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2024-07-02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通用10篇)

篇1: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局针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筑牢监管防线,提高监管效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全县未发生一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2009年度我局被县人民政府授予食品安全监管先进单位,2010年度我局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绩效考核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经常召开党组会、局办公会专题研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创建“五无监管区”的主要内容,开展经常性的督导与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三清六查九原则”的工作机制。

二、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1、严把食品流通许可关。我们将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下发到基层工商所。并实行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一次性告知制度。在《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中,坚持“一审一核”的工作程序,严格材料的形式审查和经营场所的实质审查,确保食品流通许可证工作的严谨、合法、有效。特别在实施经营现场核查中,重点核查经营环境、食品保管和制度建立,以及其他软硬件的配置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告知通知。

2、全面落实“一票通”制度。我们按照省局《流通环节“一票通”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全面推行了“一票通”制度,在具体操作中,执法人员按照统一的票据格式,督促食品经营者存根联留底装订保存,作为批发商的销货台帐,零售商在进货时,通过向批发商索取和保存“收据联”,装订成册后作为进货台帐,使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进销货票保持了一致性,规范了食品经营者建帐行为,实现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问题可追溯”的目标。同时,加强对“一票通”台帐的规范建立情况的检查,对不认真执行“一票通”台帐的食品经营户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

3、加强经营者自律。食品经营户做到“三统一”,即:统一索证索票,统一食品安全责任状,统一证照上墙。城镇大中型超市、商场既要建立索证索票书式资料档案,又要建立电子资料档案;农村食杂店索取供货商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检验报告复印件。目前,我县县城食品经营户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食品经营户持证、持照经营率达100%,工商所实施经营户管理和巡查责任制达100%。

三、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1、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县局与各工商所,各工商所与片、组工作人员签订责任状,工作人员与辖区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签订责任状。确保巡查到位、有错必究、有案必查。

2、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为确保工商所快速检测箱正常使用,我们采取统一培训人员,统一购置试剂等办法,加强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3、加大集中整治力度。我局确定逢单月份的第三周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周,全局统一行动。整治周实行领导分片负责制,机关职能部门组织落实。全县以工商所为单位分为三片,每一片为一个整治行动小组。从工商所抽调以行政执法组人员为基础组建整治行动执法小组,以片为单位,逐个工商所统一集中开展整治行动。每个农村工商所分别抽3人,每个城区工商所分别抽10人。整治行动在县局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在县局分片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开展,以整治行动组为主要力量,整治地工商所全力配合。

4、加强薄弱环节监管。为消除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市场巡查,做到不漏一乡、一村、一店,尤其是对偏远山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检查。对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无照经营食品,超范围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从严从快查处,督促食品经营户落实进(销)货台帐、索证索票等自律制度。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结合清理无照经营,对食品质量进行拉网式检查。在食品经营单位落实进销台帐、索证索票等经营者自律制度和落实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

1、突出食品检测,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运用食品快速检测箱,定期对全县城区、乡镇的超市、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进行快速检测。每月对各大市场销售的蔬菜类、水发产品、豆类制品等食品进行全面检测,发现问题食品的,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当场向被检测对象反馈,且及时进行销毁。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宣传厨窗上进行公示,提醒广大消费者。

2、完善工作制度,确保监管工作落实到位。为落实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我们指导督促超市、农贸市场的经营户严把食品进货关,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的职责。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查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履行检查验收责任。对不履行索证索票制度的经营户和食品检测经常超标的经营户进行登记,便于进行复检,直至检测合格为止。第一次检测不合格的,对其进行教育;第二次检测不合格的,给予警告,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第三次检测仍不合格的,对该经营户进行行政处罚。

3、加强维权网络建设。在全县乡镇、村(社区)推行“一会两站”建设,广泛开展12315“六进”活动,完善了12315快速反应机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到消费者申(投)诉举报,需要到现场调处的,城区工商所在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处理消费纠纷。充分发挥12315作用,形成工商监管、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的维权格局,确保食品安全。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篇2: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县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好范文版权所有

监管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我们××县工商局牢记所肩负的责任,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

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上级局《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依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工商监管、业主自律、部门配合、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构筑四道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使全县的食品市场始终保持了平稳有序的态势,安全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初步形成。

