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汇报

2024-06-29

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汇报(共7篇)

篇1: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工作汇报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学生165人,6个教学班,其中一年级23人,二年级29人,三年级31人,四年级27人,五年级27人,六年级28人,教师10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和县教育局直接指导和关心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努力强化和提高“两基”成果。我校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完成率都达到要求,综合办学实践的力量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得到很大提高,具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做好防辍控流工作,切实降低学生流失率。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多,加上本地的一部分人思想认识不够,对自己孩子的求学漠不关心,因此,有些学生上学欲望低。我们深知:“普九”是义务教育法赋予基础教育的法定要求,“防辍控流”是“普九”事情中的根本事情任务,“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我们防辍控流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了确保贫困生、留守幼童正常上学,防止部分成绩差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失学流向社会,我校精心组织、多措并举“防辍控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提高认识,成立防流控辍带领小组,统一部署,明确方针。

在全面分析我校学生的特点,总结过去“防辍控流”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学校明确提出“加大学校防辍控流工作力度”的方针,加强管理,深入家庭,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并重点对贫困家庭学生和留守幼童进行重点跟踪,确保服务半径内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学校制订防辍控流工作方案,成立防辍控流工作领导小组,以梁业校长为组长,罗勇主任为副组长,其他老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体教师主动介入,定人定责,明确学校、科任教师在防流控辍工作上的责任,实行责任制,落实好教师的责任,兑现奖惩,把防辍控流工作作为保证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自觉行为,控制全年流失率。

⑵转变人才观,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我们改变过去对学生只凭分数评判学生优劣的评价体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不好,而有其它特长的同学,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以培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以爱心留住学生。对学生的教育中大力提倡“四多”,即:“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尊重,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赏识”,使他们的心灵真正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杜绝他们失学的念头。以信心鼓励学生。学校增设学生进步奖,每学期期中期末,在表彰优 1 秀学生的同时,表彰进步大的学生,让后进生看见希望,增强信心。以“乐”心吸住学生。我们采取一切有可能的措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特长与才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分成就感。

⑶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构建防辍控流工作落实到位。

开学初,对没能及时返校的学生,过去学校和老师们是在焦急中等候,在等候中无奈。而今,我校则是主动深入学生家庭,做好学生返校工作。采取校长负总责、班主任、责任教师包人方法,深入村户做好有流失偏向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学生返校入学。平时注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以苦心感化家长。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多做学生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确“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确性,使学生家长在照顾孩子的生活以外,密切配合学校老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自己子女有弃学的苗头的时候,能及时与教师得上联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配合教育,把学生留住在校。

(4)加强学籍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籍管理及学籍档案建设是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学籍管理秩序,有利于强化、提高“普九”成果,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水平。

为增进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我校行政会决定成立学籍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并由主管教务事情的主任担任副组长,学籍管理日常具体工作由各位班主任共同完成。我校的学籍管理和学籍档案建设,与政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校各个部门应该协调一致,以学生的根本好处和学校的长远好处为起航点,做到既齐抓共管,又互相监督,确保形成良好的政风行风,也使学籍管理及学籍档案建设上新的台阶。对学生入学、转学、停学、复学、奖励和处分,严格按照较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存在问题:

1、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进修还不够深入,对其教育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理论和实践工作结合的不够紧密。

2、学校教学设备、设施还需更新充实,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校舍面积还需增加,各项管理还需完善。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发展不够平衡。

4、学校的各种活动设施配备不齐全。

5、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新课改要求,还必须加大推进的力度。(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防辍控流工作力度,加大深入家庭家访,与家庭联系沟通。

2、加强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理论进修,特别是对素质教育理论进修,更新教育观,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工作,使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3、加强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加强学校各项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2013年10月15日

篇2: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汇报

博白镇第一小学

201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工作活动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一手抓“普九”巩固和提高,一手抓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九年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将我校在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中大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1922年,原名为朝阳小学,后改址搬迁,并更名为博白镇第一小学,现占地24483平方米,绿化面积258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3374平方米。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577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教职工20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185人,本科学历50人,专科学历12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曾培养全国优秀教师5人,广西特级教师3人,“园丁工程”A类教师2人,B类教师4人,C类教师8人。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室、书画室、音乐教室、舞蹈室、校园广播以及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等,并先后建立了闭路双控网络系统、接入了宽带网、开通了校园网站,是一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布局精巧,具有现代办学水平的小学。

二、主要措施和成绩:

(一)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入学。1.坚持实施就近入学制度。

我校根据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我校每年暑假期间组织人员深入到本校辖区进行生源摸底调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个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学校就读。学校在招生工作时,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招生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告知制度、诚信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招生入学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学生和社会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

2.关注困难群体学生入学问题,我校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学生“二帮一”的形式,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留守孩子”构筑温暖“大家庭”。加强与社区的

联系,通过专家讲座、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学校还免费为留守儿童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教育等,让留守学生感到远方父母的爱、身边老师的爱和全社会的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

