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2024-06-27

《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共15篇)

篇1:《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画家——画图篇》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中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认识画图软件》是这单元的开篇,主要介绍打开“画图”程序的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教学时需要补充工具箱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学会工具的取用(单击——选定;拖动——画画)。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工具箱内常用工具的名称,尝试用几种工具画简单的图画。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的课,前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纸牌游戏软件,对在Windows中打开软件、认识窗口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初学画图,鼠标拖动操作还不熟练,在技巧上还有待于逐步尝试掌握。

三、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我提出了一个设计思路,即“作品欣赏,激发兴趣,互相讨论,任务驱动,指导点评”。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其有意注意,使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单就课文内容而言,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使用最直观的方法表达对画图的兴趣。

在本课教学中,将美术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四、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

2、了解常用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

3、学会用椭圆、直线、铅笔或刷子工具画简单的图画;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尝试,掌握软件的启动和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体验各种工具、尝试画图等环节,感受电脑画图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画图”软件的启动,“画图”窗口的组成;难点是用几种工具尝试画简单图形。在软件的启动上,我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掌握思路,然后尝试操作,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启动,然后让学生示范;认识窗口组成部分我以微课介绍形式展开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并在很短时间就能记住;对于难点部分认识工具并画简单图形部分,我出示一幅《海上日出》的图画,让学生模仿练习,并示范,使得部分同学能够成功画出来。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5分钟):

我以谈话的形式问学生是否喜欢画画开始,让学生欣赏事先收藏的几个同学的图画作品,并评价给予掌声鼓励;再让学生欣赏往届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体会电脑绘画的神奇。总结传统画画和电脑画画的不同,指出电脑画图的优点,进而引出课题——认识“画图”软件。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跃跃欲试想好好学习。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15分钟):

课堂中重难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以不同形式完成。对于第一个任务:启动“画图”软件,让学生自学教材P31,完成“画图”软件的启动。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启动后,找两个同学示范启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任务: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我主要是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展示让学生记住。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到很新奇,自然很快就记住了。

三、任务驱动,大显身手(15分钟):

第三个任务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尝试用画图工具简单作画。我首先带领学生简单认识16中画图工具,并出示一幅《海上日出》作品,让学生用三到四种工具模仿教师作画,但可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合理去 画,所以大多数同学没有很好完成,看到这种情况我赶紧简单示范一下,才使得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品。当时觉得让学生猜想去画的时候好像是浪费了时间,走了弯路,但是那是现在想想让学生自主尝试发现过后的引领示范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尝试过后我再示范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四、展示交流,共享成果,总结评价(5分钟)

展示评价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作品,有的学生说的很好。后来我让画的非常好的那个学生到台前讲解示范,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个非常内心的男孩,到讲台前只是微笑但是不说话,后来我只要鼓励了两句让他回去了,希望以后能多给这样同学机会,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板书:

1、启动画图

2、认识了窗口各部分

3、选择工具用“单击”,画用“拖动”

七、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还可以,多数学生都在参与学习,完成了任务,达成了目标。但是课堂纪律不是特别好,今后应要注意课堂上的管理,需要加强他们上课常规的教育,想策略维持纪律,不至于每节课都等到发脾气才会让学生安静下来。教学时,在课堂中重点环节要讲得慢、讲得细,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熟练操作。小组合作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今后我还得加强他们小组合作的思想灌输,我想这样既能让他们表现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使得整体效果有所提高。

篇2:《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认识新朋友—画图工具》说课稿

(一)说学生

计算机在小学生心目中就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总是揭不穿,摸不透的东西,有一很强的好奇心,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计算机学好,有一点不懂举手就问,直到弄懂为止,有很强的求知欲,具有时代节奏感。但是也有一小部同学对计算机(微机)课没有清醒的认识,总觉得除了语文、数学,其它的都是杂课,无所谓,可上可不上,可学可不学随心所欲。

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生没有统一的学习兴趣;(2)、同学们对计算机认识还不够。

(二)说目标

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掌握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图形的制作、着色。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其它课程的学习有着绝然的不同,计算机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光学理论,不在计算机操作实践,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光操作没有理论的支配也是不行的,windows 98中附带的画图软件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个软件的教学必须采用演示操作法,我通过使用共创多媒体软件来教学这一画图软件,我是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同学们通过网络接收我的操作画面,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画图软件,我连续操作两遍,第一遍,在共创多媒体软件上设置好让学生机全屏接收教师机上的信息,并锁定学生机键盘、鼠标,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不分散精力,全身心地投入看教师操作,为下一步自己动手操作打下基础,这样做也能更好地管理学生,课堂纪律也得到了保障;第二遍操作则设置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机以窗口的方式来接收教师机的操作画面,不锁定键盘、鼠标,让学生边看老师操作,自己也可以边动手操作,这样做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的操作步骤,为了方便学生操作,在学生操作中教师必须以辅导法伴随整个课堂。学法

