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2024-05-11

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共6篇)

篇1: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摘 要] 高职院校在推行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进程中,建立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十分必要。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包括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人性化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性化管理;教学管理

当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持学校的发展,用新的管理方法来指导学生的成长,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指导管理相结合,建立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强调人本管理,提出在理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管理。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向,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体系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凸显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就是要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性,增加学习的选择性,加强管理的弹性,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实现学生的学习自由。

一、高职院校构建人性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现在的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如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薄弱;社会对高职学生还不够重视,对他们存在一定的偏见,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较低等等。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非人性化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以老师为主”的单向交流模式;教学手段陈旧化,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全方位感受的需求;教学评价体系还停留在“唯分制”阶段,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是创新的教育,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重视其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定位出发,以当今时代市场需求为动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就必须建立人性化的教学体系,加强对高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建设和谐校园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必须建立人性化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避免人治化和人情化;其次要尊重个性,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育人观念;第三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二、人性化教学体系的创建

(一)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教育要积极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大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必须营造自由、创新、求异的良好学术环境,建立弹性教学管理体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力求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即在目标方面作出统一的刚性要求,而具体的教学过程则不拘一格。这种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按照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规定学生修完相应的学分课程,获得规定的总学分就能毕业。它是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标准,而不以学习年限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特点是灵活、多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分制体现了人性化,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设计与管理,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拓宽知识视野,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实施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的核心是入学灵活,学业与毕业分段管理。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初中毕业读高职的标准学制为5年,实行学分制后,弹性学制为4~7年,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累计学分,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思想品德考核合格者就可以提前毕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先中断学业就业,延长学制,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回校复读,完成学业;对学习能力差或身体不好的学生,可以根据其需要放慢学习进度,延长学习年限。允许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取长补短,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和选修其他课程,允许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1]。同时,也便于学校逐步推行“工学交替”制度。

3.建立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

在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各种相关规定要体现“为学生服务”,“方便学生、提高效率”的服务思想与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予学生行使合法权利的机会。例如:应简化学生办理各种学籍异动手续的流程;允许学生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业进程、学习年限、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保障学生对各种考试成绩的复查要求等。[2]

(二)推行人性化的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因此,高职院校就必须打破传统而陈旧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人性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试行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为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些人性化的教学方法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老师关注的重点。老师要始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速度来调整教学进度。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讲,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提高素质,需通过学生自身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教师不能代替和强制,只能引导、促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坚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所谓的自主就是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坚持以自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合作是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第四,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然后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传授。从而真正做到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学活动中用于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器材和物理载体。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节省师资等诸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是目前最具优势、最显特色、最富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等合理组合,通过计算机投影大屏幕等多种方式,集讲解、演示、操作、练习、交互等为一体来表达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表现形式的活泼性,从而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是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统一;二是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三是一个多媒体教室容纳学生量大,有利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四是可以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潜力,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五是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由老师控制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双向自由交流的状态[4]。

(四)确立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针对上面介绍的人性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确立相应的人性化教学评价体系。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的需求满足程度。大致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要确定教学评价的主体。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向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显而易见,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生制定的。

其次确定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因为,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且知识日新月异,人们不得不终生学习。学生需要的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听教师讲课,更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挑选甚至挖掘。搜集、整理数据,提取出有用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是立足于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根本。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仍需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因为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最后确定教学评价方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也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参考文献]

[1] 李东方,谢枭鹏.关于高职院校试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6):11.[2] 郑 立.谈推进全面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153.[3] 杨建立,杨京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9):15.[4] 杨文杰,孙秉秀,郎爱华.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教育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103.