3.加强学生学籍的管理。

建立、健全学籍管理档案。各种学籍管理表册、资料按年归档登记,以便随时查阅。教导处有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按要求建立和健全学生的档案,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籍信息,学籍管理信息按所授权限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学生转学、借读、休学、复学和毕业、修业等规定,不得为转学、借读、休学、复学的学生更改或重新制作学生档案等材料。

4.实行“三包”“三查”:校长包入学率,班主任包巩固率,教师包合格率;期初查入学率,期终查巩固率,期末查合格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扎实有效。真正落实了校长“包入学,班主任包巩固,教师包合格的责任制,辍学率为0%。

5.我校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学生家长清楚保证适龄儿童入学是家长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学生的一项权利。从而使学生家长主动送子女入学。

(二)重视“四化”建设,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本着“创建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理念,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人文化、生态化。

1.加大投入,美化校园,丰富文化内涵

在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定好位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资金不足采取逐步改善的方式进行建设,力求达到“硬件的软化和软件的硬化”的要求。

近年来,学校在东校门窄小的基础上新扩建了西校门、新建了升旗台、新建了舞蹈室,更换学生课桌椅、篮球架板,每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增加和更新了文化标语牌匾、宣传橱窗,开辟了体育文化长廊、经典文化长廊、艺术长廊和综合性专栏墙,油漆粉饰瓷砖点缀了启智苑和思远楼的内外墙面,与博中共建了外操场的通透式围墙等等。一处处更新与建设,让校园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彻底地旧貌换新颜!

同时,我们还倾力打造“书香一小,成就梦想”办学特色,大力实施“读书工程”,上学期,我校成立了读书工程领导机构,专设了读书工程办公室,在读书工程办公室领导成员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开展读书节成果汇报演出;广泛开展美文诵读、演讲、讲故事等比赛;积极编印校本教材,将打造书香校园与创建特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建设书香校园课题实验;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全校性的书画作品展;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及“书香家庭”的建设;学校及每班都建立读书吧等,给学生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创设了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学校还推出了心韵文学社,成立了学校的童韵艺术团。建设也好,活动也罢,均成为学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第一时间传递了整个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广大师生乐于品味,乐于感悟。

2.群策群力,绿化校园,构建绿色生态园

我校加大绿化校园的力度,立体化绿化校园。近年来,学校投入近40万元,进行校园绿化,如今整个校园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整个校园描绘了一幅让花草树木与人和谐相处的美丽壮锦。

3.清洁校园环境,打造“美丽一小”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系统开展的“美丽校园·清洁乡村”活动的号召,营造整洁优美,干净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学校还通过在校园内张贴标语,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电子屏幕、班队会课、晨会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美丽校园•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教育。

我校设立卫生包干区、班级卫生小组负责制,坚持每天至少三小扫,每月一大扫,成立卫生保洁检查组、卫生监督组,实行每周一次小评比,每月一次大评比,每月一次消毒“除四害”,把卫生清洁和学生卫生行为作为文明星级班级评比的重要标准,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清扫保洁的同时,我校更重视对学生的卫生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除了通过晨会、板报、手抄报、广播站、演讲比赛等形式外,还每周开设一节安全卫生教育课,开展“一小是我家”“弯腰行动”“卫生之星”评比等活动,真正在师生当中形成了“卫生光荣、卫生是己任”的氛围。

(三)完善管理制度,融合制度与人性,规范过程管理

为了迎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顺应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近年来,学校重新修订完善了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定,并重点修订了教育教学、安全卫生、财

务及资产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制度,新出台了《安全事故责任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规定》《值周、值日、值勤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教职工出勤制度》等,并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学习讨论,让制度深入人心,同时依托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依章办事,依规管人,规范过程管理。

(四)注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以教科研为抓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机构改革、制度创新、途径创新,实施“12345”工程:“1”分别是指一处(科研处)、一培(每学期开学前的一次集中校本培训)和一课(一门校本课程);“2”分别是指“两研”(每周五的日常教学研究和不定期的专题性研究)“两反思”(教后反思和听后反思);“3” 是指“三年发展规划”(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出个人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4”是指“四课”(汇报课、优质课、研究课和示范课);“5”是指“五个一”(即要求教师每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读本;每人参加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主题或一项基本功比赛;每人上一节“优质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每期至少做一次教育教学专题发言或答辩)。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通过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开展“微笑工程”“关爱待优生”“优秀教师报告会”“文明科室”“向社会公开承诺”等活动、改革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推行学生、家长评教制度和增设“师德标兵”、“十佳教师”等评优类别等措施,确实提升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教师。

