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2024-04-30

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精选8篇)

篇1: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荣臣来源:《理论前沿》

[摘要]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在进行党内民主制度设计的时候,内涵上既不能把它完全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实践中,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有所侧重。

[关键词]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

作为推行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并明确把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写进了党章。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在进行党内民主制度设计的时候,内涵上既不能把它完全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实践中,要按照十七大要求的“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有所侧重。

党代表任期制一般认为就是党代会的代表和它所选举产生的委员会的资格和权利同时存在,任期与换届同委员会的任期与换届同期。

按照政党活动的一般规范,党代表一旦当选,很自然地应当在其当任的这一届发挥作用,直到下届代表大会召开。尽管由于党代表大会在各个政党内部的作用不同,代表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在理论上,没有哪一个政党规定党代表的权利截止到代表大会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讲,党代表没有什么任期不任期之分。但对我们党来说,党代表任期制问题的提出并明确写进党章,却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初都实行年会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就确认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俄共夺取政权后,根据列宁的倡议,俄共(布)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党代会,行使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我们党从“一大”到 1

“六大”,都坚持党章中明文规定的党代会年会制。在年会制的条件下,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代表每年都有活动,人们不会提出代表任期的问题。但是,在改变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党代表的主要活动范围依然是代表大会,那就意味着,在两次代表大会间隔的几年时间里,特别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两次代表大会间隔时间较长(如党的“六大”到“七大”间隔17年)的情况下,党代表是不起作用的。对一个政党的正常运作来说,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事关党内民主是否充分、党的肌体能否保持健康的大问题。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并明确写进党章,这有利于调动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促进决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建立并实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党委机关、党委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党代表实行任期制后,他们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这也是党的十七大强调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并将其写入党章的意义所在。因为党代会代表自身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决策、监督批评等等,都会起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按照十七大强调的改革创新的精神,制定科学规划和具体落实措施。当前要做的是,对党代表活动的方式作出规定,建立党内情况向党代表报告、通报制度;建立党的领导部门和机关和党代表的联系、沟通制度,在联系的过程中要做到经常性的征求意见、沟通情况,拓宽下情上递、上情下达的渠道;建立党代表的视察、调研制度;建立党代表的建议、质询制度,党代表可以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对党的领导部门和领导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有关部门的答复或处理结果有疑问或意见的,可以通过相应程序提出质询。同时,党代表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党代表履行职责,并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

党代会常任制一般认为就是由全体党员通过民主方式,选举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代表,并每年召开一次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履行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责。党代会任期制是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密切相关的,因为党代表要实行任期制要发挥作用,就需要有个平台。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他解释: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

10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紧接着,邓小平在1956年9月16日“八大”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党代会常任制的意见,并进行了论证。党章草案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省一级的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县一级的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两年。这三级代表大会一律每年开会一次,原有的党的各级代表会议则不再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将大大减少代表选举工作的负担。代表大会在任期届满以前,可以随时召集。由于每年开会,代表大会的会议也就可以开得简便一些。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一次会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达到的。按照新的制度,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党的中央、省、县委员会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由于代表是常任的,他们要向选举他们的单位负责,就便于他们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而且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

自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实践。党的“八大”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写入了党章。“八大”以后,1957年到1958年初,全国各地都召开了本届党的代表大会的第二次或第三次会议。1958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遗憾的是,在随后的时间里,党的民主生活出现不正常现象,党代会常任制也随之中断。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从党内民主的角度来提出党代表常任制问题的。邓小平在八大上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党代会常任制的这种改革,必然可以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由于1957年以后,党在发展党内民主问题上遭受了挫折,党内形成了高度集中、缺乏民主的体制,以至于发展到党的领袖个人专断、个人迷信,造成了后来“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灾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代会常任制的问题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重要议题,再次被党内反复提起,反映了党内对发展民主的迫切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党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在浙江、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省的12个县(市、区),进行了党代会常任制试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肯定党代会常任制的方向,为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六大后,广东、浙江、湖北、四川、江苏等省进行更多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代会常任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同十七大强调“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不同,对党代会常任制强调的是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因为从各地的经验看,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主要围绕提高代表素质、改进代表产生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来展开。众所周知,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如何保障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在目前党内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党内生活仍不完善,党代表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决策、保证、监督、议事等作用的情况下,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无疑是从制度上完善党内民主的一种探索、尝试。但在肯定上述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实行有赖于党的各方面制度建设的配套和自身制度建设的完备,比如,实行常任制所要求的党代表的决策、监督权利,就需要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这些就不是一个党代表常任制所能解决的,需要的是一个全面的制度建设,一个从上到下的通盘设计。如果没有这些制度的配套,党代会常任制也会流于形式。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其目的如果还是像党的八大强调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这就涉及党的根本领导体制,涉及党内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大问题了。所以,对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现在强调两句话更为全面,一是要继续探索,二是要不断完善。

篇2: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李景治

 2012-12-25 09:52:19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201

2年3期

内容摘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要改变党代会和党代表“一次性”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状况,使其在任期内始终发挥作用。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后,平时的工作重点应转向执政党自身的建设。要合理规定实行常任制后各级党代会召开的次数。党代表实行任期制后,应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的决策、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工作,充分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党委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党代表列席党委有关会议的制度,普遍建立党代表联络室。

关键词:大力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

作者简介:李景治(1943-),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等。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12)03-0010-06

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1](p51)但实际上,这项工作除一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之外,就全党范围内来说,有待于大力推进。其根本原因是:对党代会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的具体制度尚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刚性规范、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和具体办法。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极大的决心、勇气和政治智慧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相关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快党代表任期制和县级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步伐。

