集体训练也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舞蹈课程中充分利用集体训练的机会, 让幼儿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表演时要求必须动作统一, 步调一致, 只要有一个孩子动作不对都会破坏舞蹈的整体美感。经常这样练习, 孩子们就会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只有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三、幼儿的舞蹈教育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专业的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这是毋庸置疑的。有育儿专家说过, “孩子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会得到提高, 同时还会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 增强孩子的消化能力, 进而提高孩子的体质。”也经常会有家长和我沟通说“我们家的孩子从小体质就不好, 总是生病, 所以让他来学习舞蹈, 希望可以强身健体。”的确, 舞蹈训练有利于幼儿的肌肉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柔韧性, 经常跳舞, 身体的灵敏性也会有所提高。幼儿的危险意识时薄弱的, 只有提高他的灵敏度才能更好的预防意外的产生。

舞蹈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力。舞蹈是需要练习基本功的。压腿、下叉、下腰、掰肩这一系列软开度的训练, 都是要通过长期的刻苦练习才能完成的!在训练过程中便可以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然, 我在上课时也会时常注意自己的语言, 多用“尽量、争取”, 少用“必须”, 孩子们做好了要表扬, 做不好也要多鼓励。通过这些训练, 幼儿就会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意志, 从小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幼儿的舞蹈教学有利于幼儿体型的发育

大部分的舞蹈演员都有其很好的体型、高贵的气质、标准的身材。很多学过跳舞的女孩走在大街上, 无论是从体型还是气质上, 都会与众不同!舞蹈训练跟体育训练一样, 有助于少儿身体发育。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 通过舞蹈的一些动作, 如:挺胸、抬头、收腹、提臀等这些动作来训练孩子的优美体型。例如芭蕾的基本体态:要求舞者腿伸直、腰向上立、后背挺直、整个人都是向上立的感觉。然后通过长期的训练, 身体的肌肉和韧带不断的拉伸, 必定可以训练出优美的体型。同时, 通过舞蹈训练还能纠正幼儿的驼背、端肩、走路八字脚等形体问题。

五、结语

幼儿从小学习舞蹈, 的确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有人调查, 凡是舞蹈跳的好的孩子, 在学校也往往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这说明通过正规的舞蹈训练, 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我也很感激我的父母, 能给予我从小学习舞蹈的机会, 让我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记得一位舞者曾说过, “跳舞嘛, 即使没有跳出很大的成就, 也舞出了一段最动人的青春!”

摘要:对幼儿从小进行舞蹈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舞蹈不但能够使幼儿从小受到美的熏陶, 还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篇4:浅谈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

关键词: 环保教育;幼儿;启蒙教育;活动;家庭

環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寓环保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萌发幼儿环保意识,增加幼儿环保知识

一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主题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如在“6·15世界环境日”之际,开展“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带幼儿外出观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同时,通过讲故事、观看录像、欣赏图片、谈话讨论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环保知识教育。针对四、五月份沙尘暴天气,让幼儿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环境被破坏后,我们的生存条件会变得怎样?”并通过对比,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减少废物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如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幼儿用水后关紧水龙头的习惯。针对“地球上的水可以用完吗?”等问题,组织幼儿在观看录像“宝贵的水资源”后,找出地球仪和地图上有水的地带,知道海水和淡水,知道水来之不易,如果不节约用水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幼儿园还可在各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注意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如故事《窗外的垃圾》教育幼儿环境美好,人人有责,歌曲《小手娟》,教幼儿爱清洁,讲卫生。

二、环保教育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训紧密结合,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走路轻要轻;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平时,多组织孩子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另外,我们还十分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创设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齐,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同时,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一边是题为“绿色世界”的植物园墙饰,一边又是“我为环保出份力”的主题墙画,窗台上,设置了养殖园、种植角,让小朋友亲自养殖各种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长大后的喜悦时,孩子们会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从而唤起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

三、把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同幼儿观察、实践和行动结合起来

为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带领幼儿去实地调查,让幼儿听马路上的喧哗声、市场上的叫卖声和朗朗的儿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通过比较、感受,明白好听的声音叫乐声,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从而了解噪音污染对人们情绪及听觉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增进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到马路边观看车水马龙的情景,让幼儿知道废气的来源,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组织幼儿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整理图书、玩具等,这也正是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体现。