2.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一是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首先是凸显非语数科的教学,实行非语数科也要进行单元测试的规定,其次是试架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推行“四课两活动”,即:每周一的班队会课,每周二的安全卫生教育课,每周三的博览课,每天一节的经典诵读课,每周四的阳光体育活动,每天的童韵艺术团训练活动。二是推行集体备课、微笑课堂、教后反思、听后反思、错位考核等制度。三是实行值周领导、科教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三级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以养成教育为首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并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二是不断完善制度,以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三是我校结

合实际,以晨会、班队会、大队部、课堂教育、广播站、德育基地等为教育阵地,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环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狠抓“养成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四是通过各种活动促提高。学校实施了“微笑工程”;设立四大节日,即: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实行每周、每月德育主题活动;成立爱心互助会并常设“爱心捐款箱”;设立文明礼仪小天使执勤岗;学校结合“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主题宣讲、主题班会活动、和读书活动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升华道德情感,大力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把学校建成师生先往的精神家园和智慧乐园。

(五)注重防范,全方位加强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

由于我校人多地少,尤其是班额较大,所以,安全管理自然成为我校常规工作的重头戏。一是全员树立“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成立各种安全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出台并实施各种应急预案。我校充分利用安全卫生课、班会课、晨会、板报等教育阵地,结合重大安全性纪念日、安全教育月,通过举办图片展、手抄报剪报、征文、安全教育影视展播、聘请民警做安全教育报告会、紧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演练、防踩踏演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历年来,学校从未发生一起意外伤害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安全防范意识已深入人心。

三、主要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规范的管理使我们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目标教学、异步教学、尝试教学先进单位、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体育达标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教学、学术竞赛,更是硕果累累,仅获得国家级奖的,教师的有100多人次,学生的有3000多人次。我校将沿着“一年打基础,三年争示范,五年创名优” 发展规划,力争于2017年成为自治区级知名品牌学校。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我校在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中取得喜人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

1.“大班额”问题尤为突出。本学期,全校59个班,超过66人的班级就

有58个,大部分班级人数在80人左右,最多人数的班级达到89人。大班额现象已成为困扰我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

2.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发展不够平衡。

3.教师缺编大、老龄化严重、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性较强的英语、艺术、体育等学科老师相当紧缺。

今后努力方向: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新课改要求,还必须加大推进的力度。2.加大防辍控流工作力度,加大深入家庭家访,与家庭联系沟通。3.加强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理论进修,特别是对素质教育理论进修,更新教育观,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工作,使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4.加强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篇3: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汇报

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顺利开展义务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战略,这样一来,义务教育的经费大多数来自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然而,由于我国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量偏少,从而导致教育结构的不科学,义务教育受经费的困扰,直接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取得了诸多成效

(一)大大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首先,免除所有的学杂费。从2006年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开始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而从2007年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也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用。学杂费由国家和地方分配比例来承担。其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教科书。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 也可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根据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比例,合理安排资金。再次,提供多种经费补助。例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用。上述这些优惠政策,为众多百姓带来更多福利,从而大大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确保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颁布新的教学机制后,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减免补助的政策,从而真正解决了发展较落后的山区学生上学贵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再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有效降低学生辍学率。现如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济困难的学生,既能满足学生上学的需求,又能在较好的学校学习,维护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三)减少教育乱收费的现象

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不仅免除了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而且也免除了学生的住宿费用,这样一来,仅有的收费项目就是代收作业本费,这样一来,减少了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同时也使得举报乱收费的项目也有所降低。并且,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加大教育收费的监督力度,大多数学校都签订了乱收费的责任书,而且学校对收费项目予以公开,这样一来,使收费秩序更加规范化。

(四)确保学校办学经费的充足

在未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前,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都是来自收取学生的生活费用,而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却非常少,从而出现了擅自挪用教学经费的现象。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不稳定,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然而,在落实经费管理体制后,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模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县教委统一管理和分配,这样一来,可以及时将教育经费拨到学校,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

(五)保证教师收入的稳定

在实施新机制以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学校都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在实施新机制后,都是由县财政部门为教师发放工资,这样一来,教师每月都能领到工资,减少了拖欠工资的现象。另外,在实施新机制后,大大增加了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现的诸多问题

(一)教育经费投入总额偏低

现如今,尽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由县政府按照比例进行分配的,然而,有些地区政府却大大减少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配套资金,上报的经费标准很低,从而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远低于之前。根据国家要求,各级地区政府应该在新学期开学前,为学校拨付教育经费,然而,事实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经费不能及时拨付的现象。

(二)定额机制影响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定额机制的实施会导致学校发展缺少不足的资金。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是财政补助资金,然而,却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除此之外,学校预算是公用费用拨款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原有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校没有更多的经费维持学校的发展。

(三)相关部门缺少对教育管理的监督

由于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从而大大降低了乡镇办学的积极性,错误地认为办教育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事,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另外,由于乡镇对地区的教育事业不够重视,因此,缺少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淡化义务教育赋予乡镇的义务。

(四)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未公开。教师对于政府拨款的经费总额、如何使用等的情况都不了解。第二,监督力度不强。有关部门的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例如:审计、财政等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出监督的作用。