篇2: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摘 要: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受到相关各方的关注。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所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使其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第二 ,对教师而言,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素养。

第三 ,对专业本身而言,高职学院专业应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专业性质要求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体系、实用性较差等缺陷,推动“舶来”的专业理论本土化。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须”、“够用” 着手,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零距离。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岗位需求对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共设置四大模块:公共 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专业基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求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课程模块强调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提供了链接的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保障。

(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

实践融合,校企、校台(电视台、电台)

双赢。

一是推行 “前堂后台”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实行前厂后店的做法,校

内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合作,共同策

划、制作节目,让教师和学生联合担

任编导、主持人、制片人。

二是推行 “项目教学” 改革。播音

主持专业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

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为一个教

学项目,每个项目按广播频率、电视

频道的方式进行模拟。在项目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担当广播制作人、电

视制片人,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专业

技能。

三是推行 “工学交替” 和 “订单

式” 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用人企业

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与用

人企业整体置换教学模块的方式,实

行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修订

和教学考核,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

学金,学生可以到企业见习上课,也

可以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毕业后

参与企业考核,合格毕业生直接为企

业录用。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

学—— —实习—— —就业” 的方式改变为

“订单—— —校内教学—— —企业实训

(或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或企业

教学—— —企业就业” 的方式,实现了

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从根本

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进人才培养与使用衔接不畅的现象。

(三)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

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基础实验课

程和公共基础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专

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专业课

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依托校内

专业实验室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专业课程

实践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等,根据专业特点和条件灵

活设置,也可以穿插到平时的课程教

学中进行,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

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

中引入模拟公司的形式。所谓 “模拟

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工作任务和

经营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学生在其

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

环节之间的联系,根据产品和服务项

目的不同定位,进行营销、财务、贸易

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中可以

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教

学,是产学研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包

括仿真模拟、ERP综合实验、综合课

程设计、综合节目制作、毕业设计与

毕业论文等,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如利用校内外

电台、电视台、大型综合演播厅,将新

闻、播音、电视节目制作、编导、表演、灯光、音响、工程技术、动漫、人物形

象设计、传媒策划等专业的教师和学

生按专业电视台、专题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组,共同制作电

视节目。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

到后期编辑制作,直至合成播出。这

是一个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创

作训练体系,是一个多专业协作、资

源共享、真实有效的校园微型社会生

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或 相同的实践效果。

(四)建立实践教学模块考核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实践教学的成功是

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

键。而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完善

实践技能考核模块,是实现实践教学

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

材施教、因人施教,改革考试考核办

法,将理论与实践考核按1∶1的比例

配置,制定三类质量标准的实践教学

考核体系。一是国家级标准的考核体

系,以工科、文科和管理类为主,列出

12个模块50种专业证书供学生选考。

二是广播影视行业标准的考核体系,以新闻、播音、动画广告、制作、编导、音像为主,列出13个模块60种专业证

书供学生选考。三是建立传媒类学院

级标准考核体系,根据每个专业技能

模块的要求,设置技能模块等级标

准,制定技能模块等级考核方案,颁

发学院技能模块考核达标证书。如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编辑员、摄像员等 技能等级,经模块教学考核合格后,由学院颁发制作员证、编辑员证、摄

像员证,学生拿到 “三员” 证书后,申

请参加国家劳动技能鉴定中心或国

家广电总局的摄影师、编辑与记者资

格证书考试。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保

(一)建设 “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

是立足于内部挖潜和培养,出台优惠

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 二是对教师引进严格把关,引人引智,重在引技能,优先引进

或聘用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和行业从

业经验的专门人才,要在实践动手方

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聘用兼职

教师,引进客座教授、客座专家等方

式,使每一个专业都确保有一支实践

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从而促进实践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

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

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障。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一要有规划,按公共基础实验室、学

科专业实验室、综合训练实验室的要

求合理规划;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以

行业为主,以专业为主,以省会经济

圈为主。二要突出重点,突出示范专

业,突出薄弱学科,突出社会需求量

大的专业,突出新开的专业。三要满

足教学、超前教学,既不降低标准也

不盲目攀高,部分设备要与企业行业

同步接轨。四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完好率和共享率,为实 践教学、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贺善侃.实践主体论 [M ].北京: 学林

出版社,2001.(2)巴士光.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

才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7).(3)吴万敏.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探索 [Z].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000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

奖,2000.四、从宏观上体现因材施教应采取的对策

为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育才观念 ,培养具有基础

实、发展潜力大、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 人才 ,应以能力为本位 ,以“ 应用 ” 为主旨 ,以模块为要素 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对策有:.教师方面的对策

(1)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技术基础 ,又具有实际

作能力和经验的“ 双师型 ” 师资队伍。(2)建立专业核心 程的“ 双教师制 ” ,聘请涵盖各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来自 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运营管理第一线人员组成的客座教师