四、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自然界中鲜艳的花朵、飘动的云彩、飞舞的蝴蝶以及高大的树木、碧绿的小草等都会使孩子乐不开支,流连忘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是兴奋的和愉快的,保护环境的情感便会自然萌生。

五、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熏目染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

六、发动家长参与、提高教育实效

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应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园适时向家长发放环境教育意见征求信,虚心接受家长的环保建议,并结合植树节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

篇5:浅谈幼儿的感恩教育

撰写人:易雪琴

温州大学附属宏德实验幼儿园

【内容摘要】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理由可以找到很多;失败时,是有多方面的抱怨。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让幼儿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有颗感恩的心,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关键词】

感恩;感恩的心;感恩教育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感恩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有颗感恩的心能够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温暖,也让自己的心灵充实、纯洁。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情感,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感恩对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培养幼儿的乐观性格和良好品德,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孩子在溺爱中长大,从来没有过感恩的实践,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感恩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恩,也不需要回报,如此一来影响社会的交往能力。让幼儿知道感恩就是要让别人为自己付出的爱要学会感谢,即知恩图报。如何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当今社会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塑造健全心理的关键所在。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物质的条件下许多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尽量让着孩子,惟恐孩子不高兴。有时孩子把好吃的给父母,父母总推托:“我们不吃,你吃吧。”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家里的好东西理所当然是归他的,从而很自然地忽略父母的需要,而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家里最重要的人物,人人都应关注他,优先他,稍不周到,便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埋怨父母,乱发脾气。在很多的孩子眼里父母犹如“老保姆”,是专门伺候自己的。所以他们对待父母颐指气使,呼来唤去,指使父母团团转,毫不尊重,更不用说体谅父母疾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有些孩子甚至将家中的秉性带到幼儿园,影响到自己在幼儿园与伙伴的交往。记得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家中奶奶总是叫他“王子”,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们也叫他“王子”甚至一些老师也这样叫。而他的秉性就是“王子”,玩具他要先得霸占的多,滑滑梯他先来完全不懂得“礼让”。总是不受欢迎的方式引起伙伴的注意,导致大家都远离他。可见,该孩子并不是一颗感恩的心去对身边的人,而是以极端的方式,理所当然的观念对待的同伴致使大家都不愿与他亲近。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更重要的了,这是幼儿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幼儿的感恩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感恩培育基地,父母或教养人士是最直接的感恩播种者。

二、幼儿感恩教育培养的措施

(一)家庭教育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始终是伟大的。在孩子眼里,父母能做的,他们自认为也能做,父母如何做的,他们也能如何做,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示范作用。父母在孩子感恩教育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如果家长尊重自己的父母,多关心照顾老人,在给孩子添置衣服的同时,也不忘记老人;如果老人生病了,要及时送到医院,并悉心照料;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让老人坐在上座,并亲自为老人夹菜;如果平时经常为老人“捶捶背、揉揉肩”------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对不孝的夫妻,对老人毫不关心,有嫌老人不能干活,打算把老人赶走。这一天,夫妻二人让老人坐在筐里,抬着他向深山里走去。他们的孩子跟在后面。到了山里,丈夫说:“就扔在这里吧,离家这么远,他肯定回不去了。”说完,夫妻二人丢下老人和筐子,扭身就走。老人看到儿子和儿媳这样对待他们,伤心得流下了眼泪。这时,孩子突然冲着父母喊道:“爸爸妈妈,应该把筐子带回去。”爸爸不解地问:“要这筐子干什么?”孩子回答:“等你和妈妈老了,不能动弹了,我好用它们抬到这里来呀。”孩子的话深深地出动了夫妻俩。他们彼此相视了一眼,顿时悟出了一个道理,心里惭愧起来,立即把老人抬了回去,悉心照顾。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家长如果以身作则,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对孩子的感恩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

孩子的感恩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父母的感激上,感恩应该是更广泛的一种情感。孩子常常有意无意地会表现出一些感恩行为,例如,主动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积极参加幼儿园和班级的公益活动等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好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

3、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点一滴从小养成的,不可能成人后一蹴而就。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们等等。从而在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二)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师是学龄孩子认识的最权威的人物,因为她管理的人最多,所以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幼儿园感恩教育的环境要靠全体教师和孩子共同营造以此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恩。怎样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呢?

