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画图学案

2024-04-14

认识画图学案(通用11篇)

篇1:认识画图学案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本节课《认识窗口》一节内容,是三年级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作用,基础性很强对学生今后的电脑画画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认识有一个共同性是好奇,但是要他真正的按教材去学习一般的兴趣都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只停留在玩游戏上。加上学生的来源不同,本地生之间的差异性,城里生与乡下插班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电脑技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的个性差异。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顾及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同时也要注意到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画图”窗口。

2、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用法。

3、会保存画好的图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熟练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用法,会画一些简单的画。

2、会保存画好的图画。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预设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2.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3.参与游戏,突破难点。

4.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具体阐述如下: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窗口吗?在哪里被称为窗口?

今天我给大家说的这个窗口呀,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大特点。请打开电脑。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

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a、请试着打开画图窗口:

单击开始按钮

指向程序

指向附件

单击画图

窗口的结构很相似,窗口有标题栏、控制按键、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工作区、状态栏等。

b、请观察画图的窗口,说出上面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

(1)动手能力(敢于大胆操作,掌握打开窗口的操作方法)

(2)动脑能力(敢于思维、想象,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

(3)动口能力(敢于师生对话、同学交流,观点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分享)。]

教后自评

1.纵观本课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我始终立足于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下课,进出教室排队,不喧哗,不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

篇2:认识画图学案

布隆吉乡中心小学 芦幸花

本课是学生学习画图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的方法,认识画图窗口组成,认识画图工具箱。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展示了几幅的漂亮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高年级的同学画的,学生被漂亮的画面吸引,这时,我引导学生了解这么漂亮的画是用什么软件来画的。引出学生学习的内容“画图”软件。要想自己喜欢的图画,首先要掌握好“画图”软件的基本技能才行啊!接着在学习“画图”启动这一块,我先演示,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打开,当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顺利打开“画图”软件,我请一位学生进行学生机演示,激励学生主动表现。在认识“画图”窗口的时候,我是让学生依托教材,学生先看教材,然后师生共同完成练习来实现画图窗口的教学。在画图工具的使用部分,我同样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来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的热情高了,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的发言等教学行为也较放松,自然地就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了。在本节课的尾声我进行了难点的突破处理。

篇3:我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建议

作为新课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 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支撑新课堂的运行。导学案还有别的称谓: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路线图、施工图等, 我还用过“渡船”这个意象来描述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 既能承载三维目标、学习过程, 也能呈现学法指导和课堂流程、课堂形态。甚至可以说, 导学案是折射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的“镜子”,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导学案。

然而, 遗憾的是, 导学案在一些学校的具体操作中发生了严重的“异化”, 再次“沦落”为应试教育的捕兽“陷阱”, 成为升学必备的有效工具。

目前导学案的主要设计误区有: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

我们必须清楚, 新课堂模式是“学中心”, 围绕“学什么、如何学”建构,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中心”, 强调的是“教什么、如何教”。如果说传统课堂中的备课是备教学目标、备教学进度、备教学方法, 那么, 基于导学案设计的新课堂则要求“新三备”: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新课堂模式要求借助导学案引导学、促进学、发展学, 而不是牵制学、控制学、囚禁学。导学案设计的教案化, 是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直观反映, 观念不更新, 这样的导学案无非是换了名字的“教案”而已。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然而, “问题”和“习题”概念的混淆导致导学案陷入异化误区。必须指出, 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导学案, 都呈现出这方面的重大缺陷。“知识问题化”又称为“碎片化”学习, 这样的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既体现不出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也没有深层次的情境设计, 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写成一道道习题, 甚至机械地照搬教辅资料。在有些学校, 以前是学生学课本, 现在是学生学导学案。正确的做法是, 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重学习的内在关联, 从体验和认知途径出发, 注重整体性知识架构, 其追求不仅是“学会”, 更看重“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 强调、尊重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体验。然而, 传统的备课和时下流行的导学案编写流程, 都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的猜测和教学评估而进行的, 缺少真正的“学生主体”性设计。尤其是那些“拿来”的导学案, 因为完全脱离了“校本校情”, 所以缺乏应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 丧失了导学案原本应有的价值。

