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2024-06-21

浅谈行政领导艺术(精选8篇)

篇1: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浅谈行政领导的决策艺术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领导的决策艺术应该怎样认识决策、如何进行决策,决策的特征以及在决策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本文分析了决策的特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决策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关键词:领导决策艺术特征原则

在当今社会里,领导决策的艺术性已经成为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艺术性的决策不仅体现着一个领导者独具魅力的领导风格,同时也对于决策的执行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拟就如何进行领导决策艺术做以简要的分析。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责,它关系领导活动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史就是一部决策史。按照赫伯特·A·西蒙的决策理论,领导决策不仅要遵循决策的一般规律,按照一系列程序进行,而且还要讲究决策艺术,因为它往往是决策成功的要件。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瞬间。[1]

一、领导决策的涵义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1.1决策的主体是领导者

没有合法的领导职务,没有合法的领导者身份,就不能作出领导决策,当然这个决策领导者可以是指个体,也可以是指集体,就是领导班子。1.2领导决策是选择行为 由于主客观环境的复杂性,组织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都是有多样性的,作为领导者应该在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力求实现最大的优化,从决策意义上说,没有选择就没有领导决策,领导决策行为就是选择行为,也就是决策意思。[2] 1.3领导决策是个过程

就领导决策概念而言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是指领导者的一种实践行为,实际上领导决策过程,往往是由一些工作阶段,或者具体的工作环节,构成的这么一个逻辑程序。二领导决策的艺术

决策是管理的范畴,决策艺术是管理艺术的范畴,研究决策艺术必须从管理艺术开始。“艺术”一词在管理领域中频繁出现。谈话艺术、领导艺术、指挥艺术、管理艺术、决策艺术等等。由于引用者引述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对管理中艺术的认识也就不同。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科学和一般原理,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称为管理艺术,即创造性管理=管理艺术。另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分硬管理与软管理。硬管理又称管理中的硬件,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软管理又称管理软件,指企业内成员的共同信息、士气、价值观、责任感以及团体向心力、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等。认为硬管理是一种定式,只有软管理才是千变万化的,如何在管理实践中搞好软管理是种艺术,即管理艺术=软管理。[3]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凡是非理性的管理行为均属于管理艺术的范畴,也有人认为,管理艺术就是管理者在自身的素质、才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非规范化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三领导决策艺术的特征 3.1有原则,不失灵活

这种灵活性有时看起来是突破了原则性的限制,即所谓不“墨守成规”、“不拘一格”,但是这种被突破了的“成规”却都是非原则性的成规,即不能反映决策规律或决策问题本身运行规律的成规,这种成规只能是行政意义上原则,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原则。3.2力求规范,兼顾灵活 决策中的原则性是规范的,而灵活性则是多变的,非规范性的灵活是在原则规范下的灵活,这是其一。规范性又是可以由非规范性转化而来,这是其二。决策原则、方法等多次灵活运用,以致变成规律性认识,从而形成规范。3.3创造性是决策艺术的体现

决策原则的灵活运用本身就具有创造性意义,因为实际决策问题与决策原则的具体的灵活的组织结合与表现是前所未有的。[4]决策艺术的创造性还在于,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可能导致对决策规律及决策问题所指向的管理对象的新的或更深入的认识。3.4科学的统一决策与艺术

决策科学是对决策规律的认识,科学决策是建立在运用科学决策规律基础上的决策。决策艺术是对决策科学规律的肯定,它是对规律的灵活的、科学的、创造性的运用,是达到决策科学化的手段,是决策科学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决策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3.5重理性,多权衡。

如果说原则性的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那么灵活性则是它的反面,灵活性的体现不能否认决策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即决策者的经验、直觉等因素对灵活地运用原则的作用,某些想法的产生过程可能具有非理性的特点,但决策的行为更多地是理性行为,因而决策中的灵活性则更多地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即使由非理性产生的想法,也往往要伴以理性的逻辑推理才能给予肯定。

3.6决策艺术贯穿管理

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一切方面,因而决策艺术也就贯穿于管理的一切方面。它不仅存在于“软管理”方面,更存在于“硬管理”方面。决策艺术始终存在于管理之中,使管理学更具魅力,更具有科学性。四领导决策艺术的原则