一、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探索建立工商监管机制,构筑食品安全外部防线。

近年来,我们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来重视,来强化。在推进工商执法监管上,积极做到“四个强化”,达到“四个到位”。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到位。专门成立“××县工商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鲁金旺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其他4名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直属机构负责人、股长、所长为成员,加强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指定一名副局长主抓,明确由公平交易局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全县食品质量检测和大要案的查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层级责任制,由局长负总责,所长为全所责任人,管片人员为辖区责任人。年初局长与所长、所长与管片人员、管片人员与经营户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做到责任明确,个个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初步形成了领导主抓、公平交易局组织实施、各二级机构协助配合、各基层工商所抓监管、片区人员具体负责的管理网络,为抓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做到执法到位。一是认真落实巡查制,加强日常监管。制订《××县工商局食品市场巡查制度》,规定城区工商所每周巡查不得少于1次,农村工商所每两周不少于1次,集中检查每两个月不得少于1次,并把检查、巡查发现的食品质量问题,特别是儿童食品质量等问题,及时予以处理,通过《食品安全信息公告栏》及时发布,告知消费者。同时将巡查情况及对有问题食品的处理情况及时在食品市场巡查记录上登记,便于统一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二是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执法办案工作。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先后两次集中开展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整顿工作。第一次是年初,一方面按照“谁登记、谁规范、谁负责”的原则,由注册登记机构从年检和验照着手,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前置条件、《营业执照》依法进行查验、审核、规范和登记;另一方面按照“谁监管、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基层工商所对本辖区内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主体逐户进行摸底排查,清户登记,对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逐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督促办理登记手续。第二次是6月份,结合市局组织的“食品无照经营整治月”活动集中开展了主体资格清理整顿工作。我们还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结合我县食品市场实际情况,先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儿童食品市场、夏秋时令食品市场、月饼市场、白肉市场以及“五一”、“十一”等节日市场专项整治。通过以上专项整治,依法查验、审核和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查处无照经营行为7户,其中依法取缔7户次;查获假冒伪劣食品案件27起,当场销毁过期变质食品1000公斤,总价值5万元,较好地整治和规范了全县流通环节食品市场主体准入行为,有效地净化了食品市场环境。三是延伸监管触角,拓展监管领域。各工商所主动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及学校、邻县周边地区的各个角落。随着食品流通的日趋活跃,这些边远地区出现了一批食品生产的“小作坊”、地下食品加工的“黑窝点”、藏匿“三无”食品的“黑仓库”。这些手工作坊人员利用时间差送货上门,廉价推销食品。而一些个体商店,小商小贩图便宜、图省事、图暴利,经常销售这类食品,这给消费者,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把监管的范围扩大到宾馆、饭店、学校;把监管的重点放在食品生产、批发的源头。严厉打击生产经营者借“送货下乡”、“厂家直销”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霉烂变质的食品,坑害农村消费者的行为。

篇3: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

改革开放以来, 食品工业得到极大发展, 食品流通也更为迅速和广泛, 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极大地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更容易发生和扩散。为此, 作为肩负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重任的工商行政部门, 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实行了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以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到位,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年来我国市场频现的“毒大米”、“注水肉”、“苏丹红食品”, “三聚氰胺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 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健康安全, 也不断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性、法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勿庸置疑, 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角度出发, 提出构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及监管的调查分析

1、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区域为广西柳州市柳南区, 该区是能代表柳州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的典型区域。调查对象包括柳州市的食品经销户和工商行政人员。随机抽取31个食品经销户, 其中有效返回问卷22份。在柳南分局及其下辖的红光、南站、鹅山、柳邕、太阳村5个工商所共发放了30份问卷, 其中有效返回问卷30份。

2、调查方法。

在调查方法上, 把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合起来。其中对食品经营户和工商行政人员的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的形式, 对柳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调查采用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的方式, 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采用查阅统计年鉴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 把问卷设计成两种, 食品经营户调查问卷和工商行政人员调查问卷, 问题答案由被调查对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单选和多选。

二、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1、食品经销户的调查分析

(1) 被调查食品经销户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和了解情况。调查商家和商贩是否知道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10类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且认识QS标志时, 54.5%的商家回答知道, 近半数的商家竟不知道也不认识;调查商家所经销的食品中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 是否都贴 (印) 有QS标志时, 只有36.4%的商家回答其经销的食品全部有, 其余63.6%的经营户回答其所经销的食品中部分有;调查经营户是否知道怎样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时, 31.8%的商家回答基本上懂, 40.9%的商家回答懂一点, 27.3%的商家回答根本不懂。如果他们回答知道或知道一些, 则调查其是如何得知的, 41.4%的商家回答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学习的, 34.5%的商家回答是工商部门宣传的, 24.1%的商家选择是别人传授的, 没有商家选择是质监部门宣传的。