党内民主就其类型来说,属于代议制民主。党员是党的主体,代表党员行使权力的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因此,代表大会是党的制度安排、机构设置和权力运行的核心。换句话说,党的基本制度、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都是以代表大会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安排的。全体党员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直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同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体党员领导党的工作,决定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选举产生它的常设机关中央委员会。同时,各级党代会要负责监督其常设机关的工作,以保证代表大会决议的贯彻落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其一,党内权力的授受关系。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所有者”,是党内权力的来源。他们通过选举产生党代表来领导党的工作,负责管理全体党员的共同事务。不难看出,这种权力的授受关系、权力归属和运行路线图是十分明确和清晰的。其二,党内的任何权力都是有限的和有时效性的。党内的任何领导人归根结底都是党员选出的代表,都是管理党内事务的“代理人”。换句话说,他们所掌握的是权力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而且这种“使用权”是有时间限制的。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任期就是五年。

上述原则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和指导党的实践活动时,非常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代表大会的核心作用,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按时召开党的代表大会。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党的代表大会还实行年会制,即每年召开一次。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他们担心因此而影响代表大会的如期召开,特别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召开的地点,但不能延迟召开。马克思恩格斯所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就明确规定,“代表大会于每年8月举行。遇紧急情况中央委员会得召集非常代表大会”。[2](p575)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思想,坚持并不断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在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之后,党的代表大会基本上都是按期召开的,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员的基本权利,以及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和党的领导工作的正常进行。列宁时期,党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以加强对中央委员会和党员干部的监督。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一样,都是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直接对代表大会负责,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中央监察委员会与中央委员会是两个平行的机构,前者是最高监察机关,后者是最高执行机关和常设工作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监督中央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党代表大会的决议,按照代表大会确立的方针政策领导全党的工作。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代表大会对中央委员会工作和党员干部的直接监督功能。但列宁逝世以后,一些好的制度和做法没有坚持下来,党的监察委员会改由中央委员会领导,使代表大会的直接监督功能被削弱,党代表大会的其他一些功能也被虚化。党的实际领导权逐渐被中央常设机构及其少数领导人所掌握。这就破坏了党内的民主制度,致使斯大林个人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党代会功能的虚化,党代表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党内民主有名无实,是苏共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和建党原则创建的,也高度重视党员的权利和代表大会的作用。但建国前,由于残酷的斗争环境,党的代表大会无法按期召开。这也使党的领导人按期召开党代表大会的观念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说,建国前因斗争环境残酷而无法如期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还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建国后共产党掌握了政权,党代会再不按照党章的要求如期召开,就令人费解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是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党代会,它对我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八大还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民主制度,第一次提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省级和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然而,随着极“左”路线的推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传统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八大后,十三年没有召开新的全国代表大会,严重违反了党章。从党内权力的授受关系和时效性来看,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已经远远超出了党章所规定的五年任期。在没有新的授权的条件下运行了长达八年之久。恰恰是由于党员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各级党员干部的基本权利缺乏保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没有按时召开,致使极“左”路线和极“左”错误得不到及时地纠正,也助长了党内权力过分集中、个人专断、家长制作风和个人崇拜等现象的滋生蔓延。最终,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不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改变了极“左”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而且恢复了党的各项制度和优良传统。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坚持如期召开,党内民主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员行使自身权利的主要形式,是党内民主制度以及党内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核心。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民主就会得到较好的发扬,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就比较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党的各项工作就做得比较好;什么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坚持反而破坏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脱离实际,甚至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果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那么党代会的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有紧迫感,不能再拖延搪塞、裹足不前。与此不相适应的传统思想观念应当改变。

党的十七大就明确要求“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1](p51)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尚未实现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的任期制。也就是说,无论是党的代表大会还是各级党代表,其履行职责都是“一次性”的,即其功能和作用主要集中在每届代表大会召开期间。随着代表大会的结束,党的领导权实际转移到了它的常设机构,即中央委员会和各级全委会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和各级党委常委会,其功能和作用无法继续发挥。因为现有具体制度和章程并未为这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设计和安排必要的平台和渠道。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1](p51)

所谓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它在任期内,作为党的权力机关,始终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一次性发挥领导作用。对此,党的章程应该进一步加以明确和规范。要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必须解决实行常任制后的党代会具体“做什么”和“怎样做”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否则这一制度就难以落实。

第一,需要进一步明确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后的工作重点。一些不赞成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人认为,人代会和政协每年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和地方的具体事务,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政可议,有议案需要表决;而党代会缺少具体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决定;党是管路线方针政策的,五年讨论一次就够了,不需要每年开会进行讨论。应当说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上,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后,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党要管党”。建国后,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其工作的重心和关注点自然转向了如何执政,即如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事业的发展,而无形中把党本身的建设放在了次要地位。每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讨论国家发展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党的建设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历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也大多讨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讨论党的自身建设相对也比较少。邓小平早就对这种“党不管党”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干部贪污腐败屡禁不止,一些具体制度长期不健全,都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共产党是执政党,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表大会为整个国家的发展确定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新一届国家和政府领导人选建议是完全必要的。这种五年召开一次的会议不可能专门用来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实行党代会的常任制后,其平时的工作重点就可以转向执政党自身的建设上来。换句话说,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在确立了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提出党和政府领导人选建议之后,国家和政府的具体工作就应当主要由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相关部门去完成。党的工作重点就可以转向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可以集中精力管党,管路线、方针、政策”。[3](p321)而其重要的平台就是实行常任制的党代会。实行常任制的党代会,可以更多地承担以下功能和作用。