4.1善于宏观把握,方向导引。

大气是对领导者个人能力和人格的评价。领导者在决断时既要抓住带根本性、全局性的事情,又要给属下放活具体操作的“小权”,通过抓大放小达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目的。抓大放小有三项原则:一是抓大事,明大非的原则。领导工作的内容是大量的,在这大量的工作中既有是的成分,也有非的成分,而领导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抓、什么都管,就会大事抓不住,小事抓不完,甚至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是非界限不清。因此,对于下属的请示,领导者要分清孰轻孰重,把主要精神放在决断那些影响全局的大事上,把一些相对来讲无关紧要、不影响大局的事情交给秘书、机关去办。二是抓根本,定方向。就是要学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弄清楚哪些是事情的主要矛盾,哪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这些就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三是抓大权,放小权的原则。大权者,乃是决策、宏观调控之权。它是用来制定政策、决策、决断用的;小权者,乃是执行之权,办具体事之权,如果领导权力和角色越位,就会事不分巨细一切包揽,一竿子插到底,大事小事都抓,什么事都过问。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领导忙忙碌碌,其他人无事可干的局面,这既伤害下属感情,又影响了工作。

4.2善听多方意见,全面权衡决策 决策虽然是领导者重要职责,是领导处事的手段,但决策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复杂的事件面前,领导者由于受个人知识、经验、阅历的限制,其决策往往会出现失误,如果领导者无视自己的“短板”思维,任意决策,这样的决策就是主观武断,其结果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领导者面临决策情景时,除运用自己的经验外,应更多地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如集团成员的意见,群众的意见,相关专家的意见。其实,在决策中博采众议是一个尊重民主的过程,因为民主可以弥补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知识之不足,可以团结人,形成合力,焕发斗志。此外,博采众议也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平时的民主作风,如果一个领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贯独断专行,骄横跋启、为所欲为,眼里没有他人,没有下属,在重大事件面前他同样不可能容得下别人的谏言。从这一层面上说,摒弃武断,博采众议,练的是平常之功。领导者如果在日常的领导活动中养成了讲民主、讲科学、讲团结的品格,在决策面前,他就会集思广益形成合力。[5] 4.3立足实际,决策长远,忌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是目前领导者做决断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的领导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经常搞一些“形象工程”,而忽视当地的实际情况,看似轰轰烈烈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从而导致决断失误,执行起来半途而废,出现一些“半拉子工程”、“害民工程”。好大喜功看似简单,实则危害大矣。轻者给一方百姓利益带来损失,造成很多麻烦,重者可造成一个地区的重大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好大喜功就是领导者的私念在作怪,即以公利换取私利,如博取名誉、捞取钱财,谋得官位、以求迁升等。在这种领导眼里,利益的天平失衡,以个人利益为重,民为轻,他人者次之。殊不知,这种领导的价值观是最愚蠢的价值观。古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试想,在法治日益健全的今天,贪功者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终有一日会被清算,被查处,到那时,轻者会脱下乌纱帽,失去手中的权力;重者会身陷图圈,把牢底坐穿,甚至失去性命。像权重一时的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之流,他们既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为自己掘下了坟墓。所以说,利害相权的哲学道理决不是一句空话,应值得好大喜功者警示。

4.4善用决策环境,把握决策力度。

领导者在决断某一件事时,不要满打满算,把事情定得太死,要留有余地,给下属以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因为在决断时,可能由于情况不明会发生某些变化,导致事件的性质发生改变,需要进行某些修正或更改。如果在决断时满打满算,计划上不留余地,一旦情况有变化,修正或更改就比较困难;若留有余地,修正或更改起来就比较容易,比较顺利。而且,如果领导者把话说得太死,就好比用绳索捆住了自己和下属的手脚,双方都无法伸展。下属在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就不便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消极等待、被动应付。领导者在决策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头,过头了,同样危害深重,正所谓“过犹而不及”。邓小平同志指出:下指标、订计划,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积极的、留有余地的、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一原则对领导者做决断很有意义。领导者做决断的“积极”包含了“留有余地”的“积极”和“积极”的“留有余地”。也就是说,领导者做决断时应尽可能指明方向,掌控全局,抓好关键,但也不要规定得过细,而要给下属以回旋的余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弥补个体思维和能力的不足。

当今,我国正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者,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些,不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而且也包含着要提高领导决策艺术。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勇于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一名杰出的领导者。参考文献

1周振国谈谈领导决策艺术 [J] 领导之友 2009.6 2董红霞施工企业的领导决策艺术 [J] 山西建筑 2003.3 3蔡世淦等主编.管理集锦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4李学栋等论决策艺术 [J] 工业工程 1999.3

篇2: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学院:社会学院班级:082班姓名:俞婷婷学号:0816310

1摘要:行政领导者,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指挥者,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作用发挥的大小,工作成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用人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用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用人,往往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因此研究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行政领导用人艺术