1、多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都会碰到很多的节日,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节日开展全员性的主题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安排“谢谢妈妈”或 “谢谢老师”的主题活动,让孩子给妈妈、老师做个节日贺卡;帮助妈妈、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栽培之恩;上个学期,我们幼儿园在重阳节为社区的老人们准备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每个班都要出个节目,献给我们可爱的爷爷奶奶,通过这个活动也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老人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要唱歌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在上课活动期间,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感恩事件教育、感恩故事启蒙、感恩歌曲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汉语中有“知恩图报”、“投桃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词语和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孩子们都很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看图书,幼儿教师就为孩子准备一些感恩的书籍,多为孩子讲讲感恩的故事,并加以讲解或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其明白感恩的道理。如故事《老鼠报恩》通过这则故事让孩子学习这只小小的老鼠,让他们知道,受了别人的恩惠要牢牢的记住,不能忘恩。教育幼儿感恩也可在平时活动的时候进

行随机教育,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总之,感恩教育不应从教学活动中缺失。

3、幼儿教师要注意在班级营造小伙伴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友好氛围,并开展一些“学说感谢话”“说说别人的优点”等活动。

(三)社会教育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大环境,也是检验感恩教育成效的地方。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而言,主要是要通过各种力量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1、各级领导的重视对营造感恩教育的社会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今年的“两会”中,在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感恩教育,诸如“孝敬父母”“记取他人对自己的奉献”“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等。这就说明社会已在关注感恩教育的培养,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

2、新闻传播媒体要办好少儿电视频道、制作少儿喜欢的节目,让孩子在享受故事美感的过程中接受感恩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很喜欢看电视,因为他们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因此在在少儿电视频道里多放一些有感恩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和电视剧,如《宝莲灯》。孩子也喜欢看广告,一些广而告知都很有意义。

3、社会各方面要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开展感恩教育

国庆节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八一”建军节,带孩子们去看看英雄的纪念碑,为孩子们讲讲这些英雄们的故事;清明节,给孩子们介绍一下,清明节的来历等等。

总之,社会教育主要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孩子在社会氛围里自觉接受教育者希望施加的影响。

生命的力量来自于感激。让孩子学会感激吧!感激所有的关怀、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感激身边的世界,感激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支持过他们的人、鼓励过他们的人、批评过他们的人„„

让孩子做一个感恩的人吧!用他们的爱,去感怀身边的每个人,给每个人温暖的笑容。

【参考文献】

《好孩子是如何教出来的》闻君金波编著;

《学领前儿童“三理”教育读本》赵山明李文良编著;

《知心姐姐告诉你做人与做事》卢勤编著

详细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锦绣路伯爵山庄温州大学附属宏德实验幼儿园

邮政编码:32500

电子邮件:yixueqin33@163.com

篇6: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好幼儿,开发他们的智力是我们幼儿教师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探讨摸索幼儿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和教育管理方法,使每个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幼儿养成教育,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首先我认为,管理教育好幼儿,必须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掌握幼儿心理活动的规律。但要很好地掌握、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心理特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每个幼儿所出生的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方式不同,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受到不同的影响。有的家长管理方法不得当,使幼儿缩手缩脚、呆板、胆子小,总是一个“怕”字。但幼儿又有共同的特点———“好奇”,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总想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喜欢老师表扬,不甘落后。怎样才能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呢?我认为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共同特点,要去亲近他们,用直观的、通俗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较简单易懂的方法来管理教育幼儿,这样幼儿才容易接受。比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原来胆子较小,有一次午睡时,她把尿撒在床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发现后便耐心地告诉她:撒尿在床上不卫生,容易得病等等。其他幼儿看到都责怪她,我把她的衣裤换下后,对其他幼儿说:这次大家不能笑她,我相信她以后要撒尿会告诉老师的,你下次撒尿会告诉老师吗?要撒尿不告诉老师可不是好孩子,告诉老师才是好孩子。以后要