其一,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中研究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当前,尤其是研究解决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要加强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直至对党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以适应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其二,研究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党内干部的产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各级党代会直接选举产生的,包括中央委员和各级全委会委员、各级常委、书记、副书记等领导干部;另一类是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由各级党组织直接任命的,其中包括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党代会对由其产生的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应当明确要求这些干部定期向党代会述职、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乃至必要的调查。对于非选举产生的党员干部,凡是担任重要职务的,党代会也有权要求其到会述职,接受质询和调查。“党管干部”,不仅仅是各级常委会、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的职责,也是各级党代会的重要责任。各级党代会在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位,是一些干部犯错误、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三,进一步加强党代会的监督功能。针对党内的贪污腐败现象,我们党加强了反腐倡廉建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监督制约功能还比较弱。迄今为止,党内的监督主要由中央和各级纪检部门承担。这种监督是完全必要的,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其监督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今后除了进一步加强各级纪委的监督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尤其要发挥党代会的监督功能。党代会的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权力部门的监督和制约。要进一步发挥党代会对其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及其他常设机构的监督制约。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常设机构的权限。各级党代会监督相应的常设机构是否按照授权进行工作,有无越权、违规现象;是否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加强对各级党委成员尤其是党委一把手的监督,以保证他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各级纪检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代会报告工作,接受其质询和建议,并按党代会的决议开展工作。

其四,就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进行研讨。涉及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的许多方向性、前沿性、现实性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研究。这些问题政策性、理论性很强。要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首先需要全党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的前提是广泛发扬民主,进行必不可少的民主讨论。讨论的方式方法和范围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各级党代会。党代会既可以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也可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五,相对集中地检讨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工作过去主要由各级常委会承担。代表大会则主要是听报告、讨论报告,然后进行表决。充分研讨,特别是比较集中地研讨工作中的问题的机会很少。这显然不利于集中全党的智慧,动员全党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后则可以积极承担起这方面的职责,及时发现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第二,合理规定实行常任制后各级党代会召开的次数。由于各级党代会的职责范围和工作特点不一样,所以在其任期内召开会议的次数也不宜简单整齐划一。乡、镇、县和城市街道、区的党代会可以每年召开一次。因为这些党组织直接面向基层,具体的事务比较繁杂,需要贯彻落实的任务也比较多。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以,每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会有事可议,有话可说,是完全必要的。由于他们面临大量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间隔时间过长召开会议,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全国和省、市、自治区的党代会可考虑在任期内召开两次或三次。某届党代会的第一次大会就是原来意义上的党代会,应继续承担其原来全部功能和作用。实行常任制后,该届党代会可试行召开第二次大会。即原来意义上的两次代表大会中间增加一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可以专门研究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而不讨论或不重点讨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这次会议要听取和审议中央委员会关于党建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中纪委、中央政法委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报告,从而弥补原来“一次性”党代会的不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

每届党代会都要制定方针政策、提出各项要求,由中央委员会负责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的情况无疑也应向这一届党代会报告。但在现在的制度下,某届党代会实际上没有机会听取同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工作报告的并不是该届党代会,而是新一届党代会。这就使两次党代会的交接出现“脱节”现象。上一届党代会的代表如果不能继续当选新一届党代会的代表,实际上就没有机会听取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也可以在党代会任期内增加一次大会。其主要任务是认真听取和审议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也可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向下一届党代会及其中央委员会提出工作建议。这样,每届党代会任期内就需要召开三次大会。

按照党章规定,党代会实行常任制后,仍由中央委员会以及各级党委全委会主持召开。为了保证党代表集中精力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应当尽量减少党代表兼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减少相关人员的会议负担。

在现在的制度下,各级党代表同党代会一样,履行职责都是“一次性”的,即只有在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时才能发挥作用。结果,他们很难享有党章所规定的权利以及履行党章所规定的义务。平时,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合适的平台和渠道参与党的决策和党内各项事务;也没有机会和渠道监督由其选举产生的党委会及其领导干部;不能经常地联系群众,不能起到下情上达作用,不能及时反映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就会使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失去了一个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很容易脱离群众。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4](p14)党代表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本来是他们在广大党员和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干部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优势所在。这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非常可惜。党代表是由广大党员选举出来参与党内事务的,而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必然挫伤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相比,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似乎更加迫切,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把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

为了保证党代表任期制取得实效,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级党代表的主要职责:

其一,参与党内重大决策。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的,“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5](P16-17)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是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畅通更多的渠道,搭建更多的平台,使党代表真正能够参与党内事务的决策,能够为各级党委的决策建言献策,乃至提出具体的提案。

其二,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党内干部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党代会正式选举产生。二是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由组织任命。但无论哪种情况,民主推荐都是其基础工作和必要环节。党代表不仅要参加党代会的正式选举,而且也应当有机会参与重要干部的推荐工作。由于党代表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其推荐更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干部经选举产生或选拔任命之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如何,其功过是非如何,既要经受上级党委和相关部门的考察,也要接受广大党员、其他党员干部的民主评议。其中,党代表的评议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应当是最重要的。

其三,充分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党员是党的主体,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可能直接参加党的决策,而主要通过党代表来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就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党代表就相关工作和情况进行调研,对相关的部门进行视察。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灵活的形式,使党代表能够较为全面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同时,要创造必要的民主氛围和舆论环境,鼓励和保护党代表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如实反映民情、民意、民诉,特别是中肯的批评意见。为了保障党代表能够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要建立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

其四,监督党委和党员干部的工作。对党委工作的监督,应集中在他们是否全面落实党代会的方针政策,是否坚决执行党代会的决议,是否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等方面。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应主要集中在他们是否做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是否胜任其工作并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具有民主作风等方面。党代表的监督功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其监督的结果,包括意见、建议、举报信,都应该通过固定的、便捷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