领导用人,主要是指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在实施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职权,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对下属加以选拔、使用和培养的一种组织行为过程。

领导用人的环节很多,它包括对人才的识别与发掘、考察与选拔、培养与使用、吸引与激励、举荐与保护等。同时,领导用人的类型也十分广泛,领导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因此,领导者要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拔和使用多种多样的人才。不论是在哪个用人环节,也不论是选用何种人才,领导者都必须从事业出发,坚持正确的用人原则,发挥人才的最佳价值。

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领导者科学地选人用人,就能保证事业的兴旺发达;反之,不重视人才或者用错了人,必然使事业遭受损失甚至导致失败。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须更新用人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真正解放思想,彻底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努力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适应的人才观念,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每个行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行政领导用人艺术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十分广泛,现将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授权的艺术

授权是由上级主管或权力者妥授下属以一定责任与理事权,使下级在其领导、监督下有相应的自主权和行动指挥权。针对工作的重要性、领导者的水平和下属的工作能力等不同情况,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授权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要选好“受权者”。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往往是受权的理想人选:一是大公无私的奉献者,他们做工作从不讨价还价,不计较个人得失;二是不徇私情的忠直者,他们办事认真,也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对错误言行也敢于直言;三是勇于创新的开拓者,他们是“实干家”,开拓能力、成事能力很强;四是善于团结协作的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协调能力强,善于理顺人际关系,凝聚力强;五是善于独立处理问题的人,他们善于独立思考,能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善于处理复杂棘手的问题;六是某些犯过偶然的、非本质性错误并渴求改正机会的人。

(二)激励的艺术

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动机所制约的,而思想动机又来源于人们对社会的需求。美国行为学家马洛斯提出了人的需要有以下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现实需要。这五种需要是依次排列,逐级提高的。人的需求内容和程度不同,激励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侧重于物质需求的,宜采用物质方式予以奖励,对上进心、荣誉感很强的人,则通过正面表扬、发奖状、授予光荣称号等方式给以奖励。领导者必须爱护人才,关心人才,帮助人才。要放手工作,使他们敢于负责,同时又要适当地给以指导,使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要给他们

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政治上、理论上和工作能力上不断提高;对他们错误予以正确对待,既要严肃批评,又要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要关心他们的困难,体贴他们辛苦,对他们的生活予以必要的照顾。邓小平指出,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工资级别上可以破格提高。凡是人才,真正行的,要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对人才的爱护、关心和帮助,一方面能使大批的人才不断涌现出来,为领导所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对人才的工作热情是一种巨大的激励,能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用人不疑,保护人才和支持人才,也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因为人被信任,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自信心便油然而生。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信任,就是对下级最好的奖赏,它将形成一股促使下级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信任是一种催化剂、助推器,它可以加速蕴藏在身体深处的自信力的爆发,而这种自信力一旦爆发,工作起来就可以达到忘我工作的程度。

(三)扬长避短的艺术

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这是当前使用各类人才的最基本原则。要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各类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才的作用,就必须扬其长,克其短,扬其精,舍其粗。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取长方法:第一,个体取长法。即根据人才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来加以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人才的最佳才能在短时期内得到较好的发挥。第二,群体取长法。即对人才群体在通过类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最佳才能。这种方法避免和克服了个体取长法中存在的,不能动用宏观比较的观点来正确看待人才的特长和特“短”的不足,兼顾了个体的最佳才能和群体的最佳才能,从而使人才的特长得到最科学、最充分的发挥。第三,提前取长法。即动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科学分析人才的各项基本素质,然后根据每种素质的发展势头,提前选择最有可能成为最佳才能的的某一项基本素质,并以此作为使用某个人才的决策依据。

(四)适才适所的艺术

所谓适才适所,是指要把适当的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他才有可能干得最好,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贡献出来。

适才适所,是一条重要的用人艺术,由于不同的人之间在学识、专业、经历、品德、志向、智力、体质、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想使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适才适所的艺术规律,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每一个人安排在最适合于他的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用非所长,用非所学,用非所好,用非所愿等不合理的用人现象。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专才专用,偏才偏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鼓励人才冒尖的艺术

所谓冒尖,就是指一些人才由于他的才智,更由于他的勤奋工作,在工作中一下子做出重大成就或突出的贡献。人才冒尖很不容易,其成就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在一些风气不正的地区和单位,冒尖等于冒险。冒尖人才最易受嫉妒、诽谤、攻击和污蔑。由于冒尖者在人数上居少数,在精力上又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卫”和“攻击”,因而他们最易被“小人”和“庸才”掀起的舆论恶流所吞没。因此,作为行政领导者,应该鼓励人才去冒尖,造成一个人人争当先进的良性竞争局面。