伍 ,建立专业核心课程“ 双教师制 ”。2.教学内容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同行兄弟院校和企业、管理部门的横向教

协作关系 ,编写内容简洁实用、组织科学合理的教材和典 教学案例 ,并加强理论教学中的模拟教学。(2)成立由企 和相关部门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

员会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会议 ,确立、调整、修 专业人才所需的理论和知识、技能和能力 ,调整修订专业 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与社会相联系方面的对策

(1)加强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共建稳定、规范的校外实

篇3: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个性化

一、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学生歌唱演唱水平参差不齐, 个体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在歌唱时发声通道比较通畅, 会灵活运用气息, 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 能很好胜任舞台的独唱需要, 具有独立辅导合唱的能力。但是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掌握一点歌唱的发声方法, 甚至唱歌跑调很厉害。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突出高职的个性化教学很有必要。

2.上课形式不合理

近几年,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职院校声乐学生数量猛然激增, 声乐师资出现严重不足, 过去在声乐教学中“练声、唱歌、布置新歌”的个别小课授课方式几乎不复存在, 声乐课在形式上只有集体大课, 一节课上几十个学生, 甚至连小组课的形式都没有, 教师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 就会丧失对声乐学习的信心, 从而产生倦怠的心理。声乐课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其教学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表演人才。高职声乐教学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 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 还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 摸索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革道路。

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学内容, 优化课型的结构, 只有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其在较短的学习期限内, 尽可能地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成为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同时, 又可以缓解声乐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上课形式是不管是声乐基础好还是差的学生, 他们求知欲还是很高的, 都想把声乐学好。

3.学生舞台表演机会太少, 缺乏艺术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育目标之一, 是学生的歌唱表演水平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发展, 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需求。但是,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声乐后, 没有可以发展自己的舞台空间, 甚至在毕业的时候, 也没有一次舞台歌唱表演的机会。

4.缺乏良好的师生交流

学生上课时没有唱好歌, 有的教师就会因此不问原因毫不留情地把学生训斥一顿, 甚至说学生唱得什么也不是, 根本就不能学习声乐。这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学生有了疑问也不积极主动地去问老师, 不想办法解决, 而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以至于师生配合不好, 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声乐教学的个性化界定

高职院校的声乐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形式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 制定出相应和合理的具体措施, 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声乐表演艺术的奥秘, 找到能体现自我学习价值的方面, 在某种意义上达到完善的程度, 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施个性化声乐教学是顺应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的现代教育潮流, 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进行声乐个性化教学要注意几点

1.在声乐课程的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要改革

声乐课程的设置要全面化、具体化, 不能像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只是简单的练声和唱歌。声乐课程设置要有声乐理论课、声乐技能课、声乐表演课等。首先要在声乐理论课上, 给学生进行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传输, 然后在声乐技能课上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声乐技能的训练, 最后还要在声乐表演课上把所学习的声乐演唱艺术在舞台上接受实践的检验。

2.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声乐水平, 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授课形式

不管学生的声乐基础如何, 他们求知欲还是很高的, 都想把声乐学好。所以, 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学内容, 优化课型的结构, 在遵循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主体, 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声乐理论知识以集体大课的形式为主, 技能课的训练以小组课和个别小课的形式为主。小组课可以5~6人, 对于不同声乐水平的教学对象, 要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小课, 个别小课可以是两个人或者是“一对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声乐水平, 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交流

声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 良好的师生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师要充分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 包括音质、音色、乐感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充分尊重不同的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用耐心和爱心去指导学生的声乐学习, 不能动不动就指责学生,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要与老师配合好, 勤学苦练, 共同努力, 才能把声乐教学效果提高。

4.重视声乐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声乐在全面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为歌唱是人类表达内心感情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几乎每个人都会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各种情感。所以, 声乐课不仅仅是一门技能课, 而且还是一门情感与技艺相结合的音乐文化类课程, 它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素质的责任。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还要培养学生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声乐教学中,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利用对歌曲演唱的再创为载体, 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在优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 受到思想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得到提高。

