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2024-05-29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精选8篇)

篇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构建原则、评价类型和全面、合理的认识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职教育的质量远不像其数量扩张那样令人满意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如何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己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看,各校都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就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专家以及同仁的指正。

一、构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要注重科学性,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评价相、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评价体系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要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实施容易,既能体现全面监控评价的思想,又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二)方向性与激励性相一致的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必须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对照目标、标准教学工作进行测度和判断.从而进行激励和约束,以达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诊断问题、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内容是多样性的.既要评价教学过程。又要评价办学水平。既要评价进行校内评价,又要进行校外评价。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外部因素,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为事中评价或过程评价,是一种为了实现反馈调控机能的评价,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终极性评价则是在全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起到判断教学质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在评价的三种类型中尤为重要。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校内、校外评价。校内评价包括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和师生评管等,是由全体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参与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培养目标,真正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评价应该是全员性、全程性、反馈性、整改性和发展性的过程,教务处为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负责督促、协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校内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体系包括院领导、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系部、教研室及学生队伍等六个层次所组成。校外评价包括行业专家评教、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采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或通过招生就业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评价的主体分别由学生、同行教师(教师自评)、管理者、督导、行业专家f通常由这几个评价主体的某种组合进行评价1,或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等,以使评价全面、公平、公正、合理。

(一)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全体学生对所有参加授课的教师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教学测评,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对全院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领导评教制度

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定期的听推门课,并对领导听课次数进行要求,并填写并填写“听课记录本”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对被听课教师做出书面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三)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由具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师中有一定群众威望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退休专家或相应职称的管理干部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全院开设的所有课程范围内随机听课,听课可采取集体听课、集体评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随机、单独听课的方式。督导委员会成员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教务处,由教务处反馈到系部和教师本人,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期全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的教师享有一票否决权。

(四)建立同行评教制度

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学院规定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全体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要互相听取本教研室全部任课教师(含外聘教师)的课程,听课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同行评价结果

(五)建立教师自评制度

教师自评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师自评可以使教师能够认清本人的优缺点,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六)建立教师评学制度

建立教师评学体系,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掌控。每个学期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进行班风、学风和学习效果的评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反馈和改进。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七)建立师生评管制度

学校管理部门既是各项制度的制订人、执行人还是解释人,接收监督非常重要。师生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评价,主要是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事故处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评价表、意见箱和院长邮箱等形式,被“点名”的管理部门要把处理内容及整改措施,及时发布,增强校务透明度,并加强教、学、管三方的沟通和联系。

(八)建立行业专家评教制度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专家组成社会评价组,对学校的主要教学文件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不定期聘请校外专家进校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价,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九)建立毕业生评价制度

毕业生对学校的社会声誉、教学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基础设施、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与效果、学习氛围、素质教育效果、学校管理制度及措施进行评价。采用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评价表的方式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反馈.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十)建立用人单位评价制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态度评价、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身心素质、职业素质、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相符程度的评价.并获取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最新要求。

四、评价的作用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去改进。”无论对教学质量结果的终极性评价,还是对教学质量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都离不开经常性的评价工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决策的正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评价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评价所得的结果可以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信息,评价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激发被评价者的竞争意识,使被评价者可以扬长避短,起到改进工作和发扬成绩的作用。二是调节作用。教学评价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诊断作用。教学评价为教师判断其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补救措施。四是管理作用。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在客观上能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鉴定的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五是发展作用。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利用.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第一手资料

篇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

随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具备强大而高效的教学效果评价工具就成为保证和监督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在分析了现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 者:范晓娟 FAN Xiao-juan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111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刊 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年,卷(期):11(4)分类号:G717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探索

篇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网络技术人才是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网络基本架构实训、网络工程管理实习、网络综合应用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开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对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实践教学质量要通过考核评价来促进, 考核评价也必须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特点。目前,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课程实验成绩一般仅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和最后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 课程设计和实习成绩则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最后提交的成果评定成绩, 基本没有结合具体实践活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特色考核与评价, 也没有答辩环节, 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2. 评价主体相对单一

目前的实践教学评价中, 学校指导老师是最重要的评价者, 其次是实习单位的老师, 学生是评价的对象, 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评价者被动接受评价, 没有反馈与申述, 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抄袭实验实习报告等现象时有发生, 实践环节考核评价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下降。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 如师生互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行业及企业专家评价等, 使评价过程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方式。

3. 对实践过程的评价不够充分

实践教学结束后, 一般由指导老师打分或采取其他形式进行评价。这是一种事后的评价, 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这种评价只能反映学生“知道了”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 难于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难于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如团队合作、刻苦耐劳等职业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