仔细分析, 导学案之所以存在这三个误区, 根源主要在: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有待转变;对学习者的学习、生活、成长规律缺乏真正的研究和认识;教师对新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我将其称之为“三本”, 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认识学习者的成长方式。只有从学生出发, 按照学生的“个性化”方式, 让学生通过“体验”, 找到自己的“兴趣中心”, 才能让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认知的方法是感知——分析——综合, 认知的途径是表象——属性——实质。

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最大资源, 对教师而言, 应该充分放手, 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发动学生自学。

一旦导学案囚禁了学习者的思想, 扼杀了学习的个性, 那么它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凶器”。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曾私下讲, 导学案现在已成为除教师霸占课堂外的又一“毒瘤”。能否取消导学案?我可以这样回答:取消导学案一定是未来课堂进一步改革的趋势。我甚至可以说, 取消导学案将是第三代课改的最主要标志之一。

如果没有导学案, 将如何组织学习?我设想的新课堂基本流程是: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组内研究学习目标, 形成个体学习方案——围绕学习方案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篇4:对“导学案”的一点粗浅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的实施,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快意,体验方法和技能的重要。

0至6岁的孩子天性使然,爱观察,满心问号,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学到生活习惯和经验。儿时满怀好奇,并不断体验被满足的乐趣,孩子思维能力成熟后,才能产生持久的求知欲,演化为终身好学心。那么是什么让孩子不再爱学习了,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目的不是他参与确定的,学习内容不是他想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他参与组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存在感。好比一场戏剧,观众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剧本好,演员演得好,观众可以从头看到尾,甚至置身其中大笑或哭泣;一种是剧本不好,演员演得又不好,观众就会打瞌睡,如果恰好还有别的事要做,就干脆离场了。最好的办法是让观众成为演员参与到表演中去。对课堂教学来说,导学案是一种增强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存在感的好办法。现就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做如下思考:

一、导学案和教案的异同

“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学设计”。但是导学案应该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导学案制定的基础仍然是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没有研究透,没有明确,导学案就变成空中楼阁了。笔者听了三节导学案语文课分别是两节《雨霖铃》一节《哈姆雷特》,通过课堂观察,两位教《雨霖铃》的老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比较模糊的,主要似乎是在讲意象。“柳,酒,长亭、残月”几个意象的分析贯穿了始终,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对此非常熟悉,课下和老师交流时得知意象以前是反复分析的,因此笔者认为本课把意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雨霖铃》的精髓在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传达出其无法言说的深情。一位老师执教《哈姆雷特》把内容确定为人物形象,也是值得推敲的。笔者认为戏剧教学应该分析矛盾冲突,但是《哈姆雷特》和《雷雨》的戏剧冲突又是不一样的,《雷雨》是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潜台词上。《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内在思想的冲突,表现在哈姆雷特大段独白上。教学时可以抓住人物独白中的矛盾来揭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一深刻主题。

二、导学案的制定应该体现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的认知现状是导学案制定的起点,学生的自习结果是导学案制定的依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是导学案使用的重点,学生的课后反馈是导学案评价的标准。学生观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对学生学习层次学习特点教师可能要花费很大精力去调查分析。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要深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交流。导学案能够用问题表的形式把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这点值得推广,但还需要做深做细。笔者有幸看到了一张“《雨霖铃》问题表”,其中的问题是“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些比较模式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应付差事随便弄两个?笔者还是比较担心,如果老师能够做一些引导工作,或在导学案中针对一两个问题,设置几组由浅入深的题目。比如:《雨霖铃》中你认为最动情的是哪一句,最平淡的是哪一句。可能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其做深层分析。笔者在课后和一个B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她就认为最动情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认为最平淡的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如果老师课前了解这一点,学生讨论会更加集中,思考会更加深入,课堂生成会更多,课堂探究应该更有效。

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一两组的探讨,这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在解题时莫名其妙的出现偏差,而这一偏差很可能就是全班都容易弄错的地方,老师及时加以引导会让学生有效把握讨论时间。

例如,老师给出四个问题:①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②自选角度品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经典细节。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好在哪里?④通关全词,作者怎样表达“伤离别”主题的?