(五)城乡教育发展矛盾突出

首先,师资结构不科学。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从而使很多教师都走进城区任教,这样一来,导致农村缺少足够的师资,造成城镇某些学校教师出现超编现象。其次,学生分布不均匀。根据新制度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费和住宿费,这样一来,学生与家长更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形成了从农村开始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导致城镇学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却越来越小,农村教师过多、教学资源闲置的情况。

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措施

(一)健全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

根据现有义务教育的要求,国家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提高公用经费的标准,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能够正常运转,尽力满足教育发展的各种需求。

(二)建立合理的公费分配制度

首先,要统一管理公用经费。根据各学校办学情况,统筹管理国家所补助的公用经费,同时把这些统筹资金,都用在改善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办学。其次,制定有效的办学措施。例如:合理分配教学仪器。首要解决急需添置教学仪器的学校。对于教学仪器的选择,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选择,从而大大提高仪器分配效率。

(三)各地区的乡镇部门要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加强学校和乡镇领导的沟通,使乡镇部门在发展教育事业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把乡镇监管辖区教育的情况纳入考核乡镇领导人的工作中,只有这样,乡镇领导才能认识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特别是动用较大资金财务事项,应该经过学校召开的集体会议,领导和教师的举手表决才能通过。另外,向教师公开经费的使用情况,提高学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避免决策者的失误而使学校损失更多的资金,遏制学校领导擅自挪用教学经费的现象。

(五)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第一,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鼓励城市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为农村教师提供最优质的政策。第二,实施城乡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学的支教机制。例如:每年,城市学校都要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还可以从农村教师中选一些到城市学校参加培训,这样一来,加快了城乡师资的流动。

(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第一,要满足教师的住房需求,将这些住房资金纳入建设学校的校舍的范围内。第二,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农村教师的医疗、孩子教育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战略,这样一来,义务教育的经费大多数来自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但是,由于经费不足,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合理的对策解决问题。

摘要:义务教育经费是开展义务教育的物质基础。然而, 现如今,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需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 并且找到合理、科学的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措施。本文主要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并且又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成效,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睿, 王德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绩效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8) .

[2]丁延庆, 薛海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效果初探[J].教育与经济, 2008 (04) .

[3]薛海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 2009 (04) .

篇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育巩固率,也称在校生巩固率,是指期末毕业人数与期初入学人数之比。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巩固情况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期末九年级毕业人数与期初一年级入学人数之比的百分数。

与教育巩固率相关的另一个反映教育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入学率。入学率分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毛入学率是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净入学率是指在校生数中该学龄人数与相应学龄人口总数的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新增的一项指标。在此之前,主要采用入学率作为衡量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一节中提出“全国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的目标。“初中三年保留率”只反映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巩固或者流失情况,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跟踪义务教育全过程学生的巩固或者流失情况,从而全面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从198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中国着力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特别是相隔二十年后,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出台,义务教育回归免费。2005年以来,中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高于99%,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2010年,初中毛入学率超过了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但与此同时,由于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等思想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学生辍学现象。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义务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新增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这意味着义务教育的发展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即从关注教育的入口转向关注教育全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义务教育由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未来展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义务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此,明确提出了今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

篇5: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汇报

一、**煤矿概况及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情况**煤矿位于枣庄、济宁两市交界处,是枣矿集团的骨干矿井之一,1989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90万吨,采掘机械化率为100,建有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配套的现代化选煤厂。目前,矿井为“一综两高”的生产格局,全矿共有职工5543人,总资产9.7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为6.8亿元。全矿共有党员1166名,矿党委设常委7职,下设4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5个党务工作部门。近年来,我们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明南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三个亮点”建设为载体,坚持管理创新,打造强势企业文化,创立实施了RMO(RefinedManagementOverall)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模式,逐步建成了生产安全化、工作学习化、管理精细化、行动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型”现代化煤矿。近年来,我矿先后荣获中国职工政研会工作奖、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现代化管理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山东省企业文化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煤炭行业现代化成果特等奖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又先后被省国资委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煤政研会授予“全国文明煤矿”、“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化矿”等称号,并作为枣庄市3家单位之一,参加中央文明委组织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软科学管理成果“煤矿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专家鉴定,并被中煤政研会推荐向中企联申报奖项。自今年一月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严要求、严纪律,实施流程控制和流程再造,做到了精心组织、精确指导、精细实施,以学促改、以学促干。认真组织了集中学习、意见征集和问题整改,党员参学率达100,征集了意见、建议,召开了班子生活会和基层支部民主生活会,形成了46份班子整改方案和1109份整改方案,入开展了“结穷亲、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政治素质显著提高,工作中创新意识、超越意识、创业欲望更加强烈,党性观念、群众意识、大局观念进一步增强,保证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上半年全矿生产原煤102万吨,实现利润8428万元,超盈7810万元。整个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矿党委组织了1105名党员、140名入党积极分子和450名群众参加的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为99.53%。