其五,参与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5](p16-17)惩治和预防腐败,要动员全党的力量,要形成从上至下,从里到外的严密体系。其中,党代表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党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参与党的重大决策,特别是选举、评议干部工作,所以他们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每一位党代表都应该成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战士,都有义务积极参加反腐败斗争。

为了推进党代表任期制,保障党代表履行以上职责,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建立健全党代表列席党委有关会议的制度。其中包括各级党委全委会及其他相关的会议。由于党代表中相当一部分人本身就是党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的成员,对他们而言,就不存在列席的问题。这项制度主要针对来自基层党组织的党代表。当然,全委会和党代会的职责功能不同,不能把每一次全委会都开成党代会。党代表列席党委有关会议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自愿。出席和列席不同之处就在于,出席者是会议的正式成员,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出席会议,没有特殊原因必须出席会议;而列席者则不是会议的正式成员,不一定参加每次会议。党代表是否列席党委有关会议,应该尊重他们本人的意愿。二是需要。党委全委会的内容可能与某些党代表的专业知识、工作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特别邀请他们列席会议。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党代表就有义务到会,并根据需要发表个人的意见。

党代表列席哪一级党委的会议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一般来说,他们列席同级党委相关的会议,以及他们工作的基层党委的有关会议。例如,北京市朝阳区从2009年开始试点党代表任期制。来自基层组织的140名区党代会代表,都列席过区委全委会,其比例达到了100%。根据试点情况,乡镇、区县的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基本上没有大的障碍,但省、市、自治区和全国党代会的党代表如何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就值得认真地研究。由于涉及党代表的人数较多,他们全部同时列席有关会议,会有一些困难。可以试行建立党代表轮流列席的制度。即根据自愿与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每位党代表有一至两次机会列席省、市、自治区党委全委会或中央全会。一些党代表参加会议都要暂时脱离岗位工作,又有交通食宿的问题,这也需要建立一套具体的制度予以保障。

其二,建立党代表联络室。党代表履行职责的方式除了参加党代会,其他的活动都需要有组织的安排,而组织和安排党代表的活动,则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为此,可以成立党代表联络室。由其专门负责安排党代表的各项活动,收集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提案,组织党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视察、调研,并同党代表保持密切的联系。就此而言,党代表的任期制,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党代表联络室的工作有关。因此,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党代表联络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第1版).

篇3: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一、国有企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经验

(一) 企业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在企业开展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中, 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领导内部统一思想, 共同致力于推动企业内部民主管理的工作, 才有助于改善目前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 取得成效。

(二) 制定工作制度, 规范工作程序。

企业依照简便、实用的原则, 建立了党代会常任制的基本制度。一是建立了党代会年会制度;二是建立具体的工作制度。例如一些《常任制工作条例》、《常任制试行办法》等等, 这些制度对党代表的职责和活动方式加以规范, 有的还包括党代表开展调查研究和献言献策制度、党代表评议制度、党代表教育培训制度等等, 都有助于企业党建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三) 发挥党建工作合力, 注重实效。

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全方位的, 党代会常任制与其他党建工作是有机结合, 相互融入的, 不能相互拆台。有的企业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代表会议 (党务工作者同时参加) , 通报、布置和研讨企业党建的年度工作和阶段性工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企业情况通报会, 向职工代表和党代表汇报工作进展和企业发展前景。既降低了会议成本, 又提高了会议效果和工作效率, 得到了基层党代表的欢迎,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 重视党代表选举工作, 完善党代表队伍结构。

党员通过选举党代表行使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履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的地方实现了党代表直选, 严格按照“报名-选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初审-推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资格审查-公示-选举正式代表-公告”程序, 几上几下的选举程序完善了党代表的直接选举制度, 扩大了差额选举的范围, 改善了党代表的结构, 增强了党代表的竞争性, 推动了选举制度的改革。

(五) 沟通党群、干群信息, 疏通交流渠道。

党代表通过参加企业重要会议, 了解企业重大事项, 知晓上情;通过开展巡视、调研、工作督察等活动, 理解下情, 并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参加党代会、座谈会等渠道做好沟通上情下情的桥梁。有利于党委及时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开展工作, 保障群众利益, 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企业非常重视组织党代表开展巡视活动, 巡视活动的总结报告在党代会上汇报, 平时汇总到党办, 由党办回馈给相关部门。

(六) 注重培养党代表队伍, 提高党代表素质。

在非常任制条件下, 党代表的作用只体现在开会的几天时间, 充当选举机器的作用, 有人说是“五年开次会, 会期三五天, 举举手, 划划圈, 散会就靠边”。有企业领导在座谈中认为, 要重视党代表这支队伍的建设, 党代表是党员队伍中的优秀分子, 要重在激励、培养, 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目前国有企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中的问题

(一) 企业探索党代会常任制的水平参差不齐。

企业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时, 有的将其纳入党组织的中心任务, 能够把党代会常任制融入党建工作, 注重整体推进;有的只是保障党代表一定程度的知情权;还有的经过一段试行后, 感觉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还给党委带来了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陷入做做表面文章的困境。造成这些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 当前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党内还缺乏统一的理论定位和权威的制度支持。在具体实施中, 领导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一, 因此在制度安排、领导机制、操作程序以及党代会发挥作用的大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二) 党代表对企业党委的监督作用薄弱。

企业在党代表履行监督作用中, 有的没有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有的企业把制度贴在墙上, 因为制度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 做的时候另搞一套;还有的党代表的知情权都无从保障, 更谈不上对党委的监督。这是因为虽然从理论上讲, 党代表与委员会的关系是授权关系, 是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合法性的来源, 党代表理应对委员会实施监督。但是在实践中, 因为党代表的权力是没有执行力的, 党代表自身的权利还需要保障, 很多试点单位很难做到对企业党委的监督。