鼓励冒尖的最好方法,除了口头表扬外,还要给冒尖者职务、工资等物质上、精神上的适度奖励。奖励冒尖人才,就等于为广大群众树立了榜样。高明的行政领导者,不仅深知鼓励冒尖的巨大激励作用,而且还善于掌握鼓励的时机、分寸、范围和“量级”。

总之,培养造就人才,是各级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而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体系。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尽可能增加社会投资,才能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参考文献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家公务员治理概论》徐颂陶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行政治理学》周世逑、苏玉堂主编,中共中心党校出版社《现代治理学》李兴山主编,中共中心党校出版社

篇3: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党的十六大指出, 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党中央依照我们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历史课题。

在我们国家,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同时又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各项活动, 这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显著特点。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关键在于党必须依法执政,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权力。因此, 坚持依法行政, 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依法行政, 才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才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才能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意识, 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认真学法, 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是依法行政的前提

首先, 乡镇领导干部要做到依法行政, 必须抽时间、挤时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 只有不断掌握、了解法律知识, 才能做到心中有法, 处理实际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的乡镇领导干部由于长期从事基层工作, 事头多、工作杂, 平时学习抓得不够, 特别是极少数乡镇领导干部不知法、不学法,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胸中无法, 违规操作。有的在抓计划生育工作时, 组织工作组撬老百姓的住房, 有的在推广农业科技时对农民已种下的庄稼强行铲除, 凡此种种时有发生。因此, 乡镇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法, 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才能更好地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减少行政中的违法现象。

其次, 乡镇领导干部要做到依法行政, 必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 尤其要树立两个观念。

一是树立职责法定和权责统一观念。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承担责任是现代法治政府的第一要务,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理应承担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 对人民负责。政府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责任, 违法不作为也要承担责任。

二是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乡镇领导干部除了自己带头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外, 还必须要求辖区内干部职工人人遵纪守法, 争做学法、守法、护法的楷模。

3 坚持执政为民, 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

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集中体现,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依法行政, 就是政府依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 为人民服务。因此, 依法行政的思想基础就是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准则,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和正确选择。历经革命, 建设和改革, 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执政的基础在于人民, 执政的目的为了人民。

执政为民的关键在于努力实践, 抓好落实。要落实到政府的决策中, 落实到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 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 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事情抓起,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执政为民的表现, 就是要在乡镇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和积极培育亲民作风,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乡镇领导干部是否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树立亲民作风, 影响到一个乡镇全体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领导是楷模, 是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家穷的”。能否树立亲民作风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威望, 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 要真正树立起亲民作风, 必须对人民群众做到“三真”。

真正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亲民, 首先要尊重群众,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自觉坚持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尊重群众, 要真心实意, 不能虚情假意, 切忌流于形式, 力戒变成“作秀”。真情交往。尊重群众, 依靠群众, 其前提是深入群众, 联系群众, 始终同群众心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把群众当亲人, 当朋友多走动, 多交往, 多谈心, 到最困难的地方去, 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党的温暖、关怀送给群众, 倾注深情帮助群众。

真诚服务。亲民为民, 最终都要落实到关爱群众、服务群众, 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凡是涉及群众实际困难的事情, 都要看成大事、要事、急事, 以真诚的态度抓紧研究解决, 竭尽全力地去办。

4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是依法执政的保障

依法执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 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领导干部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 坚持执政为民,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 这是以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观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们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人民公仆, 其权力从本质上说是责任、是奉献、是服务, 权力越大, 责任越重。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 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始终不渝地做到权为民所用, 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和行为准则。因此, 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更要经常自省、自重、自警、自励、自律,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守得住清苦, 耐得住寂莫, 经受得住诱惑,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总之, 乡镇领导干部身在基层,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颗针, 地位不高, 权利不大, 管事不少。直接面对群众, 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跟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工作作风, 是否勤政廉政有密切联系, 乡镇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 不断增进各方面的知识, 进一步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清正廉洁, 勤政高效, 把群众的好事办实, 实事办好, 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

摘要:本文就乡镇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探索乡镇领导干部如何搞好依法行政。

篇4: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关键词:行政领导问题 领导者的个人品质 领导者的用人策略 领导