二、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的基本情况集中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我矿仍坚持把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作为确保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力求长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环节来抓,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并落实长效机制、表彰表扬先进和帮教处置“后进”党员等工作,使广大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矿党委整改的决心和先进性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八月份组织的满意度测评,职工满意率为99.39%。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篇6:“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工 作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江格斯乡党委、政府向地区“两基”工作验收组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江格斯乡位于裕民县县城以西三公里处,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乡现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5883人,现在全乡共有两所学校,其中:六年制牧业寄宿制中心校一所,下辖两个教学点,村级小学一所。共有23个班级,在校生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3.1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十七周岁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2.68%,十五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全乡共有专任教师41人,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新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乡青壮年人口总数3381人,其中失能3人,非文盲人数3421人,剩余文盲2人,非文盲率99.94%,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为100%。近三年来,历年脱盲人员参加巩固班学习无复盲现象,复盲率为0。全乡有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级教学点9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办学面达100%。

二、“两基”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普及程度。2005-2007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2.20%、92.25%、93.18%,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16%、100%、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86.44%、89.92%、92.68%。

――师资水平。2005-2007,我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校长培训合格率三年均为100%。

――办学条件。三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乡积极争取各项教育资金,逐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学校校舍面积达2577平方米,小学生年生均校舍面积达20平方米。

――经费投入。2005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162.39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

6794.56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7.16元;2006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22.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87%,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12417.32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413.41元;2007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69.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2%,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 费达到19276.43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37.14元。

――管理与质量。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实施新课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建立了新的考试、评价等制度,进一步拓宽了教育面,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局面,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扫盲工作。2005-2007,我乡青壮年非文盲率分别为99.91%、99.94%、99.94%。三年来,我乡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农牧业生产的需要,累计举办培训班78期,培训青壮年劳动力3129人次,培训率达92.21%。

三、“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乡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以创新教学为理念,以巩固“两基“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民汉合校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领导,形成“两基”工作的合力。为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突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教育工作做为“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与村队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增加村队干部抓“两基”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在“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快了我乡教 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狠抓四个关键环节,为“两基”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和人力支持。根据“两基”工作指标和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我乡狠抓了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四个关键环节,有力地保障了“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

1、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我乡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小乡,多年来,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拨款逐年增长,一是建立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保障机制,将维修和新置办公设备纳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安排。二是建立教学经费保障机制。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教育经费为县财政拨付,确保经费正常使用。

2、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在乡政府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努力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创建花园式学校,促进学校发展抢抓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三年来累计投入维修费6.8万元,图书购置费1.3万元。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积极服务于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投入7.8万元维修和粉刷了中心校和苇湖学校,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水平。近年来,我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教 师培训、校本研修为重点,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实现了我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抓好教师的职业和自觉进修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补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结合本校培训,加强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以老带新、外出学习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青年教师骨干。近三年投入教师培训费8992元,确保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四是不断增强全体教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理念,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4、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开发。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狠抓了文明礼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强调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提高认识,观念,加强对教师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教师自觉遵守教学管理制度的意识。三是认真做好“以研促教”工作,做到教学、教研和培训“一体化”,开展了教研专题探讨课、公开课、教师业务及相关教学方面的竞赛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学的 交流和互助,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强化学校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乡政府领导经常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学校加强管理,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注重法制建设,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每年由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开展两次普法教育讲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意识。三是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努力为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由乡综治办对学校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排查。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营造了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经过努力2000年中心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4年苇湖学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我乡中心校和苇湖学校被裕民县评为“平安学校”。

――抓好两个重点,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针对新形势下“控辍”和“扫盲”工作特点,我乡从改善和提高辍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拓宽脱盲人员致富途径入手,转变工作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

1、强化“控辍保学”措施,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一是继续坚持依法“控辍”,强化领导责任。加大《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实行乡、村、校三级负责制。二是把“控辍”工作的重点放到对学生家长思想教育和扶助困难学生家庭上来。针对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从抓育人环境入手,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着手,不断改善学校内外环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三是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对贫困生给予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正常就读。三年来,共免除教科书费4.43万元,2006年、2007年两年发放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费1.19万元。

2、发挥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作用,巩固提高扫盲成果。为加快我乡农牧民脱盲步伐,在扫盲工作中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我乡以行政村为单位,核清了文盲底数,健全了个人档案。对新生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广泛开展了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并逐步将扫盲工作转移到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来。一是科技课堂。我乡重点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先后多次聘请农牧业技术人员来我乡举办种、养殖培训班78余期,参加培训人数达3129人次,并多次组织前往昌吉、塔城、乌苏、沙湾、额敏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的农机作业技术、农家乐、蔬菜大棚等种植与管理等技术。二是为加强农牧民学用效果,通过召开农业现场会、观摩会等的方式,为农牧民交流科技经验塔建平台。三是加强技能培训,采取农牧民自学和推荐的方式,积极聘请专业讲师、技师来乡授课。先后开展计算机、手工刺绣、种植业、畜牧业等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321人次。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多年来,我乡“两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教育局的业务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我 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乡“两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教育经费不足,投入有限。二是文盲、半文盲参加脱盲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师资培训力度仍需加大,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加大“两基”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善教育环境,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成人再教育工作,使他们逐渐成为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实用人才,为加快我乡改革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篇7:县“两基”巩固提高情况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你们舟车劳顿,不辞辛苦,莅临我县复查验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云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129万人民,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