撒尿她就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了她,经过几次的提醒表扬,她转变了,一有什么事就告诉我。如果对这样的孩子横加指责,那么只能使她产生惧怕心理,更不敢说话。对于一些做错了事的幼儿,不能单纯地批评,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决不能只是批评和威吓。又如:我班一位小朋友有一次午饭时,把饭悄悄倒在门后,我发现后当着全班小朋友说:是谁把饭倒在门后?他没有马上站起来,我说: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把饭倒了是浪费粮食,是谁只要能站起来,承认做错了事就是听话的好孩子。他站起来了,我对全班小朋友说:他能勇敢地站起来承认是他倒的饭,我要表扬他,他能承认自己做的不对就是个好孩子,以后大家做错了事也一定要象他一样站起来,错了就改,改了就是好孩子。我又问他:为什么不吃饭?他回答:肚子不饿,就把饭倒了,并认真地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倒饭了。对于这件事,我问清情况后没有对他横加指责,过多地批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阻碍作用。更不能用大人的是非观来代替幼儿的观念而横加指责,只有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状况,才能更好地教育管理好幼儿。

其次,加强幼儿的管理必须注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好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养成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行为习惯培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发展。从小养成一个好的品格习惯,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我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做法是用直观的教具

篇7:浅谈幼儿的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这学期刚开学不久,有一位从机关幼儿园转学过来的幼儿家长来找我说,她的小孩今天不想来上学,因为昨天老师批评了他,当然,她也知道是她的小孩抢别人的玩具时,打了那个小朋友,并告诉我,上学期在机关幼儿园就是这样,老师不会赏识教育,批评了他的孩子,所以才转学来我们园。言下之意,任何情况下都得用表扬的口气来鼓励小孩,因为孩子自尊心太强。上星期,我们园在蝶园广场组织了一次轮滑比赛,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姗姗,一位很聪明,很优秀的小姑娘,平时园里的一些教学、游戏活动,她总是起着带头作用,但轮滑不是她的强项,比赛没多久,她便落后了,停在半途不滑了,当爸爸妈妈跑过去时,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还嚷嚷着以后再也不玩轮滑了。直到今天,她都不愿意碰冰鞋一下。

其实,这样的事例很多。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受不得一点打击,但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侯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在赏识教育的同时,必不可少的要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下面就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不是无原则的赞美,而是赏识孩子的爱心,赏识孩子的进步,赏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赏识孩子抗挫折能力,赏识孩子的理财能力等。

1、鼓励与赏识的区别

鼓励是帮助孩子形成某种能力。“你一定能做好!”,“你很棒,你会完成!”。这是鼓励孩子去做。赏识是肯定孩子的能力。“你真行!”,“你真棒!”,“你真能干!”,“宝宝真聪明!”,这是肯定孩子。鼓励、肯定都是对能力的鼓励与肯定。分不清什么是赏识,什么是鼓励。结果只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情感脆弱,耐受挫折差,自恋,不能客观的去看待事物与自己。

2、不能滥用赏识教育!

现如今的孩子,自小一帆风顺,除了一些父母或许对孩子发发

“威”以外,哪个孩子的爷爷、奶奶不把孩子当“皇帝”“公主”般呵着护着,可以说已经“赏识”到极限了,试想,在家庭里受了几年“赏识”的“皇帝”“公主”们如果再接受学校十几年的“赏识教育”,那会被赏识到什么样子啊?会被赏识到什么地步啊?试想,在家庭、学校被一路“赏识”下来的孩子们参加工作以后,他(她)不会遇到挫折吗?那遇到挫折后他(她)会有什么想法呢?他(她)会怎么办呢?我想不外乎两种想法:一是就此沉沦下去萎靡不振,二是愤而走向极端闯下弥天大祸。