(2) 被调查食品经销户的食品经营状况。在调查商家经销的食品是否都有合格证时, 63.60%的商家回答其经销的食品部分有合格证, 36.40%的商家回答其经销的食品都有合格证;调查商家在进货时是否碰到过假冒伪劣等有质量问题的食品, 18.2%的商家回答经常碰到, 68.2%的商家回答有时碰到, 13.6%的商家回答从来没有碰到;调查商家在其销售的食品中是否有假冒伪劣等质量问题的食品 (如过期变质食品) 时, 9.1%的商家回答有很大一部分, 50.0%的商家回答有一小部分, 40.9%的商家回答没有。对于销售过假冒伪劣食品的商家, 则进一步调查他们销售的是哪种食品, 选择酒及饮料的占52.6%, 选择各种糕点、糖果等零食的占31.6%, 选择奶粉及乳制品的占15.8%;在调查商家对于假冒伪劣食品的态度时, 90.9%的商家表示痛恨, 9.1%的商家表示无所谓;调查商家在发现购进了假冒伪劣食品会选择怎么做时, 77.3%的商家选择与供货商协调解决, 13.6%的商家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投诉, 9.1%的商家选择不理会, 继续销售。

(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情况。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食品消费者和经营户不了解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已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担负, 40.9%的商家选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选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政府的各占到9.1%, 4.5%的经营户认为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只有36.4%的商家选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工商执法人员是否经常到商店或摊点来检查食品安全质量时, 有22.7%的商家选择经常来, 有31.8%的商家选择从来没来过, 有45.5%的商家选择偶尔来;调查工商执法人员对食品的日常检查方式时, 选择通过看、闻、尝等直观方式的商家占72.7%, 选择用仪器检测的占9.1%, 有18.2%的商家不清楚;调查工商执法人员来检查时, 是否依法按章办事, 有59.1%的商家选择能够依法按章办事, 有40.9%的商家认为没能依法按章办事。

2、工商行政人员的调查分析

(1)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现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政府监管食品市场的手段。我国近期以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但在调查工商局 (所) 最近是否重视学习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时, 只有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在调查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的看法时, 有超过80%的选择了“有一定的缺陷”, 并有10%选择非常不完善, 而85%则表示必须尽快颁布新的食品安全法。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商品市场准入制度, 以期实现对不合格商品的围堵态势。准入制度从始至终贯穿流通领域监管工作, 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 就是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的法规制度和工作制度[1]。但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推行食品准入制度工作中存在困难。

(2) 工商行政企业信用监管。企业信用监管是基础性工作, 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监管工作都离不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做好各项监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调查工商局 (所) 对食品经营户的信用记录是否完备中, 只有65%选择了“是”;在回答工商局 (所) 建立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奖惩机制情况时, 80%受访者表示还不完善。这说明本市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机制还不健全。

(3) 实施食品检验检测状况的情况。检验检测技术方法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在调查工商局 (所) 是否重视食品快速检测, 有超过80%的问卷表示重视。但有70%表示其所在的工商局 (所) 没有配备快速检测装备。经常性开展食品的快速检测和法定检测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调查中发现工商局 (所)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和法定检测的频率并不高, 选择半个月一次占60%, 一个星期一次的只有20%, 选择2、3天一次仅占5%。

(4) 工商部门巡查情况。工商部门对学校附近、农贸市场、偏远小店等监管重点必须经常、反复地巡查。巡查是基层工商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56%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工商局 (所) 对辖区内学校附近经常进行巡查;而对辖区内农贸市场经常进行巡查只占65%。市、区工商部门检查为不定期检查, 一年仅一两次。平时主要依靠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所进行巡查。由于地广人多, 食品日常检查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所) 经费不足、人员有限, 监管区域大 (一乡一镇六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 等原因, 检查人员较少深入到偏远地区。

三、工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以上对柳州市柳南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查, 得出的结论对柳州市具有普遍性。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监管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工商部门推行食品准入制度, 困难重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商品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市场进入制度的核心, 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发票、合格证档案及购销台帐。调查发现柳州工商部门在实施推行过程中存在相当的难度。

调查问卷显示, 柳州市处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 经营方式多样, 市场主体绝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 这些个体户文化素质不高, 法制观念淡薄, 存在着较大的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调查问卷还反映, 他们对食品安全知识严重缺乏了解, 不愿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加大投入, 所以在食品的采购、检验、贮存等方面未建立完善的规范和制度。因此, 存在相当一部分不提供索票索证档案、不设立购销台帐的经营户。但工商部门没有处罚的权利, 《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要求经营对商品质量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并没有强制经营者采取何种方法进行商品质量的核查与管理, 所以无法保障这套体系的长期、规范运作。

2、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

受“三鹿奶粉”等全国性恶性事件的影响, 食品行业信用形象急剧下降, 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公众信任危机。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我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柳州工商行政管理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 表现为:

(1) 食品经营户的信用记录不完备。调查中将近半数的工商行政人员表示食品经营户的信用记录不完备, 大多数只是建立了经济户口, 对其守信、失信的全过程缺乏记录, 不能全面反映每户食品经营者诚信守法的真实情况;一些基层工商所的数据缺项、漏项、错项多, 数据不准确, 不完整, 更新不及时, 严重影响工商登记信息作用的发挥, 严重影响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的建立。同级工商部门内部之间各个业务管理系统缺乏互动, 各区之间的信息平台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 已有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 缺乏信用激励和信用惩罚机制。调查中这个问题反映突出。这也是食品问题违法成本低, 违法者屡犯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工商部门没有很好的把企业信用信息公示, 包括公示企业良好信用信息, 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企业不良行为信息, 对被吊销营业执照、未及时参加年检、验换照以及其他违法行为没有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其次是柳州市工商部门没有建立较好的企业奖惩制度, 就是要让讲信用的受到尊重, 得到实惠;让不讲信用的无立足之地, 使不良行为付出代价, 名誉扫地, 直至绳之以法[3]。

3、工商部门对食品的快速检测机制不健全。

快速检测具有检测周期短、成本小、易操作等特点, 特别适合对保质期短、易腐败变质且价值低的食品的检测。但调查显示,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快速检测不重视, 同时发现工商局 (所)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和法定检测的频率不高。他们认为检测结果既无法定效力, 又占用了一部分工商力量, 购买检测试剂、试纸还要花费不少的费用, 充其量是做给老百姓看看的, 这就造成了检测设备和仪器的闲置。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将样品直接送检至法定检测部门, 但定量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有时使工商部门很被动。经常性开展食品的快速检测和法定检测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4]。调查还显示,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基层工商所大多数还未配备快速检测设备, 在检查时依然还是用“眼睛看、鼻闻、手工摸”的传统方式检查食品, 所以在对问题食品的监管及检测过程中, 只能通过先确定监测对象, 怀疑可能存在问题食品, 最后送法定鉴定部门检验, 但事后存在隐患, 食品有问题可以处罚, 如果没有问题, 还要支付大量的检验费用,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没有达到惩治问题食品的预防效果[5]。

四、优化工商行政监管的对策

从调查的结果看, 不管每一件假冒伪劣食品案的发生有多少原因, 最根本的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缺位和失职。加强监管, 保障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就成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尽的责任。政府监管效率直接影响一个地区食品安全状况, 监管效率越高, 食品安全状况也就越好;反之, 监管效率越低, 一个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也就越差。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构建符合柳州市特点 (消费特点和经营特点) 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即在完善法律保障的前提下, 形成在工商监管为主、经营者自律为辅、居民积极参与全民监督的基础上, 强化食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市场准入、信用监管、中间检验检测、缺陷产品退市和食品安全评价的全方位长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J].工商行政管理, 2006, (2) :9-13

[2]刘华楠, 宋春祥.食品安全信用缺失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治理模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07) .

[3]宁波市工商局慈溪分局.由快速检测到市场监管[J].工商行政管理, 2006, (5) :62-64.

[4]吕东裕.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四位一体食品检测体系[J].工商行政管理, 2006, (5) :58-59.

篇4: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一、《特别规定》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特别规定》是行政法规,但其法律地位有其特殊性。根据《立法法》,同一机关制定行政法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因此,特别规定在适用上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既排除同位法,也排除下位法。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的大凡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法规的都冠于“特别规定”。例2005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这体现了民本立法的理念。

然而《特别规定》对具体法的设定范围、内涵上有延伸性规定,作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转致适用,如第3条第二款“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因此,工商部门在适用《特别规定》时,必须同时兼顾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

二、食品安全监督的对象与市场主体及行为监管的关系

产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对象为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凡所有涉及到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除法律有规定的或者规定不明确的,均适用《特别规定》处理。

(一)市场主体监管

市场主体监管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合法有效性的监管,主要是市场主体资格许可证与营业执照合法的取得与消亡。《特别规定》第3条第二、三款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处罚。

(二)经营行为的监管

《特别规定》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生,并依照规定予以处罚:1、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2、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3、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4、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5、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6,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本规定义务的;7、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定的。

三、工商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执法关系

《特别规定》是一个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管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商务等多部门执行的行政法规。为防止部门间相互推诿,该规定从制度机制上强化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如《特别规定》第3条规定“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查处。”明确“各自职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营业执照经营,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各自查处无许可证经营,弥补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条二款“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许可审批部门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予以查处”中因法律、法规不配套,造成对违法行为的执法“空隙”。这样,工商部门的职责是否减轻了呢?