学生学习画图软件时,按照教师操作的方法来学习会比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通过老师使用共创多媒体这个软件来学习画图软件,能更方便地记住操作步骤。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启动画图软件

先讲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再边讲边操作,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附件”菜单选项,这样相对小学生来说是较抽象,可以在讲述完操作步骤之后,再联系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上阶梯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步骤。

2、认识画图软件窗口

打开“画图”软件之后,屏幕上会出现画图软件的窗户式界面,相对初学者来说要快速掌握窗口的组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我特举了墙上的窗户一例,通过常见的窗户来让学生快速掌握、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这样教是抓住小学生形象具体的理解特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3、认识工具箱

在教学认识国图软件中的工具箱时,先展示一幅常见工具的画,让学生说出各个工具的作用,说完之后,再回到教学中来认识画图工具箱,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保障。

4、认识调色板

在上课之前先准备一盒水彩笔,先让学生认识各种颜色的画笔,再拿出装水彩画的盒子,这个就是颜色盒,认识完之后,回到教学中学习调色板。

(五)说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信息的载体的多样化,很多中小学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或网络教室,并建设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心,这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教学活动更加和谐。另外,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时制作好课件或选用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共创多媒体就是属于网络辅助教学软件。

(六)板书设计

篇3:《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圆》这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 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 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 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熟悉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 感受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采用尝试法、操作法、讨论法、引导质疑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把静态变为动态, 把抽象的数学方法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 指导学生自由合作、展开讨论、积极探索, 探寻特征, 巧妙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玩中学, 动中思, 做中悟。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设疑激趣

游戏导入, 让学生在有趣情境中感受, 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初步孕伏“一中同长”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宝物就在老师的右脚5米处, “宝物”可能在哪里?做法是:用大吸铁石放在黑板上, 代表老师的右脚, 用一支笔的长代表5米的距离, 用一些小的吸铁石代表“宝物”。启发学生从不同方位摆“宝物”, 引导思考如果用一点代表宝物, 这样的点会有无数个, 轨迹会形成一个圆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想象。游戏中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 对圆的平面轨迹形成建立感性认识。

(二)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说圆, 初步感知。让学生展开想象, 自由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的例子, 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 用多媒体展示向日葵、天坛、大炮、水滴、车轮、双人溜冰等等系列图片展, 从自然现象、圆形物体、圆形建筑、运动现象等各个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圆的世界, 欣赏圆的美。

【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改提出的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引导学生在对圆形成初步表象的同时,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2) 画圆, 探索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画圆, 自己动手画一画。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肯定学生的不同方法画圆的想法, 鼓励创新。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圆规画圆。共安排了三次画圆:第一次学生自主画圆, 引导学生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总结自我画圆方法。第二次, 让学生自由汇报, 点名让学生板演画圆, 集体分析与评价。第三次学生画圆前设置疑问:如果方法正确, 会不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图形?会不会出现椭圆呢?为什么?在画圆的过程中, 让学生意会这些问题便可, 边画边感悟圆的特征。学生汇报画圆方法, 教师总结归纳:画圆的关键是针尖不动 (一中) 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同长) 。教师在黑板演示用圆规画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逐步自我建构圆规画圆的认知,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概括的能力。

(3) 识圆, 探寻特征。认识圆主要是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由画圆引出了“不变的距离”, 让学生在圆上找出“不变的距离”, 教师顺势揭示了半径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半径的特性, 探究在画圆的过程中,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相当于半径, 引导学生发现半径长度相等。

让学生剪下圆, 拿圆片折一折, 反复折几次, 会出现几条折痕。教师讲解:这些折痕就是这个圆的直径。设问: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 直径交点是圆心。画圆时候, 针尖不动地方, 便是圆心。设问:圆的直径的有什么特征?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总结:对一个圆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 直径是半径的二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由导入游戏的笔摆的定长到画圆活动的不变距离, 始终贯彻半径定长的概念, 探寻出圆的特征, 并在操作中获得直观体验。