一、我国行政领导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敢说真话实话的干部,形式化会议较多

在政府会议上,涉及到实际利益问题的少之又少,在政策表决中很少有官员会提出异议,对很多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为什么敢讲真话敢提意见的领导如此稀缺呢?一方面是因为领导者的责任心较弱,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另一方面领导者本身有作风问题,不敢理直气壮地指出他人的过错,害怕把自己抖出来。朱总理说过“我行得正,坐得稳,敢于揭发你的歪风邪气”。现今官员,有几个敢这样信誓旦旦地说呢?“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那么我们就对不起人民” 。为了我们的百姓,为了民族国家的未来,请各位官员务必摘掉“好好先生”的帽子,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在充分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切实为人民服务。

(二)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导致在某些领域管理的缺失,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有人把政府官员比作救火队长,我想没有比这更贴切了。因为政府永远是马后炮,每次都是事情出来了,才会急着去处理,充当灭火的角色。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质量问题,违法征地,非法拆迁,哪一次不是出了事才慌忙地去解决的呢?甚至有时是人民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的。一位局长在食品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后曾表态说“我们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制裁这件事”。 确实,我们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但不能每次出了问题,就理直气壮的把责任推给制度,难道在制度之外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难道人民的生命在制度面前就如此的卑微吗?

(三)政府官员缺乏公信力,说到做不到

政府官员公信力的缺乏,说到底是官员没有摆正官与民之间的关系,总把民众当做什么都不懂的愚民看待,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虽然不少官员都高唱为人民服务的论调,也出台了不少保护人民利益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真的落到实处了吗?人民的困难真的解决了吗?还是这些政策只是有些官员为了规避社会舆论而实施的障眼法?我想政策好不好,有没有落到实处,人民最清楚。因为每个公民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根秤可以毫不偏颇地称出官员的绩效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因此,当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对政府失去了信任。

二、成为合格的高效的行政领导者应具有的个人品质

(一)领导者既应无情,也应有情

领导者的无情是指对待违反法律制度的行为要严惩不贷,绝不能掺杂私情。毛主席曾经讲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啊,如果对待查出来的问题蜻蜓点水一般的只做形式化处理,不伤及要害,那怎么能产生威慑力呢?这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处理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官员们前赴后继,乐此不疲。殊不知,纵容会使小错铸成大错,严重腐化官场风气。因此,在处理上一定要像朱镕基总理那样敢于且善于运用铁腕政策,查一批,处理一批,绝不姑息纵容。

领导者的有情是指领导者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绝不能马虎大意,一切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作为政府官员要咏怀一颗赤诚之心,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领导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领导者诸多素质中,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就像一位官员说的那样,如果领导者的道德不过关,就算为学再好,也只会是害群之马。

首先,领导者要谦虚。领导者的谦虚首先表现在领导者要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要总给人一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除了必要的场合外,尽量做到办事平民化,穿着平民化,姿态平民化。其次,领导者要虚怀纳谏,有容人之量。当袁绍因没有听取田丰的劝谏而官渡兵败后,狱吏都向田丰表示祝贺,田丰却说“我军胜,我命可保;今已败,我命休矣”。果不其然,袁绍战败而归后就将田丰处死了。袁绍的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注定了其最终的灭亡。所以,身为立志于建立一番伟业的领导者,一定要虚怀若谷。

领导者在态度及办事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古语说得好: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从古至今,民众的要求一直都很简单,就一个“公”字。但现今真正能够做到“公”的官员又有几个呢?要做到“公”,就要求官员摆脱自身利益的束缚,从全局的长远的民众的利益出发,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就像朱镕基总理说的那样“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只有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才能赢得民心,受到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领导者要讲诚信,说到做到。我们的领导讲起话来总是振振有词,但很少能看到真抓实干的。一些方针政策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是为了敷衍、搪塞百姓。失信于民是行政领导的最大失败,其带来的后果是致命性的。因此,身为领导必须要有务实精神,要讲诚信,只要说了、承诺了,就必须要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把百姓从怀疑的边缘拉回来,构筑百姓和官员间的信任体系。

(三)领导者要善于沟通协调,绝不能闭门决策

一方面要把上级的指示转换成便于行动的形式;另一方面,要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搞一言堂。如今人民被代表的事例层出不穷,为什么人民会无缘无辜地被代表呢?这都是一些官员把人民排除在决策之外,想当然地认为人民的利益是什么,想当然地认为人民需要什么,而并不顾及人民的实际需求,造成了群众工作的形式化。所以,要谨防群众工作形式化,就必须加强领导与人民之间的交流沟通,从民众中而不是从官员的头脑中得出什么才是民众最需要的。