三、基于CIPP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CIPP评价模式, 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 是美国教育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 (Contex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 (Input Evaluation) 、过程评价 (Process Evaluation) 、结果评价 (Product Evaluation) 四个环节, 其显著特点为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 评价者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各种评价既可以在方案实施前使用, 也可以在方案实施中使用, 可以实施一种评价, 也可以实施几种评价, 这完全取决于评价听取人的需要, 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模式。21世纪初, 斯塔佛尔比姆将评价的四个环节改进为七个环节, 即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 (Impact) 和成效 (Effectiveness) 两个环节, 并增加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和可推广性 (Transportability) 两个环节。

1. 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各种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 评价方法主要是描述和比较, 具有诊断性, 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决策, 用来调整目标、确定方针或决定实施的方案, 是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背景评价, 可以通过向指导老师、行业及企业专家、学生了解相关情况或调研相关企业, 了解背景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背景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社会、学校对实践教学开展的需求, 开展实践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践指导老师、场地、设备及实践经费等的保障, 实践环节开展的方式等。简而言之即该专业制定的实践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知晓性及认同性。

2. 投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 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被选方案的优点进行评价, 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 输入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决策者选择有用的资源, 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 制定适用的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投入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开设的专业实验类型及开出率, 学校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实践教学选用的教材情况, 自编实践教材情况等。

3.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 主要功能在于获得反馈信息, 帮助执行课程计划程序, 了解该方案的实施过程, 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 属于形成性评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评价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学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 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实践教学制度管理, “双师型”教师素养及培养,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

4. 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即对方方案实施后对受众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师生均有帮助和提高, 当然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影响评价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学生和教师是否意识到这种影响, 学生和教师的收获等。

5. 成效评价

成效评价即是对方案实施成果的效用性进行评价, 该环节更加强调其受益者长久利益的影响。成效评价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教师或者学校的发展带来的变化, 实践活动开展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设定的目标是否实现等。如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和提高, 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等。

6. 可持续性评价

可持续性评价判定实践教学活动是否可制度化的循环展开。可持续性评价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社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实施的看法, 制约实践活动可持续性实施的问题等。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实践经费投入保障等。

7. 可推广性评价

可推广性评价是指在可持续实施的前提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应用于其他专业, 以及估计可推广的程度。

四、结语

正如斯塔弗尔毕姆所说, 评价的目的是改进。CIPP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评价, 注重评价过程与教学的结合, 倡导利用评价促进教学的发展。CIPP课程评价模式在与实践结合期间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应用CIPP评价模式建立科学合理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将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飞.CIPP模式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 (2) :53-55.

[2]黄静宜.课程评价模式简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0) :38-39.

[3]蒋国勇.基于CIPP的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8) :22-24

[4]刘勇兵.高校课程社会评价探析[J].黑龙江教育, 2012 (3) :62-64.

篇4: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元培计划”实施方案为例,分析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涵、现状以及建立原则,提出了构建以组织督导机构、评价组织部门、评价组织形式、多元主体评价、评价指标以及反馈机制等组成的“元培计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元培计划 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升产业升级改造,创造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 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014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也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4年10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元培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元培计划)为例,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元培计划”实施的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积极鼓励和探索具有显著高职专业教育特征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课堂组织、教学形式、考核评价新模式为核心的“元培计划”实施方案,并在全校二级学院推广、实施。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涵及现状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涵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的,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进而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堂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活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队伍,确立课堂教学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各项工作的中心主体地位,通过以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元培计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师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教师的学科知识、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方式、手段和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进修、科研、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情况,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改革等。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但目前还是存在教师课堂教学把控能力不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不严,学生选择性学习空间不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进修不多,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不落地,教师企业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学院“元培计划”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为此,构建符合学院“元培计划”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自主发展机制,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式改革,显得更为重要。

三、建立原则

1.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原则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象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要集中体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色。评价指标体系要多方面因素考虑,尤其要重点考虑“元培计划”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等方面内容。

2.立足于定性与定量的原则

根据评价内容进行分解、量化,对显而易见的、可以量化的,以定量指标进行评价;对于无法量化的因子,应采用定性方式来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主要两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切实提高评价质量。

3.立足于导向作用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业务能力。同时,所有评价指标要落实到教师的年度教学业绩考核中,与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挂钩,建立激励导向机制,使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具有导向意义。

4.立足于多元主体评价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要包括教学过程参与者、监管者、实施者等多方位的评价主体,不同主体应结合不同角度给出教师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元培计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元培计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组织督导机构