(4) 议圆, 对比理解。提出问题:圆之所以成圆, 这是与什么有关?如果它的半径或直径是不一样长, 会是什么图形?自己试一试, 画一画, 说一说。教师总结归纳:圆之所以成圆, 跟半径的长度有关。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多边形, 具备同样特征, 分析得出:圆是正无数边形。

【设计意图】提升“一中同长”的思想, 同时架起了圆与直线平面图形的联系。

五、拓展练习, 引发思维

(一) 必做题: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练习第三题, 指明让学生板演, 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巡堂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 选做题:

出示3道比较每组中两个圆的大小练习题学生选做, 巩固圆的特征。

(三) 拓展题:

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车轴应装在哪里。

拓展题必做题与选做题设计旨在针对不同学情分层练习。拓展题设计意在培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总结全课, 拓展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以对话评价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布置课外练习:用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找跟绳子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

篇4:《认识左右》说课稿

本节课,我选取人教版第二册《左右》一课,在这一教材内容基础上,针对大部分智障学生缺少方位概念、不能正确辨别左右及无法分清镜面条件下的左右这一共性特点,进行改进,我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相结合,设计了校本教材《认识左右》。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为15岁左右,智商在50至70之间,大多缺少方位概念,无法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方位,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却又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我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律动活动,既满足了他们的天性,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分辨,掌握了关于镜面对称条件下的左右。

三、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引导他们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运用体验法施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体验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和技能,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我通过学生对左右的掌握情况设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分辨左右;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

2.过程与方法:注重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完成有效的知识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完成初评;突破难点;强化巩固。

第一部分:律动导入,完成初评

此环节以律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导入,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关于左右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要观察学生对左右的感知情况,测评出完全掌握的有多少,偶尔需协调的有多少,不能掌握的有多少,并在以下教学中给予指导支持。

第二部分:实际应用,突破难点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辨,以便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个环节:实物演示,认识左右

活动1.说出名字

按照初次测评的结果分组坐,并进一步强化,低能力组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左边、右边同学的名字。高能力的学生帮助补充完成。

活动2.观察积木

我拿出多种颜色的积木摆放好,让学生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二块积木是什么颜色,顺势说出,为什么我看到的和你们看到的不一样呢?此时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站到我的位置观察并说出结果。从而引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左右的位置是发生相反变化的,这时交代这种现象,在数学中我们叫镜面对称现象。

活动3.分析照片

我出示一张多人合影的照片,让学生找出在我的左边是谁?那么在实际拍照时我的左边又是谁呢?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个环节:运用所学,理解镜面

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是在学习团体操及律动舞蹈时,做镜面运动,学生分辨不清。虽然我们的左右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活动。

活动1.同桌互做

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拍手歌引入教学中,在合作的过程中,亲自体验虽然彼此伸出的同一侧的手,但却是相互交叉才能配合完成。为下一步学习镜面动作打下基础。

活动2.观看录像

第一步采用直观观看的方法,让学生看相同方向下的动作,请高、低能力组的学生各一名,跟随录像做动作。然后全班同做。第二步,再次观看录像,说说不同方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引导说出与录像中的人是相反动作的,并让全班同学试着跟做,我进一步指导纠正镜面条件下的对称动作。

活动3.镜面动作

我采用分组式教学,高能力组的学生动作难度加深,做镜面条件下的动作,强化辨别左右。低能力组的学生由辅助教师带领继续学习镜面条件下辨别左右。

第三部分:强化巩固

练习题1:

“请学生说说教室的窗户在你的哪边?那么你想想窗户在老师的哪边?”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练习题2:

通过课件,找出正确的位置来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下的左右。

最后,在我的引领示范下做镜面动作,与学生共同跳一段律动舞蹈,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同时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我依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分层式作业,强化巩固完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当然可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掌握等现象。那我会在施教过程中适时调整,借用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大型团体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位置。

篇5:画图的说课稿

本课是湖北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星月童话—画图程序的使用》。主要是面向电脑初学者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星月童话—画图程序的使用》在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将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1.启动“画图”软件;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3.用“铅笔”画山景;4.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5.用椭圆工具画圆;6.画直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的窗口;2.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树木和太阳;

4.通过进行模仿作品和图画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根据以上的教学目的,把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是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知道Windows xp系统中自带一个画图软件。

2. 掌握画图软件的进入与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

3. 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

4. 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图画,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绘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教学难点:曲线工具的运用。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揭示新课:前面我们学了电脑桌面的一些分区和汉字的输入方法,初步领略了电脑的神奇。从现在起,我们要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程序来绘画,用它创作可以更加随心所欲,也可以锻炼我们对鼠标的操作能力。