(三) 党代表自身的代表意识不强。

党代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作为领导层的党代表了解企业较多, 能够关心企业的发展, 而基层职工党代表的参政意识不强, 参政议政的能力较弱, 对行使权利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企业在党代表的产生上存在不少问题, 选举中没有竞争性, 几乎是等额选举, 主要是在党内组织各系统之间的调节和分配, 党代表成了象征性的政治荣誉, 这样一来, 党代表在参加完党代会的闭会期间, 代表的权利和职责弱化, 党代表只有“身份意识”没有“代表意识”。

(四) 党代表履职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党代表缺少集中统一的培训, 一些代表政治理论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及科学文化素质还不能适应企业的形势变化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 在调研分析、参与决策、组织协调及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欠缺, 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五) 党代会常任制与其他党建工作产生冲突。

有的企业实行党代会常任制, 使制度运行成本升高, 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在实践中与其他工作形成冲突, 会议内容重复, 耗费时间和人力;有的企业党代表会议的部分职能与职代会重复, 两会一前一后, 效果不好;企业里党务人员精简, 党代表常常具有多重身份, 既是党员代表, 又是职工代表, 还是企业领导, 他们身兼多职, 精力有限, 处理不好会造成疲于应付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 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领导重视是前提。

企业党委要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制定《工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 国有企业一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调整改进,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领导对这项工作很有信心, 但是调整改革任务重的困难企业领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方面, 对这项工作有畏难情绪。因此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企业党委领导重视推动是前提。

(二) 统筹协调, 融入企业党建工作是方法。

在企业里贯彻落实党代会常任制工作, 要融入到企业的党建工作之中, 不能另立旗帜, 另搞一套, 反而加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负担。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还是要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相结合, 与维护群众利益相结合, 与企业党建工作相结合, 与企业廉政建设相结合, 进行“一盘棋”操作, 要注意解决代表身份重复、会议时间冲突、会议内容重复的状况, 避免“文山会海”。

(三) 发挥代表闭会期间作用, 制定长效机制是抓手。

现在国有企业推行党代表任期制, 就是要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 把工作重点放在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 使工作做在平时, 坚持经常性的工作, 制定代表闭会期间工作的长效机制, 比如闭会期间代表的列席会议、参加座谈、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等活动机制。一是完善代表小组活动制度, 每年度制定工作目标, 代表的活动不因会议的结束而停止。由企业组织部门每年对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代表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总结和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使代表作用在整个任期内都得以充分发挥。二是考虑代表的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 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另一方面, 建立惩戒制度, 对无故不参加代表活动和长期不起作用的代表, 由原选举单位提出撤销代表资格的意见, 经党委研究后, 可以取消其代表资格。通过抓激励、抓奖惩, 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 增强生机和活力, 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 提升代表素质, 完善代表培训机制是基础。

一是针对有些代表的代表意识不强、参政议政能力欠缺的情况, 企业应制定统一的长期的培训计划, 组织代表集中培训, 提升代表的素质, 促使他们对企业的现状提出有效的提议, 写出高质量的提案。二是可以对代表的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确定培训课程, 课程分为两大类, 履职程序培训与履职能力培训, 安排党代会代表在一个任期内, 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 代表培训纳入企业统一的培训规划。坚持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训原则, 重在提高代表理论素养, 增强代表履职能力, 提升代表综合素质。代表参加培训和有关活动, 代表所在单位应给予时间和经费保障。

(五) 实现代表权利, 制定操作性制度是保障。

不管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还是党代会常任制, 目的都是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从根本上说就是维护党员权利。要从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学习权入手, 制定一些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 比如说代表履行建议权时, 应建立健全相配套的提案、建议处理回复制度, 责成有关党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 加强督办, 可以填写《提案提议办结书》, 及时向代表进行反馈。比如说代表的监督权, 可以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党代表所监督的事项, 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推诿或拒绝, 应予以负责的答复”等等, 强化代表权利的权威性, 重在落实。

(六) 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增强企业控制力是成效。

要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 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组织框架, 也可以通过企业宣传部门, 利用报纸、闭路电视、网络传媒等方式加强企业党委与代表之间的沟通, 形成党群联系网络。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代表从基层企业的党员中产生, 可以充分地反映民意, 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 可以尝试推行公推直选的方式, 使代表更能对选民负责;还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有的可以是全体代表参加, 有的是部分代表参加, 因时、因事制宜, 使代表及时了解党委的工作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而且, 代表的调查研究可以是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 也可以受党员群众委托, 就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调研申请, 接受上级党组织认可后开展调查研究, 这样使他们参政议政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更有利于解决一些突出的、突发性问题, 把激烈的矛盾在代表工作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中化解, 更有助于企业稳妥地进行改革调整, 更利于构建和谐企业, 增强企业的控制力。

总之, 党代会常任制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新生事物, 它的发展取决于全党民主的发育程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面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围绕企业的科学发展, 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题, 不断探索它的实现方式, 进一步丰富党内民主新的途径, 充实党内民主新的内容, 从实际出发, 务实创新, 从而不断推动党内民主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党代会常任制的党代表问题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 2007, 2

[2].企业党代会常任制试水——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负责人就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答记者问[J].北京支部生活, 2007, 5

[3].崔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上汽集团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探索与实践