5.突出艺术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声乐的学习要付诸于艺术实践, 才能体现出歌唱表演艺术的真正魅力。因此, 要充分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 给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例如, 每月都要举行一次声乐课汇报舞台演出, 或者到校外的实训基地去进行歌唱表演演出。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声乐表演舞台经验, 又督促了学生平时对声乐的学习过程, 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同时, 在艺术实践中也体现了声乐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在声乐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声乐表演人才。

参考文献

篇4: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人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3;G712

语文是我国学生最熟知的学科之一,从开始上学起,我们就一直在语文课中学习认字、朗读、分析文章、理解主旨。但是无论是在上学的哪一个阶段,都是这种不变的教学模式。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尤为突出,语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只作为一种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和艺术方面的培养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且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很差强人意。如果不改变这些现状,对学生们的发展以及汉语文化的传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类院校需要将语文教学和艺术知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时提高两方面的能力,这种教育方法也正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所探索的人性化教育。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对于人性化语文教学的探索

人性化教育是我国新世纪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它将教学课堂变成了大家一起研究学术的讨论。这种氛围更有利于学习者思维逻辑的建立,可以各抒己见,并且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人性化教育中老师不会威严地站在讲台上,而是近距离的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根据本堂课所需学习的内容来展开一些话题,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或思想上的引导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这种教育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启迪学生的智慧。

语文是非常基础的学科,但是基础并不意味之简单,我国艺术类的高职院校应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很难的让学生学习艺术形式,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相关院校应该寻求更加人性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将两者进行完美的融合。

接下来文中将从课堂模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来探索人性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将文学美、文字美、意境美和艺术欣赏进行结合,由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入欣赏的“意境”,从而探索并创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和课堂。

二、指导学生“美读”,带领学生“入境”

“美读”,是一种深入教材探索其美感的方式,“读”能够将书面中的文字变成富有感情的话语,所带有的感情越深厚就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景越深,从而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如果在读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了其艺术的表现和美的意境,那就算是“美读”了。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由“读”将学生们带入文章,老师可以先做示范,以老师优美的音色、饱含感情的朗读来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体会自己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中来学习,接下来学生可以自己读,看是否能够重现或者更加深入地進入那个场景,凭借绘声绘色理解感知文章,舒心畅怀地接受美育。在探索人性化的语文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例如音乐。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选取一些和文章意境相同的音乐播放,这样在进行“美读”时不仅能够给课堂带来一些新鲜感,还可以加强对文章的鉴赏。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需要首先投入其中,由自己在学习中的享受来和学生们分享,将文章的“此情此景”升华到“我情我景”,在身入其境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这种“入境”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他们对于文字艺术、美感的理解更加的清晰透彻。

三、创造合作交流的气氛,开启审美想象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这样会造成学生们的对于课文没有自己的理解,所能认识到的都是由老师或者是教案上“安排好的”,而且这与人性化教育的宗旨相违背。创造合作交流的气氛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同样也是探索人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艺术类的高职院校来说,应该将它作为一种培养艺术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合作交流是一个共同学习的主要手段,同样也是人性化课堂的一个初期模式。老师在理解课文时加入欣赏艺术的手法并和学生们一起交流探讨,通过各种方式流露出来,并且以极强的感染力来感染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和学生共同来探讨文学还能成为一种师生之间的纽带,既能增加双方之间的沟通,也能使彼此之间更加了解,这样做能够使学生们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来上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想要在语文课堂中创造出学术交流的气氛,就应该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大胆合理的舍取一些文章,在加入一些交流的气氛法则,经过教师艺术加工,就可以创建出一个很好的交流课堂。

结束语:

语文可以说是一门包含学科最多的科目,同样也是很多学科所必备的一种基础,如果单单只学习文章结构、了解含义,那就只能说是为了学习语文而学习了。由此可见,对于语文教学的探索是尤为重要的,而本文也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探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同时加强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教育方法。文中提出了“美读”、“美境”和“交流审美”的人性化教学方法,希望它能够成为学生们建立起美学艺术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文和《文学鉴赏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0期.

[2]曾洁《“文学教育热”透视》、《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2期.

[3]温德峰《把小说鉴赏的权利还给学生———谈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说教学》,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期.