画图软件的启动方法与记事本的方法是一样的,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就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做到“温故而知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作品欣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操作感知

探究新知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2.共同总结方法(电脑显示步骤)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三、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2.质疑:工具箱、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3.学生练一练:显示及隐藏工具箱、颜料盒、状态栏

四、用“铅笔”画树木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棵小树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五、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树木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小树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六、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教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七、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篇6:认识画图软件教案

1、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软件窗口;

2、认识工具箱;

3、用铅笔工具绘画,会使用橡皮擦;

4、保存文件,退出画图软件。教学过程:

一、认识画图软件

二、合作探究:如何启动画图软件

三、合作探究:认识一下画图软件的窗口和工具箱

四、合作探究:能够使用铅笔画橡皮进行绘画,如何调整铅笔和橡皮的大小。

五、合作探究:如何退出画图软件和保存图片。

六、练一练

1、使用铅笔绘画

2、使用刷子和铅笔,看看有什么不同。

篇7:认识“画图”软件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课题是windows画图程序认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积极性,所以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高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未能全面照顾,使得作品的完成率不高,今后在教学中应重点研究学情,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教学。下面就具体的课堂环节做具体的反思。

1、导入恰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这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先出示了准备好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同学们对这些作品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对好的作品给予掌声,这样对画画的同学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总结一下传统画画作品的完成方法(用画笔在纸上作画)。接下来让学生欣赏老师电脑里的作品,学生惊叹太美了,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些作品是怎样完成的呢?有的学生能想到是用电脑来画的,老师强调一下电脑画画的优点(方便、快捷、环保)进而激发起自己也想用电脑画画的欲望,引出了本节课题。

2、学生示范非常必要

在对照课本自学启动软件时,让两个学生示范找到画图软件。学生能够边演示边讲解,给学生这样的表现机会是非常必要的,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好于教师演示示范。

3、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认识画图软件的组成部分这个环节,我使用了一个小录音,以画图软件自我介绍的形式来教授内容,这也算作是当下比较热潮的微课。同学们对于这个还是比较新奇的,所以多数学生看的都很认真,但是不足之处是我在放微课的时候忘记了切换学生的屏幕,使得部分同学还在操作自己的电脑,没有认真听介绍,但是大部分同学基本上都记住了各个组成部分。对于未认真听的同学我在提问的时候故意倾向他,并批评他不认真听的后果,提示他今后要服从教师安排认真听讲。

在认识各种工具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以一个比比看谁认识的工具最多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好像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同学们一动手就开始了乱涂乱画,根本没有目的性,几分钟过去之后,当我问大家认识了那些工具,只有极少 数的同学说出了几种,极个别同学能说出名字来!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很盲目。所以在后来我提示让他们记住工具的名称,然后分小组提问,使得多数同学对这16种工具才有了大概的认识。

在学生用三到四种工具模仿教师作画这一环节中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合理去画,所以大多数同学没有很好完成,看到这种情况我赶紧简单示范一下,才使得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品。当时觉得让学生猜想去画的时候好像是浪费了时间,走了弯路,但是那是现在想想让学生自主尝试发现过后的引领示范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尝试过后我再示范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展示评价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作品,有的学生说的很好。后来我让画的非常好的那个学生到台前讲解示范,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个非常内心的男孩,到讲台前只是微笑但是不说话,后来我只要鼓励了两句让他回去了,希望以后能多给这样同学机会,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5、教学的组织

教学的组织一直是我最头疼的,本来早习惯了高中的课堂,现在面对一个班七八十人的小学生束手无策,课堂纪律很难维持。但是这堂课中学生的配合度还是满高的,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新奇的东西还是很难控制自己的,一放手让学生操作之后,要想再让学生回到教学中来,还真是有点困难,使得讲课时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在下面小声说话做自己的事。

篇8:用画图软件画音乐

●用画图软件画出一个波

空气分子以一定频率振动就会发出某个音阶的音,振动频率高,则发音高,振动频率低,则发音也低。所谓的音频数据,就是一大串用于表示振动波形的二进制数据,其中最容易实现的波是方波(如图1)。

那么,怎样在画图软件里画波形呢?当然不是直接画波的形状,而是画不同颜色的垂直条纹。例如,最简单的方波可以由黑色和灰色两条垂直的条纹组成(如图2),画好后保存为BMP格式。