以下是某小组讨论实录:大家说意象。暮霭算吗?都能渲染一种凄凉氛围。停停,是特点吗?……执手相看泪眼。第三个我找到。现在讲第二个,感情逼真。第二题还是第三题啊?第二题。选一个角度啊?自选角度啊?从内容从而……从内容上看情感逼真。总写概括了啥?怎么概括的?第三个找到了。哪个地方啊?杨柳岸。选了触动离愁的景象够造了意境。第四。运用什么手法?不对还可练字!不能练字!是怎样表达啊?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名师一课》上有。时间到,组长将讨论后答案写在后面黑板上。

根据实录不难看出,学生用五分钟都在论选哪个角度,但事实上,老师的问题是品位经典的细节之美。这组学生可以说每个问题都没弄清楚,讨论时很慌乱,几位同学都抢着说。一位年轻人曾经拜师苏格拉底求教演讲的技巧,为了表示自己与生俱来的出色口才,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讲话说:“我要收双倍学费。一门课是学会闭口,一门课是学会开口。”就课堂讨论的现状来看,可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前提。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

问题的设置应该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所谓挑战性是指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水平的,过高过难,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过低过易,会使学生产生懈怠心理,结果一定是导学案流于形式。《哈姆雷特》导学案中探究题为“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色”,学生答案是:设置悬念,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语言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性格;语言深刻丰富。但是这一答案放在任何一篇小说或戏剧上都能讲得通。第二题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第三题是:探究本文主旨。这两道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抄参考资料的,但是老师画了一个勾,给了A等级。笔者猜不出导学案的学习结果与课堂会有怎样的联系。笔者认为,不妨选择哈姆雷特的几处经典独白让学生赏析,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疑惑。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谈教育哲学中最核心的命题——人、生命、生活,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叶澜教授的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但是无数次的呼唤,无数次的搏击,并没有换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的功利让我们的内心终日不得安宁,尤其在语文教学田野里,我们面对着一大片麦穗,不知道哪一株是最大的。以至于迟迟不肯下手,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导学案细究起来会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谁不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呢?如果我们总是等把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再出发,很可能因为准备的时间过长而放弃了一次旅行。所以“先干起来吧”!我们必须坚信,关注学生的教学形式一定是好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一句话“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篇5:认识画图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打开 “画图”程序的步骤,这部分内容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容易理解。教师稍作演示即可,只是需要学生记住各工具名称及作用。本次教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怎样启动“画图”程序,第二部分说明了画图窗口的组成,怎样退出“画图”程序。第三部分利用部分工作画简单的图画,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能说出画图窗口有哪些部分组成,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对鼠标、键盘等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基础的认识不会有问题。本课的是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工具的功能,所以要达到能借助功能键画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图的一些基本操作。尝试用工具箱中的工具和调色板,掌握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能借助功能键画简单的图形并保存。

过程与方法:认识画图软件。(打开、退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画图的兴趣。【教学重点】各功能键的作用,画图程序的退出。【教学难点】椭圆的画法,橡皮铅笔等工具的使用。【教学时间】 【教具学具】 范画、演示用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平常同学们都是把画画在什么地方?(纸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计算机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几幅作品让你学欣赏,并说说美不美,美在哪里?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画成的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画图”。

二、新授课程,尝试操作

1、打开画图:

首先,我们打开画图,如何打开画图呢?在启动Windows98后,单击“开始”按钮,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画图”命令。

先看老师操作: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选择程序,再选择选择附件,再单击画图,就可以打开画图软件了。

学生操作:打开画图

2、画图的窗口组成

打开画图软件后,会出现一个窗口,那么,画图的窗口有哪些部分组成呢?“画图”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工具箱、工具状态选择器、颜料盒、画图区等。工具箱中有裁剪、橡皮、取色、铅笔、喷枪、直线等16种绘图工具。

我们从上往下看,依次是:(展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具状态选择器和颜料盒。这里,窗口中的部分,就是用来画图的区域,叫画图区。接下来,老师补充两个小知识:

第一,调整画图的大小。画图区的大小是可以调整,第一个方法,分别拖动画图区右边、右下和下方的小点。第二个方法,单击图像菜单,选择属性命令,这时,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宽度和高度里面输入数字,比如你们显示左上方的1440和900,按确定就可以了。

第二,工具栏和颜料盒的显示与隐藏。工具栏和颜料盒是可以让它们隐藏起来的,方法是:单击查看菜单,你会发现菜单里面的工具栏和颜料盒命令前面有个“√”,单击某个命令,“√”消失掉,相应的栏就隐藏起来了。