篇4:党代表任期制蕴含哪些制度空间

党员的主体作用为何难以发挥

党代表是否实行任期制,不同国家的做法不一样。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有一定积极意义。目前,各级决策层中共产党员占绝大多数,如何监督领导层的权力运作,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执政党自身的责任,由党代表通过代表大会发挥监督职责,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多种途径之一。党员是党的权利主体,党代表是党员直接委托、授权的第一层次的被委托者;由党员代表大会选出的委员会是第二层次的被委托者;常委会及书记由委员会选举产生,是第三层次的被委托者。由此可见,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应是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但在过往的中国政治生活中,党代表大会只是在大会召开期间起到讨论报告、选举领导机构的作用,闭会后便无声无息,其作用难以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也就表现不出来。而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这种局面。

党代表任期制是在基层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伴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出现的。早在1956年八大召开时,就已确立党代会常任制,八大二次会议到目前为止仍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全国党代会的常任制会议。但在随后的历史中,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未能阻止像“文革”这样的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党内民主如何制度化、法制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把党内民主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的大思路,并从1988年开始在基层试点。将近20年的实践中,试点单位有的坚持至今,有的中途退出,但不断有其他基层组织自愿加入试点。企业中也有自发进行试点的。党代会常任制下,闭会期间代表们如何活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各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既不完全相同又有相通之处的做法。不少地方采取了党代表任期制,这既是对代表的激励,也是对代表行为的规范。各地基层党组织对党代表任期制进行了程度不同、形式不同的创造性发展。

发展党内民主需要大胆突破固有观念

党代表任期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与此相关的制度是否健全。在系列制度中,下述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党代表职责规定。这是最基本的制度。党代表的职责究竟有哪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既关系到党代表的行为导向,也关系到代表大会的作用。党代表在开会和闭会期间的工作等均需有规定。

党代表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利包括在代表大会上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对委员会和委员的质询、罢免等权利。这些权利不应是虚化的、原则的,而应是实实在在的、有具体条例规定的权利。对党代表承担的义务也应有明确的规定。

党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党代表来自不同单位,社会职业、社会身份各不相同,各自执行职务的条件也不一样,党组织应为他们执行职务创造条件。一些试点单位把党代表组成代表团,定期考察、讨论并报告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党代表与选举人、选举单位的关系。党代表向选举人负责是理所当然的。而党代表如何联系选举人,如何与选举人沟通,党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反映了选举人的意志等问题仍需破解。党代表与选举人联系的方式至少应有基本的规定,否则,代表当选之后也可能脱离群众,不能反映群众的意志。此外,选举人如对党代表发挥的作用不满意,在其任期未满时能否罢免、撤换,如果罢免、撤换又如何启动程序等方面的制度也需健全,这样才能使党代表向选举人负责,党员才有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

党代表与委员会的关系。党代表是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合法性的来源,既包含了對委员会的支持,也包含了对委员会的监督。党代表应有质询、罢免、弹劾委员会委员,或者要求更换委员会的权利和权力。但在实践中,即使在某些试点单位也很难做到这些。这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这些问题如不予以重视,党代表对委员会的监督制约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除此之外,要大胆突破一些固有观念:

例如,党代表在讨论重大问题时的表态、选举中的投票,究竟是反映个人意志还是反映选举人的意志?从道理上讲应是反映选举人的意志,但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尤其在选举领导机构成员问题上)他们反映的是上级组织的意图。笔者以为,党代表在党外讨论重大问题、投票选举中可以忠实反映组织意图,维系组织的整体形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但在党内,党代表应反映选举人、委托者的意志,否则,党代表就谈不上“代表性”。

再如,怎样看待联名与“串联”。党代表提出议案、罢免、弹劾都需联名签署,十七大还规定候选人提名可以群众联名提名与党组织推荐相结合。而联名必然有“串联”,没有一定的“串联”就不可能联名。党历来是反对“串联”的,视之为小组织活动。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党员群众联名提名候选人、联名提出议案(包括罢免弹劾之类议案)与非正常的“串联”提出议案,区分的标准又是什么,都需要有相应的解释,否则,一些联名提案就有可能被视为“串联”、小组织活动而无法进入程序,党代表的一些基本权利也无法兑现。

此外,党代表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全党民主的发育程度。只有在党内民主真正有较大发展,选举制度、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制度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党代表任期制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反之,缺少整体制度环境的支撑,党代表任期制的作用就难以充分体现。

篇5: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区委关于印发《肃州区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今年是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的第一年,我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与代表联系,充分展开调查,积极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期间和闭会期间如何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法。

一、基本情况

果园乡辖6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65人。全乡设4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全乡共有党员589人,党代表93人。其中,男79人,女14人,少数民族2人,大专以上学历18人,年龄在30-39岁14人,40-49岁49人,50-59岁21人,60岁以上9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起步。一是乡党委高度重视党代表任期制与党代会常任制的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试点工作有关事宜。二是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妥汉成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相关人员为成员果园乡党代表工作办公室,负责党代表的日常联络、组织、协调、指导等服务工作。给每位代表颁发了《党员代表证》和《工

作手册》,对代表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明确和规定,确保了党代表任期制与党代会常任制的工作顺利实施。

(二)实行党代会年会制。按照要求,党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每年召开一次。今年是第一次年会,由乡党委主持,到会代表达到了全体代表的五分之四以上。年会上,代表们听取审议两委工作报告,对党委、纪委班子成员当选以来的工作进行质询和评议,通过相关决议。同时代表们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扬民主,提交会议意见建议14条。

(三)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的任期与乡镇党委的任期相同,为一届五年。党代表在党代表大会(年会)、代表小组会议上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或视察,监督评议乡镇党委、纪委班子及其领导成员的工作。按要求参加乡镇党委或代表小组组织的活动, 向选举单位党员汇报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自觉接受本选举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