事实并非如此。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当年12月14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要认真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取缔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加强上市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查处食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要将营业执照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质检、卫生部门。……”因此,就《特别规定》规定而言,工商部门承担对无营业执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食品市场流通环节监管外,还承担了其他领域的协管功能,凡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实施意见》指出“对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涉及工商部门职责的,应依据《特别规定》进行处理;涉及前置或者后置审批的,会同或配合相关审批部门依法处理”:其中“涉及前置或者后置审批的,会同或配合相关审批部门依法处理”。会同是主动的行为,配合是被动的行为。换言之,只有“后置审批”的才由工商去“配合”,除此之外工商部门都是一个主动行为。《意见》很明确指出,只要属工商部门职责管辖的,应依据《特别规定》进行处理,这既符合法律适用原则,又可以充分体现执法力度和执法手段。所以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是任重道远的。

四、加大执法力度与犯罪移送的关系

《特别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上与其他同类行政法规比较,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其一,设定罚款起

点高且自由裁量余地小,融严惩与威慑于一体。如“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其二,填补其他法律、法规处罚之空白,如“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有效解决立法不完善而对违法行为无奈之惑:其三,行政执法操作性强;《特别规定》赋予工商行政执法部门等有下列职权:“(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其中第四项的设定“查封生产经营场所”,前提是“存在重大隐患”。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规定的:“查封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场所。”的前提是“有证据表明”。立法措词上的变化,为执法部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执法途径。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决心。

加大打击力度不等于可以以罚代刑,《特别规定》有多处提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凡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因此,作为工商部门在查处食品违法大要案件中更要特别注意罪与非罪的界限。

五、日常行政指导与法规禁止的关系

以前工商在流通领域的日常行政指导、引导性行为,一般不带有强制性,因此工商部门对经营者只能进行教育、引导和规范,而不能对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而《特别规定》已将对经营者的日常行政指导和引导性行为,通过行政法规层面加以确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第5条规定,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在产品集中交易场所销售自制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当比照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的规定,履行建立产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生产企业召回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的义务:销售者停止销售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的义务:严格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处理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因此,从监管角度而言,工商执法人员要在执法理念上有一种“更新换代”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贯彻《特别规定》。

六、依法行政与行政不作为的关系

《特别规定》不仅是对市场主体

篇5: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汇报

2010年县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2010年县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2010年上半年,我局在省工商局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创新监管手段,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了自身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认真开展了各项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先后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节”

食品市场和“五一”和“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集中整治,集中开展奶制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无抗奶”市场清查、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和含苏丹红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粉市场清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和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打击酒类市场“傍名牌”行为等活动。通过各类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全市系统出动执法人员13900多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0600多户次,共取缔无照经营户16户、捣毁制假窝点8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4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万多公斤,价值34万多元。维护了食品市场和节日消费安全。

强化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认真贯彻《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按照“六查六看”要求,将监管重心下移,严格落实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突出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销售者,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

内容、提高巡查效率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规范食品销售者的经营行为。要将食品市场巡查与经济户口管理、食品质量监测、食品分类监管与信用分类管理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建立违法案件信息库,完善监管档案,并加强对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切实提高了日常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了食品质量监测和食品快速检测

今年上半年,加强了对重点食品的食品质量监测,配合省局和自己组织对熟食、粉丝、儿童食品、桶装水、啤酒等进行了质量抽检,抽样65组,对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进行了没收,对经营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进行了处罚。为加强食品快速检测,我局投资60多万元,建立了市食品快速检测站,同时,制定了《市工商局2010年食品快速检测计划》,开展统一食品快速检测,重点检测肉类、奶制品、干果、蔬菜、水果、食用油、水产品等,全市系统共快速检测2800多个样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活动

一是起草下发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方案》,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宣传周以及《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月和执法月活动。二是采取了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网上答疑、全员考试、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现场咨询、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区开辟宣传专栏、媒体宣传、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对《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全市系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共35次,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网上答疑2次,全员考试1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0多份,张贴横幅标语216条,现场咨询11次,媒体宣

传41次,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区开辟宣传专栏131个,出动宣传车50余台。

推进食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制定和下发了《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2010年“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实施方案》,参加了3月13日在九亿步行街举行的市首届“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启动仪式和对授牌企业和经营户的检查验收,开展了真假商品现场咨询活动。二是扎实开展创建“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联系点工作。在今年初,为61个乡镇示范店联系点进行了验收和授牌,目前,采取局领导和股所干部挂点联系的方式,在所有行政村或中心村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在今年年底前每一个行政村或中心村有一个示范店联系点。

二、主要做法

强化了组织领导和责任追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属地监

篇6: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全力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攻坚战

------闻喜县工商局2011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闻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闫峰

各位领导:

我县食品流通环节各类经营主体共计1521户,其中批发48户、超市5户、零售店1468户。乳制品经营户1052户,其中经营婴幼儿奶粉51户。食品添加剂经营户2户,兼营1户。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贯彻《食品安全法》、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市工商局和县食安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省食安委46号通报精神,紧密结合辖区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深入整改,坚决落实对食品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控、全方位保障,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协作,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把提高经营户、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作为抓好食品安全的切入点,与县电视台联手开办《维权3〃15》栏目,定期发布消费警示、以案说法;与中小学校、社区组织加强协作,出动执法人员570余人次深入校园、社区开展咨询服务;与各乡镇政府加强协作,先后召开各乡镇食品经营户负责人培训大会9场次,参训人员1150余人;与食安委成员单位