3、认识工具栏

现在,我们先认识工具栏,工具栏中有16个工具,单击某一个工具按钮,这个工具按钮就凹下去,表示选定了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就可以用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展示)

小练习:将下面的工具它们对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4、工具状态选择器

(展示)看,这是两张用画图画出来的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啊? 为什么一个粗,一个细呢?秘密就在这里:工具状态选择器。选定不同的工具后,会在工具箱的底部分别

出现不同的工具状态选择器。这些工具状态选择器是分别用来确定所选定工具的类型、大小、范围的。

5、颜料盒

再来看,这两张图,又有什么不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画出的都是黑色图形,想画出有颜色的图形,就要用到颜料盒中的颜料,颜料盒中有许多不同的颜色供选用。需要用哪种颜色,单击它就可以了。

接下来,同学再来试用一下颜料盒。学生操作:试用颜料盒。

三、画简单的图画 跟我做:画太阳

1、单击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选择椭圆工具。

2、单击类型框中的第三个选项,指针会变成十字形,把指针从画面上移开,就又变回了原来的形状。

3、单击颜料盒中的红色图标,设置前景色为红色,表示要用红色画画。

4、移鼠标指针到画布上,指针变成十字形时,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在画布上拖动鼠标指针,画出一个红色的圆,表示太阳。

跟我做:保存图画

1、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其中的保存命令,出现“保存为”对话框。

2、敲键盘上的删除键,删掉文件名框中的未命名三个字,然后输入一个名称,再单击保存按钮。

跟我做:画太阳的光芒

1、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按钮,选择直线工具。

2、单击类型框中第三个选项选择线宽。

3、单击颜料盒中的黄色图标,把前景色设为黄色。

4、在画好的圆周围拖动鼠标指针,画出一些黄色线条,表示太阳的光芒。

跟我做:用橡皮工具修改太阳的光芒

1、单击工具箱中的橡皮按钮,选定橡皮工具。

2、单击类型框中的第三种图标,选定第三种大小的橡皮工具。

3、右击颜料盒中的白色色标,把背景色选为白色,表示用橡皮工具擦除后为白色。

4、把鼠标指针移动画布中,指针变成口字形时,把它指向要擦除的线条,然后单击或拖动,擦掉指向的线条。

5、在画面上单击或拖动鼠标指针,适当擦除太阳的光芒线,使它们的长短不一样。

6、再次保存画好的图画。

7、单击窗口右上角的退出按钮,关闭软件,退出。学生巩固练习。

篇6:认识画图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进入与正常退出Windows 98的“画图”窗口。

(2)认识Windows 98“画图”窗口的组成。(3)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Windows 98“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

[教学准备] 计算机图画。

[教学过程] 引入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举办了计算机绘画比赛,小明参加了这次比赛。瞧!下面就是小明画的一幅图画。(演示图画)图上画了些什么呀?用计算机画图的软件有很多,小明使用的是 “画图”程序。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个“画图”程序。出示课题:认识“画图”(板书)

二、新授

你们知道怎样来启动这个程序吗?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 1.启动“画图”程序

步骤:在启动Windows 98后,单击“开始”按钮,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 “附件”,单击“画图”命令。(师演示)或者:双击桌面上的“画图”快捷方式。这时屏幕上就出现了“画图”程序的窗口。学生操作:启动“画图”程序(师巡视)2.认识“画图”窗口

“画图”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一些特有的组成部分。(1)画图区

在这个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画图区”。(2)工具箱

画画当然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图区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橡皮、铅笔、喷枪、直线等16种绘图工具,这么多工具怎样来记呢?不要着急,把鼠标移到其中一个工具按钮上,停留几秒钟,你会发现什么?(出现此按钮的提示)而且形象化的按钮本身也能帮助记忆。那么我们怎样来选择这些工具呢?下面老师就以“直线”工具为例。

方法: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使用它就可以到画图区去画直线了。[试一试] 认识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并试着分别选定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喷枪”、“矩形”工具在画面上尝试,想干什么用。(学生操作)(3)工具状态选择器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选定不同的工具时,在工具箱的底部分别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我们把它叫做“工具状态选择器”。它是用来确定所选定的工具的类型、大小、范围的,想怎样变线条粗细。(4)颜料盒

一幅好的图画当然少不了色彩,你们知道选择颜色的地方吗?(在画图区的下面)我们把它称为颜料盒。使用时只需把鼠标指针移到你要选用的颜色上,单击就可以了。3.退出“画图”程序

如果我不想画画了,那怎样来退出这个“画图”程序呢?