为什么两条不同颜色的垂直条纹就是方波呢?想象一下,软件会按行的顺序来读取数据,若读取到一行灰色,其二进制数据就是连续的“10000000”,以十六进制表示就是80;若读到一行黑色,其二进制数据就是连续的“00000000”,以十六进制表示就是00。因为BMP图像有许多行,所以依次读取,就是“00000000”和“10000000”交替出现,恰好就对应着方波图形。需要注意的是,BMP图像是自下而上编码的,二进制文件中的第一行数据所对应的是BMP图像最后一行的数据。

●使用二进制文件编辑器分析图像文件

使用onlinehexeditor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BMP文件的二进制编码(如图3)。

这些二进制数据是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的,前54个字节的数据是用来描述BMP文件格式的,从第55个字节开始就是图像数据。

●用声音编辑工具导入二进制文件为音频文件

使用Audacity软件,选择“文件—导入—原始数据(File—Import—Raw data)”,导入图像文件。注意在弹出的导入“编码”选项中选择“Unsigned 8 bit PCM”,意为以字节为单位导入数据;在“偏移”栏目里填写55,意思是跳过55个字节的文件头。

于是就能看见一段方波,原来的BMP图像文件变成了声音波形文件,并且还能在Audacity里演奏出声音(如图4)。灰色和黑色交杂的条纹,得到的方波占据了水平线下方的位置,如果是灰色和白色交杂的条纹,得到的方波就会占据水平线上方的位置。条纹深浅变化更丰富一些的话,还能得到其他波形。例如,四种不同深度的条纹(如图5左),所对应的声波是一种粗糙的三角波(如图5右)。

篇9:《认识图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角”。“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角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角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图形认识,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在教学中我极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参与新知的建立过程。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优势,把静态的课本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课堂知识的累积。

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这节课设置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生动活泼,过渡自然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本節课我以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摸取游戏盒中的一件物品,用语言描述物品的形状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有没有“尖尖的东西”和有几个“尖尖的东西”来判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角。

(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过渡到数学知识,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设计活动——深入探究,积累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认知活动,让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步步深入:第一层次:“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一层次:我先出示三个生活中的物品,以课件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角的特点,建立初步表象;第二层次:动手感受角的特点。眼到手到心到,在初步感知角后,设计动手摸角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分辨顶点与角的区别,加深对角特点的认识;第三个层次:回归生活,加深体验。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重新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完成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化。

(这三个层次活动的设计充分遵循了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一认知规律。学生对角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部感知到内部思维再又到外部显现这么一个过程,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三、动手操作——集体学习,自我实践

为了突破判断角与什么有关这一难点,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自主讨论,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设计三个比较角的大小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讨论并最终发现通过观察重叠是比较角大小的好办法,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小组讨论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通过集体智慧的力量快速寻找到知识的关键,也是本节课极力提倡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特色取名——彰显个性,激发兴趣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在课堂学习进行中安排记角这一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彰显自由个性,调节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引导:有没有简单的记角的方法?从而引入记角和读角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有意创设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表示角的方法,自由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也对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印象深刻。)

五、实践练习——检验效果,回归教材

为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判断角。通过辨析与说理再次加深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找角。这一组题目是对前面学习的记角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第三个层次是用三根小棒摆出角。这是一道开放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以习题应用检查这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回归教材,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提问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设计:“放大镜能放大角吗”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延伸。

说预设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使其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亲手实践,主动探索,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全部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10:认识画图软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画图软件的开关方法。

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

3、能够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画一副自己喜欢的画。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爱心、互帮互助的能力。

4、让学生学会评价,能够正确对待评价。

情感目标:

1、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工具的使用

2、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工具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行,创设情境。

今天咱们来讲个故事,大家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让多个同学来讲述这个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

(大屏幕展示出故事情节)

同学们,马良的条件那么苦他都那么热爱学习,而且他是那么喜欢帮助别人,咱们现在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有笔,有本,还有漂亮的教室和电脑,是不是咱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呢?同学们在一起更应该互相帮助呢?这节课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这节课学到的东西最多。

导入本课课题,马良有一枝神笔,咱们的电脑里也有一枝神笔,下面就请同学来来找一找这支神笔在哪?看看在电脑里怎样来画画?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自主完成任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一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并且打开它。找到了请举手示意我。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一。学生回答问题。

师总结:(大屏幕展示课题)画图软件,画图软件的打开方式: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双击桌面上的画图图标 任务二:

下面请同学来总结一下,这个画图软件的窗口中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师总结: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工具样式区,调色板等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调色板看起来象什么?对,象咱们的彩笔颜料,那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又应该是什么呢?对,同学们非常聪明,这就是咱们用来画画的东西了,也就是那只神奇的笔。