篇5: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摘要:从宏观社会文化、中观校园文化、微观专业文化出发,试图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力求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创业文化体系;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

近几年,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更多的高职毕业生都开始尝试自己创业。据一大学生创业网站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96.4%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只有7%的学生有创业的行为。而在发达的国家中一般占20%至30%左右。这些数据说明,在我国,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很多,但真正选择创业的学生却很少,创业成功率较低。在创业认同方面,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在上海的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501名已经创业大学生中,只有23%的学生认为“社会文化支持、鼓励创业情况”是选择“满意”、“非常满意”,这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在18477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6%的大学生认为“全社会关注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有6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还不够”,这两项均说明高校创业理念尚未形成,创业文化体系尚未建构。

一、创业文化的内涵

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创业文化也包含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自身的价值、促进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创业相关的特定的群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创业文化体系,从总体上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创业文化从宏观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

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精神风貌等文化规范的总和,是一种和创业相关的特定群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氛围。当前,国家鼓励特色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型的社会,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意愿起到一定的激励、引导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文化的熏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愿,主动开展创业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的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的创业人才。同时也颠覆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意识、官本位等传统思想,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创业文化,这对全体师生树立敢于自主创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业文化从中观上讲是一种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教育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行为的产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创业观、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教育的制度文化,开展创业文化活动,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组织一系列的特色创业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检验、实践。在浓郁的融合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有所提升。

(三)创业文化从微观上讲是一种专业文化

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是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行,人格魅力和学问修养并举,集知识、技能、综合素养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素养,更要具备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敢于开拓事业的愿望。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举办形式多样的模拟创业活动,采用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手段,在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创业倾向、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愿望。

“全球创业管理大师”拉里·法雷尔(LarryFarrell)指出:“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文化,同时引导创业资金有序流动并培育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以特色创业为主题,具有浓郁高职特色,凸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征的,集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创业文化体系,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培养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创造力及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文化是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激发人们投身于创业实践的文化,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创业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先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在高校建设创业文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弥补传统教育缺陷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传统技能型人才往往只局限在狭隘的“技术教育”上,其只注重工具性却往往忽视了目的性。“技术教育”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只是提供给学生一种工具,或是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工具”,却忽视了教育为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最终目的。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必不可少,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培养的人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厚的人文情怀,进而使高职教育既适应社会的需要又符合育人的目的。

(三)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高职学生个性特征普遍较强,表现在其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上。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许多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他们为拓展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空间,在夯实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迫切希望能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了解创业相关的制度,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创业文化的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形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他们既可以去找合适的岗位就业,又能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路径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有内在的,有外显的,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高职院校特色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是复杂的,它是金字塔型的,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去研究,从宏观上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文化,从中观上构建特色创业的校园文化,从微观上构建融合创业理念的专业文化。

(一)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文化,引导高职生自主创业。人们在从事创业活动的背后,有一种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文化作为支撑,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及其师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的形成。创业文化是指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及其特定群体的创业理想及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鼓励并支持创业行为,为创业提供保障的价值观念、行为制度和环境氛围的统一体。它是一种不可超脱的社会力量,以其特定的方式使社会创业文化意识转化为高职生的创业意识,产生创业行为。因此,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强势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观形成的基础。 发挥地方文化,弘扬特色创业精神。在温州的区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根源。自北宋以来,温州就形成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经过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理性提炼,促进了区域商业文化的形成,成为温州人身上的文化基因。温州的区域文化中有提倡功利、重商、富民的传统,在市场经济的激发下,形成了人人讲创业、人人想做老板的创业精神。我院地处温州,学生身上大多“先天”具有创业的意识和梦想,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追求以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将创业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在实践中升华成创业精神。

导入企业文化,形成特色创业文化氛围。很多靠艰苦创业起家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是大学生的偶像,他们的创业经验更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教材”。我校定期邀请红蜻蜓集团、森马集团、华盛集团、藤桥禽业等知名企业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指导师,举办创业讲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们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浓郁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

运用媒体文化,形成特色创业意识。通过媒体对创业个体进行激励与表彰,树立创业的先锋及学习的典型。我院学生的创业事迹媒体报道颇多。我院学生水果玉米的种植、亲子农庄等创业事迹在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温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相继报道。我院创建了首个青年创业学院,开设创业培训班,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媒体弘扬创业精神,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