20xx年1月,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全面启动。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牌子不丢、旗子不倒、亮点更亮、特色更特”的目标要求,按照“班子不散,政策不变,措施不减,力度不软,巩固有特色”的工作思路,遵循“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着眼发展,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出台保障措施,落实目标责任,猛攻薄弱环节, 扎实推进了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三年来,“两基”成果得到了巩固,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县情及教育事业发展基本状况

我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县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 65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29.62万,其中农业人口113.45万;20xx年国民生产总值4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9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23元,是比较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财政穷县。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01所,其中初中32所,小学563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5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职工7231人,在校初中生62154人,小学生140611人。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进行了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一)普及程度稳步提升。20xx年,全县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99%),比20xx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13—15周岁初中阶段入学率119.26%,比20xx年提高了2.28个百分点;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86.46%,比20xx年提高了5.67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01%,比20xx年降低了0.15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19%,比20xx年降低了0.37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率99.96%,比20xx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率97.77%,比20xx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12%,比20xx年提高了0.93个百分点;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59%,比20xx年提高了5.17个百分点;15周岁人口文盲率0.05%,比20xx年降低了0.05个百分点。

(二)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均按要求配齐了领导班子,267名正副校长全部参加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现有小学专任教师4582人,学历合格率100%,学历提高率60.24%,学历提高率比20xx年提高了17.08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2070人,学历合格率95.41%,学历提高率36.43%,学历提高率比20xx年提高了10.36个百分点。

(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31平方米,比20xx年增加了0.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95平方米,比20xx年增加了1.83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基本排除。小学危房率0.55%,比20xx年减少了0.43个百分点,中学危房率0.84%,比20xx年减少了0.02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日益完善。中小学电教教仪、实验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基本配齐,小学配置率93.14%,初中配置率96.62%;生均图书小学9.48册,初中10.96册。

(四)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全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xx年,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8113万元,比上年增加4.21%;财政对教育的拨款21103万元,占同期教育总支出的69.5%,比上年增长47.3%;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524元,比上年增长3.56%;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424元,比上年增长3.41%;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44元,比上年增长51.72%;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54元,比上年增长3.85%。从20xx年起,全县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杜绝了拖欠现象。

(五)扫盲工作成效明显。近三年全县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5187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32 %,巩固提高率达到97.2%。全县现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5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718所。三年来,累计投入365万元,用于成人学校建设和各级各类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58期,培训人员51306人次,对青壮年进行了职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实用文化技术培训、移民培训、扶贫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了由扫除文盲到扫除科盲的转变,使全县的复盲率实现了“零指标”。

三、“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做法

虽然我县于20xx年通过了市政府“两基”评估验收,并受到了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市“两基”评估验收团的充分肯定。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验收合格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任重道远。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基’为重为先”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在巩固上下工夫,在提高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成效显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形成一股合力,强化三个保障

第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20xx年初,县委、县府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策“两基”重大事项,竭力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铺设“绿色通道”。县委刘书记刚到任的第二天就专程到教委听取“两基”工作汇报,不到半个月又亲自到城区学校现场办公;县政府滕县长亲自召集多个部门研究落实“两基”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成立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两基”办公室、专职办公人员和专项办公经费。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一班人共同抓,党员群众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和指挥体系。

第二,统筹安排,强化政策保障。县委、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两基”巩固提高复查评估制度的通知》、《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意见》等近30个专项文件。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决议》,审议通过了《云阳县20xx至20xx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规划》。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为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给予了保障。

第三,增添措施,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我们更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严格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保证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县再一次掀起了党政重教、社会兴教、全民支教的热潮。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县政府、乡镇、部门、学校每年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并坚持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绩效与干部的调动、任用挂钩,与年终考核和评优晋级挂钩,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强化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全县每个县级领导都分别联系了一个乡镇或学校的教育工作,坚持每年为教育办1-2件实事好事。县里的主要领导每到一地都要深入学校,了解“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分管领导更是长期奔波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前沿阵地,逐乡逐镇现场办公,排忧解难。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体县级领导分别率领有关部门,在教师节深入学校慰问教师,帮助学校解决饮水等实际困难。县教委还采取了领导包片、科室包乡、职工包校的办法,具体负责“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强化部门支教制度。三年来,县属各部门锁定目标,群策群力,为实现“两基”目标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财政、税收、计划等部门依法征齐各类教育税费,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项目,保证了对教育的投入;国土、房管、建委等部门积极解决学校用地和教职工住房困难等问题,及时为学校办理相关证件,在相关收费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教委、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加强了对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了教育平安稳定;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法制副校长,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移民局坚持落实优惠政策,对移校迁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财政、人事、编制、教委等部门通力合作,补充解决了教师,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矛盾。