任务三: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副自己最喜欢的画。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作品展示,学生在展示作品的时候说明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绘制的,并说明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绘画的过程中用到了很多工具。

三、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老师这有一幅画,请同学们帮老师涂上颜色。(说明:画了一个苹果,但

画圆的时候留了一个小口,同学们在填充颜色的时候用填充工具的过程中,会把整个画布填满,让学生思考这是怎么回事,让同学们互助学习,找出解决的方法。有的同学会很快发现这个小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

四、自由练习,灵活运用。

五、作品展示,评价小结。师总结:

这节课有的同学学会了用铅笔工具,有的同学学会了用像皮擦,还有的同学学会了用调色板,写出了彩色的名字,同学们真的都很聪明,只要咱们共同努力,一定能赶上马良,大家说对不对呀?

篇11:认识画图软件教学设计(最终版)

平昌县民兴小学——谷晋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画图软件的打开方法。

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

3、能够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画一副自己喜欢的画。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爱心、互帮互助的能力。

4、让学生学会评价,能够正确对待评价。

情感目标:

1、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工具的使用

2、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小朋友们喜欢画画吗?画画需要哪些工具呢?

(出示两幅图片)这张就是用电脑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电脑系统中的画图程序。(大屏幕展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打开画图程序(8’)(1)开始——程序——附件——画图(2)双击桌面上的画图图标

(3)谁愿意将“启动《画图》程序”的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任务二: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8’)(1)标题栏:它包含了画图的标题和图画的名称。

(2)菜单栏:有六个下拉式菜单。

(3)工具箱:有许多绘图工具,绘画时任选一项工具。

(4)颜料盒:左面绘画时的前/背景色的显示框,右边有28种颜色。

(5)滚动条:上、下、左、右移动绘图区域。

(6)画布:在该区作图、绘画。

师小结: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工具样式区,颜料盒等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颜料盒看起来像什么?对,像咱们的彩笔颜料,那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又应该是什么呢?对,同学们非常聪明,这就是咱们用来画画的东西了,也就是那只神奇的笔。

任务三:认识工具箱(20’)

1、师问:小朋友们知道工具箱中有多少的工具吗?

2、课件出示::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有些什么作用?怎样使用?

(1)任意形状的裁剪:它可以定义形状自由的剪切块。

(2)选定:它可以定义一个矩形剪切块。

(3)橡皮/彩色橡皮擦:可以擦除图面中不想要的部分。

(4)用颜色填充:用前景色对封闭区域填充。

(5)取色:它是吸取一个图形中的颜色。(6)放大镜:放大图形。

(7)铅笔:可以在绘图区内任意画线,(8)刷子:刷子工具状态有12种,使绘图更为丰富。

(9)喷枪:该工具与前两种工具的功能类似,它留下的痕迹的不同是由鼠标的拖动速度决定的,速度越慢,斑点越密。

(10)文字:利用文字工具可以在图画上写字。

(11)直线:利用它可以画直线、水平线、垂直线。

(12)曲线:利用它可以画单弯头曲线、双弯头曲线。

(13)矩形:可以画空心方框或空心矩形。

(14)多边形:可以画一些多边形图形。

(15)椭圆:可以画一些垂直或水平的椭圆环。

(16)圆角矩形:可以画一些圆角方框。

小结:所有的工具都是先选择后操作,已选定的工具呈现凹下去状态。

三、结束(4’)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总结

篇12:《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一、教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画图程序并能启动它,掌握用椭圆、直线、橡皮等工具绘制图形,掌握绘制图形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用画图程序绘制简单图形的能力和自学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课主要是以教师演示为主,重点地方加以讲解。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椭圆工具的使用和颜色的选取,通过教师讲解、自己练习、自己画教师没有教过的图形和当学生画完时集体展示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画教师没有教过的图形,培养学生的探索的精神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媒体的运用: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这节课由于有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得我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

四、教学过程:首先是导课,通过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计算机画图)并说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后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所要学习内容的演示。对于教学中的难点——椭圆工具的使用和颜色的选取,我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集体展示、学生自己画教师未演示的、教师再演示,这时候学生对于自己画图遇到的问题就会认真听,用心记,看教师是怎样解决的,样学生就会记得更深刻些,从而达到学会和会用的目的。学生在进行画图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对于个别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对于共性问题,通过课堂的小结进行纠正和反馈。当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时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提高学习的兴趣。