引用典型案例,激发特色创业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引用上海海运学院的傅章强、中国农业大学的廖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学生谢文婷、上海大学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洪祺良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淘宝网上唯一的皇冠级鸭舌卖家温州大学毕业生陈亮的典型案例。他们的成功能使学生形成崇尚创业的舆论氛围,增强自主创业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形成有助于创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

(二)构建特色创业的校园文化,增强高职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具有创业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可以从硬环境支撑与软环境建设两方面着手。首先营造以创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创业理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宣传创业典型案例,特别选取身边的师生校友创业成功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欲望,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是提供支持创业、促进创业的物质条件。如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丰富创业的实践环节。设立创业基金会,支持并鼓励师生的创新研究、技术开发和自主创业,设立创业园及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实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营造以创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创业的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如设置校内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宣传栏,在教学楼、实验楼悬挂创业教育标语条幅,毕业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广为流传等,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文化在校园内达到“宣传媒体中有,人文景观中有,师生意识中有,实际行动中有”,使创业文化充满校园。

建设“学习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需要一支“理实一体化”的教师,他们要具有渊博的创业文化知识、熟练的创业实践技能、持续的开拓创新能力、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是一位“学习型”的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体会,不断积累、储备、完善知识结构,真正完成从目前的“理论型”和“技能型”向“智能型”、“创新型”的师资转型。

设置凸显创业思想的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创业、KAB创业教育等相关的课程,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因素,构建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内容体系。授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力争做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创业素质的培养三者结合,把创业教育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在课程教学设计上重视职业技能与特色创业的整合、理论教育与职业实践的整合,探索出大学生特色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即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专业创业。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开展创业项目的对接,指导学生特色创业的项目。通过该模式,我校培养出一批具有温州地方特色,凸显我院“农”字特色的新型创业型毕业生。

丰富学生校园创业的实践环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创业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这三大板块的教学作用。本校建立创业团队近40支,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网商创业园,宠物医院、亲子农庄、经贸格子铺等创业实践场所,与温州喜得宝五金有限公司建立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构建起高职学生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丰富学生校园创业的实践环节,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快速转化。

(三)构建融合创业理念的专业文化,启发高职生的创业思路。改革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融合创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课堂的教学实效,提高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启发高职生的创业思路。课程教学中体现专业的教学理念,运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企合作等形式,积极扶持有创业倾向的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创业技能,实现学生创业,经营企业的最终目标。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中融合创业理念、创业内容,把创业教育直接纳入专业知识的领域,将专业文化扩展为创业文化,形成融合创业文化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活动,形成完整的创业文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构建创业文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合作学习、模拟实习、举办技能大赛、规划职业生涯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积极创建校内外创业实习基地、提供创业基金、创业贷款等,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创业理念的形成仅仅靠创业教育传授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应依托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通过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创业的实践中去。目前我院育人教育除课堂、实训室之外,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如举办“创意农园”、“都市农夫”、校园技能文化节、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计划书设计比赛、模拟公司组建等各种创业竞赛,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网商创业园、格子铺、亲子农庄等学生创业工作室,学校提供场地及师资的支持,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创业,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我们把它们作为一个创业培训的过程,采取主动的姿态,搭建创业教育的平台,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将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引进来,共同形成开放、和谐、对话的良性循环体系。

依托优秀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企业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活动,创建自己的产业孵化基地。定期邀请本地创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企业家的机会,通过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创业精神和创业法规等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让学生对创业有真实的感悟,并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

立足特色的地方文化。特色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应力争把地方文化融入到创业文化中来,对地方典型的创业文化进行经验总结、分析、提升,将地方文化品牌引入专业教学中,找准结合点,把创业文化的构建和地方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如我院把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这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地方文化融入到创业文化中,围绕温州区域文化特色展开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形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创业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的感召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学生积极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篇6:高职院校亟需构建人性化的教学体系论文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谢青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中牟 451450)

摘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其中有82%的学校设立了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现阶段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构建

本文在总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作用的基础上,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学内容、形式、条件、考核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基于此分析及对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进行梳理,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作用 1.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够适应旅游服务业第一线需要的,掌握现阶段国际上有关旅游、外事、金融等知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事实上整个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注重强化个体的旅游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而“第一线”的实现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充分结合;最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企业实际条件和环境相对接。