四是强化复查验收制度。为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再现实绩,县政府按照“坚持标准、分类要求、突出重点、兑现奖惩”的原则,分三期对原建制65个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严格的复查验收。

(二)贯穿一条主线,狠抓四个重点

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巩固提高”这一主线,狠抓教育投入、普及程度、队伍建设、高中阶段教育四项重点工作,大力提高了“两基”水平。

第一、多方筹措资金,教育投入不断增大。县委、县府始终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通过内挖外引、上争下促等多种渠道,不断增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完善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一是消赤减债,确保运转。目前,全县共偿还“普九”欠债资金633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近三年共计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820万元,全部用于学校建设。从今年起,县财政按照缺编教师人平3000元/年的标准,补助代课经费,切实稳定了教师队伍。

二是争取项目,改善条件。我们紧紧抓住实施国家二期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2.06亿元,新增校地7.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校舍12.5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6.14万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3万余台(件),完成“义教工程”土建项目91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80个、村级远程教育项目21个,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涌现了一大批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和办学条件现代化的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三是争取外援,促进发展。三年来,全县通过“希望工程”、对口支援等途径,筹措资金12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如汇源集团为龙角中学、南溪中学分别捐赠100万元,江苏省支援云硐中学150万元,九龙坡区支援特殊教育学校100万元。

四是开展勤工俭学,增强学校造血功能。县教委成立了教育服务中心,开办了“育才商贸有限公司”,创办了64个连锁店,各中小学校加强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多方创收,有力的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如三坝小学以李翔等同学发明的《卧床小便器》,开办了飞翔科创作品加工厂,产品供不应求,第一批产品获纯利润5万余元;水市小学创办了印刷厂、课桌凳加工厂;人和小学创办了食用菌基地;路阳九年制学校创办了青蒿基地,龙塘小学创办了粉丝加工场。

第二、重视控流防辍,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读书识字,使山区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既是云阳人多年的梦想,也是政府为老百姓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建立了政府和教育“双线控辍承包责任制”,坚持“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采取责任堵流、治乱减流、助学控流、治学回流等措施,保证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使我县普及程度在20xx年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是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营造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解决学生家长观念上的问题。认真做好调查和摸底,确定工作方案,实行流失生“三级报告”制度和“四步动员”措施,层层建立“控流防辍”目标责任制。

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年来,我县用于“两免一补”的经费累计达36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9.19万人次。“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防辍”、“控辍”工作。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学上,有书读。

第三、固本强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xx年“两基”验收合格后,全县教育系统抢抓机遇,审时度势,围绕“发展优质教育,打造教育强县,抢占库区教育制高点”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立德、强能、成名”三项工程为突破口,以“重管理、强培训”为抓手,按照“二环三步”的思路,深入开展了“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创建活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考核评估二个环节,形成“三名工程”的强大动力;二是坚持按照分类定标、分段实施、分层达标的“三步到位”思路,狠抓了过程管理。通过“三名工程”的实施,全县逐步推出了一批办学条件优越、办学水平一流、办学质量较高、示范作用+明显的优秀学校,建立了一支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校长队伍,建设了一支职业道德高尚、教学业务精湛、工作业绩卓著、社会各界公认的优秀教师队伍,近3年全县涌现了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7名特级教师,12名市级优秀教师,7名市级骨干校长,45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名校长,11名县级名师,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云阳教育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发展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出口逐步疏通。发展高中教育,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两基”的巩固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20xx年以来,在切实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再一次调整学校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新增、改扩建、增设附属高中等办法,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达17所,在校生达2.1万人,20xx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65%。

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启示

3年艰难跋涉,3年创新改革,3年辉煌铸就。我们领略和感受到了实现“两基”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一)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实现“两基”的首要前提。

教育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脱贫先脱盲,致富先治愚,为官一任,就要兴教一方。20xx年1月,在全县“两基”攻坚动员会上,县委、县政府决定把确保“两基”高质量达标,作为全县各级党政班子的“一把手工程”和“帽子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20xx年年初,“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并与年度考核、工资兑现、职务职称晋升挂钩。

要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落后的山区实现“两基”,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0xx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之后,更是坚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信心,加大了力度,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号召全县广大干群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打赢‘两基’攻坚战。县委、县政府还在明确各级领导责任的同时,承诺首先把有限财力优先用于教育。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比例。自1995年以来,我县财政尽管赤字达数亿元,但对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入,尽力给予保障,切实做到了逐年增长。