组织督导机构分为校、院(系)两级机构。校级组织督导机构设立在学校教务处,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校长)领导,具体由教务处或校督导室具体负责实施。院级组织督导机构设立在二级教学单位督导室,一般由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实施教学组织、督查等工作。校组织督导室具体负责全校课堂教学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对院组织督导室的督导、监管等作用,并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检查。院组织督导室具体对二级教学单位课堂教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评价,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实施的评价组织部门,是执行部门。

2.评价组织形式

评价组织形式是组织督查机构或评价组织部门对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手段或载体,主要以教学巡查、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进行。

(1)教学巡查。主要由校、院二级组织督导机构或部门组成,对全校专业教师出勤、随意调停课等情况进行不定时的巡视检查,对存在的教学事故,按照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处理,并形成量化评价指标。

(2)多元听课。听课人员由督导室、外学院、领导及专家等组成。督导听课实行专业教师全覆盖听课制度,主要由二级学院督导室完成。交叉听课即与学校其他二级学院实行推门“交叉听课”制度,不定时、不定点地听取其他学院专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形成反馈意见。领导与专家听课更能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所有的听课记录录入督导系统,形成量化评价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学资料规范性检查、课堂教学创新比赛、实践教学安全检查以及师生座谈等活动,形成定性或量化评价指标。

3.多元主体评价

课堂教学涉及面广,评价时应充分综合考虑学生、同行、督导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全员的评价意见,进行全程管理,多方位、多角度地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4.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资料、课堂内容、教学创新、教学管理、业务培训以及教学成果等内容。

(1)教学资料。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学生点名册、作业登记表等相关教学资料,由组织督导机构统一制定。

(2)教学创新。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要重点关注“互联网+”、微课、慕课(MOOCS)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小班化、分层分类、现代学徒制的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否落实到实处。

(3)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管理,加强点名制度,提高学生抬头率以及师生互动环节。

(4)业务培训。教师的知识能力以及更新知识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有后期的进修、学习机会,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工程技术能力以及教学能力。此项工作也要列入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或储备计划之内。

(5)教学成果。教学质量好不好,关键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因此,要实施教考分离,以成绩或鉴定通过率为考核指标。同时,教学成果包括学生竞赛获奖、专利获取、论文发表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等。

5.反馈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反馈、调控机制。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主要是多元评价主体与组织督导机构、执行部门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学习的通道。一般而言,主要有直接反馈、间接反馈和事后整改等几种方式,它们相互结合,交叉反馈。对于一般课堂教学信息由学生、督导人员、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直接向教师反馈。对于严重教学问题或教学缺陷的评价主体向评价组织部门书面反馈,严重的向上一级组织督导机构反馈,教学质量组织部门与管理部门经整理、评价后向教师反馈或出台相关制度。任课教师通过相关反馈信息,逐条改进、完善,从而进一步规范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运行情况的诊断与鉴定、调节与反馈系统,是笔者学院切实有效地推进“元培计划”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之一,更是促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Z],2014.06.16

[2]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浙教高教[2014]102号)[Z],2015.09.05

[3]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教学工作巡回诊断检查专家反馈意见[Z],2015(11).

[4]孙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教育技术,2013(10).

篇5: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要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对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什么是学习能力呢?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通过其职业能力来体现的。即通过职业学院的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在这四个方面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因此对高职教育来说,随着项目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来的学科教育评价体系已不适应现有的教育,因此建立一套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迫在眉睫。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量化,并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运用最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如何衡量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关键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国外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建立了一套职业教育的模式。如美国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gnvq模式。此外,像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职业教育都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德国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开发的课程在实施教学时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旨在培养企业所关注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许多国家都在学习、借鉴并进行本土化应用。

针对学习能力的内涵,国外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当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提出“掌握学习”的模式。该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教学条件,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习[1]”。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比格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元学习理论”[2]。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元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有效的选择能力;第三,独特的创造能力;第四,自制能力;第五,合作学习能力。

在国内,许多机构、院校、学者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姜大源教授主编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院校的学习完成一个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能力的过程,每一过程都应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马树超和郭扬在《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一文中指出:质量保障和监控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是对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有力促进。山西煤炭职院的马保仙在《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文中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陈利荣、黄道平、许宪国等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监控的方法以及职业素质教育的加强等进行了探讨。实践探索层面,如上海商业职院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总结报告中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采取多层能力结构的观点。这些理论与探索对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与参考价值。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和实践都未能从根本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对于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标准。