(四)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树立法律制度的至上性

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国时期的曹操深谙此道。曹操曾下过一道军令:全军将士都不得踩踏庄稼,违令者斩。可天有不测风云,自己的马竟然受了惊吓,踩了大片麦田,但曹操并未搞特权,而是强烈要求执法官按军令处置,最后在下属的一再请求下,曹操才削发代首。一代枭雄曹操的这种以身作则,以明军纪的勇气值得我们今天的每个领导人学习。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忍痛割爱,以身作则的典型历史实例。三国时期的曹操是聪明的,放关羽回巢,一方面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树立了“信”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以关羽为例可以为下属树立“忠”的行为准则。

(五)领导者的为与不为

篇5: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时间:2009-10-15 03:03:03来源:南涧县作者:段建刚发布:admin

在财政管理工作中,我们时常听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报怨:工作累,没地位,待遇低。确实,很多基层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单位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单位统计、人事、甚至办公室文秘工作,存在一岗多职、多责的现象,很多财务人员感觉在单位成了领导的“垫手布”,那儿急需就往那儿塞,整天忙忙碌碌却没什么成绩,好象根本没有办法在单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难以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究其原因,一是部份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不注重财经制度的学习,认为单位的会计、出纳就是记记账、取取钱、发发钱,没多少事,可以作为单位轻闲人员机动安排使用;但更主要的是单位财务人员本身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做好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就行了,对单位财务运行情况不主动进行分析研究,对单位主要职责职能和正在开展的主要业务工作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对如何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不积极进行思考,认为这些都是单位领导和其他同事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认做账。这样形成单位各种财务信息数据对单位领导失去影响,使领导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单位的经济行为杂乱无章、顾此失彼,如此恶性循环,使财务人员在单位上更显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那么,作为一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当如何做才能使单位领导更加重视自己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自己的财务管理能

力和水平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成为财务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并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和知识,发挥懂经济、善理财、会管理的专业优势,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呢?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就是要“当好参谋,献好主张”,努力做到“事前计划预测准,事中监督检查勤”。财务人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爱岗敬业,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完成会计业务工作。由于近年财政改革内容较为丰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努力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在工作中要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同时注意灵活变通,遵纪守法,但不因循守旧。对账务的处理要做到全面、及时、真实、准确,要确保报表的规范和完整,为作好财务分析和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最真实最可靠的数据。

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单位会计要充分利用好现成的财务资料(部门预算批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资金文件等),适时地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以财政批复的部门预算数据、资金文件及单位会计账务为基础,在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重点对本单位项目资金的申请拨付、支出进度和如何进行项目资金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对实施项目较多的,还应在正常财务核算之外,对各项目资金收支、结余情况进行台账管理,达到动态监管的效果,防止项目资金之间的相互拉用;

(二)通过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和规划,按轻重缓急的原则,适时提出本预算内拟请示本级人民政府追加预算的项目及资金;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本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学习,尽量储备一些在下一预算内争取列入部门预算的项目及所需经费。

三、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对部门理财行为和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如果制度不健全,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甚至滋生不正之风,给单位和职工带来重大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对相关财经制度的学习和向有经验的老财会人员请教,经常对本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加以思考和研究,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建议或完善意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审批拨付、固定资产管理、差旅费、小车、接待、办公用品等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使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牵制制度,做到各负其责,互相制约。

四、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财务人员不仅要频繁与本单位领导、职工打交道,还与财政、税收、物价、审计等其他部门和个人有大量业务往来,他们的工作和行为直接代表着整个单位的形象,直接影响着社会和各相关部门对本单位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对内、对外维持良好关系,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对内,一方面要以娴熟的业务、团结友善而又不失原则的工作态度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虚心向单位同事学习,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一些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人、财、物情况,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内部财务管理环境。

(二)对外,要积极主动,按时按质向财政部门等财务管理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和数据资料,认真负责的办理好各种业务,多沟通、多交流,相互支持和理解,为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篇6: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为8个等次,最低位副处长,指副科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职务,为10个等次,最低位副科长,指副科级以上)

1.国务院总理:一级

2.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级

3.省部级正职(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部长、委员会主任)三-四级

4.省部级副职(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直辖市副市长、副部长、委员会副主任等)四-

五级

5.各部位的司长)五-七级

非:巡视员

6.厅、司级副职(副厅长、副局长、副州长、副专员、地级市副市长、直辖市区政府副区

长、国务院各部位的副司长)六-八级

非:助理巡视员

7.县、处级正职(县长、自治县县长、自治旗旗长、地级市区政府区长、直辖市政府派出

机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国务院和省级政府部门中的处长)七-十级

非:调研员

8.县、处级副职(副县长、自治县副县长、自治旗副旗长、地级市的区政府副区长、直辖

市政府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国务院和省级政府部门中的副处长)九-十一 非:助理调研员