篇13:《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1 屏幕截图

工作中,制作PPT或Word文档时,常常需要屏幕截图。按下键盘上的Print Screen建,当前屏幕图像保存到系统剪贴板上,打开画图软件,按下“Ctrl+V”组合键,图像粘贴到画板上,单击“文件/保存”,可将图像保存。

2 图像处理

2.1 裁剪图片

我们经常需要从一张图片中截出一部分来使用,利用“画图”软件可以很快搞定。选择工具箱上的“裁剪矩形”选择工具,选中自己所要的区域,然后再单击一下“编辑→复制到”命令即可打开标准的Windows保存对话框,输入一个文件名,你就会发现你选中的区域已经被保存为所需要的图片文件了。

利用裁剪技术可对图片进行挖补。在“画图”软件中,只要先点击裁剪矩形框,用鼠标框选中部分区域,然后按住左键不松开,拖动到预定区域即可,这一技巧在要用某一块位图填充一大块空缺时非常有用。

2.2 图像放大缩小。

1)缩小图像。手机拍照的照片,像素多在1200、1300、1600或更高,分辨率越高,图像越大,传输速率也越慢,所以有必要压缩图像。用画图程序可以“无损”缩小图像,具体操作如下:在画板中打开要缩小的图像,单击“图像/拉伸扭曲”,在“拉伸”组合框中的“水平”和“垂直”框输入相同的小于100%的数字,单击确认,图像按照要求缩小。注意在“水平”和“垂直”框输入的数据必须是相同的,否则会导致图像变形。

2)放大图像。单击“查看/缩放/自定义”可将图像缩放到100%、200%、400%、600%、800%。或者选择工具箱中的放大镜,也可以放大图像。

2.3 桌面墙纸的调整

我们经常把自己收集的照片或图片设置为墙纸,带有人物的图像,若人物在图像左侧,屏幕上的“计算机”、“我的文档”、“回收站”等桌面图标不易辨认,用画图软件可以解决。在画板中打开图像,单击“图像/翻转旋转”,选中“水平翻转”后,点击“确定”按钮,人像挪到图像右侧。

3 图片格式的转换

我们在网页上上传图片时,许多网页只支持JPG或TIFF等压缩格式,或要求压缩图片才能上传。画图软件中保存的图像格式有*.bmp、*.jpg、*.gif、*.tiff等格式,可以充分满足这个需要。在画板中打开图片,单击“文件/另存为”,把图片保存为相关的图片格式就可以了。经过转换的图片,图片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4 制作整版一寸照

制作一寸模板。打开画图“图像”菜单,进入“属性”对话框。按照一寸照的标准设置当前画布宽度2.54厘米,高度3.62厘米。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全选”,此时,画布被选中。再次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来源”,打开要制作的图片文件。先调整图片大小,在画布中打开的图片文件,可以看到窗口周围有一个虚线框。把光标移到虚线框内侧,出现“╬”符号,按住鼠标左键一直向左上角拖动,缩小图片的尺寸。把图片的尺寸调整到与画布大小一致后,把光标放在虚线框的右下角,出现“╬”符号,按住鼠标左键进行调整,直到把白色画布填充满为止。接着把制作好的图片保存到桌面,文件名为“一寸.jpg”文件,以备后用。

制作整版一寸照。首先设置画布属性,宽度是12.7厘米,高度是8.98厘米,用来放置整版一寸照。然后在“编辑”主菜单中,选择“粘贴来源”,在桌面中找到刚才制作好的“一寸.jpg”文件,单击打开。在“工具箱”中选择“选定”,把该图片全部选中,此时,图片周围有一个虚线框。在“编辑”主菜单中,选择“复制”。再在“编辑”主菜单中选择“粘贴”,把图片向右拖动,上下左右留好余地,摆正图片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完成第一行四张照片的排版。在“工具箱”中选择“选定”,把第一行图片全部选中,重复上述的复制、粘贴、排版,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制作好的图片保存,整版一寸照就制作好了。

5 巧妙使用文字工具

打开“画图”软件,选择文字工具“A”,在“字体”一栏中选择“wingdings”,字号选择稍大些,如36号,在键盘上输入“ASDF:”|<>?”九个字符,输出的不是文字,而是图形符号,如图。选择“wingdings2”,在键盘上输入“AS⁃DF:”|<>?”九个字符,输出图形如图。选择“wingdings3”,在键盘上输入“ASDF:”|<>?”九个字符,输出图形如图。可以看到,选择不同的字体,输入相同的字母,输出不同的图形符号。我们在画图时,就可以从中选择相应的图形。此外,在制作PPT时,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作为LOGO。