2.研究意义及价值

2.1选题意义

①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推行高职高专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室里面进行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由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系统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使高职院校能更全面的监控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

②有助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从注重内容教学转向注重过程的教学,使广大高职院校更有信心开展教学改革。

③有助于我国高职高专的横向交流。在建立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探索中,高职高专学校不但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需要相互之间展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2.2研究价值

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内涵研究为切入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为载体,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并逐步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培养质量服务。本课题还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主要是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效果提供标尺,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以此来衡量改革的可行性。

3.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设

3.1研究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在调查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模式构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3.2研究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补充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完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3)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

3.3研究假设

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学生学习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职业能力来反映,如何提高职业能力是现在高职院校正在深入的教学改革,但没有相应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职业能力的提高无法量化,也不成体系。

(2)标准性

完善考核标准,实施科学化考核。建立起适应高职学生提高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资格考核教学评价体系

(3)发展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介于“白领”与“蓝领”之间的“灰领”,应针对行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考虑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趋势,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相配套的考核大纲、题库及教材等,使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齐头并进,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一体化。

4.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4.1研究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在电气工程系的电机与电器专业推广已有二年多,特别是在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按六步法来实施,同学们这样的学习能充分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良好。但我们的评价只是针对这某一个学习领域具体的评价。并不成体系。如何使一个专业的评价标准形成体系,服务于项目教学,促进和发展同学们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让他们在社会中有一技傍身,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

4.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件、文献、专著,寻求课题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使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调查省内外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3)行动研究法:以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在课程考核中进行学习能力全面评价,并不断总结完善,提供一个较为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案例。

(4)跟踪法:对毕业回访,根据他们在工作后的体会,让他们来对教学提出建议。特别是教学以及评价与现实企业的要求的差距,以便完善教学和评价体系。

4.3技术路线

以“一线双轨三段”为技术路线。即以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为主线,实行实践行为探讨和理论建设研究双轨并进的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实施,第一阶段,调查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构建框架;第二阶段,以2009级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为试点,将理论和框架用于实践;第三阶段,推广成果,归纳、总结、提炼。

4.4实施步骤

(1)起步阶段

成立课题组,收集国内外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查阅各种文献,整理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2)构建体系和实施阶段

课题立项,召开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分工、确立课题研究内容,逐步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到电机与电器专业的教学中。

(3)验收成果阶段

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施,对所建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做好课题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完成研究报告。

5.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中,笔者通过建立与之配套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以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方法,填补这类研究领域的空缺,为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专业课程提供理论依据或借鉴、参考。

(2)提出根据专业方向的先进性和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特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3)为构建在当前高职教育中比较完善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太刚.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邓志革.职业素质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4]马树超.“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5]陈霞.高职学生元学习能力培育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1).

[7]许宪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8]北京高校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专家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0,(3).

[9]郭唯.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2007,(18).

篇6: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会计专业的相关应用。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员培养的摇篮,其发展和创新程度直接关系着祖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突出综合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寻找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场所,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人才,对祖国的改革开放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也开始显现,其改革步伐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因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体系需要进行一场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和创新。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一、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工作岗位特征分析

[2]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已经由传统的繁重的手工劳动,转化为简单的电脑操作和自动生成过程。这就给新时代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的各项基础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类会计软件和信息系统。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于高中毕业生,且其成绩通常不会太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也很难主动的对自身学习生涯进行规划。其次,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为《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这五门核心课程,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的专业教育[3]。但很少有高职院校会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对会计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也没有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此外,还存在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首先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会计专业理论及实际应用能力,还要熟知国家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从而能够真正解决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员[4]。其次,应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会计教学不应是死学理论知识,而是应该根据会计岗位和职责来设计,将会计工作岗位中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考核标准来执行。例如[5],在处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重关系时,可对基础课的课时进行压缩,适当增加专业课比重。专业课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工作岗位化课程,二是职业技能课程,三是职业基础课程,四是拓展专业知识面的选修课程。在这四个方面中,可根据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所占比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此外,还要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能力,更要注重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师资对于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仅如此,还应该为青年教师多提供一些提升和培养的机会,鼓励教师个人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和企业顶岗锻炼活动。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是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薄异伟.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J].山东纺织经济,,08:61-63.

[2]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33:189-191.

[3]张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02:149-151.

[4]杨丹.浅谈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J].企业导报,2016,01:132-133.

篇7: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实施研究

高职院校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计算机课程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实施进行研究.