加强协作,召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暨食品安全攻坚战启动仪式,开展了“共同关注食品安全,携手创建健康生活”千人签名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了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提振士气,集全局之力抓整治

今年以来,特别是学习省食安委„2011‟46号通报精神之后,局班子召开全员大会,从思想认识、日常监管、执法办案等方面深刻反思、认真整改,重新确定整治方针和重点,集中全局力量,由分管局长带队、各业务科室、经检大队、工商所全力配合,对食品流通环节进行全面、彻底的规范整治。截至目前,全局共检查经营户1678户次,查处水发鱿鱼、豆腐非法添加工业原料等各类食品违法案件62起,受理解决投诉23起,下架过期变质产品407公斤,查扣各种假冒伪劣食品价值30余万元,罚款17万元,取缔无照经营47户,有力打击了食品违法行为。市电视台、《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先后对我局的食品整治进行了报道。我局查处的“东镇某副食批发商行销售过期食品案”被省工商局评为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十大典型案例。

三、标本兼治,狠抓长效机制落实

我局坚持食品安全预防在先、规范为主,狠抓长效监管机制的落实。一是严把准入关口,认真做好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工作,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

办证流程,坚持现场核查,合格一户许可一户。截至目前共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188份,其中企业50份、个体户1138份,卫生许可证不到期的333户;二是明确主体责任,由分管局长与工商所长、片管员和1521户食品经营户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经营户向消费者承诺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食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三是强化制度落实,对全县所有食品批发商、经销店全面落实“一票通”,建立进货台账、索票索证制度,对超市建立了市场准入、进货查验、抽样检验等八项制度,对食品运输车辆、食品仓储设施进行了备案登记,定期检查规范,抓好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自查自纠和自律工作;四是重点督查防范,针对“毒辣椒”、“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下发紧急通知,对北垣馍、煮饼加工企业、辣椒、乳制品市场及各大超市进行专项督查,强化源头治理防范。根据总局要求,对乳制品经营户进行证照集中换发,予以专项许可。近期根据消费者反馈,我局对全县桶装饮用水经营户依法进行了抽检,目前样品已送至山东菏泽质监所。

篇7: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在区、市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职能,认真按照市局岗位目标任务,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为手段,采取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和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得方法,以创新监管机制为突破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有力地打击了各种食品违法行为,为营造放心满意的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基本情况

(一)青铜峡市工商局裕民工商所共有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714户,其中食品零售经营主体1099户、食品配送22户。

(二)截止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一是全所共出动执法人员321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20车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户8142户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49件,罚没款1.97万元。二是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对节日食品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销售“三无”食品、冒牌、仿冒、过期变质以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等违法行为,共查获各类五粮液等系列白酒99瓶(袋),过期啤酒等饮料315瓶(袋),不合格食品3336袋,不合格杏仁露等礼品盒1249盒,标值达5万余元。

二、具体做法

(一)统筹安排,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强力组织保障。我局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局长靠前指挥,公平交易牵头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监管人员、监管任务和监管措施、重点监管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按照网格责任区强化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六查六看”,严格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三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有效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2、认真评选放心店和放心超市,目前已评选出9户“食品安全示范店”,1户“食品安全放心超市”。根据地区局在每一个行政村评选一户“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要求,我局根据实际对尚未成熟的食品经营户继续加强指导、规范,在每个行政村都创建一户“食品安全示范店”,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争取在2008年6月20日前完成。

3、规范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和进货制度,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为巩固去年997户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成果,继续做好109国道和鲁大复线两旁村庄内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工作,以及山区公路两旁和乡镇府所在地食品经营户的索证索票工作。同时各所摸派辖区未建立索证索票工作的食品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做好准备工作,并印发承诺书1700份,统一印制了《食品安全监管公示牌》2000份以及识假变假等宣传材料,统一发放《购货台账》等,手把手指导经营户户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自律制度;手把手指导经营户规范粘贴票证、规范填写进货台账和不合格商品退市记录;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帮助规范店容店貌;重新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签订食品经营者向社会公众做出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承诺书;真正做到把服务、引导工作做到了“家”,真正做到进驻一户、规范一户、成型一户。

4、节日食品市场整治工作实现了常态化。乐都县工商局改变了以往的节日市场整治惯例,每到一个节日,各相关职能科和工商所在节前、节日、节后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不是县局等海东局地安排、工商所等县局地安排,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突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为着力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力度,在2008年元月份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月行动。