(四)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建立党代表联系制度。要求每位党委委员联系10名左右党代表,通过走访谈心、调查研究、组织恳谈等方式,收集党代表对乡党委重要工作部署的意见和建议。党委委员每季度走访所联系的党代表不少于1次,并将每次联系党代表情况做好记录。党代表联系党员制度。每位党代表联系10名左右党员,并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坚持以“小型、简便、灵活、实效”的原则开展

活动,党代表每季度走访所联系的党员不少于1次。关心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党代表提案办理制度。建立党代表提案、意见、建议制度,对党代表提案、意见、建议的办理实行面对面答复,形成“提出、确立、处理、反馈”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党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代表学习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由代表小组组长负责召集并组织学习,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全年党代表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五天。凡连续两次不参加学习的,民主评议党员时不能评为优秀等次;无故不参加学习的,民主评议党员时定为不合格等次。五是党代表视察评议制度。每年由乡党委组织代表开展一至二次视察活动,视察的对象和内容主要是确定的重要工作、重点建设项目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等。

三、初步成效

1、拓宽了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提高了党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在以往,党代表只能在党代会期间两三天参与党内事务,会议一结束就没事,党代表不如人大代表。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和代表任期制后,党代表不仅可以在党代会上直接参与党内事务,而且在闭会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参与议事,切实提高了党代表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

性。

2、加强了党群干群的沟通和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由于代表资格是常任的,因此乡党委的重大决策和活动,可以通过代表传达到广大党员和群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又能通过代表反映上来并及时得到解决,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推动党内民主进程,提高乡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后,党代表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党员对乡党委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乡党委决策是经过党代表充分酝酿讨论后形成决议,扩大了党内民主,提高了乡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避免决策的失误,能有力地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增强了党内监督力度,促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实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党委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直接置身于党代表的监督之下。每年例会,党代表都要听取和审议党委工作报告及其成员的述职报告,并进行民主测评,班子和个人的成绩得到了公开、公正的评价。群众平常可以通过党代表代言代笔,对党委及其领导成员提出意见和要求,对乡镇班子和班子成员转变工作作风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自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操作上的困难和缺少上下联动的机制,在工作中还存在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一是代表作用发挥不够。一些代表对自己的党代表身份缺乏应有的荣誉感,责任心不足。一些代表对于自己能否发挥党代会常任制的作用自信心不足,他们习惯于服从上级党委的决定安排,习惯于听从领导的命令指示,而现在一下子要转换角色,介入到党委的管理决策之中,做政策制定的决策者,观念上一下子难以转换。二是代表整体素质不平衡、不强影响正常履职。一是部分代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接受力差,参政议政能力不强,议案的质量不高:行政议案多,党建议案少;涉及自身利益的议案多,涉及全局利益的议案少。三是部分代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制度缺乏应有的了解。

篇6:论实行和完善党代表任期制

摘要: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具体体现。实行这一制度,对于开辟党内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行和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必须明确和规范党代表的任期与职责、改革和创新党代表产生方式、建立健全党代表活动制度和党代表履职保障制度。

关键词: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党内民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是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具体体现。

一、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历史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从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伊始,就一直重视并身体力行党代表作用的发挥,开创了以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为载体发挥党代表作用的制度。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始终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以代表大会年会制为载体发挥党代表作用的优良传统,在1918年到1923年间共召开了六次党的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还开创了以党的代表会议年会制为载体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1925年以后斯大林抛弃了年会制,加强了个人集权制,党内民主严重不足,结果逐渐失去党心、民心,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篇7: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一、代表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

(一)征求意见、通报情况和列席会议。

镇党代表大会召开前,就镇委、镇纪委报告稿征求本届和下一届代表的意见。镇委召开全委会、出台重大政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前,可采取适当方式,就有关事项征求代表的意见。征求意见一般应在全体代表中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征求有关代表意见。

按照党内有关规定,采取适当方式向代表通报党的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及镇委常委会年度工作报告、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情况等党内其他重要情况。日常通报可通过简报、工作通讯等形式进行。重要通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会议等形式进行。

根据工作需要和议题内容,邀请有关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原则上每位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列席一次市委全委会;也可邀请有关代表列席镇委有关专题会议。

(二)调查研究和提议回复。

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代表就有关重大决策、重要事项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或邀请代表参与有关调查研究。代表调查研究结束后形成书

面材料,由镇党代表大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代表在调查研究中不直接处理问题。

在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可以个人或联名的方式,书面向镇委提议;也可通过参加座谈、列席会议等方式,对本镇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重大决策和党内重要文件的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代表提议的内容应属于镇党代表大会和镇委职权范围。凡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国家明令禁止、不属于本市工作范围等的内容,一般不作为需要办理的提议处理,但应向有关代表说明情况。镇党代表大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在确认代表提议内容后,应协同镇委办公室及时落实责任人,并加强督办。责任人对代表提议应认真研究办理,并在一个月内予以答复。涉及干部人事任免的提议,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监督评议。

镇委领导组开展巡视工作时,应访谈有关代表。有关部门开展干部考察、重点工作督查及机关作风监督评议等工作时,应根据需要邀请部分代表参加或听取其意见。

根据有关规定,可安排有关代表参加对镇市重要干部的民主推荐和对镇委、镇纪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民主评议,参加对镇委工作的评议。代表参加评议一般结合年度工作和换届考核工作进行。

二、代表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一)代表编组。

每位代表在镇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都应编入一个代表组。代表编组要按照便于组织、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进行。每个

代表组由所在村(街道)党支部负责其有关工作。

(二)代表活动。

代表原则上以代表组开展活动为主,有组织地参加镇委及所在代表组组织的各项活动,履行职责。除镇委统一安排外,各代表组可根据本代表组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当的活动。一般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活动。要不断探索、创新代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丰富代表活动内容,提高代表活动质量,及时总结、交流代表活动经验,积极推动代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三、代表履行职责的有关保障