9.乡、科级正职(乡长、镇长、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科长)九-十二

非:主任科员

10.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副科长)九-十三

篇7:浅析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管理廖孝华

[摘 要]行政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聪明才智和胆识魄力实现行政目的的领导技能和技巧,是行政领导者灵活独特、恰当巧妙运用的领导策略、方法和手段,它表明领导者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工作水平和创造能力。现代社会,管理界、教育界都十分注重行政领导艺术的提高,这是因为行政领导艺术不仅是领导者自我完善,成就事业的需要;也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现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者 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基本概念

行政领导艺术的基本概念: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有4层含义:

(1)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2)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一是来自权力的影响力;二是来自非权力的影响力。

(4)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因此,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基本要素。

二、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

行政领导艺术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三、行政领导艺术的内容

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领导艺术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必须是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思想稳健,性格完整、且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的领导通才。

2、行政领导活动的结构。一般分为执政、行政和管理三个层次。

3、行政领导活动过程有决策和施政程序。大致可分解为确定行政目标、进行调查研究、拟定决策方案、选择优化方案、制定具体执行方案、监督执行情况,调查决策和实施方案、贯彻执行调整方案及再反馈等步骤。

四、行政领导艺术的运用

行政领导者有条不紊地办事是一种艺术。在行政组织中,有些领导总感到时间不够用,说到底就是因为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分寸,本来应当由下属去做的事情,下属执行的职权,却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必躬亲,导致没有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行政领导的工作包括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和监督。这些事情不表示全部都应该由行政领导者来完成,而应该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分别授权给下属去做,让下属去管理好本职范围内的事情。行政领导者只抓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按照“例外原则”办事,即已经授权给下属去做的工作,就放手让他们去做。领导者如果太看重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分巨细,事必躬亲,结果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另外,行政领导处事时还应该当机立断,不得犹犹豫豫。当机立断就是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最佳时期,做出正确的决定,该办能办的事情立即就办,不该办不能办的事情应该采取措施立即停办。行政领导应该学会弹钢琴,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带动其他工作,协调平衡,不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总之,行政领导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行政领导者要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不仅要掌握和运用现代领导科学知识,还要十分注意和讲究领导艺术。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后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就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只有那些能够有效地驾驭领导艺术的领导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篇8: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一、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的弊端

(一) 行政教育管理机构“枝繁叶茂”

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 赋予政府行政指令的权力, 代政府管理学校教育的实施, 指导学校教学不偏离政府的教育策略, 倡导学校自主办学, 开展特色教育。目前的代理行政机构较多, 使学校在办理教学手续、教学审批等业务陷入多层机构奔波的现状。

(二) 行政教育管理机构主控学校的经济来源

小学教育财务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教育管理机构的拨付。行政教育管理机构是按照学生人数作为参考值来核定经费的拨付, 学生人数多的学校经费用不完, 随着城镇化建设, 农村学校生源正常流失, 从而导致办公经费紧张, 严重制约学校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及业绩的评定, 都受到政府教育督导机关、片区督导办公室等单位的量化考评, 学校教学行为因为评估方案而成为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

(三) 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层级分明, 官僚主义比较严重

在学校内部机构, 设置了各种层级分明的职位, 如:校长、书记 (正校级) , 副校长副校级, 中层干部等, 对学校的管理出现等级之分, 行政权力的威力大于教师的施教力, 使官场的风气带入学校的教学氛围。一把手将大事小事一把抓, 说了算, 导致任人唯亲的现象。学校教职员工的权力被无形地削弱, 甚至没有发言权, 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质量, 造成学校教职员工无心教学, 无法钻研业务, 盲目追求功利, 搞个人崇奉和跟风, 追求业绩, 将学校教育的根本置之不理的状态。

(四) 小学教育行政管理权力过大, 使教育研究发展迟缓

校级领导对学校管理, 对学校教学中的学术事务, 也归入了行政管理的范畴, 使教职员工的资源配置及研发经费的分配, 都要经过行政机构的决策审批、管理。如:教师的职称评审、人事聘用, 教师素质的审评和教学课程的安排都属行政事务管理部门。因此, 泛化的行政管理造成了学校研发费用的经费不到位, 教学成果得不到进步, 给学校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小学领导行政管理的途径探析

为了使小学教育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促进教学品质的不断提高, 加强小学领导综合行政管理的能力, 发挥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运用量化考评模式, 对小学领导行政管理进行监督。