2、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和谐的春节,乐都县工商局抽调执法人员,放弃正常 的休息,在正月初四和初七开展了两次春节礼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为彻底改变农村山区食品随意经营行为,乐都县工商局抽调执法人员开展了为期3天的农村山区食品市场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违法行为和规范了农村山区食品市场。

4、为摸清全县的食品经营户真实情况,确实掌握经营户真实情况,为局党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县局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食品安全专项交叉巡查,共检查了全县九个市场和19个乡镇的354个行政村,全面摸清了全县的食品市场基础数据。

三、存在问题

(一)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上创新不够,没有朝气。

(二)索证索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山区部分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还不太规范。

(三)市场上还存在个别销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

(二)继续加强索证索票工作;

(三)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篇8: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然而,食品安全的形势却不容乐观。2008年9月被公开披露的三鹿事件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冲击波堪称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 “大地震”;2010 年3 月17 日,《中国青年报》一则关于“地沟油”的报道又可谓是给人们餐桌的又一次震撼;接下来的小龙虾事件、婴幼儿性早熟事件让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食品监管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调整健全。但现实情况是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一大支柱产业,80%的人口生活在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这些群众的生命健康时刻都受着严重的威胁,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层工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环,面对严峻的形势,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何种角色和如何研究并制定好对策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结合工商职能的基础上,就以上所提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层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角色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4条第2款确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责,而工商所或基层工商分局是工商部门的派出机关,依法对辖区内的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直接担负着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责,它工作成效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流通食品安全监管的成与败。

因此,我们基层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角色不仅是流通流域监管职责的直接承担者,而且还是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守护者。我们要以守护食品安全为己任,恪尽职守,不断研究和制定监管对策,确保人民群众食安全。

二、新形势下基层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对策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全国上下正在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控体系,作为承担食品流通环节直接监管职责的基层工商部门要做好自己这一“管”,就必须从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高度出发,从自身工作情况的实际出发,研究并制定好对策,严把流通环节监管关。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监管理念

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监管理念,既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监管理念。

这个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层工商部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介入市场进行监管时,要确实做好一下两点:

1、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目前群众所担忧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食品的健康安全问题。因次,基层工商部门应该把完全问题作为食品监管的重点,重点抓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2、把握好规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展是目标,规范是前提,法治是基础,和谐是关键,要完整、科学、准确地把规范贯穿于食品行业发展的全过程,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追求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必须强调边发展、边规范。要彻底扭转“重发展、轻规范”, “先发展、后规范”,“只发展、不规范”的错误理念和做法。

(二)把好市场准入关

基层工商部门对涉及食品领域的企业、个体的登记认真审核,依法从严把好市场准入关,这无疑是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形成了监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对于食品供销主体,比如食品的生产制造者、食品加工设备供应商、食品的各级销售商等,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规定不是很明确,在具体责任规定上也有漏洞。由于主体责任的不明确,使得食品供应者在现实中往往也缺乏责任意识, 以被监管者的姿态应付检查,而不是主动改进和加强食品安全的自我控制。因而,我们把好相关食品主体的市场准入关,这有利于弥补法律在企业安全责任的空白,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三)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日常工作的核心

食品安全监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功在平时。基层工商部门要把安全食品监管作为日常监管的核心工作,坚持全方位的常态化监管,使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无孔可入。

基层工商部门要把食品安全监管放在日常监管的核心位置,一把手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监管干部日常抓,把食品安全监管带到日常监管、走访企业工作中去,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监管与维权相统一。基层工商部门在监管的同时,还要对食品市场主体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并指导其建立食品安全的检测、召回、销毁等机制,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 建立与其它监管部门的互动沟通机制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这样虽然明确了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分工,克服了重复管理的弊病,但是又造成了各个监管部门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衔接的现象,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盲点和灰色地带。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流通和消费等诸多环节,任何一家监管部门都难以单独承担安全监管的重责大任,工商部门也不例外。基层工商部门除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外,还要注重与其他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监管联动、无缝对接,特别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上,建立起360度全方位、24小时全天候地覆盖各种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合作监管体制。

(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

食品安全是一项涉及每个人的公共事业,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次序,基层工商机关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有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为群众所悉知,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管理最为有效的国家,其中作为食品安全体系重要一环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工商分局或工商所是辖区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会掌握很多的信息源,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有利于这些信息及时披露,为公众所悉知,间接性的引导公众的消费行为,保护其生命健康权。同时,还有利于基层工商部门与上级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基层工商分局在进行信息公示时要对群众负责,对相关市场主体负责,充分利用公示牌、网络、电视媒体等平台,及时、准确的对食品安全消息进行公示和披露。