(一)组织机构。

设立镇党代表大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栗木镇党政办,负责做好代表联络服务等有关工作。

(二)时间和经费保障。

代表参加镇委和代表组安排的活动,代表所在单位应给予时间保障。

代表按照镇委安排开展工作应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代表按照镇委安排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由镇委负责给予适当补贴。实行代表任期制工作的经费应列入镇财政预算。

(三)委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党员、群众。

镇委委员、镇纪委委员应加强与代表联系,经常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联系方式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委员可联系代表组,也可直接联系代表,原则上每位代表都应有委员联系。委员到基层检查工作

和调查研究,应注意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代表应采取适当方式与基层党员、群众加强联系。建立代表接待日制度,组织代表在党员服务中心等定期接待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应主动与本选举单位内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加强联系,代表所在党组织和所在选举单位的党员也可通过一定方式向代表反映情况。有关党的决议、决定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了解后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镇委反映。

(四)代表履行培训。

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对代表普遍开展履职能力等相关培训。代表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培训一次。代表培训纳入党校培训规划。

(五)代表履职监督。

代表所在党组织和所在选举单位可通过一定方式,了解代表开展工作的情况。代表应向所在党组织和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群众报告履职情况,主动听取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

(六)尊重和保障代表权利。

各级党组织必须尊重和保障代表的权利。对有义务协助代表开展工作而拒绝履行义务的党组织和党员,应予以批评教育。对妨碍代表开展工作或对代表开展工作进行打击报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代表证的使用。

为便于代表开展工作、参加活动,镇党代表大会为代表制发代表

证。

篇8: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辨析

一、党代会代表任期制与党内民主监督的基本内涵

当前, 我们主要通过研究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关系、普通党员与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来了解党内民主的内涵。要求全体党员通过享有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而实现在党内一律平等, 这是从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的;要求由党员选举产生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人, 由党员决定党的重大事务, 这是从普通党员与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而在党内民主中坚持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则是从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的。党内民主监督的目的是实现党内事务的民主, 是保障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得到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在2008年中共中央发布。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与同级党代表大会当届届期相同。”根据以上规定, 党代表任期制通过制度形式对党代表的任期进行了明确界定。为了更好地解决长期困扰党代表作用发挥的“闭会期间的作用”这一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

二、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党内民主监督的运行

我们必须用制度来保障党内民主的实现, 必须用制度来规范党内权力的运行, 必须靠制度来落实党内民主的监督。要在高校党组织中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吸引高校广大党员师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过去, 高校的一些重大决策权一般在该届党委的某次全会或常委会上出台。在高校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后, 党代会代表从“会议代表”转变成为了“任期代表”, 不仅可以扮演原来“会议代表”在党代会会议期间对学校事务行使议事和决策权的主人翁角色, 而且可以扮演“任期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角色;高校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 为党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障;高校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 为党内民主监督提供了更有效的渠道, 有利于推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保持党的先进性。总之, 高校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 考虑了高校的实际情况, 对党员代表通过充分行使权利从而积极参与党内事务, 保证高校党内民主监督机制的健康稳定的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高等学校不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高校党代表任期制有利于发挥党代表的经常性作用, 确保党员主体地位

党代会的主体是党代表, 党内民主的现实和党代会对于党内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直接取决于党代表如何发挥作用。高校党组织只有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 党内民主的实现和党内民主监督才会有动力和根基。要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 保障党员的参与议事、选举领导和监督民主的权利, 明确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在高校的实施解决了代表资格短暂, 代表在党代会会前会后很难有机会对会上事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或讨论决策的问题;规定了党代表行使各项权利的具体方式和制度保障。与地方党代会不同的是, 高校党代会的主体由于大多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些人追求民主的意愿相对强烈;相对于地方工作而言, 高校师生党员也存在工作时间弹性大, 接触新前沿信息快等特点。在高校实施党代表任期制, 不仅确保了党代表在党代会中的主体地位, 而且通过党代会代表的中介作用增强了广大党员师生在党内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高校党代会议事、决策和监督的质量, 有利于发挥党代表的经常性作用, 有利于党代会制度在高校的坚持和完善。

四、高校党代表任期制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建工作,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原因, 高校中的广大师生员工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法制意识, 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呼声较高。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在高校党员群众与领导机关、党员群众意志的表达和落实之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沟通渠道, 增强了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群众性基础, 使党员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有了党代表任期制作为制度保障的前提下, 党代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是维护选举党代表的广大党员师生的民主权利的有效证明, 它使党代表与广大党员群众的联系得到了加强, 党组织的各项决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党内民主监督机制的运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创新, 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 实行代表任期制只是扩大党内民主的开始和有益尝试,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探索完善, 例如, 理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 避免出现过多的交叉;理顺常委会、全委会和党代会之间的关系等。因此, 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学校加强相关制度的研究制定, 出台相应的保证党代表任期制落实到实处的规章制度, 从而科学、有序的推进学校党建工作。

摘要:党代表任期制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创新成果, 它对于完善高校的党内民主机制、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是高校加强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度,民主监督,党内民主

参考文献

[1]易承志.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党内民主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J].前沿, 2009, (11) :7-9.

[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EB/OL] (.2008-07-16) [2011-11-12]http//news.xinhuanet.corn/newscenter/2008-07-16/content_8556621.

[3]易承志.党内民主与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关系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 2012, (4) :54-57.

[4]黄钢威.高校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价值目标及制度构建[J].前沿, 2011, (18) :189-191.

[5]杜志淳.高校实施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缘起、内容与意义[J].党团建设, 2010, (1) :68-72.

上一篇:喜迎新年的句子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四级考试总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