方法:单击“文件(F)”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后,找到“退出(X)”命令,单击它。(师演示)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Y)”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想:还可以怎样退出? [练一练] 练习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教师巡视。[读一读] 请同学们把书上的“读一读”看一下,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4.练习

(1)说说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2)说说工具箱中有些什么工具。

篇7:认识画图工具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 : “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提问: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

2、教师指工具,学生口答

二、新课导入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些什么简单的图形?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移动一下,就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出示:其实许多规则的图形都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的。同学想和老师一起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去画出漂亮的图形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画规则图形”(投影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课

1、教学“矩形” 画图工具

(1)教学画长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先按下左键,再沿对角线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矩形;

③当矩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矩形。

(2)教学画正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按下Shift键后,再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正方形。

③当正方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正方形。

2、教学“圆角矩形” 画图工具

圆角矩形的画法同画直角矩形的画法方法一样,只是“圆角矩形”画出的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圆角的。

3、教学“椭圆” 画图工具

(1)教学画椭圆

引导:画椭圆和画矩形方法是相同的。请学生讲一下操作步骤

(2)教学画圆

说明:画圆方法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怎么画?

4、教学“多边形” 画图工具

操作步骤:(师生讨论得出)

教学画45度和90度角的拐角。

5、教学画一幢房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布局,提问:图形的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实现?

(1)画房子的主体,用矩形工具

(2)画房子的门,用矩形工具

(3)画房子的窗户,用圆角矩形工具

(4)画房顶,用多边形工具

(5)画烟囱,用椭圆工具

6、练一练 画出下面的图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画图工具?

篇8:认识画图学案

一、创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

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 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 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1.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 通常重结论, 轻过程, 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 再喂给学生, 学生通常被动接受, 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概念、具体的读图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 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 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 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 自己去体验, 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 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例如, 中东地区石油外运的课后活动, .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从波斯湾经三条石油外运线运到西欧、美国、日本。以前处理这部分内容时, 通常是教师一边讲, 学生一边填, 教师讲解、强调的很到位, 然后再让学生反复背诵记忆。这样, 学生出错率很低, 表面看来效果很好。事实上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 自己并没有去思考。如果考试时稍加变动条件, 学生就不知所向了。今年讲到这部分内容时, 以学案形式先给学生提出研究内容:首先看“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 再指导学生阅读各航线经过的大洋, 明确主要的海峡、运河的位置, 强调几个关键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 并找几个小组作简要汇报, 小组之间互相点评, 对于共性的错误和重要环节教师又作了强调, 随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错误相对来说较多, 教师都一一进行纠正, 纠正过程中, 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通过这一活动, 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 学习上有了成功感, 兴趣浓厚了, 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2. 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 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 跟不上, 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 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 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现在处理教材或讲授知识点时, 利用导学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材施教。利用学习小组,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生生合作, 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 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 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 使优生更优, 差生不落后, 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师素质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 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这一挑战,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

1. 教师要学会利用导学案与学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导学案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与交流的媒体。学生在讨论活动中,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 心灵也要蹲下来, 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 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和他交流, 在和他一起学习, 完成目标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2. 教师要学会倾听、赏识和激励

现在的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 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 和学生共同探究, 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 赏识学生取得的每一次成绩。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成功中长大,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新的导学案教学方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怎样学, 教师就怎样教,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 拓展知识面, 丰富教学素材。

篇9:谈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学习方式 学案教学 研究 实践

我区部分学校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开展了学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一、学案教学的特点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案教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教师由准备“教案”转变为准备“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

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当堂学习、当堂训练、当堂检测,能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师提供的学案能起到家庭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教师来讲,能及时了解来自学生的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不理解什么,清楚学生解决了什么问题,哪里还存在困难。教师依据这些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进程,这样教学会更具针对性,大大减轻了师生负担,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二、学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

教师在学案教学实践存在的困惑:一是如何设计学案;二是如何使用学案。

1.如何设计学案

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导航仪”。要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给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的过程方法,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桥梁。