3、有目的、实事求是地进行赏识教育

毫无目的、不实事求是的赏识很糟糕。什么是毫无目的的赏识?比如一个一岁多、两岁的孩子,从一个较低的台阶上往下跳,孩子跳下后,妈妈说:你真棒!孩子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同,每次给妈妈表演,妈妈每次都说:你真棒!这就是毫无目的的赏识。一个较低的台阶三次能跳下,说了三次“你真棒”,就要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鼓励孩子去跳一个稍高的台阶,只有获得更好的能力时,才能给与进一步赏识与称赞。什么是不实事求是的赏识,这个孩子根本就不能很好的从这个较低的台阶上跳下,妈妈也一味的说他真棒。这种不实事求是的称赞,只能当做一种鼓励,并且不能用的太多。毫无目的的、不实事求是的赏识,孩子根本就搞不清自己是否有某种能力。

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孩子在困

难和挫折作中经受磨练,以提高孩子战胜困难、应付挫折能力的教育。挫折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打骂。简单的批评和打骂,只会使家长和孩子产生心里沟通障碍,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孩子受挫的恢复力。

1、挫折教育的作用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

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其的潜能,所以说,挫折也是成功的动力。

挫折教育能打击人的骄傲情绪。,人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其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挫折教育能够使人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挫折教育的方法

从小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孩子们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其有

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孩子们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经历无数次失败都不气馁的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的故事,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孩子们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让其终生受益。

人为地制造挫折。有些孩子比较聪明,家庭环境好,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而这种孩子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对其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

3、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就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克服挫折。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三、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有机结合有人说:“赏识太多,孩子容易骄傲,会输不起;批评太多,孩子会缺乏自信。”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中寻找一种平衡,找准最佳着力点让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该赏识的时候赏识:教育者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微微的点头,一句看似平常的表扬,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该批评的时候批评:注意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孩子们便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成功。

蒙台梭利幼儿园夏健美

篇8:浅谈“00后”幼儿的教育

一、给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气氛影响孩子性格

家庭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导致很多人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对家庭和孩子的关心比较缺乏。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过度的宠爱不益于孩子成长

“00后”的孩子们基本都是家中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过度宠爱,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事实证明,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而且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在现代化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养尊处优的“00后”孩子。

(三)和孩子做朋友

现在的家庭关系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三口之家取代了庞大的家族,在这样的小家庭中,孩子更希望的是和父母做朋友,而不是绝对的服从或盲目的索取。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上尽量满足要求,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严厉批评,以为自己做得已经很好,可是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会使孩子觉得父母离自己很远,甚至觉得父母就是衣食来源,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才会真正了解孩子,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四)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在入学之前,他们所接受的东西几乎都来自父母,因此,父母的文化、素质、品行都会直接投射到孩子身上。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要求的很严格,自己却都不按要求去做。父母怎么做,孩子都会去学,他们会认为父母做的就是对的,因此,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二、给孩子正确的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门的第一站,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小学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让孩子喜欢自己的“新家”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步入的第一个地方,入园后的孩子每天除了家里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要在幼儿园度过,这里可以说是他们的“新家”。“00后”的孩子们往往没有以前年代的孩子那么独立,他们普遍过于依赖家人。现在的多数孩子在刚刚被送到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闹,要想让孩子们得到好的幼儿园教育,首先要让他们必须喜欢上自己的这个“新家”。幼儿教师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喜欢幼儿园,就要让孩子先喜欢上自己的教师。教师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才能和宝宝好好沟通。

(二)要真正理解孩子

幼儿园不像旧式私塾,用一把尺子就可以使学生信服,现在的孩子个性鲜明,如果只是一味地呵斥和惩罚,不仅不会使孩子信服,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只要真的用心去观察和理解孩子们,就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00后”宝贝们需要的是善解人意的教师,而不是古板严厉的先生。

(三)“教无定式”

教育要因材施教,因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孩子们个体会有很大差异,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应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从而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不论是知识教育还是道德教育,孩子们的接受和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用固定的套路去教育所有的孩子,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教育,不再适用于个性鲜明的“00后”们了。

(四)不要幼儿教育小学化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很是明显。3位数的加减法、“橘、酱、墨”等复杂汉字、英语口语及单词,都是小学才会学到的课程,都出现在了幼儿园教学中,让人感觉幼儿园教育已同小学教育没什么区别。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就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绘画、到处跑、到处玩的年龄,却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真正的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上一篇:创新创业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向大学生村官张雪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