篇9: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自查情况汇报

2011年以来,***工商分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省局及市局有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履行工商职能,大力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将我局2011年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2011年以来我局全局上下充分认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面安排部署,成立领导机构,层级分工,责任明确,切实抓紧抓好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各项监管检查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我局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心,以六项内容为检查重点,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与逐项检查相结合,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大力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把食品准入关,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积极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对不合格食品认真开展后续处理,严厉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经营行为,落实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对食品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对提高食品市场管理水平,认真受理消费者对食品违法行为的申诉举报,切实维护好食品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局2011年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篇10:工商局加强拍卖市场监管工作汇报

避免经济损失____余万元。

一、推行“拍卖企业联络制”,建立沟通服务桥梁。随着××市经济的发展,拍卖交易行为的增多,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市工商局从今年初实施了“拍卖企业联络制”,由我局合同监管科负责全市拍卖企业的整体联络,各县(市、区)工商局指定专人负责联络该辖区内拍卖企业。一是抓沟通,提高服务质量。联络员每二个月定期到企业走访一次,平时开通义务咨询电话和联系人电话。向拍卖企业提供法律咨询__余次。通过走访了解, 针对目前拍卖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恶意竞争、违规操作、缺乏行业自律措施等问题,主动征询多家拍卖企业意见,支持拍卖企业成立了拍卖行业协会,帮助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守则《拍卖企业“十不准”》,促进了全市拍卖企业规范操作。二是抓培训,提高拍卖人员素质。先后向全市拍卖企业和外地拍卖企业在××设立的分支机构免费发放《拍卖法》和国家工商总局___号令《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资料___余份,开展拍卖监管业务知识培训_次,培训人员___人次。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身加强人才引进和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抓合同示范文本推广,提高合同履约率。我局在向企业宣传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的同时,指导企业和当事人签约,帮助企业在合同中明确制订防范条款,以保护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目前,××市__家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全部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推广使用拍卖合同示范文本____ 份。

二、推行“事前预警建议制”,建立企业风险防范系统。为引导企业及时发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事前警示建议,帮助企业、竞买人防范风险,避免不必要损失,我局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推行了“事前预警建议制”,并在具体操作中始终把握备案审查和日常巡查两个重点,发现线索,开展预警建议。一是对违反法律赋予工商职责范围内的行为,开展事前预警,及时下达预警通知书。前不久,××市某拍卖企业到我局办理异地拍卖备案手续,经审查发现该公司拍卖标的为一批名人字画,但缺乏权属证明及字画鉴定资料。我局当场作出不予备案的通知,并警示该公司,如该标的强行拍卖成功,字画出现权属及真假问题,将承担违法违约责任。同时,还及时向有意参加此次拍卖活动的当事人发出警示。事后该公司果断撤消了拍卖活动,对预警表示了认可。二是对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行政建议,下达建议文书。今年我局在审查一拍前备案材料时,发现××市××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在拍卖中经委托人授意限制他人参与合法竞买、未获得国有土地部门授权擅自拍卖国有划拨土地的行为,及时下达了行政建议书,帮助企业改正了错误。今年以来,我局共下达预警通知书__份、行政建议书_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好评。

三、推行“拍卖三级监管制”,全面规范拍卖交易行为。由于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着力加强拍卖市场监管,各类违法拍卖行为日趋隐蔽,给拍卖监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此,我局通过推行三级监管机制,严厅打击违法违规拍卖行为。一是建立拍卖行业自我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相互监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止和举报;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配齐合同管理人员和完善各项拍卖合同管理制度,对已举行的拍卖活动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协助拍卖行业协会对不规范的拍卖操作进行批评。各拍卖企业先后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___余条,改进拍卖操作规程__项;二是建立工商巡查监管机制。将市场巡查与拍卖现场监管、_____投诉举报和竞卖咨询服务紧密结合,细查线索,广索案源。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案件查办进度公示制、案件交办、督办制,从而调动了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今年我局利用各类媒体先后公布拍卖投诉举报电话、咨询服务电话__个,在受理投诉举报的同时,重点开展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咨询服务既向当事人宣传了拍卖法律法规,也同时掌握当前违法拍卖的动向及线索,为及时打击违法拍卖行为创造了有利地条件。今年来,我局先后接到拍卖投诉举报和拍卖咨询电话___余人次,广大群众已成为取得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

四、推行“一规范”,完善拍卖监管内容。为了规范监管内容,提高管理效率,我局针对《拍卖法》

《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拍卖备案、拍卖公告及现场监拍的的规定过于模糊,基层监管人员难以操作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和完善。一是进一步规范拍卖备案资料内容。在国家局___令基础上增加了_项,即:拍卖标的权属证明及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复印件;拍卖标的瑕疵情况;拍卖活动与拍卖企业登记地不一致的(异地举行拍卖活动),提交由企业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

上一篇:学习部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推荐:30部经典灾难大片