(1)设计要适当:教师在备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任务后,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把适当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2)设计要具体:学习的内容要指定、方法要指明,完成时间要规定,学习目标要明确,用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表现相结合的语言描述学生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3)设计要有层次:“学案”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为此,设计学案时要考虑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定要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习题,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优生在疑难问题的启发下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能。

(4)设计要有可测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受和巩固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有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学习进程。学案设计的内容要方便检测,易于反馈。也就是学案要给学生提供检测本节掌握情况的练习题,及时形成评价,达到落实学习目标之目的。

2.如何使用学案

美国某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学习、思考、阐述观点,动手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曾经听了一节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该堂课按照学案的设计,我们看到教学分四段进行:一是自主学习阶段,学案设计了关于概念记忆的题目,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合作共建阶段,学案设计了概念应用的训练题目,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并通过合作交流建构新知识;三是系统总结阶段,学案设计了回顾总结的训练题目,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四评价达标阶段,学案设计了达标检测题,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达标测评,同时在教师指导、点拨、引导下,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之形成结构体系。凭借学案教师认真组织教学,课上始终贯穿着“学——导”结合的教学观。

教师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教学的具体内容,学校的现有条件灵活掌握。但是,必须掌握一条原则:学案的使用为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案教学在实践中需要完善

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紧迫难题:教学主体怎样确定,对于教学方法形式化、模式化的超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教师超越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等等。尽管学案教学对上述难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在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

客观地讲学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停止在辅助,它仅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一些教师仍然认为信息技術用于教学是要开发课件。课件本质上是目标特定的结构化学习材料,光有课件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课件外,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新生事物的出现,只能是对传统事物的发展和完善,决不能全盘否定传统事物。教师设计学案,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设计教案。学案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会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导学必不可少,而导学过程一定要有预设(设计)。因此,教师制定的学习方案要体现出教师导学的预设,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

学案教学是“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观念和时间是推行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要保证学生的时间,是一个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体制都要发生变化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学校原有体制的挑战。另外,由于师资队伍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要编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学案,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更新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篇10:第9课 认识“画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进入与正常退出windows 98的“画图”窗口。

(2)认识windows 98“画图”窗口的组成。

(3)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windows 98“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

[教学准备]

计算机图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举办了计算机绘画比赛,小明参加了这次比赛。瞧!下面就是小明画的一幅图画。(演示图画)

图上画了些什么呀?用计算机画图的软件有很多,小明使用的是windows 98里的“画图”程序。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个“画图”程序。

出示课题:认识“画图”(板书)

二、新授

你们知道怎样来启动这个程序吗?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

1.启动“画图”程序

步骤:在启动windows 98后,单击“开始”按钮,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 “附件”,单击“画图”命令。(师演示)

这时屏幕上就出现了“画图”程序的窗口。

学生操作:启动“画图”程序(师巡视)

2.认识“画图”窗口

“画图”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一些特有的组成部分。

(1)画图区

在这个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画图区”。

(2)工具箱

画画当然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图区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橡皮、铅笔、喷枪、直线等16种绘图工具,这么多工具怎样来记呢?不要着急,把鼠标移到其中一个工具按钮上,停留几秒钟,你会发现什么?(出现此按钮的提示)而且形象化的按钮本身也能帮助记忆。

那么我们怎样来选择这些工具呢?下面老师就以“直线”工具为例。

方法:单击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按钮,“直线”工具按钮立即凹下去,这表示已经选定了“直线”工具,使用它就可以到画图区去画直线了。

[试一试]

认识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并试着分别选定工具箱中的“多边形”、“喷枪”、“矩形”工具。(学生操作)

(3)工具状态选择器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选定不同的工具时,在工具箱的底部分别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我们把它叫做“工具状态选择器”。它是用来确定所选定的工具的类型、大小、范围的。(师演示)

(4)颜料盒

一幅好的图画当然少不了色彩,你们知道选择颜色的地方吗?(在画图区的下面)我们把它称为颜料盒。使用时只需把鼠标指针移到你要选用的颜色上,单击就可以了。

3.退出“画图”程序

如果我不想画画了,那怎样来退出这个“画图”程序呢?