小学师德建设不但提倡行政领导的管理作用, 还明确强调了行政领导的承担职责。在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的考虑之下, 必须重视小学行政领导的师德建设, 要用量化考评的手段, 渲染小学行政领导自律与他律、自醒、自强的氛围, 用量化考评细则统一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 将学校行政领导的职责与学校的进退相挂钩, 完整小学行政领导的师德建设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将量化考评最终结果与考评利益挂钩。只有用行政领导的绩效工资与考评相结合, 才能约束领导的职责行为;只有用行政领导的行政职务、评先选优与考评相结合, 才能激励行政领导的职责行为。其次, 要用科学为指针, 用系统为理念。将考评的内容与分值进行细化和明确, 用详细、科学全面的量化考评标准进行小学行政领导的师德考评。其内容可具体表现为班级的考评、科室的考评、教学课程的量化考评;其考评分值设置则可以用比例进行评价和划分, 将学校团队、科室组织与个人工作相统一, 按一定的比例分值进行划分。

这样才能全面统筹, 统一布局, 用科学的考评理念引导学校行政领导师德建设, 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推动学校的集体工作。

(二) 加强日常行政管理, 确保小学领导行政管理落实。

对于小学领导行政管理建设, 除了要用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之外, 还要注重岗位意识和细节意识, 用日常的、落实的行政管理手段。推动和促进学校的行政管理建设, 主要抓好和落实小学的日常常规性工作, 通过细化的值日、值周行政管理工作, 增强小学行政管理日常行为能力。首先, 需要明确日常值日行政管理工作安排及要求, 实施值日领导津贴与学校突发事件相挂钩政策, 将领导行政管理定时、定责、定区域, 确立行政领导的领导责任制度, 确保学校行政日常值日管理无空白, 无漏洞。其次, 要思考领导日常行政管理值周制度的创新, 重点针对小学日常早读、上课、竞赛、课程辅助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中心内容, 开展学校领导周一至周五的值周工作, 绝不能敷衍了事, 用一周只值日一天的行为进行工作的汇总。通过这种细致、全面的值周工作, 可以有效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 减少小学日常突发事件的几率。

(三) 提升小学领导知识储备水平, 增强岗位职责知情度。

小学领导为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殚精竭虑, 其前提必须要增强和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储备终身学习的理论知识。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行政管理的思考与学习, 并在优化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强管理策略, 在民主管理和效能发展的带动下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这也需要学校的每一位行政领导者要提高岗位职责知情度。在学校的发展项目规划指导下, 将学校领导的良好愿望与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明确自身责任, 强化使命意识和奉献意识, 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实施协调和发展, 增强学校资源的利用价值。通过召开每学期的行政领导、党支部委员、教代会代表等会议, 进行民主、集中式的述职。这样, 可以有助于学校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整体提高学校的品质与效能。

(四) 深化行政领导与教职员工的工作关系, 构建全面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有赖于领导集体与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与合作。在构建全面行政管理模式的要求之下, 要深化行政领导与教职员工的工作联系, 创造出领导与员工共融的和谐氛围, 营造出大家教学经验共享、教学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具体可以将学校的领导与一定数量的教职员工挂钩, 开展一定教学项目、教学特色的探讨与研究合作。在此基础上, 行政领导要与教职员工积极开展互动, 强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 以互帮互助的形式, 进行教学奖惩评价。这样, 可以大大增强行政领导与教职员工的团结意识及服务意识, 用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策略, 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整体构建。

三、结束语

总之, 小学领导的行政管理要在凝聚人心的前提下引领发展, 用特色的彰显和内涵的提升, 强化学校的民主行政管理, 用量化考评的模式提升学校领导行政管理的效能。这必须以学校的整体规划为指引, 明确教学发展目标。通过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日常行政管理行为中进行落实和实施;在日常行政管理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用持续的、动态的、日常不懈的行政管理策略, 提升学校的专业水平和品质。在“用实招、求实干, 有实效”的措施之下, 提高小学领导的行政管理水平, 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芳.校长:要做好和教师的情感沟通[J].教学与管理.2013 (20) .

[2]郭继东.学校管理的沟通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 (31) .

[3]孙军, 程晋宽.学校管理者执行力提升策略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 (29) .

[4]孙军.校长任用机制关乎学校稳定——从某校中层干部集体“外逃”说起[J].教育.2012 (27) .

[5]孙军, 程晋宽.论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构架[J].教育导刊.2012 (08) .

[6]孙军.谈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案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2 (13) .

上一篇:农村政策实施毕业论文下一篇:我懂得珍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