1.2 实践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及延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要求其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运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实践教学本身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形成职业兴趣,也可以提高职业能力,实践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对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增加实践经验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就不难看出,实践教学对于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起到很好的效果。

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更晚,是在旅游业逐渐兴旺的近几年才陆续开设相关的专业,直到2011年才从经济贸易系分离出来,师资和办学能力都有待提高,造成目前旅游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过时,以景区看一看,旅行社走一走为主,缺乏适应现阶段旅游需求的茶艺,调酒,才艺展示等求知性内容。第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旅游教研室的六位老师只有酒店实践教学经验,没有旅行社和景区的实践和顶岗经历,要上好相关课程很难。第三、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及设施设备落后,客房和餐饮实训室无法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的需求。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实践教学基地几乎没有。第四、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性,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不统一,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效果。

3、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主要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全面落实“合作办学”的模式,体现以能力为中心的“旅游能人模式”,面向市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杭州职技院旅管专业“面向就业”模式,他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旅游管理系推出了面向就业的学生自主管理,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和自学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等。

从总体上分析,这两所学校在办学方面最值得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办学借鉴和学习的是:

1、在办学理念上充分考虑到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2、加强校内外的合作办学,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办学优势。

3、办学的一切出发点是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积极创造成办学条件。

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4.1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现状设置合适的实践教学目标

现阶段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具备实践能力和经验,因此,学院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根据旅游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课程,并进及时修改和调整,每学期根据教学进度,安排1—2科核心实践课程,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增加《旅游线路设计》、《野外生存技巧》、《导游业务》、《旅行社计调服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受学院招收的生源条件限制,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文化课素质比较薄弱,英语基础更低。虽然平时这些学生不爱学习,但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要求更高些,必要时我们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培养方式,学院老师负责理论课程讲授,企业老师负责实践课程讲授,也可以选择或组织自己老师编写实训教材,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科学性。

4.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相吻合。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和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线路上的景区(景点)、饭店等,使学生对本专业达到基本认知的目的;通过导游、旅行社管理和饭店管理实践模块对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通过旅游礼仪与形体训练、市场营销和旅游资源调研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扩展,提高其职业素质;最后通过专业顶岗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高素质的师资结构是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必备条件。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室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聘请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等经验丰富的一线服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是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顶岗实践多以旅游饭店为主,旅游景区和旅行社较少,几乎没有,这就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最大“瓶颈”,我们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多与知名景区和旅行社沟通交流,建立产学研教育模式,形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较稳定和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

4.4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的前提。如前所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没有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规范》和《实习大纲》等,每学年初安排本学期的实习科目,而且只有任课教师参与,缺少相关专业老师的参与和协调,使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修订和完善包括旅游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办法、旅游实训考核办法等相关规定。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学校一般不会派老师全程监控校外顶岗实践,这就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及时妥善的处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采取的“6+6”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但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第一个“6”的集中顶岗实习,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多次出现工作失误,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不利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学院应当选派专业实践辅导老师在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锻炼,一方面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做好及时协调,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旅游行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提高教学实践水平。4.5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改进功能、决策功能,而且也是考察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方法,并为实践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有的校内实训的考核方式仅局限于专业辅导教师的笔试和实践考核,其他专业和实训老师并不参与,因为受到教师个人偏好和经历的影响,考核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够让专业和实训老师、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参与到考核中,采取统一标准,集中考核,也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代替考核,不仅让学生更加重视教学实践的操作训练,也让考核更加公正合理,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校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要改变以往的以实习报告为主的终结性考评方式,让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

5、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立足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本专业的性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 贾晓龙、蔡红胜,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5)下.[3] 唐烨、覃勤、黄娟,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浅析[J], 科协论坛,2009(9)下.[4] 喻琍贞,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0).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 Taki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Xie Qingyu(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ongmu, Henan 451450)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focus on cultivating technical talents take up 60% of the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And specialties related to tourism management are set up in 82% of those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Management is a specialty that puts much emphasis on practice, thereby, to consummat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of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alent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management;practical teaching;construction 作者个人信息:

谢青玉,男,籍贯河南省内乡县,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及农业经济、高职教育教学

上一篇:凡卡的读书心得600字下一篇:小学生歇后语奇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