方法:单击“文件(f)”菜单,出现下拉菜单后,找到“退出(x)”命令,单击它。(师演示)

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y)”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

[练一练]

练习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

教师巡视。

[读一读]

请同学们把书上的“读一读”看一下,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4.练习

(1)说说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

(2)说说工具箱中有些什么工具。

三、小结

篇11:认识画图软件教学设计

设计人:大方县兴隆乡兴隆小学郝家彬 教学内容:

贵州版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P1~P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画图的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 “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颜料盒。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由于本地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脑绘图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只有纸上绘图的操作基础。由于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在操作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脑系统中自带的画图软件。

2、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与退出的方法,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

3、尝试自选画图工具完成一幅简单的图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与演示等方法,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及画图工具,为以后能熟练运用画图软件画图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画画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认识并掌握画图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难点是画图软件工具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

同学们,平时画画用的是什么工具呢?(学生自由说)今天老师想要送件礼物给大家,猜猜会是什么呢?(学生一脸迟疑)期待吗?好,请大家看向大屏幕,马上送给你们的礼物就出来了。

2.演示

教师用画图软件画出机器猫图,画完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自由说)可爱吗?想不想像老师一样用电脑画出一幅自己喜欢的电脑画呢? 3.揭题

同学们,想要用电脑画画,就要先了解电脑画图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画图软件。(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演示操作,直观地告诉学生不用纸和笔,在电脑中也能画出漂亮的图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二、初识画图软件

(一)打开及关闭画图软件

1.教师向学生介绍打开及关闭画图软件的过程(板书操作过程)。以XP系统为例(具体根据教学机确定):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2.学生练习打开画图软件的方法。3.简单介绍关闭方法并让学生练习。

(二)认识画图窗口

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软件的方法了,现在电脑上出现的窗口便是画图软件窗口,大家仔细看看,画图软件窗口由几部分组成呢?(教师课件展示画图窗口)

2.猜猜看,画图窗口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名称,同学们能试着说一说吗?(稍做停顿后,教师边介绍边课件展示)

画图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工具状态区、颜料盒、画布、状态栏以及滚动条组成。(板书:窗口的组成)

同学们,让我们看着画图窗口,说一说画图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自由说)。

3.认识工具箱

数数画图软件的工具箱中藏着多少种工具,看谁先数出来(学生数后集体说)。谁能说说每种工具各叫什么名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视学生回答给予一定的表扬,教师课件出示,指示每一个工具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显示工具名称,并简要介绍各个工具的作用并举例操作。)

4.小结回顾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和工具箱里面的工具了吗?(相机提问几名学生)如果我们要用画图工具画画,应该在哪个地方画呢?(由学生说出在画布上画)

5.学习调整画布大小的方法

谈话引导: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将画布放大或者缩小,你们有办法吗?(视学生反应情况而定)画布的四周分布着8个点,其中有3个黑点,是调整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调整画面的大小。(接下来教师边讲述操作要领边演示)将鼠标移到黑点上,会发现鼠标变成双向箭头,我们就可以朝着所指示的方向改变画布的大小了。

6.学生练习改变画布的大小,教师巡视指导。7.认识颜料盒

师课件出示“颜料盒”,指出这就是画图软件的颜料盒,让学生数数颜料盒里一共有多少种颜色(学生数出应该是28种)。师指出,其实画图软件给我们提供的不止这28种颜色,如果颜料盒上面的颜色满足不了我们的要求,可通过菜单栏“颜色”调出 “编辑颜色”面板,从中选出需要的颜色。(师示范并要求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窗口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了解画图工具箱中工具名称,为熟练运用工具进行画图作准备。通过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享受学习画图软件的乐趣。)

三、拓展升华、尝试应用

同学们,画图软件是不是很神奇。还记得之前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吗?(记得)那现在大家是不是也想送个礼物给老师呢?这个礼物尽量简单点,这叫礼轻人意重。同学们愿意吗?好,那就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工具开始动手做,看谁先完成。(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考察学生是否已经认识画图工具,并尝试性地运用工具的一个过程,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大胆操作,教师只巡视不做硬性要求。)

四、总结回味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可以分享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举手发言)是啊!用电脑作画是一件既省钱又环保的事情,今后我们要继续用画图工具画出我们更满意的作品,好不好?(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反馈学生学习成果,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检验。)

板书设计:

认识画图软件

启动: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上一篇:高考数学复习计划三个重要阶段下一篇:7 二中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置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