6 绘制图形。

使用画图软件中的画图工具可以绘制自己需要的图形,就以小鸡为例来讲如何使用画图工具绘制图形。

6.1 画小鸡身体和头部

单击椭圆工具,选择黄色背景色,在绘图区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图形就会朝鼠标器移动的方向延伸,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鸡身的绘画。按此方法,可再画出小鸡的头部。

6.2 画脚和嘴

单击直线工具,光标移动到小鸡身体下方,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直线就会朝鼠标的移动方向改变长度和位置,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小鸡腿的绘制。按此方法,可画出小鸡的脚和嘴。

6.3 画翅膀

单击曲线工具,在小鸡的身体部位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画一条线段,在线段中部进行拖拽,完成翅膀的绘制。若一次不成功,可按CTRL+Z键取消本次操作。

6.4 画眼睛

选择前景色为黑色,单击刷子工具,在小鸡头部选择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可画出小鸡的眼睛。

6.5 嘴部着色

颜料桶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着色。选择前景色为红色,单击颜料桶工具,移动光标到嘴部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

这样一只简单的小鸡就绘制完成,想要画面丰富,还可添加其他东西。如点击喷枪工具(选择黄色),在绘图区拖动,出现米粒的效果,就像小鸡在吃米。还可以多放置几只小鸡。选择小鸡,按Ctrl键拖动鼠标复制小鸡,将复制的一只小鸡选中,单击“图像/翻转旋转”的水平旋转,出现小鸡对视的效果。如果我们同时使用“图像/拉伸扭曲”命令中的缩放与旋转命令,将复制的小鸡缩小旋转,就可以将一个简单的小图做出颇有新意的一组图形。

参考文献

篇14:《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份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角和其他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们的年龄小,受认知和思维水平的局限,他们对角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而这些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是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践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三、说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我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学生喜欢的魔术表演,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结合多媒体课件,让他们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接着我用电子白板出示以下动画,由此提出疑问:它你们还认识吗?学生纷纷摇头。我顺势引出课题:这是一种平面图形——角,我们一起来探索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索

活动一:找角

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白板多谋体课件创设阅兵时的情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截取画面来找角。这样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且他们在找角的活动中观察、思考,凭借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利用白板多媒体制作出闪动的效果、放出醒目的色彩。

活动二:折角

让学生用手中的圆片折角,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个组折角的方法多,折好后让学生将折出的角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要求学生边讲边用手指出角并观察比较后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同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此时,我才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点:尖尖的是顶点,直直的是边,从而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角有1个顶点2条边)。

活动三:画角

这时“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对角的特征加以巩固。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再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角。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要形式,在动手提炼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孩子们处在好学乐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始终对孩子有一种吸引力。

活动四:做角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做出活动角,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然后我选取学生之前折好的角,让孩子们来比较角的大小。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到用三角板上的角作为参照物来衡量两个角的大小;甚至还会有同学想到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叠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或许,孩子们的想法大多数是稚嫩、不成熟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从中折射出的创造力极其难能可贵。面对多样化的方法,我设计了再次讓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一一验证。最终,选择简便、易操作的方法——重叠,来比较角的大小,实现了学习策略的优化。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提升能力

第一关:辨别真伪;第二关:火眼金睛;第三关:神奇的角;第四关:变幻的角。

(四)全课总结、渗透内涵

篇15:《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中的内容,位于课本的73页。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为进一步探究梯形的面积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

数学思想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探究梯形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以及做梯形的高。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五、教具学具:我准备了课件和各种梯形卡片,直尺,量角器,这样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老师这有一些图形,摆放的有些混乱,谁能帮老师整理一下。”学生上台分类。“你是怎样划分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本质特征吗?”“谁来说一说这组图形的几何名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3.揭示课题:梯形的特征。出示学习目标。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学生活动:拿出学具袋中的1号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借助手中的工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通过对比来发现梯形的特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层次汇报,集体总结概念。课件出示概念。学生齐读,圈出关键词,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后学生再读。

3、教师板画一梯形,引导学生说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认识画图程序08-25

认识画图软件范文05-31

认识画图软件课件07-13

认识画图软件课范文06-15

认识画图软件学案07-13

认识画图软件教学设计02-12

认识画图软件教学反思02-13

认识画图05-09

认识画图工具04-11

认识画图学案04-14

上一篇:电力系统分析例题汇总下一篇:初三难忘的母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