(二)切实落实目标和责任,是实现“两基”的根本保障。

关山从头越,困难脚下除。为了完成“两基”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条刚性标准,以此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是否到位。一看是否做到三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教育提案优先研究,教育困难优先解决;二看是否抓住了三个重点,即提高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看是否形成一个有利于义务教育发展的局面。

为了使“两基”目标尽快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行动,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双线”承包责任制,政府一条线包办学条件和学生入(复)学,教育部门一条线包教学和管理。“一把手工程”定责任,我们要求党委、政府两个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抓。县四大班子领导分片包乡镇,乡镇领导分片包村组,部门帮扶到校。落实了领导包“两基”具体指标的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了责任有人负,事情有人管,定点抓落实。

三年来,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前移,工作下沉,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悉心听取基层意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县人大加强了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法律监督,有力地促进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稳步推进。县政协加强了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民主监督,定期组织视察活动,积极献言献策。在扫盲工作中,乡镇干部跟班督学、村组干部跟班陪学,注重教学效果。把扫盲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为脱盲对象传授绿肥种植、果树栽培、沼气利用、农村改厕、退耕还林还草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实施“两基”首先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把完成“两基”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考核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全县上下出现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浓郁的社会风气。

(三)坚持过程督导和评估,是实现“两基”的有力举措。

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两基”巩固提高复查验收工作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全县原建制65个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分三批进行了县级复查验收,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县级复查验收评估机制。20xx年5月,我们组团对双江等18个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了首批县级复查验收;11月,组团对九龙等22个乡镇进行了第二批县级复查验收;20xx年5月,组团对巴阳等25个乡镇进行了第三批县级复查验收,使全县“两基”巩固提高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复查中,我们深入学校实地查看了校舍场地、设备设施、办学水平、师资状况、教育质量;对在校学生进行了移位点名,仔细核实了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等核心数据;印发了“两基”知识问卷,分层次测试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两基”知识的掌握情况;查阅了乡镇及学校的“两基”专题档案。下达整改通知106份,评选优秀乡镇24个,合格乡镇39个。通过增强复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有效地推进了我县的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跳出“两基”抓“两基”,是提升“两基”水平的治本之策。

云阳“两基”工作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跳出“两基”抓“两基”,坚持“两基”与移民迁校、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坚持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建一流的校舍,创一流的管理,育一流的人才”的目标,是云阳“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呈现出的鲜明亮点。这种跳出“两基”搞“两基”的做法,既为“两基”之后的教育发展作了铺垫,也使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1、“两基”与移民迁校结合。我县是三峡库区淹没学校最多的县,涉及100所中小学,其中直淹61所,间淹39所,综合淹没指标位居整个库区的首位。全县按照“移民先移校,移校促移民”的思路,克服移校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等困难,按照“富规划,穷建设,多模式”的思路推进移校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完善学校教育功能,使大批迁建学校搬出了规模,搬出了档次,搬出了特色,其建筑风貌、文化建设、环境绿化已经成为库区亮丽的风景。目前,全县已有36所学校如期搬迁,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5万多名移民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

2、“两基”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在学校建设中,紧密结合城市化建设、行政区划调整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按照“高中向城区聚集,初中向中心镇聚集,中心小学向乡镇聚集”的思路,撤、扩、并、建,联动推进,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我们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中心小学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个别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的乡村,合理设置简易小学;对因移民外迁和因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而导致生源严重萎缩的学校,实行“几村联办一所完全小学”,扩大办学规模;对因乡镇建制调整,不能起到该地区中心辐射作用的中心小学,进行整体搬迁,使其有效发挥中心校的辐射带头作用。

3、“两基”与推进云阳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结合。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将在推动云阳城镇化和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适应云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全力打造以新县城为基地的云阳文化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县城教育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从20xx年起,我们以高质量的“两基”为起点,重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一抓城市教育资源的内涵发展。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逐步实行重点中学高初中分离,以实现高、初中办学规模扩大的“双赢”局面。

4、“两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 。近年来,我们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基础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改变农村薄弱学校基础建设上,启动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了薄弱学校的建设步伐,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全县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中小学采取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等措施,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基本配齐了各类功能用房和设备设施,实现了薄弱学校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

5、“两基”与强化学校管理相结合。我们充分认识到,当“硬件”基本过关后,“软件”也就成了“硬件”。把学校管理当作硬件来抓,已成为云阳“两基”攻坚的一个共识。因此,县委、县政府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学校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制度化、德育工作经常化、教学工作目标化、常规工作规范化等方面从严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步入规范管理轨道。县教委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活动,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办学质量;狠抓校园环境的经常性管理,不断加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县教育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打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运转十分艰难;二是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三是初中容量不足,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学科结构有待改善。

针对以上问题,我县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证教育发展需求和学校正常运转;二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初中办学规模;三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按编制补充教师数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上一篇:建筑公司工程部职能下一篇:党建工作计划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