作 者:龚纯英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7)分类号:G42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案例教学 实施

篇8: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利用云计算环境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多维评价, 同时有利于师生沟通、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等。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学生实践能力评价, 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果、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时, 云计算环境极大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云计算环境

云计算平台充分体现用户享用服务的思想, 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互联网, 我们可以实现网络存储、网络共享、网络访问等。云计算平台有如下特点: (1) 费用低廉。世界知名IT企业都在云计算平台开发和应用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用户在享用这些服务时就不需要再花费很大财力购买软件和服务器等, 减少了成本。Google等公司提供的一系列云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2) 不受时空限制。由于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 因此, 使得云服务在任何时间无差异性地提供资源的特点更加明显。同时, 所有资源存储在云端, 可以进行随时更新和备份等操作, 作为新一代服务方式得到用户青睐。 (3) 灵活性强。云计算平台极强的扩展性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同时, 提供的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应用而衍生的云环境, 体现了通用性强的特点。即用户可以在云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本文所采用的云计算环境主要是Google论坛和Google在线文档构建平台。在该平台上, 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实践实习期间完成的活动和工作任务进行评价, 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以便提高后续实践活动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 涉及的功能模块有:Google论坛提供的讨论区、Wiki模块、Google文档及其提供的表单。

多维评价体系模型设计

(一)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应把握以下原则:

系统性通常系统性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于由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 且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等。在具体的评价实施过程中,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准备阶段, 教师依据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设计评价流程、任务和相关标准并准备评价工具;实施阶段, 学生按要求参与学习评价活动, 并完成计划任务和提交阶段成果等评价内容;处理执行阶段, 针对每个评价任务和内容, 师生之间共同评价阶段成果和测试内容;总结反馈阶段, 将调查评价的结果和相关数据分析内容总结后以多种形式反馈给学生。因此, 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功能, 师生之间也有不同的任务要求, 设计完善的评价体系需要综合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各个要素的特征, 使评价过程和结果能合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教结合评价活动应该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相融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讨论交流等活动。评价项目的实施执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评价结果的总结反馈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改进, 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互相学习的过程。另外, 阶段性的评价过程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可随时指导改进。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

(二) 评价过程实施

在云计算环境系统中采集学生在网络学习活动、媒体资源库、讨论交流平台、解释答疑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过程性信息, 同时, 系统还将扩充完善原有的评价活动、内容及资源库, 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及内容库。学生在系统中的学习过程、各种评价活动的内容以及资源库信息, 共同构成评价体系的内容。评价系统的核心是评价目标与方案, 它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实施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工具归类、资源库等。系统运行的结果是产生反馈信息, 通过反馈结果, 结合具体的评价项目和评价内容, 提供给学生。下面结合准备、实施、处理执行、总结反馈等评价的各个阶段来具体阐述系统的工作及实施过程, 如图2所示:

在评价准备阶段, 系统为教师提供评价方案设计, 教师可以确定评价标准和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添加评价项目, 对评价过程进行整体规划。

评价体系效果分析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 评价内容注意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增强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信心。同时, 评价应考虑以下多方面内容: (1)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独立完成和主动学习指定任务和项目案例的能力等。 (2) 协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团队中对问题的理解意识、与小组成员的沟通、相互学习、对其他协作成员的帮助、对协商过程的把握等。 (3) 是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所有的评价过程都是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的, 在每个维度中, 教师需要对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内容进行文字描述, 除此以外, 还要添加具体的评价项目。添加项目时, 平台会提供一系列的评价项目及维度供教师选择, 如表1所示, 每个项目、要素和实施方法都有相关的评价维度, 如概念图适合于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 项目案例可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交互程度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

平台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参与评价项目和过程而生成的相关信息,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在阶段评价中提交的实验实训报告、作业和作品等;二是系统会自动保存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信息等;三是综合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和完成质量等。针对不同的分类信息, 系统需要提供不同的评价方式的支持。对于实验实训报告等学习成果, 打分、写评语是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对于过程性信息, 系统会根据评价标准和方案中“交互程度”的规定自动计算学生成绩, 对于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 可以给与一定的附加分奖励。评价实践实训项目和综合案例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和讨论, 同时给出改进和完善方案。

结语

从评价内容看, 评价注意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其中,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信息素养, 同时还应包括整个小组协作的效果评价。但是, 平台仅仅是对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工具和环境支持, 更需要教师对评价标准、过程和方案等精心设计, 同时, 也需要对学生实践评价过程的密切关注与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钟志贤, 王觅, 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 2007 (10) :43—46.

[3]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 2003 (1) :33—37.

上一篇:《白杨礼赞》教案下一篇:致富指南之政策法规天津关于做好2009年度农机补贴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